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合集下载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为了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海绵城市的综合能力和效益,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及评价办法。

下面将围绕海绵城市的特点和目标,阐述海绵城市绩效考核及评价的办法。

一、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海绵城市的绩效考核应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指标。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评估海绵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包括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与产出、就业创造、产业引导、经济效益等。

具体指标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投入与产出比例;(2)海绵城市建设与维护过程中的就业机会创造;(3)海绵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影响;(4)海绵城市建设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主要评估海绵城市对于社会居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改善程度,包括民生福利、社区参与、居民满意度等。

具体指标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善;(2)海绵城市建设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3)海绵城市建设对社区居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4)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度。

3.环境指标环境指标主要评估海绵城市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程度,包括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具体指标包括:(1)海绵城市建设对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效率;(2)海绵城市建设对水体环境水质的提升;(3)海绵城市建设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4)海绵城市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二、绩效评价的方法绩效评价应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

1.定量评价定量评价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考核各项指标的具体数值。

例如,通过统计投入产出比例、就业人数、经济增长率等指标的具体数值,对经济指标进行定量评价。

同时,可以使用调查问卷或面谈等方式,收集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度等相关数据。

2.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主要通过参与者的主观感受和意见以及专家的评估进行。

例如,可以组织专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居民的意见和参与程度,对社会指标进行定性评价。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定性(约束性)
15
投融资机制建设
制定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PPP管理方面的制度机制。
查看出台的政策文件等。
定性(约束性)
16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
1.对于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按效果付费的绩效考评机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奖励机制等;
2.对于政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须建立与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相关的责任落实与考核机制等。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
类别

指标
要求
方法
性质
一、水生态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当地降雨形成的径流总量,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规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在低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降雨量时,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不得出现雨水外排现象。
根据实际情况,在地块雨水排放口、关键管网节点安装观测计量装置及雨量监测装置,连续(不少于一年、监测频率不低于15分钟/次)进行监测;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数据、相关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情况、设施规模及衔接关系等等进行分析,必要时通过模型模拟分析计算。
统计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中水站等)的污水再生利用量和污水处理量。
定量(约束性,分类指导)
8
雨水资源利用率
雨水收集并用于道路浇洒、园林绿地灌溉、市政杂用、工农业生产、冷却等的雨水总量(按年计算,不包括汇入景观、水体的雨水量和自然渗透的雨水量),与年均降雨量(折算成毫米数)的比值;或雨水利用量替代的自来水比例等。达到各地根据实际确定的目标。
定性(约束性)
13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
在城市规划中划定蓝线、绿线并制定相应管理规定。
查看当地相关城市规划及出台的法规、政策文件。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通常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雨水管理能力:评估项目的雨水管理系统,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等方面。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雨水收集率、雨水渗透率、雨水利用率等。

2. 水资源保护能力:评估项目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能力,并鼓励使用可再生水资源、减少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3. 暴雨控制能力:评估项目对暴雨天气情况下的水logging防治能力,包括道路排水系统、堤坝和水源控制等。

4. 生态环境保护: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能力,包括湿地保护、植被覆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

5. 社会经济效益:评估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包括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等。

6. 技术可行性:评估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可持续性,包括技术成熟度、可操作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7. 社会认可度:评估项目在当地社区的认可度和支持度,包括项目对当地人民利益的保护和尊重、社区参与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标准,具体的评价标准还可能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评价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各个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评估。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和人工设施,合理处理雨水,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了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应当包括雨水管理的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的雨水管理措施,减少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

因此,评价标准应当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率、雨水渗透率、雨水径流控制率等指标,以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对雨水管理的效果。

其次,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还应包括生态环境改善的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因此评价标准应包括绿地覆盖率、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以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

另外,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还应包括城市适应能力的提升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评价标准应包括城市洪涝灾害风险降低率、城市生态系统稳定性指数、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以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适应能力的提升效果。

最后,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还应包括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评价标准应包括雨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价值增长率、城市综合竞争力指数等指标,以评价海绵城市建设对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效果。

综上所述,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标准应当综合考虑雨水管理效果、生态环境改善效果、城市适应能力提升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提升效果,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和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合理、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是衡量城市是否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效减少城市内涝、改善水质和水量调控能力,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首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应包括城市绿地率和覆盖率。

城市绿地率是指城市绿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而城市绿地覆盖率是指城市绿地覆盖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的比值。

