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及策略
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及策略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及策略分享是社交行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有助于增强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友谊、合作和同理心等品质。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在教育幼儿分享之前,需要了解他们的发展特点。
在2岁左右,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自私和独立的行为。
这是因为他们正在学习如何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
到3岁时,孩子开始意识到其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并开始与他人互动。
到4岁时,孩子可以更好地理解合作和协作。
二、创建一个支持分享的环境创建一个支持分享的环境可以帮助孩子更容易地学会分享。
例如,在家庭或学校中放置足够数量的玩具或物品可以减少孩子之间争夺资源而导致不必要的冲突。
此外,在教育场所中设置共享区域或角落也是非常有用的。
三、示范分享行为成年人在孩子面前示范分享行为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例如,当孩子看到成年人分享食物或玩具时,他们会更容易模仿这种行为。
此外,成年人还可以与孩子共同玩耍和学习,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
四、鼓励积极的行为鼓励幼儿积极的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教育者和家长可以赞扬孩子在分享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尝试。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还可以在幼儿园或家庭中组织一些共享活动,如组织一个小型聚会或游戏日等。
五、提供指导和支持提供指导和支持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在教育场所中,教育者可以向孩子展示如何与他人分享资源,并解释为什么这种行为对于建立友谊和促进合作非常重要。
此外,在家庭中,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交流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分享的概念。
六、教育孩子如何处理冲突在教育幼儿分享之前,需要考虑到孩子可能会遇到冲突的情况。
因此,教育者和家长需要教育孩子如何处理这些冲突。
例如,在幼儿园或家庭中,教育者和家长可以通过模拟场景来让孩子学习如何与他人协商和解决问题。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培养一、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1)父母的教育观念。
父母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他们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引导和培养。
如果父母过分强调竞争,忽视合作,那么幼儿可能难以形成分享意识。
(2)父母的榜样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具有示范作用。
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分享行为,幼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分享。
(3)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和谐、亲密,幼儿更容易学会分享。
反之,家庭氛围紧张、冷漠,幼儿可能难以形成分享行为。
2.社会因素(1)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交的重要方面。
同伴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幼儿学会分享。
如果幼儿同伴关系良好,他们更容易形成分享行为。
(2)社会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同,这也会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
3.个体因素(1)性格特点。
性格外向、乐观的幼儿更容易学会分享,而性格内向、敏感的幼儿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
(2)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分享行为会逐渐发展。
3-6岁的幼儿分享行为最为明显。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1.家庭层面(1)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和谐、亲密的氛围有助于幼儿学会分享。
(2)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父母要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分享。
(3)发挥榜样作用。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分享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
2.社会层面(2)开展分享活动。
通过开展各种分享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会分享。
3.个体层面(1)关注幼儿个体差异。
教师和父母要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学会分享。
(2)培养幼儿自我意识。
通过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分享的重要性。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爱心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分享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
在家庭因素方面,其实还有很多细节可以探讨。
比如,父母的交流方式也会影响幼儿。
如果父母在交流中经常使用“我们”而不是“我”,这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团结和合作,从而更容易学会分享。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形成良好社交习惯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让他们懂得和他人分享快乐、知识和物品。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一、示范榜样幼儿时期的孩子天性好奇,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家长和教师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展现出乐于分享的态度和行为。
在孩子面前,家长和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快乐和收获,也要积极地和孩子分享自己的东西,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乐趣和价值。
通过示范榜样,孩子可以在模仿中学会分享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二、鼓励赞美在孩子分享的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无论是孩子愿意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还是分享自己的快乐和经历,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和赞美。
通过鼓励赞美,孩子会感受到分享行为的成就感和快乐,从而更加愿意继续分享,培养出慷慨大方的品质。
三、合作分工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和习惯。
家庭作业完成后,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一起分享知识和经验,相互学习。
在玩具、食物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通过分工协作的方式,鼓励孩子相互分享、帮助,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四、故事启发故事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新的观念和文化。
