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复习专题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3-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ppt课件

题的能力.
实验四: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
2.本章复习关注两点: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历程、牛顿运动 定律、惯性、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概念, 规律的理解和辨析.
(2)以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有关的命题
背景,考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
题的能力.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考点阐释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三同、三异、三无关”
2.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应注意的问题
(1)定律中的“总是”二字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 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考点阐释
不同点
(2)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中,若一个产生或消失, 则另一个必然同时产生或消失.
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 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
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转弯的目的 里倾斜,调控人和车的重心位置,但整体
答案 解析
的惯性不变,选项D错误.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题组设计
3.(2014·高考北京卷)伽利略创造的
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
用细绳把小球悬挂起来,当小球静止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小球受到的重力和细绳对小球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D.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细绳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答案 解析 图片显/隐

考点一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点 考点二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高三物理复习:等时圆模型 (共11张PPT)

高三物理复习:等时圆模型 (共11张PPT)

动力学 图像 问题
连接体 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动力学 临界 极值 问题
等时圆 模型
传送带 模型
板块 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等时圆模型的建立过程,知道等时圆模型的基本规 律和使用条件。
2、学会自建等时圆,掌握等时圆模型在动力学中的妙用。 3、体会物理模型、物理思维方法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性。
等时圆模型特点:
基本规律
A.2:1 B.1:1 C. 3 :1 D.1: 3
A 30° R
C 60°P
D r
B
针对训练
【练习1】 如图示, 光滑细杆BC、DC和AC构成矩形ABCD的两邻
边和对角线,AC∶BC∶DC=5∶4∶3,AC杆竖直,各杆上分别套有
一质点小球a、b、d,a、b、d三小球的质
量比为1∶2∶3,现让三小球同时从各杆的顶
点由静止释放,不计空气阻力,则a、b、d三小
球在各杆上滑行的时间之比为( )
A.1∶1∶1 C.5∶8∶9
B.5∶4∶3 D.1∶2∶3
A、B、C、D四点是
否满足等时圆规律?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5:48:43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52021/9/152021/9/15Sep-2115-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52021/9/152021/9/15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21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PPT课件

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物理图像(46张)PPT课件

-3
-5
2021
13
注意识别:
(1)线的形状
观察图像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等,
利于分析图线所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交点
同一坐标系两条图线的交点,V—t图象
表示在交点对应时刻速度相等,X—t图象表
示在空间居同一位置。
(3)拐点
图线的拐点具有的特定意义,它是两种
不同变化情况的交界,即物理量变化的突变
0
0.4
t/s
-5
图甲2021
y/cm 5
0 0.2
-5
图乙
0.4 t/s
36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需掌握以下两点:
(1)读图:即从给出的图象中读出有用的信息, (2)用图:利用特定的图象如F—t、V—t、 X—t图象等方便、快捷地解题;
(3)作图:通过作辅助图帮助理清物理线索来 解题。
这三点对思维的能力要求层层提高。这类 试题不仅能考查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 还能考查我们从材料、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的 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点。
2021
14
3、斜率 图线上某点的斜率表示两物理量增量
的比值,反映该点处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 化的快慢。
v
x
k?
k?
o
to
t
k?
k?
加速?减速?
2021
运动方向?
15
4、面积
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常代表一个物理 量。V—t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 横轴以上、以下面积分别表示正位移、负位 移。F-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冲量。F-s图 象中的“面积”大小表示功的“大小”。it图象中的“面积”表示电荷量q的“多少”。

高考高三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图像法 课件(共67张PPT)

高考高三物理高考专题复习:图像法 课件(共67张PPT)

正 v
y
+:与正方向
相同
O
t
vy2
vy1
v1
v2
vy3=0 v3
vy4
v4
-:与正方向 相反
vy5
v5
2 斜率 a. 斜率的意义
A
k
△A
△B B
O
△A k=△ B
A k Q
P
△A
△B
B O
2 斜率 a. 斜率的意义
A
k
△A
△B B
O
△A k=△ B
A k Q
P △A △B
B O
2 斜率 a. 斜率的意义
U
△U △I
O
tO
UO
I
I
灯丝
定值电阻
Q △Q C=U= △U
Q
△Q Q
△U
OU
U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年 高考高 三物理 高考专 题复习 :图像 法 课件(共67张PPT)
优秀ppt公开课ppt免费课件下载免费 课件20 20年 高考高 三物理 高考专 题复习 :图像 法 课件(共67张PPT)
专题复习:图像法
专题复习:图像法
内容大纲
一 图像中的信息 轴、斜率、面积、特殊点
二 分析图像问题的一些方法
三 图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图像中的信息
1 坐标轴 a.认清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不要混淆
x
v
Δ
x
x
分子力F
O
r0
r
t
t
F
F
分子势能Ep
O r0
r
x
l
1 坐标轴

