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与传统中穿梭_论施蛰存的小说创作_崔妍 (1)
游移在两种现实之间__--__施蛰存作品创作论
摘要施蛰存,作为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开创者之一,其独具特色的创作成就业已得到广泛共识。
随着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的纵深发展,麓蛰存创作现象再次成为新时期文学研讨的热门话题。
本文旨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作家创作作品为依据,通过文艺心理和社会学的方法,考察作家创作与现实的关系,探讨作家个体生命三个阶段的轨迹变化,认为施蛰存是一位现实感非常强烈的小说家,是一位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代表,并论述作品的成就与得失,以期进入作家创作的艺术世界,把握作家个性特点及其体现的创作规律。
全文主体共分三篇。
上篇:现实的发现与文学的痴迷。
主要讨论施蛰存小说创作背景及创作简况,在作家与现实关系中,论述作家早期创作的特点。
中篇:现实的另一种形式。
论述施蛰存成熟期的小说创作表现及文学现实性的特点,着重探讨作家关注现实的特殊方式,涉及问题有现实观、性爱观、历史小说创作观等。
下篇:现实的追赶与失落。
论述作家女性心理小说特点,探讨作家创作心态变化对于创作的影响。
结语:施蛰存是一位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作家,他的创作生命演绎着时代变迁的轨迹,然而,他却又不是简单地迎合时代主流,作家的创作成就体现在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而一旦脱离了现实的超越精神,即屈从和依附了现实,就导致了创作生命被现实所窒息的命运。
关键词:施蛰存现实历史小说性爱ABSTRACTAsoneofthepioneersofChinesemodernnovelin1930’S.ShiZhecun’Scharacteristiccreationachievementhasbeenwinningextensiveconsensus.Withtheliterarycreationandresearchdevelopinglongitudinallyandpenetra“Vely'Shi’SCreationphenomenonbecomesatopicingreatdemandinthenewlyliteraryseminaragain.Onthebasisofassimilationofpreviousresearchachievements,thearticleaimsatinvestigatingtherelationbetweentheauthor’Screationsandrealitvandexploringandstudyingtheorbitchangesinthreephrasesoftheauthor’Sindividuallifethroughliteraryandartisticpsychologyandsociologyinaccordancewiththeworkereatedbytheauthor.ShiisconsideredasanovelistwithastrongsenseofrealityaswelIasanauthorrepresentativeofrealismspirit.Ⅵ,eareexpectedtoenjoytheartisticworldproducedbytheauthorandgrasphischaracterandthecreationlawembodiedthroughdiscussionoftheSuccessesandfailuresinhiswork.Thearticleisdividedintothreechapters.FirstChapter:TheDiscoveryofRealityAndTheObsessionofArt.ThecreationbackgroundandbriefconditionofShi。
论传统文化对施蛰存在小说创作的影响
论传统文化对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影响摘要:施蛰存的小说创作融汇了中西文学的传统,不仅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方法,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浓郁的传统文化特质。
本文试从施蛰存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对传统文化的反叛以及受传统文化的制约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传统文化对施蛰存小说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施蛰存小说传统文化汲取反叛制约施蛰存作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其小说创作在文化取向和审美选择上鲜明地呈现出了有别于其他新感觉派作家的创作特点。
他不仅灵活地运用西方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对人物进行细致的心理分析,充分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成功地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心理分析小说,而且其小说也明显地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印记,无论是表现都市快节奏生活下分裂的人格,还是回望乡镇惆怅忧伤的往昔,或者是审视遥远历史人物内心的苦闷,都表现出鲜明的传统文化的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文化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对这种影响的分析,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施蛰存小说创作对传统文化的汲取施蛰存小说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因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创作时所带有的传统文化心理,而这种传统文化心理与其早年的乡镇生活经验和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密不可分。
施蛰存原籍浙江杭州,幼年随父母迁居苏州,八岁时又迁居松江,中学时学作旧体诗,取法黄庭坚,后来转而学唐诗时又喜欢李贺、李商隐。
早年乡镇生活的经历以及古典文学素养的积累对他后来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反映在小说创作中,则是创作方法上始终注意传统的写实手法的运用,注意抒情写意,重视含蓄之美的表现,有时流露出感伤与怀旧的乡土情结,在含蓄优美的语言中传达出诗意的美,这也是其传统美学思想和文化心理的自然流露。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他早期的小说集《上元灯》。
这里面的作品大多是对苏州古城和松江小镇早年生活的怀旧和感伤。
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大多在一个追忆性的叙事结构中,纳入诸多怀旧感伤的情绪,小说常常在追忆中开始,又在惆怅中结束,而整篇小说则在意境的营造或意象的选取等方面表现出传统文化的影响。
走不出传统的樊篱——论施蛰存女性小说
