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五篇范例)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五篇范例)第一篇:《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统计图》的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1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认识,教学反思十一。
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教学时,教师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学组织教学。
1、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进行教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让他们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基于这样的理念,教师注重让学生与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在对比中理解和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掌握,而且通过对比,学生还会进一步理解每种统计图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2、给学生提供生活化的学习材料。
从生活中选择数学素材,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十一》。
3、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上面的扇形统计图情况,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扇形统计图是用圆代表总数量,即单位“1”,扇形代表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的百分比;结合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能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到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4、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平台。
讨论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会相互补充,产生各种灵感和火花,从而在讨论中不断完整自己的知识。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2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
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在现代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统计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无论是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商业策划还是教育教学,统计图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信息量的增加和数据表达方式的多样化,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呈现数据变得尤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反思了统计图的选择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应用统计图。
首先,正确选择统计图对于准确传递信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中,我强调学生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境,选取最适合的统计图来传达数据。
例如,当我们要比较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柱状图和折线图是最常见的选择。
柱状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各个变量之间的差异,而折线图则可以更好地展示变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柱状图和折线图是所有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对于持续变化的数据,如气温变化或股票价格波动,采用曲线图可以更好地展示线性和非线性的趋势。
其次,在引导学生选择统计图时,我强调了数据的特征和目标受众的重要性。
不同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如离散性、连续性、分类等。
对于离散性数据,如人数、评分等,条形图和饼图是常见的选择。
而对于连续性数据,如时间、温度等,直方图和箱线图可以更好地呈现数据的分布情况。
此外,目标受众也会影响统计图的选择。
例如,当我们的目标受众是普通人群时,使用简单直观的统计图,如扇形图或柱状图,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
然而,当目标受众是专业人士或研究人员时,使用更为复杂和详细的统计图,如散点图或雷达图,可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统计图还需要关注可视化原则和美学要求。
数据可视化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要求我们在设计统计图时考虑到观众的视觉感受。
因此,我们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可视化原则,如减少图表的噪声和繁杂辅助线,以及遵循黄金比例等。
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统计图的美学要求,选择适当的颜色、字体和线型,使统计图更加美观和易于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常会面临统计图选择的困惑。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反思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反思引言统计图是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统计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问题分析1. 缺乏理论基础的解释在教学中,往往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如何选择统计图,而缺乏对背后原理的解释。
这导致学生只是机械地选择统计图,缺乏深入的理解。
例如,常用的条形图和折线图之间的区别,以及何种情况下选择柱状图而不是折线图等问题,往往没有得到很好的说明。
2. 多维数据的统计图选择不准确在教学中,往往只是教授了常用的二维数据的统计图选择方法,而忽略了对于多维数据的统计图选择。
例如,在多个变量之间进行比较或者分析时,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3. 缺乏实际应用案例在教学中,往往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统计图的种类和选择方法,而缺乏具体的实际应用案例。
这导致学生缺乏对统计图应用的感觉,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改进措施1. 优化理论解释在教学中,应注重对选择统计图背后原理的解释,使学生能够理解为什么选择某种统计图而不是其他统计图。
例如,在选择条形图和折线图时,可以解释条形图适用于离散的数据,而折线图适用于连续数据,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统计图的适用场景。
2. 引入多维数据的统计图选择方法在教学中,应引入多维数据的统计图选择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根据数据的不同维度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
例如,当需要比较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可以使用散点图或雷达图等。
3. 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在教学中,应增加实际案例分析,将统计图的选择方法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图的应用场景,并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选取一些真实的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展示和分析。
结论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于数据的可视化和分析非常重要,而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也是统计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数学_《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根据统计目的需要,合理选择条形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并能做出合理地决策或预测;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图的优点,加深对统计图特征的认识。
2.借助实例,引导学生经历分析、判断、决策和表示数据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图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其应用价值,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4.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目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并能做出合理地决策或预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统计需要,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课件出示图片)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引出两组统计图。
1.读统计表,了解信息。
请大家仔细阅读这两个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分别了解哪些信息?2.引导发现,提出问题。
课堂预设: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呢?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1.分小组讨论。
师巡视,对学困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困生进行分析,以便确立解决策略,选择表示数据的方法。
同时,教师及时掌握交流素材,以待集体交流。
2.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选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第1组数据”。
