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分析
外贸部门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外贸部门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作为一个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我国的外贸部门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外贸部门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出口贸易情况分析1. 出口总额的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出口总额为xx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x%。
从出口总额的增长趋势来看,我国外贸部门的出口贸易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升级与转型,出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正在逐渐减少,而高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出口占比逐年增加。
比如机电产品、高科技产品等出口额明显增长,展示了中国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迈进的趋势。
3. 主要贸易伙伴的变化我国的出口贸易主要依赖于对外贸易的合作伙伴关系。
近年来,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美国、欧洲国家依然是我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但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
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进一步加强,为我国出口贸易注入新的活力。
二、进口贸易情况分析1. 进口总额的变化趋势与出口贸易相比,我国的进口贸易总额相对较高。
随着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的进口总额也在逐年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的进口总额为xx万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x%。
进口贸易的增长不仅为国内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也为国内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契机。
2. 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我国对高技术产品和高品质产品的进口需求逐渐增加。
此外,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类产品的进口也在不断扩大,确保国内能源供应的稳定。
3. 主要贸易伙伴的变化我国的进口贸易主要依赖于外部供应商。
关于对外贸易进出口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对外贸易进出口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区进出口企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们该如何分析当前形势,以应对金融危机呢?作为主管部门,又该如何帮助外贸企业度过难关,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开展呢?为此,商务局采取问卷和实地调研的形式对我区局部重点进出口企业进展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分析如下。
一、根本情况我区现有80家外贸备案企业,其中现有自营出口权的为11家,一局部企业暂无进出口业务来往,还有一局部由于已在3年以上无外贸进出口业务,所以被取消备案资格。
近期我们对其中10家外贸企业做了调研:就以2021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完成情况为例,与2021 年同期进展了比拟,其结果,2021年上半年我区的进出口总额实际完成1350万美元,进入2021 年,由于人民币大幅升值,国际经济大环境低迷,国际区域局势不稳定等,我区的对外贸易受到了冲击。
2021 年上半年我区对外贸易进出口额总体呈下降趋势,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794.3万美元,与去年同期下降41%。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大。
人民币汇率升值因素直接导致了商品出口本钱的大幅上升,从而减弱了我区出口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商品出口的持续扩大及在产品市场上占有率的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我区的外贸企业订单量逐渐下降,甚至面临无订单趋势。
人民币的升值,也直接造成国人工本钱的提高,以利泰金属工业为例,东南亚是其主要出口贸易国家,然而由于其人工本钱远高于越南,因此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急剧下滑,订单量也随之下降,出口严重萎缩。
〔二〕外贸企业贷款难,融资难,流动资金短缺。
当前,外贸企业融资方式中最广泛的是综合授信,然而,对于资金本已较弱的中小企业来说,争取银行的授信额度并非一件易事。
银行需要考察企业规模、运营状况、1—2年的财务报告、归还能力、现金流量、担保或抵押等情况。
同时,审批也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立项、联网核查、风险评估、逐层审批等程序。
202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情况分析:大型成套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
2022年上半年我国外贸情况分析:大型成套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近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第六次贸易政策审议在日内瓦顺当结束。
此次审议过程中,中国经贸体制、贸易投资领域取得的新进展等多方面得到乐观评价,各成员对中国成为其重要经贸合作伙伴非常重视。
对此,专家指出,虽然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双下降,但中国在全球贸易经济中的地位仍不断上升,尤其是中国外贸新旧动能转换释放出的强劲动力,将推动对外贸易连续回稳、向好,也将为全球贸易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新动能持续积累优势上半年,我国进出口同比下降3.3%,进口、出口分别下降4.7%和2.1%。
虽然进出口双下降,但我国外贸新旧动能转换正加快进程,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6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值的56.4%,比去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民企出口增长3.6%,占出口总值的46.6%,占比连续保持首位。
“一般贸易占比的持续上升体现出中国自主产品的比重在上升、自主创新力量在增加,我国对外贸易正向高附加值端进展,如高新技术产业等新业态在我国外贸进展中的势头已越来越强劲。
而民企出口的快速进展带来了更多活力,外贸中的国内资本和投入品的增加,为我国外贸健康进展及结构优化供应了新动能。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讨论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边、双边经贸合作不断拓展则为我国外贸供应了更大进展空间。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指出,上半年,我国对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增长。
另外,已有22个国家或地区与我国签署并实施自贸协定,上半年,与上述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表现好于同期我国进出口总体降幅。
商务部讨论院国际市场讨论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上半年,大型成套产品出口保持正增长,这个领域的商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也比较高,跟一般的传统商品相比,它更是我们进展的一个方向。
跨境电商贸易、市场选购贸易等新型外贸商业模式正成为新的外贸增长点。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尹宗华指出,去年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规模为5.4万亿元人民币,估计今年可能会达到6.5万亿元人民币,对于促进外贸稳增长、调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出口贸易模式发展与现状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
