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_学课程

合集下载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

急救护理教案教学文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急救情况下能够提供基本急救护理的能力和知识。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急救护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 研究基本的急救护理技能,如心肺复苏和止血等;3. 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步骤;4.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5.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包括以下主题:1. 急救护理的定义和背景知识;2. 常见急救护理情况的处理方法,如心跳骤停、窒息、伤口出血等;3. 急救器材的使用和操作技巧;4. 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的技术要点;5. 团队合作和沟通在急救护理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情景模拟演练:通过实际场景的模拟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急救护理实践;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分享;4. 练和评估:安排学生进行急救护理技能的练,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四、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掌握程度,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实践演练:针对实际急救场景进行模拟演练,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3. 考试测试: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考试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参考资料1. 《急救护理学教程》;2. 《急救护理实务》;3. 《急救护理技能培训指南》。

以上是本课程的简要教学文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基本的急救护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急救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1.课程设置概述1.1课程性质《急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

1.2课程设计思路和学时安排(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护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

因此, 我们对中职护生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

教材选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急救护理技术》,30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4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模块一为院外救护,涵盖了5个工作任务,即紧急救护、现场评估、心肺脑复苏、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模块二为院内急诊室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接收急诊病人、预检分诊、急诊处理;模块三为重症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ICU患者的接诊、ICU监护、ICU生命支持;模块四为综合急救护理技能,即中毒患者的救护;中暑及冻僵患者的救护;淹溺及触电患者的救护。

急救护理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自评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救护理学教研室2008年5月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一.课程概况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

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

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

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

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

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

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五章心搏骤停及心肺脑复苏教案

教案单位:护理学院教研室:临床综合教研室姓名: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名称中文名称急救护理学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危重症患者急救护理的学科,也是护理学专业本科护生的必修课程。

其内容涉及范围广,与医学、护理学基础知识及临床各科护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本门课程是胜任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明确急危重症护理学的概念、范畴,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掌握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对教师的要求1、教师必需严肃认真地备课,精通本学科的内容,同时必需熟悉相关课程,教学中做到能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形态与功能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

2、教师必需深入研究教学法,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分层次分专业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教材选用《急危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2版)关青主编参考书籍与常用网地址参考书籍:网络课件与常用网址:授课章节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授课对象2010级护本1班学时 2 时间第5周授课地点教材《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基础生命支持的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方法及注意事项,成人与婴、幼儿基础生命支持的区别,电复律方法及注意事项。

3、心肺复苏的有效标志。

熟悉:1、进一步生命支持的控制气道方法、氧疗及人工通气方法、常用药物适应症及用法。

2、脑复苏常用药物及护理措施,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

急救护理学(3)

急救护理学(3)

急救护理学(3)
标题:急救护理学(3)
引言概述: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涉及到急救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和实践。

在紧急情况下,急救护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匡助拯救生命和减轻病患的痛苦。

本文将从急救护理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常见的急救护理技能和应对方法。

一、心肺复苏技能
1.1 掌握正确的CPR手法
1.2 熟练使用AED设备
1.3 熟悉心肺复苏的步骤和频率
二、止血技能
2.1 快速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
2.2 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2.3 使用压迫止血法和包扎止血法
三、窒息急救技能
3.1 识别窒息症状
3.2 采取迅速有效的窒息急救措施
3.3 学会清除气道阻塞物
四、烧伤急救技能
4.1 区分烧伤程度
4.2 采取正确的烧伤急救措施
4.3 预防烧伤感染和后遗症
五、骨折急救技能
5.1 判断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
5.2 采取正确的固定和转运方法
5.3 预防骨折并发症和复发
结语: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学科,惟独掌握了正确的急救技能和方法,才干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有效地匡助病患。

希翼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急救护理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在需要时能够胸有成竹地应对各种急救情况。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

《急救护理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急救护理技术适用专业:护理开课学期:第四学期1.课程设置概述1.1课程性质《急救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临床护理课程,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观察和救护能力,以达到挽救病人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减少伤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

