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次品的概念,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次品的概念。
2.掌握找次品的方法。
教学难点:1.找次品的方法的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硬币、笔、本子等),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次品。
二、探究找次品的方法1.老师出示一些次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找出次品的方法。
方法一: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物品的外观,找出与正常物品不同的地方。
方法二:称重法将物品放在天平上称重,找出重量不同的物品。
方法三:实验法通过实验,找出物品的性能差异。
3.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方法找出次品。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题1:下列物品中,哪个是次品?A.硬币:重量为5克B.硬币:重量为4.5克C.硬币:重量为5.5克例题2:下列物品中,哪个是次品?A.笔:长度为15厘米B.笔:长度为14.5厘米C.笔:长度为16厘米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题3:小明在商店买了一袋糖果,发现有次品。
请问,他是如何找出次品的?例题4:小华家里有一箱苹果,发现有次品。
请问,他是如何找出次品的?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找次品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次品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巩固。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买回家的物品有质量问题的情况?比如这支笔,你们看看这支笔和那支笔有什么不同?”学生A:“这支笔的笔尖有点歪。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画图、推理与合作交流验证等学习方法,探究找次品的策略,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通过讨论、探究、逻辑推理等活动,寻找次品的优化方法,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经历数学方法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提炼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猜测、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体会解决问题有多种策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学会运用最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瓶装口香糖、课件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感受新知1、课件出示影音资料: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一个不合格的零件(橡皮圈)引起的。
可见,不合格零件的危害有多大。
2、你从播放的影片中看到了什么 ?3、飞机失事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找出不合格产品,也就是找次品。
板书:找次品。
二、学用天平,了解原理1、老师这里有5瓶口香糖,其中一盒少了几颗,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瓶?请同学们帮帮老师好吗?你有什么办法把它找出来?2、你们都很聪明,老师听了你们的建议决定用天平来找次品。
那你们会用天平吗?3、怎样用天平来找次品?谁能边演示边把找次品的过程说给大家听?(师板书)小结我们用天平找次品时,不管我们把零件分成几份,天平一次能称几份?三、归纳策略,体会最优如果老师这里不是5瓶,而是有9瓶口香糖中有一瓶我多放了几颗(比其它几瓶重一些),你至少需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这瓶?1、现在我们不用天平了,用画图一步一步地分析、推理,请同桌的合作学习。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优秀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2、能用简洁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能用学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难点:能用简洁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想法,并能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四、教学准备课件,20个圆片,20根小棒(学生自行准备),练习纸等。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的视频和新闻报道)1、学生观看后谈谈自己的感想2、师小结:如果航天飞机发射前,技术人员能检查地再仔细一些,及时找出这个次品零件,那么这场事故就不会发生了。
在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次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害,于是就有了专门检测“次品”的质检员。
你们想体验一把吗?3、师:老师今天带来了2个圆片,其中一个是稍轻的次品,你能想办法找出来吗?预设1:用手掂一掂(请同学上来掂一掂)预设2:用天平称一称4、说说对天平的了解预设:天平平衡的话,就表示左右的物品质量一样;不平衡的话,表示质量不相等。
5、思考:把2个圆片放在天平上,会怎么样?反馈:认真读取题目信息(其中一个是次品),强调天平一定不平衡。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意识到“次品”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质检员”主动去寻找次品。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用天平去找“找次品”,体验天平平衡原理。
二、主动探究,学习新知1、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策略(1)师:如果这里有3个圆片,其中一个是稍轻的次品,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请同学们先静静地思考1分钟。
(2)(教师提供磁性圆片)有想法的同学上台边摆边说。
师板书:3(1,1,1) 1次(3)请多名同学说一说。
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一等奖说课稿3篇

1、五年级下册《找次品》一等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所有待测物品中找出唯一一个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的次品,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
“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尝试把这种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它可有效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通过从3个、5个、9个待测物品中找出一个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学生已经不是第一次接触,此前学习过的“沏茶”、“田忌赛马”、“打电话”等都属于这一范畴,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对简单的优化思想方法、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等都有所渗透,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可能”、“一定”、等知识点学生在此之前都已学过。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方法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