《高三物理力学复习》PPT课件

《高三物理力学复习》PPT课件

1、同一过程中不同研究对象的综合; 2、不同过程之间转折、临界关系的发掘。
h
18
例:
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 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 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 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 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 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 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 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 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 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面时D的速度的大小 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h
15
2、综合试题的“能力点”训练
(1)多物体、多过程问题的分析和综合
一般来说,物体越多,过程越多,角度越多,
题目的难度也越大,这是因为这种问题需要的 是首先对单个物体或单个过程的分析,然后在 物体之间或过程之间进行综合。高考计算题中 的难题的情景设计通常是两个物体,两个过程, 力与运动和能量两个角度结合,或者是一个物 体,多个过程,力与运动和能量两个角度结合, 这种情景设计既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又 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考查学生运 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具有较多的“能力点”。
位。
(3)力学知识点考查稳定,尤其是 “力与运动观点”、 “能量观点”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 科主要思想方法的命题思路。
(4)计算题通常为多个物体(中间常有绳子或弹簧) 或 多过程问题,保持了从2003年开始在计算题上就 只有一个问题这一风格,这种设问方式有利于考核学 生的分析能力和对问题整体理解和把握的能力。
53
14(牛二) Ⅱ 18(圆周运动与引力)
19(振动和波)

《高三物理》课件

《高三物理》课件

体操运动员如何在环上保持平衡? 这涉及哪些力和运动的原理?我 们将一起学习。
什么是运动?
1
直线运动
我们如何描述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速
曲线运动
2
度和加速度是什么,有什么不同?
在圆形轨道上,对物体有什么影响?使
用旋转运动的原理解释离心力。
3
自由落体运动
什么是自由落体的运动?如何解释重力? 比较两个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万有引力
引力的概念
引力是什么?如何用代数和几何方法表示它?
力场
什么是力场?地球和其他天体之间的重力场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计算重力引力
木星上的你会称重多少?如何计算表面与地心的重力加速度的值?
相对论
爱因斯坦相对论
为什么光速无法超越?什么是时 空?我们如何描述运动的物体和 不同参考系之间的物理现象?
黑洞的奇妙世界
能源和环境问题
能源来源
什么是化石燃料,为什么它们被广泛使用?其他类型的能源有哪些?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是温室效应?气候模型如何预测未来变化?
可再生能源
什么是太阳能和风能?它们如何发电,为什么它们被认为是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方法?
《高三物理》PPT课件
欢迎来到《高三物理》PPT课件!我们将介绍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并通过 不同的布局和图像来使课程更加生动有趣。
什么是力?
牛顿摆
我们如何解释相互作用力?在这 个模型中,推动第一颗球将总是 向下摆的最后一颗球推出去。
肌肉力量
做体操
肌肉可以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如何测量它们? 力矩和杠杆原理是什么?我们将 深入探讨这些问题。
史上最大的科学实验
什么是黑洞?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如何在黑洞附近描述物理现 象?

高三物理高考专题复习极限思想PPT演示课件

高三物理高考专题复习极限思想PPT演示课件

E A.u-q图线的斜率越大,电容C越大
(四)论证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F电
a
三、无限分割再累加求和
瞬时加速度用v-t图中的斜率表示 aA aB EA EB
二、无限分割
A例:A、B是某电场中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点电荷仅在电场力
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点运动到B点,过此两点的速度大小分别为
vA和vB,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A、B两点电场强度 分别为EA和EB,该点电荷在这两点的电势能分别为EpA和EpB,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W1k 2
x12 12k x22
O
D C
x
xA1
Bx2
三、无限分割再累加求和
方法迁移
【思考】在这样一个非匀强电场中有任意三个点A、B、C,其中AB=BC, 请根据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判断AB、BC之间的电势差的关系?
E x
x
匀强电场:Ex
三、无限分割再累加求和
方法迁移
【思考】类比推导弹簧弹力做功表达式的过程,可否利用E-x图像来比较AB、 BC之间的电势差的大小?在图像中,电势差又可以怎样表示呢?
例:A、B是某电场中A一条电场B线上的两点,一点电荷仅在电场力作用下,沿电场线从A点运动到B点,过此两点p的A速度大小p分B别为v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和vB,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I-t图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电容器从0到t这段时间间隔充电的电荷量。
瞬时速度用x-t图中切线的斜率表示
F-x图中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代表力 F沿力的方向通过位移x所做的功
三、无限分割再累加求和
(二)根据F-x图像求功
F
F
F D
C
x