我国出口贸易模式发展与现状分析_贸易经济论文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在规模和结构上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文根据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相关理论,从对外贸易贡献率方面对我国出口贸易模式进行分析,指出了我国出口商品存在着结构层次不高、技术含量低、总体竞争力不强、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不高等问题,最后对我国贸易模式与出口商品结构的调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贸易模式贸易平衡贡献率1.引言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国结束了30年之久的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学习日、韩和东南亚等国家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国外资本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实行出口导向型产业政策并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事实证明我国采取的这种发展模式是成功的,取得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1978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沿江开放后,这些地区获得了经济迅速发展,并很快向国内其他地区辐射,使全国的GDP实现了20多年来年均9%的增长,创造了世界经济史的奇迹。
长期以来研究对外贸易的主要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一直被视为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石,指导着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实践,使各国能准确地把握自身的要素特点和相关优势,并依此来调整和确定本国合理的进出口结构。
大卫·李嘉图认为: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都具有绝对优势,但各自的优势程度也会不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本国优势较大的商品,进口本国绝对优势较小即相对不利的商品;另一个国家如果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地位,其劣势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应该集中力量生产并出口该国劣势程度较少的商品,而进口该国劣势程度较大的商品。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在对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于20世纪30年代共同创立了生产要素禀赋论。
他们认为: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即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可供应量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
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各国的生产要素的禀赋不同,各国在生产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产品时,具有比较优势。
211177088_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玉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阻碍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基于面源数据,系统分析我国玉米种植情况、政策导向等,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玉米增产增收,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1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1.1贸易规模波动式增长对2001~2022年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汇总(图1),结果显示,贸易总额整体呈波动增长发展趋势[1],2007年及以前玉米贸易以出口为主,之后以进口为主。
其中,2009年我国玉米的贸易总额处于波谷,是近20a 的最低水平[2],2010~2019年贸易总额波动缓慢增长,2020~2022年贸易总额迅速增长;2007年我国玉米出口额为8.74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99.2%,2009年出口额下降至0.32亿美元,同比减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玉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阻碍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基于面源数据,分析了玉米的贸易额、进口渠道、贸易逆差和进口依存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我国玉米贸易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进口渠道相对集中,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存在玉米竞争力不足、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风险。
今后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以增加玉米单产;推动玉米进口来源多元化,提高我国议价能力;加大扶持和补贴力度,提高玉米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玉米贸易;贸易逆差;进口依存度;玉米产业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3)02-0100-04收稿日期:2022-09-23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专项基金(HBCT2018020301);河北省社科基金(HB22YJ014)作者简介:程雪琦(2003-),女,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现状及趋势分析一、农产品进出口情况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历来丰富,我国的农产品总数量在全世界都遥遥领先,且规模和贸易都不断在扩大。
2015-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15年的1861.2亿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2468.3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82%。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为955.7亿美元。
从农产品出口来看,2015-202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呈现起伏但整体上升的趋势。
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760.3亿美元,同比下降3.23%。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为275.6亿美元,同比增长2%。
与农产品出口额变化趋势不同,尽管2016年有小幅度下降,但是2016-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保持稳定的增长幅度逐年上升。
2020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是1708亿美元,同比增加13.96%。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为680.1亿美元,同比2020年1-4月上升30.1%。
从贸易逆差来看,2016-2020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扩大。
2020年农产品贸易逆差高达947.7亿美元,同比上升32.9%。
2021年1-4月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就已经高达404.5亿美元。
二、农产品细分种类进出口情况从出口来看,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依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主要以水产品及制成品金额最高,为190.4亿美元,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过去海洋生态环境控制不严以及如今海外水产品需求高以及水产品价格高。
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出口额分别为149.3亿美元和83.5亿美元。
而从进口来看,畜产品、食用籽油占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份额,出口额都高于400亿美元,分别为475.7亿美元、432.7亿美元。
其次是水产品和水果,分别出口155.6亿美元和110.4亿美元。
三、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式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贸易方式都是一般贸易,分别为1488.06亿美元和643.09亿美元。
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展望与措施
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展望与措施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展望与措施20xx年xx市进出口形势分析、展望与措施08年,美国华(0.05,0.00,0.00%)尔街危机不仅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已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全球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日益加大。
