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现代通信概论论文
现代通信概论论文现代通信概论论文—物联网的发展与展望摘要:物联网的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通信行业而言,物联网的应用势必会促进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本文阐述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物联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互联网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得出:应强化对于物联网的研究与应用,以切实推动通信行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字:物联网;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0 引言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现代通信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通信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已经迅速的进入了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各个学科,主要有网络理论、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等学科。
现代通信,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及方式。
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通信的方式也在不断的提升,这就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方便而且效果很好。
通信技术是现代电子技术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广义说,各种信息的传递均可称之为通信。
但由于现代信息的内容极为广泛,因而人们并不把所有信息传递纳入通信的范围。
通常只把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递和传播称为通信。
面向公众的单向通信,如报纸、广播、电视便不包括在内。
但这种单向传播方式,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
现代通信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发展方向,是以光纤通信为主体调卫星通信、无线电通信为辅助的宽带化、综合化(有的称数字化)、个人化、智能化的通信网络技术。
而物联网作为现在智能化的通信网络技术中最为核心的前沿技术,有着其宽广的发展前景。
1物联网的概念1.1 物联网的定义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与市场分析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与市场分析一、产业现状1.发展阶段: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成长阶段再到发展成熟阶段的过程。
起步阶段主要是模仿和跟随国外技术和产品,成长阶段开始引进国外技术并开始自主研发,发展成熟阶段则是全面实现自主创新和国产化。
2.企业数量:随着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拥有了众多的企业,各类IC设计企业、晶圆代工厂、封测企业、设备供应商等。
3.技术实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在技术实力方面不断提升,逐渐走向自主创新。
一些设计企业取得了重要突破,可以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高性能处理器等高端产品。
4.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等,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5.产业链完备度: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链逐渐完备,从芯片设计、制造、封测到封装、测试等环节都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但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在高端市场上。
二、市场分析1.市场规模: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庞大,随着信息技术和消费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集成电路的需求日益增长。
据预测,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并有望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
2.市场需求: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的需求主要来自于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等领域。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推动,对高性能、低功耗、物联网等方面的集成电路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3.市场竞争:中国集成电路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企业都在争夺市场份额。
国内龙头企业在一些细分市场上具备一定竞争力,但与国际巨头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4.市场前景:中国政府将集成电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并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未来中国集成电路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5.市场风险: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风险,包括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1.11.28•【文号】工信部规〔2011﹞552号•【施行日期】2011.1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通信业,发展规划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物联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为加快物联网发展,培育和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我部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
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工业和信息化部二O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壮大物联网,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现状及形势(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同处于起步阶段,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产业和应用基础,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发展初具基础。
无线射频识别(RFID)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其中低频和高频RFID相对成熟。
全国有1600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年产量达24亿只,市场规模超过900亿元,其中,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市场规模超过150亿元;通信设备制造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建成全球最大、技术先进的公共通信网和互联网。
机器到机器(M2M)终端数量接近1000万,形成全球最大的M2M市场之一。
物联网技术应用
《物联网技术应用》全面介绍了物联网技术的理论及其在各重点领域的应用。
第1章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相关技术和应用前景;第2-9章依次介绍了物联网在电力、交通、物流、农业、公共安全、医疗、环保和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第10章介绍了普适计算环境中物联网技术及其应用;第11章专门介绍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摇篮——无锡中国传感信息中心。
