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翻过那座山》每课练习_教案教学设计
翻过那座山作文指导教案
翻过那座山作文指导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理解“翻过那座山”的象征意义,掌握通过具体事件展现人物成长或克服困难的过程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构思框架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作文思路,丰富作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面对挑战时不屈不挠、勇于攀登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事例展现“翻过那座山”的过程。
•难点:如何在作文中深入挖掘内心感受,展现人物心理变化,使文章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图片、视频素材、范文片段)•学生预习作业:思考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及克服过程•小组讨论问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导入:播放一段登山者成功登顶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登山者在攀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最终到达山顶?”由此引出课题——《翻过那座山》。
•明确目标: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翻过那座山”不仅指物理上的攀登,更象征着人生中的挑战与成长。
二、理解题意,明确象征(约10分钟)•解读题目:引导学生讨论“翻过那座山”的多层含义,可以是学习上的难题、人际关系的困扰、自我认知的突破等。
•案例分析:展示一篇简短范文片段,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事件来象征性地表达“翻过那座山”的主题,特别是如何运用心理描写和环境烘托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三、构思框架,丰富内容(约20分钟)1.个人回顾:请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最大挑战及克服过程,为作文积累素材。
2.小组讨论(每组4-5人):o主题确定:讨论并确定各自的作文主题,即要翻过的“那座山”。
o情节构思:按照“遇山—望山—攀山—翻山”的顺序,构思作文的主要情节和关键场景。
o心理变化:探讨在翻山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如恐惧、犹豫、坚持、希望、成功等。
3.教师指导: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注意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真实性。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设计
三、拓展
巧借课后习题体会课文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的语言发展、信念的形成。
板书
设计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见到大海
作业
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四,进行拓展与比较阅读
(大安小学)
主校
共享学校
(苗市学校)
共享学校
(大安小学)
一、导入新课
借题激趣,引导质疑
借题激趣,引导质疑
借题激趣,引导质疑
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带着问题自读自悟
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二、新授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督促学生
引导学生,督促学生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2”网络共享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六)学科:(语文)第(六)单元备课人:(彭南秀)
课题
只要翻过那座山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材
分析
这是日本作家杉美树子写的一篇小说。它表面写一位少年寻找大海的经历,实际展现的是一个步入人生的少年面对并战胜困难的艰辛。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内涵丰富,值得细细吟咏品味。
学情
分析
教学
难点
抓住“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一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
准备
教师
主校:找资料,制作课件,写好教学设计。
共享校:熟悉课文内容。
学生
主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共享校: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只要翻过那座山》第四单元的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老师讲解、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掌握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运用夸张和想象等手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掌握作者运用夸张和想象等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特点;•学生掌握思辨能力。
教学方法•预习讲解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情感渗透法。
步骤一:预习1.老师发放课文并让学生自主阅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可以自己动手画图或写下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解和回顾。
步骤二:讲解1.老师对文章进行点拨,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
2.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夸张和想象等手法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和主题。
步骤三:合作探究1.学生讨论文章中有哪些情节是夸张的,这些情节的夸张有什么作用。
2.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作者运用想象手法对文章起到什么作用。
步骤四:交流讨论1.学生分组表演文章中一段情节,通过表演让其他同学更深入的理解文章的内容。
2.学生展开交流讨论,探究文章中其他有价值的内容和意义。
步骤五:情感渗透1.老师为学生表扬,给予肯定和鼓励。
2.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认真思考文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评价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
同时,教师在课堂上注重情感渗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针对教学目标,可采用阅读理解测试或写文章等形式进行评价。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酌情调整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
同时,也可以增加拓展活动,如让学生了解山谷的地理特点、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尝试模拟爬山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舒适区和学习兴趣。
六年级下册《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设计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设计备课时间4月10日编写教师吕金凤上课时间4月12日课题《只要翻过那座山》课时 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4个生字,会正确理解“百感交集、蓦地”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默读课文,知道少年在翻山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是如何战胜的。
