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误解的成语

合集下载

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大全_3000字

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大全_3000字

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大全_3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1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3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4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5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6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7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10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11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12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13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大脑简单”,贬义词。

14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15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16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17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18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19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20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21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22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24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容易被人误解的90个成语

容易被人误解的90个成语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

很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

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

不少人凡形容美好事物都用这个成语,错。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

现在常被扩大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

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常被人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代替“首先”。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

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

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

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2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

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12.意气用事: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能用来表达“讲义气重感情”。

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

广告词用“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就很滑稽。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

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15.信笔涂鸦:随手乱画,不能用来表达“画得又快又好”。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常和“不负众望”被混用。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

被用于毫不犹豫地做坏事,就错了。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

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

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

3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32.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

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33.评头品足: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被误会的成语

被误会的成语

被误会的成语1、百辞莫辩:释义: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2、百口莫辩:释义:莫:不能;辩:辩白。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

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出处: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3、代人受过:释义:受:承受,担待;过:过失,过错。

替别人承担过错的责任。

出处:各省系军阀慑于人民的巨大力量,都不肯代人受过,曹辊也就不敢一意孤行。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1章4、涣然冰释:释义: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

象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老子》第十五章:“涣兮若冰之将释。

”5、涣如冰释:释义:犹言涣然冰释。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75卷:“久即下部血出,并鲜血片,便无痛苦,涣如冰释。

”6、涣若冰释:释义:犹言涣然冰释。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

”7、涣若冰消:释义:犹言涣然冰释。

象冰遇热消融一般。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出处:南朝·梁·王莹《答释法云书难范缜》:“标理明例,涣若冰消。

”8、开云见日:释义:拔开云雾,见到太阳。

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

也比喻误会消除。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9、开云见天:释义:比喻黑暗已经过去,光明已经到来。

也比喻误会消除。

同“开云见日”。

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十回:“众人一听,如同开云见天,兴奋得一下把老武拥在当中。

”恰如其分:释义: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8回:“赏分轻重,俱是阎仲端酌度,多寡恰如其分,无不欣喜。

容易被误解的成语

容易被误解的成语

容易被误解的成语1、美轮美奂出自《礼记》,形容建筑物修建得精美宏伟。

如果你跟一个人有仇的话,你就说他长得美轮美奂吧!2、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

如果单凭字面理解,许多人都会误以为是形容人少冷清。

3、空穴来风原义为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语出宋玉《风赋》,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

这个词的本义基本已被弃用,现在多表示毫无根据。

4、七月流火出自《诗经·国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农历七月份天气从最热开始降温,此时天气逐渐转凉。

很多人都认为是形容天气炎热,不能有个“火”就热吧!5、可圈可点古代用加圆圈或点表示文章的句读,圈点也常加在字句的旁边,表示精彩或重要。

形容文章写得极其精妙令人叹服,也引申为事物值得称赞。

误解为文章写得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6、下里巴人下里即乡里,巴人指巴蜀的人民,表明做歌曲的人和地方,后来泛指通俗普及的文化艺术,与“阳春白雪”相对。

但要注意,不能用来形容人哦。

比如:这个人穿得土里土气,简直是个下里巴人。

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和否定。

常误用为不放在心上,其实诗词君也用错很多次啦!8、不刊之论不刊:不能修改。

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许多人都以为是不能刊登的文章,这是不对的哦!9、危言危行正直的话和正直的行为。

理解成了危险的的言行,不得不说,你的思想“很危险”。

10、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很多人认为是文章写得太差,不愿意看。

(这大概就是语文老师面对你的作文时的心情吧~)11、不足为训出自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解释为不值得效仿的准则,不值得学习的榜样。

经常用成不值得教训,诗词君猜测,很多人都用错了吧!12、不胜其烦指事物杂乱,不能忍受忍受。

是个贬义词。

把不胜其烦当成了不厌其烦,可是两个词恰好是反义词。

常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解的成语

常被误解的成语
1. “空穴来风”呀,很多人都以为是说没有根据的事,其实人家是说有原因的呢!就好比说,“听说小张要升职,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哦,他最近工作超努力的”。

