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第17练生物技术实践练习(生物)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7:变异育种及进化

高中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7:变异育种及进化

注意事项:1.答卷注意书写清楚。

3.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书写。

2021 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练习17:变异育种及进化一、选择题1.图示细胞的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目分别是( )A.5 个、4 个B.10 个、8 个C.5 个、2 个D.2.5 个、2 个2.番茄果实红色(H)对黄色(h)为显性。

某隐性纯合植株(hh)自交,结出了半边红半边黄的变异果,这可能是植株哪个部位的基因h 突变为H 引起的A. 幼苗期的顶芽细胞B. 早期的一个叶芽细胞C. 一个花芽的某些细胞D. 花药组织内的花粉母细胞3.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4.我国特有的珍贵的哺乳动物,俗称“四不像”的是()A.猫熊B.金丝猴C.麋鹿D.大鲵 5.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 6.下列哪种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A.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白化儿子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果蝇 C.对青霉菌进行X 射线照射后,培育成高产菌株D.用生长素处理得到无子番茄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 8.若一对夫妇所生育子女中,性状差异甚多,这种变异主要来自(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环境影响D.染色体变异9.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A.诱变育种B.单倍体育种C.基因工程育种D.杂交育种10.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B.培养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11.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C.猫叫综合征是由染色体结构变化引起的 D.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多基因遗传病12.科研人员测得一多肽链片段为“—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其密码子分别为:甲硫氨酸(AUG)、脯氨酸(CCU、CCC、CCA)、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生物 课标版 第17练 生物技术实践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生物 课标版   第17练 生物技术实践

第17练 生物技术实践非选择题1.(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37)(9分)微生物在果酒、果醋及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以新鲜葡萄为原料,尝试用罐头瓶制作葡萄酒,应将温度控制在 。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来自 。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 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该同学制作成功的葡萄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 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 。

(3)制作腐乳时有个加盐腌制的过程,加盐量为:离瓶口越近加盐量越多,原因是 。

和腐乳风味关系最密切的配料是卤汤,卤汤由酒和各种香料配制而成,其中加酒的目的是 ,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2.(2018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37)(13分)泡菜制作简单,易于储存,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皆宜,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以下是有关泡菜制作的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 ,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提供 环境。

在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这些气泡来源于 。

(3)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当达到1.2%以上时,发酵速率渐渐变缓甚至停止,主要原因是 。

(4)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 。

(5)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 ,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 ,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 ,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3.(2018河北保定一模,37)(13分)下表是某研究小组配制的适合尿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请回答下列问题: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蒸馏水1.4 g2.1 g0.2 g10.0 g 1.0 g15 g 1 000 mL(1)上述培养基的成分中,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的是 ,提供氮源的是 。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 专题八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 专题八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训练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专题能力训练十七胚胎工程、生态工程1.请回答下列有关胚胎工程的问题。

(1)胚胎工程是对动物或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

胚胎工程任何一项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通过移至受体才能获得后代。

(2)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

若要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能,可给供体注射,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

(3)卵子需要发育到(时期),才具备受精能力。

此时的卵子(填“能”或“不能”)与直接取自附睾尾部的精子受精,原因是。

(4)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

2.目前,精子载体法逐渐成为最具诱惑力的制备转基因动物方法之一,该方法以精子作为外源基因的载体,使精子携带外源基因进入卵细胞受精。

下图表示利用该方法制备转基因鼠的基本流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获取外源基因用到的工具酶是,为了提高实验成功率,通常利用技术获得大量标记的外源基因。

(2)外源基因能够整合到精子的上是提高转化率的关键,因为受精时只有精子的才能进入卵细胞中。

(3)过程②采用的是技术,该过程中应对已经导入外源基因的精子进行处理。

(4)过程③需要在(至少写出两点)的条件下进行。

由于人们对动物细胞所需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因此在培养细胞时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

3.基因疫苗是指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导入人和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某科研所计划利用基因疫苗,通过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技术培育具有口蹄疫免疫特性的高产奶牛。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目的基因、、、标记基因等。

