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

地质学基础知识整理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涵盖了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表面特征、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过程。

对于想要了解我们所生活的这颗蓝色星球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洋葱”,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部分。

地壳是我们最熟悉的部分,它是地球表面的薄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一般在 30 至 70 千米之间;而海洋地壳则较薄,通常只有 5 至 10 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厚度约为 2800 千米。

地幔的物质处于高温高压状态,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够缓慢流动。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而内核则是固态的铁和镍。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是地球磁场产生的重要区域。

二、岩石的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当岩浆从地球内部喷出地表,冷却迅速,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比如玄武岩;如果岩浆在地下深处缓慢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如花岗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形成的沉积物经过压实、胶结等作用形成的岩石。

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岩往往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还可能保存着古代生物的遗迹。

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和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下,发生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

例如,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会变成大理岩,页岩会变成板岩。

三、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石在各种内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岩石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形成的。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褶皱,一般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往往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是岩石在强大的压力或张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形成的。

断层可以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四、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是现代地质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

节蚆羅芆芈蚅肇膈薇地质学基础》综合复习资料《地质学基础》复习资料绪论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当前,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固体地球的表层——岩石圈,研究其物质组成,形成,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及其发展演化的规律性。

V4XgP。

2、将今论古: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FKTrD。

第一章地球概述一、名词解释1、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通过大陆延伸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2、岛弧与海沟:岛弧是呈弧状分布的火山列岛,它延伸距离长达数百到数千公里,常发育于大陆架的边缘;岛孤靠大洋一侧常发育有深度超过6km的长条形陆地,叫海沟。

sng7T。

3、地温梯度:深度每增加100 米升高的温度。

4、岩石圈:软流圈其上的由固体岩石组成的上地幔的一部分和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它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塑性状态的软流圈之上。

V3Grs。

5、矿物: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二、选择1、地球的形状为(D)A、球形;B、理想的旋转椭球体;C、苹果形;D、近似梨形的旋转椭球体。

2、下列单元不属于大陆地表形态的是(A)A、岛弧;B、丘陵;C、裂谷;D盆地。

3、下列单元不属于海底地表形态的是(B)A、大陆边缘;B、裂谷;C、岛弧;D洋中脊。

4、下列地点,地球的重力最大的是(B)A、赤道;B、南极;C、北回归线;D北京。

5、根据磁异常的范围大小,下面不属于地磁异常分类的是(C)A、大陆磁异常;B、区域磁异常;C、全球磁异常;D局部磁异常。

6 、下列地区中热流值最高的地区是(B)A、大陆区;B、太平洋;C、大西洋;D印度洋。

7、大气圈中与人类活动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的是(A)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暖层。

8、下列地区中,发生地震机率最小的地区是(D)A、日本;B、台湾;C、阿拉斯加;D广州。

9、地磁要素包括(ABD)A、磁偏角;B、磁倾角;C、磁异常;D磁场强度。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一、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学基础知识1.1地球及地质作用1、地质作用:由于自然动力所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购造和地壳形态变化与发展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3、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4、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5、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6、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7、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8、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

9、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10、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11、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12、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13、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14、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15、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旳〜70km)中源地震,范围(7om〜300m)深源地震,范围(3oom〜700m)1.2岩浆作用和火成岩1、岩浆成份分类:二氧化硅、金属氧化物、少量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挥发性物质。

2、岩浆作用:岩浆从发育到往上运移再到冷凝固结成岩的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3、岩浆作用分为:喷出作用、侵入作用。

