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 1(含答案)(精选)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有答案)

七年级下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A.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C.就业就医问题 D.交通拥堵问题2、清朝前期经济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当时的丝织业中心是()A. 扬州B. 苏州C. 景德镇D. 松江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4、在日益繁忙的商业活动周明清时期遇见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商帮,其中比较著名的是()A. 苏商粤商B. 晋商微商C. 浙商苏商D. 苏商微商5、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行的政策是()A. 发展海外贸易B. 推行垦荒政策C. 招募农民屯田D. 改进生产工具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A.出现了农村集市 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 D.商业市镇兴盛7、乾隆时出现的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A.“票号” B.银号 C.银行 D.钱庄8、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A. 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 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 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 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9、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这一繁盛的景致出现在清朝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10、下列作物中哪一个不是明代从国外引进的()A. 玉米B. 甘薯C. 水稻D. 马铃薯11、下列不属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表现的是()A. 耕地面积扩大B. 治理黄河等河流,兴修水利工程C. 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的发展D. 引进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12、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带答案)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

3.在粮食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4.清朝前期,丝织业、棉织业、印染业、矿冶业、制瓷业、制糖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5.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6.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著名的有晋商和徽商。

7.清朝前期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1/3。

8.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 1.简要说明陈亮的观点。

陈亮的观点说明了农工商业之间相互依存与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将它们割裂开来,这也是两宋经济发展中客观存在的情况。

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 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 重本抑末(重农抑商)。

他认为,农业为国民提供粮食,是本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更需要驱民归农,才能国富民安;工商业不能生产粮食,且与农业争劳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填空题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重视生产,推行政策,使农业得到恢复并有较大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概况(1)耕地面积增加;对、淮河等大河及大运河治理。

(2)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等高产作物,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3)经济作物的种植有较大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等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3.作用: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和产量的增加,也对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手工业发展(1)清朝前期,、、、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2)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等。

5.商业发展(1)清朝前期商业发达,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2)出现了一批及商业大城市。

(3)在商业活动中,形成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江南徽州府的徽商,商帮的活动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人口的增长6.增长: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也有了很大的增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

7.问题: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开荒垦田导致严重,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选择题1、.清朝前期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表现有( )①推广种植高产作物②南方很多地区种植双季稻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④形成一些大的商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清朝中期,江汉平原,洞庭湖和湘江沿岸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致出现“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该地区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主要是因为推广种植高产作物,那么,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粮食作物有①玉米②甘薯③甘蔗④棉花⑤茶叶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②④⑤3、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帮的活动D.商品贸易的兴盛4、清朝前期,农业获得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 )①开垦荒地②兴修水利③改进种植技术④引进优良品种⑤风调雨顺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5.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6.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 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B.采矿业C.运输业 D.餐饮业8. 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9. 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一、单选题1.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清政府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大力推行的政策是A. 发展海外贸易B. 改进生产工具C. 推行垦荒政策D. 招募农民屯田2.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B. 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C. 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D. 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3.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

上述材料说明( )A. 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 手工工场规模大,纺织业发达C. 商业发达,社会安定D. 清朝前期人口增长较快4.与下表中清朝前期耕地面积变化无直接关系的是()A. 政府重视农业生产B. 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C. 清朝人口快速增长D. 晋商、徽商等大型商帮兴起5.下图所示现象出现的原因是①对外贸易十分发达②粮食产量大幅提高③社会秩序安定④城镇商品经济发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有玉米、甘薯、马铃薯……,总数接近30种。

”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 郑和下西洋加强与各地区联系B. 明清政府重视商业贸易C. 明清时期人口激增的应急措施D. 明清时期商帮商会活跃7.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

这一变化说明()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与发展B.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8.乾隆二十四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粵,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课一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一课一练: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下列是关于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其中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鼓励垦荒,促进了经济的发展B.出现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C.人口的增长,反映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繁荣D.当时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2.“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

”这是以乔致庸为代表的明清晋商的经营之道。

其中所反映的晋商精神是()A.精忠报国B.克勤克俭C.诚信为本D.舍生取义3.晋商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诚信为本的商业文化,广拓经营领域和活动范围。

