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教学文案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教学文案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七年级上册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4、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5、裁如星点:“裁”同“才”。

6、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二、词类活用:1、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2、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不耻下问:耻,形容词做意动词,以……为耻。

4、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5、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6、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7、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名词用作动词,带领。

七年级下册一、通假字: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4、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座位。

6、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类活用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奇。

2、父异焉:异,形容词作意动词,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利,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利。

4、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宾客。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6、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

7、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8、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9、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0、妇抚儿乳: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11、宾客意少舒:少,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12、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名词作动词。

13、抚尺一下:下,落、拍,方位名词作动词。

14、众妙毕备:妙,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的声音。

15、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做动词,说出。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

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共出现的通假字七上七下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一本教材。

通假字是指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发音,但字形不同的字。

在七上七下中,有许多通假字被使用。

下面我将详细列举出七上七下人教版语文中的通假字,并对其进行解释。

1.一伞/一叻:一伞和一叻都读作"yī sǎn",表示一把伞或一个盖着的东西。

2.犹/犹豫:犹和犹豫都读作"yóu",表示犹豫不决或犹豫的意思。

3.执/执着:执和执着都读作"zhí",表示坚持不懈或持续不断。

4.肆虐/四:肆虐和四都读作"sì",表示猖狂蛮横或数目之一。

5.方圆/方:方圆和方都读作"fāng",表示形状是方形或地方的意思。

6.位/位置:位和位置都读作"wèi",表示处所或地点。

7.序/顺序:序和顺序都读作"xù",表示次序或顺序。

8.久/长久:久和长久都读作"jiǔ",表示时间的长久或长时间。

9.悄/悄悄:悄和悄悄都读作"qiāo",表示轻轻地或悄悄地。

10.乞/乞丐:乞和乞丐都读作"qǐ",表示求取或行乞。

11.益/有益:益和有益都读作"yì",表示有好处或有益的。

12.抱/抱怨:抱和抱怨都读作"bào",表示抱怨或不满。

13.奴/奴隶:奴和奴隶都读作"nú",表示奴隶或受奴役。

14.忍/忍受:忍和忍受都读作"rěn",表示忍耐或忍受。

15.连/连连:连和连连都读作"lián",表示连续或反复。

16.弃/放弃:弃和放弃都读作"qì",表示抛弃或舍弃。

17.当/当年:当和当年都读作"dāng",表示过去或当时。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一字(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目录一、一字多义 (4)1、虚词 (4)而 (4)尔 (4)盖 (4)夫 (5)以 (6)故 (7)乎 (8)何 (9)或 (10)者 (10)之 (11)哉 (12)已 (12)因 (13)于 (13)则 (14)为 (15)惟 (16)焉 (17)也 (17)且 (18)然 (19)若 (19)虽 (20)所 (20)即 (21)既 (21)莫 (22)乃 (22)其 (23)2、实词 (24)安 (24)卑 (24)备 (24)被 (24)鄙 (24)毕 (24)薄 (24)策 (24)长 (24)称 ....................................................................... 24 惩 (25)驰 (25)出 (25)辞 (25)次 (25)箪 (25)当 (25)道 (25)得 (25)等 (25)敌 (25)度 (25)端 (25)恶 (25)发 (26)凡 (26)方 (26)分 (26)奉 (26)扶 (26)拂 (26)福 (26)富 (26)更 (26)苟 (26)固 (26)故 (26)顾 (27)观 (27)冠 (27)光 (27)归 (27)过 (27)好 (27)号 (27)患 (27)惠 (27)或 (27)极 (27)寂 (27)加 (27)间 (27)见 (28)将 (28)1借 (28)尽 (28)就 (28)居 (28)举 (28)具 (28)决 (28)绝 (28)开 (28)可 (28)苦 (28)乐 (28)类 (28)利 (28)隶 (29)良 (29)临 (29)鳞 (29)令 (29)名 (29)谋 (29)奇 (29)骑 (29)强 (29)且 (29)清 (29)情 (29)请 (29)穷 (29)屈 (29)去 (30)阙 (30)容 (30)乳 (30)善 (30)少 (30)舍 (30)甚 (30)胜 (30)食 (30)使 (30)始 (30)市 (30)是 ....................................................................... 