极 的 、 激切 的 , 呈现 出在 一定 程 度上 对 传 统礼 教和 封 建道 德 不 而 的屈 从 。《 周夫 人》 是施 蛰 存独 自创 作 、 写女 性 的第一个 短 篇小 描 说 , 述 的是 一 个 丧夫 的 中年 寡妇 . 质 生 活很 优 裕 , 在 性 爱 讲 物 但 上长 期得 不 到满 足而 处 于饥 渴状 态 ,将 对 丈夫 的情 思 和 内心 的 苦 闷长期 郁积 在心 中 ,直 到 遇到 了一个 和 丈 夫长 得很 相像 的十 二 岁 的“ ” 于 是将 这 种 感情 转 化 成依 恋 以期 在 每 天都 能 相 见 我 。 中抽 丝 剥 茧将 郁 结 释放 出来 , 一 次 之后 “ ” 于种 种 原 因 再 但 我 由 未 登 门 , 一切 如 同 一个短 暂 的 白 日梦 , 这 醒后 她 又 回到 了生 活 的 原 状 。尽 管在 手法 上有 些 不成熟 , 但是 毕竟 不 能否认 在其 创作 中 的价值所在 。 这是他对女性心理分析的一个开始。《 春阳》 则是女 性 心理 分析 小 说 中 比较 圆熟 、达 到 一定 高 度 、具 有 代表 性 的创 作 。婵 阿姨 的未婚 夫在 吉期 以前 七十 五天 死了 。 过 两天 两夜 的 经 考 虑之 后 ,婵 阿姨 决定 抱着 牌 位成 亲 而成 了一个 大 宗财 产 的合 法 继承 人 , 虽得 到 了金钱 , 而却 牺 牲 了 幸福 , 然 多年 的 寡 居将 正 常 婚姻 中本 该 有的 性欲 压抑 。 在去 上 海后 被 大都 市 的现 代 文 明 气 息和 春 日和 煦暖 阳 的激 发 ,情 爱被 唤 醒 ,决定 在 上海 到处 逛 逛 。在 银行 对年 轻银 行职 员殷 勤 目光 的羞怯 、 在餐 厅对 一家 三 口 共 同进餐 的 羡慕 , 文雅 男 客 同桌进 餐 的期 望 , 曾相 识 的攀 谈 对 似 的 向往 、 被邀 请 看 电影 的幻 想 、 完 整 家庭 的渴 望 组 织成 浪漫 虚 对 幻 的 白日梦 ,最后 将 男主 角 重 影在 温和 热 情 的管 理保 管 库 的行 员 身上 ,当她 借 1保 险柜 忘 锁 回到 银行 重温 那 或许 有 暧 昧流 露 3 的 目光时 。 年轻 的行 员和 气 的对她 微笑 , 热情 的 称呼她 “ 极 太太 ” , 愤怒、 被侮辱的感情袭上心头 , 击碎了她长期精神苦闷下偶尔情 先墓地 风 水 的投 资和 维护 , 以积 累并保 持 家 族共 有 的 象征 , 而 从 促 进 家族 的 紧密联 结 , 大 本 家族 的 力量 。正 因于此 。 金人 以扩 织 家族 对 于祖 墓 或 祠 堂风 水 有 着 高度 、 持续 的关 注情 怀 ; 人 、 个 家 族 并不 断加 大热 情 和投入 去延 续风 水信 仰 。
徘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1940年代雷妍小说创作论论文
摘要雷妍是20世纪40年代北平地区重要的作家之一。
在十年的创作过程中,她为后人留下了六部小说集以及许多单篇小说和散文,但在此后几十年的文学研究中,她和她的作品都极少得到应有的关注。
雷妍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和她的人生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少女时代良好的教育、故乡的纯美与温馨,父母的开明与爱护,这些正面的因素使雷妍的小说创作表现出对美好情感的理想化追求。
然而,婚恋的失败、战争的摧残、家庭的重负,这接连发生的变故又使她的小说具有强烈的现实色彩。
本文尽可能地搜集了雷妍的大部分小说,以她的自身遭遇为切入点,以申诉女性命运、渴望人性自由、理想故园的回归、讽刺及控诉都市虚伪文明等方面为角度,对雷妍小说进行了分析研究。
封建的旧式婚姻关系、畸形对立的婆媳角色,卑微的社会地位,使女性在传统的宗法制社会难有立足之地,从而产生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故乡永远是心灵的理想家园,雷妍小说呈现出的对故乡的怀念、依恋以及理想故园的失落,都表达了追求美好情感的愿望。
此外,雷妍为数不多的都市题材小说讽刺了都市文明的虚假,控诉了都市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从雷妍的小说中我们体会出其价值观、人生观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徘徊与挣扎。
雷妍作品表现出对美好人性的依恋源于她内心的理想元素,但在战争阴霾笼罩的都市里,现实一次又一次破碎着她的理想。
所以,无论是在真实的生活还是在理想的文学世界中,雷妍和她的作品都让我们感悟到在纷乱的年代里她对理想的坚持和憧憬,以及对现实的反抗与斗争。
关键词雷妍理想现实女性命运AbstractLeiYan was the 1940’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riters in Beiping region. In 10 years of the process of creation,she left for later generations six story collections as well as many single novels and prose,she and her works were rarely given due attention in the later decades of literary study. LeiYan’s literary creation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er life experiences.A good education of girlhood,her hometown of beauty and warmth,enlightenment and love of the parents,these positive factors made LeiYan’s novels showing idealized pursuit of good feelings. However,love and marriage in failure,the ravages of war,the burden of the family,these spate of misfortunes made her novels having a strong practical color.This paper collected most novels of LeiYan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analyzed them with her own experience as a starting point,to appeal to the fate of women,the desire to human freedom,the regression of ideal hometown and the satire and indictment of urban false civilization. Feudal customary marriage relationship,the role of the deformity and opposite mother-and daughter,humble social status make women difficult to have a foothold in the traditional community,resulting in an infinite desire for freedom. Hometown will always be the ideal home of the soul. The nostalgia and attachment for hometown as well as loss of the ideal hometown,had expressed its desire to pursue a better emotional. In addition,LeiYan’s