《物联网技术应用》可作为政府机关人员、学生和普通大众了解物联网技术的读物,也可以作为对物联网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材料。
编辑推荐《物联网技术应用》:第一本全方位阐述物联网技术在行业级和消费级应用的书籍,全书大纲由近20位来自工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共同完成,以各领域应用需求为主线。
介绍物联网前沿技术和应用案例,为重点领域应用示范推进和物联网技术产业化提供参考,《物联网技术应用》编写得到了“感知中国”物联网联盟的大力推动和支持。
媒体推荐不同于现有市场上有些纯科普或者局限于纯技术层面的物联网相关书籍,本书平衡地兼顾了物联网的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既覆盖了物联网三层架构的关键技术,又详尽地向读者描述了各典型行业领域的应用。
建议读者结合自身行业需求,对书中具有前瞻性的实例仔细琢磨,相信一定会受益匪浅。
——香港理工大学电子计算学系主任曹建农本书的编著汇集了国内研究领域和行业内一线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不仅覆盖了物联网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更把国际前沿的物联网技术和研究动态带给了读者。
本书精选实例讲解生动翔实,深入浅出,相信读者朋友可以通过本书迅速了解物联网的相关技术和应用。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崔莉刘海涛教授团队在物联网行业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本书结合他们在行业应用的具体实践,介绍了典型行业的物联网应用需求、相关的物联网核心技术,以及国际国内高水平的相关物联网应用。
著者毫不藏私,清晰详细地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在行业应用的过程和解决方案。
讲解通俗易懂,非常适合期望通过物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决策者阅读和使用。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物联网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导语: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也愈加便利,有了智能手机、电脑、iphone、ipad等高科技产品。
其中,最重要的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就是互联网的出现与应用了。
互联网不仅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省去了舟车劳顿,而且在各个方面上将世界连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让世界进入了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
然而,就现在而言,互联网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了。
所以,一种新兴的网络正在慢慢地兴起,这就是---物联网。
一、物联网的历史起源物联网的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简称为IOT。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出现于比尔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盖茨已经提及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的发展,并未引起世人的重视。
1998年,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创造性地提出了当时被称作EPC系统的“物联网”的构想;1999年,美国Auto-ID首先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称物联网主要是建立在物品编码、RFID技术和互联网的基础上;2005年,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综合二者内容,正式提出“物联网”的概念,包括了所有物品的联网和应用。
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他提出:“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
二、物联网的定义目前较为公认的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实际上,物联网的概念来自于对互联网的类比,根据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关系分类,不同专家学者对物联网给出了各自的定义,可归纳为四种类型:1、物联网是传感网,不接入互联网;2、物联网是互联网的一部分;3、物联网是互联网的补充网络;4、物联网是未来的互联网。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
物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最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领域之一。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一、物联网行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物联网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设备和物品接入物联网,形成了庞大的网络。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球物联网连接设备数量已经超过数十亿台,并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在应用领域方面,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健康、农业等众多领域。
在工业制造领域,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设备的智能化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智能家居领域,通过物联网,人们可以远程控制家电、照明、安防等设备,提升了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智能交通系统借助物联网实现了车辆的实时监控和交通流量的优化管理。
医疗健康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远程医疗、病人监护等方面,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农业领域,通过物联网可以实现对农田的精准灌溉、施肥和病虫害监测。
二、物联网行业的市场规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物联网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相关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
其中,亚太地区成为了物联网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在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国内,物联网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众多企业纷纷布局物联网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
预计在未来几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大关。
三、物联网行业的产业链物联网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从传感器、芯片、通信模块等硬件制造,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开发,再到系统集成、运营服务等多个环节。
物联网,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物联网,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华龙证券北京分公司高级经理赵炜刘畅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things(LoT)”,从字面的意思,可以知道物联网是物品和物品相连接的网络。
