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初一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资料

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资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学习资料。
一、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例如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释放氧气。
-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如兔子吃草,狼捕食兔子等。
2. 生物能进行呼吸。
-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像鱼类在水中通过鳃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哺乳动物通过肺进行呼吸。
3.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 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
例如,人体可以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呼吸系统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也能以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
- 植物也能排出废物,它通过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
4.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 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例如,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动物遇到危险时会逃跑或进行防御等。
5.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 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一粒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受精卵可以发育成一个婴儿。
- 生物还能繁殖后代。
如植物通过种子繁殖、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等);动物通过卵生(如鸟类产卵繁殖)或胎生(如哺乳动物的繁殖)等方式繁衍后代。
6.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子女与父母在相貌、血型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同一株植物上的果实大小、颜色可能会有差异,同一窝小猫的毛色、斑纹等也可能不同。
7.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但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
(二)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 调查的一般方法。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第一部分:生命的起源与进化一、生命的起源1. 生命起源的假说特殊创造论:生命是由超自然力量创造出来的。
自然发生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
现代生命起源学说: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分子,通过化学反应逐渐形成。
2. 生命起源的证据米勒尤里实验:模拟原始地球环境,证明有机分子可以自然产生。
化石证据:发现古老化石,证明生命在地球上有悠久的历史。
二、生命的进化1.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证据:化石记录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地理分布证据:不同地区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了生物的进化。
解剖学证据:生物体内部的相似性揭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
分子生物学证据:DNA和蛋白质的相似性表明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2. 生物进化的理论拉马克的进化论:生物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特征遗传给后代。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
现代综合进化论:结合了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基因学和种群遗传学,解释了生物进化的过程。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生态价值: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经济价值:提供食物、药物、原材料等资源。
科学价值:为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对象。
文化价值:丰富人类文化,提供审美和娱乐。
2.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生境破坏:人类活动导致生物栖息地丧失。
污染:环境污染对生物造成危害。
物种入侵:外来物种入侵导致本地物种灭绝。
过度捕猎:过度捕猎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栖息地。
制定法律法规:禁止非法捕猎和贸易。
普及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科学研究:了解生物多样性,为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第二部分:细胞与细胞结构一、细胞的基本概念1. 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 细胞的发现: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次观察到细胞。
3. 细胞的分类: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复习知识点及设问单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生物与细胞第一章认识生物一. 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1.观察的步骤①确定观察目的: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或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说出它们的异同。
②明确观察对象:可以是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③做好观察记录:一般要求边观察边记录,客观真实。
④交流观察结果:将观察的结果在班内进行交流。
2.观察的注意事项:观察过程中不要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如观察植物时,不要破坏植物;观察鸟类时,避免衣物颜色过于鲜亮,同时要保持安静,不要喧哗,在拍摄时,不要使用闪光灯等。
3. 观察生物(1)观察植物:观察植物时,要注意植株的高度、形态、生长环境等。
(2)观察动物:观察动物时,要注意它们生物形态特点、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等。
观察鸟类时,可利用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在不影响鸟类正常生活的前提下进行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安全。
二.生物的特征①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②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自养和异养)③生物能进行呼吸。
(好氧和厌氧)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生物能够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第二章认识细胞一、学习使用显微镜:1、显微镜的结构:(1)擦拭目镜和物镜用擦镜纸:擦拭反光镜用纱布(2)选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时,转动转换器(3)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和物镜;(4)显微镜的结构中,起调节光线强弱作用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5)显微镜的结构中,起升降镜筒作用的是:组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的升降幅度较大)逆时针转动,镜筒上升;顺时针转动,镜筒下降。
(6)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
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取镜和安放(2)对光调光(三转):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的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③转动反光镜找光源,直到目镜内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的视野为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1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 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2 能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
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4 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5 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6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7 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9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活生态系统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分解者10 食物链书写规则: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1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12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13 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