few urban novels satirized urban false civilization and complained the darkness and injustice of the urban society. We appreciated LeiYan’s values and outlook on life in between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of wandering and struggle.The ideal elements of LeiYan made her show of the attachment of human nature in works,but during the war of the shadow city,her ideal was broken once again and again by the reality. Therefore,whether in real life or in literary works,LeiYan all let us comprehend of her ideal of persistence and vision in the chaotic years,as well as to the reality of the resistance and struggle.Key words LeiYan Ideal Reality The fate of women目 录引言 (1)第1章“为生存而艺术” (6)1.1 从幸福女儿到艰辛女人 (6)1.2 短暂但丰富的创作历程 (10)第2章女性视角的观照 (14)2.1 申诉女性命运 (14)2.2 渴望自由的心灵诉求 (19)第3章故园:心灵的理想家园 (24)3.1 充满依恋、希望的乡土之情 (24)3.2 理想故园的失落 (27)第4章都市:人性的沦陷之地 (29)4.1 对都市文明的讽刺 (29)4.2 情色物欲间的相互利用 (31)4.3 控诉社会的强音 (33)结语 (36)参考文献 (37)附录 (39)致谢 (41)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2)引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相继沦陷,范围之大,包括像长春、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广州这样的许多中心城市。
《龙岭迷窟》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龙岭迷窟》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最近一段时间,《龙岭迷窟》《我是余欢水》《清平乐》《传闻中的陈芊芊》等几部口碑上佳的电视剧、网络剧闪耀大小屏幕,好不热闹。
这几部剧集有一个共同点,即皆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
事实上,网络文学已成为近年来影视改编的富矿和重要创意来源,而这正得益于网络文学巨大的体量和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
②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2%,网络文学创作者达1755万,累计作品2442万部。
网络文学全新生产机制的出现,让许多人心中埋藏的文学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梦想,而成为有章可循、每个人都可一试身手的具体实践。
这极大地释放了文学生产力。
受益于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显著,已经形成都市、历史、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③尤其是近几年,网络文学整体稳健升级,显示出强韧的内生发展力。
一方面,现实题材创作成为主流风向标。
这既得益于国家和社会的倡导、市场和读者的期待,也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与变革的必然要求。
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走向现实题材的广阔天地,以新的时代生活经验激发类型写作活力,创作出一批现实题材“爆款”,使网络文学总体艺术水准明显提升、思想内涵进一步深化。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类型写作不断进化。
一批作家在既有类型传统基础上持续精耕细作,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向着精品化方向努力。
此外,越来越多90后、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为网络文学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
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使网络文学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故事”的传统与现代——从施蛰存的两组小说而感
“故事”的传统与现代——从施蛰存的两组小说而感
帅晨晨
【期刊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35)002
【摘要】“故事”是传统叙事文学的核心.施蛰存在小说里对“故事”十分用心经营.作为一个站在现代和传统的交汇点的作家,他把现代和传统都融入到了“故事”里.在《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夜叉》《魔道》这四篇故事性很强的小说里,他对古代神佛故事和志怪故事进行了重写,从古代文体资源里写出了现代,从神佛小说里写出了人性,从志怪小说里写出了人心,并在叙事手法上表现出了前卫的姿态.施蛰存没有完全剥落传统的色调,展现出了作为一个“兼容”的海派作家的气质.
【总页数】7页(P45-51)
【作者】帅晨晨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
【相关文献】
1.踏上乡村与城市、传统与现代之路的歌者--沈从文与施蛰存小说的城乡二元文化探析 [J], 彭秀坤
2.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形态——鲁迅、施蛰存历史小说比较论 [J], 桂晓东
3.中国小说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环——谈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
献 [J], 周晓宁
4.传统与现代的纠结--论施蛰存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J], 蒋义娜
5.现代的先锋与传统的沉淀——试论上海租界语境下施蛰存都市题材小说的创作[J], 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施蛰存作品特点(最终版)
施施蛰存作品特点(最终版)第一篇:施施蛰存作品特点(最终版)内容摘要: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堪称独步。
他借鉴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显尼志勒的心理分析小说以及西方意识流小说而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分析小说。