4、火成岩分为:喷出岩、侵入岩。

5、火山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6、程度分火山按喷发剧烈为:猛烈式、宁静式。

7、喷发形式:中心式、裂隙式、熔透式。

8、喷出物质:以固态、气态、液态的形式存在。

1.3岩石1、喷出岩的产状分为:火山锥、岩钟、岩熔流。

2、三大岩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

《第二部分》倾入作用与倾入岩1、倾入作用:岩浆从地壳深部上升运移倾入周围岩石,而未达到地表。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16、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完整程度 完整 结构面特征 结构面1-2组,以构造型节理或层 面为主,密闭型 结构面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 面为主,裂隙多呈密闭型,部分可 微张型,少有充填物 结构类型 巨块状整体 结构 块状结构 岩体完整性指数 (Kv) Kv>0.75 备 注
节理不发育,节 距>1m 节理发育,节距 0.4~1.0m
• • • • •
10、岩浆岩的晶粒大小 —粗粒>5mm,中粒2~5mm,细粒0.2~2mm,微粒<0.2mm
11、岩石坚硬程度的划分 依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划定: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Mpa)Rc>6060≥Rc>3030≥Rc>1515≥Rc> 5Rc≤5坚硬程度极硬岩(坚硬岩)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12、土的密实程度 • 1、砂类土的密实程度 按标贯击数划分,密实>30击;中密15~30击;稍密10~15击;松散 ≤10击。 • 2、卵砾土的密实程度: 按动探击数划分,密实N(120)11~16击;中密N(120)6~11击; 稍密N(120)3~6击;松散≤3击
7、岩层层厚的划分
• 巨厚层>1m, 厚层0.5~1m, • 中厚0.1~0.5m, 薄层2~10cm, • 片状层0.2~2cm, 微细层≤2mm
8、 沉积岩的颗粒大小定名
• 1)砾质岩—颗粒>2mm 石英砂岩:含石英95% 硬 砂 岩: 含石英25~50%,长石15~25%,暗色矿物泥质胶结居多,长 石砂岩:含石英30~40%,长石25~60%,钙质胶结; 2)砂质岩—颗粒0.1~2mm (1) 粗砂岩—颗粒0.5~2mm (2) 中砂岩—颗粒0.25~0.5mm (3) 细砂岩—颗粒0.1~0.25mm (4) 粉砂岩—颗粒0.01~0.1mm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构造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研究地层不整合的意义:
地层不整合接触是地壳运动历史的记录,不仅反应岩层在空间 的相互关系,也反应了构造运动的性质和在时间上的顺序,是地质 发展史研究、地壳运动特征及时间鉴定的依据;不整合面是层序、 构造单元、岩石单元划分与对比的重要界线;不整合面及上覆地层 附近是许多矿产形成的重要场所,其残留物质的类型也是确定古地 理、古气候的重要证据;对于油气地质而言,不整合面不仅是油气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对于油气地质而言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 侧向运移的良好通道,而且在不整合面下的地层,经历了长期风化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 剥蚀,往往孔缝发育,形成良好的储集层,角度不整合面下是潜山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油气藏形成和勘探的有利地区
沉积岩
碎屑岩 盖层
粘土岩
储集岩层
碳酸盐岩
生油岩层
地质时代 地层单位
地质时代
地质时代就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年代。包括两 地质时代 种意义:其一是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另一 个是地质事件发生距今的实际年龄。 由于地层是在不同时代里沉积的,先沉积的是老 地层,后沉积的是新地层。把各地大致相同时期沉积 的某一地层称为某某时代的地层,这种表明地层形成 先后顺序的时间概念称为地质时代。
地质构造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 断裂 褶皱和断裂 褶皱 断裂。
褶皱
地质构造
断裂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堑
由正断层组成的地垒
地质构造
地层层序的基本概念
沉积层序:是一个地层单元,它由内部相对整 一的、成因上有联系的地层组成,其顶底界以不 整合面或者与之对应可对比的整合面为界。
பைடு நூலகம் 地质构造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

普通地质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地质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地球内部主要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部分,主要由硅酸盐矿物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的质地比较坚硬,主要由岩石构成。

地壳的厚度随着地球表面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层,主要由硅氧化物和镁铁矿物组成,厚度约为2900公里。

地幔的温度和压强都比较高,能够形成地幔柱流,驱动地球板块的运动。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组成,内核则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与一些小量的碳、硫等非金属元素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层,厚度约为2200公里。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能够维持地球的内部温度,形成地球的磁场。

二、地球的板块构造地球的板块构造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地球的外表面被划分成了若干块板块,而这些板块则以不同的速度在地球的表面上移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导致了地壳的变形和地震的发生。

目前,地球表面上有七大陆板块和十多个小板块。

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球内部的地幔柱流所驱动的。

地幔柱流是地幔内部的热对流造成的,能够带动地球板块进行运动。

地球板块的运动也导致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三、地球历史与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地质学的一个基本知识点。