14 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一、植物的基本结构1. 植物的组成部分:根、茎、叶和花。
2. 根的结构:主根和侧生根,根尖和根毛。
3. 茎的结构:秆、节和叶轴、叶柄、叶片等。
4. 叶的结构:叶缘、叶尖、叶柄和叶脉。
5. 花的结构:花萼、花瓣、花托、雄蕊和雌蕊。
二、植物的生长1. 植物的生长方式:原生和次生生长。
2. 植物的生长条件:光、水、空气、营养和温度等。
3. 植物的生长过程: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繁殖等。
4. 光合作用:植物体内的叶绿素利用光合成化学能量。
5. 植物的繁殖方式:无性和有性繁殖。
三、动物的基本结构1. 动物的组成部分:头、躯干和四肢。
2. 身体骨骼的组成:脊椎骨、头骨、肋骨、肢骨等。
3. 动物的消化系统:口、食道、胃、小肠、大肠等。
4. 呼吸系统:鼻腔、喉、气管和肺等。
5. 感觉系统:眼、耳、鼻、舌、皮肤、神经系统等。
四、动物的生存和繁殖1. 动物的生存条件:食物、水、空气、气温、适宜的居住环境等。
2. 动物的行为特征:习性、种群和社交行为等。
3. 动物的繁殖方式:有性和无性繁殖。
4. 哺乳动物的生殖特征:胎生和卵生,哺乳期等。
5. 鸟类的生殖特征:产卵、孵化、育雏等。
五、健康和保健1. 健康的定义:身心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2. 保持健康的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和饮食,保持心情愉快。
3. 对付疾病的方式:吃药、进行手术和接种疫苗等。
4. 如何预防疾病:做到个人卫生,注意饮食卫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健康习惯。
5.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感冒、发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等。
六、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1. 环境的定义:生物与非生物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所形成的一切外部条件。
2. 环境保护的意义: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全人类的生存环境。
3. 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水、土壤和噪声污染。
4. 资源利用:适度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重视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5. 生态环保:文明开发与和谐共生,提倡低碳生活,保护环境和动植物多样性。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第一章生命的奥秘- 生物: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细胞的功能:物质转运、新陈代谢、细胞分裂。
-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刺激反应、适应环境。
- 生物分类:物种、属、族、门、纲、目、类。
- 生物圈:陆地生物圈、淡水生物圈、海洋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真核生物的分类:原生生物、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 真核生物的形态: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
- 细胞的多样性:各种细胞的形态。
- 物种多样性:种、亚种、品种。
- 生态多样性:由物种、微观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差异而形成的生物多样性。
第三章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组成:生态系统有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生物组成由生物群落构成,非生物组成包括无机物和能量等。
- 生态位:一个生物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
- 生态金字塔:用于表达生物在一个群落中的数量和生物间的能量关系,分为生物量金字塔和能量金字塔。
- 能量流动:食物链、食物网、营养金字塔。
-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不被人类活动所破坏的行为。
第四章生物的形态结构- 干燥、湿润和沼泽环境下植物适应的结构。
- 动植物的适应性变化。
- 动物的身体骨骼特征。
- 植物的结构特征。
-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第五章生物的物质与能量- 物质循环:碳、氮、水等。
- 能量的转化: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营养作用。
- 生物的繁殖方式。
第六章生物与健康- 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 防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方法。
- 饮食及其相关问题。
- 物质滥用的危害。
第七章种间相互关系- 生物种间关系的分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群落性关系、竞争关系。
- 生态平衡。
- 自然保育区。
- 灭绝和生物多样性。
总结本文概述了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各章知识点,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命的奥秘、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生物与健康、种间相互关系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总复习资料(全册).doc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1、生物学及生物的特征:生物学是研究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科学。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___ O②牛物能进行_____ (例:雨后见到蚯蚓)。
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_____________ 。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_______________ O⑤生物能生长和__________ O⑥生物有________ 和________ 的特性。
⑦牛物能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环境。
⑧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__________ 构成。
2、科学探究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3、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①提出问题、②—、③_____________ 、④—、⑤—、⑥—。
4、生物分类:①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分为______________ 、 ______ 和_____ 三人类。
②按照牛活环境可分为_________ 和__________ 等。
③按照用途可分为________ 、_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等。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生态因素包括:(如:阳光、空气、水、温度等)和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某种牛物牛活的其他牛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最常见有:___________ 、______ 、 _______ 、_______ o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 。
在绿草地上生活的蝗虫体色往往是绿色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_ 0野兔依赖牧草生存,但它们的活动也改变着草场,野兔的爆炸性繁殖曾一度使澳洲的大草原沦为荒漠,说明牛物在环境的同吋,也着环境。
最新最全面人教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提纲+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人教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提纲+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2 .生物能进行呼吸3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1)生长:指生物体体积由小到大,也就是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结果。
(2)发育:指生物体中各种器官逐渐达到成熟,并具有生殖能力。
(3)生殖:指生物体产生下一代的现象,通过繁殖保持种族的延续。
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它是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构成的。
但病毒作为一种生物,具有1 .调查的步骤:①明确调查目的;调查记录;②确定调查对象;③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④⑤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⑥撰写调查报告。