(2)动物基因工程常用的受体细胞是和,因为其全能性高,一般用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3)欲检测高产奶牛体内是否出现口蹄疫病毒的抗原蛋白,在分子水平上检测的方法及结果是从转基因牛中提取,用杂交,如果出现杂交带,表明奶牛中出现了抗原蛋白,如果不出现杂交带,表明奶牛中未出现抗原蛋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7 生物技术实践(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课时作业17 生物技术实践(一)(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课时作业17 生物技术实践(一)1.下图是从土壤中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作指示剂,分解尿素的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需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玫瑰精油常用________法,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橘皮精油常用________法提取,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胡萝卜素提取可用萃取法,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指示剂,分解尿素的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红色。

原因是尿素分解菌利用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NH3,使培养基呈碱性,酚红在碱性条件下变为红色。

(2)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微生物计数时,需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做的原因是防止因培养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3)提取玫瑰精油常用蒸馏法,原因是玫瑰精油易挥发,不溶于水,热稳定,而橘皮精油常用压榨法提取,这是由于橘皮加热会造成原料焦糊、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水解。

胡萝卜素提取可用萃取法,其萃取的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

答案:(1)尿素酚红红尿素分解菌利用脲酶将尿素分解产生NH3,使培养基呈碱性,酚红在碱性条件下变为红色(2)防止因培养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3)蒸馏玫瑰精油易挥发,不溶于水,热稳定压榨橘皮加热会造成原料焦糊、橘皮精油的有效成分水解萃取剂的性质和用量2.(2019年高考名校考前仿真)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精品]新高三生物二轮必修模块训练17及答案

[精品]新高三生物二轮必修模块训练17及答案

高三生物二轮必修模块典题精练17一、选择题1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③培育出⑥常用的是化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2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番茄的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红果为AA,黄果为aa实验2的后代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D实验3的后代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3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具有双层膜的是A.细胞核膜和线粒体膜B.叶绿体膜和细胞核膜.内质膜和高尔基体膜D.线粒体膜和叶绿体膜4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细胞中能物质之一B.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过多会引起抽搐.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D.生物体处在不同发育期,含水量基本一样5下列哪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需的不是直接于ATP的水解( )A.淀粉的水解B.细胞的分裂.细胞的生长D.矿质元素的吸收6如图表示不同温度下酵母菌发酵时气体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据图可知( )①有多种酶参与②最适pH是7 ③最适温度是40℃④50℃时酶逐渐失活⑤O℃时酶逐渐失活A.①③B.②⑤.③④D.④⑤7将甲品系的小鼠和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同时移植于a小鼠身上。

不久,甲品系小鼠的皮肤在a小鼠身上生长良好,乙品系小鼠的皮肤肿胀潮红,最终死亡脱落。

此时,将所用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再取一小块,第二次移植到a小鼠身上,移植的皮肤比第一次更快地死亡脱落。

下列对第二次植皮后出现的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A.抗体具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功能B.乙品系小鼠的皮肤属于抗原,甲品系小鼠的皮肤不属于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具有记忆功能D.乙品系和a小鼠的亲缘关系较远8有人试图通过实验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9某同用30%的蔗糖溶液处理某生物细胞,在操作步骤完全正确的情况下,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7练生物技术实践练习

2024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7练生物技术实践练习

第17练生物技术实践非选择题1.(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37)(9分)微生物在果酒、果醋及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以簇新葡萄为原料,尝试用罐头瓶制作葡萄酒,应将温度限制在。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来自。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该同学制作胜利的葡萄酒假如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渐渐消逝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缘由是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

(3)制作腐乳时有个加盐腌制的过程,加盐量为:离瓶口越近加盐量越多,缘由是。

和腐乳风味关系最亲密的配料是卤汤,卤汤由酒和各种香料配制而成,其中加酒的目的是,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2.(2024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37)(13分)泡菜制作简洁,易于储存,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皆宜,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以下是有关泡菜制作的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运用,缘由是。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常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供应环境。

