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合集下载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及时辰】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及时辰】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及时辰】
十二经脉循行规律
督脉统领人体的阳经循行在背中线。

任脉统领人体的阴经循行在腹中线。

十二经脉有一定的起止、一定的循行部位和交接顺序,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与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

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太阴肺厥阴心包少阴心】,从胸腔内脏走向手指端,【上行】与手三阳经交会;
手三阳经【阳明大少阳三焦太阳小】,从手指走向头面部,【下行】与足三阳经相交会;
足三阳经【阳明胃少阳胆太阳膀】,从头面部走向足趾端,【下行】与足三阴经交会;
足三阴经【太阴脾厥阴肝少阴肾】,从足趾走向腹部和胸部,【上行】在胸部内脏与手三阴经交会。

12经络在上下肢的分布
内前走太阴【脾/肺经】外前走阳明【胃/大肠经】
内中走厥阴【肝/心包经】外中走少阳【胆/三焦经】
内后走少阴【肾/心经】外后走太阳【膀胱/小肠经】
交接规律
一、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

二、同名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如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交接于鼻翼旁,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交接于目内眦,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交接于目外眦。

十二经络连接歌:
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肺
十二经络气血歌:
多气多血为阳明【大肠和胃经】最重要
少气太阳厥阴经【膀胱经小肠经心包经肝经】
二少太阴常少血【三焦心经胆经肾经肺经脾经】。

十二经络交接穴位

十二经络交接穴位

各位爱友:
下面的题对你一定会有益的,看了它你会增加一分的!同时强烈要求加分!
十二经交接规律:
1)表里的阴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①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交接于食指端(商阳)
②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交接于足大趾内端(隐白)
③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交接于小指端(少冲、少泽)
④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交接于小趾端(至阴)
⑤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交接于无名指端(关冲)
⑥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交接于大趾外端(大敦)
2)同名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①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迎香)
②手足太阳经交接于目内眦(睛明)
③手足少阳经交接于目外眦(瞳子髎)
3)相互衔接的阴经在胸中交接:
①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交接于心中
②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交接于胸中
③足厥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交接于肺中。

12经络循行图+任督二脉

12经络循行图+任督二脉

12经络循行图+任督二脉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太阴肺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
十二经脉的流注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阴阳相贯,首尾相接,逐经相传,到肝经为止,从而构成了周而复始、如环无休的流注系统。

将气血周流全身,起到濡养的作用。

流注歌诀: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膀申肾酉心包戌,亥三子胆丑肝通。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一)手太阴肺经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脘部,下行至脐(水分穴)附近络于大肠,复返向上沿着胃的上口,穿过横膈膜,直属于肺,上至气管、喉咙,沿锁骨横行至腋下(中府、云门二穴),沿着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至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进入寸口,经大鱼际部,至拇指桡侧尖端(少商穴)。

2.分支:从腕后(列缺穴)分出,前行至食指桡侧尖端(商阳穴),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肺,络大肠,通过横膈,并与胃和肾等有联系。

(二)手阳明大肠经1.循行部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挠侧尖端(商阳穴),沿食指挠侧上行,经过合谷(第一、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至肩前,经肩盂穴(肩端都),过肩后,至项后督脉的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前行内人足阳明经的缺盆穴(锁骨上窝),络于肺,下行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2.分支:从缺盆上行,经颈旁(天鼎、扶突)至面颊,入下齿龈中,复返出来夹口角,通过足阳明胃经地仓穴,绕至上唇鼻中央督脉的水沟穴(人中),左脉右行,右脉左行,分别至鼻孔两旁(迎香穴),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3.联系脏腑:属大肠,络肺,并与胃经有直接联系。

(三)足阳明胃经1.循行部位: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至鼻根部,旁行人跟内角会足太阳膀胱经(睛明穴),向下沿鼻的外侧(承泣、四白),进入上齿龈内,复出绕过口角左右相交于颏唇沟(承浆穴),再向后沿着下颌出大迎穴,沿下领角(颊车穴),上行耳前,经颧弓上行,沿着前发际,到达前额(会神庭穴)。

