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的设置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趋势、形势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岗位在融资、分配和投资决策时能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1.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依据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熟悉公司理财、金融业财务管理和商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较系统掌握财务管理、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要求;

2.本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具有较强的公司理财、金融业财务管理和商业财务管理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好的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风险预测与识别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具有勇于担当、服务和增益于社会责任感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本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应选择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于案例分析。一般经济学原理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提高教学的效果;重视结合财务管理专业需求和社会责任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关注和宏观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布置一些教材之外的作业,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宏观意识。

该门课程建议总学时为54学时。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懂得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提高其驾驭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预测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与人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2.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沟通及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挑战、永不言败,永远向上的精神

4.树立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理念。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流量与存量等内容。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5.经济变量的流量与存量

重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难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建议:在与微观经济学对比中学习,理解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循环及均衡运行的条件,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其核算、国内生产净值等总量的关系以及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掌握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的概念、GDP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1.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2.经济总流程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4.国民收入核算中恒等关系

重点:GDP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难点: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式,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教学建议:用企业微观个体的财务关系理解经济总量中及其相关的关系;提前运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循环。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8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乘数论以及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教学内容: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4.乘数原理

5.三部门经济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重点:GDP的概念及核算方法。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难点:乘数的含义、推导及作用过程。

教学建议:首先要让学生要在心里建立一种均衡的关系,这种关系来自GDP不同的核算方法,然后层层递进的将这种均衡关系放在逐渐复杂的社会市场关系当中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