在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这些气泡来源于。

(3)发酵后期,乳酸含量接着增加,当达到1.2%以上时,发酵速率慢慢变缓甚至停止,主要缘由是。

(4)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缘由是。

(5)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试验中,必需先制备已知浓度的,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3.(2024河北保定一模,37)(13分)下表是某探讨小组配制的适合尿素分解菌生长的培育基,请回答下列问题:KH2PO4Na2HPO4MgSO4·7H2O 葡萄糖尿素琼脂蒸馏水1.4 g2.1 g 0.2 g 10.0 g 1.0 g 15 g 1 000 mL(1)上述培育基的成分中,为尿素分解菌供应碳源的是,供应氮源的是。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7 双自变量的对照实验(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专题17 双自变量的对照实验(习题精练含答案详解)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多个自变量的对照实验》专题复习练习1.(2021浙江6月·25)BA 对苹果丛状苗生根的影响如图所示。

对照组为“MS 培养基+NAA”,实验组分别选取在“MS培养基+NAA”培养了0 h、24 h、48 h、72 h、96 h、120 h的丛状苗,用“MS培养基+NAA+BA”各处理24h后,再转入“MS培养基+NAA”继续培养。

各组都在丛状苗培养的第14 d和第28 d观察并统计生根率,NAA和BA的浓度均为1 μmol·L-。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A 前期处理抑制生根,后期处理促进生根B.BA 对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效果均不同C.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D.实验结果说明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共同促进生根【答案】C【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用“MS培养基+NAA”培养时间长短、是否用BA处理及处理时间点,因变量是生根率。

α-萘乙酸(NAA ) 、2 , 4-D等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具有与生长素(IAA)相似的生理效应。

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

BA是一种细胞分裂素,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

【详解】A、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A 处理后生根率均没有超过对照组,所以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都没有促进生根作用,A项错误;B、用“MS培养基+NAA”培养了0 h和96 h的丛状苗,第14天观察生根率相同,B项错误;C、所有丛状苗培养28天的生根率都高于培养14天的生根率,所以不同实验组丛状苗的生根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提高,C项正确;D、该实验结果无法说明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促进生根是否有协同作用,D项错误。

2.(2018全国I卷·4)已知药物X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药物D可抑制药物X的作用。

某同学将同一瓶小鼠皮肤细胞平均分为甲、乙、丙三组,分别置于培养液中培养,培养过程中进行不同的处理(其中甲组未加药物),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各组细胞数,结果如图所示。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17) 基因频率在遗传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17) 基因频率在遗传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专练(17) 基因频率在遗传概率计算中的应用从“高度”上研究高考[典例](2021·广东高考)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 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 B.25%、75%C.35%、65% D.45%、55%[解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由题意可知,该兔种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FF)和1 500只淡黄色脂肪兔(ff)组成,故F的基因频率=(500×2)/(2 000×2)=25%,f的基因频率=1-25%=75%。

[答案]B从“深度”上提升知能1.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人类遗传病的患病概率的解题模板2.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相关的规律总结(以色盲为例,相关基因用B、b表示)(1)男性中相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应用:当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在雄性个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等于该基因型的频率,求出了相关的基因型频率,就等于求出了基因频率。

(2)人群中色盲基因的频率=男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女性中色盲基因的频率(都约为7%)(3)色盲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率的关系3.自交与自由交配中基因频率的计算从“宽度”上拓展训练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计算,正确的是( )A .某学校(男女各半)中,有红绿色盲患者3.5%(均为男生),色盲携带者占5%,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7%B .若在某地区色盲遗传调查中X b 的基因频率为8%,理论上在人群中男性患者所占比例为8%C .若某地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 ,则该地区正常个体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所占的比例为2a /(1-a )D .若某地区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 ,则该地区人群中女性个体不患抗维生素D 佝偻病所占的比例为(1-b )2/2解析:选D 假设该学校200人,男生100人,女生100人,有红绿色盲患者3.5%,且均为男生(X b Y ,有7人),色盲携带者占5%(X B X b ,有10人),则该校学生中的色盲基因频率为X b 基因的数量/(X B 基因的数量+X b 基因的数量)=(7+10)/(200+100)=17/300,A 错误;若在某地区色盲遗传调查中X b 的基因频率为8%,理论上在人群中男性患者(X b Y)所占比例为8%×1/2=4%,B 错误;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D 、d 表示,若某地区白化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a ,患白化病的概率(基因型为dd)为a 2,携带者的概率(基因型为Dd)为2×a ×(1-a ),显性纯合子(基因型为DD)的概率为(1-a )2,则该地区正常个体(D_)中白化病致病基因携带者(Dd)所占的比例为2×a ×(1-a )/[2×a ×(1-a )+(1-a )2]=2a /(1+a ),C 错误;抗维生素D 佝偻病为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假设相关基因用E 、e 表示,若某地区抗维生素D 佝偻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b ,那么女性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1-b ),男性产生正常的含X 染色体的配子的概率为(1-b )/2,则该地区人群中女性个体不患抗维生素D 佝偻病(X e X e )所占的比例为(1-b )2/2,D 正确。