电场中的功能关系-PPT课件

电场中的功能关系-PPT课件

利用W=qU计算电场力的功时,可将q、U的正、负号一起代入,计算出 的W也有正、负之分,能表示电场力做正、负功;也可以只代入q、U的绝对值,然后 根据电场力的方向和电荷移动方向判断功的正负.
【例1】 (12分)如图所示,在O点放置一个正电荷.在过O点的竖直平面内的A点,自 由释放一个带正电的小球,小球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q.小球落下的轨迹如图中虚线 所示,它与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图中实线表示)相交于B、C两点,O、C在同一 水平线上,∠BOC=30°,A距离OC的竖直高度为h.若小球通过B点的速度为v,试 求:
2.电场中的功能关系
(1)若只有电场力做功,电势能和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2)若只有电场力和重力做功,电势能和重力势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3)除重力之外,其他各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
3.电场力做功的计算方法 (1)由公式W=Fscos α计算,此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可变形为W=qE·sE,其中sE 为电荷初、末位置在电场方向上的距离. (2)由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计算,WAB=qUAB对任何电场都适用. (3)由动能定理计算:W电场力+W其他力=ΔEk.
(1)小球通过C点的速度大小.
(2)小球由A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思路点拨: φB=φC ―→ WBC=0 ―→ WAB=WAC ―→ 由动能定理分析 ―→ 求解
规范解答:(1)因 B、C 两点电势相等,小球由 B 到 C 只有重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 mgR·sin 30°=12mv2C-12mv2(3 分) 得:vC= v2+gR.(3 分) (2)由 A 到 C 应用动能定理得: WAC+mgh=12mv2C-0(3 分) 得:WAC=12mv2C-mgh=12mv2+12mgR-mgh.(3 分) 答案:(1) v2+gR (2)12mv2+12mgR-mgh

高三复习物理课件:板块模型(共24张PPT)

高三复习物理课件:板块模型(共24张PPT)
(2)木板在地面上滑行的最远距离是多大?
【练习】如图所示,质量M=4.0 kg的长木板B静止在光滑 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1.0 kg的小滑块 A(可视为质点).初始时刻,A、B分别以v0=2.0 m/s向 左、向右运动,最后A恰好没有滑离B板.已知A、B之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0,取g=10 m/s2.求: (1)A、B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aA和aB的大小与方向; (2)A相对地面速度为零时,B相对地面运动已发生的位 移大小x; (3)木板B的长度L.m1m2M
O
t
例3.如图所示,质量M=8kg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在小车右端加一水平恒力F,F=8N,当小车速度达到
v0=1.5m/s时,在小车的前端轻轻地放上一大小不计、
质量m=2kg的物体,物体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 小车足够长,求物体从放在小车上开始经t=1.5s通过的 位移大小。(g取10m/s2)
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若F1=F2,M1>M2,则v1>v 2 B. 若F1=F2,M1<M2,则v1<v 2 C. 若F1<F2,M1=M2,则v1>v 2 D. 若F1>F2,M1=M2,则v1>v 2
v
m M2
M1
O
t
v
m M1
M2
O
t
v
m2
m1
M
O
t
v
板块模型 de 动力学解法
概念:由一个小滑块(可视为质点) 和一长木板(或平板小车)组成的 模型
例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1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
的水平面上,另一质量为m=0.5kg的小滑块(可视为 质点),以v0=6m/s的初速度从木板的左端滑上长木 板。已知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取 g=10m/s2:

高考物理 专题一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高考复习课件】

高考物理 专题一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高考复习课件】

考点 2 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1.竖直上抛运动:物体只在__重__力___作用下竖直向上抛出 的运动.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1)vt=_v_0_-__g_t_; (2)s=__v_0t_-_12_g_t_2 ____;
(3) vt2 -v02 =_-__2_g__h_. (4)两个特征量:最大高度 h=__v0_2/(_2g_) __;
直方向力的作用,故 A 错误;B 选项中,物体不一定只受重力 作用,初速度也不一定为零,故 B 错误.选择 C.
1.(2010 年惠州三模)在游乐场中,有一种大型游戏机叫“跳 楼机”.参加游戏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
座椅沿光滑的竖直轨道提升到离地面 40 m 高处,然后由静止释 放.为研究方便,可以认为座椅沿轨道做自由落体运动.1.2 s后, 开始受到恒定阻力而立即做匀减速运动,且下落到离地面 4 m 高处时速度刚好减小到零.然后再让座椅以相当缓慢的速度稳
1.(单选)“嫦娥奔月”蕴含着炎黄儿女千年的飞天梦想, 随着我国“嫦娥计划”的逐步进展,奔月梦想即将成为现实.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收集了月球表面的许多资料,如 ①没有空 气;②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 1/6;③没有磁场…… 并 设想登上月球后,完成如下实验:在空中从同一高度同时自 由释放氢气球和铅球,忽略地球和其它星球的影响,你认为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上升阶段:h 上=2vg20=0.8 m,t 上=vg0=0.4 s 下落阶段:h 上+h=12at下2 ,式中 h=9 m,解得 t 下=1.4 s 所以重物落地时间:t=t 上+t 下=1.8 s. 解法二:全过程按匀变速运动处理. 设向上为正,则 a=-g,抛点以下位移为负. 所以-h=v0t-12gt2,即-9=4t-5t2 解得 t=1.8 s,t′=-1.0 s(舍去) 即重物落地时间为 1.8 s.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专题复习:类比思想 课件(共35张PPT)

2020年高三物理高考专题复习:类比思想 课件(共35张PPT)
专题复习:类比思想
从高考题谈起
极板间既有静电场也有重力场。电势反映了静电场各点的能的性 质,请写出电势的定义式。类比电势的定义方法,在重力场中建立 “重力势” 的概念,并简要说明电势和“重力势”的共同特点。
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 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对比加速度和速度的定义,根据图 2所示a-t图像,求电梯在第1s内的速度改变量Δv1和第2s末的速率v2;
碰撞中有其它形式能的产生,相互作用后,系统的机械能减少。
完全非弹性碰撞: 两个物体碰撞后结为一体(速度相同),系统的机械能减少最多
3、“碰撞模型” 的类比
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
m1v1 m1v1' m2v2'
v1 m1
m2 v2=0
1 2
m1v12
1 2
m1v1'2
1 2
m2v2'2
光滑
v1'
(m1 m1
用类比思想解决问题
(2)观测宇宙中辐射电磁波的天体,距离越远单位面积接收的电磁波功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越小,观测越困难。为了收集足够强的来自天体的电磁波,增大望远镜口
径是提高天文观测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2016年9月25日,世界上最大
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我国贵州落成启用,被誉为“中国天
眼”。FAST直径为500 m,有效提高了人类观测宇宙的精度和范围。
r m2 q1
扭秤实验思想方法 1、小量放大思想 2、电荷均分原理
r q2
库仑定律
F
k
q1q2 r2
3、引力常量测量中的类比
万有引力定律
F
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20题-竖直上抛”;“23题-平抛运动实验”; “24题-电磁感应”; “25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26题-石油勘探”
10年——“25题-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程的求解” “26题-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2
(7)、坚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是学 习潜能、创新思维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高考是选 拔性考试,目的之一是选拔具有学习潜能的人才和 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 近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加强了对获取信息、加工处理 信息能力的考查力度。
选择题:2题(12分) 计算题:涉及1-2题(约20分)
30-35分
6
(2)、对非重点部分注重对重要的物理知识的考察
①振动和波: 简谐运动(弹簧振子、单摆)规律,波动规律,
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
②热学:
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思想、微观量与宏观量的联系、 能量分析(包括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热一定律)
③光学:光电效应、干涉和衍射
先”。
1、三个“五”
v
s t
v0 2
vt
vt
2
(1)运动学的 五个重要公式
v t v 0 at
s
v0t
1 2
at
2
v t 2 v 0 2 2 as
s s 2 s 1 aT 2
17
(2)图象的五要素 常见的图线:
横纵轴的物理意义
图线的形状 截距 斜率 所围面积
st,vt,at,Ft,aF,Fs
4、高考物理试题中知识点的呈现方式
二、复习建议
1、知识方面
2、技巧方面
3、心理方面
3
一、认识高考
1、物理学科的功能
(1)育人功能