这两项指标直接反映了城市的绿化程度和绿地覆盖情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其次,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城市雨水利用率和雨水渗透率。

城市雨水利用率是指城市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包括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等方面,而雨水渗透率则是指城市地表雨水的渗透能力。

这两项指标可以有效评估城市对雨水的利用和排水能力,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指标。

另外,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还应考虑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和水质改善情况。

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包括城市水系的净化设施和植被的保护情况,而水质改善情况则是指城市水体的水质达标情况和水质改善趋势。

这两项指标可以客观评价城市水环境的改善情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环境指标。

最后,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还应包括城市抗灾能力和生态保护情况。

城市抗灾能力包括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和效果,而生态保护情况则是指城市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这两项指标可以全面评估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生态环境状况,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社会指标。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应包括城市绿地率和覆盖率、城市雨水利用率和雨水渗透率、城市水体的净化能力和水质改善情况,以及城市抗灾能力和生态保护情况等多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客观评估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情况,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向海绵城市转型发展。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构建适应性、有弹性的城市系统来解决城市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问题的城市发展理念。

为了评估一个城市是否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防洪能力:海绵城市应该具备强大的防洪能力。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排水系统的总体设计能力、排水能力与降雨特点的匹配度、道路与建筑物对洪水的适应性等。

2.水资源保护:海绵城市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水资源的供应稳定性、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率、水环境的保护水平等。

3.水环境质量:海绵城市应该致力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污染的程度。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水体的水质情况、水体中重金属和有机物的浓度、水下生物多样性等。

4.生态保护:海绵城市应该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建筑绿化率、城市绿色空间的比例、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等。

5.水灾害风险抗性:海绵城市应该具备较强的抗灾能力。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面对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时的应急响应机制、城市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灾能力等。

6.社会参与度: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理念的认知程度、市民对城市建设的参与度以及海绵城市相关项目的社会影响力等。

7.可持续性: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城市发展的生态足迹、资源利用效率、社会公平性等方面。

在评价海绵城市时,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实践,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估。

同时,不同城市的评价指标可能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最重要的是,评价指标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以确保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能够准确、全面地反映城市应对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灾害等方面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指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为实现海绵城市的目标和要求,所设定的一系列评价和监测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指导城市发展和规划的重要参考,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城市基础设施指标1.雨水收集利用率:指城市雨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的比例。

2.雨水渗透率:指城市地表面积的雨水渗透量与总降雨量的比值,反映城市地表径流减少的程度。

3.雨洪容量:指城市地表对雨洪的承接能力,即城市下几乎所有的雨水都不通过管道直接排入河道,而是在城市内部湿地、储水池等地下设施中暂时储存。

4.绿地比例:指城市绿地与城市总面积的比例,绿地包括公园、花坛、绿化带等。

5.车辆通行指数:指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度量指标,反映城市交通流畅程度。

二、城市生态系统指标1.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保留和改善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等。

2.植被覆盖率:指城市区域植被的面积占整体区域面积的比例,植被覆盖率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好。

3.空气质量: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指标,包括PM2.5浓度、二氧化硫浓度等。

4.水质状况:指城市内部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体的水质状况。

5.噪音污染控制:指城市内部噪音污染的程度,包括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等。

三、城市适应气候变化指标1.热岛效应降低:指城市在设计和建设中采取措施,减少热岛效应的程度。

2.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城市在供水方面采取的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暴雨管理:指城市在应对暴雨天气方面的准备和应对能力,包括雨水排放、防洪等。

4.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指城市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粮食安全:指城市在粮食供应方面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仅为海绵城市控规指标体系的一部分,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指标体系可能有所不同。

海绵城市控规的指标体系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而制定的重要准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

而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1 简介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和成效而建立的一套评价体系。

它涵盖了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城市生态建设、抗洪排涝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反映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劣和发展状况。

1.2 指标体系内容(1)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相关指标。

(2)水资源利用指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率、水资源节约利用率、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水资源利用相关指标。

(3)城市生态建设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等城市生态建设相关指标。

(4)抗洪排涝指标: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完善程度、防洪措施落实情况等抗洪排涝相关指标。

二、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2.1 优势与特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2.2 评价体系的意义(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城市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可以激励示范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我认为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海绵城市是以海绵特性为基础,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建设,减少城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水涝和水源污染,增加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评价和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