高考生物二轮冲刺训练(十七) 生物技术实践1

高考生物二轮冲刺训练(十七) 生物技术实践1

高考生物二轮冲刺训练(十七)生物技术实践1 1.酸豆乳是以豆乳(豆浆和脱脂奶粉按适当比例混合制成)为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成,营养丰富且胆固醇和乳糖的含量低。

研究人员为了提高酸豆乳的品质进行了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乳酸菌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________。

(2)为筛选目的乳酸菌种,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先将含豆乳的培养液灭菌,________,再分别接种待选的不同乳酸菌种,37 ℃恒温发酵10 h,发酵过程中某些组别需要排气,原因是__________产生气体。

发酵后,需要检测和比较的发酵液主要指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3个)。

(3)利用海藻酸钠作为载体,固定上述筛选所得菌种并进行实验,流程为: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海藻酸钠溶液与乳酸菌混合→固定化乳酸菌细胞→无菌水清洗→固定化乳酸菌产酸效率实验。

①实验中固定化乳酸菌的技术属于________法,与不进行固定化相比,采用该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菌水清洗凝胶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漆树种子中的油脂(不溶于水,易溶于脂溶性有机溶剂)可开发为生物柴油目前常用溶剂法萃取漆树种子油脂,其过程为:漆树种子→粉碎→干燥→加溶剂→水浴加热①→过滤→浓缩②→收集油脂。

回答下列问题:(1)对漆树种子油脂进行萃取时,为不影响油脂品质和提取效果,应使用________(填“自然晾干”“高温烘干”或“新鲜”)的漆树种子。

粉碎漆树种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解析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考点学与练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解析版)

专题17 生物技术实践1.近五年的考题中,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的考查尤为突出,侧重考查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对传统发酵技术的发酵原理、制作流程等的考查频度也在不断提高。

对植物组织培养、胡萝卜素的提取仅进行了两次考查,前者侧重考查营养条件及有关植物激素的作用等;后者侧重考查胡萝卜素的萃取剂的选择等。

2.常借助某一特定的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考查微生物的营养、接种方法等;对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常借助发酵实例考查,填充内容多为教材中一些结论性语句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考查也多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

3.备考时,从以下5个方面来把握:(1)掌握大肠杆菌的纯化原理、主要方法及菌种的保存方法。

(2)认真分析教材中两个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实例,并掌握微生物的筛选及技术方法。

(3)利用比较法归纳总结并掌握常见传统发酵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影响因素等。

(4)列表比较玫瑰精油、橘皮精油及胡萝卜素的提取方法、原理、实验步骤等异同。

【知识网络】知识点一、微生物的营养1.微生物的营养2.培养基种类及用途3.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①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

②过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①原理: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②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3)鉴定方法:(4)计数方法:①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容积样品中的细菌数量。

该方法不能区分细菌的死活。

②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的理论依据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即代表一个活菌。

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每个稀释倍数涂布3个平板进行计数,取平均值。

【特别提醒】消毒和灭菌的区别知识点二、酶的应用1.酶的存在与简单制作方法(1)酶在生物体内的存在(或分布)部位:酶是在生物体活细胞中合成的。

2016届高考生物课新课标全国二轮复习素能演练提升17生物技术实践 含答案

2016届高考生物课新课标全国二轮复习素能演练提升17生物技术实践 含答案

素能演练提升(十七)(内容:生物技术实践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1.(10分)(2015江苏,31)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填序号)。

①酒精灯②培养皿③显微镜④无菌水(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

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上图).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酵,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由是。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

(1)在样品稀释过程中需用到无菌水,涂布平板时需酒精灯、培养皿,都不需显微镜。

(2)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采用稀释涂布法时菌液不宜过多,否则菌体堆积,无法获得单菌落,影响分离效果。