课堂预设:用条形统计图表示第1组数据比较合适。
因为它只反映了5个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所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就能直观地看出来。
用折线统计图表示第2组数据比较合适。
用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A市2004、2006、2008、2010、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数量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反映出A 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3.展示交流绘制的统计图。
(1)课件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0 12.0 20112006 12.5 13.0 13.5 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面积(平方米) 12.0 14.6 16.016.516.8CBAD4 10 8 E18 16 14 12 部分城市2016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图16.89.59.014.515.5①作品评价。
小学数学_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数学_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青岛版⼩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内容教学⽬标:1.知识⽬标:使学⽣在亲⾝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统计。
2.能⼒⽬标: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
3.情感⽬标:通过对现实⽣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体会数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活中的应⽤;培养学⽣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合作的能⼒。
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互动流程:⼀、复习引⼊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那么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学⽣回答。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统计图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统计图的选择。
⼆、探究新知1. 理解题意探究新知Ppt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哪些信息?⽣根据情境图,说出⾃⼰知道的信息是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2: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银牌情况如何?⽣3:第27——30届奥运会中中美两国⾦牌的变化情况如何?⽣4: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常好,那么你想解决哪个问题,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表⽐较好呢?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组合作研究选择哪种统计图表⽐较合适。
⼩组活动。
集体交流。
⽣1:我们研究的第⼀个问题,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统计表统计⽐较好,统计表可以清晰、明了地反映每⼀届奥运会获得各种奖牌的多少以及变化情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统计图的选择》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数学怒六年级下册的课文内容《选择统计图》,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体会适当选择统计图表对描述实际问题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的信息。
四、说学情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过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对三种统计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已经会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但是对于究竟如何选取适当的统计图去说明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深入的认识,学会选择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准确分析。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课件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二)、探索新知1、初步理解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小宇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小学数学_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互动流程:一、复习引入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那么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
师: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统计图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统计图的选择。
二、探究新知1. 理解题意探究新知Ppt出示情境图师: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哪些信息?生根据情境图,说出自己知道的信息是什么。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生2: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如何?生3:第27——30届奥运会中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如何?生4: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那么你想解决哪个问题,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表比较好呢?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师: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研究选择哪种统计图表比较合适。
小组活动。
集体交流。
生1: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用统计表统计比较好,统计表可以清晰、明了地反映每一届奥运会获得各种奖牌的多少以及变化情况。
生2:我们组研究的第二个问题,用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如何,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金、银牌数量的多少。
【反思】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反思(6上)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反思(6上)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让学生心里有个明确的概念,为接下来的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二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师利用课件同时呈现三个统计表,让学生分别观察三个统计表中的数据特点,并进行交流,明确各统计表中数据所表达的信息,并让学生试着用学过的统计图来表示每个统计表中的信息。
教学第(1)题时,由于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学生认为只能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教师可以追问: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吗?比如,条形统计图。
使学生明确虽然条形统计图在表示变化趋势时不如折线统计图那么直观,但也可以达到两个目标:第一可以把每年的树木总量表示出来;第二,可以通过条形的起伏看出大致的变化趋势。
使学生避免思维定势,不能以对和错来比较不同的统计图,只能说某种方法相对好一些,某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2)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占树总量的百分比,既可以用扇形统计图,也可以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所不同,条形统计图只是直观呈现了各种树木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几,通过条形统计图的高度比较出那种树木多些,哪种少些。
而扇形统计图除了能达到这些目地之外,还能和你直观地看出每种树木数量与所有树木数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懂得,当需要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时,选择扇形统计图更合适。
第(3)小题统计的是各种树木的绝对数量,只能用条形统计图。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其他的统计图”,使学生在对比三种统计图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不选择其他统计图的理由:由于各种树处于平等、独立的地位,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是不合适的,又因缺乏相应的百分比数据,所以无法用扇形统计图表示。
通过这样对比,使学生懂得,选择不同的统计图描述数据时,有时是“好”与“更好”的区别,有时却是“可以”和“不可以”的区别。
三通过比较与交流,明白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三种统计图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描述各种数据时可以用那些统计图?其中那些更有优势?用那些统计图又是不合理?使学生对几种统计图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5篇