2.生物的分类(1)按照(2)按照(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生活环境不同,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用途不同,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生物圈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 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划分只是大体的划分,三者并不是截然分开)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表达和交流2 、作出假设3 、制定计划4 、实施计划5 、得出结论6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单一变量)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沙漠中的骆驼刺对干旱缺水环境的适应、海豹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旗形树对大风环境的适应)2.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3.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4. 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会对环境造成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三篇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一显微镜的使用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2、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 _____目镜倍数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4、显微镜的使用:P37(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略偏左,......;(2)对光:转动转换器(升高再转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3)观察: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到看清物象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4)整理:擦拭干净后(镜头要用擦镜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两旁,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5、显微镜的发明者: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6、细胞学说的创建者:施莱登、施旺(德国生物学家)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2、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人均森林面积减少;(2)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合理;(3)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4)过度放牧使草原草场退化、沙化3、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4、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5、热带雨林-----地球的肺,6、生物圈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三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自然界里有两类物体,一类是没有生命活动的,如岩石、水、空气、阳光等,它们属于非生物;另一类是具有生命活动的,如虫、鱼、鸟、兽等、它们属于生物。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

人教版上册七年级生物复习提纲〔整理6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
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1、藻类植物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构造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构造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
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②构造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1、种子的构造:种子的外表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x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x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x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x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x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种子的萌发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好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展检测。
_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_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第一章、重新认识生命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须要营养(植物展开光合作用,动物轻易或间接以植物为食);(2)生物能进行呼吸(大多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泄体内产生的废物(植物落叶,动物和人流汗、体温和排便);(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产卵(产生下一代);(6)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就是由细胞形成的。
2、按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按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观测就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调查就是常用方法。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范围包含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的表面。
2、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可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如光(早晚)、温度(南北)、水(沙漠)、空气等(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合作、寄生关系等。
3、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发生改变着环境。
4、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者——植物5、消费者——动物生生物成分态分解者——细菌、真菌系统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湿度等6、食物链不同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注意:起点是生产者;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箭头由被吃者指向吃者;食物链一定要数到最后一个生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7、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存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叠相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8、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人体和生命
- 人类的结构:头部、躯干、四肢
- 人体的部位:头部、颈部、胸部、腹部、四肢、五官等
- 人体的功能:呼吸、消化、循环等
- 生命的特征:生长、发育、繁殖、变异等
- 生物的分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 种群和群落的组成和关系
第二章生物的生长发育
- 植物的生长过程:萌芽、生长、开花、结果等
- 动物的生长过程:幼体、幼虫、蛹、成虫等
- 鸟类的孵化和生长发育
- 哺乳动物的生殖和繁殖方式
第三章生物的遗传和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等
- 变异和进化的关系: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
- 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适应性变化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光、温度、湿度等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
-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捕食、共生等
-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气候、土壤、水等- 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利用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措施
第五章生物与健康
- 健康和疾病的关系:预防、治疗等
- 常见传染病和预防措施:流感、肺炎、艾滋病等- 常见非传染病和预防措施:高血压、糖尿病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卫生惯
第六章生物科学的探索
- 科学探究方法和原则:实验、观察、比较等
- 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达尔文、居里夫人等