培 养 多 种 能 力
理解能力
正 确
分析推理综合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
值 观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和

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观4
(2)、选拔功能
理工科院校70%的专业涉及物理学
(2)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加速度是由物体所受的合
外力来决定
a
F
m
同生、同变、同消失 20
示例1:如图所示,有一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现让质量为m的小球从其上方自由端静止释放,假设 小球运动方向始终在竖直方向,试分析小球在不落的
过程中v、a的变化及运动到最低点时a的大小和方向。
mg
Fx g
Fx F合 a v
9
(5)、注重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和原理的考查
大纲要求实验的教学与复习,特别是验证性实验, 不能只是简单的按课本的要求进行重复性的操作,则应 理解实验的五个重要环节:
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仪器仪表 五个重要环节 实验装置图或电路图 步骤和注意事项 数据的采集、记录、处理和误差分析
10
(6)、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居高不下。 数学不仅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工具,同时也是物理
F合=0 Fx a=0
Fx F合 a v
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近几年来的高考物理试题对 应用数学的能力的要求居高不下。“应用数学处理物 理问题的能力”这一要求主要表现有三种形式。 (1)较繁的字母运算或数字运算 (2)题目中涉及几何关系问题 (3)对于图象的要求较高。
11
08年——“18题第(2)问,电阻的计算” “24题-电磁感应”;“25题-嫦娥奔月”
UI,Ut,it,t,Bt
18

(3)实验的 五个重要环节
实验目的和原理 实验装置图或电路图 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结果和误差分析
19
2、七个“决定关系”
(1)物体的速度大小的变化是由加速度方向与速 度方向关系决定
vt v0 at
a与v同向,v变大 a与v夹角为,锐v变 角大 a与v反向,v变小 a与v夹角为,钝v变 角小
高三物理复习
作者
2016-3-16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高三物理复习
一、认识高考
1、物理学科的功能
2、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
3、高中物理知识的核心体系
④原子物理:能级跃迁、衰变规律、质量亏损等
关注近五年不考过的“冷点”
选择题:4题(24分)
24分
计算题:可能会涉及弹簧振子受力的对
称性;能级跃迁、衰变规律和质量亏损。
7
(3)、突出学科内的综合
①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加速和偏转
②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
③力和运动、动量、功和能规律综合
这是重点知识内容,也是学科内综合的生长点。 从力和运动的角度,动量与能量的角度,与电路 结合的角度命题。 注重知识与生活、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14
3、高中物理知识的核心体系 (1)主干知识
力与运动
力 功能关系
瞬时对应 空间累积
主干
动量与冲量
时间累积
电场

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

磁场

直流
电磁感应综合分析
交流
15
(2)非主干知识
非主 干
振动和波 热学
振动规律和图象
波动规律和图象 宏观
气体 微观
光学
几何光学 物理光学
能级 原子物理
核能
16
主干知识的具体体现:三“五”,七“系”,四“优
(8)、高考试题并不回避成题。
每年高考试题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教材或复习资 料中习题的影子。
13
(9)、试题的设问具有开放性 有些试题的内容背景及所涉及到的物理过程对于学
生而言是熟悉的,但设问的角度新颖,这种设问角度的 变化,是针对中学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计算、轻 分析;重定量、轻定性”等教学薄弱点而来的。
物理学与
科学(Science) 技术(Technology) 生活(Society)
做学问 做事
做人
5
2、近年来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
(1)、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双基) ①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
选择题:1-2题(6-12分) 计算题:涉及1-2题(约15-20分)
30-35分
②用动量和能量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
选择题:2题(12分) 计算题:1-2题(20分)
30-35分
8
(4)、支持考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叙述并设问,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需要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再从 物理模型的过程特点找到该过程所遵从的物理规律, 最后将物理规律转化成数学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07年——“铍辐射” 08年——“嫦娥奔月” 09年——“石油勘探” 10年——“平行金属 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