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2 古诗比较鉴赏(解析版)
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对比鉴赏,有答案有解析
(一)课内与课内1.(昆明)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问题。
(3分)【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
”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3分)2.(宁波)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南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
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6分)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
《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二)课内与课外3.(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题。
(5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34首古诗赏析分析
河北中考34首古诗赏析2016/11/13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⑴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此刻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⑵《观沧海》是一首写景抒怀诗。
诗人勾画了海洋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情况,表现了广阔的胸怀,抒发了一致中国立功立业的志向。
⑶“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
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
句中不仅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仅说“星汉绚烂”,也说“日月绚烂”。
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转与绚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
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子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子夜明月清风的境地之中”。
⑷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址,直陈其事,特别朴素,“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爬山观海所见。
第二层(3-8句):描绘海水和山岛。
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衬着海洋那种苍莽动乱的气概。
一个“何”字,一个叠词“澹澹”,表达了吃惊、赞叹的感情。
脚下山岛矗立海心,又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
意思是:茫茫的海洋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矗立在海心。
这一层所有是写实景。
是作衬托用。
海水涟漪,是动向;山岛矗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托,显示了海洋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旧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繁荣昌盛的情况,把海洋点染得活力勃发。
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当,显现了海洋风起云涌的气概,“涌”字用得特别优异。
从描绘中,我们不但看到了海洋波涌连天的形态,并且忧如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第三层(9-10句):借助奇异的想像来表现海洋吞吐日月星斗的气派。
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觉,从两个“若”字能够看出。
这四句是全诗的热潮,诗人创建出这样一个广阔、弘大的境界,也最能表达自己广博的胸怀。
高考语文易错题专题三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及解析解析
高考语文易错题专题三语文诗歌鉴赏(含解析)及解析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夜坐有感何梦桂①银汉无声玉漏沉,楼高风露入衣襟。
洞龙睡热云归岫,枝鹊啼干月满林。
瓮里故书前世梦,匣中孤剑少年心。
征鸿目断阑干角,吹进参差③到夜深。
【注释】①宋亡以后,何梦桂为了避免元朝的累次征辟,离开家乡,隐居湖南小酉源。
此诗乃此时所作。
②龙、云:指君臣风云际会。
③参差:即排箫,古乐器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点“夜坐”。
“无声”写夜之静谧,“沉”写漏声沉重,更显深夜静穆,“入”点明风露渗入衣襟,更进一步写夜深久坐。
B.颔联写周遭的夜景。
“洞龙熟睡”暗示南宋政权已不存在,“云归岫”化用陶潜“云无心以出岫”形象地表现出遗民闲居的情态。
C.颔联化用诗句。
化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长,绕树三吨,何枝可依”的诗意,表明自己眷念故国故君和决不屈服于元朝的情怀。
D.尾联叙写了诗人高楼独坐、望断征鸿、深夜吹箫等行为,同时化用屈原“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的诗意,含蓄表达对故主的思念。
(2)本诗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都借“梦”与“剑”来表达情感,两首诗歌借此表达的情感内蕴有何异同?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焦山吴潜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
长江万里东注,晚吹卷惊涛。
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
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车。
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
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注释】①铁瓮:镇江古名铁瓮城。
②金焦:金山和焦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写古城镇江的地理形势,长江滚滚东流,金山、焦山相对屹立,读来气势雄伟。
B.上片中“孤帆上下”写行船在浪涛中起伏,通过视觉感受写出了长江壮阔苍茫,亦有孤立无助之感。
2019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炼古诗词曲鉴赏32渔家傲秋思(含答案解析)
32. 渔家傲·秋思
(北宋·范仲淹)
版本导航:◎统编九下第12课;◎语文八上第17课;◎苏教八下第三单元诵读欣赏。
Error!
Error!
Error!