在分享行为培养中,家长和教师可以借助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慷慨大方和分享意识。
可以选择一些带有分享主题的故事,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到分享行为的重要性和美好,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它传值的品质。
五、游戏引导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分享主题的游戏,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和意义。
可以设计一场“分享快乐”的游戏,在游戏中鼓励孩子相互交流、相互帮助,让他们懂得分享快乐的重要性;也可以设计一场“传递爱心”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通过游戏引导,可以增强孩子对分享行为的认识和体验,培养出慷慨大方的品质。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让人感到温暖和幸福的行为。
而在幼儿阶段,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同理心。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呢?一、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作为家长和教师,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来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模仿成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在孩子面前积极分享,让孩子看到自己愿意帮助他人,愿意与人分享。
这样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分享,积极帮助他人。
我们还可以在家庭和学校的日常教育中,给孩子一些分享的机会和任务,比如鼓励孩子与兄弟姐妹分享玩具,一起合作做家务;在学校里,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孩子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自己的东西。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会逐渐明白:分享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
二、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树立学会分享的观念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培养孩子的共同体意识和爱心。
只有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才会有愿意为他人服务的观念和行为。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和示例来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
比如在幼儿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家庭中,可以组织一些家庭活动,父母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小任务,共同感受到分享的快乐。
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和绘本来培养孩子的“大我意识”,让孩子在故事中感受到合作和分享的力量。
比如《阿凡提的故事》、《小熊和他的朋友们》,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总是愿意帮助别人,愿意与他人分享,这些故事不仅可以开拓孩子的思维,还可以让孩子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三、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孩子在分享行为上面有所进步时,我们必须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因为孩子们在分享行为上的积极性是不断变化的,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可以让孩子保持分享的热情和动力。
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和方法
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和方法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乐于分享的行为和态度非常重要。
分享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友谊、合作和同理心的发展。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天生就愿意分享,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幼儿培养分享的意识和行为。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探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1.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分享行为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基础上的。
幼儿需要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也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通过与其他孩子进行互动和合作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这些能力。
组织幼儿参与一些团队游戏或合作活动,如拼图游戏、搭积木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和好处。
2. 激发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幼儿分享的背后是他们对他人的关注和同理心。
家长和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激发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
讲述一些有关分享和关爱的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分享和关心他人的。
也可以鼓励幼儿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捐赠物品给需要帮助的人,参观养老院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到分享和关爱的重要性。
3. 给予幼儿积极的激励和表扬在幼儿培养分享行为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的激励和表扬是非常重要的。
当幼儿主动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或者其他东西时,及时给予他们赞扬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分享行为的积极性和价值。
也要避免过分强调物质奖励,而是更加注重对幼儿的行为和品德的肯定。
4. 提供适当的角色扮演和模仿机会幼儿通常通过模仿来学习和形成行为习惯。
提供一些适当的角色扮演和模仿机会,可以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分享的行为。
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扮演分享和帮助他人的角色,通过身临其境的体验来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行为。
5.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有时,幼儿可能因为害怕失去或者不确定而不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如何培养幼儿分享行为
一、树立榜样。
老师及父母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
他们的日常行为,言行举止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所以说,教师与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抓住一切有利机会作好良好榜样,在园时,教师可利用玩玩具、分发物品等的时候,有意识的将它们以分享的形式进行。