物联网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他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第二,用户端可以通过物联网把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便捷的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的组合中,也因此成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将再一次改变世界。
图一:物联网概念股资料来源:同花顺一、物联网的起源早在1990年当时著名的施乐公司研制的网络可乐贩卖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拉开了人类追逐物联网的序幕。
在利用传感技术,通过网络操控设备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物联网的价值。
随后在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这是第一次对物联网提出了基本定义。
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了u-Japan计划,该计划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任何人和物均可连接的网络社会。
随后的两年,在2006年韩国确立了u-Korea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
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和各种新型应用,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
又一个两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
2009年8月和12月,温家宝总理分别在无锡和北京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强调要大力发展传感网技术,努力突破物联网核心技术,建立”感知中国"中心。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再次指出: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明确纳入重点产业振兴计划。
2023年中国物联网企业地区分布分析
1.分布趋势: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2.物联网企业分布不均,京沪深等地聚集大量企业
3.北京成为全国物联网产业的重要集聚区
物联网企业数量
物联网企业地区分布
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发展迅猛物联网企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中国物联网产业集聚态势明显,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和川渝地区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近70%根据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地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态势。具体来说,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和川渝地区是中国物联网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这四个地区的物联网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近70%。
物联网产业集聚态势凸显物联网企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增长,地区分布呈现产业集聚态势中国物联网企业的地区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产业集聚态势。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了XX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XX%。
中国物联网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华东最多在产业集聚的态势下,中国物联网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的企业数量最多,占到了全国总数的XX%,而华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企业数量分别占到了全国总数的XX%和XX%。
1.物联网产业集聚区概览物联网企业产业集聚态势明显
全球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各地物联网企业不断涌现,这些企业在地区分布上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态势。以下是全球主要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的概览。
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不足
物联网的发展及其存在的不足摘要:物联网作为第三次产业革命和未来社会互联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继互联网后,再一次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将会得到质的飞跃。
本文从物联网的概念开始,对其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作回顾。
最后重点介绍物联网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概念;起源;发展;不足;对策。
一、物联网的概念1.定义。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2.结构。
按照网络内数据的流向及处理方式将物联网分为三个层次:1)传感网络层,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或环境状态的识别;2)传输网络层,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IPv6),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3)应用网络层,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电脑、手机等终端。
3.特征。
物联网概念应该具备三个特征:1)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2)可靠传递,通过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二、物联网的起源及产生背景物联网的概念早在1999年就被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提出。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到物联网将是改变人类生活的首要技术。
2005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报告描绘了物联网广阔的市场潜力,在社会发展、人类日常生活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三农新模式中的作用分析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三农新模式中的作用分析一、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背景和意义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农业现代化,我国开始积极倡导农业信息化建设,并积极推进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
农业物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通过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农业生产中的相关信息,实现对农田、作物、畜禽等农业生产要素的全面感知和精准管理,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
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涉及领域包括智能灌溉、精准施肥、智能农机等。
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等设备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实现对农业生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为农民提供精准的生产指导和决策支持,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三、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农田管理中的作用在农田管理中,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帮助农民科学合理地管理土壤,规避土壤盐碱化、酸碱度失调等问题,保证作物正常生长。