该课程具有专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后续课程,与《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等专业课一起构成培养临床护理能力的核心课程,并为后期的临床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院内、外常见急诊的救护知识、救护技能,体验急诊救护工作中的良好工作态度。

1.2课程设计思路和学时安排(主要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该门课程设置的依据、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活动设计的目的、课时安排说明)急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护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以理论学习为重点、以单项技能训练为轴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对护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特别是不能适应护生在实习期间对急救和危重症监护技能应用的需求。

因此, 我们对中职护生急救护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教学。

教材选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急救护理技术》,30学时,其中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4学时。

教学内容分为四大模块。

模块一为院外救护,涵盖了5个工作任务,即紧急救护、现场评估、心肺脑复苏、现场救护(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安全转运与途中监护;模块二为院内急诊室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接收急诊病人、预检分诊、急诊处理;模块三为重症监护,涵盖了3个工作任务,即ICU患者的接诊、ICU监护、ICU生命支持;模块四为综合急救护理技能,即中毒患者的救护;中暑及冻僵患者的救护;淹溺及触电患者的救护。

急救护理学_课程_4.心肺脑复苏

急救护理学_课程_4.心肺脑复苏
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应 在6Min内迅速给予基础生命支持术
心肺脑复苏 现代心肺脑复苏的发展
3.美国心脏病学会(AHA) 1974年:开始制定心肺复苏指南 1980、1986、1992年予修订 2000年再次修订并应用全世界 2005年再次修订为目前最新的指南
编辑课件
心肺脑复苏 现代心肺脑复苏的发展

施救者位于患者头侧 双手紧抓病人下颌角托 起,肘部支撑地面,一面 使头后仰,一面将下颌骨 前移,托颌而不仰头.
对疑有颈外伤的病人是最安全的,是首选 的开放气道方法
编辑课件
基础生命支持 (BLS)
心肺脑复苏
B— 人工呼吸 1.判断呼吸 方法:通过看、听、感觉来确定有无呼吸
时间5~ 10秒
编辑课件
基础生命支持 (BLS)
方法:①清除口鼻分泌物、取下活动性假牙等 ★②前额使头部 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 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 或下颌角处,抬起下颏, 不要将手指压向颏下软组织的深处,否则会阻 塞气道,不要用大拇指抬颏部,口不要完全关闭
编辑课件
开放气

托颌法
道是持 续状态
心肺脑复苏
B— 人工呼吸 2.人工呼吸
含氧浓度 16-18%
目的: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胸廓运动,
使气体进出肺部,达到气体交换
方法:口对口 最常用最迅速有效
口对鼻 不能张口者
口对口鼻 婴儿
口对屏障装置 面罩、气管造瘘口
编辑课件
吸口 对 口 呼
口 对 鼻 呼 吸
呼口

吸对







吸气 囊
面 罩 呼
-
基础生命支持 (BLS)

急救护理学课程

急救护理学课程

优选文档《急救护理学》课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对于全面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课质量的若干建议》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久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拟定原则性建议》,拟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履行人材培育方案,实现人材培育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课组织实行、教课评论和教课查核的基本依照。

一、课程表记课程2023代码适《急救护理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 世纪教课内用容和课程系统改革计划的必修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专护理学核心课程之一,所以合用于本院护理专业。

业授课本课程课时总计48 学时,为必修课程,依照专业需求时可用选数执笔医学系专任教师:人制定2014 年 9 月日期跟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停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快速。

急诊护理工作是所有护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所有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其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 1992 年在国内抢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承“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育能力”为目标,汲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课经验,不停进行教课内容、教课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有的教课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课水平中处于当先地位。

二.课程概略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出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门边沿学科,跟着我校护理学院的成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渐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速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 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初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展开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 CMB资助该项目 80 万美元,拟在五年内达成。