本文从注重性心理分析、揭示二重乃至多重人格,创作手法的借鉴,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三个方面,对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特点进行分析,对读者欣赏阅读施蛰存小说和创作心理分析小说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特点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堪称独步。
沈从文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说过,施蛰存的成就“在中国现代短篇作家中似乎还无人可企及”[1]。
他小说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即注重性心理分析,揭示二重乃至多重人格;创作手法的借鉴;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
本文将结合施氏的作品来谈其小说的创作特点。
一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特点,首先表现为注重人物潜意识性心理的分析,揭示二重乃至多重人格。
早在1933年,施蛰存就声言“我的小说不过是应用了一些弗洛伊德的心理小说而已”[3]。
由此可见,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具有浓厚的弗洛伊德色彩。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创建于19世纪末。
早期他将人的心理历程分为三层:底层为潜意识,中层为前意识,上层为意识。
潜意识是存在于人们内心底层的隐蔽的非理性世界,是人们自己往往也难以觉察的黑暗王国。
意识是人们清醒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它是清晰的,与潜意识处于对抗状态。
而在这两者之间的边缘地带,担任警戒任务的则是前意识。
后来弗洛伊德在这三分法的基础上又提出另外一种三分法。
其基本观念认为人格由三部分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主要由性本能,即“里比多”组成,是人的一切行为动机的源泉;自我是受环境的影响而加以调整后的本能,把不见容于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冲动改造为适应外部世界的心理动机;超我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层面,代表社会道德准则,压抑着本能冲动。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论施蛰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者:杨倩来源:《牡丹》2019年第21期20世纪30年代,以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作家活跃在上海文坛,他们主动运用西方全新的观点、主张、方法、技巧来描写都市生活的光怪陆离,分析人们的病态心理,表达他们对于都市的全新感受和体验。
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们塑造出了一批令人目眩的“摩登女郎”形象,最大程度地表现出现代都市人的异质性和聚居性。
其中,以心理分析著称的施蛰存在塑造女性形象方面更是别具特色,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对象系统,塑造出不同职业却又性格鲜明的女子。
1928-1937年,施蟄存主要出版过五本短篇小说集:《上元灯》《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小珍集》。
这几本集因创作时间关系,在女性构型上有一定的变化,即心头永远的“白月光”、罪孽的背负者、渴望爱的病态女人。
一、心头永远的“白月光”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与任何一位男性作家相同,施蛰存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也渗透着他对于现实生活的真实经历和情感体验,因此《上元灯》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多是在雨中偶遇的一抹倩影或者是回忆中追寻的幻影,她们或许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但是她们善解人意,是“我”心头难以忘怀的一颗“朱砂痣”。
在《上元灯》中,“她”处处为“我”着想,不会嫌弃“我”,将最好的花灯保留给“我”。
《扇》中的树珍善解人意,善心指导着“我”,为了不让“我”背负偷盗的罪名,把自己珍爱的扇子赠与“我”。
这一系列女性形象反映出女性的纯洁善良,对于爱情青涩而专一,但是仅仅是出于男性对于女性的一种美好幻想,渴望获得爱情来实现内心的满足,但是这种美好需要特定的环境,一旦重逢或者成为妻子,这样如“白月光”般的女性就失去了其美好意义。
浅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
浅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浅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宜宾学院雷叶摘要: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在30年代堪称独步。
历史题材的故事新编在前,如《将军的头》、《石秀》、《李师师》等,用精神分析来重新解释历史人物和事件。
《梅雨之夕》、《狮子座流星》、《春阳》这些篇什,心理分析更从故纸堆直深入到现代都市,深入到女性世界中去,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为参照,集中描写人物表层意识下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揭示人物行为的深层的心理动因。
关键词: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精神分析学说;欲望与都市心态文学发展到二十世纪的一个巨大进步就是作家开始更为关注人内心的探索。
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兴盛,“文学和心理学日益抹去了他们之间的疆界,心理分析则开始直接结出了文学创作的累累硕果。
”[1]施蛰存受西欧文学的影响,逐渐开始了心理分析小说的写作,而其孤寂内向和耽于幻想也使他特别适于探索人的精神世界,发觉人的隐在的寂寞和内心荒凉。
施蛰存将其细腻的笔触深入都市,深入尘封的历史,深入人的潜意识,描写性欲压抑,探索人性奥秘,堪称中国心理分析小说的第一人。
李欧梵说,“作为一个原创的作家,他是一个先锋,一个拓荒人,因为他敢于探入人全然陌生的心理世界,并大胆回眸那无理性的力量。
他可能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派作家,在他的小说世界里,他很有意识地征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描述性压抑的潜流,一个既现实又是超现实的世界”。
[2]一运用精神分析学说挖掘人物心理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是建立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础之上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领域可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而作为一个特殊精神领域,潜意识往往是人类行为背后的真正驱力。