统计图的教学反思5篇统计图的教学反思篇1扇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之后,在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种统计图。
它的特点和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统计方法。
然后,出示例题透过提问发散性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
如:“从这幅图中你能想到什么”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多是肤浅的问题,但参与面很广。
之后第二次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什么”学生的回答转向一些具体问题。
最后,我出示自学讨论题:1.从图中你明白了哪些数学信息?2.图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每个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交流和讨论中,使学生真正地读懂扇形统计图。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透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之几。
如果要更清楚的了解个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能够用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能够让一些杂乱无章的数据变得清晰透彻,使人看上去一目了然,便于观察。
学生在落实知识目标的同时,潜力目标也得到提升。
在巩固运用阶段,我设计了三道练习题。
是思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透过调整后的课堂实践,我最大感受是:1.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
”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
2.“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向到布置作业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使学生不仅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3.运用探究法。
探究的方法属于启发式教学,探究学习的资料以问题的形式出此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获取信息并合作交流。
4.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生动,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反思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于“统计教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青岛版教材对于统计教学的编排,在第一学段主要是通过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画“正”字、测量等不同的方法记录整理数据,用文字、画图、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体会数据分析对决策的作用,初步感受数据分析的意义。
第二学段主要是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记录数据、用分段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整理数据,用平均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根据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基于此,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设计:一、注重情境创设,深刻感知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据分析观念有着具体描述: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可以通过事先的调查研究,对数据进行收集,找出数据中潜在的信息,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提高其数据分析水平,必须要保证学生对数据的“亲近感”,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寻找数学信息时,不是泛泛的将数读出来即可,而是在找“数”的过程中经过思考、加工并联系其背后的含义,理性的梳理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的感知数据,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使其能够自主、自觉地参与到数据分析活动当中。
本课教学以“城市绿化-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统计情况”为素材创设情境,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再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中对“选用”进行标注,再理解,让学生确实感受数据蕴含信息,体会数据信息的现实意义。
二、注重方法迁移,明确思想方法。
在窗一教学中对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进行对比讲解,提升优化,提炼“收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预判”思想方法,依据“收集数据—表示数据—分析预判”是这条主线,在数据的收集、表示、分析活动中加深统计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感知统计的数学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会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第一:通过让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来查找和总结三大统计图的特点,为新授课统计图的选择打下了基础。
第二、利用教学情境图让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认识不同的统计图能够表现出数据的不同的特点。
通过问题让学生初步知道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就能够表现出数据具体的特点是什么?
第三、利用试一试的环节,让学生去完成,初步测试学生选择统计图准确性,也就是学生是否知道了根据统计图的特点结合具体制作统计图的要求去选择统计图,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用学生身边的校园绿化事例,促进使学生在自主地探索中经历统计图选择的过程。
第四、通过教材练习对统计图信息的读取,巩固对统计图特点的进一步理解应用,互相验证,相互促进。
再通过教材60页笫2题的训练,能够让学生灵活的运用统计图的特点并结合具体的统计图选择的要求完成对统计图的正确选择。
本课重点是读懂三种统计图、了解特点后,再选择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因此,读懂统计图、了解统计图的特点是关键。
学生只有充分了解统计图的特点,才能正确选择统计图。
精选数学小学课后反思选择统计图教后感

课后反思选择统计图教后感首先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教学效果也不错。
在完成书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把三种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三种统计图的特征,从而会有选择地应用。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小明在电脑上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一串符号:○表示白色,●表示黑色,表示红色,表示蓝色表示绿色,表示紫色,然后全部进行复制,则第2008个符号的颜色是()A.红色B.白色C.绿色D.蓝色2.下面类似“MMMFM”的符号表示5位数,其中F=0,M是小于10的非零自然数,那么一定能被3和5整除的是()A.MMMFM B.MFMFM C.MFFMF D.MFMMF3.任意一个三角形都有()条高.A.1 B.2 C.3 D.无数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48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平方米。
A.16 B.48 C.965.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两段相比()。
A.一样长B.第一段长C.第二段长D.无法确定6.要比较淘气和奇思两人小学6年身高变化趋势,使用( )比较合适。
A.扇形统计图B.条形统计图C.复式条形统计图D.复式折线统计图7.在100g盐水中含盐20g,盐和水的比是()。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学案及教学反思2 统计图的选择 教案

统计图的选择。
(教材第59~60页)1.能读懂条形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3.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感受统计的价值和作用,发展数据意识。
重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明确三种统计图的区别与联系。
课件。
师:说说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师:我们学过的三种统计图,分别在什么情况下运用比较合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比一比谁学得最好。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师: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2012年,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召开。
下面三幅图是媒体报道奥运会时用的统计图,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小组讨论,并派一名代表将对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的讨论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三幅统计图)学生看图后进行小组讨论。
师:从哪幅图能更加清楚地看出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生: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了我国在第24~30届奥运会获金牌的变化情况。
师:从哪幅图能更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生:条形统计图能明显地看出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的多少。