该项目培训内容包含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关于急救技能和知识的学科,它涵盖了对急性病症和伤害的紧急处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急救护理学教案,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急救护理学的原理和技巧。

一、急救基本原则1.1 了解急救的定义和目标:急救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患者提供紧急医疗护理,以减轻病情和保护生命。

1.2 掌握基本的急救步骤:包括确定现场安全、评估患者意识和呼吸、寻找专业医疗帮助、开始心肺复苏等。

1.3 熟悉急救器械的使用:如自动体外除颤器、呼吸囊、止血带等,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二、常见急救情况处理2.1 心脏骤停的急救处理:包括进行心肺复苏、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措施,及时恢复心脏功能。

2.2 呼吸道堵塞的急救处理:学习正确的急救姿势,如头后仰、下颌抬起等,以清除呼吸道阻塞物。

2.3 外伤的急救处理:掌握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提高伤肢、使用止血带等,以减少出血和感染风险。

三、特殊人群急救处理3.1 儿童急救处理:了解儿童急救的特殊性,如心肺复苏时的按压力度和频率等,以提供适合儿童的急救措施。

3.2 孕妇急救处理:学习孕妇心肺复苏时的姿势调整,以确保胎儿和孕妇的安全。

3.3 老年人急救处理:注意老年人体质的脆弱性,如骨折时的移动方式和抬高头部的角度等,以避免进一步损伤。

四、急救心理支持4.1 建立紧急情况下的沟通技巧:学习与患者及其家属有效沟通,提供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

4.2 管理急救情况下的压力:掌握应对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心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4.3 预防和处理急救工作中的心理创伤:了解急救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创伤性事件,并学会运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

五、急救培训和实践5.1 参加急救培训课程:选择合适的急救培训机构,参加相关课程,获得急救证书。

5.2 进行实践演练:参与实际急救演练,模拟各种急救情况,加强对急救技能的掌握和应用。

5.3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及时了解最新的急救技术和方法,参加专业会议和讲座,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

大学急救护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急救护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急症的识别与评估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心肺复苏、创伤急救、中毒处理等基本技能。

3. 学生能够了解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原则及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心肺复苏术进行紧急救治。

2. 学生能够正确处理各类创伤,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3.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急症采取合理的现场急救措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急救护理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关爱生命,尊重患者,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急救实践,培养团结协作、勇于担当的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学生特点: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但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教学来提高急救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同理心和协作精神的优秀急救护理人员。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急救护理基本知识- 常见急症识别与评估- 急救原则与程序- 急救药品和设备的使用2. 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的基本操作-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成人、儿童及婴儿心肺复苏的区别3. 创伤急救- 止血、包扎、固定方法- 骨折、脱臼的处理- 创伤现场急救流程4. 中毒处理- 常见中毒类型及症状- 中毒急救措施- 中毒预防与现场处理5. 突发状况应对- 溺水、触电、窒息等突发状况的处理- 现场急救心理援助- 应急疏散与救援配合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章节进行组织。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课程编号:H4124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 课程属性:必修学时:40 学分:2.5先修课程: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等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简介《急救护理学》是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减少伤残率、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专业理论为基础,研究危重病人抢救、护理、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该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培养护士在面对急危重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做出判断和救护,达到保护患者安全和成功抢救的目的。

本课程从教学和临床实际出发,突破了学科界限,重点介绍院前救护、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见急救技术。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熟悉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能力培养:学生对急诊科工作有初步的理解。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讨论【重点】1.急救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急诊医疗体系管理。

【难点】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第二单元:院外急救与护理(建议学时数:6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1.知识掌握掌握院外急救广义和狭义概念;掌握院外急救的特点;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掌握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掌握现场急救区的划分;掌握常用基本急救技术。