他们经营的盐、铁、棉、布、皮毛、丝绸、茶叶、金融等商号,遍及全国各地并远涉欧洲、日本、东南亚和阿拉伯国家,称雄国内商界达500 年之久。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有()①先进的经营理念是晋商成功的重要秘诀②宋元时期,晋商达到鼎盛③晋商一度是世界上实力最雄厚的商帮④晋商经营领域广泛,销售市场广阔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亿~12亿亩。

在明朝和清朝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A.源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B.体现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C.反映出人地矛盾日益尖锐D.表明垦荒没有取得任何成果5.清朝前期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有()①人地矛盾突出②生态环境破坏③经济持续发展④农业生产恢复较快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清初统治者们认为“国之大计”是()A.发展工业B.鼓励商业发展C.促进人口增长D.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7.清政府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到哪位皇帝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A.皇太极B.顺治C.康熙D.乾隆8.“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61年的5493576顷增加到1724年的6837914顷;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及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原因: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表现( 1 )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大片土地得到开垦,许多荒山旷野改造成农田,边远地区也得到了开发。

( 2 )在水利兴修方面,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还组织人力修建了许多堤坝、渠堰、海塘。

( 3 )在庄稼种植方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 4 )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品种增加,棉花、甘蔗、烟草、茶叶、药材,以及花卉、水果等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3.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也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知识点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4.手工业的发展( 1 )丝织、棉织、印染、制瓷等方面,品种繁多,产品精良。

( 2 )当时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5.商业的繁荣( 1 )商业网: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

( 2 )商帮:形成了一些大的商帮,拥有雄厚的商业资本,在全国进行商业活动。

例如,山西商人组成的晋商和江南徽州府商人组成的徽商。

知识点3 人口的增长6.原因: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人口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7.表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5亿。

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8.弊端( 1 )有些地方,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 2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明朝末年的大动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国之大计”应是(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C.改革科举制度D.加强思想控制2.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之初就形成了重农抑商的传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清朝时期在经济领域不断出现冲击重农抑商传统的新形式,这种新形式表现在( )A.耕地面积的扩大 B.手工工场的出现 C.八股取士的实行 D.昆曲走向衰落3.清朝前期,工商业非常繁荣的大城市不包括( )A.北京B.江宁C.扬州D.吴江县盛泽镇4.乾隆时,晋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的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便于货币流通的机构是( )A.票号B.银号C.银行D.钱庄5.清朝前期,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广州府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每一家工场平均有20人。

这充分表明( )A.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B.清代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取代地主阶级C.清政府曾暂时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D.这种工场有效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6.下列不属于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的是( )A.人地矛盾逐渐突出B.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C.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D.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7.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的是(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品贸易的兴盛D.商帮的活动8.清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的手工业工场位于( )A.苏州 B.江宁C.洛阳 D.杭州9.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的是( )A.吴江县盛泽镇B.湖北汉口镇C.北京D.江宁10.明清时期,中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城市,这反映了该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B.民族交往频繁C.商品经济活跃D.皇权高度集中11.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测试与答案1、明清时期,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鼓励垦荒B.改良新品种C.人口的迅速增长D.治理黄河,修建堤坝2、《乔家大院》《晋商》《徽商》等电影、电视作品使明清的“商帮”走入人们的视野。

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商业群体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地域性B.政府大力支持C.长途贩运活动为主D.货币广泛流通为条件3、清初的统治者进入中原地区后,认为“国之大计”是()A.农业生产B.手工业生产C.商业贸易D.中央集权4、下列哪一位皇帝在位期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3亿亩()A.顺治帝B.康熙帝C.乾隆帝D.雍正帝5、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通的商帮是()A.晋商B.徽商C.苏商D.浙商6、据记载,至乾隆时某座城市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该城市是()A.盛泽镇B.汉口镇C.苏州D.扬州7、下列关于清朝前期汉口镇商业繁荣的描述,正确的是()A.“舟樨塞港,街道肩摩”B.“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C.财富“甲于天下”,地段“地值寸金”D.“湖广熟,天下足”8、下列关于清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康熙年间清政府奖励垦荒,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②经济作物品种增加,种植面积扩大③高产作物甘薯、玉米得到推广④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清朝时期,手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最能体现时代潮流的是()A.手工业部门齐全B.产品质量精良C.品种花色繁多D.手工工场发达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晋商被称为“天下第一商帮”首先在于其从商历史最长,作为商帮活动的时间也最长,在经商中实现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成为富可敌国的商人。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题(含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1.(2019·四川遂宁期末)下面两幅图反映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人口的显著增长D.城镇商品经济发展2.(2019·福建南平期末)如图是清朝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A.朝廷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政府积极兴修水利C.百姓努力改进种植技术D.农作物新品种引进3.(2019·湖北荆门期末)清朝前期为了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推广种植的高产作物是(A) A.玉米、甘薯B.玉米、水稻C.小麦、水稻D.棉花、茶叶4.(2019·安徽蚌埠期末)清朝前期,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以至于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