同时,农业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对病虫害的预警和监测,及时发现并控制作物病害,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农业物联网技术在作物栽培中的应用作物栽培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智能化的作物生长监测系统,实现对作物生长各阶段的监测和管理,包括播种、生长、生长速度、结果等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科学的施肥、灌溉和植保操作,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
五、农业物联网技术在畜牧养殖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重视,畜牧养殖也愈发重要。
农业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畜禽的健康状况、饲料消耗量、生长速度等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病情预警、饲料供应、环境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的引入,畜牧养殖业也可以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我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
我国物联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摘要】目前,物联网发展仍处在孕育期,概念认识多存歧义、体系架构尚未形成、技术标准有待建立、技术研究亟待加强、应用模式还在探索,其应用和推广还面临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本文分析了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我国物联网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网络技术物联网现状问题研究一、前言我国在1999年就提出的物联网这一概念,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处于世界前列,为参与国际分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在市场规模、产业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物联网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认真研究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为物联网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我国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1在安全与隐私上存在威胁物联网时代,信息传递得到了极大的加快,提高了社会效率,但也将引起信息安全与个人隐私等问题。
比如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政府机构,如果与国外的机构进行项目合作,这就涉及到企业商业机密以及国家机密的问题,防止泄漏不但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问题。
射频识别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在射频识别系统中,任意一个标签的标识(ID)或识别码都能在远程被任意的扫描,且标签自动地,不加区别地回应阅读器的指令并将其所存储的信息传输给阅读器,这就使得该物品的使用者可以不受控制地被扫描、定位及追踪,从而使个人的隐私权受到侵犯。
由于人工智能处理代替了基本的日常管理,物联网一旦受到病毒的攻击,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引起社会混乱。
2缺乏统一完整的技术标准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互联网最终很好地解决了标准化的问题,从而实现了网络与网络之间的互连,令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
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出现的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的新技术,不同国家以及不同的研发机构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技术方案,按照自己的标准生产制造,将导致产品之间很难兼容,从而影响产品间的相互识别和感应,相互无法连通,不能进行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也不能降低研发成本。
2024年物联网产业培训资料
跨界合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跨行业合作
积极寻求与不同行业的合作机会,推动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 度融合,创造新的商业价值。
产学研合作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培养物联网领域的高端 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国际合作与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物联网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 管理经验,提升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优化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供 应用开发商市场拓展策略部署
行业应用深耕
创新业务拓展
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推动物联网技 术的创新应用,拓展业务领域。
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开发符合行业需求的物 联网应用解决方案,提高市场占有率。
客户关系维护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客户需 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提升客户 满意度。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 定的协议,对任何物体进行信息交换 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 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核心技术
物联网核心技术包括传感器技术、 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云计算 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市场规模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全球 物联网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 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数万亿美元 。
预测分析
基于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 以进行预测分析,提前发 现潜在问题和机会。
优化运营
通过分析物联网设备的数 据,可以优化设备的运行 和维护,提高运营效率和 质量。
人工智能技术在物联网中融合
智能识别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 实现对物联网设备产生的 数据进行自动识别和分类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互联网正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
工业互联网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的工业生态,实现工厂与产品、运营与服务、应用与创新的全面升级。
那么,当前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又是如何呢?一、现状分析1. 快速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在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工业互联网的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
2. 应用领域更广工业互联网应用已从最初的较为简单的预测性维护、物联网设备的监测管理等领域,扩展到了跨界融合应用,如智能设备、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领域,丰富了工业互联网应用的实际运用场景。