- 生物科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培养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资料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祝你学业进步!。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资料(人教版)篇一:_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第一节生物的特征知识归纳整理一.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1.方法: ⑴直接观察:直接用肉眼进行观察. ⑵间接观察: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有时还需要测量.2.要求: 前:要有明确的目的; 中: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后:与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二.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 ⑴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⑵动物.微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但能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例如海豚捕食大马哈鱼.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可以通过排尿.出汗和呼出气体将废物排出体外.植物的落叶也可以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如: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含羞草的叶受到碰触会合拢,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等.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例如:种子的萌发,破壳而出的幼鳄,蘑菇的生长.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体亲代和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的特征,这是遗传现象;但总有一部分特征并不相同,这是变异现象.7.其他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知识归纳整理一.调查1.什么是调查认识生物1⑴步骤 2.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① 选择调查范围:校园.公园或农田;② 分组:6~8人为一个调查小组,确定一人为组长. ③ 设计调查路线:选择一条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④ 调查并记录:要特别注意树皮.草丛和枯枝落叶等处存在的容易被忽略的小生物,还有空中偶尔飞过的鸟和昆虫;⑤ 归类;⑥ 整理:将归类好的生物资料进行整理,写在记录本上.⑵注意事项① 先设计一个调查表,用以记录观察到的每一种生物;② 对所看到的生物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③ 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④ 注意安全.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乱攀高处.下水;防止被动物咬伤等.二.生物的归类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归纳整理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3.分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空气.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阅读教材P_~_,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的生活有没有影响按照实验探究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⑴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⑵作出假设: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⑶制定计划:①设置相同点:在铁盘内放一层湿土.将_只鼠妇平均分成2组,分别放入两侧的中央.②设置对照:在铁盘内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璃板,在盘内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变量为光照.③观察记录:记录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鼠妇数目.⑷实施计划:实验结果:鼠妇在阴暗处的明显多于在明亮处的.⑸得出结论: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⑹表达交流.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于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对照组一般都控制在理想状态下,排除一切影响实验的因素;实验组一般只控制研究因素,其他都 2处于理想状态.量不同的条件是实验变量.)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在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形态上适应如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降低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的环境;结构上适应如海豹的胸部皮下脂肪厚,适于生活在寒冷的水域;生理上适应如骆驼的尿液少,保持体内水分适应炎热缺水的荒漠.)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的肥力.)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知识归纳整理一.什么是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记P_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图)⑴三者比较⑵三者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二.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 ,如〝兔吃草,狐吃兔〞表示为: 草→兔→狐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物质是循环流动的,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3.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点拨:①食物链的起始端必须是生产者.②食物链和食物网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所以要将一个食物网变成生态系统要增加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③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之间以箭头3相连,箭头指向高一级消费者;箭头两端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④越靠近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数量越多,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少,越靠近顶端的生物数量越少,体内所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⑤数食物链时,要从起始端数起,每条食物链要数到底,不能漏数.)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网结构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平衡越易维持.)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知识归纳整理一.生物圈的范围1.范围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到约 _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 _ 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约为 _ 千米.2.组成成分和生活的主要生物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在生物圈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4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普照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大气在不停地有规律地环流,水和水蒸气也在全球范围内运动.2沿途滋润农田,还形成湖泊和湿地,最后融入海洋.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许多微小的生物.花粉.种子.果实,能够随大气运动,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归纳整理一.显微镜的构造(记P37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图)1.机械结构:支持部分:镜座.镜柱.镜臂.镜筒.载物台(中央有通光孔);调节部分:粗(细)准焦螺旋..转换器.遮光器;2.光学结构: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及遮光器上小光圈;光线弱时凹面镜.大光圈)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和安放①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② 把显微镜放在试验台距边缘7厘米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2.对光(三转两开一条线)③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 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也要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通过通光孔 .物镜镜筒到达目镜 .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3.