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精选5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找次品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纸笔对“找次品”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
2.以“找次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猜想、试验、推理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5盒口香糖学具准备:9个正方体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电脑出示图片: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再出示它爆炸的图片。
电脑解说:1986年1月28日,美国第二架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进行飞行时发生爆炸,价值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化作碎片坠入大西洋,造成世界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
据调查,这次灾难的主要原因是生产了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
师:可见,次品的危害有多大,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重一点或轻一点的物品。
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师:下面我们一齐来研究找次品。
出示课题:找次品二、初步认识“找次品”的基本原理1、自主探索。
A出示口香糖:老师这儿有三盒口盒糖,其中有一盒是吃了两粒的,你说有什么办法帮忙将它找出来吗?师:对,我们可以用天平来帮忙找出次品。
让生根据讨论题同桌互相说说方法:电脑出示:同桌说说:(1)你把待测物品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2)假如天平平衡,次品在哪里?(3)假如天平不平衡,次品又在哪里?B学生汇报方案并上台边讲边在天平演示。
找次品小学数学教案

找次品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找次品”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找到次品。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教学内容:
1. 什么是次品?
2. 如何找到次品?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老师向学生解释“找次品”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二、讲解次品是怎么找到的(10分钟)
老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通过数学计算找到次品。
三、练习题训练(15分钟)
1. 给出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通过计算找到次品。
2. 带着学生一起解答练习题,确保他们能够顺利找到次品。
四、巩固与拓展(10分钟)
老师提出一些更复杂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练习,巩固找次品的能力。
五、总结(5分钟)
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找次品的能力。
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家里继续练习找次品的能力。
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找次品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相关推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找次品》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
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
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优秀8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优秀8篇五年级数学教案《找次品》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34-1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2.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手段和方法。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教学难点:观察归纳“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5瓶钙片、学生准备圆形学具10个。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谈话: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家里的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
说说你们家都有哪些家用电器?各是什么品牌的?为什么选这个品牌呢?播放电影片断:海尔砸冰箱事件。
看了这段影像,你有什么感想?“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不但会侵害消费者的权益,也会损毁一个企业的声誉,可见质量检测是多么重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当小小质检员,用我们的'智慧找出不合格的产品。
出示3瓶外观完全一样的钙片,说明:在这3瓶钙片中有一瓶少装了几颗,你能帮我找出是哪一瓶少装了吗?学生自由发言。
在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出示天平。
怎样利用天平来找出这瓶钙片呢?学生回答后小结:可以把其中的2瓶分别放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中,如果天平平衡则没放上去的那一瓶少装了;如果天平不平衡则翘起一端的托盘中所放的那一瓶少装了。
揭示课题: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的物品,需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像这一类问题我们把它叫做“找次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二、“找次品”的解决方法小组合作:从5瓶钙片中找出少装了的那瓶次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数学《找次品》教案
课时找次品
一、学习目标
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11~112页例1、例2。
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优化思想,学会如何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
核心能力
借助实物操作、画图等活动归纳出“找次品”这类问题的最优分组策略,渗透优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习目标
通过比较、猜测、验证等活动,发现把一些物品分成3份,称的次数最少的规律。
能够根据物品的数量确定找出“次品”所需的最少次数,并会用简洁的方法记录称的过程。
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最优方案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渗透优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规律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理解找次品的最优策略: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二是尽量平均分。
配套资
实施资源:《找次品》名师教学、天平、卡片等
二、学习设计
课前设计
.预习任务
查阅资料,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
课堂设计
.情境导入
师:制药厂的质检员在进行质检时,发现3瓶钙片中有一瓶里少装了3片,为了保证质量,这瓶药不能作为正品出厂,需要找出这瓶少装了3片钙片的药品,你能设法找到它吗?