2. “差强人意”可不是说很差劲哦,而是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呀。

你看,“这次考试成绩虽然不算太高,但也差强人意啦”。

3. “首当其冲”不是说第一个冲上去呀,是最先受到影响或冲击的意思哦。

比如说,“在这次经济危机中,这些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了影响”。

4. “目无全牛”可不是说眼里没有完整的牛,而是形容技艺高超呀!就像“这位厨师切菜的功夫真是目无全牛啊”。

5. “万人空巷”可不是街道上一个人都没有,而是人都出来了,热闹得很呢!“那场演唱会,真的是万人空巷呀”。

6. “久假不归”不是说长时间请假不回来,而是借了不还的意思哟。

“他借了我的书久假不归,我都要不回来了”。

7. “春意阑珊”可不是说春天正浓呢,是说春天将尽呀。

“都已经春意阑珊了,夏天还会远吗?”
8. “文不加点”可不是说文章没有标点,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修改呀。

“他写文章那叫一个厉害,文不加点就完成了一篇佳作”。

9. “罪不容诛”可不是罪不致死哦,是罪恶极大,杀了都不解恨的意思。

“那家伙做的坏事,真是罪不容诛啊”。

这些成语是不是很容易被误解呀?大家可别再用错啦!。

【强烈推荐】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

【强烈推荐】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

易被误解的成语50个1、安土重迁正确含义: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喜欢到处搬迁。

例如“他是个安土重迁的人,经常搬家寻找新的机会”是错误的。

2、嗷嗷待哺正确含义: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形容灾民等饥饿的人群。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只是等待帮助的意思。

如“这些失业者嗷嗷待哺,等待政府的救济金来改善生活”(这里忽略了“饥饿”这一关键因素)。

3、杯弓蛇影正确含义: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只是看到奇怪的影子。

比如“他在树林里看到奇怪的影子,杯弓蛇影,其实只是树枝的投影”(没有体现“因疑神疑鬼而恐惧”的意思)。

4、筚路蓝缕正确含义: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

形容创业的艰苦。

误解示例:易被误解为生活贫穷或者穿着破旧。

例如“他每天筚路蓝缕地走在街上,让人很同情”是错误的。

5、便宜行事正确含义: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斟酌处理。

误解示例:常被误解为购买东西价格便宜。

如“他在市场上便宜行事,买了很多便宜货”是错误的。

6、别无长物正确含义: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误解示例:被误解为没有别的长处。

例如“他别无长物,学习成绩也不好”(这里应该用“一无是处”等表示没有长处的词)。

7、不孚众望正确含义: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孚,信服。

误解示例:易与“不负众望”混淆,被误解为不辜负众人期望。

如“他在比赛中不孚众望,获得了冠军”(这里应该是“不负众望”)。

8、不绝如缕正确含义: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误解示例:可能被误解为连续不断。

例如“来参观的人不绝如缕,博物馆热闹非凡”(这里应该用“络绎不绝”)。

9、不可理喻正确含义: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误解示例:有时被误解为不可理解。

如“他的行为很奇怪,简直不可理喻”(这里如果只是表示奇怪难以理解,用“不可思议”更合适)。

做让人误会的事的成语

做让人误会的事的成语

一、不虞之隙[ bùyúzhīxì]
【解释】:意外的误会。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宝玉﹞与黛玉同处贾母房中……既亲密,便不免有些不虞之隙,求全之毁。

这日不知为何,二人言语有些不和起来。


二、有口难辩[ yǒu kǒu nán biàn ]
【解释】: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

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出自】: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译文】: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自己儿子,不喜欢动身。

三、百口莫辩[ bǎi kǒu mòbiàn ]
【解释】:莫:不能;辩:辩白。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

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出自】: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译文】:即使有一百口而不辩他的罪。

四、百辞莫辩[ bǎi címòbiàn ]
【解释】: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出自】: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五、有口难分[ yǒu kǒu nán fēn ]
【解释】:分:分辩。

有嘴难分辩。

形容难分辩清楚。

【出自】: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直着我有口难分。


【译文】:直击得我的口难以分辩。

容易被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被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被人误解的成语1、炙手可热:【易错点】把该成语理解为“热点”,进而理解为“大受欢迎”“热门”之意,或者用来形容物。

[正确]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贬义)2、空穴来风:【易错点】毫无根据,无中生有。

[正确]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或传说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3、目不窥园:【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要窥探、刺探他人隐私。

[正确]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4、不赞一词:【易错点】易误解为:不说一句赞成(或赞美)的话。

[正确]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5、守株待兔:【易错点】易误解为:正面肯定或一般的等待,或公安干警的机智。

[正确]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贬义词。

6、运斤成风:【易错点】易误解为:有力气。

[正确]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

7、上行下效:【易错点】易误解为:褒义词,群众以干部为榜样。

[正确]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指不好的事。

贬义词。

8、一饭千金:【易错点】①饭食昂贵。

②挥霍无度。

[正确]比喻得人恩惠,切莫忘记,当图回报。

9、求田问舍:【易错点】安居生活。

[正确]比喻没有远大志向。

10、猫鼠同眠:【易错点】①化敌为友。

②胸怀宽大。

[正确]比喻互相包庇一起干坏事。

11、百里挑一:【易错点】易误解为:人才极其缺乏。

[正确]形容十分出众。

12、安土重迁:【易错点】易误解为:看重迁移。

[正确]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指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