熟悉院外急救的意义;熟悉急救包、急救箱物资配备;熟悉普及急救知识的主要内容。

了解院外急救的任务;了解我国城市院外急救模式及指挥系统。

2.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对院外急救有清晰的概念并能有效模拟和实施院外急救。

3.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讨论【重点】1.院外急救广义和狭义概念。

2.院外急救的特点。

3.掌握院外急救的原则。

【难点】1.现场伤员急救的标记。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教学大纲

《急危重症护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30505适用专业:五年制护理专业学时数:68(其中理论56学时, 实验实训12学时)【课程性质与任务】急危重症护理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

急危重症护理是护理专业学生常见疾病护理方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包括院前急救、重症监护、常见急危重症的病情评估、救治原则和护理以及常用的急救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掌握急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护理基本操作;初步学会对各科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应处理和配合抢救;按操作规程,正确实施急救护理技术;在面对急危重症患者时,能及时无误地做出判断和救护;对常用急救技术和国内外新进展等知识有所了解和提高。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在为急救病人提供急救护理的过程中,应用急救护理技能,满足病人的基本需求,为病人提供及时的护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为今后从事和发展急救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第八学期开设,总时数为68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的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概念、范畴。

2.掌握常用的急救技术,增强急救意识,提高应变能力。

3.掌握其病情评估、急救原则及护理措施。

4.熟悉临床常见急危重疾病如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创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中毒、昏迷等的病因、诱因、发病机制。

5.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

【考核】本门课程为考试课,理论部分采取闭卷的考核方法,理论考试题型包括单选、多选、是非题、简答、论述题等几种类型。

内容涉及每个章节。

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60分及格。

课程评价: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践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参考教材】1.周秀华急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孙菁急重症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邹玉莲急危重症护理科学出版社 2004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院外现场急救原则。

2.掌握抢险救灾紧急救护的工作程序。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急救护理学第一章至第六章

(三)现场伤员分类的判断 1、呼吸是否停止 看:观察胸廓的起伏 听:用耳接近鼻部去听有无气体排出 感觉:用脸感觉有无气流呼出 2、脉搏是否停止 触:桡动脉有无搏动 看:头部、胸腹、脊柱、四肢 摸:颈动脉有无搏动(婴儿) 量:收缩压不<90mmHg
红色等级
非常紧急 需要立即治疗 有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 收缩压<90mm/Hg 呼吸频率<10/min或>30/min SO2饱和度<93%
急诊科 离 院 病患接受各种 留观
医护人员判 定就医科别
挂号
检查、治疗
住 院 专科会诊 手术
四、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EMSS ):是由院
前急救——院内诊治——ICU救治三个部分组 成。为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提供了快速而有效
的急诊医疗服务。
1、EMSS流程图
事故现场
最初目击者 (初步急救)
4、通讯网络中心的枢纽任务;
5、急救知识的普及。
五、院前急救的原则
1、先复苏后固定;
2、先止血后包扎;
3、先重伤后轻伤;
4、先救治后运送;
5、急救与呼救并重;
6、搬运与医护的一致性 。
六、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一)现场伤员分类的意义
1、急救和转运常出现的四大矛盾:
急救技术力量不足与伤员需要抢救的矛盾;

依托武汉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 世界健康基金会的全力支持、帮助; 学习国内外护理同仁的先进经验; 优质的课程、优秀的教师、高起点、 新模式、继往开来、自我超越、迎接 美好的明天
展 望 未 来

第三节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一、急诊医学的概念
急诊:是指医护人员在医院急诊科中对急症患者
或伤员采取的紧急检查、诊断和处理的过程。

急救护理学教案范文

急救护理学教案范文

急救护理学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熟悉急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急救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00字)急救护理学是指在突发事故或急病时,通过一系列的急救措施,迅速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保护和挽救受伤或生命垂危病人的学科。

它是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提高医护人员急救能力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急救护理学包括基本急救概念、生命支持、急救护理技术、急救装备和急救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急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800字)(1)意识判断与溺水救护技术意识判断是急救的第一步,学生需要学习观察病人的表情、呼吸、肤色等,判断其意识状态。

在溺水救护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寻找溺水者、援救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等技术。