3. 投入逐渐增加随着工业互联网市场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资金投入,其中,投入最大的是智能生产设备和基础平台建设。
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发布的数据,到2022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3500多亿美元。
二、前景展望1. 市场潜力巨大当前,我国的制造业正在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过程,而工业互联网的出现,则为这一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广泛,市场潜力也相应更大。
2. 技术创新引领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技术,要想在这一领域立于不败之地,技术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随着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加速,工业互联网也将向智慧工厂、智慧城市等高端应用场景迈进。
3. 产业链升级加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使得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企业、机构、个人之间日益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工业互联网则为工业生态链条上的环节互联互通提供了一个新平台。
这将推进传统制造业走向创新创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
总之,工业互联网是工业4.0大背景下的产物,其应用有望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重大支撑。
物联网讨论问题答案
Q1: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Q2:物联网具备哪些特征?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
Q3:什么是传感网?传感网的定义为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
Q4:什么是泛在网?“泛在网”即广泛存在的网络,它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构建“泛在网络社会”,带动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和城市追求的目标Q5:什么是车联网?车联网,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Q6:物联网和传感网、泛在网有何关联?三者都是交互信息网,只是叫法和针对的对象不同,可能牵涉到标准的制定和企业的话语权等等而有所不同。
传感网范围很广,像全国的气象系统,环境监测系统,交通监测系统等等物联网是物与物,物与人的信息交互,一般应用的有高端的食品行业,物流应用的较为广泛和普遍,但随着设备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致力于行业领导者的企业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也在其产品的供应链上应用物联设备。
泛在网等同互联通信网,目的是为了人与人,人与物的交互,突破时间,地点空间的限制,应用的有车站,机场的无线网络,手机,掌上电脑无线功能等。
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于区别,本质上是相同的交互的网络Q7:什么是“智慧地球”?智慧地球也称为智能地球,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究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242012年10月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李双强 尹洪毅摘 要:本文首先界定了物联网产业的具体概念,对我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证,继而分析了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就相关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物联网 产业链 标准体系中图分类号:F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224-021 物联网概论1.1 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Auto-ID 中心Ashton 教授在研究RFID 时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Ashton 教授指出物联网是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识别的网络。
物联网是由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在突尼斯举办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正式提出的。
从一般意义上讲,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将物物联系起来,实现对物体的实时控制、智能化识别和自动化管理,物联网是互联网应用的拓展,应用创新是物联网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其发展的灵魂。
根据我国物联网研究学术界的观点,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1.2 我国发展物联网的战略意义物联网作为我国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覆盖了多类型、多行业的厂商,代表了我国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的作用。
物联网覆盖了从传感器、控制器到云计算的各种应用,产品服务智能家居、智能消防、物流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检测、个人健康等各种领域,是继通信网之后的另一个亿万级的市场,将有效刺激我国经济的增长,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机会,因此物联网将是下一个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产业链分析
的研究机构。
2.4我国物联网研究机构
国内研究机构参与网络技术的研究。
研发机构的代表,如下:
1、国家研究机构和下属
(1)科学院
中科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器的研究,与某些国家相比有优势。
形成了一支2000余人的队伍,先后投入数亿元,在制造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有显著成绩,目前已拥有从材料、技术、设备等系统完整的产业链网络。
(2)根据工业和信息化研究机构
具体包括电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学研究所。
(3)根据科学和研究机构
包括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中国信息技术研究所。
2、大学研究机构
目前,大多数机构把物联网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包括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大学等。
3、国家重点扶持关键技术研发
作为物联网产业在我国属于关键技术的早期开发,许多障碍有待突破。
这些问题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
我国政府将重点支持研究机构,出台相关政策加大投资力度。
第三章我国物联网产业链分析
3.1理论依据
迈克尔·波特在第一次“竞争优势”中提出的产业链的概念。
每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价值,这些相互关联的活动构成了产业链的动态过程。
所谓产业链,是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各个部门形成一个集合,其中产业链由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制约。
由一个功能链组成,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在供应商那里购买。
产业链分析的核心是明确各方面的关系机在产业链中的每个环节的作用,并确定产业链的战略目标。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
3.2产业链构成
(1)终端设备提供商
终端设备产品,主要是数据收集,包括电子标签、读写器模块、读写设置等。
目前,在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在高端产品。