地球的形成日期约为46亿年前,而地球自然演化的过程则分为了四个主要的地质时期,分别为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个地质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地层和化石。

通过对地球不同地质时期的地层和化石的研究,地质学家能够对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进行推断和研究。

地质时间尺度的建立也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四、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能源和矿产等。

地质资源的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资源和地质遗迹等。

矿产资源是地球内部的各种矿物资源,包括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资源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的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水等。

燃料资源主要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构造地质学基础知识

构造地质学基础知识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壳变动和地球历史等方面的科学学科。

下面是一些地质学的基础知识:
1. 地球的结构:
-地球主要由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地幔包括上地幔和下地幔,由固态岩石和部分熔融物质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

2. 地球的构造板块: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若干个构造板块,这些板块相对运动,并导致地球表面的地震、火山活动和地质变形。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大陆板块和海洋板块。

3. 岩石的分类:
-岩石可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或熔融岩石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沉积岩是由碎屑物质沉积并在时间和压力下形成的;变质岩是由高温和高压下的岩石改变而形成的。

4. 地质时间*:
-地质时间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

重要的地质时间单位包括年代、纪、期和世等。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和地层等信息,确定地质时间的顺序和相对年龄。

5.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洪水等。

地质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灾害的发生机制和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救援措施。

6. 矿产资源:
-地质学研究也与矿产资源有关,包括金属矿产(如铜、铁、铝等)、能源矿产(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以及其他矿产资源(如钻石、大理石等)。

以上仅是地质学的基础知识概述,地质学作为一门复杂的学科还有更深入的研究内容。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序言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球概况第二节地球的结构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第二章矿物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性第二节重要矿物简述第三章火成岩第一节岩浆、岩浆作用和火山岩的概念第二节喷出作用(火山作用)第三节侵入作用第四节火成岩的成分第五节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第六节火成岩的分类第七节最主要的火成岩第四章沉积岩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第五章变质岩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第三节变质作用的类型及有关的变质岩第四节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第六章矿床第一节矿床的概念第二节内生矿床第三节外生矿床第四节变质矿床和多成矿床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第二节构造运动的证据第三节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第四节褶皱构造第五节断裂构造(一)——节理第六节断裂构造(二)——断层第七节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第八节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第八章地震第一节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第二节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第三节地震波和地震仪第四节地震强度第五节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第六节地震预报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第一节地槽——地台说第二节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第三节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地史的研究方法第二节地层系统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第一节太古宙第二节元古宙元古宙第三节震旦纪第十二章早古生代第一节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第二节加里东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早士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三章晚古生代第一节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第二节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地史特征第三节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四章中生代第一节中生代生物界的新发展第二节中生代全球大地构造和古地理演化第三节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第十五章新生代第一节早第三纪第二节晚第三纪第三节第四纪参考文献及指导读物第一版后记第二版后记第三版后记附表地质年代表[1]。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地质基础知识汇总

第四系 康村组 吉迪克组 苏维依组 库姆格列木组 巴什基奇克组 卡普沙良群 克拉苏群 黄山街组 克拉玛依组 俄霍布拉克组
P2+3aq
阿恰群
地层代号 段
(N1-Q1)K2 (N1-Q1)K1
地层名称 段
库车组上段
库车组下段
P2+3aq3 P2+3aq2 P2+3aq1
上碎屑岩段 火山岩段 下碎屑岩段
所属地层
一、地质常识-地球
地球半径约6300公里,地球内部分 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整个地壳平均厚33公里。约为地球半 径的1/20。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 35公里,最厚处可达70公里(我国青 藏高原)。 我们进行的钻探都在地壳里进行。相 当于鸡蛋的鸡蛋壳的那一部分。
二 含油气盆地概述
地貌盆地:常指四周被高山或高原围绕的低洼地区,主要 是指地形而言。
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共有236个,其中面积大于10万km2的盆 地就有9个,即: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松辽盆地、 渤海湾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藏北 盆地和二连盆地,总面积208万km2。
面积10~1万km2的有40个,总面积101万km2。
面积1万~1千km2的有119个,总面积为41万km2。
新生界-第四系-更新统
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 新生界-新近系-中新统 新生界-古近系-渐新统 新生界-古近系-古新统 中生界-白垩系-下统 中生界-白垩系-下统 中生界-白垩系-中统 中生界-三叠系-上统 中生界-三叠系-中上统 中生界-三叠系-下统
古生界-二叠系-上统
塔里木常用地层代码
地层代号 群-组
沉积盆地: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史时期,长期不断下沉接 受沉积物堆积的地貌单元。这种单元可以是地貌上的某种 低洼区,如湖泊,也可以不是低洼区,如海岸带。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