如:对幼儿说:“可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可以和你一起玩吗?”、“可以把你手里的玩具给我玩一下吗?”……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在家里,让孩子请爷爷、奶奶等一起分享,逐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
除了老师及父母应树立好榜样,同伴之间也是学习的榜样。
当幼儿愿意与同伴一起分享物品时,老师应作出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既树立了好榜样给幼儿学习,又激发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
二、多创造分享机会,举行与人分享的活动。
如举办“生日会”,唱完生日歌请小朋友给“小寿星”说祝福语,再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与人分享。
在吃蛋糕及其他饮料等食物时,幼儿就会体会到生日的快乐以及与人分享带来的乐趣。
除此之外,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专门为幼儿开展分享活动,请幼儿把自己会唱的歌、会跳的舞、会念的诗歌、会说的故事等等分享给其他幼儿。
这样不仅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提高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
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愉悦的自我展示空间,增强幼儿的自信。
还可根据主题的开展,请父母来园和幼儿一起参与,分享“亲子同乐”的快乐。
加深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
如在“蔬菜宝宝”的主题活动当中,请家长来园同孩子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孩子感到非常快乐。
三、日常生活中正确地引导幼儿。
现在小朋友之间经常有这样的对话:“你不给我玩具玩,我以后再也不和你玩了。
”“那好吧,给你玩一下下,马上就还给我。
”教师应抓住这一机会,进一步引导并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因为你分给了同伴玩具,所以你们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年龄小的班级,所以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一幼儿向同伴借玩具,可同伴玩得正起劲,不论怎样都不给,这时,老师应走过去对不借玩具的孩子说:“你看,//为什么不高兴?”当他说出原因后,进一步强化:“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如果你和他一起玩这个玩具,一定会玩得更开心的,而且他会很感谢你的。
论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论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合作精神和友善态度。
以下是一些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方法:
1.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幼儿模仿分享的行为。
可以设置一些情境,让幼儿扮演分享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让他们体验分享的乐趣和快乐。
2. 示范行为:教师可以经常示范分享的行为,例如与幼儿分享玩具、食物等。
通过教师的示范,幼儿可以学习到正确的分享方式。
3. 鼓励表扬:当幼儿表现出分享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分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分享活动:组织一些分享活动,例如幼儿间的玩具交换、食物分享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学会分享并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5. 合作游戏:组织一些需要合作的游戏,例如拼图、搭积木等。
在游戏中,鼓励幼儿相互帮助和分享资源,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6. 故事阅读:选择一些关于分享的故事书进行阅读,通过故事的情节和角色,引导幼儿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和好处。
7. 家庭合作: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可以与家长沟通,让他们在家中也鼓励幼儿分享,并与幼儿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
通过以上方法的培养,幼儿可以逐渐养成分享的习惯和行为,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友善态度。
同时,教师和家长的积极引导和榜样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行为之一,在幼儿园阶段,分享行为的培养对幼儿成长和社交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幼儿分享行为的定义、原因、方式以及如何培养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定义分享行为是指幼儿将自己的物品、时间、精力等与他人分享的行为。
包括将自己的玩具、食物等与别人共享,主动帮助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经验等。
原因1.社交情感需要:幼儿在生活中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系,分享行为有助于增强幼儿之间的友谊和信任。
2.学习社会规范的需要:幼儿通过模仿他人分享行为,逐渐学会社会规范,比如道德、礼貌等。
3.自我调适的需要:分享行为有益于幼儿自我调适和情绪管理,减轻焦虑和孤独感。
方式分享行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分享物品:比如将自己的玩具、食物等与别人分享,让别人参与自己的活动。
2.分享经验:幼儿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故事,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困难、成功和玩乐等。
3.分享时间与精力:参加志愿者活动、做家务等都是培养分享行为的方式。
如何培养1.提供机会:幼儿需要有机会分享行为,幼儿园可以提供许多机会,如举办分享会、组织志愿者活动等。
2.鼓励和赞赏:班级老师需要及时发现幼儿的分享行为,并及时肯定、赞赏,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反馈。
3.角色模型:教师、家长等成人都是幼儿最好的角色模型,他们可以在生活中积极展示自己的分享行为,引导幼儿学习并模仿。
结论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交和情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提供机会、鼓励幼儿和提供角色模型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的分享行为的培养对于他们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1. 榜样示范:老师和家长要成为良好的榜样,积极分享和帮助他人。
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分享的行为。
2. 培养合作精神:组织幼儿参与一些合作活动,鼓励他们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幼儿体会到分享的重要性,并获得分享的愉悦感。
3. 情感教育: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通过故事、游戏和讨论,让幼儿认识到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并培养他们乐于分享的情感。
4. 赞赏鼓励:对于幼儿的每一个分享行为都要给予积极的赞赏和鼓励。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更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
5. 引导合理分享:教导幼儿如何合理地分享,避免浪费和占用他人资源。
告诉他们分享应该是自愿的,并且应该尊重他人的意愿。
6. 分享活动:组织幼儿参与一些分享活动,如分享自己的玩具、书籍或食物等。
通过实践,让幼儿亲身体验分享的乐趣和好处。
7. 规则教育:制定一些关于分享行为的规则,如轮流使用玩具、公平分配食物等。
教导幼儿遵守规则,并鼓励他们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8. 培养感恩心:教育幼儿感恩他人的分享和帮助。
通过感谢信、感恩日等活动,让幼儿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并激励他们更加愿意分享和帮助他人。
9. 实践分享:在家庭和学校中,创造分享的机会和环境。
