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实验
高三物理高考实验备考专题: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目的]1、验证光的折射定律;2、学习插针法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方法;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插针法确定光路的基本原理。
当后两枚大头针与前两枚大头针在玻璃中的虚像处于同一视线上时,四枚大头针处于同一光路上。
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出跟入射光线相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n=sini/sinr[实验器材]矩形玻璃砖1块、8开白纸1张、大头针4枚、三角板1副、量角器1只、平整松软木板(与8开纸大小相当)1块、铅笔。
[实验步骤]1、将白纸平铺在木板上,在纸上画一条直线aa',从aa'上某点画出aa'的法线•NN',•并画出一条射线•OA表示入射光线,∠AON为入射角。
2、沿OA线插入两枚大头针 P1、P2。
3、把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它的一条长边沿着aa'直线,•画出玻璃砖的另一长边。
4、在bb'侧插入第三根大头针P3,并移动P3,使得沿P3通过玻璃砖望过去,•P3挡住P1、P2的像。
5、插入第4根大头针P4,使得P4 挡住P1、P2、P3的像。
6、过P3、P4作直线,交bb'于O'点。
7、拨去所有的大头针,拿掉玻璃砖,并且连接OO'。
则∠O'ON'为折射角。
8、用量角器量出∠AON和∠O'ON',利用折射率公式算出折射率。
9、分别求出当入射角是30°、45°、60°、75°时的折射率,求出平均值。
[注意事项]1、先在白纸上画一直线作为玻璃砖的界面, 再画玻璃砖的另一界面时,对齐玻璃砖的另一长边,用大头针确定两点,并以此两点画直线bb'作为玻璃砖的这一界面。
不能用铅笔直接靠着玻璃砖画,以免损伤玻璃砖的光学表面。
2、大头针间距应该尽可能大一些,以减少误差;选择玻璃砖,宽度应该选用h较大的玻璃砖,(至少大于2.5厘米为最好)以减小确定光路方向时出现的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高三物理实验步骤解析
高三物理实验步骤解析
本文档旨在解析高三物理实验的步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实验。
实验一: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来探究物体的弹性特性。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弹簧
- 质量秤
- 尺子或卷尺
- 实验台
- 夹子
3. 实验步骤:
- 将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并使用夹子将其固定在一端。
- 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一个质量秤,并记录下质量秤的读数。
- 将质量秤上的重物缓慢往下拉,使弹簧伸长一段距离,并记录下此时质量秤的读数。
- 连续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使弹簧伸长不同的距离,并记录下相应的质量秤读数。
- 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胡克定律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二:测量光的折射率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光经过不同介质时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率。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 光源
- 半球形透镜
- 直尺
- 实验台
- 介质杯(如水杯)
3. 实验步骤:
- 在实验台上放置一个半球形透镜。
- 将光源置于透镜的一侧,在光源上方放置一个直尺,用来测
量光线的入射角。
-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介质杯,注入水或其他介质。
- 调整光源和透镜的位置,使得光线通过透镜后折射到介质中。
- 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并记录下对应的数值。
- 根据测得的数据,利用折射率计算公式计算出介质的折射率。
通过本文档提供的实验步骤解析,相信您能更好地完成高三物
理实验,并对实验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高三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高三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实验是探究物理规律和加深理解的重要方式。
而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是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现象,并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1. 实验数据的处理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我们需要记录实验现象、观测数据和所采用的仪器,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可以反映出物理过程和规律。
以下是实验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1.1 数据筛选与整理首先,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筛选和整理。
将实验数据按照时间、位置或参数等进行分类,并剔除明显不符合实验目的的异常数据。
1.2 数据单位和精度在进行实验数据处理时,我们需要确定使用的数据单位和精度。
合适的单位和精度有助于减小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并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1.3 计算数据平均值对于一系列实验数据,我们通常需要计算其平均值。
通过求平均值,可以减少个别数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更准确地得出结论。
1.4 统计数据误差在进行数据处理时,我们需要对实验数据的误差进行统计分析。
常见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通过统计数据误差,可以评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 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数据处理结束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从中提取有关实验现象和规律的信息。
以下是实验数据分析的几种常见方法:2.1 数据图表展示利用数据图表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手段。
我们可以借助折线图、柱状图或散点图等方式,将实验数据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从中观察数据的趋势和规律。
2.2 数据趋势分析通过对数据的趋势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来拟合实验数据,得出相关的物理关系方程。
2.3 数据对比与验证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数据与理论模型或已知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检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并验证物理规律的适用性。
2.4 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我们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高三物理计划光的偏振与干涉的实验
高三物理计划光的偏振与干涉的实验光的偏振和干涉是物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实验现象。
在高三物理课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计划进行一系列关于光的偏振与干涉的实验。
实验一:偏振光的产生与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演示偏振光的产生与分析方法实验器材:1. 偏振片2. 光源3. 旋转平台实验步骤:1. 将偏振片置于光源前方,光线透过偏振片后变为偏振光。
2. 使用旋转平台旋转偏振片,观察偏振光的变化。
3. 在适当的位置使用第二个偏振片,调整其角度,观察透过两个偏振片的光强变化。
实验结果:1. 当旋转偏振片时,观察到透过偏振片的光强度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特定角度下,光强最强,最弱。
2. 当调整第二个偏振片的角度时,观察到透过两个偏振片的光强度也随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特定角度下,光强最强,最弱。
实验二:双缝干涉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双缝干涉实验验证光的波动性质实验器材:1. 光源2. 双缝装置3. 屏幕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后面,使光通过双缝装置后射向屏幕。
2. 观察在屏幕上形成的干涉条纹。
3. 调整双缝的宽度和间距,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实验结果:1. 在屏幕上观察到交替变暗和变亮的干涉条纹,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2. 当双缝的宽度变小时,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当双缝的间距变小时,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小。