地质学基础知识词汇一、岩石相关。

1. igneous rock [ˈɪɡniəs rɒk](名词短语)- 释义: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例如花岗岩(granite)就是一种常见的侵入型火成岩。

2. sedimentary rock [ˌsedɪˈmentri rɒk](名词短语)- 释义: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砂岩(sandstone)、页岩(shale)等。

3. metamorphic rock [ˌmetəˈmɔːfɪk rɒk](名词短语)- 释义:变质岩,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

在地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沉积岩、岩浆岩,由于后来地质环境和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在固态情况下发生了矿物组成调整、结构构造改变甚至化学成分的变化,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

大理岩(marble)是由石灰岩(limestone,一种沉积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

二、地质构造相关。

1. fold [fəʊld](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

褶皱有背斜(anticline)和向斜(syncline)两种基本类型。

- 动词释义:使弯曲,例如:The layers of rock were folded by the tectonic forces.(这些岩层被构造力弯曲了。

)2. fault [fɔːlt](名词/动词)- 名词释义:断层,是地壳受力发生断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构造。

- 动词释义:挑剔,例如:You can't fault his work.(你不能挑剔他的工作。

)在地质学语境中主要用名词意义。

3. stratum [ˈstrɑːtəm](名词,复数strata)- 释义:地层,是指在地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成层和非成层岩石的总称。

例如:The different strata tell the story of different geological periods.(不同的地层讲述着不同地质时期的故事。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基础知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主讲:李椋京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第一章地质基础知识第一节地球层圈构造和地表形态46亿年。

地球大致以地壳表层为界限分为地球内部层圈和地球外部层圈。

内、外部层圈又进一步分成6个不同的层圈。

一、地球外部层圈及其主要特征地球外部层圈指包围着固体地球表层的地球组成部分,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一)大气圈大气圈是地球的最外圈。

根据气温垂直变化,从下而上将大气圈进一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中间层、暖层(电离层)、散逸层。

1、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低层,下界为地表,上界为平流层底,厚约9-17公里,两极最薄,赤道最厚,在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流层的大气就是空气。

2、平流层是对流层顶部至大约50公里高空的大气层,它的特点是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其温度基本上不受地面温度的影响,平流层中存在大量的臭氧,成为地球生物的天然保护层,使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二)水圈固体地球表面包围着一层水体即水圈。

它大部分汇聚于海洋里,其它部分分布于大陆上的湖泊、河流、冰川、土壤和浅部岩石的孔隙中,构成一个不甚规整而基本连续的水圈。

海水占97.2%,其它大陆水体占2.8%。

在大陆水体中,极地和高山的冰雪约占其体积的78.6%,其余不足1/4的水为地下水、湖泊水和河流水体。

地球上的水以气、液、固三相态的形式赋存于大气、地表和地下,它不断地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方式交替移动,形成水分循环系统,这种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生物圈生物圈是由地球表层生命物质即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一个封闭的层圈,也就是有机体的分布和活动的地球外圈,包括了近地表的大气圈和地壳表层,以生物生存的最大高度(约10公里)和最大深度(约3公里)为其上下界线。

出现于33亿年前,现在大约有100多万种动物、30多万种植物和数十万种微生物。

二地球内部层圈及其主要特征地球内部层圈就是固体地球的内层圈,按照莫霍面和古腾堡面(该界面波速不连续)两界面,地球内部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层圈,又进一步细分若干次一级层圈。

地质技术必备知识

地质技术必备知识

地质技术必备知识、一、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地静压力、原始地层压力、饱和压力、流动压力?答:地静压力:由于上覆地层重量造成的压力称为地静压力。