(3)分装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盖棉塞时会粘附于棉塞上,易受到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进而造成培养基污染。

(4)纤维素与刚果红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酶高产菌分泌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后,红色消失,从而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

产生纤维素酶越多,活性越强,则分解的纤维素越多,产生的透明圈越大.据此可以看出,图中菌落①透明圈最大,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5)发酵过程,微生物细胞呼吸产热,温度较高并产生酸性物质如CO2或乳酸使pH降低.因此,耐高温、耐酸的菌株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

答案:(除注明外,每空1分)(1)③(2)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2分)(3)避免培养基污染棉塞(4)量与活性(2分)①(5)J4 发酵过程会产热和产酸,J4菌株在较高温度和酸性环境下酶的活性更高(2分)图12.(7分)(2015江苏南京5月调研)研究酶的化学性质和作用机理,有助于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并指导生产和生活实践.请回答下列问题。

2020高考生物 二轮专题跟踪练习17 生物技术实践(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生物 二轮专题跟踪练习17 生物技术实践(含答案解析)

2020高考生物二轮专题跟踪练习17生物技术实践1.下列关于高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的过程中,乳酸菌能在缺氧条件下产生乳酸B.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原理,可估测某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C.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应在患者家系中多调查几代,以减少误差D.常取大蒜幼苗根尖做临时装片,用碱性染料染色可观察染色体2.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 )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3.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C.装坛阶段加入料酒可有效防止杂菌污染D.密封瓶口前瓶口不需要通过火焰灭菌4.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污染,使发酵失败( )A.榨汁机用温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5.在涂布平板操作时错误的是( )A.将涂布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到烧红B.取少量菌液滴加在培养基表面C.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 s再用D.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6.在做分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实验中,加入刚果红应该在( )①制备培养基时②梯度稀释时③倒平板时④涂布时⑤长出菌落时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④⑤7.在分离和纯化土壤中自生固氮菌的实验中,不合理的操作是( )A.取土表3~5 cm以下土层的土壤B.用无菌水稀释土壤样品C.使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D.用接种环进行划线接种8.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用酒精消毒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方进行C.只有在5区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9.银杏酒以高粱和银杏叶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适宜中老年人群饮用。

热点17生物技术实践-2022年高考生物专练(新高考专用)

热点17生物技术实践-2022年高考生物专练(新高考专用)

热点17 生物技术实践随着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就越来越高,本章节生物技术实践就与生活密切相关,高考对于这一章节的考查也越来越重视,并且这一章节也偏向于实验操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本章节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会考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以及酶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同时掌握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了解这些发制作过程所选的菌种类型和代谢类型,识记实验的原理、过程和注意事项,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也是学生要意识到的。

对于这一章节的考查会主要以解答题为主,要求学生必须熟记知识点,以下是常见细节知识点的考查:1、单个细菌在平板上会形成菌落,通常可根据菌落的形状、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来初步区分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在分离酵母菌时,可在选择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等抗生素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可从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中分离酵母菌。

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不可用于菌落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可用于菌落计数。

3、腐乳的制作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4、泡菜制作的实验原理:(1)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糖分解为乳酸.(2)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引起亚硝酸盐的含量的变化。

温度过高,食盐用量不足10%、腌制时间过短,容易造成细菌大量繁殖,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选择题1.(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37)(9分)微生物在果酒、果醋及腐乳制作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以新鲜葡萄为原料,尝试用罐头瓶制作葡萄酒,应将温度控制在。

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种来自。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该同学制作成功的葡萄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

(3)制作腐乳时有个加盐腌制的过程,加盐量为:离瓶口越近加盐量越多,原因是。

和腐乳风味关系最密切的配料是卤汤,卤汤由酒和各种香料配制而成,其中加酒的目的是,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2.(2018四川南充适应性考试,37)(13分)泡菜制作简单,易于储存,开胃提神,醒酒去腻,老少皆宜,是家喻户晓的一种佐餐菜肴。

以下是有关泡菜制作的一些问题,请分析作答:(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盐水需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原因是。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提供环境。