明白“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少年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明白“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深刻含义。
2.难点:学习少年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学习探究过程教学意图时间设置一、谈话导入在实现理想的途中,我们不知道要翻过多少山,跨过多少坎。
当理想的实现遥不可及的时候,你会彷徨吗?让我们平静地翻开书,和少年一起去攀登那座山,你会蓦然发现,有的时候只要坚持,你就能成功。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分钟二、明确学习目标1.出示学习目标:①知道少年在翻山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是如何战胜的。
②明白“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深刻含义。
③学习少年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2.学生齐读。
明确学习目标2分钟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出示探究任务:①说说少年在翻山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如何战胜的?②“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表达的意思是什么?③少年能看到大海吗?你想对他说些什么?2.小组合作探究。
3.学生交流反馈。
明确:①说说少年在翻山过程中遇到了那些困难,他是如何战胜的?两个方面的困难: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感受少年为了追求理想,不怕吃苦的精神。
25分钟A环境。
B自我:a身体弱小;b内心沮丧`、失望。
战胜困难的原因:A树立目标“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并不时用它来激励自己。
B在沮丧、失望时,成功的希望促使他重新振作,再次树立信心。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三次,第一次是少年翻山的原因,第二次是少年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第三次是少年获得了希望和动力,坚定了“战胜困难和战胜自我”的信念时出现的,他预示着少年最终的成功。
推荐精品语文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只要翻过那座山》精品学案
《只要翻过那座山》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引导学生学习少年满怀坚定的信念,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
2. 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3. 理解反复手法的作用。
4. 学习朗读技巧,正确处理重音、停顿。
二、导学问题
1.“只要翻过这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6次,这句话有何作用呢?
2.“大海”、“山峦”和“海鸥”分别象征了什么?结合你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
3. 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生动形象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文旁边。
4. 说一说:你的心中有这样的大海吗?我们该如何去寻找我们自己心中的大海?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全班交流。
5. 你心中的“大海是什么”?
三、参考资料
1.参考教材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2课《只要翻过那座山》。
2.老百晓在线。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只要翻过那座山》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阅读课文,通过联想和想象解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探索并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
3.学习朗读技巧,能正确处理重音和停顿,并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抓住“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一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本文作者是(国籍)儿童文学作家。
(2分)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笼.罩()咒.语()蓦.地()瞬.间()吟.诵()凝视()瞬.间()3.揣摩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3分)⑴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笼罩:⑵少年蓦地站起身来。
蓦地:⑶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行的山风一吹,不免百感交集。
百感交集:4.根据示例,设计下面这段文字朗读中的重音和停顿。
(3分)示例: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
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
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表示句中的停顿,“〃”表示重音)猛然间,一件白色的东西像蝴蝶一样在他眼前缓缓飘落。
少年聚拢双手接住一看,原来是一片雪花般的羽毛。
5.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B、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C、这里有海欧,无疑离大海很近了。
D、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6.选填恰当的词语:(3分)⑴少年站稳微微()(A、颤抖B、抖动C、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积起力量。
⑵这条山道的前方,依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A、山峦B、山峰C、山丘)。
⑶尽管如此,他仍略显()(A、迟疑B、疑惑C、犹豫),还在瞪大眼睛凝视着前方。
整体研读:7.“少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是为什么?8.在品读了文章后,请你描绘一下少年的形象。
9.“虽说仅仅只是一片羽毛,但它瞬间便在少年心中化作巨大的腾飞的翅膀。
”句子中的“翅膀”是指什么?10.“——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4.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
武汉市新洲思源实验学校导学案编号:
导语:朗读,有助于我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语言的魅力,这节课让我们通过第四课来学习朗读的技巧。
过程:
1、朗读的方法灵活多样,我们在朗读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口齿清晰,要让别人听得清楚,这也是最基本的。
(2)注意调整声音的强弱与语速的快慢。
(3)注意停顿时间的长短。
2、知道以上这些基本的朗读技巧,我们还要学会设计朗读方案,根据我们昨天的预习,朗读
方案涉及到的符号有哪些呢?(生答)·重音︱停顿语调升降
下面我来各举一例,第3自然段,24自然段,12自然段
3、下面轮到你们小试牛刀了,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取黑板上这六个部分中的一
个部分制定朗读方案,朗读方案制定完之后,每个组员都要读一遍给你们这一组的其他组员听。
4、全班展示,下面开始。
准备好的小组请举手,可派代表,可小组一起读。
其他同学请注意,
代表在范读的时候要认真听他有没有运用朗读技巧?运用得是否得当?如果读得好,好在哪?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要求结合文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来作答。
◆总结:要想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读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我们所要付出的努力远远不止这些,同学们,让朗读来点亮我们的语文学习吧!