(2)创伤伤口处理与止血技术创伤伤口处理主要包括止血、清创、缝合等操作技术。

学生需要学习使用止血带、止血药、压迫止血等技术,掌握止血的方法和顺序。

(3)心肺复苏术心肺复苏术是最常用的急救技术之一,学生需要学习正确地进行心肺复苏术,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操作。

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和顺序,以保证复苏效果。

(4)中毒抢救学生需要学习常见中毒的抢救方法,如药物中毒、食物中毒、化学品中毒等,掌握中毒性质的判断和相应的解毒方法。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急救护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急救护理的操作技能。

3.模拟演练:通过实际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实践急救护理的基本操作技能。

四、教学评价:1.笔试:通过课后布置的问答题,检查学生对急救护理学概念和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技能演示:要求学生进行急救护理的操作演示,评估其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

五、教学资料:1.急救护理学教材2.实际急救案例3.模拟训练场地和设备六、教学时程安排:第一节课:急救护理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全套

《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全套

《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英文名称:Emergency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48其中实验学时:16总学分:2.5其中实验学分:0.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4 必做项目数:4选作项目数:0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专业课。

急救护理学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技能性都很强,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科学态度,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基本要求是:1 .掌握心肺复苏的正确操作方法2 .熟悉气管插管的步骤3 .熟悉呼吸机的连接与初调参数的设置4 .熟悉现场急救技术,5 .熟悉常用急救设施。

熟悉心电监护、心脏电除颤的方法与技术。

6 .了解急诊科的设置与管理,急诊分诊程序,急诊科护理工作特点。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心电图机、高级复苏模拟人、气管插管模拟人、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心脏除颤仪、新生儿抢救台、简易呼吸器、氧气、纱布、绷带、三角巾、夹板、听诊器、输液及各种注射用品。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实验类型实验要求每组人数1现场救护技术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术4实训必做42CPR L进行单人和双人徒手CPR o 完成气道开放、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操作。

2.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术和抱球呼吸术。

4实训必做43监护技术L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2.心脏除颤仪的使用3.心电图机的使用4.呼吸机的连接与调试4实训必做44急诊科见习L急诊科设置、管理及工作制度2.急诊科抢救程序3.急诊科分诊4见习必做10四、考核方式L实验成绩按IOO分制评定。

2 .实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70% ,出勤、实验报告占平时成绩的30%β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o3 .实验报告按百分制批阅。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急救护理学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Nursing of Emergency课程性质: 考试课程总 学 时:27学时 讲课学时:27 学时 实训学时:0学时学 分:1.5学分适用对象:成教学院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先修课程: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药理学、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急救护理学》是研究对急重症病人实施急救和特别监护的一门科学,它是急诊医学、危重病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急救、重症监护三大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急诊、急救意识,训练急救技术,提高急救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急危重病人的急救技术和复苏技术。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急救护理学》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理论课采用讲授、讨论等方法,讲课时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如图表、幻灯、多媒体、CAI课件)辅助教学,课堂教学应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加强实践环节,开设实验教学,实物及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示教。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 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

2.熟悉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

3.掌握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教学内容】1.急危重症护理学的范畴2.急危重症护理学的学科特点与要求3.急诊医疗体系(EMSS)的组成、体系管理第二章 院前急救【教学要求】1.了解院前急救的工作模式和急救物品。

2.了解院前急救和灾难救护的护理内容。

3.掌握院前急救的概念、工作特点、任务和原则,以及院前急救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1.院前急救的概述2.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3.院前急救的工作特点4.院前急救的任务与原则5.院前急救物品:通讯设施、交通工具、急救设备、人员基本要求6.院前急救护理: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7.灾难性救护:概述、现场评估、现场救护、转运与途中监护第三章 急诊科的管理【教学要求】1.熟悉急诊科设置、急救绿色通道、护理程序及护患沟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护理学》课程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遵循《兰州科技职业学院课程标准制定原则性意见》,制定《急救护理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课程标识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急诊医学和急诊护理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迅速。