师:不能作为正品出厂,称为什么?
小结: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就是次品。
今天,我们就来找比标准略轻或略重一些的次品。
“找次品”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探究从3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师:请大家想想办法,帮质检员找到这瓶次品?
预设:①掂一掂。
②数一数。
③用天平称一称
师:你们认为哪种方法好些?
学生评价。
师: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3片钙片的质量很小,掂一掂的办法可能不行。
数的方法太费时间了,并且要打开药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用天平称这个办法比较合适。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寻找“找次品”的方法,学生说出用手掂,用电子秤称,用天平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顺应学生的思维,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师:如果用天平称,怎样称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如果不实际称量,你们能利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表示出找次品的过程吗?请大家用手中的卡片演示一下。
学生动手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预设:只称一次就可以找出次品。
先给3瓶药品编号,分别是1、2、3号,把1号和2号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那一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那么剩下的3号就是次品。
引导学生评价。
除了语言叙述,还可以用直观图表示找次品问题的思路。
引导总结:从3个物品中找出次品,先任取2个物品,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如果天平不平衡,轻的是次品,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个物品是次品。
研究从8个物品中找次品的问题。
出示例2:
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找
出次品呢?
师:“至少”“保证”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
学生自由发言。
师:请同学们用刚刚学过的方法把次品找出来,以同桌两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配合,一边操作一边把你们设计的方案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分组合作,教师巡视指导。
每次每边放的个数分成的份数要称的次数
【设计意图: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亲自动手称一称、找一找,探究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感知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手合作的学习习惯。
】
学生汇报结果。
预设:
学生根据第二环节的实践经验,学生会分组进行研究,可能会出现4种情况。
把学生的不同方案都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找次品的最佳方案。
每次每边放的个数分成的份数要称的次数
4
3
32
23
师:请观察这几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最好?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分析比较并展开讨论:想想为什么方法3的次数是最少的?
师:你觉得它会和什么有关系呢?
师:分成的份数、分的方法与找出次品所要称的次数有什么关系?怎样分找出次品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预设:
因为方法3次称就至少排除5个正品,它排除的个数最多。
把物品分得尽量均匀,会使称的次数最少。
师:哪些同学是用这种方法称的?要保证找出次品,还有没有比2次更少的方法呢?
师:如果9个零件中有1个次品,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怎么称的?用直观图表示出自己的思路。
师:通过找8个、9个零件中的次品,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引导小结:都是分成3组,尽可能让每组的数目比较接近。
师板书。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多样方法,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尝试“找次品”的各种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并从中总结出平均分3份的方法是最好的】
拓展应用
师:那我们就应用发现的方法找出10个、11个零件中的1个次品,看看是不是保证找出的次品也是最少的。
学生完成后,交流。
引导小结: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分的物品分成3份,能够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
不能平均分的,也应使多的与少的一份只差1。
这样不但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巩固练习
第113页的第1题。
有28瓶水,其中27瓶质量相同,另有一瓶是盐水,比其他的水略重一些。
至少称多少次能保证找出这瓶盐水?
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
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从物品中找次品的方法,通过大家的探究我们发现:当我们在找物品的次品时,把检测的物品平分成3份是最好的,不能平均分的,也应该使最多的一份与最少的一份只相差1。
课时作业
有3杯等量的牛奶,其中1杯加糖后质量略重一些。
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杯加糖的牛奶?并用图表示称量过程。
答案:略。
解析:考查学生用直观图表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考查目标1、2】
仓库里有16箱同一规格的零件,李师傅记得从其中一箱中用去3个零件,但现在无法凭眼睛看出哪一箱是用过的。
若要数,由于零件较小,很难数清。
李师傅只好找来一架天平来称,但是没有砝码。
最少需要称几次就能保证可以找出这一箱?你能帮李师傅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案:最少需要称次就能保证可以找出这一箱。
解析:
【考查目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