实验三: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实验目的:通过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实验观察干涉现象并分析干涉条纹实验器材:1. 马赫-曾德尔干涉仪2. 光源实验步骤:1. 将光源置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一端,调整干涉仪的各个组件,使光通过干涉仪形成干涉条纹。
2. 观察并分析干涉条纹的特点和形态。
实验结果:1. 观察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的相干性在干涉仪中引起的干涉现象。
2. 干涉条纹的形态和数量与干涉仪的构造以及光的波长有关。
通过以上实验,学生们将深入了解光的偏振和干涉现象,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巧,并能分析和解释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果分析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果分析在高三物理学科中,学生们需要进行各种物理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测量和分析实验结果,以验证物理理论,并深入理解物理知识。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科中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一、简谐振动实验结果分析简谐振动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进行简谐振动实验可以验证振动的规律和特性。
1. 实验现象: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振子在平衡位置附近左右摆动,振幅逐渐减小,最终停下来。
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简谐振动是在平衡位置附近进行左右摆动,并且振幅逐渐减小,最终停下来。
(2)振动的减弱是由于阻尼效应引起的,阻尼力使振幅逐渐减小。
二、光的折射实验结果分析光的折射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一种现象,通过进行光的折射实验可以研究光的折射定律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1. 实验现象: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存在一定的关系。
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2)根据斯涅尔定律,光线的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
三、电流的欧姆定律实验结果分析电流的欧姆定律是电学中一个基本的定律,通过进行电流的欧姆定律实验可以验证欧姆定律及其相关性质。
1. 实验现象: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阻器电阻值和电路中的电流强度来观察电路中的电压变化。
2.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欧姆定律,电流强度与电阻和电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数学关系(即电流强度等于电压与电阻之间的比值)。
(2)通过改变电阻器的电阻值,我们可以观察到电路中的电压变化。
四、力的平衡实验结果分析力的平衡是力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进行力的平衡实验可以验证力的平衡定律和力的合成原理。
1. 实验现象: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高三物理实验必备知识点
高三物理实验必备知识点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方法和技巧。
在高三物理实验中,有一些知识点是必备的,下面将介绍这些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实验室安全知识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了解实验室的安全事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熟悉实验室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设备的位置和使用方法,以应对紧急情况。
其次,正确佩戴实验室必备的安全设备,如实验服、安全眼镜、手套等。
再次,要遵守实验室的实验规章制度,不违反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二、仪器仪表的使用和操作仪器仪表是进行物理实验的关键,正确、熟练地使用和操作各种仪器是高三物理实验的必备知识点。
比如,万用表的使用方法,包括选择量程、连接电路、读数等;示波器的使用方法,包括正确接线、调节参数、观察波形等。
了解和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误差的分析和处理在物理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往往与理论值有一定的误差。
因此,了解实验误差的来源、分类和处理方法是高三物理实验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常见的误差类型包括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通过合理地设计实验、重复实验、均值处理等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高三物理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和探究物理理论,所以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是实验的关键环节。
在数据处理方面,要学会运用适当的统计方法,如平均值、标准差、误差分析等,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准确的实验结果。
在结果分析方面,要结合实验数据和物理原理,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推论,对实验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实验报告的撰写高三物理实验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因此,掌握实验报告的撰写格式和要求也是必备的知识点。
实验报告通常包括标题、目的、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结果分析和讨论、实验结论等内容。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条理性,使报告内容清晰、完整。
高三物理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高三物理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验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进行物理实验时,安全问题必须放在首位。
本文将介绍高三物理实验中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一、实验前的安全准备1.实验室环境检查: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必须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与整洁。
检查实验室中的电源插座、电线等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没有损坏。
2.实验器材检查:检查实验所需的器材和仪器是否完好,如电路板、电源、导线等,发现有损坏或不完整的情况应及时更换或修复。
3.个人装备检查:穿着合适的实验服装,如实验服、实验鞋等。
在进行特殊实验时,如高压实验、强电实验等,还需要佩戴安全帽、护目镜等防护用具。
二、实验中的安全操作1.实验操作规范: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必须按照实验步骤和操作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擅自变动或跳过步骤。
切勿进行未经老师指导的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电源的正确使用:在使用电源时,应先检查电源的电压与频率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并注意接线的正负极性。
切勿将手指碰触导线或电源插座,以免触电事故发生。
3.化学试剂的安全使用: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应正确使用和储存化学试剂。
注意化学试剂的毒性、腐蚀性和易燃性等特性,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化学试剂应储存在专门的存储柜中,并按照标识规范标示。
4.安全用火:在实验中使用明火时,如酒精灯、煤气灯等,必须保持房间通风良好,切勿在密闭的环境中使用明火。
使用后,应在用火处进行灭火处理,并注意灭火器的位置及使用方法。
5.仪器仪表的安全使用:在使用仪器仪表时,应按照操作说明书正确操作,并避免过度操作或使用力道过大导致仪器损坏或碎裂。
三、实验后的安全处理1.实验区的清理:实验结束后,必须及时清理实验区域,清除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和化学品残留等。
化学废液应进行专门处理,不可随意倒入下水道或胡乱丢弃。
2.实验器材的归位:实验完成后,应将使用的器材和仪器归位并存放整齐,以便下次使用。
高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最新5篇(高三物理实验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最新5 篇(高三物理实验总结)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段时间里,相信大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收获了许多成长,好好地做个梳理并写一份工作总结吧。
下面是我分享的高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最新5 篇(高三物理实验总结),以供参考。