2.分支面部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旁进入缺盆,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会任脉的上脘、中脘),络于脾。

缺盆部直行脉:从缺盆下行,沿乳中线下行,夹脐两旁(沿中线旁开二寸),至鼠蹊部的气冲(又名气街)穴。

胃下口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附近分出,沿腹腔深层,下行至气街穴,与来自缺盆的直行脉会合于气冲(气街穴)。

再由此斜向下行到大腿前侧(髀关穴);沿下肢外侧前缘,经过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进入第二足趾外侧(厉兑穴)。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足背上至大趾内端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端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足背上分出,至大趾外端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
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见下图。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图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
细目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③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图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之宇文皓月创作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是:①相内外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足背上至大趾内端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端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足背上分出,至大趾外端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

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见下图。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图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细目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①相内外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③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图。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一)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手三阴经循行的起点是从胸部始,经脯(上臂内侧肌肉)臂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从手指端循臂指(经穴名)而上行于头面部;足三阳经,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和下肢而止于足趾间;足三阴经脉,从足趾间上行而止于胸腹部。

“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这是对十二经脉走向规律的高度概括。

(二)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阻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

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

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

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走向与交接规律之间亦有密切联系,两者结合起来,则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这就是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总之,十二经的循行,凡属六脏(五脏加心包)的经脉称为“阴经”,多循行于四肢内侧及胸腹。

上肢内侧者为手三阴经,由胸走手;下肢内侧者为足三阴经,由足走腹(胸)。

凡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多循行于四肢外侧及头面、躯干。

上肢外侧者为手三阳经,由手走头;卞肢外侧者为足三阳经,由头走足:阳经行于外侧,阴经行于内侧。

中医宝典微信号zhongyidaxue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维脉阴维脉阳跷脉阴跷脉奇经八脉奇经八脉简介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奇经八脉-八穴歌奇经八脉的作用奇经八脉的特点奇经八脉的医学应用奇经八脉的养生功能奇经八脉名称经络学说经络简介经脉简介络脉简介别络简介(十五络脉)浮络简介孙络简介十二皮部简介十二经别简介藏象学说藏象学说简介藏象学说理论形成五脏六腑、奇恒之腑藏象五系统脏腑关系运气学说(五运六气)精气学说气血津液学说及辨证阴阳学说阴阳简介阴阳特性阴阳变化阴阳属性阴阳关系阴阳临床应用阴阳相倚阴阳渊流五行学说中医五行简介五行归类的方法五行的相乘、相侮五行的相生、相克五行的制化、胜复五行的母子相及五行指点五行学说用于临床治疗中医五行归类表相关文章中医学简介中医史中医治病的实质中医基础理论(精华版)中医的起源中医的历代称呼十二时辰对应脏腑图中医辨证“辨症”病因辨证:外伤证候病因辨证:饮食、劳逸证候病因辨证:七情证候病因辩证:六淫、疫疠证候脉象分类与主病。

十二经络循行路线走向图十二经络循行时间

十二经络循行路线走向图十二经络循行时间

十二经络循行路线走向图十二经络循行时间十二经络循行路线走向图及十二经络循行时间引言:中医学视人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经络系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十二经络是中医学中较为重要的经络系统之一,其循行路线和时间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十二经络的循行路线走向图以及相应的循行时间。

一、阳明经络阳明经络是人体的阳经之一,横行于头部、面部、胸部、上腹部和下肢。

其循行路线如下:头部:内关→阳白→人中→迎香→承浆→四白→巨髎→鼻阴面部:迎香→承浆→地仓胸部:四白→巨髎→鼻阴→颊车上腹部: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如下:头部:足三里→右下腹部:足五里→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如下:右下腹部:曲骨→凤钟→妙枢→解溪→关冲→胃俞→中脘→府舍→阴廉→刺客→天枢下肢:下腹部:妙枢→解溪→关冲→胃俞→中脘→府舍→阴廉→刺客→天枢阳明经络循行时间:阳明经络的循行时间是从早上7点到9点,这个时间段阳气充足,适合进行清热解毒、和血止痛的治疗。