对此观点,施蛰存是认同的,“心理分析正是要说明,一个人是有多方面的。
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内心斗争之后才表现出来的。
这个行为的背后,心里头是经过多次意识斗争的,压下去的是潜在意识,表现出来的是理智性的意识。
施蛰存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研究_刘三雄_硕士学位论文
施蛰存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研究 Research on Modern Psychoanalysis Novels of ShiZhecun
摘要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是“新感觉派”文学的主 要代表。本文选取他的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为研究对象,以文本细读和 叙事分析相结合为主要研究方法,探讨施蛰存的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在 他整个文学创作阶段的意义。现代题材小说在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创作中占 有重要位置。在《梅雨之夕》和《善女人行品》两部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 说集中,施蛰存将心理分析方法运用于社会现实,以剖析各类人物的思想 和行为,把心理分析小说纳入现实主义轨道。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这两种 因素在施蛰存以后的心理分析小说中逐渐融合并最终统一。 全文除导言、结语外共分三章。 第一章在简述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创作背景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他的 创作风格和主题所受的影响,梳理和总结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对“中西文 化因子继承”的特点。 第二章围绕施蛰存现代题材文本写作中的叙事特征,分析他的艺术风 格,以及对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文本从叙事视角、叙事语言、叙事空间 等方面呈现的新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形成这些叙事特征的原因,探求文本 的艺术美感。 第三章对施蛰存的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进行文本细读,梳理和归类 出都市、乡村以及魔幻等三种人物类型并分析这类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之间 的关系,进而归纳出三种不同类型人物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观心 理和现实社会因素。 本文通过对施蛰存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的探究,厘定该题材和社会 现实之间的关系,探求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的风格轨变痕迹, 以期进一步阐释施蛰存现代题材心理分析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 施蛰存; 现代题材; 小说; 心理分析II ABSTRACT ShiZhecun, who was the main respective of the new feeling literature, was also the creator of the modern psychoanalysis novels in China. Putting modern psychoanalysis novel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text and narrative researching, this thesis researched the significance of his modern psychoanalysis novels in his whole literature creation. Modern them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hiZhecun’s psychological analytical creation. In his modern psychoanalysis novels An Evening of Spring Rain and The Kind Women's character, by applying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social reality, ShiZhecun analyzed kinds of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the characters and and brought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novel into the orbit to the realism. Eventually realism and modernism were gradually merged and then reunited in the psychological analytical the novel of ShiZhecun.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three chapters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e first chapter briefly concentrates on the influence which ShiZhecun got on his creative style and theme on the basis of psychological analytical novel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then comb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ShiZhecun’s psychological analytical novel to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factors of inheritance. Around the narrative features of ShiZhecun’s modern fictions, the second
行走于欲望都市的雾霭中--论施蛰存小说中的都市心理景观