板书
第4课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目标:1、运用朗读技巧,注意处理重音与停顿。
2、学习少年满怀坚定信念,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
朗读技巧:1、口齿清晰。
2、调整声音强弱与语速快慢·重音(重高轻慢)语调升降
3、注意停顿时间长短︱停顿。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
只要翻过那座山教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只要翻过那座山》教学设计穆玲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些本课的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少年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信念。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渎、抓住重点句子品读,在读中感悟,畅谈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战胜困难和自我时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1、读懂课文,明确课文的主旨。
2、品读重点语句,感受少年的坚定信念,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请同学们认真看。
这是一座大山,一座巍峨的大山,如果我们能翻过这座山,你觉得我们能看到什么?能拥有什么?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感知〈一〉初读概括1、学生初读课文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学生自由读文3:生汇报〈二〉引入下文师:少年为什么要翻山?三、合作探究小组合作一1、明确目标、展开讨论A.用“——”画出:少年在翻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B、在书中圈点批注:他是如何战胜困难的?C、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2、小组交流3、汇报〈1〉环境方面的困难:①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湿气。
②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③这条山道的前方,仍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2〉自我的困难:④还是算了吧!⑤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这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⑥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A、学生读B、谈感受〈3〉战胜困难1、第一次翻山时牢记祖母的话:“孩子,只要翻过咱们家后的一座大山,就能看见大海啦!”2、少年还是在心中默念着祖母的话。
3、这里有海鸥,无疑离大海很近了。
4、虽说仅仅只是一片羽毛,但它瞬间便在少年心中化作巨大的腾飞的翅膀。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只要翻过那座山
请同学们边听读边想象,想象人物活动的画面、细节和人物的内心感感受,看你脑中出现了一组怎样的画面?
三、同桌互讲,再指名请同学们谈:你脑海中出现怎样一组画面?
第第一幅:清晨,在被青草湿气笼罩的崎岖山道上,一个少年正一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脸上、背上滚满汗珠.
第第二幅: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而,当他站在在山顶往前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峦道.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六、作业:
你心中的“大海是什么”,你为寻找心中的大海,翻过了哪些“山头”,还需要翻越什么“山头”,你是否有信心翻越?
写出你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不少于300字!
个人随笔
板
书
设
计
22、只要翻过那座山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
教
学
反
思
第第六幅: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一结合上下文朗读这几句话,看看每句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有什什么不同?
1 .这是少年清晨走路时心理活动的描摹,说明他是带着这个信念上路的,作用是点题,引出下文.
朗读:少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看大海,要读得自信、坚定.重读应是是“山、大海”,语调稍慢.
海鸥(羽毛):希望的使者,幸福的向导.
四、这句话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只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和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讨论:
少年看到了大海吗?为什么?
结尾看不看得到,并不重要.
因为只要他牢牢坚守“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信念,只要他为寻找大海征服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只要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至于结果如何,又何必在乎呢?实现理想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鄂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只要翻过那座山》精品学案
《只要翻过那座山》精品学案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1、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想象文章的优美意境。
2、感知课文,探求和领悟“大海”与“山峦”的象征意义,结合自身的生
活体验获得人生的启迪和感悟。
活动程序:
【活动1】预习导学
1、词语积累:在空白处工整抄写以下词语。
笼(lǒng)罩百感交集蓦(mò)地凝视
瞬间吟诵咒语山峦
【活动2】预习导学
再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生动形象或含义深刻的句子,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文旁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这组图画通过哪句话
连接起来的?与同桌交流。
【活动4】学习研讨
1、再读课文,领悟“大海”、“山峦”和“海鸥”分别象征了什么?结合你
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感想。
2、“只要翻过这座山,就能看见大海”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6次,这
句话有何作用呢?