13、空谷足音:【易错点】易误解为:空空的山谷里回荡的脚步声,形容声音大。

[正确]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

比喻极难得到音信、言论或来访。

14、哀兵必胜:【易错点】易误解为:哀丧的军队必定胜利。

[正确]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

15、等量齐观:【易错点】易误解为:规模、数量等相等。

[正确]对不同的人或事物同等看待,常用于否定。

16、鸣锣开道:【易错点】易误解为:敲锣让人让道。

容易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容易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容易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以下是一些容易被误解的成语及解释:
1. 首当其冲:常被误解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遭受攻击。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首先受到冲击或遭受灾难。

2. 差强人意:常被误解为不满意或勉强接受。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勉强还算能让人满意。

3. 万人空巷:常被误解为形容人少或空荡荡的街道。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街巷里的人都空了。

4. 春意阑珊:常被误解为春天的气息浓厚。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春天就要过去了。

5. 不刊之论:常被误解为不可刊登的言论或观点。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6. 久假不归:常被误解为长期请假不回来。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借了东西长期不归还。

7. 明日黄花:常被误解为未来的或即将到来的事物。

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已经过时或失去价值的事物。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
容易让人误解的成语有:
1.三人成虎:原意是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
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
漂亮。

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原意是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登堂入室:原意是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很
高的水平。

常被误解为“进入房屋等具体行为”。

5.高屋建瓴:原意是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

其中“建”不是建造的
意思,而是倾倒的意思,即本意是站在高处向下倒水。

6.空谷传音:在寂静的山谷中听到人的脚步声。

比喻难得的言论、
音信或事物。

常被误解为“传播声音”。

除了上述成语外,还有一些成语也容易被误解,比如“不孚众望”容易被误解为“不负众望”,“不名一文”容易被误解为“名扬天下”,“不忍卒读”容易被误解为“不堪卒读”,等等。

因此,在理解和使用成语时,需要注意其本意和用法,以免产生误解。

容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

容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

容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经常容易出错的成语有:1、按部就班(按步就班) 2、阴谋诡计(阴谋鬼计)3、再接再厉(再接再励) 4、别出心裁(别出新裁)5、以逸待劳(以逸代劳) 6、贻笑大方(遗笑大方)7、出类拔萃(出类拔粹) 8、伶牙俐齿(伶牙利齿)9、优哉游哉(悠哉悠哉) 10、戛然而止(嘎然而止)11、矫揉造作(娇柔造作)12、漫不经心(慢不经心)13、发人深省(发人深醒)14、直截了当(直接了当)15、揠苗助长(偃苗助长)16、振聋发聩(震聋发聩)17、名声鹊起(名声雀起)18、集思广益(集思广议)19、相辅相成(相辅相承)20、纷至沓来(纷至踏来)21、指手画脚(指手划脚)22、事倍功半(事倍工半)23、入不敷出(入不付出)24、不落窠臼(不落巢臼)25、老奸巨猾(老奸巨滑)26、拈花惹草(沾花惹草)27、挑肥拣瘦(挑肥检瘦)28、相形见绌(相形见拙)29、走投无路(走头无路)。

易误解成语200: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52.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54.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55. 粉墨登场:化妆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里很感谢,如同亲身感受到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建,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 60.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是,对,正确. 61.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62. 功亏一篑(kuì):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亏,缺少;篑,土筐. 63. 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 64.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光怪,光彩奇异;陆离,色彩繁杂.65. 管窥蠡(lí)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66.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也说神工鬼斧. 67. 过眼云烟: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68. 海市蜃楼: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虚幻的事物. 69.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

语文:那些年我们误解过的成语

语文:那些年我们误解过的成语

语文:那些年我们误解过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独特的表达方式,它是用少量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含义,是中国语言的瑰宝。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误解一些成语的意思,甚至错误地使用这些成语。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年我们误解过的成语,重新认识它们的真正含义。