目前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显现。
由于我国与美国、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也正在加深和蔓延。
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的不利影响,中央于20xx年11月公布了投资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刺激方案。
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
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市进出口企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他们该如何分析当前形势,以应对金融危机呢?作为商务主管部门,又如何帮助外贸企业度过难关,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呢?为此,市商务局于年前采用问卷和实地调研的形式对我市部分重点进出口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分析如下:一、20xx年xx市进出口总体情况20xx年我市共完成进出口总额7.03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8亿美元,进口1.2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列全省第五位,出口总额列全省第四位,进口总额列全省第六位。
全省20xx年进出口总额204.3亿美元,我市进出口总额占全省的3.44%。
截止目前我市共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300户,其中天长市进出口实绩企业数和进出口额均占我市一半以上,天长市继续保持全省县级进出口第一的位置。
20xx年全市生产型企业进出口完成4.24亿美元,同比增长61.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0.4%,其中安徽天大石油管材(1.58,-0.02,-1.25%)公司全年累计出口达1.53亿美元,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75亿美元,同比增长34.3%,其中博西华公司全年累计进出口达6518万美元,行田电产公司和蓝岭家纺公司分别完成4805万美元和3538万美元。
全市进出口超500万美元的企业已达27户,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9%。
中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钾肥进出口贸易形势及影响因素分析一、钾肥进口贸易形势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对农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以钾肥为代表的农业化肥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而我国目前的钾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只能通过进口满足其需求。
因此,钾肥进口贸易形势对我国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1、进口总量目前,我国钾肥进口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居于全球第一,占全球钾肥进口量的近30%。
据中国化肥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总进口钾肥数量为1665.1万吨,同比增长8.8%;其中,从俄罗斯、白俄罗斯、加拿大和以色列等国进口的钾肥数量最多,占总量的63%。
2、进口品种我国进口的钾肥品种主要包括氯化钾、硫酸钾、硝酸钾等。
其中,氯化钾是目前进口量最大的品种,其主要来源国家包括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等;而硫酸钾则主要来自于德国、智利、美国等国家。
3、进口价格我国钾肥进口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较大。
由于国外钾肥生产成本较低,且价格波动较小,因此进口价格相对较为稳定。
但由于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进口价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二、钾肥出口贸易形势我国的钾肥出口市场主要是东南亚、南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不断增长。
但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出口贸易形势相对较为复杂。
1、出口总量我国钾肥出口总量逐年增加,但距离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口总量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2019年,我国出口钾肥总量为110.8万吨。
2、出口品种我国钾肥出口品种主要有氯化钾、硫酸钾等。
其中,氯化钾是出口量最大的品种,逐年增长的趋势更为明显。
3、出口价格我国钾肥出口价格主要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
由于近年来国际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出口价格也呈现出波动的趋势。
而由于我国的生产成本较高,出口价格相对较高,对出口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影响。
三、影响钾肥进出口贸易的因素钾肥进出口贸易形势受多种因素影响。
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因素:1、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国际市场价格是钾肥进出口贸易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论文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分析论文一、贸依存度与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1、我国外贸依存度的现状:我国今年的外汇储备达到700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自然来自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贸易。
由此,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已初露端倪。
大量顺差贸易自然引发高发性贸易磨擦。
进口影响供给,出口影响需求。
需求扩张引发贸易磨擦。
这里引入外贸依存度这个概念。
外贸依存度,是指一定时期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它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基本指标,也是反映一国与国际市场联系程度的标尺。
世界各国的平均外贸依存度由1970年的%到1990年升到%,2000年又升到%,直到2003年也才接近45%。
而对比我们国家的情况:1970年%,到1990年一跃升为%,2000年又创历史新高%,2004年已达70%。
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较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长过快,而且已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对比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21%-26%下降到80年代末至20%以下,基本上维持在3个百分点变化范围内。
而且世界范围内存在一个趋势,越是经济发达的大国,外贸依存度变动范围越小。
进口依存度的提高不仅会对我们国家的相关产业发展造成冲击,而且在目前经济过热的条件下,将进一步增加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出口依存度结构来看,我国轻工业和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容易引发贸易磨擦,增加就业压力,而且严重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
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依赖加工贸易的方式,不仅减弱了出口结构升级对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且使我国贸易福利水平降低。
2.造成我国外贸依存度增速如此之快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我国的加工贸易所占比重较大,且以制造业为主。
第二,我国的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程度较低,而且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单从国内GDP角度来讲,美国的第三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5%,而我国的仅为33%左右。
第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当GDP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增速,而对外贸易增速越快则外贸依存度越高。
第三章、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 三、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分析
〔一〕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出现大幅负增长 〔二〕我国进出口占全世界贸易份额有所提升 〔三〕进口降幅快速收窄,出口减速趋势基本
中国历年外汇储藏 单位:亿美元