30 适 (30)书 (30)数 (31)所以 (31)通 (31)图 (31)徒 (31)屯 (31)望 (31)为 (31)谓 (31)文 (31)闻 (31)下 (31)鲜 (31)贤 (31)相 (31)效 (31)屑 (32)谢 (32)信 (32)行 (32)许 (32)寻 (32)焉 (32)艳 (32)夷 (32)遗 (32)已 (32)义 (32)异 (32)易 (32)诣 (32)益 (32)意 (33)因 (33)引 (33)盈 (33)用 (33)友 (33)余 (33)与 (33)欲 (33)援 (33)2缘 (33)杂然 (33)再 (33)曾 (33)争 (33)指 (33)至 (33)志 (34)质 (34)致 (34)诸 (34)属 (34)缀 (34)资 (34)子 (34)自 (34)足 (34)卒 (34)作 (34)坐 (34)二、初中通假字 (35)三、所有通假字 (37)四、初中成语 (41)五、词类活用 (45)六、古今异义 (48)3一、一字多义1、虚词而⑪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 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 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4.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六、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__今义:__指子女__2.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__文章的义理__ 今义:__文章的意思__ 3.去后乃至古义:__离开__ 今义:__到、往__4.相委而去古义:__舍弃__ 今义:__委屈、委托__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__回头看__ 今义:__照顾__6.与人期行古义:__约定__ 今义:__日期__7.下车引之古义:__拉,牵拉__ 今义:__引用__8.不亦君子乎古义:__有才德的人__今义:__泛指品德高尚的人__9.可以为师矣古义:__可以凭借__ 今义:__可能、许可__ 10.饭疏食,饮水古义:__粗劣__ 今义:__疏通、疏散__ 11.饭疏食,饮水古义:__冷水__今义:__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__ 12.匹夫不可夺志也古义:__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__今义:__无学识、无智谋的人__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 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 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初一初二文言文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

初一初二文言文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

初一初二文言文重点篇目实词、通假字、词类活用学习01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通假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三、古今异义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16、施:加。

02鱼我所欲也孟子一、通假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3、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今义:豆类名称三、重点实词1.欲:想要,喜欢。

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

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七下文言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七下文言整理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
策勋十二转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及鲁肃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阳
及鲁肃过寻阳
卿今当涂掌事
孰若孤
见往事耳
蒙乃始就学
见往事耳
即更刮目相待
但当涉猎
宾客意少舒
稍稍正坐
虽人有百手
两股战战
会宾客大宴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夸父与日逐走
饮于河、渭
地维绝
少时,—狼径去
少时,—狼径去
二、词类活用
例句
解释
父异焉:异
邑人奇之:奇
稍稍宾客其父:宾客
七下文言归纳:
一、通假字
例句
通假字
解释
《伤仲永》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木兰诗》
.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

《孙权劝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口技》
满坐寂然

《狼》
止有剩骨

一、古今异义
解释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泯然众人矣
卷卷有爷名
双兔傍地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出郭相扶将
木兰当户织
雌兔眼迷离
父利其然:利
愿为市鞍马:市
策勋十二转:策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妇抚儿乳:乳
不能名其一处也:名
北饮大泽:北
道渴而死:道
一狼洞其中:洞
恐前后受其敌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其一犬坐于前:犬
狼不敢前:前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语境中,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这类词语非常常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我们需要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

1.词语的古义与今义对比例如,“走”在古代意为跑,而今义为行走;“病”在古代意为生病,而今义为生病或缺点。

通过对比古今义项,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2.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1)联系上下文: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判断词语的意义。

(2)课文迁移:通过已学过的课文知识,推断词语的古今义。

(3)查阅词典:利用词典查找词语的古义,进行对比。

3.练习与解析(1)下列词语中,古今异义词是:A.走B.病C.朋友D.读书答案:B。

病在古代意为生病,而今义为生病或缺点。

(2)解释下列句子的古今异义词:“刘备走马荐诸葛。

”答案:走在这里意为跑,与现代汉语中的行走不同。

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占有较大比重,掌握通假字的识别技巧对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至关重要。