原始地层压力:在油层未开采前,从探井中测得的地层中部压力叫原始地层压力。

饱和压力:在地层条件下,当压力下降到使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

流动压力:油井在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叫流动压力。

2、什么叫生产压差、地饱压差、流饱压差、注水压差、总压差?答:生产压差:静压(即目前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测得的井底流压的差值。

地饱压差: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地饱压差。

流饱压差:流动压力与饱和压力的差值叫流饱压差。

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注水压差。

总压差:原始地层压力与目前地层压力的差值叫总压差。

3、什么叫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采油强度?答:采油速度:是指年产油量与其相应动用的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采出程度:累积采油量与动用地质储量比值的百分数。

含水上升率:是指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含水上升百分数。

含水上升速度:是指只与时间有关而与采油速度无关的含水上升数值。

采油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4、什么叫采油指数、比采油指数?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产油量。

比采油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每米有效厚度的日产油量。

5、什么叫水驱指数、平面突进系数?答:水驱指数是指每采出1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单位为方/吨。

边水或注入水舌进时最大的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叫平面突进系数。

6、什么叫注采比?答:注采比是指注入剂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比值。

7、什么叫累积亏空体积?答:累积亏空体积是指累积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物(油、气、水)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8、什么叫层间、层内平面矛盾?答:层间矛盾:非均质多油层油田笼统注水后,由于高中低渗透层的差异,各层在吸水能力、水线推进速度、地层压力、采油速度和水淹状况等方面产生的差异叫层间矛盾。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CH1-25

“大陆漂移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被构造活动带分 为6大版块,浮在软流圈 2. 大陆运动和海底扩张同时进行 3. 升降运动是由水平运动而来
CH1-26
二、岩层产状


1. 研究的意义:利用沉积岩层的产状可以来研究构造运动 2. 产状要素: 走向:倾斜的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AOB)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OD) 倾角: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图 2-1 中α角),即在垂直该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 的夹角
两个分界面:莫霍面 (地面以下30~80km) 古登堡面 (地面以下2800km) 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CH1-4
各层的特点: 地壳:(重点研究对象) 厚度各地不等 从地表放下,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增加 物质组成不均,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 地幔: 岩石圈(部分):地幔上部为一薄层坚硬岩石(60~ 100km),包含地壳 软流圈:200~300km,岩浆 地核: 组成物质:主要为铁镍物质 温度、压力、密度都很高
CH1-41
(2)根据断层面的产状与岩层的产状 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断层 (3)根据断层形成时的力学性质 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张扭性断层 储水条件:张性断层、张扭性断层〉扭性断层〉 压性断层、压扭性断层
CH1-42
CH1-21
3. 松散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较多,最为重要的一类是松散岩石,和地下水 的形成和存储有密切关系。 松散堆积物的颗粒大小变化很大,根据粒径的大小,划分 为粒组。 粒径由大到小:漂石〉卵石〉粗砾石〉中砾石〉小砾石〉 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细砂粒〉粉土〉粘土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

《地质学基础》重要知识点地质学基础是科学的地学学科之一,研究地球的构造、成分、历史以及地质过程等。

以下是地质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1.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内核是地球的最内部部分,由固态铁镍合金组成;外核由液态铁镍合金组成;地幔由固态硅、镁、铁的矿物组成;地壳包括大陆壳和海洋壳。

2.地球的历史:地球有46亿年的历史,分为前寒武纪、元古宙、太古宙、新太古宙和中太古宙五个时期。

这段时间内,地球经历了自然力量的循环,包括地质构造的演化、大陆漂移和地壳运动等。

3.地质过程:地质过程包括构造运动、边界变动、地壳演化、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等。

这些过程造成地球上的地震、火山喷发、山脉的形成等地质现象。

4.岩石类型:地球上的岩石主要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或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是由岩屑经过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的;变质岩是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原始岩石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5.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方法,将地球历史分为一系列时间段。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地质时代划分法是国际地层委员会制定的,包括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四个主要时代。

6.构造运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的变形和运动,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包括地壳的扩张和收缩,垂直运动则指地壳的隆升和沉降。