高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最新 1高中物理实验及其教学是物理课程和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全方位的功能。
当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那就是:实验教学的重视与加强,实验设备的添置与更新,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如何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寻找一条最优的教学途径,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我在这儿仅以“稳恒电流”这一章的教学为例,提出“实验教学法”。
大家都知道,物理的教学离不开实验。
过去实验,主要是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机会少。
即使学生有机会分组实验,也是在给定的时间,给定的器材,甚至给定的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下按部就班的完成,绝大多数情况是在已知结论的基础下通过实验象征性的验证一下,实验做得失败的学生甚至在凑数据,这样的实验,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针对上述情形,有些章节可以进行“实验教学法”,以“稳恒电流”一章为例,大体可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熟悉教材。
让学生自己明确学习要求,熟悉一些仪器(电压表、电流表、蓄电池……)为学生下一步动手实验打下理论基础。
在学生看书时,应提倡自由讨论、提问。
并要求他们自己设计实验,实验室向学生开放。
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得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一系列重要的结论。
遇到实验误差较大时,要求学生不凑数字,认真检查原因,反复进行实验,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具体实验操作时,要求他们自己体会归纳每个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允许学生充分自主的开展讨论。
第二阶段:教师答疑、小结。
着重讲解学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难问题;小结本章重点内容;评讲习题和实验情景;介绍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创见、体会和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共同提高自学能力。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高中所有物理实验教案及反思
实验名称:力的平衡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力的平衡原理,并能够运用力的平衡原理解决简单问题。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各种砝码、滑轮组等。
实验步骤:
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桌上,并调零。
2. 在弹簧测力计上悬挂一个质量为100克的砝码,并记录下此时的示数。
3. 分别再悬挂不同数量的砝码,记录下每次的示数。
4. 移动滑轮组,改变悬挂重物的位置,再次记录示数。
实验反思:
1. 实验中,学生需要注意调整弹簧测力计的零点,以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2. 学生在记录数据时要及时标记每次实验所加的质量,避免混淆。
3. 实验结束后,学生要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力的平衡原理。
实验教案:光学实验
实验名称:凸透镜成像实验
教学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能够确定物体在凸透镜前后的像的位置。
实验材料:凸透镜、物体、屏幕、尺子等。
实验步骤:
1. 将凸透镜放在光源前,用尺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2. 在凸透镜的焦点前放置一个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屏幕上。
3. 移动物体的位置,观察屏幕上的像的位置变化。
4. 改变凸透镜与物体、屏幕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实验反思:
1.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凸透镜的放置位置和调整焦距,以获得清晰的成像效果。
2. 学生要能够观察和记录下物体和像的位置,并据此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
3. 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能够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并能够解释成像原理。
高三物理实验必考吗知识点
高三物理实验必考吗知识点在高三物理学科中,物理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和考核内容。
通过进行实验,学生能够亲身感受物理现象,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并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然而,许多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必考性存有疑问。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论述,并介绍高三物理实验的必考知识点。
首先,物理实验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学习和应试意义。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知识的印象。
实验中的观察、测量和数据处理等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此外,在高考中,物理实验也是考察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部分。
掌握物理实验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接下来,我们来总结一下高三物理实验中的必考知识点。
首先是实验仪器的使用。
学生需要掌握常见的物理实验仪器及其用途,如电压表、电流表、导线、电源等。
其次是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电路的搭建、导线的连接、电流的测量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仪器使用方法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如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等。
最后,学生还需要具备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包括实验数据的整理、误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评价等。
在高三物理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学校提供的实验课程来完成实验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并及时进行整理和分析。
同时,要注意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合理利用实验时间和资源。
在实验课堂上,要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同时,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进行实验练习,提高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总结起来,高三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同时,在高考中,物理实验也是考察学生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能力的重要内容。
因此,高三物理实验是必考的,学生需要认真对待,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提高在高考中的综合素质和成绩。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数据处理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数据处理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测量物理现象,并通过数据处理来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在高三物理学科中,有一些常见的物理实验,下面将介绍这些实验的常见数据处理方法。
一、测量长度在物理实验中,测量长度是最为基础的实验之一。
常见的测量长度实验包括使用尺子、游标卡尺、显微镜等仪器来测量线段的长度。
在处理这些数据时,首先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尺子和游标卡尺一般是精确到毫米或厘米的,而显微镜可以达到亚毫米甚至更小的尺度。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一般会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出平均值。
例如,测量一根线段的长度时,可以进行10次测量,然后将这些测量值相加,再除以10得到平均值。
同时,还可以计算出标准偏差,以评估测量的精确性。
标准偏差越小,测量结果越可靠。
二、测量时间在物理实验中,测量时间也是常见的实验之一。
我们可以使用秒表、计时器等仪器来测量时间的流逝。
在处理时间数据时,同样需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秒表的精度一般可以达到0.01秒甚至更高,而计时器则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时间。