家庭聚餐时,每个人都可以分享自己的食物和想法。
通过实践,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和习惯。
10. 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要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分享行为。
在家庭和学校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培养策略,共同为幼儿的分享行为提供支持和指导。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时期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以用来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1. 以身作则:成人是幼儿最重要的榜样,幼儿会模仿成人的行为。
家长和教师应该自己具备分享的行为习惯,例如与他人分享食物、玩具等物品,以及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时间和关爱。
2. 褒奖鼓励:当幼儿表现出积极的分享行为时,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赞扬和奖励,比如通过称赞、拥抱或小礼物来表达他们的肯定。
这样可以增强幼儿的分享行为,并使他们意识到分享是一种值得赞扬和重视的行为。
3. 合作游戏:幼儿喜欢参与与他人一起玩的游戏。
通过设计一些合作性的游戏活动,鼓励幼儿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协作,比如一起搭积木、玩捉迷藏等。
这样做能够增加幼儿分享的机会,培养他们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和习惯。
4. 分享经验故事: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向幼儿传递有关分享的积极经验和价值观。
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具有分享精神的人物,通过他们的经历和故事,激发幼儿的共情和分享意识。
5. 分享活动:定期组织分享活动,让幼儿有机会积极参与并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比如组织义卖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玩具或手工制品售卖,再将所得善款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够理解分享的意义,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6. 分享的规则:幼儿需要明确分享的规则和约束,例如要讲究公平,不能抢夺他人的东西,可以按照时间或轮流的方式分享玩具等。
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纠正幼儿不良的分享行为,如携带别人的物品不还等。
7. 实践中学习:幼儿需要通过实践来学习分享的技巧和经验。
家长和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模拟和引导他们进行分享行为的练习,例如与他人一起做家务、分配任务等。
8. 善意沟通:分享行为也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
家长和教师可以教导幼儿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表达分享的意愿,例如说“我来给你一些玩具”等。
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
目前关于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特定文化背景,缺乏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幼儿分享 行为的比较研究。未来研究可以拓展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探究文化因素对幼儿分享行为的 影响。
理论基础薄弱
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的研究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目前相关研 究理论基础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未来研究可以深入探讨相关理论,为幼儿 分享行为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社会教育策略
社会公益活动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比 如志愿者服务、慈善捐赠等,让 孩子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分
享和关爱。
媒体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传播分享和关爱 的价值观,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 社会氛围,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
社区资源利用
利用社区资源,比如图书馆、博 物馆等,开展各种有益于培养孩 子分享行为的活动,让孩子在实
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 略
contents
目录
• 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 • 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 •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 幼儿分享行为的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
分享行为的发展阶段
01
02
03
初始阶段
幼儿在2岁左右开始出现 分享行为的萌芽,表现为 对玩具的短暂分享。
践中成长。
04 幼儿分享行为的实践案例
家庭实践案例
01
家长引导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引导幼儿学会分享。例如,与孩
子一起切水果,鼓励孩子先给长辈送去,培养孩子主动分享的意识。
02
角色扮演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扮演分享者,体会分享
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分享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社会交往和沟通的基础,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然而,幼儿在分享方面常常存在不自觉或者不愿意分享等问题,这需要家长和教师采取相应的培养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1. 营造平等和谐的环境。
一个和谐平等的环境对幼儿分享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需要家长和教师在家庭和幼儿园都要尽量避免任何形式的贫富不均、性别歧视、地位高低等不平等现象的出现,防止在幼儿心中形成“我和他人不同”的意识,促使幼儿真正地理解分享的意义。
2. 调整幼儿交往方式。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良习惯,如霸占玩具、打架斗殴等,这些都会影响分享行为的培养。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让他们了解到“与人为善、共享天下”的道理,激励幼儿在游戏、学习和生活中,在同伴之间传递爱和善意,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念。
3. 鼓励幼儿多方面参与。
分享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上的交流和分享。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在各种自己喜好的领域中进行分享,如诗歌、故事、游戏等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4. 多提供分享机会。
家长和教师应该多提供一些分享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知识、力量等,帮助周围的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增加幼儿的社交经验,拓展幼儿的视野。
5. 给予表扬和认可。
在幼儿良好的分享行为中,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这种正向反馈可以激励幼儿行为的重复和持续,促进资性格和品质的提升。