行走于欲望都市的雾霭中--论施蛰存小说中的都市心理景观周德蓓【摘要】Influenced deeply by Freud’ s psychoanalysis, Shi Zhecun’ s psychoanalysis novels of metropoli-tan select the city people’ s spiritual world as starting point, and apply the device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o outline the desire undercurrent of metropolitan, and affirm the rationality of libido.Shi Zhecun condemns civilization alienation and spiritual crisis, employs modernist techniques to insight the city people’ s psycho-logical and living realities, and expresses his humanistic care and rational thought to the lonely urbanites.%施蛰存的都市心理分析小说深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选取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为切入点,以精神分析手法勾勒都市爱欲潜流,肯定性欲的合理性。
施蛰存责难文明异化和精神危机,以现代主义手法洞穿都市人心理现实和生存现实,站在人性的立场上勾勒都市人潜在的心理图景,对孤独的都市人抱以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期刊名称】《宜宾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5页(P54-58)【关键词】施蛰存;都市心理小说;性本能;精神分析【作者】周德蓓【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二十个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是典型的大都市,杂糅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传统中华文化,撞击出商业大都市的繁华与迷惘。
传统与现代的纠结_论施蛰存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传统与现代的纠结———论施蛰存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蒋义娜(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摘 要:施蛰存虽身为新感觉派的一员,但在文化取向和审美选择上有着特异之处。
从他深厚的古典文学的修养和对西方艺术手法的借鉴为视角,来探索施蛰存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即古典抒情意味与西方现代色彩的有机融合,力求展现施蛰存从乡土抒情到都市小说的创作中独特的艺术追求和传统与现代相纠结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传统因子; 现代因素; 契合中图分类号:I10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06)04-0105-03T raditional and Modern I ntertwiningJ I ANG Y i -na(Literary Academy ,Zhengzhou Univer sity ,Zhengzhou ,H enan 450001)Abstract :Although Shi Zhecun is one of the bodys which send for the new feeling ,he has difference especially in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 and the esthetic choice 1The article is ,from such an angle of view as his deep classical literature tutelage and benefit from the western art technique m odel ,explore the artistic feature of Shi Zhecun πs novel creation.He ingeniously fuses the tutelage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with intake to the western art technique m odel ,from local expresses feelings to metropolis psycho 2analysis novel he experiences earnestly to explore ,thus opens to suit himself characteristic road of the literary arts 1H is novel also just because of this unique is sending out the lasting charm 1K ey w ords :traditional factor ; m odern factor ; conjunction收稿日期:2006-01-20作者简介:蒋义娜(1973-),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生,从事现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古典韵味中的现代气息——论施蛰存早期小说中人性的异化
似 乎 整 洁 得 多 。 [ 一 ”2 能就 是 这 样 内容 和 谐 、 格 清 新 " 风 的 十 个 篇 章 , 得 《 元 灯 》引 起 了 当 时 文 坛 的 关 注 。 使 上 沈 从 文 在 他 的 《 沫 集 》中 这 样 写 到 : 沫 “于 江 南 风 物 , 农 村 静 穆 和 平 , 抒 情 的 幻 想 , 了 如 《 乡 》、 社 作 写 故 《 戏 》 篇表 现 的亲 切 , 钦 文 等 没 有做 到 , 蛰 存 君 , 诸 许 施
作 — — 《 梦 》 《 园 》 《 人 》, 得 “ 改 编 一 过 , 旧 、桃 和 诗 使 今
则就 全 书各篇 风 格 言 , 有 并 不 距 离 得 很 远 的 两组 , 只
深厚 的重农 抑商 的文化 传 统 的国度 , 园 诗歌 有着 几 田 千 年 文 学 传 统 的 强 劲 支 撑 , 城 市 的 形 象 从 来 都 是 陌 而
水 沫 书 店 版 和 13 9 1年 新 中 国 书 局 改 编 版 。 在 1 3 9 1
缕清 泉 舒 缓 而缠 绵 。其 实 , 上 元 灯 》b 集 中那 《 /说
种 感怀往 昔 、 恋故 乡 、 眷 回忆 童 年 的 题 材 内 容 在 同 时
代 的作 家 中 是 不 足 为 奇 的。但 笔 者 认 为 , 上 元 灯 》 《
干集 》 我 青 少 年 时期 的描 红 练 习 。《 子 姑 娘 》 是 绢 和
走不出传统的樊篱——论施蛰存女性小说
走不出传统的樊篱——论施蛰存女性小说摘要:施蛰存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以男性的视角去探测女性的内心,审视女性在传统伦理道德下所受的精神重压和悲剧性命运,带有几分悲悯与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影响存在的不满与反抗。
同时又不可避免的流露出男权社会对女性行为和德行的规范和约束。
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关键词:施蛰存;女性小说;男性视角;传统约束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7-0223-02施蛰存是30年代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受显尼至勒和弗洛伊德的影响,用精神分析创作心理分析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自从创作短篇小说《周夫人》之后,一直将眼光游弋在女性的精神深处,用一支精细之笔揭开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由人的内在生命来表现人性,表现男女情爱,就这样成了施蛰存小说的母题。