处理时间数据时,同样可以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例如,在测量一个过程的持续时间时,可以进行5次测量,然后将这些测量值相加,再除以5得到平均值。
此外,还可以计算出每次测量的相对误差,以评估测量的准确性。
三、测量力在物理实验中,测量力是常见的实验之一。
我们通常使用弹簧测力计、平衡仪等仪器来测量力的大小。
在处理力的数据时,同样需要注意读数的准确性。
弹簧测力计的刻度可以精确到0.1牛顿或更小,而平衡仪则可以更加精确地测量力的平衡状态。
处理力的数据时,除了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外,还需要考虑动态响应和系统误差的影响。
例如,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物体的重力时,需要注意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同时,还需要考虑弹簧的精度和刚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四、测量电压和电流在物理实验中,测量电压和电流是常见的实验之一。
高三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三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能够加深对物理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高三物理学习中,实验题是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原理和方法的掌握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文将总结高三物理实验题中常见的知识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实验题。
1. 平抛运动实验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初速度抛出后,在垂直方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形成的抛物线运动。
在平抛运动实验中,常常要求求解抛体运动的初速度、落地时间等问题。
解决平抛运动实验题的关键是确定抛体的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分量。
一般可以利用以下公式来求解:- 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公式:S=Vx*t- 垂直方向上的位移公式:h=V0y*t+1/2*g*t^2其中,Vx为水平方向的速度,V0y为垂直方向上的初速度,t 为时间,S为水平方向上的位移,h为高度,g为重力加速度。
2. 根据伯努利定理研究流体的压强变化实验伯努利定理是关于流体压强、速度和位置之间的定量关系。
在伯努利定理实验中,常常要求分析流体在不同位置的压力变化情况。
解决伯努利定理实验题的关键是理解伯努利定理的基本原理。
伯努利定理可以表达为以下公式:- P+1/2*ρ*v^2+ρgh=常数其中,P为流体的压强,ρ为流体的密度,v为流体的速度,g 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
根据伯努利定理,可以得出压强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P1+1/2*ρ*v1^2+ρgh1=P2+1/2*ρ*v2^2+ρgh2通过解析这个压强和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求解实验中涉及的各个位置的压力值。
3. 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也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内容。
在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中,常常要求分析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
解决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的入射、反射和折射规律。
根据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式可以求解实验中涉及的角度值:- 入射角等于反射角:θi = θr- 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关系:n1*sinθi =n2*sinθt其中,θi为入射角,θr为反射角,θt为折射角,n1和n2分别为入射介质和折射介质的折射率。
高三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目的与预期结果
高三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目的与预期结果实验目的:高三物理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其动手实践、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体而言,实验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物理定律和理论:通过实验,验证已经学过的物理定律和理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际应用。
2. 探索未知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未知现象,发现新的物理规律或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仪器使用、数据采集、测量和分析等方面的技能。
4. 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引导他们学会合理设计实验方案,提出科学假设,并进行实验论证。
预期结果:高三物理实验的预期结果取决于所选择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设计。
以下是几个可能的预期结果示例:1. 预期结果一:验证经典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和施加力的关系,预期结果应该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 预期结果二:观察电流通过导体时的热效应。
预期结果应该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导体表面的温度变化来验证这个现象。
3. 预期结果三: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
通过实验观察光在空气、水和玻璃等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和速度变化,预期结果应该符合光的折射和反射规律。
4. 预期结果四:研究弹性势能和机械振动。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弹簧的伸长和压缩变化以及振动周期,预期结果应该符合弹簧劲度系数和振动频率的数学关系。
通过高三物理实验,我们可以实现上述预期结果,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同时,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与分析,我们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物理备考力学实验步骤
高中物理备考力学实验步骤高中物理备考力学实验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力学实验步骤。
1. 弹簧的弹性常数测量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拉伸或压缩弹簧,测量弹簧的弹性常数。
首先,将一个弹簧固定在实验架上,然后用一个质量挂在弹簧上,使弹簧发生形变。
接下来,通过测量不同质量下的形变量和外力的关系,计算出弹簧的弹性常数。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弹簧的弹性性质和胡克定律的应用。
2. 弹簧振子的周期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来研究弹簧的振动特性。
首先,将一个质量挂在一根弹簧上,使弹簧发生振动。
然后,通过计时器测量振动的周期,即一次完整振动所花费的时间。
通过改变振子的质量和振幅,可以观察到振动周期和其它条件的关系。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振子的周期与质量、弹性常数和振幅之间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这个实验旨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首先,将一个滑轮固定在实验台上,用一根轻绳悬挂一个质量较小的盒子,然后给盒子一个向下的外力。
通过测量盒子的加速度和所受的外力,可以计算出盒子的质量。
通过改变外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观察到加速度和外力的关系。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4. 轻杆的平衡实验:这个实验旨在研究轻杆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概念。
首先,在一个支点上放置一个轻杆,然后通过加入质量和调整质量的位置,使杆保持平衡。
通过测量质量和杆上不同位置的距离,可以计算出力矩。
通过改变质量和位置,可以观察到力矩和其它条件之间的关系。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力矩的计算和杆的平衡条件。
这些实验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的理论学习的补充,同时也是学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亲自进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除了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外,学生还应该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能够准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图表。