其主要原因是(B)A.手工工场的出现B.耕地面积的扩大C.回族的形成D.越南占城稻的传入5.清朝商业繁荣的表现不包括(D)A.水陆交通发达B.兴起了许多商业城镇C.出现大型的商帮D.出现“交子”6.(2018·江苏淮安期末)明清时期,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A) A.晋商与徽商B.徽商与浙商C.苏商与鲁商D.鲁商与晋商7.(2019·湖北荆门期末)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A)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C.商业发达D.医学进步8.(2019·四川宜宾期末)下面为明清时人口示意图。

该图反映的现象得益于(A)A.美洲高产农作物的引进B.当时平均气温持续降低C.明长城最终完工D.纺织工场规模不断扩大9.(2019·北京期末)以下两个表格反映出,清朝(D)1685—1778年清朝的人口数量A.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C.耕地面积逐渐下降D.人地矛盾逐渐突出10.(2019·四川宜宾期末)《清顺治朝实录》载:“无主荒田,州县官给印信执照,开垦耕种,永准为业,耕至六年以后……方准征收钱粮。

”这一措施(C)A.阻碍了清初农业的发展B.导致清朝社会矛盾尖锐C.推动了清初农业生产的发展D.减轻全国农民的徭役负担11.(2019·四川广安期末)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

2024年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2024年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8 9 10 11 12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素养达标
13. 学科素养·史料实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起清王朝,大多数人就想起了清朝晚期被西方国家随意 欺辱的时代。其实1840年之前的清王朝还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 这个时候英国还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所以说在人力耕种的时代中, 清王朝在人力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优势。在康乾盛世的清朝,中国的 国内生产总值还是非常领先于全球其他国家的。
13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材料二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 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 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 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 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 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8 9 10 11 12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11.[2023•石家庄裕华区期末]乾隆五十年(1785年),八十高龄的陈 世元受政府委派,前往河南传授种植红薯之法,途中逝世。乾隆帝 闻讯,特意给陈世元追赠一个国子监学正职衔。此事折射出( D ) A.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清朝统治的吏治腐败 C.红薯在清朝传入中国 D.清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1234567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3.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 亿。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 一年(1736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朝前期 ( A)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1.下列属于清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的是()A.统治者推行垦荒政策B.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量增加C.江南地区兴起了一批工商业市镇D.商帮活动日益频繁2.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断增加,乾隆末年全国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大约增加了( )A.1亿亩B.2亿亩C.3亿亩D.4亿亩3.在中国古代,士农工商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四民”的社会地位。

到了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崛起,雍正皇帝发现,山西人中最聪明能干的都去做商人,稍次一点的才去官府里当差。

商人地位的提高反映出当时( )A.商业的发展B.社会的倒退C.人们观念的陈旧D.具有反抗精神4.乾隆时期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的著名城市是( )A.北京B.扬州C.杭州D.苏州5.乾隆末年中国人口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A.三分之一B.四分之一C.五分之一D.八分之一6.《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着明清时期苏州机工的状况:“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开始使用机器生产B.机户和机工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C.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D.分工精细,生产有序7.据统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

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和“陡绝之地”。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铁制农具的发展 B.水利灌溉的进步C.人口的快速增长D.统治者的政策推动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8.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在乾隆二十一年(1766)突破了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了3亿,道光十四年(1834年)突破4亿。

这种所谓的“人口爆炸”( )A.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B.对农业社会形成较大压力C.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D.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9.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同步习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习题一、选择题1.在清朝前期,出现了晋商和徽商等大商帮,这些大商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的繁荣B.商业的发展C.人口的增加D.城镇的增加2.我国的国外引种历史悠久,目前栽培的600种作物约有-半是国外引进的。