7.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质学中的两个重要现象。

地震是地壳发生破裂或移动时释放的能量引起的地面振动;火山喷发是地壳中的岩浆爆发到地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气体和岩浆。

8.地球资源:地球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

主要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开发利用的方法。

9.地质灾害:由于地质过程的活动,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地质灾害。

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

地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预测地质灾害的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地质学的研究中,自然界中各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都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

下面将从地球的形成演化、地质时间和地质力学等方面来总结地质基础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后。

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凝聚、差异化、火成作用和地壳的形成等阶段。

1.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分子云的坍缩、原行星盘的形成和凝聚、原行星盘内行星体的聚合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父体物质于45亿年前开始凝聚。

2. 地球的差异化地球形成后,各种化学成分不均匀分布,形成地幔、地核和地壳等化学成分差异的地球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火成作用和重力分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火成作用和地壳形成地球形成后,火成活动对地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而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4. 地球的演化地球经历了地球的原始大气、地壳的分异、地球内部的热态和地壳的动力作用等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壳的运动对地球的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地质学中用来测定地质过程和事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相对地质时间和绝对地质时间两大类。

1. 相对地质时间相对地质时间是以地层上下次序的叠置、交错关系和动物、植物化石的演化规律为依据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地层的原理和叠置原理等。

地层的原理是指形成在同一地区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在上。

叠置原理是指地层的叠置关系表现在上部地层和下部地层之间的接触面的位置。

2. 绝对地质时间绝对地质时间是以地球历史的岁差、年代特征和年代数量等为依据制定的地质时间尺度。

绝对地质时间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磁性地层的测定和古地理时差的测定等方法来确定地质事件和过程的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岩石学基础知识一、矿物矿物是天然产物,通常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比较固定的化学成份。

有的矿物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矿物,如自然金、自然铜、金刚石等;有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黄铁矿、方解石等。

某些人工合成的矿物,如人造金刚石、人造水晶等,其化学成份与物理性质与自然矿物类似,但不是天然产物,称之为“人造矿物”或“合成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约3000多种,但组成煤系地层岩石的常见矿物仅有20余种,称之为造岩矿物。

常见的矿物有:石英、长石、方解石、黑云母、白云母、角闪石、黄铁矿、赤铁矿和铝土矿等。

二、岩石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界中有些岩石是由一种矿物组成,如纯洁的大理岩是由方解石组成;而多数是由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如花岗岩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少数由火山玻璃物质、胶体物质或生物遗骸组成。

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征,与矿物比较,岩石的物质组成不固定,物理性质不均匀。

岩石与矿产的关系密切,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如煤炭、石油等)绝大多数蕴藏于岩石之中,与岩石具有成因和时空上的联系。

自然界中岩石种类名目繁多,但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1、岩浆岩岩浆岩又称火成岩,它是地壳下面存在着高温高压的熔融硅酸盐物质(称为岩浆),受地壳运动的影响,沿着地壳薄弱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温度降低,最后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

岩浆岩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盐矿物,主要氧化物是SiO2。

根据SiO2的百分含量,岩浆岩可分为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

这些岩浆岩中的SiO2含量依次逐渐增大。

根据岩浆岩的产出深度和状态的不同,岩浆岩又可分为深成岩、浅成岩和喷出岩。

岩浆岩侵入煤系地层,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也是影响煤矿生产的重要地质因素之一。

岩浆岩侵入体对煤层的破坏性主要表现为:①煤层被侵入体所代替,破坏了煤层的连续、完整性,减少了煤炭的可采储量;②由于接触变质的影响,使煤的灰分增高,黏结性减弱,煤质变劣,降低煤的工业价值;③侵入体硬度较煤层大,会妨碍采掘工作的正常进行,增加生产成本;④侵入体在煤层中发育时,使采区和工作面布置困难,甚至造成废巷等损失。

岩浆岩与沉积岩及变质岩的主要区别标志有:①岩浆岩大多为块状的结晶岩石,部分因冷凝过快而呈玻璃质结构;②具有特有的矿物及结构构造;③与围岩有明显的界线,常含有围岩碎块,称“捕虏体”,接触处有热变质现象;④没有任何生物遗迹或化石。