二、太阳经络太阳经络是人体的阳经之一,横行于头部、面部、胸部、躯干和下肢。

其循行路线如下:头部:攒竹→眉头→丝竹空→承扶→耳门→颔窝→太阳面部:正宗→迎香→足三里→养老胸部:血海→阴市→东宗→气门躯干:内关→阳维→迎香下肢: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如下:上腹部:气海→关冲→中脘→三阴交→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如下:下腹部:附分→委中→梁门→胃俞胸部:肺俞→肺腑→胆俞→胆腑→小肠俞→小肠腑→大肠俞头部:寒门→翳风→鱼肚→日月→廉泉→百会太阳经络循行时间:太阳经络的循行时间是从早上五点到七点,这个时间段阳气刚起,适合进行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的治疗。

三、少阳经络少阳经络是人体的阳经之一,纵贯于头部、面部、胸部、躯干、上肢和下肢。

其循行路线如下:头部:额角→睛明→颧髎→巨髎→耳门面部:迎香→肩井→后溪→颧髎胸部:偷门→肩背躯干:目窗→云门→中渎→缺盆上肢:阳池→尺泽→曲泽→间使下肢: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如下:上腹部:天突→头窍阴阜→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如下:下腹部:支正→胆俞→环跳→胃会躯干:中脘→天井→肝俞胸部:缺盆→赤郎→胃俞头部:瞳子髎→肓竹→络筋→阳白少阳经络循行时间:少阳经络的循行时间是从早上9点到11点,这个时间段阳气充分,适合进行清热平肝、疏通经络的治疗。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十二(十四)经脉循行=起始、终端路线=与交接规律一、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胃口,过隔属肺脏,从“肺系”喉、肺交联处横行出来(中府),上行锁骨下(云门),向外下沿前臂内侧前下行肘窝中(尺泽),沿小臂内侧前缘入寸口(太渊),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注: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桡突内陷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共11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起—终端):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过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阳溪)处,沿前臂前方致肘外侧(曲池)处,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处,络肺、过膈属大肠。

注:支脉、从缺盆分支上走颈部,过面頬入下龈(故:大肠经火下齿疼痛),回绕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部在鼻孔两侧(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商阳食指桡侧边,二间、三间节根边,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间,偏历、温溜三、五寸,池下四、三,上、下廉,二寸三里在眼前,屈肘纹头曲池现,池后髁根肘髎近,若问五里上三寸,臂臑七寸三角根,肩髃举臂前凹陷,巨骨肩端胛锁间,天鼎-扶突下一寸,本穴结旁有三寸,人迎隔(胸、锁)肌前面找,禾髎沟旁有五分,鼻翼唇沟迎香闻;共20穴。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前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缭绕至上唇,穿插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局部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十四经络循行走向

十四经络循行走向

十四经络循行走向
干货系列
十四经络
循行走向
循行部位
手三
阴经
手太阴肺经
手三
阳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三
阳经
足阳明胃经
足三
阴经
足太阴脾经
手三
阴经
手少阴心经
手三
阳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
阳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
阴经
足少阴肾经
手三
阴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三
阳经
手少阳三焦经
足三
阳经
足少阳胆经
足三
阴经
足厥阴肝经
奇经
八脉
督脉
奇经
八脉
任脉
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分布规律
前缘:太阴经阳明经
中线:厥阴经少阳经
后缘:少阴经太阳经
交接规律
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②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③足、手阴经在胸中交接流注次序表。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经络循行交接规律与路线

十二(十四)经脉循行=起始、终端路线=与交接规律一、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始—终端):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胃口,过隔属肺脏,从“肺系”喉、肺交联处横行出来(中府),上行锁骨下(云门),向外下沿前臂内侧前下行肘窝中(尺泽),沿小臂内侧前缘入寸口(太渊),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注: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桡突内陷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共11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起—终端):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过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阳溪)处,沿前臂前方致肘外侧(曲池)处,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处,络肺、过膈属大肠。