3、从立意上看:它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从结构上看:
从刻画人物上看:
【活动5】当堂测试
1、听写字词
2、课后习题二。
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只要翻过那座山》每课练习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课方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课方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编订: XX文讯教育机构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只需翻过那座山》每课练习教材简介 : 本教材主要用途为经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知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课设计资料合用于初中七年级语文科目 , 学习后学生能获得全面的发展和提升。
本内容是依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能够放心改正调整或直接进行教课使用。
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是(国籍)小孩文学作家。
( 2 分)2.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5 分)笼盖()咒语()猛然()瞬时()吟诵()3.推测以下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3 分)⑴山道上笼盖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笼盖:⑵少年猛然站起身来。
猛然:⑶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行的山风一吹,难免感慨万千。
感慨万千:4.依据示例,设计下边这段文字朗诵中的重音和停留。
( 3 分)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示例: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
山道上|笼盖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
因为一刻不断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表示句中的停留,“·”表示重音)忽然间,一件白色的东西像蝴蝶相同在他眼前慢慢飘落。
少年靠拢双手接住一看,本来是一片雪花般的羽毛。
5.以下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只需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海洋。
b、因为一刻不断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c、这里有海欧,无疑离海洋很近了。
d、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慢慢爬去。
6.选填适合的词语:( 3 分)⑴少年站稳轻轻()( a、发抖b、颤动c、打颤)的双腿,再一次积聚起力量。
⑵这条山道的前方,仍旧与先前相同,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 a、山峦b、山岳c、山丘)。
⑶只管这样,他仍略显()( a、狐疑b、迷惑c、踌躇),还在瞪大眼睛凝初中语文教课方案文讯教育教课方案视着前方。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只要翻过那座山
朗读:要读美好的梦想和憧憬。语调要舒缓、轻柔,“大海”应重 读。读。
3.
,
,.
”。
个人随笔
板
书
设
计
22、只要翻过那座
大海:理想的象征
山峦:壕沟、关卡
海鸥:希望的使者
教
学
反
思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边听读边想象,想象人物活动的画面、细节和人物的内心 感 感受,看你脑中出现了一组怎样的画面?
三、同桌互讲,再指名请同学们谈:你脑海中出现怎样一组画面?
第第一幅:清晨,在被青草湿气笼罩的崎岖山道上,一个少年正 一 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脸上、背上滚满汗珠。
第 第二幅: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然而,当他站在 在山顶往前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峦 道。
第 第六幅: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一 结合上下文朗读这几句话,看看每句声音的强弱和速度的快慢有什 什么不同?
1 . 这是少年清晨走路时心理活动的描摹,说明他是带着这个信念上路的,作用是点题,引出下文。
朗 读:少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看大海,要读得自信、坚定。重读应是 是“山、大海”,语调稍慢。
第 第三幅:少年继续赶路,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一座又一座山顶, 然 而前方仍然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第 第四幅: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垂头丧气、疲惫不堪,他在想 想什么呢?突然,一只海鸥掠过,像一束亮光。
第 第五幅:少年蓦地站起来,望着前面的山道及山道上空淡蓝色的天空,空,一片雪白的羽毛翩然落下,落入少年伸出的双手中。
6年级语文下册湘教版-2.教学设计22.只要翻过那座山
四、这句话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只要满怀坚定不移的信念,就能战胜困难和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五、讨论:
少年看到了大海吗?为什么?
结尾看不看得到,并不重要。
因为只要他牢牢坚守“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的信念,只要他为寻找大海征服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头,只要在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至于结果如何,又何必在乎呢?实现理想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
课 题
22、只要翻过那座山
执行时间
月 日
分课时
总课时
电教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引导学生学习少年满怀坚定的信念,执著追求理想的精神。
2、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大海”与“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程 序 设 计
一、复习引入
当海鸥和海鸥的羽毛带给他大海的消息,他再次聚积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六、作业:
你心中的“大海是什么”,你为寻找心中的大海,翻过了哪些“山头”,还需要翻越什么“山头”,你是否有信心翻越?