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计划5篇
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5篇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老师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进步,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接下来是关于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三年级物理实验教学方案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开展为本的教学思想,培养全面开展的新型人才;以进步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表达课程的选择性和时代性,以开展学生潜能;更新课程评价观念,关注过程性评价;充分利用高中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每个学生的开展创造条件;积极探究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堂教学相整合的教学形式,优化课堂构造,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在优化课堂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上有新的进步;注意联络社会,联络生活实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理论才能、探究性学习等方面有新的打破。
二、教学建议1、深化教学改革进步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进步教学效率为根本,以现代教学技术为依托,以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打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为重点,使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的到达有机统一。
要积极探究教学形式的科学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
加强教法的研究创新和对学生学法的研究指导,改变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承受的教学形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倡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开展的过程。
注重学生对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检索、迁移、演绎、推理等学习方法,学会对知识的重组、整合、归类、总结,对知识到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知识转化为才能。
要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才能、获取新知识的才能、语言文字表达才能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才能,不断进步课堂教学的质量。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总结
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总结物理实验是高中物理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可以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对高三物理学科中的常见物理实验结论进行总结,并分为力学实验、光学实验、热学实验和电学实验四个部分。
一、力学实验结论总结1. 杆的平衡实验:- 在杆的中点悬挂一定质量的物体,杆保持平衡时,重力对杆的作用力与支持力的力矩相等。
- 杆以一定角度斜置时,对杆的支持力分解为垂直于杆的分力和平行于杆的分力,重力与平行分力构成力矩对杆的作用。
2. 斜面实验:- 物体沿斜面下滑时,重力沿斜面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分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分力。
- 斜面倾角越大,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越大,斜面越光滑,物体下滑的加速度越小。
3. 弹簧实验:- 动力学定律:弹簧拉伸或压缩的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长度成正比,方向与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二、光学实验结论总结1. 平面镜实验:- 光线垂直入射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等角度。
- 光线斜入射平面镜,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反射面上的法线相交于同一点。
2. 凸透镜实验:-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1/f = 1/v - 1/u,其中f为透镜的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 物体距离凸透镜焦点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实像;小于2倍焦距时,成虚像。
三、热学实验结论总结1. 温度测量实验:- 热平衡定律:两个物体达到热平衡时,它们的温度相等。
- 热传导定律: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导遵循传导定律,热能从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
2. 热膨胀实验:- 线膨胀:物体的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线膨胀系数为温度每升高1℃时长度的增加量。
- 体膨胀:物体的体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体膨胀系数为温度每升高1℃时体积的增加量。
四、电学实验结论总结1. 电流测量实验:- 安培定律:通过导体截面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流的方向与电势降低的方向相同。
2. 串联电路实验:- 串联电阻总电阻:总电阻为各个电阻的阻值之和。
高三-物理牛顿实验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基本原理与操作原理装置图操作要领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1)平衡:必须平衡摩擦力(改变小车或重物质量,无需重新平衡摩擦力)(2)质量: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若使用力传感器,或以小车与重物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无需满足此要求)(3)要测量的物理量①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天平)②小车受到的拉力(约等于重物的重力)③小车的加速度(根据纸带用逐差法或根据光电门数据计算加速度)(4)其他:细绳与长木板平行;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释放,在到达定滑轮前按住小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1)利用Δx=aT2及逐差法求a。
(2)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根据各组数据描点,如果这些点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如图甲所示,说明a与F成正比。
(3)以a为纵坐标,1M为横坐标,描点、连线,如果该线为过原点的直线,如图乙所示,就能判定a与M成反比。
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垫上小木块,使其适当倾斜,利用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
(2)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般可目测,必要时可通过打点纸带,看上面各点间的距离是否均匀。
(3)平衡摩擦力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平衡摩擦力时不能在轻绳的另一端挂托盘②平衡摩擦力必须让小车连上纸带,且让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③平衡摩擦力时可借助纸带上点迹是否均匀来判断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纸带上计数点间距离的测量、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实验原理不完善引起误差。
通过适当的调节,使小车所受的阻力被平衡,当小车做加速运动时,可以得到a=mM +m g,F T=MM+mmg=mg1+mM,只有当M≫m时,才可近似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 T等于mg,所以本实验存在系统误差。
(3)平衡摩擦力不准确会造成误差。
教材原型实验命题角度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例1】(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的加速度a同时跟合外力F和质量M两个因素有关。