情。
全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感情抑郁诚挚,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抒发了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金题演练
1. 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 上阕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突出了塞下风景与中原地带风景的大不相同。
B. 上阕后半部分景物描写极具感染力,边声、号角声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
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 整首词意境苍凉悲壮,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词中描写的是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表达的是
词人和他所理解的征夫们的情感,读来真切感人。
32. 渔家傲·秋思
1.(2分)B 【解析】“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所见;“边声、号角声”,这是所闻。
作者
把所见所闻诸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
B项中“祥和之气”赏析有误。
专题32 古诗比较鉴赏(解析版)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C (2)A(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古诗鉴赏(解析版)(上海专用)
2022-2023学年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知识点专项练习(五四制)古诗鉴赏(解析版)(2022·上海·单元测试)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明月/别枝/惊鹊B.七八个/星天外C.听取/蛙声/一片D.旧时/茅店/社林边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从本诗中找出来。
5.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6.(2020·上海浦东新·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诗词,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的作者是_____,“醉书”的意思是_____。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021·上海松江·期中)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专题32古诗比较鉴赏(原卷版).pdf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2.【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专题32古诗比较鉴赏(解析版).pdf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C (2)A(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
完整版)七年级古诗词鉴赏专题三:诗词鉴赏(适配七年级)本专题将介绍诗词鉴赏中的意境型和分析技巧型两种题型,以及答题要求和分析技巧。
一、意境型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在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题型⑴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一般有字数要求或有“加以描绘”“具体描绘”等关键词。
B:概括介绍:没有字数限制,不加具体要求。
⑵分析意境型:A:直接型: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B:变式型(常见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题要求:1)描绘画面型:A:具体描绘: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有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三语言力求生动形象,优美流畅。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咏柳》中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___。
不知___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以结合___和想象,具体描绘诗的前两句呈现的景象: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碧玉装扮而成,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B:概括介绍。
一般用一两个四字短语加以概括即可,例如孤寂冷清(___《声声慢》)、恬静优美(___《鸟鸣涧》)、雄浑壮阔(唐代边塞诗,宋代的豪放词)、萧瑟凄凉(___《天净沙秋思》)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例如,对于元代___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以概括为“孤寂冷清、萧瑟凄凉的深秋晚景图”。
2)分析意境型: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可分三步走: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步一)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步二)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步三)的情感(心情,心境)。
例如,对于唐代___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___。
第32课时八下重点诗歌鉴赏
八下重点诗歌鉴赏指导一、鉴赏示例1、鉴赏主旨情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①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的本体喻体分析正确的是( )A.本体:雪喻体:春风B.本体:春风喻体:雪C.本体:雪喻体:梨花 C.本体:梨花喻体:雪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分析: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
解答这类题可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审标题。
有些诗歌,题目就交待了很多信息:或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或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或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
第二、抓诗眼。
诗眼是指诗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诗眼往往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
毕第三、判类别可以把学过的古诗词分类:写景诗、送别诗、田园诗、爱情诗、咏史诗、边塞诗、哲理诗等。
这首诗在答题时从题目中可以分析出这是一首送别诗,结合诗眼最后两句可以看出作者表达了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
C ②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依依惜别之情。
2、鉴赏形象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分析:这首诗歌的第一题考查的就是古诗词中的形象鉴赏,形象鉴赏:一是人物形象的鉴赏,要求鉴赏诗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以及分析诗歌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是分析景物形象,要求鉴赏诗歌中使用的意象以及意象体现的情感、作用和营造的意境等。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共28页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比较鉴赏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复习:比较鉴赏专题(附参考答案)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
第一,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有所区别;第二,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
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如下。
2019年:(全国卷Ⅰ)《题许道宁画》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诗歌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全国卷Ⅲ)《插田歌(节选)》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2018年:(全国卷Ⅰ)《野歌》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XXX:①鉴赏诗歌思想内容;②鉴赏分析诗歌意象。
(全国卷Ⅲ)《精卫词》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鉴赏诗歌思想内容。
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XXX: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②鉴赏诗歌形象。
(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XXX》XXX:①鉴赏诗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思想感情。
古诗歌对比鉴赏例析_
