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复习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复习重点
《扁鹊传》
语言分析
古今字
閒——間(间)藏——脏畜——蓄文——纹见——现反——返厉——励齐——剂要——腰县——悬
通假字
勃——渤而——尔穰——禳蹷——厥案——按输——腧诀——决爪____抓幕___膜荒——肓郗——隙服——愊汤——烫蚤___早伎——技嗽——潄故——固所——许
异体字
脈——脉——睫鍼——针——煮脋——胁——俯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如动词
1,简子疾,五日不知人;
2,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3,太子病血气不时。
形容词活用如动词
1,先生得无诞之乎
2,闻贵妇人
形容词活用如名词
1,使圣人预知微
2,轻身重财,二不治也
使动用法
1,臣能生之
2,而欲生之
3,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4,越人非能生死人也
意动用法
1,扁鹊独奇之
2,扁鹊过齐,齐桓侯客之
宾语前置
1,血脉治也,而何怪?
2,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定语后置
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
固定结构
先生得无诞之乎?
4.特殊语序
①而何怪(宾语前置)返回
②太子何病(宾语前置) 返回
③何以言太子可生也(宾语前置,“何”作“以”
的宾语)返回
④是以阳缓而阴急(宾语前置,“是”作介词
“以”的宾语)返回
⑤问中庶子喜方者(定语后置,“喜方者”为“中
庶子”的定语)返回
《华佗传》
重点归纳
通假字
1.昕卒头眩堕车。(卒,通“猝”,突然。)2.下利先常啼。(利,通“痢”,泄泻。)3.故当死。(故,通“固”,一定。)
4.何忍无急去药。(去,通“弆”,储藏。)5.考竟佗。(考,通“拷”,拷打。)
古今字
1.县车边。(县,同“悬”,悬挂。)
2.数乞期不反。(反,同“返”,返回)
3.佗针鬲。(鬲,同“膈”,膈腧穴。)
4.病亦行差。(差,同“瘥”,好转。)
5.苦四支烦。(支,同“肢”。)
6.君有急病见于面。(见,同“现”,显现。)异体字
1.旉——敷
2.煖——暖
3.虵——蛇
4.臃——痈
5.輓——挽
6.猨——猿
7.黏——粘
8.瞋——嗔
同义词归纳
患(病):苦头风、病咽塞、所患寻差
···
病重:得病笃重、仓舒病困、病甚
····
病愈:辄愈、应除、行差、平復、明旦并起、一
年便健、皆瘳
时间短:应除、须臾、行差、即愈、卒可得寐、无何弃去、所患寻差、斯须、食顷、立吐虵、随手而差、已故到谯
大约:三升许虫、长可尺所
···
多次:累书咱、数乞期
··
将要:年且百岁、我欲死、病亦行差
···
全都:皆不就、俱头痛、明旦并起、尽服之、凡医咸言
·····到……去:共止、共候佗、诣佗视脉、往省之、欲造佗、已故到谯
词义辨析
┌当引某许。(处所)
许─│
└吐出三升许虫。(左右)
┌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因此)
此脉故事有胎(先前的)
│若不得此药,故当死。(通“固”,一定)
故─│
│已故到谯。(特意地)
│但服汤二旬而复故。(先前的健康)《扁鹊传》
└桓侯使人问其故。(缘故)《扁鹊传》
┌从取三升饮之。(向)
│咳之所吐,非从肺来也。(自)从─│
│广陵吴普、彭城樊阿皆从佗学。(跟随)
└阿从其言,寿百余岁。(听从)
┌所苦正同。(指示代词,……的病)
所─│长可尺所。(左右)
└使人手摸知所在。(……的地方)
词语活用
1.便饮其麻沸散。(饮,使动,让……喝)2.缝腹膏摩。(膏,名词作状语,用膏药。)3.使人手摸知所在。(手,名词作状语,用手。)4.家人车载欲往就医。(车,名词作状语,用车。)5.太祖累书呼。(书,名词作状语,用书信。)6.熊颈鸱顾。(熊、鸱,名词作状语,象熊一样,象鸱一样。)
7.佗脉之。(脉,为动,为……切脉。)
8.佗针鬲。(针,名词作动词,扎。)
9.此可以活人。(活,使动,使……活。)10.轻体。(轻,使动,使……轻。)
11.佗久远家思归。(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12.又敕郡县发遣。(敕,名词作动词,命令。)
《丹溪翁传》
通假字
班班可纪。“纪”通“记”。
辟如滴水之器。“辟”通“譬”。
葆精毓神。“葆”通“保”。
激贪而厉俗。“厉”通“励”
词义辨析
益:益闻道德性命之说。(逐渐)
翁之医益闻。(更加)
直谅多闻之益友。(有益)
闻:闻翁言。(听到)
翁之医益闻。(著名)
声闻顿著。(名声)
遇:皆无所遇。(遇到)
罗遇翁亦甚欢。(接待)
良:良验。(确实)
翁简慤贞良。(善良)
彼,良医也。(好的)《秦医缓和》少:又可以医师少之哉。(轻视)
少长,从乡先生治经。(稍微)则:翁之卓卓如是,则医特一事而已。(那么)
学者多诵习而取则焉。(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