明朝时从国外引进的农作物有()①玉米②甘薯③马铃薯④花生⑤水稻⑥向日葵A.①②⑤B.①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⑥3.下列有关清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表现中,符合史实的一项是()A.耕地面积不断缩小B.从越南引进占城稻C.出现手工业工场D.人口大幅度减少4.清朝前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多荒地被开垦出来,土地面积大大增加。

造成如表所反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A.官僚、地主、商人兼并土地B.农民变成了地主的佃户或雇工C.商业发达形成,形成了商业网络D.人口数量的迅猛增加5.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市场,主要集中在()A.纺织业B.采矿业C.运输业D.餐饮业6.南宋时,有位商人来临安做生意,见到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下列选项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A.上午携带纸币购买来自外国的商品B.午餐吃是的稻米、玉米等粮食C.下午边读唐诗、宋词边饮茶D.晚上到临安夜市去看看7.“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yu,意为买)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上述材料反映明朝中后期()A.开始出现工业经济B.资本主义工业繁荣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纺织业普遍使用机器8.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

”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9.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B.手工业的发展C.商帮的活动D.商品贸易的兴盛10.清初统治者认识到恢复经济的“国之大计”是()A.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B.发展商业C.发展手工业D.发展服务行业11.某校七年级学生研究“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他们从以下两幅图片得出结论,其中错误的是()A.清朝前期,经济发展十分兴盛B.清朝前期,尤其是乾隆时期,人口迅速增长C.清朝前期,苏州是十分重要的工商业城市D.人口的增长不会带来负面影响二、判断题12.明清时期,徽商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有利于货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的交换。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课后练习题

一、选择题1.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

下图中的各类史料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情景西夏货币北宋交子清北京前门贸易情景A.畜牧业的发展B.商业的发展C.手工业的发展D.农业的发展2. 晋商俗称“西商”、“山贾”。

在漫长的历史中,晋商以山西富有的盐、铁、麦,棉、皮、毛、木材、旱烟等特产,进行长途贩运,设号销售,套换江南的丝绸、茶、米,又转销西北、蒙、俄等地,其贩运销售活动遍及全国范围,形成了成为能与南方徽帮相抗衡的最有经营实力的北方晋帮集团。

晋商的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期已发展到鼎盛。

特别是到清朝中叶,山西商人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

并形成山西“北号南庄”两大晋商劲旅。

上述材料说明A.晋商的活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全国甚至销售到国外B.清代中期山西的票号成为中国唯一的金融资本集团C.清朝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十分活跃,领先于世界D.晋商是明清时期最有经营实力的商帮3. 下图资料反映出当时已出现的比较成熟的生产组织形式是()清朝织布图A.庄园农场B.手工作坊C.手工工场D.机器工厂4. 下列资料反映了清朝前期()城市市镇发展状况吴江县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汉口镇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苏州十万烟火、地值寸金A.商品经济活跃B.文化繁荣昌盛C.对外交往频繁D.耕地面积增加5. 下表是1661-1766年清朝耕地面积的数据统计。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耕地面积(顷)顺治十八年(1661年)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6078430雍正二年(1724年)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7414495A.筒车的出现B.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C.商帮的大量出现D.统治者大力推行垦荒政策6. 随着康熙皇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和雍正帝正式取消人头税,中国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最终突破3亿。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课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习题课件

A.手工业部门齐全
B.产品质量精良
C.品种花色繁多
D.手工工场发达
6.(历史解释) 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
的棉纺织织工超过50 000人,这些说明( A )
A.清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
B.清初的农业有了较大发展
C.清初的商品经济繁荣
D.清初的海外贸易发达
7.(历史解释)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
表中人均耕地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人口的快速增长 C.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D.官僚体系日趋腐败
年代 1681 1753 1766
人均耕地数(亩) 27.92 6.89 3.56
10.(历史解释) 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得人口大量增长,由此 引发的社会问题有( C ) A.国力增强 B.经济发展 C.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D.赋税增多,国库充盈
2.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基础的是 A.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C.商帮的活动
(A) B.手工业的发展 D.商品贸易的兴盛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 D )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
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
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9.乾隆年间,专门经营汇兑、放贷和存款业务,在全国各地开设“票号”便于货币流
通的商帮是 ( A )
A.晋商
B.徽商
C.苏商
D.浙商
10.(历史解释) 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练习: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选择题1.“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由1661年的549万余顷增加到1724年的683万余顷;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普遍种植;棉花、烟草、茶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经济作物。