急诊护理工作是全部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部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前哨,为此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于1992年在国内率先开设了急诊护理学课程。

本课程秉持“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吸取欧美等国家先进的急救护理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特有的教学模式,使得我们在国内急诊护理学教学水平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课程概况急诊医学在医学发展中仅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急诊护理学是在急诊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中诞生的,她是急诊医学与护理学的一门边缘学科,随着我校护理学院的建立,急诊护理学学科也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

为加快急诊医学学科建设,1992年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首次与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合作开展了《急诊住院医师培训项目》,CMB资助该项目80万美元,拟在五年内完成。

该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医学本科生、护生的急救医学课程计划;急诊医师培训计划;急诊护士的培训计划;急救医学的普及性教育计划。

随着项目的进行,CMB又后续提供资助资金20万美金,使该项目资助资金达到共计100万美元。

在该项目资金的资助下,我科先后派出8名医护人员赴美国学习急诊医学实践模式进行师资培训。

学成回国后在临床率先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急救分区模式,同时配备了高级心肺复苏全套先进的急诊教学设备及计算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先进的办公仪器设备,使我校急救医学教研室和急救护理教研室成为国内拥有一流急诊医学与急诊护理教学条件的教研室。

此外CMB还同时资助40万美元用于我校附属第一院中毒防治控制中心的建设,在全国医院医疗卫生系统中亦属首创。

这两个项目为急救护理学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雄厚的师资力量、现代化的急诊教学设备、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环境。

同年由于护理学院的建立发展,把急救护理学课程纳入必修课成为必然,我科于1992年开始承担本科层次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

由于当时急救护理教学人员学历低,师资力量薄弱,此时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是靠医护配合在大学四年级第二学期进行讲授的,由到美国参加过师资培训的黄建群教授等医生讲解急危重症及心肺复苏等课程的主体内容,由护理教师讲解有关急救护理学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课时36学时。

实践课时24学时。

此阶段的急救护理学课程教学医护分界明显,不能很好地融合现代临床护理与护理教育的理念,对培养21世纪的高护人才有不足之处。

2002年急救护理学课程在吸取临床医学教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保留了临床常见急危重症等突出急救特色的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大量融入了临床急救护理工作的特点,授课教师由高学历毕业的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担任,授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以评判性思维方式,解决临床急救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是始终追踪国际最前沿的医学护理信息,不断引进国内外最新急诊护理学内容,运用美国急诊护理教学的先进理念与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与国际接轨,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的急救护理学知识一直是国内外最前沿的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

急救护理学是一门急救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学科,在教学中实践课占有很大的比重。

遵循“生命第一,时效为先”的急救护理理念,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为此急救护理教研室配备了先进的急救实验教学设备,以生动、直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每学年安排24学时的实践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3,从而满足了培养21世纪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

经过二十多年来教学方法的探索,急救护理学在我校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临床急救护理工作需求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直受到历届护理学生的青睐。

在每年毕业前的学生高级选修课中,急诊科急救护理学专业都是接收学生人数最多的科室。

在今后的理论和临床教学工作中我们还要通过不断尝试与改革,为本课程的建设提高和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教学内容丰富创新(一)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定位:急救护理学属于护理学专业中临床阶段中的课程,是在学生掌握人体各系统基本疾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学科知识快速发现与判断问题并能够以娴熟的技能迅速解决问题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课程教学目标:1.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现代护理理念,热爱护理专业,爱岗敬业,有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意识,有乐于奉献的精神,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慎独严谨的品行,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有良好的护士仪表、举止、语言、态度和职业情感。

2.知识目标:具有“生命第一,时效为先”急救护理理念,具备较扎实的急救处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具有主动求知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3.能力目标:掌握急救的基本技术、技能;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尽快地转化为护理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病情、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将掌握的专业技术转化为从事临床急症护理的职业本领。