注:支脉、从缺盆分支上走颈部,过面頬入下龈(故:大肠经火下齿疼痛),回绕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部在鼻孔两侧(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商阳食指桡侧边,二间、三间节根边,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间,偏历、温溜三、五寸,池下四、三,上、下廉,二寸三里在眼前,屈肘纹头曲池现,池后髁根肘髎近,若问五里上三寸,臂臑七寸三角根,肩髃举臂前凹陷,巨骨肩端胛锁间,天鼎-扶突下一寸,本穴结旁有三寸,人迎隔(胸、锁)肌前面找,禾髎沟旁有五分,鼻翼唇沟迎香闻;共20穴。

中医学“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中医学“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中医学“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十二经脉走行方向的规律,《灵枢·逆顺肥瘦》说:“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


手三阴经起于胸中,循上肢内侧走向手指端;手三阳经起于手指端,循上肢外侧,走向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下行经躯干循下肢外侧,走向足趾端;足三阴经起于足趾端,经下肢内侧走向腹部、胸部。

二、交接规律
1.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端交接,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在小指端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在无名指端交接;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在足大趾端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端交接,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爪甲后交接。

2.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在鼻翼旁交接,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在目内眦交接,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在目外眦交接。

3.足、手阴经在胸中交接
足太阴脾经与手少阴心经在心中交接,足少阴肾经与手阴心
包经在胸中交接,足阴肝经与手太阴肺经在肺中交接。

经络循行分布规律

经络循行分布规律

经络循行分布规律经络循行分布规律是指经络系统在人体内的走向和分布的规律。

经络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之一,在中医理论中,经络被认为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负责输送气血和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根据中医理论,经络系统主要分为十四条经络,包括三阴经、三阳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这些经络在人体内部呈现出一定的循行分布规律。

主要规律如下:1. 经络呈现对称分布:人体的左右半身各有一套经络系统,左右对称分布。

2. 根据经络的走向分布:经络分为纵行、横行、走向四肢以及内脏器官等不同走向的经络。

3. 经络相互联系:经络系统形成了一个整体的网络,各经络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

4. 经络与经穴的联系:经络上分布着一些特定的穴位,也称为经穴,经络与经穴相互联系,通过刺激经穴可以调节经络的运行。

5. 经络贯通机体各个部分:经络系统可以贯通机体的各个部分,包括四肢、躯干、头面部以及内脏器官等。

总之,经络循行分布规律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提到的经络循行分布规律外,还有以下一些重要规律:1. 经络与脏腑的联系:经络系统与人体的脏腑器官有密切的关联。

每一条经络都与特定的脏腑器官相联系,并通过经络的运行调节脏腑功能。

例如,手太阳小肠经与心脏相联系,足太阳膀胱经与膀胱相联系。

2. 经络与五脏六腑相互联系:经络系统将五脏六腑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相互调节和影响的整体。

通过经络系统的运行,各脏腑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和调节,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3. 经络气血运行规律: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系统中的气血通过经络的循行来进行输送和调节。

气血的运行具有一定的规律,包括从内脏到外表、从表浅到表深、沿着经络的特定走向等。

4. 经络的特定走向:每条经络有其特定的走向和分布,经络的走向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判断疾病的归属和确定治疗方案。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

之阿布丰王创作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循行交接规律是:①相内外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年夜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在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足背上至年夜趾内端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在小趾端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足背上分出,至年夜趾外端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②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如手足阳明经交接于鼻旁,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③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十二经脉循环走向与交接规律见下图.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图
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第
细目一经络学说概述细目二十二经脉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①相内外的阴阳两经在四肢末端相交接
②同名手足阳经交接于头面部(“头为诸阳之会”)
③足、手阴经交接于胸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与交接规律图
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