”材料中“这一时期”是指(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2.下列对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B.对手工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C.对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D.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3.雍正年间,“凡有可垦之处,听民自垦自报,官吏不得勒索、阻挠”“为鼓励陕西无业民人去宁夏垦荒,清廷给予路费,每户按百亩永为世业”。

这反映该时期清朝()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B.重视手工业的发展C.土地兼并十分严重D.加强西北军事管理4.下面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该图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5.清朝前期,为恢复被战乱破坏的经济,清朝统治者除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外,还疏浚了两条泛滥成灾的大河( )①长江②黄河③淮河④珠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文物承载着历史。

下面是清代开荒执照,清朝政府将荒地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以印信执照。

它说明清朝统治者对农业的态度是( )A.鼓励农村集市B.鼓励边境贸易C.重视农业生产D.发展商业市镇7.清朝中期,在粮食种植方面,普遍推广的外来高产农作物是( )A.水稻、玉米B.玉米、甘薯C.甘薯、小麦D.小麦、水稻8.下面的清朝《盛世滋生图》(局部)展示了苏州斜桥商市景象。

该图反映出清朝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坊市分置C.边境贸易繁荣D.商业市镇兴盛9.晋商和徽商等大商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 B.城市的繁荣 C.交通的发达 D.人口的增长10.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练习
1.到乾隆末年,全国的耕地面积比明朝鼎盛时期增加了近()
A.3亿亩B.5亿亩 C.7亿亩 D.9亿亩
2.清朝前期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表现有()
①耕地面积不断扩大②治理黄河、淮河等大河③改进种植技术,改良新品种,推广高产作物④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A.发展海外贸易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D.改进生产工具
4.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B.采矿业 C.运输业 D.餐饮业
5.清朝前期各地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巨大的商业网,其组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农村集市②区域性市场③城镇集市④全国性市场
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 C.④②③ D.①③②④
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

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B.边境贸易繁荣
C.城市中坊市分置D.商业市镇兴盛
7.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小农经济发展推动人口增长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繁荣
C.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D.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8.清朝前期人口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B.环境改善 C.商业发达 D.医学进步
9.影视作品折射出历史的冰山一角。

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两部以明清著名的商帮为背景的电视剧。

这两个著名商帮来自()
《胡岩》《乔家大院》
A.浙江广东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D.广东福建
10.清朝前期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也同样存在,即()
A.交通拥堵问题B.大量的人口流动与迁移
C.就业就医问题D.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

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二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能”是其写照。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徽商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摘自电视片《徽州》解说词(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说明阻碍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徽商的兴旺中可以得到哪些经验?
(3)徽商和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ADBAC DBABD
【解析】
7、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状况,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状况的了解与掌握,理解商品经济发展对城镇发展的作用,属于基础知识。

苏州城外黄家巷,在明代较为荒凉,到清代前期就成为繁荣的市镇,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的繁荣,B项正确;小农经济发展能够推动人口增长,但在较短时间内难以使荒凉的地方变得很快繁荣起来,A项不对;历朝政府鼓励垦荒,但在较短时间内难以使荒凉的地方变得很快繁荣起来,C项错误;当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D项错误。

故选B。

二、材料解析题
11、(1)①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影响其事业进一步扩大;②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③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

(2)经验:重视文化学习;坚守诚信的商业道德;吃苦耐劳;注意与封建政府的关系。

(3)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

【解析】
本题考查清朝时期晋商和徽商的发展情况,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1)清朝前期,我国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了发展,从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在当时出现了两大著名的商帮,即晋商和徽商。

从材料一中所说山西商人“占良田数百亩”、“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说明晋商将经商所得用来置地置房,而不是用来进一步发展经济,从而影响其事业的进一步扩大。

而其根源是腐朽的封建制度,中国封建社会自古重农轻商,重农抑商,从而使商品经济得不到持续的发展。

(2)从材料二所说的内容可知,徽商重视学习,讲究诚信,能吃苦耐劳,同时还注意搞好与封建政府的关系,这些经验都是我们应从中学习的经验。

(3)本小题考查我们应如何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可从晋商和徽商的发展历程来总结,如: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经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