【高三物理】第一章 实验一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实验器材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2.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图13.实验步骤(1)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小车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5)换纸带重复实验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4.注意事项(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下纸带.(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50 cm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6~7个计数点为宜.(5)小车从靠近打点计时器位置释放.1.数据处理(1)目的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等.(2)方法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x 4+x 5+x 6)-(x 1+x 2+x 3)9T 2.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x n +x n +12T =d n +1-d n -1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a .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b .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1)x 1、x 2、x 3…x 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Δx 1=x 2-x 1,Δx 2=x 3-x 2….(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2n s(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50 Hz ,n 为两计数点间计时点的间隔数).(4)Δx =aT 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就一定相等.例1 (2019·全国卷Ⅰ·22)某小组利用打点计时器对物块沿倾斜的长木板加速下滑时的运动进行探究.物块拖动纸带下滑,打出的纸带一部分如图2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_____点.在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 m/s (保留3位有效数字);物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图2答案 A 0.233 0.75解析 根据题述,物块加速下滑,在A 、B 、C 、D 、E 五个点中,打点计时器最先打出的是A 点.根据刻度尺读数规则可读出,B 点对应的刻度为1.20 cm ,C 点对应的刻度为3.15 cm ,D点对应的刻度为5.85 cm ,E 点对应的刻度为9.30 cm ,AB =1.20 cm ,BC =1.95 cm ,CD =2.70 cm ,DE =3.45 cm.两个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T =5×150 s =0.10 s ,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出C 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v C =BC +CD 2T ≈0.233 m/s.由逐差法可得a =CD +DE -(AB +BC )4T 2,解得a =0.75 m/s 2. 变式1 (2017·全国卷Ⅰ·22)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3(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图3(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______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 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 ,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 m/s 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1)从右向左 (2)0.19 0.038解析 (1)小车在阻力的作用下,做减速运动,由题图(b)知,从右向左相邻水滴间的距离逐渐减小,所以小车在桌面上是从右向左运动的.(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 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所以相邻两水滴间的时间间隔为T =3045s =23 s ,所以A 点位置的速度为v A =0.117+0.1332×23m/s ≈0.19 m/s.根据逐差法可得加速度a =(x 5+x 4)-(x 2+x 1)6T 2,解得a ≈-0.038 m/s 2,故加速度的大小为0.038 m/s 2. 变式2 (2018·北京卷·21改编)用图4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4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长木板运动,重复几次.b.选出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找一个合适的点当作计时起点O(t=0),然后每隔相同的时间间隔T选取一个计数点,如图5中A、B、C、D、E、F……所示.图5c.通过测量、计算可以得到在打A、B、C、D、E……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记作v1、v2、v3、v4、v5……d.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坐标纸上描点,如图6所示.图6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在下列仪器和器材中,还需要使用的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合适的50 Hz交流电源B.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含砝码)(2)在图象中已标出计数点A、B、D、E对应的坐标点,请在该图中标出计数点C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v-t图象.(3)观察v-t图象,可以判断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v-t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4)描绘v -t 图象前,还不知道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从理论上讲,对Δt 的要求是________(选填“越小越好”或“与大小无关”);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答案 (1)A C (2)如图所示(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 加速度 (4)越小越好有关解析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故选A ,不选B ;相邻打点间的时间是已知的,故不选D ;计数点间的距离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故选C ;由于不需要知道小车和重物的质量,故不需要天平(含砝码),故不选E.(2)连线时要让尽量多的点在一条直线上.(3)可以依据v -t 图象是倾斜的直线(斜率一定),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4)严格地讲,Δx Δt 表示的是Δt 内的平均速度,只有当Δt 趋近于0时,Δx Δt才表示瞬时速度,因此若用Δx Δt表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对Δt 的要求是越小越好;从实验的角度看,选取的Δx 越小,用Δx Δt计算得到的平均速度越接近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但Δx 过小,测量误差增大,因此选取的Δx 大小与速度测量的误差有关.1.复习启示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景.因此,要在夯实教材实验的基础上注意迁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处理新问题.2.情景拓展3.数据处理(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d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Δt,由v=dΔt求速度.(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类型1实验情景创新例2(2017·全国卷Ⅱ·22)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图7实验步骤如下:①如图7(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Δt ;③用Δs 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v 表示滑块在挡光片遮住光线的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求出v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⑤多次重复步骤④;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v -Δt 图,如图(c)所示.完成下列填空:(1)用a 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 A 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v 与v A 、a 和Δt 的关系式为 v =________.(2)由图(c)可求得v A =______ cm/s ,a =______ cm/s 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 (1)v A +12a Δt (2)52.1 16.6 解析 (1)设挡光片末端到达光电门的速度为v ,则由速度时间关系可知:v =v A +a Δt ,且v =v A +v 2联立解得:v =v A +12a Δt ; (2)由题图(c)可读出v A ≈52.1 cm/s ,图线的斜率k =12a =53.6-52.4(180-35)×10-3cm/s 2≈8.28 cm/s 2,即a ≈16.6 cm/s 2.