一、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1.雨水利用率:评估城市在降雨过程中收集和利用的雨水的比例,表示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2.水量调控能力:评估城市的降雨径流调控能力,包括蓄滞洪能力和排洪能力,衡量城市防洪能力的强弱。

3.水源净化效率:评估城市在城市内部和城市入海口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程度。

4.水体生态保护指数:评估城市水体的生态状况,包括水质状况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二、建设成果指标1.海绵公园面积比例:评估城市绿地中的海绵公园(含生态湿地、雨水花园等)所占的比例。

2.防洪用地比例:评估城市用于防洪的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衡量城市对防洪的重视程度。

3.雨水渗透面积比例:评估城市地表的可渗透面积所占的比例,衡量城市地表渗透能力的增强程度。

4.基础设施适应性:评估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韧性,包括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能否应对极端天气条件的挑战。

三、社会经济效益指标1.经济增长率: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等方面。

2.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包括减少水源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等方面。

3.居民获得感:评估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包括生活品质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

4.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四、政府管理指标1.政策法规健全程度: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定和落实情况。

2.投资使用效益: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使用效益,包括预算的合理调配和使用效果评估等方面。

3.建设监督与评估: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情况,包括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督和评估。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评价指标

尊敬的网民:您好,您好,您咨询海绵城市评价指标细项的有关材料已收悉,现答复如下:1、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落实重点建设任务,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海口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参考相关规划成果,确定了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五项分项目标及22项指标,五项分项目标具体表述为:水生态全面恢复、水环境显著改善、水资源适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制度建设完备,具体指标如下表.表3-1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目标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水生态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 ≥7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20% ≥8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要求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标.3 内河水系生态岸线比例≥40%≥5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4 绿地率41%45% 参考《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5 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6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水环境7 水环境质量优于IV类标准达到Ⅲ类标准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8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年径流污染总量控制率) ≥50% ≥60%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9 合流管网年溢流次数≤12次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水资源10 污水再生利用率≥20% ≥3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要求再生水利用率≥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水资源11 雨水资源利用率≥0。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1 总则1.0.1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条文说明】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和目的。

1.0.2本标准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价,评价对象为城市。

【条文说明】规定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和评价对象。

1.0.3海绵城市建设应保护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生态格局,维系生态本底的渗透、滞蓄、蒸发(腾)、径流等水文特征的原真性,保护和恢复降雨径流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宗旨。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模式,由于下垫面的过度硬化,破坏了水的循环路径,使水文特征发生变化,对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造成巨大影响,放大了灾害风险。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在维系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强化雨水径流管控,最大限度维持城市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涵养水资源、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1.0.4海绵城市建设应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理念系统谋划,因地制宜、灰绿结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方法综合施策。

【条文说明】规定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传统做法过度依靠管网进行排水,切断了雨水的径流过程,使城市下垫面对雨水径流的滞蓄、渗透和净化的功能丧失,自然的海绵体功能消失。

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传统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充分发挥自然下垫面海绵体功能,既能缓解生态、环境、资源的压力,又能通过灰绿结合,降低工程造价和运维成本。

技术路线由传统的“末端治理”转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管控方法由传统的“快排”转为“渗、滞、蓄、净、用、排”,通过控制雨水的径流冲击负荷和污染负荷等,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综合目标。

2 术语2.0.1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通过自然与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等方式,控制的降雨径流量与年降雨总量的比值。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水资源利用指标
1.雨水收集利用率:评估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的总量、收集率和利用率等。

2.水资源回用率:评估城市水资源回用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回用系统的总量、回用率和回用水的应用领域等。

二、降水管理指标
1.道路和广场透水率:评估城市道路和广场的透水性能,包括透水载荷、透水面积和透水深度等。

2.单位面积降水处理能力:评估城市降水处理设施的能力和效果,包括单位面积处理的降水量和降水处理的时间等。

三、城市风险管理指标
1.内涝防治效果:评估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包括内涝点的数量、内涝点的深度和内涝点的面积等。

2.土地沉降控制效果:评估城市土地沉降的控制情况和效果,包括沉降点的数量、沉降速度和沉降范围等。

四、生态环境改善指标
1.绿地覆盖率:评估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和比例,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商业区绿地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评估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情况和效果,包括保护区的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栖息地的面积等。