在发酵初期会有气泡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间歇性溢出,这些气泡来源于。

(3)发酵后期,乳酸含量继续增加,当达到1.2%以上时,发酵速率渐渐变缓甚至停止,主要原因是。

(4)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

(5)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致癌物,所以在发酵过程中应定期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以把握取食泡菜的最佳时机。

检测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在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实验中,必须先制备已知浓度的,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其进行比对。

3.(2018河北保定一模,37)(13分)下表是某研究小组配制的适合尿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培养基的成分中,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的是,提供氮源的是。

该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看,属于培养基;从功能上看,属于培养基。

(2)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

此菌落来源于,此时较能准确地反映样品中的活菌数。

(3)培养过程中,常选择菌落数在区间的平板统计计数。

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真实数目低,原因是。

(4)尿素分解菌经X射线照射后不能正常生长,添加某种维生素后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

(5)初步筛选出的产脲酶细菌,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能对分离的菌种做进一步鉴定,其原理是。

4.(2018贵州贵阳适应性考试二,37)(9分)脂肪酶能催化天然植物油脂(甘油三酯)水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

研究人员欲从某个环境中筛选含低温碱性脂肪酶的菌株,以溴甲酚紫为指示剂(溴甲酚紫随油脂分解紫色变浅)进行系列实验操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界中能合成低温碱性脂肪酶的微生物较少,研究人员应在的环境取土样。

(2)若样品中含油脂分解菌很少,应配制(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进行选择培养。

(3)为了筛选出菌株,可将适量的指示剂滴加在平板中的菌落周围,洗去浮色一段时间后,如果菌落周围的现象是,则说明此种菌能够产生脂肪酶。

(4)研究人员在分别确定脂肪酶菌株生长的最适碳源浓度和氮源浓度之后,还需进一步实验并确定适合于产脂肪酶菌株生长的碳源和氮源浓度的最佳组合。

以a和b分别代表碳源和氮源的浓度,假设酶活性a1>a2>a3;b1>b2>b3,据此形成下列两种方案,你认为其中较为合理的方案是,请说明理由。

方案一:a1和b1,a2和b2、a3和b3分别组合,根据酶活性取其中的最佳组合。

方案二:a1分别与每种氮源浓度组合以及b1分别与每种碳源浓度组合,根据酶活性取其中的最佳组合。

5.(2018江西南昌二模,37)(8分)纤维素分解菌是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微生物,其中含有的纤维素酶(蛋白类物质)能够分解纤维素。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

在某真菌细胞中与纤维素酶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是。

(2)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人们发明了染色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3)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处理某纤维素分解菌后,如何从其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强的生产用菌种?请简要写出:①实验思路:。

②从突变的不定向性角度,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提示:培养基中纤维素被降解后,产生纤维素酶的菌落周围将会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

6.(2018广东惠州模拟,37)(12分)某科研所从腐烂的葡萄皮及醋醅、葡萄汁、自酿葡萄酒中筛选出一株性能优良的醋酸菌M12,其分离纯化步骤如下:样品→富集培养→分离纯化→定性试验→定量试验→菌种鉴定(1)培养醋酸菌时在培养基中加入95%的酒精作为。

醋酸菌在的情况下会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转化为醋酸。

(2)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

(3)某同学从超市买来食醋尝试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结果没有得到任何菌落,原因是: 。

请你提出改进措施: 。

(4)培养基中加入酒精的量不能过多,因为。

为测试M12的耐酒精能力,请简要说明实验设计的思路:。

7.(2018广东佛山质检二,37)(11分)菊科植物青蒿中含有青蒿油和青蒿素,其主要成分都为萜类化合物。

青蒿素遇热易分解,而青蒿油的热稳定性高。

Ⅰ.提取青蒿素时,应选用(填“乙醇”或“乙醚”)作为萃取剂,原因是。

与青蒿素相比,青蒿油更适合用法提取。

Ⅱ.青蒿素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为研究不同浓度青蒿素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用青蒿素提取液配制多个不同稀释度的青蒿素溶液,分别加入到固体培养基中,制成药物平板(每个稀释度做3个平板);②;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 h;④。

(1)请完善上述实验步骤:② ;④。

(2)步骤①中青蒿素溶液应在培养基(填“灭菌前”或“灭菌后”)加入,理由是。

(3)为使小明的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该如何改进步骤①?。

8.(2018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二,37)(8分)大肠埃希菌,俗称大肠杆菌。