变式3 (2019·全国卷Ⅲ·22)甲乙两位同学设计了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中,甲同学负责释放金属小球,乙同学负责在小球自由下落的时候拍照.已知相机每间隔0.1 s 拍1幅照片.(1)若要从拍得的照片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在此实验中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A .米尺B .秒表C .光电门D .天平(2)简述你选择的器材在本实验中的使用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中两同学由连续3幅照片上小球的位置a 、b 和c 得到ab =24.5 cm 、ac =58.7 cm ,则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________ m/s 2.(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 (1)A (2)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 (3)9.7解析 利用数码相机的连拍功能,通过每隔一定时间的拍摄确定小球位置,所以还必须使用的器材是米尺,将米尺竖直放置,使小球下落时尽量靠近米尺,用米尺测量小球位置间的距离,利用逐差法由公式Δx =aT 2,可得a =g =Δx T 2=9.7 m/s 2. 类型2 实验方法拓展例3 (2018·全国卷Ⅲ·22)甲、乙两同学通过下面的实验测量人的反应时间.实验步骤如下:(1)甲用两个手指轻轻捏住量程为L 的木尺上端,让木尺自然下垂.乙把手放在尺的下端(位置恰好处于L 刻度处,但未碰到尺),准备用手指夹住下落的尺.(2)甲在不通知乙的情况下,突然松手,尺子下落;乙看到尺子下落后快速用手指夹住尺子.若夹住尺子的位置刻度为L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则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用L 、L 1和g 表示).(3)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9.80 m/s 2,L =30.0 cm ,L 1=10.4 cm.乙的反应时间为________s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4)写出一条能提高测量结果准确程度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2)2(L -L 1)g(3)0.20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 解析 (2)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得L -L 1=12gt 2,解得t =2(L -L 1)g .(3)将g =9.80 m/s 2,L =30.0 cm =0.300 m ,L 1=10.4 cm =0.104 m ,代入t =2(L -L 1)g 得t =0.20 s.(4)建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变式4 (2020·山东聊城市一模)某组同学用图8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铁架台上固定着光电门,让直径为d 的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小球球心正好通过光电门.光电门可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图8(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时,游标卡尺的刻度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为________ cm.(2)某次实验中小球的下边缘与光电门间的距离为h ,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若小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表示为d Δt,重力加速度可表示为g =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严格来说d Δt并不等于小球球心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由此计算出的速度比真实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2.540 (2)d 2(2h +d )(Δt )2(3)偏小 解析 (1)由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知小球的直径d =25 mm +0.05 mm ×8=25.40 mm =2.540 cm.(2)由v 2=2gH 、v =d Δt 、H =h +d 2联立解得g =d 2(2h +d )(Δt )2. (3)d Δt为小球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是通过光电门所用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而小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速度为通过光电门这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在某一段运动过程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大于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则计算出的速度比真实值偏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2007届芜湖市高三物理实验复习套题(满分150分):班级一、选择、填空(共111分):1、(8分)读出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⑴读数为__________cm.⑵读数为__________cm.(1)(2)2、(12分)一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2甲所示,图2乙是打出的纸带的一段.图2(1)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利用图乙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下滑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2)为了求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_,用测得的量及加速度a表示阻力的计算式为f =_________________.3、(12分)一个有一定厚度的圆盘,可以绕通过中心且垂直于盘面的水平轴转动.用下面的方法测量它匀速转动时的角速度.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米尺,纸带,复写纸.实验步骤:(1)如图3所示,将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上,将纸带的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后,固定在待测圆盘的侧面上,0 5 105 6图3图5使圆盘转动时,纸带可以卷在圆盘侧面上.(2)启动控制装置使圆盘转动,同时接通电源,打点计时器开始打点.(3)经过一段时间,停止转动和打点,取下纸带,进行测量.①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角速度的表达式为ω=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量的意义是___________.②某次实验测得圆盘半径r =5.50×10--2c m ,得到的纸带的一段如图4所示,求得角速度为________.图44、(12分)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 适的摆球,他只好找到一块大小为3cm 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如图5所示).实验步骤是:A .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 ,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 B .用刻度尺测量OM 间尼龙线的长度L 作为摆长C .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α=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D .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30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 ,由T =t /30得出周期E .改变OM 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记下相应的L 和TF .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的L 和T 的平均值作计算时使用的数据,带入公式L T g 22⎪⎭⎫ ⎝⎛=π求出重力加速度g .⑴你认为该同学以上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⑵该同学用OM 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还是偏小?_________.你认为用何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5、(14分)如图6所示,将包有白纸的圆柱棒总质量为m 替代纸带和单位:cm αO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马达上并随之转动,使之替代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挂圆柱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落下,毛笔就在圆柱棒面上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7所示。