观察⑤ 把所要观察的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⑥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从侧面看物镜)⑦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清晰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4.清洁收镜注意事项:用擦镜纸擦拭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擦拭显微镜的其他部分 .三.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上下倒.左右倒).放大倍数=目镜倍数_物镜倍数.放大倍数越大,像越大,能看到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第二节植物细胞知识归纳整理5篇二:_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复习知识点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致同学们1.生物学(定义):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2.生物学研究对象: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生物,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观察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②生物能进行呼吸(如鲸副处水面换气)③生物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人出汗,植物的落叶等)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对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种子萌发.破壳而出幼鳄等生物都能由小长大,到一定阶段开始繁殖下一代)⑥生物都有遗传很变异的特性(如〝种豆得豆〞是遗传.〝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变异现象)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3.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1.生物圈(定义):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生活环境:生物的生存空间和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分类: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温度.水.土壤性质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3.探究问题的一般过程: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⑥讨论和交流.4.光对鼠妇生活影响设计对照试验几点注意事项: ①实验结束后把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②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③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用_只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少偶然因素.5.生物与生物之间关系捕食关系(兔以某些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竞争关系(水稻和田中杂草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群体生活的昆虫)寄生关系(蛔虫.猪肉绦虫等寄生在人和其他动物的体内)6.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_的例子- 1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7.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8.生态系统组成:⑴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分解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9.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许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_.物质和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能量流动: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全球性.反复出现.循环运动_.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_.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从总体看,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多于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多于肉食动物._.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强)例如: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试验区罩上,结果发现,网罩内的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网罩的地方,草反而生长良好.原因是:食物链被破坏而造成生态系统平衡失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_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_.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分类: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草原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为代表,有〝地球之肾〞之称)淡水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_.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 2 -_.生物圈范围: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_千米,向下_千米,共_千米.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影响环境.1.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调换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光线通过).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调节光线亮度).镜臂.镜柱.镜座.2.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收镜3.显微镜成像时光的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薄而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4.从目镜内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较暗.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 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__.5.玻片标本分类,(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涂片③装片,非常微小的片(2)按保存时间分:①临时玻片②永久玻片生物可直接做成装.▲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注意:1.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6.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②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撕④展:⑤盖:盖上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⑦吸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7.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叶绿体:能量装换器,将光能→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质:缓缓流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液泡:含细胞液,其内溶解有多种物质和色素.线粒体:能量装换器,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呼吸作用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注意:(1)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部分是细胞膜(2)西瓜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3)不是所有绿色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含有叶绿体.(4)给细胞染色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擦②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在这样的生理盐水中,动物细胞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③刮: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 3 -屑.④涂⑤盖⑥染⑦吸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②不同点:绿色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_.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两类(1)无机物:包含有水.无机盐.氧(2)有机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可燃烧)包含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注意:小麦燃烧实验, 烧掉物质是有机物, 剩下灰烬是无机盐._.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2.