十四经脉 循行路线

十四经脉 循行路线

一、足太阴脾经【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下中线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二、足太阴肾经【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后缘,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入脊内(长强穴),穿过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挟于舌根部。

肺脏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

如遗精,阳痿,早泄,咳嗽,气喘,水肿,泄泻,便秘,耳鸣,失眠等。

三、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少阴经与手厥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四、手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十四)经脉循行=起始、终端路线二与交接规律'、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起始一终端):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回绕胃口,过隔属肺脏,从“肺系” 喉、肺交联处横行岀来(中府),上行锁骨下(云门),向外下沿前臂内侧前下行肘窝中(尺泽),沿小臂内侧前缘入寸口(太渊), 沿鱼际边缘岀拇指内侧端(少商)。

注: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疼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手太阴肺经穴分寸歌:中府乳上三肋间,上行寸六云门安,云在璇玑旁六寸,天府腋三动脉求,侠白肘上五寸主,尺泽肘中约纹是,孔最腕上七寸处,列缺腕上一寸半,经渠桡突内陷取,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端;==共11 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桡侧向上过一、二掌骨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邙日溪)处,沿前臂前方致肘外侧(曲池)处,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手足三阳经聚会处”(大椎、属督脉)、再向下进入锁骨上窝(缺盆)处,络肺、过膈属大肠。

注:支脉、从缺盆分支上走颈部,过面頰入下龈(故:大肠经火下齿疼痛), 回绕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部在鼻孔两侧(迎香)处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手阳明大肠经穴分寸歌:商阳食指桡侧边,二间、三间节根边,合谷虎口岐骨间,阳溪腕上两筋间,偏历、温溜三、五寸,池下四、三,上、下廉,二寸三里在眼前,屈肘纹头曲池现,池后髁根肘醪近, 若问五里上三寸,臂臑七寸三角根,肩髃举臂前凹陷,巨骨肩端胛锁间,天鼎-扶突下一寸,本穴结旁有三寸,人迎隔(胸、锁)肌前面找,禾醪沟旁有五分,鼻翼唇沟迎香闻;共20穴。

三、足阳明胃经循行路线(起始一终端):鼻翼两侧迎香起,上行鼻根会(足)太阳,下沿眼眶(承泣)入上龈,下交任脉承浆上,后沿腮下颌(大迎)至颌角(颊车),经上关(足少阳),沿发际达前额(神庭);支脉大迎下人迎,沿喉入(缺)盆,过膈行,属胃络脾归根应;缺盆直脉下乳行,挟脐向下入(气冲);合胃分支下髀关,过膝胫缘外下踝(解溪),经跗入趾二外端(厉兑)。

注:支脉:跗上(冲阳)分支入大趾内侧端(隐白)处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主要病候:胃胀、胃痛,腹胀、腹痛,呕吐,肠鸣,消谷善饥, 咽干肿痛,鼻衄(NV:==流血),胸腹及膝膑等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阳明胃经穴分寸歌:承泣(阳跷)目下眶内寻,四白眶下一寸认,巨醪(阳跷)目下颧骨边,口角四分地仓邙日跷)近,大迎颌角前寸三,角前凹陷颊车根,下关(足少阳)耳前闭口陷,咬牙额角隆半寸头维神庭四五分,人迎喉旁五寸真,水突筋前迎下在,气舍突下穴相乘,缺盆舍外横骨内,骨下气户迎下行,相去中行四寸明,库房一肋下间隙,屋翳、膺窗二三迎,四肋乳头乳中穴、只做标志禁针行,五肋乳根过腹行、不容巨阙旁二寸,却近幽门寸五新,其下承满与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上下一寸无多寻,脐旁两寸天枢关,外陵、大巨、水道穴,枢纽下联一二三。

归来、气冲四五联,直下耻骨上边缘。

髂前上棘膑外线、平臀沟处是髀关,膝上六寸伏兔穴,阴市、梁丘三二联,膑下凹陷外膝眼,形似犊鼻找不难,下联经合足三里,上、下巨墟六九联,八寸条口外丰隆,直下踝前(凹陷)解溪中,足背冲阳脉动处,陷谷二三跖骨间,内庭趾间缝纹端,胃经终于次趾甲根厉兑端;共45穴。