❖ 中国外汇储藏--2008年 19460.30 亿美元
❖ 中国外汇储藏--2009年
❖ 23992亿美元
〔3〕进出口商品结构
出口商品结构
1986年 轻工产品 1995年 机电产品 未来 高新技术产品
进口商品结构
生活资料向生产资料的转变 初级产品的进口增加
总之: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4〕国际服务贸易保持增长
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等.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开展目标,在2010年服务贸 易进出口额到达4000亿美元。
❖ 1997-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
❖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工程构成
❖ 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工程构成
❖ 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 ❖ 3044.5亿美元 ❖ 出口额达1464.5亿美元 ,世界排名由2007年
❖
❖ 半年炒成千万富翁 ❖ 据相关期货公司知情人士介绍,万群大约50岁
上下年纪,退休之前的职业可能是教师。2005年7 月,万群拿着6万元开始涉足期货市场,此前,她 已有了10年的炒股经历。步入期市的头两年,万群 的战绩并不出众,其保证金从最初的6万元缩水至4 万元;直到去年下半年,她的交易账户才逐渐引起 了期货公司的注意。 ❖ 从2007年8月下旬起,万群开始重仓介入豆油 期货合约,此后两三个月,豆油主力合约0805从 7800元/吨起步,一路上扬至9700元/吨,截至当年 11月中旬,万群已有10倍获利。进入2008年,豆 油上涨速度越来越快,2月底,豆油0805已然逼近 1.4万元/吨,也就是在那时,万群的账面保证金突 破了1000万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千万富翁〞。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贸易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72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对策郭 磊 任佳文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本文通过回顾我国改革开放40年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发展特点,并总结此历程中的经验,进而针对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促进推动对外贸易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现状分析;发展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1-0072-03一、引言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就很多方面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改革开放这一重要的决策。
从1979年~2017年的这段时间内,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极快,对外贸易总额由206.4亿美元上升为4.1亿万美元。
但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规模有所下滑,导致该现象的一大原因是我国贸易结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分析在不同时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对寻找新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新动力,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规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一)1978年~1991年:我国对外贸易扬帆起航从1978年~1991年,在对外开放思想的引导下,我国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
1979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开设经济特区,并采取许多措施吸引外商投资,进而带动对外贸易的发展。
自1984年~1991年,我国对外开放区域日益扩大,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991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357亿美元,与1978年相比增长了将近七倍。
此外,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相比1978年发生了实质性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由之前的初级产品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具体贸易情况见下表1)表1 1978年~1991年我国外贸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年份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国进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1978206.4108.997.5130010.751979293.3156.8136.6164390.831980381.4200.2181.2199060.911981440.3220.2220.119724 1.111982416.1192.9223.218308 1.221983436.2213.9222.318078 1.231984535.5274.1261.419019 1.371985696.0422.5273.519277 1.421986738.5429.0309.421157 1.461987826.5432.2394.424969 1.5819881027.8552.7375.228382 1.6719891116.8591.4525.430361 1.7319901154.4533.5620.934700 1.7919911357.0637.9719.135300 2.0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二)1992年~2000年:我国对外贸易稳步增长1992年~2000年,这段时期内,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有所变化,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地爆发,影响了世界经济地发展速度。
中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普通高等教育)论文题目中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学院专业名称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中国化妆品进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和对策分析摘要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化妆品工业最近几年也发展迅速。
本文从进出口的基本态势、规模、产品结构和地理方向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化妆品贸易现状。
指出了中国化妆品存在的问题,分别为产品质量不高、自主研发不足、品牌建设薄弱、市场定位不明确和欧盟等国的贸易壁垒,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
同时对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前景加以展望。
关键词:化妆品,现状,发展The Analysis of Chinese Cosmetic Trade Situation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05-1 Liu FangSupervisor Miao DonglingAbstractChina, as one of the most rapid development regions of the global economy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thesis analyses the status of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cosmetics from the basic trend of import and export, scale, product mix and geographical direction.