总之,家长和教师应该共同合作,关注幼儿的分享行为,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合适的培养策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走上人际交往和共享的阳光大道上。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研究在这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世界里,中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在中班幼儿中培养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呢?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什么是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分享意识,指的是个体在认识到自己与他人共同享有某种资源或利益的基础上,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的心理状态。
而分享行为,则是指个体在实际行动中,愿意与他人共同分享资源或利益的具体表现。
二、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重要性2.培养团队精神:分享行为能让幼儿更好地融入集体,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提升自我认知:分享行为能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
4.培养责任感:分享行为能让幼儿学会承担责任,懂得照顾他人。
三、如何培养中班幼儿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1.家庭教育的作用(1)以身作则:家长要身体力行,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到分享的乐趣。
(2)创造氛围:家长要创造一个充满关爱、平等、宽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自然地表现出分享行为。
2.幼儿园教育的作用(2)开展主题活动:幼儿园可以开展一系列有关分享的主题活动,如“分享日”、“爱心传递”等,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分享的意义。
(3)鼓励表扬: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成就感。
3.社会环境的作用(1)社区活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亲子运动会、亲子手工制作等,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会分享。
(2)公益活动:让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捐款、捐物等,让孩子体会到分享带来的快乐。
中班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培养,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让他们在分享中成长,成为具有良好品质的社会人。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尊重孩子的意愿,引导他们学会分享。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分享中感受到快乐,从而形成稳定的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
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
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legal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关于分享,要从小教育起,从小就培养孩子懂得分享的意识,不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那么该怎么教育孩子学会分享呢?下面是教育孩子学会分享的方法,供大家参考学习。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在幼儿园中,幼儿与教师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其中分享行为是幼儿园中重要的一部分。
幼儿通过分享行为能够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情感兼容性,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道德品质,培养幼儿懂得合作、分享、关爱他人的素质。
本文将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1.早期教育:在幼儿园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把分享行为融入到生活中。
鼓励幼儿应该每天至少分享一个玩具或者图书,幼儿甚至可以用在制作首饰等,以增强其分享意识。
此外,也可以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多种方式激发幼儿分享的兴趣,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分享氛围,以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
2.示范引导:幼儿是在不断学习中成长的,分享行为的培养需要教师引导示范。
教师可以通过表彰和表扬方法,激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并一直强调分享行为对于幼儿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要利用自身的身体语言、言谈举止等方式,示范自己的分享行为,以激发幼儿模仿与学习。
3.互动合作:幼儿园中所学的游戏、体育、艺术等课程也是分享行为的重要渠道,幼儿可以通过这些课程来培养分享意识。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保持积极的态度,引导幼儿互相合作,分享时间和资源,以达到互相成长的目的。
1.培养幼儿的合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幼儿需要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合理的表达和分享给他人,这需要教师引导幼儿用正确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表达。
2.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
在分享行为中,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沟通能力,让幼儿在分享的同时,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情,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情感智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分享行为与合作意识是密不可分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如小组PK、共同玩具、同龄评价等方式,教师可引导幼儿参与分享行为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培养幼儿讲述和理解故事能力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故事和玩具的分享,让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感知和了解他人不一样的观点和方式,增强幼儿理解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需要教导孩子学会分享,这不仅是一种善良和有爱心的行为,也是培养孩子待人接物、与人相处的基础。
下面就是关于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一、培养孩子的善良和爱心分享是一种善良和爱心的表现,这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善良和爱心。
家长和老师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培养孩子的善良和爱心,教导他们为他人着想,帮助他人,关爱他人。
可以通过讲故事、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参与公益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善良和爱心,让他们懂得分享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做好榜样孩子是模仿的动物,他们更愿意学习和模仿身边的成年人。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做好榜样,展示出积极的分享行为,主动帮助他人,并且在孩子面前表扬和肯定他人的分享行为,让孩子学会模仿。