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起到了丰富语言表达和避免文字重复的作用。

通假字的存在使得文言文更加简洁、优美。

2.通假字的识别技巧(1)形声字代替形声字例如:“狱”通“圄”,“详”通“祥”。

(2)同音字代替同音字例如:“夜”通“液”,“道”通“导”。

(3)异体字代替本字例如:“广”通“旷”,“辟”通“避”。

3.练习与解析(1)下列字中,哪个是通假字?A.狱B.祥C.夜D.道答案:A。

狱是通假字,通“圄”。

(2)解释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刘备狱诸葛亮。

”答案:狱在这里通“荐”,意为推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词语根据语境的不同,改变其词性的现象。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掌握词类活用的种类及辨别方法对我们阅读和写作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例子(1)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舟楫”意为船和桨,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划船。

七年级(上)古文-通假字、古今异义(含答案)

七年级(上)古文-通假字、古今异义(含答案)

文言词练习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兑命》
学(xiào)学半
曳铁钯
不亦颠乎
二、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古义:今义: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今义:
不亦君子乎古义:今义:
传不习乎古义:今义:
虽有佳肴古义:今义:
不知其旨也古义:今义:
虽有至道古义:今义:
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
教学相长也古义:今义: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 古义:今义:阅十余岁古义:今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
是非木杮(fèi) 古义:今义:
转转不已古义:今义:
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
《兑命》通“说”,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曳铁钯通“耙”,指用于除草、平土的农具
不亦颠乎通“癫”,疯狂
二、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古义:按时今义:时间
有朋自远方来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朋友
不亦君子乎古义:品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对别人的尊称
传不习乎古义:老师传授的知识今义:传递
虽有佳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旨意
虽有至道古义:达到极点今义:到达
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 古义:岸,边今义:不潮湿
阅十余岁古义:经过,过了今义:看
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今义:一门学科是非木杮(fèi) 古义:这今义:表判断,肯定语气转转不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详细总结。

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今异义词。

例如,“止”在古代的意义是“只”,而今天的意义是“停止”;“稍稍”在古代的意义是“渐渐”,而今天的意义是“稍微”。

这些古今异义词的存在,使得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对词语的古今义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

二、一词多义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如“之”字,既可以作为代词,表示“这、那”,也可以作为介词,表示“在、向”等。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言文的阅读难度,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具体意义。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代文献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如“说”通“悦”,“销”通“宵”等。

对于通假字,我们需要在阅读时,根据语境来判断其真实意义。

四、词类活用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较为常见。

如“名”作为名词,表示“名字”,但在“姓名”的词组中,则作为动词,表示“起名字”。

词类活用使得文言文的语法结构更加灵活多样,但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词语的词性和意义。

五、特殊句式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这些特殊句式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要我们在阅读时,了解其特点和用法,以便准确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总之,七年级下册的语文文言文包含了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多种语言现象。

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对这些现象进行准确的理解和判断,以便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意义。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实用版】目录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二、一词多义三、通假字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正文作为一名中文知识类写作助理,我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的详细总结。

一、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文言文,这些文言文中包含了许多古今异义词。

比如,“之”字,在古代的意义是“的”,而现代汉语中则常常用作连词。

这种古今异义的现象,需要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加以留意和区分。

二、一词多义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许多词汇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

例如,“其”字,既可以作代词,也可以作连词;“而”字,既可以表顺承,也可以表转折。

这些一词多义的现象,需要我们结合上下文,仔细分辨其具体意义。

三、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例如,“止”通“只”,“尔”通“耳”等。

对于通假字,我们需要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准确判断其意义。

四、词类活用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也是常见的现象。

例如,名词活用作动词,动词活用作名词等。

对于词类活用,我们需要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结合语法,准确理解其意义。

五、特殊句式在七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判断句等。

对于这些特殊句式,我们需要在阅读时,加以识别,并准确理解其意义。

总的来说,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既有古今异义词,也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语法现象。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在七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大量的古代文言文。

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法结构和特殊的字词用法而闻名。

在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存在着古今异义,即同一个词在古代和现代的用法及意义上有所不同。

此外,文言文中还涉及到通假字、词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的使用。

下面将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古今异义词义对比在古代和现代语言中,由于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许多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发生了变化,这就是古今异义。