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 in China's cosmetics, including poor quality of products, lack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rand building, market position is not clear and EU trade barriers. And the paper gives the countermeasures in response to these issues. Meanwhile, the development trend in Chinese cosmetic industry was also introduced.Key words:cosmetic,status,development目录一导论 (1)(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二)研究现状 (1)(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二中国化妆品贸易的现状分析 (4)(一)中国化妆品出口分析 (4)1 中国化妆品出口基本态势 (4)2 中国化妆品出口规模分析 (4)3 中国化妆品出口产品结构分析 (5)4 中国化妆品出口地理方向分析 (6)5 中国化妆品出口贸易方式分析 (7)(二)中国化妆品进口分析 (7)1 中国化妆品进口基本态势 (7)2 中国化妆品进口产品结构分析 (8)3 中国化妆品进口地理结构分析 (8)三中国化妆品贸易面临的问题分析 (10)(一)化妆品出口 (10)1 出口化妆品质量堪忧 (10)2 自主研发能力不足 (10)3 我国品牌建设薄弱 (10)4 市场定位不明确 (11)5 面临新技术性贸易壁垒 (11)(二)化妆品进口 (12)1 对欧洲、韩日市场依赖程度高 (12)2 质量管理意识薄弱,中国法规无法与国际接轨 (12)四中国化妆品贸易面临的机遇和市场前景 (14)(一)中国化妆品行业面临的机遇 (14)1 国家扶持产业发展 (14)2 新兴市场新贵剧增 (14)3 OEM贴牌生产 (14)4 中国化妆品行业已进入整合时代 (15)(二)中国化妆品行业面临的市场前景 (15)1 全球化妆品市场前景 (15)2 中国化妆品市场前景 (16)五对策建议 (18)(一)增强质量意识,加强监管 (18)(二)加强科技研发 (18)(三)准确定位, 实施差异化战略 (19)(四)创建自己的名牌 (19)(五)主动防范与避开新型贸易壁垒 (19)(六)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化妆品 (20)参考文献 (21)致谢 (23)一导论(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口红效应”这一经济理论,于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
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
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
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
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
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
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
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
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
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
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及对策分析【摘要】我国有色金属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进出口贸易规模逐年增长。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有色金属进口和出口情况,探讨了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国际竞争力、促进贸易便利化、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本文旨在帮助政府及企业了解当前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现状,提出有效对策,促进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分析、对策建议、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有色金属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是指具有较高的金属含量和一定的化学性质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铜、铝、镍、铅、锌、锡等。
有色金属在国家工业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包括电力、交通、建筑、机械制造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我国有色金属进口量逐年增加,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智利、秘鲁等国家;而我国有色金属出口量也在不断增加,主要出口到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
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需要深入分析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情况,探讨发展态势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有色金属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内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加外汇储备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我国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发展态势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状况反映了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地位,对于把握国际市场动态、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
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措施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外贸;现状;问题;出路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在广州第五届南方企业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经济以8%-10%的高速增长可以维持到2025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眼光,进出口贸易随之发展迅速,交易额在世界的排名稳居在第三位。
中国一直是世界的工厂,同时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外贸作为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驰骋多年。
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贸易顺差为1831亿美元,减少6.4%,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此外,单月的外贸进出口也相应的快速发展,连破纪录。
去年12月份我国出口、进口值双双刷新11月刚刚创下的历史纪录。
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环比分别增长4%、0.5%和8%,推动月度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9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12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值2952.2亿美元,增长21.4%。
其中出口1541.5亿美元,增长17.9%;进口1410.7亿美元,增长25.6%;当月贸易顺差130.8亿美元,减少28.9%。
在贸易对象方面,保持与已有贸易对象良好业务运转的同时,扩大了贸易合作伙伴。
贸易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2010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797.1亿美元,增长31.8%。
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853.4亿美元,增长29.2%。
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2977.7亿美元,增长30.2%。
此外,我国与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也在快速增长。
二、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存在问题1、我国外贸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外贸取得了全面性的发展,不仅一整年在持续增长,而且单月也连破纪录,此外贸易的对象也由原来的几个扩展到了更多。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精选5篇)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
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
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
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1%;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4%;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9%。
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8%;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2%;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
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8 倍。
中国当前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分析