四、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起始一终端):起于大趾末端(隐白),沿内侧赤白肉际过跖趾关节(太白)上行内踝前(商丘),绕踝(后)再上三寸(三阴交)交肝肾,行于肝内上八寸,交肝走前膝股行,入腹属脾络胃纲;过膈外行至周荣(二肋中);流注心中交心经。

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呕,暧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太阴脾经穴分寸歌:隐白大趾内侧端,节前大都后太白,白后一寸公孙到,商丘踝前凹陷找,踝上三寸三阴交,再上三寸漏谷晓,膝下五寸地机朝,向内就把阴陵泉来找,血海膝膑上二寸,再上六寸找箕门,动脉应手越筋处,冲门横骨两端间,外上七分府舍联,中线四寸外腹行,脐外四寸大横难,腹结横下一点三,腹哀横上三寸联,脾经从此六寸弯,进胸五肋食窦翻,四肋天溪,胸乡三,周荣拐弯二肋间,斜外腋下六肋终,大包入脏交心经共21穴。

五、手少阴心经循行路线(起始一终端):起于心中“心系”联,上行腋窝下极泉,沿臂内后肘窝(少海)走,接连小臂内后行,经腕(神门)入掌中(少府), 再沿小指内端(少冲)终,交予太阳小肠经。

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肋痛,上臂内侧疼痛,手心发热的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阴心经穴分寸歌:共9穴。

腋下筋间动引胸,极泉便是此处生,青灵肘上三寸清,少海屈肘内纹头,灵道掌后寸半有,通里、阴郗各寸、半,神门腕纹尺侧端,少府就在掌纹四五间,少冲小指桡侧指甲边。

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小指外端(少泽)起,沿背外行至腕去,岀尺茎突奔鹰嘴(小海),肱髁外上行出肩关,绕胛交上(肩中俞-大椎),【入盆交心经胃(小)肠】;盆支沿颈上面颊,至眦(ZI)外转耳中(听宫)目眦下支抵鼻旁,至目内眦交(睛明)太阳(膀胱经)。

主要病候:耳聋、目黄、頰肿、咽痛肿,少腹、腰脊引丸痛,臂肩外侧疼痛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不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太阳小肠经穴分寸歌:小指外端少泽根,前谷、后溪根结寻,钩前腕骨、豌尺腕陷阳谷、养老掌胸尺突根,支正阳谷上五寸,小海嘴髁中间寻、肩贞就在皱上寸,臑俞贞上岗下隐、岗下天宗上秉风,曲垣风、椎中间寻,胸一外三肩外俞、二寸中俞在此读,天窗喉结三寸五、筋后边缘不可误,天容颌角筋前窝、眦下骨边颧醪寻、听宫张口耳前隐。

共19穴。

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起于目内睛明穴,上额交巅(百)会督脉,(络脑回出)下项后,1、挟脊达腰【入肾府属(膀胱)】向下过臀入腘窝;2、支脉过肩胛内下,过臀(环跳-少阳)下腘入窝中;脉汇向下经腓肠,过踝后经跖粗隆至末趾端(至阴)。

转入足心交少阴(肾经)主要病候:小便不利、遗,癫、疟,风、泪与目疾,鼻塞流涕,头颈体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症以及神志病;被部两条经脉俞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症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精品文档症。