五、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1.建设投资效益:评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回报情况,包括总投资额、产出值和投资收益率等。

2.社会满意度:评估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度调查结果和居民参与建设的意愿等。

以上只是一个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简要示例,实际的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和建设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

同时,为了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建议在指标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海绵城市安全评估体系

海绵城市安全评估体系

海绵城市安全评估体系
海绵城市安全评估体系是对海绵城市在安全方面的综合评估和监测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优化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手段,提高城市的抗洪、抗旱、减轻城市内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居住环境。

海绵城市安全评估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价指标:
1. 风险评估:评估城市面临的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如洪水、地震、风暴等,以确定城市的安全隐患和脆弱性。

2. 抗灾能力评估:评估城市基础设施和规划的抗灾能力,包括洪水排涝设施、抗震设施等。

3. 生态评估:评估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包括水体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4. 社会融合评估:评估城市社区和居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程度,包括社区安全意识和社会关系。

5. 管理评估:评估城市规划和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包括城市应急响应机制和监测系统等。

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海绵城市的安全状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指导城市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海
绵城市安全评估体系还可以进行动态监测和持续改进,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

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

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

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是一个重要的任务,旨在评估和总结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成果和效益,并为下一年度的工作制定目标和计划。

本文将从评价指标、评估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自评估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评价指标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评价指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文水资源方面的指标,如降雨利用率、径流减少量、水质改善等。

2. 绿色生态方面的指标,如绿地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加等。

3. 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指标,如污水处理率、水体质量改善、河湖水功能区划等。

4. 风险防控方面的指标,如洪涝灾害减轻、城市内涝情况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降低等。

5. 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指标,如旅游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等。

评价指标的设定应该符合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

二、评估方法海绵城市建设年度绩效评价自评估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方面可以采用专家评估、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定量方面可以采用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

在定性评估方面,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海绵城市建设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指标进行打分或提出建议。

此外,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向相关部门、居民、企业等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认知和评价。

在定量评估方面,可以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来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

比如,可以收集城市的降雨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绿地面积数据等,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对比,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水文水资源、绿色生态、水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影响。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是评估的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对评估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具有重要影响。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各级政府部门的统计数据、专业机构的监测数据、相关研究机构的调研数据等多种渠道获取。

数据分析是评估的核心,可以利用统计学和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

比如,可以通过对城市各个区域的绿地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增加的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的提高程度;可以通过对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和分析,评估水质的改善程度;可以通过对洪涝灾害数据的分析,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洪涝灾害的减轻效果。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评价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文学评价:评估项目的水量平衡和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雨水收集利用、地下水和表面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2. 气象学评价:评估项目的气候适应性和抗旱能力,包括降雨量、蒸发量、气温等气象要素的考虑。

3. 水环境评价:评估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包括排污和污水处理、水质保护、河道和湿地的保护等。

4. 绿地评价:评估项目的绿地覆盖率、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包括绿化面积、植被种类选择、景观设计等。

5. 生态评价: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

6. 灾害风险评价:评估项目的抗洪、抗旱和抗风险能力,包括洪水、暴雨、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7. 社会经济评价:评估项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就业、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等方面。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评价标准,具体的评价标准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相关政策要求进行调整。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类别项指标要求方法性质一、水生态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当地降雨形成的径流总量,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规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

在低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降雨量时,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不得出现雨水外排现象。

根据实际情况,在地块雨水排放口、关键管网节点安装观测计量装置及雨量监测装置,连续(不少于一年、监测频率不低于15分钟/次)进行监测;结合气象部门提供的降雨数据、相关设计图纸、现场勘测情况、设施规模及衔接关系等等进行分析,必要时通过模型模拟分析计算。

定量(约束性)2 生态岸线恢复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查看相关设计图纸、规划,现场检查等。

定量(约束性)3 地下水位年均地下水潜水位保持稳定,或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

年均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不评价此项指标。

查看地下水潜水水位监测数据。

定量(约束性,分类指导)0 / 4类别项指标要求方法性质4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夏季(按6-9月)日平均气温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气温,或与同区域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查阅气象资料,可通过红外遥感监测评价。

定量(鼓励性)二、水环境5 水环境质量不得出现黑臭现象。

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

当城市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约束性)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或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鼓励性)6城市面源污染控制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1.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2.非降雨时段,合流制管渠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3.雨水直排或合流制管渠溢流进入城市内河水系的,应采取生态治理后入河,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IV类。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利用自然系统和人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了评价和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