三、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分享是一种合作意识的表现,家长和老师需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可以通过团队游戏、集体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让他们懂得在共同的活动中与他人分享,学会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四、合理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合理引导来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来告诉孩子什么是分享,为什么要分享,分享的好处等,让他们懂得分享的重要性。
也可以通过一些小游戏或者活动来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分享,比如让孩子分享他们的玩具、食物等,让他们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和乐趣。
五、及时肯定和鼓励在孩子表现出分享行为的时候,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形成内在的动力,持续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
也要及时纠正孩子的不当行为,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分享,什么是不正确的分享。
六、注意言传身教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在培养孩子分享行为的过程中更是如此。
家长和老师不仅要通过语言表达分享的重要性,更要通过自身行动来展示。
要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家长和老师乐于分享,乐于帮助他人,这样孩子才能更深入的理解和接受分享的观念。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交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也是培养幼儿团体意识、互助精神和合作能力的关键要素。
下面将介绍一些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策略。
1.榜样引导幼儿非常容易模仿他人的行为,通过榜样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爱分享、乐于助人的孩子作为榜样,让他们在班级中展示分享行为。
教师也需要成为幼儿的榜样,积极分享和帮助别人。
通过榜样引导,幼儿会潜移默化地学会分享行为。
2.鼓励和赞赏在幼儿分享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和赞赏幼儿的分享行为。
当幼儿愿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或者其他资源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比如称赞幼儿是一个慷慨的孩子,一个好朋友等等。
通过正面的反馈,可以增强幼儿分享行为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多次进行分享。
3.合作游戏合作游戏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合作游戏中,每个孩子都需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力量和资源。
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幼儿深刻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学会分享。
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建设的项目,如搭建积木,制作手工艺品等。
4.情感教育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也需要情感教育的支持。
教师可以讲述和阅读一些关于分享和互助的故事书,引导幼儿对分享感兴趣并理解其重要性。
教师需要倾听幼儿的感受和情感需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增进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共鸣。
5.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可以帮助幼儿模拟和体验分享行为,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角色扮演的情境,如仿真市场、家庭消费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不同角色,共同分享和合作。
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会分享,并意识到分享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6.家庭合作幼儿在家庭中的经历和环境对于分享行为的养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成员可以积极参与到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中,比如父母可以分享自己的食物、玩具或心情,并对幼儿的分享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分享的乐趣和意义。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时期是孩子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们成长发展的基石。
为了培养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需要制定相应的培养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1. 树立榜样:幼儿是模仿的动物,他们会模仿身边的大人和同伴的行为。
家长和教师应该成为幼儿习得分享行为的榜样。
在幼儿面前展示出与他人分享的行为,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养成分享的习惯。
2. 培养同理心:通过讲故事、阅读绘本等方式,引导幼儿体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让幼儿懂得分享可以带来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培养他们的同理心,从而主动愿意分享自己的东西。
3. 奖励和表扬:当幼儿主动分享时,家长和教师应立即给予积极的奖励和表扬,让他们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这种正向的反馈会增强幼儿分享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性。
4. 制定规则和奖惩措施:向幼儿明确传达关于分享的规则和期望,例如轮流玩具、分享小食物等。
明确制定奖励和惩罚机制,奖励表现良好的分享行为,惩罚不分享或不合理地分享的行为。
这样的规定和措施有助于约束幼儿的行为,促进他们的分享行为的形成。
5.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鼓励幼儿与他人进行合作活动,例如共同游戏、合作制作手工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会认识到分享和合作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乐于分享的意识。
6. 组织分享活动:家长和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专门的分享活动,例如幼儿间的玩具交流、小组间的物品互换等。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体验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还能够加强他们对分享行为的认同和意识。
7. 引导正确解决冲突:在幼儿分享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冲突和摩擦。
这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引导幼儿正确解决冲突,妥善处理分享中的矛盾和困难。
通过这样的引导,幼儿能够学会妥善处理分享问题,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分享行为的形成。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耐心引导和指导。