足太阳膀胱经穴分寸歌:睛明目内旁相依,攒竹眶裂上发际,庭旁半寸、一寸半眉冲、曲差分两边,差后半寸五处联,处后寸半还有三、承光、通天相接连,络却天后一寸半,还有玉枕、天柱后发际两寸半、半接连环;由此督旁一寸半:大杼、风门,胸一、二联,肺、厥、心、督、膈、肝、胆,三四五六七相连,少八、九十全,脾胃联三焦、十一、十二、第一腰;肾、气、大肠、关元俞、就找腰二三四五,小肠、膀胱、中膐、白环俞,上四骶旁一点五;上、次、中、下醪,八孔两边找;会阳尾尖各五分,承扶臀纹中间寻,殷门扶下有六寸,浮郄委阳上一寸,委中、委阳腘窝寻;二线旁开各三寸,附分、魄户、膏肓、神堂、譩譆近,二三四五六肋间寻,膈关膈俞外一寸,魂门、阳纲、意舍、胃仓近,九下肋旁各三寸,肓门、志室腰一二,胞肓、秩边骶二四,合阳委下有二寸,承筋、承山腓肠间,合阳向下三寸联,飞扬、附阳、昆仑穴,六三跟腱凹陷间,踝下申脉,赤白(仆)参,金门踝联跖隆陷,京骨藏在隆下边,束骨位在掌节后, 通骨就在掌节前,至阴小趾外侧处末端;共67穴。

八、足少阴肾经循行路线(起始一终端):足心(涌泉)起少阴,岀舟隆、下踝、跟,沿肚内侧腘内行,上股内缘(通长强,属肾脏),绕前阴上行腹部于中线旁各半寸,入胸外二寸,终止于锁骨下(俞府)。

入肺络心交厥阴(心包)主要病候:咳血、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疼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足少阴肾经穴分寸歌:共27穴。

足心出涌泉,然谷舟下陷,太溪踝后跟腱前,下半大钟、一水泉,照海踝下缘凹陷,复溜溪上找二寸,交信溜前有半寸(胫后缘),筑宾溪上五寸安,阴谷腘窝内侧隐,横骨、大赫、气穴身,曲外五分上各寸,四满、中注、肓俞穴,脐外五分下上存,商曲、石关、阴都穴,下建中脘外五分,通谷、幽门上(腕)巨(阙)近,步廊、神封、灵墟穴,五四三肋外二寸,神藏、彧(YV中、俞府穴,二一肋锁骨下寻。

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起心包络过横隔,胸腹上下络三焦,乳外一寸出天池,上至腋窝臂中行,过肘下行两筋(掌长与桡腕屈肌腱)间,入掌直奔中指端(中冲)。

劳宫分支向无名交于少阳下关冲。

主要病候:心疼、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厥阴心包经穴分寸歌:天池四肋乳外寸,天泉腋纹下二寸曲泽肘窝肌腱后,郄门腕纹上五寸(小臂中点下一寸),间使、内关三二寸,大陵纹中取穴标,劳宫二三掌骨中间找(握拳中指尖)。

共9穴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起于无名外末端,,上行四五掌骨间,沿背中央过肘尖,上行肩(醪)外。

(前入胸络心包,过膈至腹属三焦),上行耳后至额角,下行面颊达眶下,(支脉入耳岀前=耳门),交汇面颊达目外眦(丝竹空)。

交予少阳足胆经(瞳子醪)。

主要病候: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目疾患咽喉肿痛、肩肘外部疼痛等证。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耳、头目胸肋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手少阳三焦经穴分寸歌:四指尺端关冲起,四五根节前液门,中渚节后一寸寻, 阳池腕背中央寻,外关支沟二三寸,会宗沟外尺一寸,三阳络四渎,接连找四五,天井、清冷渊,肘尖寸接连,消泺渊上三,臑会髎下三,肩髎抬肩后凹陷,天醪胛角外凹陷,天牖(YOU平颌筋(胸锁)后缘,翳风乳突前下方,瘈(CH D脉乳突当中央,颅息耳后尖当央,角孙耳尖发际详,耳门张口陷上边(耳屏上切迹前),耳和醪就在门上一寸髻发后缘,丝竹空终于眉梢外凹陷。

共23穴。

十一、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起一终端):起于外眦(瞳子醪),上达额角(颔HAN厌),下行耳后至下风(池);眦外分支・足临泣分支向内行,一二跖骨顺端终,交予厥阴足肝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