写出你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不少于300字!
个人随笔
板
书
设
计
22、只要翻过那座山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到大海
教
学
反
思
2019年6月27日
第第三幅:少年继续赶路,几乎是手脚并用地爬上一座又一座山顶,然而前方仍然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第第四幅: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垂头丧气、疲惫不堪,他在想想什么呢?突然,一只海鸥掠过,像一束亮光。
(七年级语文教案)《只要翻过那座山》同步练习
《只要翻过那座山》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教案第一部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蓦地()sh”n间()笼罩()yu惑()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b、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c、这里有海欧,无疑离大海很近了。
d、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任凭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流淌窜滴)也不去理会,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横吹流)行的山风一吹,不免百感交集。
慢慢地,一阵疲劳(罩笼袭染)上全身。
4.想一想:少年为什么要翻越一座座山头去看大海呢?5.“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了”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6.朗读要注意重音和停顿。
读下面一段文字,标出重音和停顿。
(重音:“•”;停顿:“|”)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在他的耳畔——或许是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7.理解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在他的耳畔——或许是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第二部分:(一)——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离山顶只有几步了,少年开始快跑起来。
然而站在山顶望去,前方仍是像波浪一样上下起伏,不见终点的长长山道。
少年站稳微微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积起力量。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如今,少年横下一条心想看到大海。
其中的缘由细说起来话就长了。
不过有一点,每当那些想挑也挑不完的无数重担压在肩头的时候,少年就会像磁针指北一样,立刻想到大海。
“要迈动自己的双脚去看看大海!要去证实一下,真的是只要翻过一座山,就能看见大海吗?”——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然而,还是不见大海。
少年几乎是手脚并用爬过来的。
这条山道的前方,依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山峦。
还是算了吧!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痛苦地这么想。
自己如此艰辛地沿着山道爬上爬下,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往前走,再翻几座山,难道真的能走到海边吗?这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8.用自己的话概括:少年爬山过程中感情经历了哪些变化?9.从选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说说这两个比喻句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翻过那座山》每课练习第一部分:1.本文作者是(国籍)儿童文学作家。
(2分)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5分)笼罩()咒语()蓦地()瞬间()吟诵()3.揣摩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3分)⑴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笼罩:⑵少年蓦地站起身来。
蓦地:⑶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行的山风一吹,不免百感交集。