”[1]陆续创作了《春阳》、《狮子座流星》、《雾》、《阿秀》等结集为《善女人行品》。
他在该小说集序言中称:“本书中各篇所描绘的女性,几乎可以说都是我近年来所见的典型”是他的“一组女体习作绘”。
[2]他的这些女性小说中女性形象都是他所认为的“善女人”,所谓善,是人具有的一种利他的个性与品行,是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这些女性有着封建礼文化熏陶下形成的所有美德:温柔善良、纯情贤淑、高贵大度、文雅美丽,但是,在施蛰存的笔下所触及的不是这些外在的品质和表面的现实,而是挑开日常生活表面的掩盖窥视到她们非常态下的隐秘的内心世界,显现她们平静温和的外表下潜在的激流、暗涌,显露出女性在社会习俗规定下的性的苦闷和灵肉分离的性饥渴的痛苦,展示了她们瞬间折射的悲剧人生。
一施蛰存关注的女性既不是生活在都市的现代摩登女郎,也不是传统重压下的乡土女子,而是处于都市与乡村结合的边缘地带的小城镇女性,她们受着个性解放的感染和现代文明的波及,内心中的自我意识有了些许萌动,但是传统伦理道德、封建三从四德已经在她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在行动上他们是不积极的、不激切的,而呈现出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屈从。
商业文化与都市中的现代人——论施蛰存的小说《梅雨之夕》
收稿日期:!""#—"# $ "% 第一作者简介:曾娅先(&’#( $ ),女,成都大学师范学
-""/ 年第 ! 期
等。这里还有最为刺激的都市生活。 !" 年代的 上 海,是 颓 废 之 风 弥 漫 的 时 代,合
着西 方 唯 美 主 义 思 潮 的 译 介,王 尔 德、比 尔 利 兹, 伴着快节奏的 都 市 商 业 文 化,这 一 切 再 与 大 革 命 失 败 后 青 年 知 识 分 子 迷 茫 、顿 挫 的 内 心 相 呼 应 ,很 容易形成一股 颓 废 之 风。 李 欧 梵 在《漫 谈 中 国 现 代文学中 的“颓 废 ”》一 文 中 指 出:现 代 文 学 中 的 “ 颓 废 本 来 就 是 一 个 西 洋 文 学 和 艺 术 上 的 概 念 ,英 文是 #$%&#$’%$,法文 是 #$%&#$’(,后 者 在 二 三 十 年 代有 人 译 为‘颓 加 荡’,音 义 兼 收,颇 为 传 神,…… 因 为 望 文 生 义 ,它 把 颓 加 荡 加 在 一 起 ,颓 废 之 外 还 加添 了 放 荡、荡 妇,甚 至 淫 荡 的 言 外 之 意,颇 配 合 这个名词 在 西 洋 文 艺 中 的 涵 义。”[)](*)+))而 且,据 李欧梵在另一部专著《上 海 摩 登》中 考 证,!" 年 代 的上海因其印 刷 业 的 发 达,书 店 给 文 人 提 供 了 休 闲娱乐的好去 处 之 一,这 种 文 化 也 加 入 到 消 费 文 化 的 行 列 中 :“ 百 分 之 八 十 以 上 的 中 国 书 店 集 中 在 一个区域里,即福州 路(也 以‘四 马 路’闻)南 北 方 向 的 两 三 个 街 区 ,长 久 以 来 一 直 被 称 为‘ 文 化 街 ’。 在 ),!- 年 ) 月 -. 日 日 军 突 然 轰 炸 上 海 前,这 里 有新旧书肆三百余家。”[-](*)!/)其中 有 出 名 的 商 务 印书 馆、中 华 书 局,还 有 一 些 象 北 新、开 明 这 样 较 为 出 名 的 ,还 有 一 些 杂 志 紧 随 社 会 之 风 ,迎 合 市 民 消 费 口 味 ,拥 有 众 多 的 读 者 ,如《 良 友 》画 报 ,《 金 屋 月刊》、《新月》等,此 外 更 有 众 多 的 妇 女 杂 志 和 电 影画刊。
评杨迎平《永远的现代——施蛰存论》
作者: 徐中玉[1]
作者机构: [1]华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版物刊名: 文学评论
页码: 207-208页
主题词: 施蛰存;回忆性文章;文学事业;创作
摘要:杨迎平教授十多年前,已私淑施蛰存先生,多次直接与施老接触、谈话,得到施老不少指导与帮助。
施老逝世后,她有志写成《施蛰存论》,我得以先睹。
读过深感她是有条件、有魄力写好这本书的。
施老虽逝,至今有不少论文和回忆性文章继续发表在各地报刊上。
这主要由于他在现代文学事业上有影响。
无论在创作、教学、翻译、编辑等各个方面,包括古今中外,他都有许多贡献、实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HUIWENXUE 安徽文学安徽文学2016年2期总第391期文学研究在现代与传统中穿梭———论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崔妍北京市水务局党校摘要:施蛰存同时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的影响,在创作中呈现传统与现代因素交相呼应的特色,本文根据施蛰存创作时期,分三个阶段叙述其传统与现代因素的体现。
以说明施蛰存创作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施蛰存小说创作传统现代作者简介:崔妍,女,文学硕士,北京市水务局党校。
施蛰存作为现代文学派的领军人物,自幼受传统文化熏染。
他生于江南书香人家,幼年熟读经典,并跟随《白香词谱》、《草堂诗余》等书学着填词。
同时施蛰存作品创作技巧和思想架构又深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
这双重性造就了其在近20年的创作在传统与现代中穿梭,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错混杂的艺术风格。
何为传统?何为现代?传统是基于千年文明之上的文化积淀,是史传和诗骚在文学创作中的延续。
“史传传统诱使作家热衷于以小人物写大时代。
”[1]“诗骚传统使传统作家先天性的倾向于‘抒情诗的小说’,引‘诗骚’如小说突出情调和意境,强调即兴与抒情[1]”。
此外传奇话本影响了后来小说在情节性上引人入胜,而中国传统圣人哲学造就了中国小说中因果业报宿命感与出世倾向。
现代的概念则是源于工业文明进程中,人们对欲望与性冲动的共鸣性书写,强调独立性和多元性。
这反映在我国新文学时期,表现在心理分析、意识流创作,打破线性叙事,叙事视角多元化等等;内容多选择新旧文明交戈中人们的焦虑惶恐彷徨。
一、《上元灯》:现代因素灵光闪现的传统叙事《上元灯》是施蛰存认为的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在这时期以前,我所曾写的作品大部分都是习作,都是摹仿品”。
[2]李商隐般的感伤情绪以及《扇子》中“轻罗小扇扑流萤”意境都是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传统因素。
然而,此作品集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作者对心理分析的热衷。
(一)心理分析的初现心理分析运用是新文学乐于运用的书写方式。
施蛰存此时期的小说《花梦》中特将心理分析寄注于混合叙事之中。
小说中外置的全知视点和人物内心独白的内视点的交替使用,“他”邂逅一个漂亮女子,追逐,“他”对眼前女子的各种性幻想以及外在纷乱的马路霓虹如蒙太奇般交替编辑。
我们跟随叙述者一同体会了“他”的欲望历程。
对欲望如此大胆和真实的分析,在新文学时期显得誉为犀利和独特。
(二)人性真实展现施蛰存以人性为切入传统叙事,通过对人性的真实展现,打破人们的旧识。
人之所以完整,是善恶共存,德性与欲望、爱与动物性交混。
在《宏智法师的出家》中,宏智法师每晚都要在龙山寺的山门口悬挂明灯,并嘱咐:“愿把我的小小的光,永远地照着他的暗中的路吧”。