细胞分裂的步骤: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 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3.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平均分配.4.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①.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②.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③.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5.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其特点:①分裂速度快,②容易转移.②遗传物质改变.6.起初新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在发育过程中,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7.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结缔组织(有骨.软骨.血液.脂肪等,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8.不同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9.人体内主要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 4 -泌系统.循环系统八大系统_.植物体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_.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1)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果掐去植物一根枝条的顶端,那么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2)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3)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4)机械组织 :分布在叶柄.花柄.果皮.种皮,功能是起支撑和保护作用(5)营养组织: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_.单细胞生物的几个代表: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衣藻(藻类植物) 2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1)对人类有益方面: A.为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 B. 净化污水(2)对人类不好方面: A.侵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B.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 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水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24.草履虫结构及作用: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吸收.胞肛:排出残渣.伸缩泡.收集管:收集排出废物.细胞核:生殖遗传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消化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4)药用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可供食用,如蕨菜.(2)可供药用,如卷柏.贯众等.(3)作为绿肥和饲料,如满江红.(4)煤的来源6.种子植物的分类:根据子叶数目分为(1)双子叶植物:胚里具有两片子叶的。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大全【最新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资料大全
【最新整理】
1.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不同类型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 细胞的分裂与再生
2. 生物多样性
-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 动物界与植物界的主要分类
-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保护
3. 遗传与进化
-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方法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进化的基本概念与证据
4. 生物的生长与发育
-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 调节生物生长的因素与方法
5. 植物的营养与运输
- 植物的营养方式与结构适应
- 植物的物质运输与水分平衡
- 植物的物质合成与储存
6. 动物的营养与运动
- 动物的营养需求与消化吸收
-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结构适应
- 动物的运动调节与协调
7. 生物的调节与保护
- 植物的环境调节与适应
- 动物的神经调节与体内环境稳态- 生物的个体保护与环境保护
8.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
-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生物技术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的资料大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1、认识周围的生物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生命现象包括:(1)具有一定的结构,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生物体都能生长(3)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4)生物体都能产生后代,亲子代间具有遗传和便宜的现象。
(5)生物体都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称为应激性,可以躲避有害、趋向有利。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2、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态因素: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的生态因素包括有:阳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温度影响各种生物的生命活动;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
生物因素:其他的生物影响该种生物的生活,比如草的繁盛,影响到牛羊的数目,人类对自然界森林的破坏,导致森林中原有生物的数量剧减。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应相应环境,比如沙漠中的仙人掌,土壤中的蚯蚓。
同时生物的生存也能影响环境,比如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
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
5、认识显微镜基本结构:目镜:用来进行观察的窗口,长度越长倍数越低。
转换器:通过转动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物镜:起放大作用,与目镜一起放大被观察物。
物镜越长,倍数越大。
粗准焦螺旋:迅速升降镜筒,使成像比较清晰。
细准焦螺旋:精确升降镜筒,使成像最清晰。
载物台:放置被观察的玻片,上有玻片夹用来固定,中间有通光孔。
反光镜:将光线反射通过通光孔,照在玻片上。
其上有遮光器用来调节强弱。
6、使用显微镜(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将显微镜放在自己前方偏左处。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3)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
(4)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3~5mm处。
(5)左眼注视目镜内,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镜筒,当看到物象时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象。
(6)将观察对象移动到视野正中心,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视野清晰。
简要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对焦→低倍镜观察→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观察7、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主要包括:观察器具(放大镜)、解剖器具(解剖盘、刀片等)、计量器具(天平、量筒等)、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等)、通用器具(试管、培养皿等)。
使用的时候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尤其要注意安全。
8、临时玻片的制作过程:取玻片→滴加清水→放材料→加盖玻片→吸去多余清水9、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二)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1、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步骤:取玻片→滴加清水→放材料→染色→加盖玻片→吸去多余清水→观察植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立方形、扁平形、柱形等,大小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基本结构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还分布有各种各样细胞器,各结构的功能总结如下:细胞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