(2)传感器设备制造商
从事二维码溯源的国内代表公司:新世界公司。
(3)其他重要制造商
光伏企业代表厂家有:尚德电力公司。
(4)网络设备提供商
网络设备提供商,指提供相关网络设备物的供应商。
(5)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商
软件和应用程序开发商,在国内已经有相当多的公司从事这个行业。
应用软件开发商在很大程度上制造特定行业的软件,提供专业的产品。
(6)系统集成商
系统集成商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将实现的项目的硬件和软件整合成一个完
整的解决方案,以客户的供应商。
(7)网络提供商
网络提供商是指提供承载网络服务的提供商,包括固定的数据传输和移动通信网络。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已经涉足这一领域。
此外,还有广电网络运营商参与。
2010年,中国正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三网的融合。
3.3产业链具体环节分析
通过比较各个公司和业务分析,目前国内市场链的整体实力偏弱。
了解我国面临的竞争环境,通过各方面的分析,讨论物联网产业链的问题。
产业链,在市场上行面临着严峻的竞争,为了便于分析,物联网产业链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主要用于接入层制造商,包括芯片、传感器等硬件设施及相关配套零部件的制造商,还包括一个扩展的终端设备制造商。
中游行业: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提供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
链环节包括:网络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
目前,中国企业在多个设备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山谷作为主要代表,但整体实力偏弱,尚未能与英特尔等国际大公司在本土形成竞争。
具体可以从以下图表可以看出在比较中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
产业链的整体实力落后
目前,通信运营商在物联网产业链的下游。
系统设备制造商在国际先进水平中游,但整体技术落后,造成较高的初始成本。
具体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存在多个问题,具体如下:
1.芯片:RFID的典型,掌握了较少高端芯片的核心技术。
2.终端:终端是通用性较差,成本较高,少数供应商。
3.网络方面:缺乏宽带资源、成本高、目前缺乏业务支撑的网络平台。
4.应用开发:不一致的终端标准,造成应用程序的开发成本过高,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5.系统集成:由上游供应商的限制,延长项目时间,由于需要提前拨款,所以在资金方面存在着压力。
6.用户:初始投资过大以及更少的供应商选择。
总体而言,产业链衔接不佳,相互制约,并且产品规格的各不相同,限制其发展。
总体而言,我们的传感器的核心制造技术的落后,具体体现在:
1.不完整的产品品种
虽然传感器的当前品种达到6000种,但引进国外高科技产品,数字化、智能化、小型化的产品超过20000。
品种不齐全,更多的是低端产品,高端产品还是下游的,缺乏市场竞争力。
2.研发能力应得到改进,少了核心知识产权的产品
虽然有2000多家企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和生产,虽然近几年受大力扶持创新政策的影响,但对国外企业的长期依赖,“纸老虎”的局面不会逆转,国内很多企业仍然手动或技术含量低的生产在国外已经停产的产品。
此外,科研院所传感器技术雄厚,但产品大多远离工业化。
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在国际舞台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不多。
3.技术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
大规模生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产品仍有待进一步处理。
国内的生产传感器和工艺设备的过程相对落后,微机械加工技术和包装技术相对落后,再加上多手动操作。
测试方法不规范,导致性能和使用寿命比国外产品差。
由于缺乏在网络应用的工业行业的标准。
这是目前所面临的行业常见的问题,应该大力解决。
3.4对于中国的互联网的发展的建议
(1)政府和政策层面
推动建立研究合作的法律和法规,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的作用。
可以借鉴日本模式。
借鉴日本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以促进产业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1995颁布的《科学技术基本法》、1998年颁布的《大学技术转移促进法》和在2002年颁布的《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法》是几个有代表性的。
(2)通过牢牢把握的行业标准应用市场的应用
制定政策,加快国产技术的应用,以逐步建立物联网标准化体系。
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这意味着能够掌握国内标准,进而影响世界。
(3)东西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
通过建立创新性网络产业集群。
这也是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升级的需求。
创新型产业集群被定义为创新型企业和人才作为知识密集的产业,是产品创新组织网络和商业模式主要基于的主要平台,这是一种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文化环境的产业集群。
(4)统一计划,以增加国家的工业发展
为了防止国有工业集群的无序竞争,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计划。
对于运营商而言,信息产业和广电总局需要进一步的监督。
(5)在产业链薄弱的环节芯片开发和制造,加大政策引导
对于产业链的当前弱点,特别是芯片和焦点,诸如传感器设备的发展,应该有相关政策引导,着力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6)在核心技术和政策支持,加大投资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以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掌握自主知识财产权利。
提出了一个更权威的政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金融产业联盟,开展深入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以及其他部门开展合作的形成,形成了较为专利产品和技术为更好的品牌。
(7)研究水平
科研机构及其人员的激励制度需要改革,为了提高研究的效率,高效的机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8)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
后备人才的力量是至关重要的。
科研院所应该大胆改革,引进了一大批优秀的高端人才。
(9)建立科研院所和高校的资源共享平台
建立共享信息资源之间的资源单位。
同时,学校里面,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专注于突破资源核心网络技术。
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且我国在标准制定和核心技术研发方面相比较于国际先进国家比如美国、欧洲、日本等还有较大差距。
从产业链
和产业现状角度,可以发现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有三大主要因素:其一,标准制定滞后;其二,行业应用面临多种障碍;基础芯片等关键器件的研发和制造能力薄弱。
而引发这些制约因素背后的原因则有多种,具体包括:客观性的前期积累、科研体系机制、政府统一规划能力、产业联盟问题以及行业管理制度等。
我国要积累核心竞争力,突破关键技术,通过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占领新的信息战略高点,就需要着力突破以上瓶颈,在政府与政策层面进行战略战术的决策和规划,科研层面进行体制创新等。
参考文献
[1] 李虹. 物联网[M]. 人邮屯出版社,. 2012.1
[2] 项有建. 冲出数字化[M] 机械业出版社. 2010.8
[3] 丁学芳. 物联网技术与应[J]. 屯脑知识与技术. 2011年第25期
[4] 张铎. 物联网人趋势[M]. 洁华人学出版社. 2010.9
[5]周兵. 信息产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的思考[J]. 2003.9
[6]方培藩.从网络经济的低碳经济[J]. 中国新能源. 2011.9
[7]陈火峰.关于物联网的研究思考[J]. 价值. 2009.8
[8]封松林.物联网/传感网发展之路初探[J]. 中国科宁院院刊. 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