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

自来水一旦被它污染,就有可能引发肠道传染病,甚至流行病。

因此,必须对自来水进行严格的检测,以确保饮水安全。

我国规定1 000 mL自来水中的大肠杆菌数不得超过3个。

某同学欲鉴定家中自来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否达标,对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进行了培养、计数和鉴定。

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应进行无菌处理。

将漏斗、培养皿、三角瓶和镊子等进行灭菌。

培养基进行灭菌。

对自来水龙头进行灭菌。

(2)为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将已知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培养基上培养,注意滤膜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不能有。

可根据培养基上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取三份样品求平均值)(3)为了鉴定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应加入。

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色。

9.(2018广东湛江二模,37)(8分)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中含有的茶多酚,易溶于水及乙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也能抑制细菌繁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茉莉花可配制花茶等茶饮料,也可用于提取植物芳香油,提取流程如下:茉莉花+水→过程A→油水混合物→油层分离与粗提取→过程B→过滤→茉莉油。

过程A表示,过程B表示向粗提取精油中加入,目的是。

(2)茶多酚可以用萃取方法分离得到。

萃取装置要在加热瓶口安装回流冷凝装置,其目的是。

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同时也受到原料颗粒大小等条件的影响。

(3)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培养时,为检验使用的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操作的方法是。

(4)活菌计数不用平板划线法,原因是。

10.(2018山东师大附中八模,37)(9分)利用生物技术可以从生物材料中提取一些特定的有效成分。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玫瑰精油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挥发性(填“较强”或“较弱”),适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

经上述方法提取后可收集到乳白色的乳浊液,应向乳浊液中加入(填“NaCl”或“无水Na2SO4”)使其分层。

(2)提取橘皮精油方法与玫瑰精油不同,橘皮精油采用方法提取。

提取过程中,橘皮先要经过石灰水浸泡,原因是。

(3)现有乙醇、乙醚和乙酸乙酯,沸点依次为78 ℃、35 ℃和77 ℃,应选择作为溶剂从植物组织中萃取胡萝卜素,理由是。

若要对提取样品进行鉴定,可将该样品与样品的纸层析结果进行对比。

β-胡萝卜素在人体肝脏中可被氧化成两分子的,因此可用于治疗因缺乏该物质引起的夜盲症等疾病。

答案非选择题1.答案(1)18~25 ℃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色素(2)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且有氧条件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缺少糖源、O2充足(3)离瓶口越近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抑制微生物生长解析(1)利用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制作葡萄酒,应将温度控制在18~25 ℃。

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中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2)气温高的夏天,空气中含有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有氧条件会抑制酵母菌的无氧发酵。

在缺少糖源的有氧条件下,果酒中的乙醇被氧化成醋酸。

(3)制作腐乳的过程中,离瓶口越近加盐量越多,原因是离瓶口越近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腐乳制作中加酒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2.答案(1)1∶4 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2)无氧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和泡菜坛中剩余的空气(3)pH过低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4)盐过多抑制了乳酸菌发酵(5)亚硝胺比色法标准显色液解析(1)制备泡菜的盐水中盐与清水的质量比约为1∶4,盐水加热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避免高温杀死乳酸菌,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2)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隔绝空气,提供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在发酵初期,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泡菜坛中剩余的空气由于发酵坛内温度升高会从坛沿水槽内的水中溢出。

(3)发酵后期,当乳酸含量达到1.2%以上时,pH过低会抑制乳酸菌的生长,导致发酵速率渐渐变缓甚至停止。

(4)盐过多会抑制乳酸菌发酵,会导致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

(5)亚硝酸盐在特定条件下会转变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

检测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是比色法,检测时必须先制备已知亚硝酸盐浓度的标准显色液。

3.答案(1)葡萄糖尿素固体选择(2)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平板上的菌落数(3)30~300 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是一个菌落(4)X射线照射导致尿素分解菌发生基因突变,从而缺少合成某种维生素必需的酶(5)产脲酶细菌分解尿素,使培养基pH升高,指示剂变红解析(1)适合尿素分解菌生长的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可利用葡萄糖作为碳源,可将尿素作为唯一氮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