人们常感动于他的日夜祈福,然而,此中的“他”并非众生之“他”,而是自己痛失的爱妻。
每晚的仪式不过是对被自己薄幸抛弃雨夜前妻的忏悔。
高僧也不过是薄幸而后自愧不已的凡人。
此篇小说作者选取的是佛教题材,且以琐事展开,圣人退去光环,还原人性真实。
(三)新旧文明的冲撞与皈依施蛰存早期对于新旧文明较量有自己的独特视角。
小说《渔人何长庆》中,开头作者就将地点定在一个古老,充满神话传说的小镇。
渔人何长庆继承着父业,以打鱼为生。
与他青梅竹马的菊贞却“对于她的环境,她感觉着不满”。
不久去了大都市。
在城市繁华奢靡中却沦落为站街妓女。
听到村人传言的何长庆将其带回乡村,领入自己的渔人生涯,勤劳诚恳,最后生活圆满令人艳羡。
在施氏文本中,城市成了让人堕落的污秽之地,菊贞对城市的向往、在城市的沦落,正是作者对城市文明巨大的吸附能力和浸染能力的恐惧。
而渔人何长庆和小镇却是淳朴安静、虽平淡却有抚平生活动荡堕落的力量,菊贞能重返平静。
这正是施氏对乡村文明的归依。
由上述得知,施蛰存《上元灯》时期的创作传统因素占据主基调,其现代因素却也不可忽视。
二、《将军的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现代因素的提升对于一直想在创作上另辟蹊径的施蛰存来说,第二阶段的作品现代因素大幅度提升,传统叙事隐后。
首先,意识流的大量运用,打破小说的线性叙事,丰富展现小说的共时性。
如《在巴黎大戏院中》通篇是与女同事一同在戏院看戏的“我”的意识的游走。
其次,一定意义上的传统价值在欲望的书写下被颠覆。
《石秀》中人们眼中石秀的“替天行道”“江湖义气”成了性虐憎女情结。
同样《鸠摩罗什》中,一直被人们奉为佛家33安徽文学ANHUIWENXUE安徽文学2016年2期总第391期文学研究大师的鸠摩罗什也一直沉迷于欲望的痛苦之中,不得解脱,终究没有修得正果。
正如李欧梵所说:“他的野心是堪比弗洛伊德的,也就是说,他要挖掘被文明的超我所压抑了的力比多的力量。
”[2]。
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期施氏作品仍乐于传统意境的营造。
(一)传统意境之美。
施蛰存少时便对一部《李长吉集》爱不释手,这促使施氏在创作中常常痴迷于如诗词一般的意境。
《梅雨之夕》写“我”在下班途中,邂逅一个女子的经历。
文本大篇幅叙述“我”的内心独白,读者依稀能见那江南细雨下,撑着油纸伞,如烟一样温婉的姑娘,这般淡淡忧伤有如诗一般的画面,正是传统诗词中常见的江南意境。
作者甚至有些陶醉于对这个女子的描画,“长眉已颦蹙得更紧,眸子莹然”“一阵风,将她的衣缘吹起,飘荡在身后。
她扭过脸去,避对面吹来的风,闭着眼睛,有些娇媚”,这不是现代都市中的时尚女郎,而是江南细雨下,通身盈荡着古典的娇美和温婉的姑娘。
这让我不禁想到同时期现代派诗歌《雨巷》中那个“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二)善女人之“善”施蛰存笔下的女性形象常是守旧、拘谨、内向,她们不可能像刘呐鸥小说的女性那样放荡、肉感、欲望泛滥。
在《春阳》中未婚先寡的婵阿姨,面对邻桌的单身男子忍不住畅想,却不动声色;有第二次去开保险库的冲动,却依然匆匆回家而去。
在施蛰存小说中的女人多是“善”女人,她们不可能像男人那样歇斯底里地癫狂,不仅仅是不敢做,连想都不敢想。
封建伦理她们的束缚深入骨髓,即使做梦也是谨慎小心。
对此类女性形象的塑造一定程度上昭示着施蛰存自身在对女性的价值取舍上受到的传统因素影响。
(三)传统叙事模式的借用施蛰存在叙事模式上也常常受到中国传统小说的影响。
如小说《雾》中,待嫁于闺中独自访亲的素贞小姐在车上邂逅了青年绅士,钦慕、羞涩,一路上也只敢偷眼看上一下。
此情此景,几乎全然传承于传统小说中古代小说中才子佳人偶遇相逢。
在另一部小说《夜叉》中,作者在形式上俨然得意于志怪小说的笔法。
夜半,清冷的月光下的小路上遇到了白衣女子。
若是在《聊斋志异》中,读者不免会推测其大概是狐仙或女鬼之类的,主人公卞士明一路追随女子而去,施蛰存此时如顽童般同读者开了个玩笑,女子并非女鬼,只是一名哑女。
由此可见,在此阶段的小说中,施蛰存大量的使用新式技巧,使其中的现代因素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其传统因素虽有隐后,却并未陨落,其在背景出依然散发着自己优美的光圈。
三、《小珍集》传统与现代交织施蛰存第三阶段的作品传统因素再次凸现,其与现代因素交相呼应,使作品呈现出更丰富厚重的魅力。
此阶段的作品主要是《小珍集》,作品集历史题材、城市小人物生存并存,题材和风格均呈现多元化特色。
(一)传奇话本精巧情节的承续中国小说经历传奇与话本的演变,其面向普通大众的性质要求情节的引人入胜。
多以中国大多小说的情节曲折。
施蛰存此阶段的作品,情节设置精巧铺垫,循序渐进,意味回长。
如《特吕姑娘》中,作者以部长的话为开头,为后来秦贞娥以此种殷勤态度向别人推荐昂贵商品作铺垫,同时也让读者稍加思索一番,对秦如何做到这些有些期待。
而赵良士对秦贞娥的态度,由最开始的期待到后来的躲避,也是值得体味一番。
其前后不一的行为加强了小说情节性,使读者能够在这种反差中体会到人们的虚伪和琐碎。
施的作品常常在貌似平淡的叙述之后加上一个惊人的结尾,使读者在最后回味无穷,颇有些欧亨利小说的特点。
如《名片》中,酷爱收集名片的马书记,一心想升职,然后能有自己的名片,一次碰到老同学得到升职的许诺后,迫不及待地印了自己的名片,并且凭这张名片,优先进园子玩了一圈,可是正因为这张小小的名片,马书记非但升职不成,还被训斥了一顿,最终再也不收集名片了。
这个小说前面幻想的欣喜与结尾处骤然干脆的打击,形成强烈的反差,读者恍然,正是这小小的名片给了马书记长久的期待又将其打破,如《最后的落叶》中,最后画上去的叶子同样给了主人公希望,又由老画家的去世而恍然明白,一张落叶改变了主人公的命运。
(二)历史题材的人性化书写与传统哲学的积淀《塔的灵应》和《黄心大师》是施蛰存在这个时期主要的历史题材小说。
这两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便是其对神性人物的人性化书写。
《黄心大师》中,黄心大师为一代名尼,因铸钟屡遇阻隔,终究自身跃入炼炉压制妖魔,而得钟成。
然而,施氏版本中,黄心大师一生苦闷,虽才华横溢却未得一个知心男子相伴,终究心灰意冷纵身跃入炉中,以终此生。
黄心大师俯视着众生,启迪世人,拯救凡夫俗子卫护佛法,是一个圣人。
小说却将人们口中的神尼还原成一个性情高傲,渴盼爱恋的女子。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通篇充斥着冥冥中命运的强大力量,人生无常却有序,看似偶然却有必然的缘由。
又如《塔的灵应》中,池水沸腾是由于行脚僧放进了石灰,塔的倒塌则是捉促织的小孩移动了础石,而小主人与他的恋人恰在倒塌的塔上幽会,所以又正好应验了行脚僧有意无意地诅咒。
塔的倒塌并非因为池水的沸腾,也与定风珠无关,然而三件事却如齿轮互相咬合般同时发生,正是印证了万般皆由因而果,由业而报。
佛教义理寄于文本深处,让人不得不对命运的力量产生敬畏。
施氏在此阶段的作品中传统因素的在此提升与现代因素更加成熟,二者相互交织,给施氏作品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
总而言之,同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和现代思想影响的施蛰存,其创作呈现出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独特风格。
此种风格实施蛰存的作品在众多问题小说,革命小说等等之外,另辟出一条蹊径,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枝奇葩。
参考文献[1]陈平原.中国小说叙述模式的转变[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165[2]施蛰存.散文我的创作生活之历程[A]//灯下集[C].开明书店,1937.1.[3]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7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