师:哪幅图能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生: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第29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师:比较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讨论总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看法告诉大家?学生可能会说:•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学习,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效率。
】师:自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各自的特点。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统计图的选择是统计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数据信息的准确传达,还影响着学生对统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至关重要。
以下是我对统计图选择教学的一些反思。
首先,统计图的选择应基于数据的特性和呈现目的。
不同的统计图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不同的分析目的。
例如,条形图适合展示不同类别的数据比较,折线图适合展示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而饼图则适合展示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
在教学中,我意识到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并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和分析目的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其次,学生在选择统计图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个人喜好或者对某种统计图的熟悉程度而选择不恰当的图表。
例如,有些学生可能会偏好使用饼图来展示所有类型的数据,而忽略了饼图在展示比例关系时的优势。
教学中,我需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偏好,引导他们基于数据的特性来做出合理的选择。
再次,教学中应强调统计图的清晰性和简洁性。
统计图的目的是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数据,如果图表过于复杂或者信息过于拥挤,反而会影响信息的传达。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在制作统计图时可能会添加过多的装饰元素或者信息,导致图表难以阅读。
因此,我需要教授学生如何简化图表,突出关键信息,使统计图既美观又实用。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解读统计图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练习,或者是因为图表的设计不够直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学中增加了更多的图表解读练习,让学生从实际的数据和图表中学习如何提取和分析信息。
最后,我认为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尝试。
虽然统计图的选择有一定的规则,但在某些情况下,创新的图表设计可能会更好地传达信息。
我鼓励学生在理解了基本规则的基础上,尝试使用不同的图表类型和设计元素,以寻找最适合展示特定数据的方法。
总之,统计图的选择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数据特性、呈现目的、清晰性和简洁性以及创新性的过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 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第2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知识,对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还存在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图形认知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练习法: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统计图的选择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统计图实例,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准备课件,展示不同统计图的例子和特点。
3.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想了解这些数据,应该选择哪种统计图呢?”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统计图的优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来表示给定的数据。
课后反思 选择统计图教后感

课后反思选择统计图教后感
首先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教学效果也不错。
在完成书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把三种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三种统计图的特征,从而会有选择地应用。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1 / 1。
课后反思选择统计图教后感

课后反思选择统计图教后感首先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例2中3个统计图,体会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特点和作用。
提问:为什么用了3个不同的统计图来进行统计?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统计图2不仅要反应六一班下半年每个月阅读课外书的数量,还要体现每个月阅读课外书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因此要用折线统计图来统计;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让学生思考并说一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不错,教学效果也不错。
在完成书上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补充了把三种统计图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的练习,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到三种统计图的特征,从而会有选择地应用。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1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8厘米和4厘米,它的周长是( )A .16厘米B .20厘米C .16厘米或20厘米2.一列数1,2,2,3,3,3,4,4,4,4,….中的第35个数为( )A .6B .7C .8D .无答案3.把3个白球和5个红球放在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 )是蓝色的。
A .可能B .一定C .不可能4.表示12比x 的3倍少8的式子是( )A .3x +8=12B .3x -8=12C .12-3x =85.一件衣服,先降价20%后再提价25%,最后的价格是( )。
A .比原价低B .比原价高C .无法判断D .与原价相同6.从学校步行到电影院,甲需要6分钟,乙比甲多用1分钟,甲与乙的速度比是( )A .6:7B .7:6C .6:13、7.540÷(3×2)的商是( )位数。
A .1B .2C .38.已知7X = 8Y ,那么下面式子成立的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图的选择教学反思
《统计图的选择》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中最后一节内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已经掌握了用用三种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处理,,能在不同问题下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才能更清晰、更有效地描述信息是个别学生感到比较困难的。
本节课开始,教师通过让学生展示调查的结果,来复习三种学过的统计图,然后直接点出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不同的现实背景下,选择适当的统计图。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种统计图所反映的不同信息,加强了对三种类型的统计图特点的比较,进而让学生感知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加深理解,教师又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数据事例进一步说明统计图的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课堂上的实践活动,充分锻炼了学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并利用统计图提炼信息然后进行决策的能力。
本节课从教学目标上设计上,教师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从教学方式上,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评价方式上,教师采用了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教师评为辅的多种方式,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从教学手段上,采用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充分应用了多媒体的直观性、包容性将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图片、表格等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认识,并利用现有的网络条件学会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促使他们更加乐意接近数学,更好地理解数学,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更多的成功,使本节课显得较直观、生动、形象,通过运用软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统计图,充分培养学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现了新教材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精神,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对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对有关的问题作出合理决策,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