古诗歌对比鉴赏例析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舟中读元九诗白居易把君诗卷灯前读, 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 逆风吹浪打船声。
[思考]1.两首诗都写到了灯, 但写灯所起的作用异中有同, 请试作简要的分析。
2.两首诗的末尾使用了相同的抒情方式, 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3.请指出两诗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句子, 并作简要的赏析。
[思路点拨及参考答案]1.两诗都写到了灯, 但是作用不尽相同。
元诗中的灯是盏“残灯”, 昏暗的灯光下, 映照着人与物模糊的影子, 烘托出一种孤寂、凄凉的氛围。
诗人寓情于景, 抒写了内心难以言传的苦楚和对友人深切的牵挂。
白诗以时间为序, 先后三次出现“灯”字, 由“灯前读”到“灯残”再到“灭灯”。
这不是简单的“读君诗”的始末记述,而是其时诗人由读诗而引发万端感慨的真实心境再现, 甚至我们都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诗人泪流满面的痛苦情状。
其中也不乏对友人由衷的担忧和真挚怀念。
参考答案元稹写灯的主要作用在于寓情于景, 借景抒情, 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对白居易遭贬的无限伤感。
白居易诗中三次写到“灯”, 真实地记述了白居易“读君诗”的过程以及流露出来的凄苦心情。
两诗都分别表现出对友人命运的担心和深切的怀念之情。
2.总的来讲, 两诗都是以叙事为主, 以写景作结。
元诗先以景渲染气氛, 接着记叙了诗人听到友人被贬之后极度震惊的情形, 最后又将自己浓重的愁绪含蓄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 起到了言有尽而情无限的作用。
白诗用看似平静的语调,叙写了诗人从“把君诗”到“犹暗坐”的痛苦经历, 结尾又以极富象征意义的景物描写诠释了内心难以名状的悲愤之情。
情景交融, 给读者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参考答案两诗结句都用了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间接抒情方式, 均以凄凉之景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绵长无尽的凄苦之情。
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 深化诗歌的主题, 揭示人物在特定场合下细微复杂的心理, 有时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手法无可替代的, 而且中国古代诗人又非常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细节。
古诗讲解及赏析全面
古诗讲解及赏析全面古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古诗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内涵、优美的韵律,吸引着无数读者和学者的关注。
在中国古代,诗歌被视为一种高雅的文学形式,被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抒发对生活的感悟、描绘自然景物等。
在现代社会,虽然已经有了许多新的文学形式,但古诗依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古诗讲解及赏析全面为题,对一些经典的古诗进行深入的解读和赏析,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的魅力。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首诗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开篇,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躺在床上,看到窗外明月的情景。
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孤独、思念、对生活的感悟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整首诗以婉转、清丽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千古绝唱”,成为了中国古诗的代表作之一。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首诗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开篇,描绘了诗人在春夜的江边,看到江水波光粼粼、明月当空的情景。
诗人用优美的语言,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对春江、月夜的描绘,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人的情境之中。
整首诗以婉转、清丽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这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千古绝唱”,成为了中国古诗的代表作之一。
《将进酒》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首诗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开篇,描绘了诗人在酒宴上豪饮的情景。
诗人用豪放、激昂的语言,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豪情壮志、对生活的热爱都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古诗比较鉴赏(上课用)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比较 ①“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 情感 死” 异同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求“同”关键词: 自许;鬓虽残、衰鬓斑
答案: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 立业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2、存“异”关键词: 谁知、心未死;空、衰、斑
答案: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 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 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 异同?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 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 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 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 鬓衰的悲愤情怀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
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①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②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 宫外飞雪 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 昔日霓裳羽衣, 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三、比较诗歌语言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 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重点02古诗词鉴赏-2023年中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江苏专用)(解析版)
重点02 古诗词鉴赏中考一般考察2小题,以主观题为主。
重点考查常识记忆、重点语句理解、情景描述、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近几年有由考查知识能力向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转化的趋势。
在备考中,要注意:①赏析的诗词大致可分为写景抒情、托物言志、题赠送别、山水田园、咏史怀古等类型,以写景抒情类居多。
②命题角度通常涉及四个角度,即形象类赏析、情感类赏析、技巧类赏析、语言类赏析。
如何鉴赏诗歌形象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步:感受客观生活图景。
①了解物象的性质:乌鸦象征着凄凉,柳和送别有关,浮云象征着游子等等。
通过看物象的性质把握诗人的感情主旨。
②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感受生活图景的性质。
③分析写景用了哪些技巧,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粗线条白描,还是浓墨重彩、精雕细刻,有没有铺垫、衬托等。
第二步:体会感情。
①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基调是“乐情”还是“哀情”,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格调是高昂还是低沉,对事物是褒还是贬。
②具体抒发了什么感情,为什么。
③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第三步:体会形象对读者的感染作用。
是轻松愉悦、心旷神怡,还是惊心动魄、热血沸腾,或是慷慨悲歌、勇气倍增等。
常考题型有:情感把握题、形象分析题、诗句赏析题、画面描绘题、阅读评价题。
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
古诗中感情最多的大概一下五种: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陆游《书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2 规范作答——古诗比较鉴赏一、真题速递1.【2019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共12分)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陈与义其一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