百感交集:4.根据示例,设计下面这段文字朗读中的重音和停顿。
(3分)示例:少年|一大早|就上路了。
山道上|笼罩着蒸人的|青草湿气。
少年脸上、背上|滚满了汗珠。
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表示句中的停顿,“·”表示重音)猛然间,一件白色的东西像蝴蝶一样在他眼前缓缓飘落。
少年聚拢双手接住一看,原来是一片雪花般的羽毛。
5.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b、由于一刻不停地赶路,他呼呼地喘着粗气。
c、这里有海欧,无疑离大海很近了。
d、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6.选填恰当的词语:(3分)⑴少年站稳微微()(a、颤抖b、抖动c、打颤)的双腿,再一次聚积起力量。
⑵这条山道的前方,依旧与先前一样,是望不到边的起伏的()(a、山峦b、山峰c、山丘)。
⑶尽管如此,他仍略显()(a、迟疑b、疑惑c、犹豫),还在瞪大眼睛凝视着前方。
第二部分:(一)少年猛地一屁股坐在路旁,痛苦地这么想。
自己如此艰辛地沿着山道爬上爬下,究竟得到了什么呢?往前走,再翻几座山,难道真的能走到海边吗?这一切又有谁能告诉我呢?太阳渐渐升高了。
想到即将踏上的归途的漫长,少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正在这时,他突然好像听到了一种生灵的声响。
那声响来自上方。
回头仰望,头顶划过一道亮光。
一只翅膀宽阔,毛色纯白的大鸟正缓缓扇动着双翅,像引路一样飞过前方的山头。
——是海鸥!少年蓦地站起来身来。
这里有海鸥,无疑离大海很近了!这样看来,那条山道上方天空的颜色,确实是与大海相连的淡蓝色。
难道这次真的能看到大海吗?尽管如此,他仍略显迟疑,还在瞪大眼睛凝视着前方。
猛然间,一件白色的东西像蝴蝶一样在他眼前缓缓飘落。
少年聚拢双手接住一看,原来是一片雪花般的羽毛。
这是那只海鸥送来的!虽说仅仅只是一片羽毛,但它瞬间便在少年心中化作巨大的腾飞的翅膀。
——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少年再一次聚积起全身的气力,轻声吟诵起来。
不过,即便不是这样也没有关系了。
现在,哪怕后面还要翻过三座山、四座山,我也一定能够走到大海,一定能够走到那里给你们瞧瞧!少年手中紧握着小小的羽毛,沿着山道缓缓爬去。
在他的耳畔——或许是他的内心深处——已经开始轻轻回荡起大海的涛声。
7.“少年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这是为什么?(3分)8.“——是海鸥!”一句表现了少年的心情。
(2分)9.“虽说仅仅只是一片羽毛,但它瞬间便在少年心中化作巨大的腾飞的翅膀。
”句子中的“翅膀”是指什么?(4分)10.“——只要翻过那座山,就能看见大海。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起什么作用?(3分)11.选文体现了少年情绪怎样的变化?(4分)(二)故事的两种读法曾经从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感人的故事。
美国海关。
一批被没收的脚踏车在发布公告后决定拍卖。
拍卖会上,每次叫价的时候,总有一个10岁出头的男孩子叫价,他总是以5块出价,然而,眼睁睁地看着别人以30元或40元把脚踏车买去。
拍卖会中间休息时,拍卖员好奇地问那个小男孩为什么不出较高的价格来买,男孩说,他手里只有5块钱。
拍卖会又开始了,那男孩还是给每辆脚踏车相同的价钱,依然怅然若失地看着别人把一辆辆漂亮的脚踏车用较高的价格买了去。
后来,聚集的观众开始注意到那个总是出价的男孩,他们在思考自己可以为这位可爱的男孩做点什么。
最后拍卖会要结束了,这时只剩下一辆最棒的脚踏车,车身亮晶晶的,有多种排档、10段杆式变速器、双向手刹车、速度显示器和一套夜间电动灯光装置。
拍卖员问:“谁出价?”这次,站在最前面、几乎已经绝望的小男孩鼓起了最后一丝勇气,他轻轻地说了一声:“5块钱。
”拍卖员停止唱价,默默地站在那里。
这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看着这个小男孩,没有人出声,没有人举手,更没有人喊价。
拍卖员唱了三次价,大声说:“这辆脚踏车卖给这位穿短裤白球鞋的小伙子!”此语一出,全场响起了潮水般的掌声,那位小男孩脸上绽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个故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读法。
一种读法是我们能从中看到美国人的善良。
前面那些脚踏车质量赶不上后面这辆,尚且被人以30、40美元买去,到了后面这辆车,想买的人肯定如。
他们为什么不买?答案是:他们不愿意为了自己的一个欲望伤害这位清贫的小男孩。
另外一种读法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感受到一个10岁男孩的坚毅。
手中只有区区5美元,却偏偏想买价值远远超过它的东西,而且屡败屡战,居然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这需要一种怎样的勇气啊!正是这种勇气赢得了那位可敬的拍卖员和所有在场的人的理解、同情、帮助,他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想来,人的一生该会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境,有时是别人遇到困难,有时是自己遭到挫折。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a;当自己遭到挫折时,我们又要b。