举个例子,文言文中的“典”一词,在古代意为“规范、准则”,常用于表示法律、文化等方面;而在现代,我们更多地把“典”用于表示经典、典范等方面。

再比如,文言文中的“令”一词,在古代意为“使”,表示动作或命令;而现代汉语中,“令”多用于表示感叹或表示结果的词义。

这些古今异义使得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更加理解上下文的意思,以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

二、通假字的运用文言文中常常使用通假字,即一个字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有不同的读音和意思。

这种字的运用增加了文言文的多样性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举个例子,文言文中的“草”,在某些情况下读作“cao”,表示草木的总称;而在另一些情况下读作“cao”,表示草原、旷野。

这种通假字的运用常常需要我们根据上下文对其进行正确理解,以正确领会作者的意图。

三、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除了古今异义词义和通假字的使用外,文言文中还存在着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的运用。

在古代汉语中,许多词语的词类变化很灵活,能够根据上下文的需要进行活用。

举个例子,文言文中的“如”,既可以是动词,表示“像……一样”,也可以是连词,表示“如果”。

这种词类活用的运用增加了古代汉语的表达能力。

此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如倒装句、排比句等。

倒装句常常用于表示强调或转折,增加语气的表达效果。

排比句则经常用于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七下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七下语文文言文通假字、一词多义等

《伤仲永》一、通假字“扳”同“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

二、古今异义①.是:古义: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三、词类活用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奇)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宾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利)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伤)四、一词多义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

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其并自为其名:指诗,代词。

(承前代词)其诗以养父母:指仲永,代词。

(承前代词)父利其然也:指写诗表演给众人此事,代词。

(承前代词)《短文两篇》一、古今异义:1、夸父与日“逐走”:古:赛跑今:走路2、“河”、渭不足:古:黄河今:河流3、地“维”绝:古:绳子今:维有二、词类活用:1、“北”饮大泽:名词活用动词,到北方。

2、“道”渴而死:名词活用.状语吧在途中《口技》一、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二、古今异义词1、两股战战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2、虽人有百手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3、稍稍正坐。

稍稍:古义:渐渐地,慢慢地今义:稍微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古义:当中夹杂今义:当中三、词类活用1、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2、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四、一词多义1、坐:(1)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2)通“座”,座位(满坐寂然)(3)犯罪(何坐?坐盗)2、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3、毕:(1)尽(毕力平险)(2)全部(群响毕绝)4、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2)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3)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4)开放(野芳发而幽香)(5)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6)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绝:(1)隔绝(2)极点(以为妙绝)(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4)极高的,陡峭的6、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2)说出(不能名其一处)《木兰诗》一、通假字1,对窗"帖"花黄(通"贴",贴上)2,出门看"火"伴(通"伙",伙伴)二、古今异义①.爷:古义指父亲;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人教版)上下册古诗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
七年级上册
一、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3、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4、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5、裁如星点:“裁”同“才”。

6、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疑问。

二、词类活用:
1、鞭数十:鞭,名词作动词,鞭打。

2、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知识。

3、不耻下问:耻,形容词做意动词,以……为耻。

4、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时。

5、窗扉皆洞开:洞,名词作状语,像洞一样。

6、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7、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名词用作动词,带领。

七年级下册
一、通假字: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词。

4、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道路。

5、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通“座”,座位。

6、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奇,形容词作意动词,以……为奇。

2、父异焉:异,形容词作意动词,对……感到惊异。

3、父利其然:利,名词作意动词,以……为利。

4、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意动词,把……当作宾客。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6、忽啼求之:啼,动词作状语,哭着。

7、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8、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 动词用作名词,战马。

9、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10、妇抚儿乳: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11、宾客意少舒:少,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12、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名词作动词。

13、抚尺一下:下,落、拍,方位名词作动词。

14、众妙毕备:妙,形容词作名词,奇妙的声音。

15、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做动词,说出。

16、北饮大泽:北,名词作状语,去北方。

17、道渴而死:道,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

18、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19、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屠户。

20、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21、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作动词,攻击、胁迫。

2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遂,名词作动词,钻洞。

23、狼不敢前: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