中国当前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分析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经贸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增加,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相适应我国经济也获得了持续高速的增长。
进出口贸易顺差高速增长。
但因此产生的摩擦也在增多,针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及各种贸易壁垒也在增多。
除了外界的压力外,我们国内的进出口企业也面临着不少问题,这段时间针对中国出口商品的炒作不断,如食品安全,玩具问题等等。
此外由于中国巨大的需求和巨大的贸贸顺差,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国际商品价格和国内持续上涨的通货膨胀,等等问题。
而目前中国政府也在什对这方面的问题开始对策,一方面是缓解主要贸易国的不满情绪,此外国内的很多企业确实存在问题,如污染在国内,出口在国外,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低下,靠出口退税生存等等,国家近来的一系列手段固然有外在因素,但内因不可忽视,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科技实力才是主要的。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经济增长贸易顺差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分析(一)、进十年中国进出口总值概括分析像中国这样迅速地发生变化的国家寥寥无几。
今天,中国已变成一台巨大的“出口机器”:从1998年至2007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增长了近7倍,达到每年21738.3亿美元,贸易顺差也从1998年的434.7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621.9亿美元,在当今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
1999年,我国对外贸易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压力下仍再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达到3606.3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1.3%。
其中出口1949亿美元,增长6. 1 %;进口 1658亿美元,增长18.2%;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 92.3亿美元。
据海关分析,199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曾一度下滑。
下半年后,在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方便进出等政策的刺激下,随着东亚、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复苏,我外贸出口终于摆脱了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重新步入了增长的轨道。
中国传统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发展措施建议
中国传统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发展措施建议作者:黄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19期摘要:当前,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变化,我国的传统进出口贸易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进一步发展。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简单的分析了我国传统进出口贸易存在的现状与问题,然后探讨性的提出了部分发展措施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事业的健康、长远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现状;发展措施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01一、中国传统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一)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体系不合理早年,由于生产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以及劳动力过剩的影响,我国的出口贸易几乎都为劳动密集型商品,这样的形势在今天虽然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转变,但是从总体上来讲,我国的出口贸易依然还没有完全摆脱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的现状,这就造成了我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结构体系不合理等问题。
当前,我国的出口贸易依然以附加值较低的商品为主,例如服装、纺织品以及其他工业制成品等等,这些都是劳动密集型商品,而且附加值较高的知识型服务贸易远远的落后于货物贸易。
从进口贸易来看,我国则主要进口的是高新性的技术产品以及附加值较高的其他商品,这样的进出口贸易体系结构在今天看来是极不合理的,也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所面临的的首要问题[1]。
(二)进出口贸易顺差过大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当前,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事业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但是于此所产生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也越来越大。
从2004年的统计情况来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为321 亿美元,而到了2013年,这个数值却暴增为2597亿美元,较2004年相比上翻了数倍之多[2]。
这样的数据虽然说明了我国的出口贸易量是非常可观,但是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国内消费水平低下的问题。
浅谈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浅谈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一、国际经济形势变化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关系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章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二、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我国进出口贸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章将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历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现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等方面,探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关系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国际贸易关系的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也受到了影响。
本章将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等方面,探讨国际贸易关系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四、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本章将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我国进出口贸易调整的必要性等方面,探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五、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如何?本章将从我国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变化、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创新等方面,探讨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
案例一: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分析:由于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的贸易壁垒,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出现了较大的不平衡。
这不仅让我国的贸易环境变得更加不稳定,同时这也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案例二:东盟国家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积极影响。