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具有,其中含有细胞液,与细胞的失水、吸水有关。
其他:了解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的生命活动,就是依靠各种细胞结构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也因此,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人和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实验步骤:取玻片→滴加生理盐水→取材料并涂抹→染色→加盖玻片→吸去多余的水→观察动物细胞的形态和大小的差异更加多样化,例如红细胞的圆盘形,肌肉细胞的梭形等。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基本相似,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但是没有细胞壁,同时细胞质中也没有叶绿体和中央大液泡,总结各结构功能细胞膜: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细胞质: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其中包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其他:了解高尔基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
3、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因为该物质可以被碱性染料染色,所以我们称之为染色质,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特定的时候,染色质可以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每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一定的。
因为DNA是遗传物质,储存并传递遗传信息,是控制生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根本所在。
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4、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何不同总结: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央大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
(三)生物体的组成自然界中的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有的生物是单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还有的生物是由很多细胞组成的,称为多细胞生物。
那么,一个受精卵是怎么形成一个多细胞生物的呢?一个多细胞生物,不单有很多的细胞,细胞的种类也很多,受精卵要形成多细胞的生物,需要经过分裂、分化的过程。
1、细胞分裂生物都有生长现象,生物体的生长现象与生物体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有关。
细胞数目的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本节所介绍的植物细胞分裂,因为分裂过程中会产生纺锤丝,又叫有丝分裂,其过程如下:间期:染色体以丝状的染色质形式存在,通过复制,每个染色体具有两个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染色单体,以着丝粒连接在一起。
前期: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凝缩成染色体。
细胞的两极出现纺锤丝,通过着丝粒连接在染色体上,细胞核的核膜开始消失。
中期: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集中到细胞的中央截面。
后期:每条染色体从着丝粒一分为二,原来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端移动。
末期:细胞两端的两组染色体分别解旋松散成染色质,核膜、核仁出现,形成两个新的细胞核;在细胞中部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质平均分成两等份,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典型的变化是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因为染色体的平均分配,所包含的染色体携带有相同的遗传信息,保证了生物体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即细胞生长,细胞体积增大。
新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小而分散,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小液泡逐渐融合成中央大大液泡。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这样生物体就由小长大了。
但是,细胞分裂不会无限制地进行下去。
一般地细胞分裂50-60次,若出现无限分裂则可能已发生癌变,成了癌细胞。
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
2、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如果细胞如此分裂下去,细胞就都是相同的,但我们可以看到一棵植物有根、茎、叶等,我们人呢,有手有脚,有鼻有眼等,显然不是由同种细胞组成的,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分裂产生的细胞向不同方向发展,逐渐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细胞,这个过程被称为细胞的分化。
那些由形态相似、结构相同、具有一定功能的细胞群体就形成了组织。
植物组织: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等功能肌肉组织:运动等功能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等功能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等功能。
3、多细胞植物体的组成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4、人体的组成系统:人体的不同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
人体是由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组成的。
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人体各系统密切配合、协调统一,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5、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紧紧通过一个细胞,独立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等生命活动。
如草履虫的食物泡具有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纤毛具有运动的功能,伸缩泡具有排泄废物的功能,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生殖。
和多细胞生物一样,单细胞生物也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
例如草履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的适当反应,就是一种应激性。
(四)绿色植物的一生1、植物种子的萌发(1)种子的结构(2)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内部条件: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外部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种子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之前要吸收充足的水分,同时胚吸收储存于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然后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胚芽则突破土壤逐渐发育成茎和叶——地上部分,子叶因为营养物质被吸收,则枯萎消失。
2、植物根的生长(1)根尖的结构植物的根具有固着、支持、吸收、输导、贮藏等功能。
根冠:细胞体积较大,性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有保护根的作用。
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伸长区:细胞体积较大,呈长方形,细胞正处于快速生长阶段。
成熟区:细胞体积较大,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水分、无机盐吸收的主要部位。
(2)根的生长生长过程:分生区不断分裂使细胞增多,是根生长的关键部位,伸长区迅速伸长使根尖长度增加。
生长特性:向地生长、向肥生长、向水生长等,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
3、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1)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吸水方式:渗透作用主要部位:根毛区吸收特点:土壤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否则细胞失水。
渗透作用:水分子穿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转移。
合理灌溉:适时适量(2)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含氮无机盐:缺乏植株细弱矮小,颜色发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含磷无机盐:能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花的开放、果实和种子的成熟。
含钾无机盐:促进糖类的形成和运输,使茎杆健壮。
其他无机盐:此外,还需要含钙、锌、硼的无机盐。
合理施肥:适时适量,过量施肥,会导致植物失水。
4、植物茎的输导功能(1)枝芽发育成茎茎是多数植物地上部分的枝干,连接着根和叶,着生叶和芽的茎通常也称为枝或枝条。
芽是未展开的枝或花,将来发育成花的称为花芽,发育成枝的称为枝芽。
(2)茎的基本结构补充:木本植物茎具有形成层,所以可以逐年加粗,草本植物的茎不具有形成层,所以不能加粗。
(3)茎的输导功能导管: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具有运输有机养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