2、变质岩变质岩是指已存在的各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或早先形成的变质岩),在地壳中由于物理和化学条件的改变(高温、高压或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液体的影响),使原来岩石的结构、构造或矿物成份等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的岩石。

如:由石灰岩变为大理岩、由石英砂岩变质为石英岩。

变质轻者可保持原有岩石的一些结构、构造特征,重者则原岩面目皆非。

由于煤是沉积矿产,属沉积岩的一部分,本教材主要针对煤矿防治水问题,因此,下节重点介绍沉积岩。

第二节沉积岩一、沉积岩的概念沉积岩主要指由出露地表的岩石及火山碎屑物质、生物遗骸等在外动力地质作用下被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搬运、沉积、固结作用所形成的一类岩石。

沉积岩在地表分布最广,约占地球表面积的3/4。

更为重要的是许多矿产如煤、油页岩、岩盐等都是沉积岩。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开采的矿产的75%来自沉积岩。

从地表往下,沉积岩所占比例逐渐减少。

二、沉积岩的结构及原生构造1、沉积岩的结构沉积岩的结构可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结构和生物结构。

碎屑结构的特点是岩石可分为碎屑和胶结物两部分。

碎屑颗粒大于0.01mm,按颗粒直径大小可分为:砾状结构颗粒直径大于2mm,砂状结构颗粒直径在2至0.1mm,粉砂结构颗粒直径在0.1至0.01mm之间。

泥质结构多为粘土矿物,颗粒直径小于0.01mm。

化学结构是通过化学溶液沉淀结晶而成,如大部分石灰岩是由许多方解石晶体组成。

生物结构是由生物遗体或碎片组成。

2、沉积岩的原生构造沉积岩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是具有原生层状构造。

包括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1)层理构造:两层面之间更微细的成层现象称层理构造,是岩石性质在垂直原始沉积层面的方向上,由于矿物成份、颜色、结构等特征发生突变或渐变而显现出来。

沉积岩的层理类型主要有水平层理、波状层理及交错层理(也称斜层理)等。

(2)层面构造在岩层面,由于沉积物沉积时,表面遭受到流水、风、生物活动及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下的痕迹称层面构造。

常见的有波浪、干裂、雨痕、痕迹化石等。

如图2-1-1所示。

砂 层砂 层图2—1—1 干裂及其形成示意图三、沉积岩的分类关于沉积岩的分类,目前国内外流行的分类方案,十分强调沉积岩的物质来源,并以此作为分类的基础,如图2-1-2。

外源沉积岩:所谓“外源”,是指沉积物质来源于沉积盆地之外。

其中,由母岩风化、剥蚀后形成的碎屑物质和黏土矿物,经过机械搬运、沉积、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陆源碎屑岩。

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碎屑物质经过堆积、压实、胶结或熔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称火山碎屑岩。

内源沉积岩:所谓“内源”,是指沉积物质直接来源于沉积盆地之内,由沉积盆地内的溶解物质通过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生成的。

常见的岩石类型有石灰岩等。

其中可燃生物岩主要是指生活在沼泽、湖泊中的生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如煤、油页岩等。

图2—1—2 沉积岩分类第三节构造地质学基础知识承受地壳运动的岩层或岩石,在地壳运动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变位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在层状的岩石中表现最显著,在不成层的岩浆岩中也是存在的。

本节重点讲述成层岩石中的地质构造。

它的基本类型有: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

一、水平构造原始沉积物,特别是海洋中的沉积物多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层状堆积物,按沉积顺序先沉积的在下面,后沉积的覆盖在上面,这些一层层叠置起来的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坚硬的层状岩石,称为岩层。

每个岩层具有近似相互平行的两个面,称为层面,顶面又叫上层面,底面又叫下层面。

上、下层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是岩层的厚度(图2-1-3中的OA )。

原始岩层一般是水平的,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由于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的影响,岩层产出状况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

有的岩层虽然经过地壳运动使其位置发生了变化,但仍保持水平状态,这样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

绝对水平的岩层几乎是不存在的,因而所谓水平构造是指受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某些地区或受强烈地壳运动影响的岩层的某一局部地段或大范围的均匀抬升或下降的地区。