分析: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我国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这无疑为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看到,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案例三:数字经济时代下,有些传统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可能会遭受到波及。
分析:在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商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这也让传统进出口贸易受到了波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分析
二、近几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差额
1、美对华贸易差额
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017亿美元;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878亿美元;2007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563亿美元;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2663亿美元;
2、欧盟对华贸易差额
2005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541亿欧元;2006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685亿欧元;2007年,欧盟对华贸易逆差841亿欧元;
3、日本对华贸易差额
2001年,日本对华贸易逆差21.6亿美元;2002年,日本对华贸易顺差50.3亿美元;2003年,日本对华贸易顺差147.3亿美元;2004年,日本对华贸易顺差208.6亿美元;2005年,日本对华贸易顺差164.6亿美元;2007年,日本对华贸易顺差318.8亿美元;
4、韩国对华贸易差额
2003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230.3亿美元;2007年,韩国对华贸易顺差476.2亿美元;
三、我国出现持续顺差的原因
国内直接原因分析:
1、我国出口加工贸易持续大幅顺差。
2、我国的进口替代能力加强
国内深层原因分析:
1、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走的是“以量取胜”的路子。
我们利用劳动力优势,通过发展加工贸易,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推动对外贸易迅速增长。
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随着大量的发展中国家的参与,国际市场上这类产品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由于我国这类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差,许多出口只有通过低价竞销才能实现。
因此,伴随我国出口规模及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是对外贸易收益的不断减少,出现了“贸易的贫困化增长”。
2、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和内需增长不足。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多年的过度投资导致许多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
而近年来,由于相关改革不到位,我国居民住房、医疗等支出激增,引发消费信心不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一直居高不下,加之曾占国内需求总量一半的农村消费因农民收入增长放缓而剧减,使得国内消费品市场的长期低迷。
国内供求的这种矛盾使得国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迫使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尽量扩大出口,致使我国出口迅速扩张。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增长不足又直接抑制了进口消费品的增长。
3、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变化。
自2001年底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以后,WTO成员国中原有的一些禁锢我国优势产品出口的制度被取消,使得我国的出口能力在短期内得以迅速释放,出口规模急剧扩大。
从国际情况分析:
1、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市场集中在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而制造业的供给出现了向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快转移的趋势,亚洲国家国内需求难以消化快速增长的生产能力,必然扩大出口,造成顺差增加较多。
2、贸易伙伴国对其向我国进口的管制和限制。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我国在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同时,应该从贸易伙伴国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这样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实现进出平衡。
但美国等发达的贸易伙伴国,为维持其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严格限制其国内相关先进技术产品向我国出口,导致我国想要和需要进口的产品进不来,人为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
四、持续顺差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不利的影响:
1、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人民币被低估。
这增加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
2、使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与纠纷显著增多,引起反倾销,反补贴等一系列问题。
中欧双边贸易摩擦也随着贸易额的增长在加速。
从2007年7月到2008年,欧盟对中国发起约12起反倾销调查。
中美交流、甚至部长以上级交流中美方总是有意无意的言语表露出贸易顺差,并时不时拿出“反倾销”贸易大棒。
3、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截至2009年上半年末,国家外汇储备突破了2万亿美元关口,给人民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
有碍我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提高我国总体经济的运行效率。
有利的影响:
1、中国进出口的很活跃,国内技术装备水平也因外汇的宽裕而部分实现了升级换代。
而在当前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中国贸易出口产品又一次面临着升级换代的良好契机。
2、中国的对外加工贸易产业有利于吸纳大量劳动力,尤其是在沿海、沿边地区,并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对总体就业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对外贸易对总体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持的同时,也对中国的总体就业产生了积极的拉动作用。
五、总结
以前很少关注中国的对外贸易形式,通过这次的资料查找、分析和整理,我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有了一点认识,我国的对外贸易既有风险也有机遇。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对扩大就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粗放、进出口结构不合理、顺差过大的矛盾依然存在,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国际环境来看,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将面临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稳定增长,中国将在优势互补和水平分工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国际贸易的有利条件;其次,日趋活跃的国际资本流动必将带动世界进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为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良好机会。
但是,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蓬勃发展、南亚经济的崛起和拉美地区经济的上升将会进一步改变世界经济格局,与中国发展出口形成强烈竞争,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也将进一步加剧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程度。
因此,如何进一步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外贸调控体制和经营机制,培育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主导产业,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进出口贸易的较快增长,为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应该成为跨世纪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