1. 画蛇添足误解:认为“画蛇添足”是画蛇加上足部,多此一举,做了多余的事情。

真正含义: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画蛇加上足部,破坏原有的完美。

它比喻做事过分,反而弄巧成拙。

2. 杯弓蛇影误解:认为“杯弓蛇影”是在饮酒时,看到酒杯和弓,用蛇来影射它们。

真正含义:原本的意思是指穿过笛子和琴弦的光线形成的影子,比喻着怀疑心理。

3. 画龙点睛误解:认为“画龙点睛”是指在画龙的过程中,点上一只眼睛,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真正含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在一篇文章或一件事情中,用简短而有力的话点出关键的一点,使之更加生动形象。

4. 瓜田李下误解:认为“瓜田李下”是指在瓜田和李下进行某种行为。

真正含义: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犯罪或不正当行为时的场所,后来引申为指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

5. 守株待兔误解:认为“守株待兔”是指守护着株,等待兔子。

真正含义: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警幻故事里的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农夫砍柴时,偶然见到一只兔子撞在一株歪脖子树的树根上,被杀了。

于是这个农夫就不去砍柴了,守着那株树,用以取兔。

意指不劳而获,懒惰的人的心态。

6. 隔岸观火误解:认为“隔岸观火”是指在对岸观看火灾。

真正含义:这个成语的本意是指在对岸看着对方发生的灾难,并不施以援手。

后来引申为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7. 井底之蛙误解:认为“井底之蛙”是指井底的青蛙。

真正含义:这个成语指的是见识狭窄,眼界短浅,不肯接触外面的世界。

8. 囊中之物误解:认为“囊中之物”是指袋子里的物品,也就是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真正含义: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放在囊中的物品,引申为指非常容易得到的东西。

9. 众矢之的误解:认为“众矢之的”是指众人共同射箭的目标。

十大常考但最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

十大常考但最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

十大常考但最易被误解的四字成语1.空穴来风:传闻有一定根据错误用法:在“空穴来风”前加“不是”进行否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正好意思相反错例:薄熙来贪污受贿一事并不是空穴来风2.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错误用法:形容不能刊登的言论错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3.文不加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错误用法:写文章不加标点错例: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4.罪不容诛:判死型还抵不了他的罪恶。

形容罪大恶极错误用法: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错例:法官认为他虽然杀死了张某,但是属于正当防卫,罪不容诛。

5.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错误用法: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错例:他对这方面一窍不通,做出的结果肯定差强人意6.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错误用法:常被理解为首先冲上去的,或者最为重要的错例:今天是她唯一妹妹结婚,作为亲姐姐她肯定首当其冲忙碌开来7.明日黄花:过时或过气的事物错误用法:常被误用为“将来的栋梁”而修饰孩子错例:孩子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

8.望其项背:可以赶上。

只用否定形式错误用法:与望尘莫及混用,认为是赶得上错例:美国经济飞速发展,让其他国家只能望其项背9.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错误用法:常误用为不值得成为教训错例:年轻人犯点小错误是正常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问题,都不足为训10.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使人不敢靠近错误用法:常误用为形容某事或者某人很红。

错例:无线网络的兴起,让平板电脑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一些被误解的成语

一些被误解的成语

一些被误解的成语包括:
1. 差强人意:原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但是被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2. 美轮美奂:原意是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但是被误解为形容美好事物。

3. 炙手可热:原意是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但是被误解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4. 抛砖引玉:原意是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但是被误解为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5. 不知所云:原意是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絮乱或空洞,指说话人,但是被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6. 惨淡经营:原意是煞费苦心地从事绘画或诗文创作,也指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但是常被误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

7. 文不加点:原意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但是被误解为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8. 侧目而视:原意是斜着眼睛看人,表示敬畏、憎恨等,但是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被误解的成语,它们的意思可能和字面意思或者一般理解有所不同。

在使用成语时,最好了解其原始含义和用法,以免产生误解。

十大被误解的成语意思

十大被误解的成语意思

十大被误解的成语意思
十大被误解的成语意思如下:
1.三人成虎
【解释】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

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

【误用】易被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2.美轮美奂
【解释】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美好事物。

3.炙手可热
【解释】手一挨近就感觉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背离本义。

4.侃侃而谈
【解释】“侃侃”本意为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误用】现多被误用为形容聊天,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混淆。

5.首当其冲
【解释】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

【误用】常被误用为“首先接受任务,或首先应当先做某事”。

6.鼎力相助
【解释】敬辞,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

【误用】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

7.一言九鼎
【解释】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误用】易被误用为守信用。

8.首鼠两端
【解释】形容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误用】常被误解为前后言行不一致。

9.溢美之词
【解释】过分夸赞的言辞。

【误用】常被误用为褒义。

10.蓬荜生辉
【解释】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误用】易被误用在别人身上。

被人误解的成语

被人误解的成语

被人误解的成语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 “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 “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都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 “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是,“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