水平构造中较新的岩层总是位于较老的岩层之上,当地形受切割时老岩层总是出露在低洼地方,而较新的岩层总是出现在较高的位置。

二、倾斜构造及岩层产状当地壳运动不仅使岩层形成的位置发生变化,而且改变了岩层的水平状态,使岩层层面和水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时,称为倾斜构造。

倾斜岩层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着是不均匀抬升或下降所引起。

如图2-1-3、图2-1-4所示 OA 图2--4 倾斜岩层及其厚度α图2—1—3 倾斜岩层及其厚度图2--5 倾斜岩层图2—1—4 倾斜岩层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在地壳中三维的空间方位和产出状态,可用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要素来表示(图2-1-5 )。

图2--6 岩层产状要素图2—1—5 岩层产状要素AOB—走向线OD—倾向线OD/—倾向α—倾角1、走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示的方向称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有两个方向值(图2-1-5中的AB、BA 方向)。

2、倾向:岩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并沿倾斜层面向下的垂线称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线方向就是岩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见图2-1-5中的OD’)。

岩层面上凡与走向线不直交且沿倾斜面向下的任意一条射线称视倾斜线,视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线方向称视倾向或伪倾向(见图2-1-6中的OD、OC 方向)。

A H BFC GD EO αββ"图2—1—6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关系α——真倾角; β、β’’——视倾角;w ——真倾向与视倾向之间的夹角3、倾角: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真倾角,简称倾角;视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称视倾角。

真、视倾角的关系可用数字表达式表示为:tg β=tg α.cosw 。

当视倾向愈接近真倾向,其视倾角值愈大;反之愈小。

一个岩层有许多视倾角,但只有一个真倾角,任何岩层的视倾角都小于其真倾角。

岩层产状要素常用的记录格式为:如90°∠30°,表示岩层的倾向为90°(正东方向),倾角为30°。

三、褶皱构造1、褶皱与褶曲的概念(1)褶皱:褶皱是指受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下,使岩层发生塑性变形,形成一条列波状弯曲的构造形态,称褶皱构造,简称褶皱。

多数褶皱是地壳运动产生的水平挤压应力作用形成的,如图2-1-7所示。

图2--8 褶皱与褶曲剖面示意图图2—1—7 褶皱与褶曲剖面示意图(2)褶曲:褶皱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是褶皱的基本单位(见图2-1-7)2、褶曲的基本形态:(1)背斜:即岩层向上弯曲的褶曲,其核部岩层相对较老,两侧岩层较新且对称重复出现。

(2)向斜:即岩层向下弯曲的褶曲,其核部岩层相对较新,两侧岩层较老且对称重复出现。

四、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是指岩石所承受的作用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极限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岩石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

根据岩石破裂面的两侧岩块相对位移的大小,分节理和断层两大类型。

(一)节理节理又称裂隙或裂缝,指破裂面两侧岩块无明显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节理常为大型褶皱或断层的伴生或派生的构造,是在岩层形成褶皱或断层时产生的,受褶皱和断层的控制。

就煤矿地质而言,节理常是矿井瓦斯、地下水等的重要运移通道和储集场所。

(二)断层断层是指破裂面两侧的岩石沿破裂面发生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断层规模变化很大,小的断层延伸仅有几米,相对位移不过几厘米;大的断层延伸数百米至数千千米,相对位移可达几十千米。

1、断层要素断层要素是指断层的组成部分以及与阐明断层空间位置和运动性质等有关的几何要素。

包括断层面、断层线、交面线、断盘、断距和落差等。

(如图2-1-8)。

煤层图2—1—8 断层要素示意图(1)断层面:岩层断裂发生相对位移总是沿着一定的破裂面进行的,此破裂面即称为断层面。

断层面的空间位置由其走向、倾向和倾角确定。

断层面在局部地段可以是平面,但在较大范围内还常是不规则的曲面。

较大规模断层的断层面常由一条列断裂面和次级破裂面构成断层破碎带。

(2)断层线:断层线是指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也就是断层面在地面上的出露线。

它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其形态由断层面形态,断层面产状以及地形起伏状况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