(二)理论课程设计思想及教学内容设计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口结构日趋老化,疾病谱正在发生转变,急重症病人无论在数量及严重程度上都在日益增加,在此发展趋势下,我们保持急救护理学教材的基本内容结构,在此基础上调整部分课程内容,重点放在“急”字上,以突出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及急救技术配合应用的特色,并结合欧美等国家急救护理教学先进理念,建立了更具特点、更趋合理的新的教学内容框架。

教学内容安排(36学时)(三)实践课程设计思想及教学内容设计思想: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教学是急重症护理课程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基于以“培养能力”为总体目标,向国际看齐,建立高效率的急重症护理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利用齐全的实验模型(如气管插管模型、心肺复苏模型、心电监护、除颤仪等),通过教师分小组示教(每位教师带教10位学生)、指导每位学生进行练习、学生自评与互评、实验室开放、老师提问等,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来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通过危急重症抢救情景设计、小组作业和讨论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的整体综合急救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急救护理学的实践部分共有10项操作,总学时为24学时。

具体内容和相应的学时数如下:四.教学条件优越(一)教材及相关资料理论使用教材1.张波主编《急救护理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2.周秀华主编. 《急危重症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参考教材1.王一镗主编《急诊医学》第三版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62.王佩燕主编《急诊医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2005年国际心肺脑复苏指南配套实验教材:护理部与急诊科自编讲义《急救护理基本操作》,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

此配套实验教材简明、易懂,有助于学生学习。

(二)实践教学环境急诊科配有专用教室一间,教室里配有各种教学设施,有CMB项目资助的全套初级与高级心脏生命支持教学设备,包括多功能心肺复苏模拟人2个、心肺复苏模拟人2个,气管插管模型4个、危险性心律失常计算机演示仪器2台、心电图机5台、心电监护仪、输液泵、呼吸机、除颤器、负压吸引器等仪器若干台。

(三)临床教学环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为培养高级医疗护理技术人才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其急诊科为“急救护理学”的主要的临床教学基地。

1.拥有良好的教学、管理、基础和科研条件,完善的整体医疗、护理的工作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急救护理学》的临床实践活动,机会充足,有助于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和全面照顾病人的能力;2.拥有充足的病员和丰富的教学案例资源,能充分满足本课程学生课间见习和临床实习的需要;3.拥有各种先进的医疗器械与医疗设备,所开展的新型医疗技术以及相应的护理实践,能及时补充和拓展本课程中相关内容,可保证“急救护理课程”的实践环节,并对急救护理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有相应的促进作用;4.拥有高水平的临床师资,临床带教教师均具备较高的临床急救护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学能力及人格特质,能够满足学生的临床见习与临床实习需要,能保证“急救护理学”的临床教学质量。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先进《急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急救意识,讲授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训练急救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评估、正确决策和果断实施的综合急救能力,因此我们不断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课程目标,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下列改革:(一)教学方法1.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强调以问题为先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让学生通过分析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应用PBL教学法,教师根据病情可能发生、发展的规律,应用临床思维来启迪、引导学生,学生经过课前为解决问题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并适当查阅文献、课外资料,同学间针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相互发表见解并激烈讨论等精心准备,课堂上又通过自述事例、每位学生发言及回答他组学生的提问及老师的引导等一系列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从而化理论为实践,促进了学生多项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急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选用“急性心肌梗死”模拟病例,让学生对其进行病情评估,并且对所应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生在课堂中踊跃发言,勤于思考,增强了学生课堂主体意识、师生间的沟通、同学间的协作、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2.小组轮转法:小组轮转法是急救护理学实践课中采取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它采取分别将带教老师和学生分为A.B.C.D四个小组,四个小组分别由不同的老师讲解不同的临床技术操作,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对应的每组同学讲解操作技术并监督学生熟练完成操作练习,所在这一组的学习完成之后,再转入另一个小组进行新的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这样像车轮滚动式的转动,循序渐进地完成A.B.C.D四个小组的学习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