以下是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的一些建议:
1.雨洪管理效果评价
海绵城市的核心目标之一是解决城市雨洪问题。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洪水位、暴雨空间分布、降雨径流处理率等。

具体指标的确定需要结合城市的地形、气候条件以及洪水灾害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
海绵城市注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可以包括雨水收集和利用率、水资源回用率、水资源消耗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在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绩效。

3.生态环境改善效果评价
4.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5.技术创新和市民参与评价
6.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评价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应包括雨洪管理效果、水资源利用效率、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社会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和市民参与、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价和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指导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将普通城市转变为具有更高的水环境质量和
抗洪排涝能力的“海绵型”城市。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主要目标是改善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建立持续可持续发展的洪水管理体系,以实现人们安居乐业的愿望。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必须建立和完善评价标准。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的评价标准,可以衡量建设的效果,并且可以帮助确定建设的时序和步骤。

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
1.综合排水能力:这是海绵城市建设中最重要的指标。

针对特定
的污染源,要考虑污染抑制流量,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创造循环型水系,以及建立生态化中水回用技术等综合排水技术。

2.建设效率: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是高效率。

要考虑建设效率,
必须考虑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各个方面的效率。

3.社会经济效益: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水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带来社会经济的效益。

因此,该评价标准应考虑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如经济增长、居住环境改善、生态环境改善、资源生产等效益。

4.建设条件: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建设条件,如水资源供应、既有管理结构、技术手段、财政投入等。

以上评价标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得到充分考虑,以保证建设工
程的质量,使城市建设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结论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城市发展计划,它能够有效改善城市的水系统结构,带来多方面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效益。

而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确定建设步骤,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或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鼓励性)
6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1.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2.非降雨时段,合流制管渠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3.雨水直排或合流制管渠溢流进入城市内河水系的,应采取生态治理后入河,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IV类。
查看地下水潜水水位监测数据。
定量(约束性,分类指导)
4
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强度得到缓解。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夏季(按6-9月)日平均气温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气温,或与同区域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查阅气象资料,可通过红外遥感监测评价。
定量(鼓励性)
二、水环境
5
水环境质量
不得出现黑臭现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当城市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查看相应计量装置、计量统计数据和计算报告等。
定量(约束性,分类指导)
9
管网漏损控制
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12%。
查看相关统计数据。
定量(鼓励性)
四、水安全
10
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
历史积水点彻底消除或明显减少,或者在同等降雨条件下积水程度显着减轻。城市内涝得到有效防范,达到《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的标准。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试行)
类别

指标
要求
方法
性质
一、水生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网民:
您好,您好,您咨询海绵城市评价指标细项的有关材料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1、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落实重点建设任务,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海口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参考相关规划成果,确定了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五项分项目标及22项指标,五项分项目标具体表述为:水生态全面恢复、水环境显著改善、水资源适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制度建设完备,具体指标如下表。

表3-1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目标
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
水生态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 ≥7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要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
例≥20% ≥8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要求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
积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
上的面积达标。

3 内河水系生态岸线比
例≥40% ≥5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
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
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
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4 绿地率41% 45% 参考《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 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下降趋
势得到明显遏制,平
均降幅低于历史同
期《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
6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水环境7 水环境质量优于IV类
标准达到Ⅲ
类标准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8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年径流污染总量控
制率)≥50% ≥6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9 合流管网年溢流次数≤12次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水资源10 污水再生利用率≥20% ≥3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国人居环境
奖评价》要求再生水利用率≥
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
水资源11 雨水资源利用
率≥0.5% ≥1.5%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重视雨
水收集利用,有逐步推广雨水利用工程与
项目的政策、计划并实施。

12 供水管网漏损
率≤10% ≤8%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国家
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供水管网漏损
率不高于1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
2017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
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水安全13 集中式饮用水
源地水质达标

100% 10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4 龙头水质达标

≥99% 10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5 排水设计标准管线设计重现期3-5年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参考《海
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16 内涝防治标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50
年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

参考《海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制度建

17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8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9 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0 投融资机制建设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1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2 产业化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由于海绵城市规划尚未得到政府批准,目前不宜向您提
供规划文本。

感谢您对海口规划提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海口市规划局
2017年9月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