一个人的c可以照亮别人,一个人的d则可以照亮自己。
12.在第九段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应选()(2分)a、过江之鲫b.脱笼之鹄c、南归之雁d、下山之虎13、结合全文内容,在第十段横线a、b处各填写一、两句话,使上下语意相通。
(4分)a处:b处:14、分析全文内容,在第十段横线c、d处各填写一信词语,揭示文章主旨。
(4分)c处:d处:15、请从文章中找出具体语句来证明“美国人的善良”。
(4分)①②③④16、文章,第一段中说“一则感人的故事”,请联系全文思考,这则故事“感人”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17.从读后的感想这一角度自拟出一道题目,并作出解答。
(4分)题目:解答:(三)生命中的平等男孩小凯是个有些智残的儿童,大家都看不起他。
小伙伴们要么敬而远之,要么群起攻击,总之没有人肯真心真意和他一起玩儿。
后来,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加人了进来。
有一天小女孩发现了男孩小凯,就惊讶他为什么老是一个人玩,而且安静得不发出一丝声响。
伙伴们告诉小女孩他是个傻瓜,什么都不懂,别人让他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
小女孩动了恻隐之心,撇下小伙伴们一个人去找男孩小凯。
起初小凯对她的介人不闻不问,小女孩也不灰心,继续细声细语地和他说话。
一天、两天过去了,男孩小凯终于抬起头来,含混不清地说出三个字:“好姐姐!”此后,好姐姐就成了小女孩在小男孩心中的名字。
他和小女孩在一起开心地大笑,开心地在地上打滚,开心地愿意为好姐姐做她要求的任何一件事。
渐渐地,小伙伴们都长大了,都知道了人生中的一些幸与不幸,也知道了当年对待男孩小凯的方式是一种歧视与错误。
小凯也已长大成人,他几乎就是一个正常人,幼年时的反应迟钝已荡然无存。
一次,当年的小伙伴们不经意间聚到了一起,大家都对小凯说着同样抱歉的话,希望小凯能原谅由于他们的年少无知而给他带来的伤害。
小凯用微笑宽容了每一个人,并告诉众人他一生都在感谢好姐姐,是她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灌注了平等和自爱的种子,所以今天,他才有自信有能力平等地与大家站在一起。
众人这才想起当年那个漂亮的小女孩,不知她如今身在何方。
小凯解答了众人的疑问:“好姐姐在满园花开的天堂!她当时就患上了白血病,生命不会超过半年。
但她用一个月的时间就教会了我关于生命中的一切:平等、博爱、善心和怜悯。
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她肯和我在一起而没有歧视我的原因:和你们在一起,我得到的是居高临下的怜悯;而和她在一起,因为她无法治愈的疾病与我的智残,我得到的是平等的关爱与交流。
”众人不语。
他们似乎开始明白,生命中的不平等是多么的平常,而真正的平等又是多么地来之不易。
这往往不是我们忽视了平等,而是太多时候我们夸大了自己的优点,刻意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并且总会固执地去寻找别人的缺点给自己以安慰。
真正能做到平等的却往往又是因为双方的处境或条件相当,这也许真是一种无法回避的真实的悲哀。
18.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19.男孩小凯为什么愿意和小女孩一起快乐地玩耍?(3分)20.联系上文,在第七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3分)21.当年的小伙伴给小凯很大的伤害,长大后小凯为什么宽容了他们每一个人呢?(用原文回答)(3分)22.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2分)a、小伙伴们不愿意真心实意地和小凯玩,是因为小凯智残,和他玩让人感到麻烦,也可见小伙伴们缺少耐心和爱心。
b.小姑娘对小凯动侧隐之心,其原因是她自己虽是一位白血病患者,但仍对生活充满希望,她想用自己的爱心去唤醒小凯那近乎停滞的思维,让他感受到平等与关爱。
c、小姑娘的离去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足见这些人一点爱心都没有,小凯与他们交往,与他们谈话简直是多余的。
因为小凯无论怎样说他们都不会听的。
d.从这篇文章可看出,人要想做到真正的平等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具有博大的胸襟,千万不要因别人的缺陷,而随意乱施怜悯,那样会适得其反。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30分)“任凭额头上的汗珠往下淌也不去理会,少年坐在草地上,被穿行的山风一吹,不免百感交集。
慢慢地,一阵疲劳袭上全身。
”用一段描写,表现此时少年的肖像、神态、心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