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6 mm、42mm、58mm、74mm、90mm、106mm,已知马达铭牌上有“1 500r/min”字样,由此验证机械能守恒。
由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 毛笔画的线距时间间隔T=_______,乙图中圆柱棒的________端是悬挂端.(填“左”或“右”)(2) 根据图中所给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C时,圆柱棒下落速度v C =______,画下记号D时,圆柱棒下落速度v D=_______,动能的变化量为______,在这段位移上,圆柱棒重力势能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0分)欲用伏安法测定一个阻值约为12 的电阻R x,要求测量方便,结果尽量准确。
下列器材中电流表应选用_____,电压表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在方框中画出应采用的电路图.A. 电池组(6V,内阻很小)B. 电流表(0-3A,内阻0.0125Ω)C. 电流表(0-0.6A,内阻0.125Ω)D. 电压表(0-3V,内阻3kΩ)E. 电压表(0-6V,内阻6kΩ)F. 滑动变阻器(0-30Ω,1A)G. 滑动变阻器(0-200Ω,1A)H. 电键、导线7、(10分)为了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检验两个小球的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某同学选取了两个体积相同、质量不相等的小球,按下述步骤做了如下实验:①用天平测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且m1>m2)。
图7图6②按照如图8所示的那样,安装好实验装置。
将斜槽AB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的切线水平。
将一斜面BC连接在斜槽末端。
③先不放小球m2,让小球m1从斜槽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记下小球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④将小球m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让小球m1从斜槽图8顶端A处滚下,使它们发生碰撞,记下小球m1和小球m2在斜面上的落点位置。
⑤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个落点位置到斜槽末端点B的距离。
图中D、E、F点是该同学记下的小球在斜面上的几个落点位置,到B点的距离分别为L D、L E、L F。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的_________点,m2的落点是图中的__ _________点。
(2)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碰撞中动量是守恒的。
(3)用测得的物理量来表示,只要再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两小球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8、(6分)现要测定一个额定电压4V、额定功率1.6W的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要求所测电压范围为0.1V~4V。
现有器材:直流电源E(电动势4.5V,内阻不计),电压表V(量程4.5V,内阻约为4×104Ω),电流表A1(量程250mA,内阻约为2Ω),电流表A2(量程500m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约为30Ω),电子键S,导线若干。
如果既要满足测量要求,又要测量误差较小,应该选用的电流表是,下面两个电路应该选用的是。
甲:乙:9、(10分)一块玻璃砖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表面)。
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析射率。
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
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
在纸上画出直线aa'和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9所示。
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位置如图)。
用P 1、P 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1)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 3、P 4?。
试在题图中标出P 3、P 4的位置。
(2)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
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θ1与折射角θ2。
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3)写出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
10、(8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n ,又用滴管测得每N 滴这种酒精油酸的总体积为V ,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玻璃板放在画有边长为a 的正方形小格的纸上,如图10,测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m .⑴用以上字母计算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d . ⑵从右图中数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m =______11、(9分)从下表中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设计一电路来测量电流表A 1的内阻r 1,要求方法简捷,有尽可能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出多组数据。
(1)画出电路图,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2)若选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r 1,则所用的表达式为r 1= 式中各符号的意义是: 。
器材(代号) 规格 电流表(A 1) 量程10mA 、内阻r 1待测(约40Ω) 电流表(A 2) 量程500μA 、内阻r 2=750Ω 电压表(V ) 量程10V 、内阻r3=10k Ω 电阻(R 1) 阻值约为100Ω、做保护电阻用 滑动变阻器(R 2) 总阻值约为50Ω 电源(E ) 电动势1.5V 、内阻很小 开关(S 2)、电线若干 图10二、实验设计:(每题13分,共39分)12、宇航员带弹簧秤和一个标准砝码(质量为m)、秒表随宇宙飞船登上新发现的行星表面测该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并推导质量和半径的表达式。
13、某同学用一个测力计(弹簧秤)、木块和细线去粗略测定该木块跟一个固定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设此斜面的倾角不大,不加力时,木块放在斜面上能保持静止。
(1)他是否要用测力计称出木块的重力?(2)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3)推导出μ的计算式。
14、有一小灯泡上标有“6V0.6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测量这个灯泡的U-I图线,已知所用器材有:是电流表(0~0.3A,内阻1Ω);电压表(0~15V,内阻20kΩ);滑动变阻器(0~30Ω,2A);学生电源(直流9V);开关一只、导线若干.为使实验误差尽量减小,画出合理的实验电路图。
答 案1、. (1)5.45cm (2)0.6726cm2、 解析:(1)利用逐差法求小车的加速度.由纸带可知,任意两相邻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04s ,由逐差法可得6172839412342222,,,5555S S S S S S S S a a a a T T T T ----==== 则12346172839422241()445555a a a a S S S S S S S S a T T T T +++----==+++ 67891234222()()20(8.338.959.1610.26)(5.12 5.75 6.417.05)10m/s 20(0.04)S S S S S S S S T -+++-+++=+++-+++=⨯⨯ =4.00m/s 2(2)为了求出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还需要测量小车的质量m ,斜面上任意两点间距离l 和这两点间的高度差h .小车的受力情况如图5—2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sin ,mg f ma θ-=而sin h lθ= 所以,h f mg ma l=-. 3、 解析: ①本实验测量角速度的原理是:圆盘匀速转动时,其线速度s v t =,又角速度v r ω=,所以,其原理式为s rt ω=.在纸带上选定两点,设它们在米尺上对应的刻度值分别为x 1、x 2,数出这两点间(含这两点)的打点数n ,打点计时器打点的周期为T ,则打这两点的时间间隔t =(n -1)T ,这段时间内圆盘转过的弧长S =x 2-x 1,若测得圆盘的半径为r ,由已知量和测得量表示的角速度的表达式为21(1)x x T n r ω-=-. ②若取120,6x x ==cm ,则n =9,又21s, 5.501050T r -==⨯cm . 代入可得226.010rad/s 6.8rad/s 18 5.51050ω--⨯==⨯⨯⨯4、 (1)B : 大理石质心到悬挂点间的距离才是摆长C :最大偏角不能超过50D :应在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计时F :应该用各组的L 、T 求出各组的g 后,再取平均(2)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