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不要用错了贻笑大方!中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这就造成了有些成语很容易从字面上去理解而造成误解和误用,为了避免误用成语而贻笑大方,搜集整理了60个容易被误解误用的常用成语,供大家学习。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人误解的成语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 “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 “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都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 “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是,“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

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

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

10 “相濡以沫”这个成语就比较典型。

后面那一句“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一次恐怕也与现在差别很大。

11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给歪曲成了“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12 “呆若木鸡”一词,词义也略有变化。

13 “每下愈况”原出自《庄子,知北游》,现在多写作“每况愈下”。

记得鲁迅先生在他那个时代就曾经批判过一位文人。

不过说实话,现在约定俗成,还真的就写成“每况愈下”了。

至少我用微软拼音“每况愈下”能直接打出来,“每下愈况”反而得一个字一个字的敲。

14 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做“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15 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干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语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孽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16 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

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17 床笫之私(床第,是个迷人双眼的“马甲”,很容易误作“床第”。

虽然两者模样酷似,可惜,后者根本不是中国话——对不起,俺眼神儿不好。

)床,好解释:笫(读作“子”),指“垫在床上的竹席”。

“床笫”也就是床铺。

引申为夫妻之间的语言或房事。

但换上“床第”这套“马甲”,就什么“讲儿”也没有了。

18 明日黄花(指“过时之物”。

或许有人觉得,“明日”哪里不过时?“昨日”才过时哩,便想当然地篡改成了“昨日黄花”——谁下的命令?凭啥愣改呀?)这个成语的出处,源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诗:“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也就是菊花。

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

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9 美轮美奂(只形容建筑之美,如今,被滥用到所有事物上。

尤其是电台、电视台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半吊子主持人,往往是张嘴就来,出口成错——错了也不改,脸皮就是厚。

) 这个成语出自《礼记·檀弓下》:晋文子赵武家里新落成一所房屋,晋国大夫张老去祝贺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轮,是古代的一种圆形高大的谷仓。

这个成语指高大的意思,专门形容房屋建筑高大华丽。

现在连唱歌跳舞、喝酒吃饭都“美轮美奂”了,上哪儿说理去?20 振聋发聩(本意是声音很大,令人警醒;竟被误作听力下降,像个呆头呆脑的聋子——把醉汉弄醒?把醒汉弄醉?甭管怎么说,先把意图闹清楚;否则,干完活儿,准挨大嘴巴。

) 这个成语的出处在清代大才子袁枚那里,他写过《随园诗话补遗》,卷一中有句话:“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迂儒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聩,耳聋。

“振聋发聩”,即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21 始作俑者(原指做坏事,引领歪风邪气的“第一人”,现在,居然摇身一变,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英雄”,起码也是开先河的任务——看来,“屎盆子”完全可以扣在正面角色脑袋上。

尝尝鲜儿吧您呐。

)出处在《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这是理所当然的“贬义词”。

22 曾几何时:表示“过去没有多久”。

常误用为“曾经”“不知何时”。

23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

“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24 不可理喻:指“无法用道理使之明白”,常误用为“不可思议”。

25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正确的”。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26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27 耳提面命:褒义词,形容师长殷切教导。

常误用为贬义词。

28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8 鼎力相助;敬词,指对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常误用为表示自己对他人的帮助。

9 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

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29 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

常误用为贬义词。

30 始作俑者:指某种坏风气的创始者。

常误用为贬指。

31 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

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32 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褒义词。

常误用来形容“贬义词”,贬义词。

33 身无长物:指人贫困。

常误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34 目无全牛:指人的技艺高超,得心应手,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35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常误用为形容自然景观。

相类似的还有“巧夺天工”。

36 求全责备:指对人苛求完善,后面不能带宾语,与此类似的还有“漠不关心”。

37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

38 瓜田李下:形容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易误用为形容田园生活。

39 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

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

40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

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41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23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景物”无关。

42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

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

43 相敬如宾:特指夫妻相敬相爱。

另有“举案齐眉”。

44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

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45 师心自用:形容固执已见,自以为是。

易误用为“善于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46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易理解相反。

47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与“死有余辜”同义。

易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

48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49 无所不至: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无所不为”。

50 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

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51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易和“娓娓而谈(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相混。

52 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

易误指吞吞吐吐。

53 首鼠两端:形容迟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54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37 侧目而视:形容畏惧而又愤恨,易误解为尊敬。

55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易和“鞭长莫及”(指力量达不到)混用。

56 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针、政策。

易和“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向或做法)混用。

57 不知所云: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它指的是说话人。

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