通过树立榜样、培养同理心、奖励和表扬、制定规则和奖惩措施、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分享活动以及引导正确解决冲突等策略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分享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阶段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影响深远。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行为习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下面我们将结合幼儿的特点和行为培养策略来探讨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认知和情感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具有以下的特点:1. 自我中心:幼儿往往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不太会考虑他人的感受;2. 认知能力有限:幼儿的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很难理解分享的重要性和意义;3. 模仿行为:幼儿具有强烈的模仿欲望,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
在了解了幼儿的特点之后,我们可以根据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来制定相关的培养策略。
二、培养策略1. 亲身示范幼儿善于模仿,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榜样。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与幼儿分享玩具或食物,老师可以在幼儿园中与孩子分享故事书或玩具。
通过亲身示范,幼儿会潜移默化地接受到分享行为的积极意义和影响。
2. 善于鼓励当幼儿进行分享行为时,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幼儿感受到分享行为带来的积极反馈。
鼓励可以是口头上的表扬,也可以是一些物质奖励,比如小礼品或一些赞美的话语,让幼儿懂得分享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
3. 指导引导针对幼儿的自我中心和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解释来让幼儿理解分享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来向幼儿灌输分享的理念,让他们明白分享可以带来快乐和友谊,是一种双赢的行为。
4. 合作教育幼儿园中的合作教育也是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重要方式。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合作游戏,让幼儿在共同的活动中明白分享行为的重要性,懂得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分享和团结是非常重要的。
5. 规则引导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制定一些有关分享行为的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在家里可以规定每个孩子都要分享玩具给其他兄弟姐妹,老师也可以制定幼儿园内的分享规则。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分享是指将自己的物品、经历或思想与他人分享。
幼儿阶段的儿童由于自我意识和道德素质的限制,常常抑制或忽视分享行为,这对于他们的社交技能和个人成长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培养孩子分享的认知基础1. 学习与他人共处:幼儿应该尝试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书籍等,开始意识到自己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一部分。
2. 学习为别人着想:幼儿应该学会考虑他人的情况,了解别人的需求和喜好,为别人着想,从而形成分享的自觉。
3. 学习感恩回报:幼儿应该学会感恩别人的关爱和帮助,并学会回报别人。
分享是一种感恩行为,通过分享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二、培养孩子分享的兴趣和习惯1. 倡导家庭分享文化:家长应该带头分享自己的物品、经历和感受,鼓励孩子积极分享。
可以通过玩具交换、小礼物赠予等方式培养孩子的分享兴趣。
2. 利用游戏培养分享能力:在游戏中,孩子可以通过分享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需求,从而培养自己的分享能力。
3. 培养分享的自觉:家长可以通过赞扬孩子的分享行为,鼓励他们积极分享,同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责任心。
三、思考如何应对孩子不分享的问题1. 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不分享的行为可能是因为害怕失去或者受到伤害,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安全感,让他们放心分享。
2. 采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于不愿意分享的孩子,家长应该耐心地引导孩子学习分享,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或惩罚。
综上所述,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能力既需要认知基础的学习,也需要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应该理解并尊重幼儿的需求和观点,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分享意愿和习惯,让孩子在快乐分享中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
“自我中性化思维”是幼儿特有的思维方式,他们考虑问题总是从自己的感觉、观点出发,因此,幼儿之间总会发生争抢现象,正是他们还不具备这分享行为,没有建立良好的分享规则所致,可分享却又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今是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的社会,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小,人物关系少,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非常自私。
所以我们成人就必须、更是有责任加以去培养下一代的分享行为。
以下是我从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怎样去培养方法方面做了一些有效探索。
背景一:周四(是我班一周里的玩具分享日),小朋友一个个都
津津有味的玩着自己今天所带来的玩具,突然,我听到一声叫唤这是我的东西,我不许你动,\给我摸一下不行吗?\不行。
\又不是你的。
……
两个小朋友正泪眼汪汪地吵开了,如我不及时制止马上就会动起手来。
出现这些现象其实在幼儿园中一点也不算奇怪,当今社会的孩子在家庭中都是小公主、小皇帝。
全家老老少少都宠爱有加,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于他,于是自然而然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养成了一切听我的、一切事我的坏习惯,具有强烈的独占倾向,要想与他人分享无从谈起,而幼儿园里玩具数量总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
分享。
分享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为以后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
可见从小对幼儿分享进行培养的重要性。
因此,本论文从幼儿的分享行为及怎样去培养方法进行展开。
.
一、幼儿分享行为教育
(一)、在物质分享上紧抓机会
1、以食品为依托,打开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的第一步
我们班小朋友从小班开始他们就喜欢在幼儿园过生日,于是,我在小班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分享的行为,让他们自己把蛋糕送给同伴、送给隔壁班老师及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食物,唱生日歌,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
除了孩子们的生日会,我和同班老师在一些其他的教学活动中,有时根据活动的需要,孩子们也会带来一些食物,那我们也会利用这种机会给予孩子们主动分享的机会。
超超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内向难得在集体面前表达展现自我的孩子,可有一天,他手拎着一大袋海苔去上幼儿园。
问他是给谁吃的,他小心翼翼地说是给全班小朋友分享的。
妈妈听了当然非常高兴。
在幼儿园里看到小朋友们开心地吃着他从家里带来的海苔,那脸上露出的一脸自豪笑容,在离园活动时见到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他还会大声地说今天我带海苔给小朋友分享了,老师和小朋友都表扬我了,瞧,多可爱的孩子呀!