【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
【3】从教:任凭。
【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
【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2)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
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3)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
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6分)【答案】(1)C (2)A(3)认识:不施色彩,只用水墨,重视神韵而不拘泥于形貌(或:重“意足”而轻“颜色”,强调意趣而不求形似)。
不同:①第一首侧重于赞美墨梅的清姝气质。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另外要求考生熟悉常用的修辞和表现手法,知道常用的表现手法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进行准确判断。
C“还描绘了桃花李花”错误。
诗人并没有描绘这两种花,而是提及两花,作为对比,认为桃花李花媚俗,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照应梅花风韵“清姝”。
故C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两首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B项,“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说法错误,“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是说任凭画工把白梅画成黑色,墨梅图也能尽显梅花清雅高贵之美,逢春暖就开放桃花李花与墨梅相比,依然是一副媚俗之相,只能算是梅花的奴仆。
并没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项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
现在这些美丽了寿阳公主如春风一般娇美的容颜的梅花,又铺开在陈与义面前,它们正是经由花光仁老之手,巧夺天地造化,用一支毛笔画成的水墨梅。
这两句中赞许了水墨梅和画者的技艺。
D第二首最后两句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暗含原来画家追求的是艺术的至高境界,但求神似意足,而本不拘泥于外表色相的刻板相肖。
为此,又拉出传说中的九方皋相马以为佐证,通过赞美画师赞美水墨梅。
并没有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
故D错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综合比较阅读诗歌的能力。
这道题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筛选以及把握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综合感知两首诗的情感,再根据问题回到诗歌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
关于墨梅画的特点,“此花风韵更清姝”“桃李依然是仆奴”直接点出“清姝”;“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点出艺术技艺的高超。
分析两诗侧重点时不妨从内容、手法、情感上逐一思考,能说出两首诗具体内容,其区别也就体现出来了。
2.【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8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漫漫漳河曲。
城郭为虚①人改代,但有西园明月在。
邺傍高冢多贵臣,蛾眉曼睩共灰尘。
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
(张说《鄴都引》,选自《全唐诗》)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注】虚:废墟。
(1)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
(2分)(2)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
(6分)答:【答案】(1)春江花月夜(2)第一首诗叙述魏武身后的历史变迁,流露出诗人哀叹时光易逝、英雄业绩无继的感慨。
第二首诗写的是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在平时要加强对学过课文,尤其是名篇的记忆、背诵和默写。
二、考点精讲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
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从设题来看,不外乎以下几方面: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的比较或不同诗歌对同一对象描写优劣的比较;不同诗歌中同一“炼字”的比较和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不同诗歌对描写相同对象的表现手法的比较;同一诗人抒写相似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比较等等。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
“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
“知同”也好,“辨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一)形象异同比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沁园春·梅吴渊①十月江南,一番春信,怕凭玉栏。
正地连边塞,角声三弄,人思乡国,愁绪千般。
草草村墟,疏疏篱落,犹记花间曾卓②庵。
茶瓯罢,问几回吟绕,冷淡③相看。
堪怜。
影落溪南。
又月午无人更漏三。
虽虚林幽壑,数枝偏瘦,已存鼎鼐④,一点微酸。
松竹交盟,雪霜心事,断是平生不肯寒。
林逋在,倩诗人此去,为语湖山。
注①吴渊:南宋政治家、军事家、词人。
②卓:建立。
③冷淡:“冷澹”,清淡,不浓艳,素净淡雅。
④鼎鼐: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
旧以宰相治理国事如鼎鼐之调和五味,故以喻宰相之权位。
本词下片所写之梅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同:坚贞、高洁、孤独。
吴词中的梅甘居虚林幽壑,愿与松竹交盟;陆词中的梅独自于驿外断桥边开放,不论环境如何恶劣,依然馨香如故。
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赏,无意争春;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
【方法指津】诗歌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主要集中在意象内涵的分析比较方面,兼及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
如何把握住意象的内涵特点呢?①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高洁。
②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的前提是把握住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②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它多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
③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这是最主要的。
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诗歌中的意象在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是由具体诗歌决定。
④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
多表现在咏物诗中。
⑤结构上的线索作用。
有的意象贯穿始终,则往往为线索。
形象作用异同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可以利用的地方。
(二)词语比较鉴赏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宁夹口(其三)王安石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方惟深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
(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方法指津】词语比较赏析题本质上同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是否造境、写景、表情,是否传神等。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三)表达技巧异同比较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题李商隐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与《诗经·氓》相比,本诗描写人物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侧面描写与内心独白相结合:首联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巧用典故,两个典故各自所包含的神话传说引起读者的丰富想象与联想,表现女主人公自己的爱情遭遇。
颈联运用两个比喻,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
尾联运用内心独白,直接表明自己爱情失意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和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
《诗经·氓》描写人物角度主要是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全篇以女主人公的语气,以女主人公的感情变化、身世遭遇为线索,生动地描写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表现其可贵的思想品德。
【方法指津】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