2、以玩具(包括书籍等)为辅助,增加幼儿分享行为的机会
在班级中我们三位老师也开设了各区角,其中有娃娃家、图书角,我还特请幼儿从家中带来玩具、图书让幼儿放学校与大家分享,让他
们体会到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感,从中让他们知道这样既能玩到更多的玩具又能
交到更多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让幼儿知道:不能随意去拿别人的玩具,一定要先说请你给我玩玩,好吗?,然后,经过别人的允许后自己才可以拿。
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到共同玩玩具所带来的乐趣,无形中培养了幼儿分享食物、玩具的态度与习惯。
(二)、在情感分享上更是紧追不放
当然,前面所说的物质分享并不是幼儿分享的全部,随着小朋友年龄的增长,我和同班两位老师将进一步开展情感分享的教育。
比如,哪位小朋友帮忙做好事,我们一定会说谢谢。
换过来,我们帮他们穿衣服、系鞋带等,他们也要对我们说:谢谢,小朋友之间分享东西,一定也要对对方说:谢谢你,通过使用礼貌用语表达对别人的感谢,这就从内心体验到分享的快乐。
也是体验情感分享的开端。
二、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方法
(一)、给幼儿营造一个分享的氛围,树立一个学习榜样。
优秀榜样会在幼儿心中产生很高的威信,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我们幼儿园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常常我们被活灵活现的所模仿。
所以,我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有意识的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分享的行为,比如:分享我们的技能,分享我们的心情等等。
让我们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影响。
.
当有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旁边总有一大群围着,这时,我就有意
走过去对他们说:你能不能把玩具也分给我玩一下呀?或我可以一起玩吗?……因此,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注意自身的言行。
当然,孩子与孩子之间也是一个互学的平台,在活动过程中可引导那些分享意识能力强的幼儿与分享意识能力弱的幼儿共同游戏,对分享行为意识强的幼儿给予及时、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正确引导幼儿学习、模仿。
(二)、让我们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魅力
虽然我们这些孩子年龄虽小,他们自己不会全部的读懂、去理解作品,但他们都非常愿意、喜欢听作品中的故事,并且会知道故事中谁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谁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所以我就利用这个条件给幼儿欣赏一些关于有分享意识在其中的故事,儿歌等,让幼儿在故事中找到正确的做法。
如小班中的早期阅读《小兔乐乐》,先引导幼儿仔细倾听,后帮助幼儿分析故事角色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又是为什么?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做
等等。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地掌握分享意识。
幼儿儿歌分果果、故事七色花、水果品尝会等等。
通过学习儿歌、故事中主人翁的分享行为,感受给他人带去快乐的心情。
并学着去分享,去感受。
(三)、把家园共育成为最大的动力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品质有着深厚的影响。
因此我经常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各方面的家教知识,与家园建立
起合作伙伴关系。
还有我们还通过家委会组织家长及孩子一起去探望
社区的老人,孩子们准备了儿歌、歌曲、小礼物,大家一起分享着快乐滋味……。
在与家长交流幼儿分享行为教育时,我们还在QQ群里向家长发起
了几个问题来一起探讨研究,以调整家长的分享教育观,1.您会批评孩子把家中的东西分给好友吗?2.您会把孩子喜欢的东西都给别的
孩子吗?3.当孩子抢走家长正在用的东西时,您也会跟着抢吗?4.
您不愿意给上门要饭的人给予帮助吗?5您不会惩罚不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孩子吗?在以上5项中,选择有此类做法的家长占到了五分之一,可想而知,家长的教育观念是十分需要更新的。
只有家园同育,幼儿的分享养成行为才能有效。
(四)、创造分享机会并给予展示
在我们平时学习及一日活动过程中,我有意地去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去捕捉一些典型的分享行为,并且把它及时记录下来,及时的让大家一起来评价,说说谁做的行为是好的,谁是自己学习的榜样,让幼儿的分享行为成为自觉行动,而且是发自内心的。
我班正是中班的下一学年阶段,经过我们三位老师的努力,经过一年半时间的实践研究观察,我庆幸的发现我班幼儿有了很大的进步,都有了一定的分享意识。
比如:小朋友拿自己喜欢的玩具,放在集体面前玩,大家都不会看别的玩具而眼红,都会各玩各的,如实在想玩,那一定也会先征求主人的意见,玩好后肯定不会忘了说:谢谢。
我
故意还带了新玩具,放在显眼位置去试探他们,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们基本上都能达到我所想的目的。
.
分享对于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以自我中心为特征的幼儿来说,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事实上,幼儿的分享行为是在逐渐失去自我中心的过程中形成的。
孩子能够经常地从他人着想,做的主动分享,做的让你也开心、我也开心、大家都开心,这便走出了自我中心的思维境界,已培养成一个分享的好习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