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合集下载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节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5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节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引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然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从此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节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踏实不下来。

可调节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腕横纹下1.5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平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非常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0.5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踏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当中,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定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止老年痴呆。

一安定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五增强通便能力。

8.少府穴:在感情线上攥拳小指尖对的地方少府是心经的火穴。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权健松江工作室
目录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督脉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权健松江工作室
足太阴脾经
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脚内侧, 经过内踝(内脚眼),并沿着大腿及小 腿的内侧直上,进入腹腔,与脾相联 系,在体外,经脉上行至胸部,直达 喉咙及舌根,在体内,经脉则从脾分 出,上至心经。
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心胸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 胸痛。 神志病:不寐,多梦,癫狂,痫证, 小儿高 热惊厥。 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
权健松江工作室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 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 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 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 (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 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 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 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 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 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 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 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 症。
权健松江工作室
主要病候 ①胃痛、腹痛、肠鸣、腹胀、水肿、
呕吐、泄泻、消谷善饥、口渴。 ②齿痛、眼疾、咽痛、鼻疾、面瘫。 ③热病、发狂。 ④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痛。
权健松江工作室
权健松江工作室
手少阴心经
心经: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 (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 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 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 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 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 侧到达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 连。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及病候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

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胸肺疾患咳嗽喘,咯血发热咽喉痛,中府云门下一寸,云门锁骨下窝寻,天府腋下三寸取,侠白府下一寸擒,尺泽肘中肌腱外,孔最腕上七寸凭,列缺交叉食指近,经渠一寸突脉中,太渊掌后横纹跳,鱼际大鱼骨边中,少商拇指根外角,经穴十一左右同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衄,喉痹,肩前臑痛,大指次指痛不用,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不复。

LI二十手大肠,起于商阳止迎香,头面眼鼻口齿喉,皮肤神热与胃肠,商阳食指外测取,二间握拳节前方,三间握拳节后取,合谷虎口歧骨当,阳溪腕上两筋陷,偏历腕上三寸量,温溜腕上五寸取,下廉腕上八寸相,上廉腕上九寸穴,腕上十寸三里量,曲池尺泽髁中央,肘髎肱骨外廉旁,池上三寸寻五里,臂臑三角肌下方,肩髃肩峰举臂取,巨骨肩尖骨陷当,天鼎扶突下一寸,扶突肌中结喉旁,禾髎孔外平水沟,鼻旁唇沟取迎香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完整版)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完整版)十四经络循行原文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足阳明胃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足太阴脾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十四经脉的循环路线

十四经脉的循环路线

十四经脉的循环路线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十四经脉为十二经脉及督脉,任脉的总称。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特点是:各条经脉的分部位有一定的规律,每条经脉都有内属脏腑与外络肢节两个部分,每条经脉录属于一个内脏,在脏与脏之间有表(腑)里(脏)相互属、络关系:每条经脉在经气发生病里变化时都有其特殊的症候群表现:各条经脉在体表相应处都有腧穴的分布等。

各经脉对于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调整机体虚实,治疗疾病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一、手太阴肺经共11穴所属经穴: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鱼际、太渊、少商。

二、手阳明大肠经共19穴所属经穴: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上廉、下廉、手三里、曲池、肘骨髎、手五理、臂灞、巨骨、天鼎、扶突、禾髎、迎香。

三、足阳明胃经共45穴所属经穴:承泣、四白、巨髎、地仑、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医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下巨虚、条囗、上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

四、足太阴脾经共13穴所属经脉穴:隐白、大都、太白、公孙、照海、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天溪、胸乡、周云、大包。

五、手少阴心经共9 穴所属经穴:极泉、青灵、少海、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少府、少冲。

六、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所属经穴: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养老、支正、小海、肩贞、腾腧、天宗、乘风、曲垣、肓外俞、肓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

七、足太阳膀胱经共66穴所属经穴:晴明、攒竹、眉冲、曲差、五处、承光、通天、络却、 . 枕、天柱、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髎、次髎、中髎、下髎、会阳、附分、魄户、膏肓、神堂、意喜、膈关、魂门、阳纲、艺舍、胃仑、育门、志室、胞盲、秩边、承扶、殷门、浮郄、委阳、委中、合阳、承筋、承山、飞杨、跗阳、昆仑、仆参、申脉、金门、京骨、通谷、至阴。

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作者:————————————————————————————————日期: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一、手太阴肺经【原文】出自《针灸大成》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nào)内, 行少阴(臑:指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隆起的肌肉)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端。

其支者,从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交手阳明也。

【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

侠(xiá)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少商如韭叶。

(左右二十二穴)【临床应用】①中府云门(止咳喘特效穴)②侠白(灸法治疗白癜风)③少商配商阳放血治疗咽喉肿痛,感冒发烧等症。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小便数而少,手足心热和肺脏有关的疾患以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症。

【本经开穴时间】多气少血寅时注此。

晨3—5点开穴,此时肺经最旺,有肺病的人反应尤为强烈,剧咳或哮喘或发烧。

【穴位】经渠、太渊穴。

二、手阳明大肠经【原文】其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ú)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缝中,还出挟(jiā)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终,以交于足阳明也。

【歌诀】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长,下廉上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号迎香。

(左右四十穴)【临床应用】①巨骨(刺络拔罐治牙疼)②二间(三叉神经止痛要穴)③下廉(治疗脱发)。

④臂臑(治疗眼疾,针刺或拔罐放血)⑤迎香(改善面部气色、鼻炎:鼻翼两侧小火针刺入)。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气泄、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和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头面五官疾病、皮肤病、神志病等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一、膀胱经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晴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攒竹穴: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经络上共有43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胃经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胃经循环在辰时,7点到9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痛等症。 5、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速,
精神分裂症,背痛等症。 6、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肋间
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7、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调脾胃,助消化,除水湿。 主治:脾病,神经性呕吐,肠炎,浮肿,贫血,背腰痛,
一、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全身经穴总共有 361 个。 1、手太阴肺经,左右各 11 穴位,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2、手少阴心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3、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4、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 20 个穴位,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5、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 23 个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 19 个穴位,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7、足太阴脾经,左右各 21 个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8、足少阴肾经,左右各 27 个穴位,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9、足厥阴肝经,左右各 14 个穴位,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 10、足阳明胃经,左右各 45 个穴位,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11、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 67 个穴位,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
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 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 1 寸凹陷处。 效能:疏风止痛,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 1 寸。 效能:祛风,明目。 主治:面瘫,头痛,眼睛疾患等。 4、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效能: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5、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 0.1 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

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

……………………………………………………………最新资料推荐…………………………………………………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肺经:从胸部的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大肠经: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锁骨下凹陷→侧颈部→到鼻翼的迎香穴为止。

胃经: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下颌→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从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胸部→前腹部→腹股沟→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脾经:从足拇指内侧、趾甲根角度的隐白穴开始,经腿→腹股沟→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7肋间的大包穴为止。

心经:从腋下的极泉穴开始,经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节桡侧的少冲穴为止。

小肠经:从小指末节尺侧的少泽穴开始,经手→手臂→肩部→颈部→颧骨下→到耳前的听宫穴为止。

膀胱经:是14条经络中最长的。

从内眼角的睛明穴开始,经后头部→颈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节外侧的至阴穴为止。

肾经: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经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间的俞府穴为止。

心包经:从胸部的天池穴开始,经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为止。

三焦经:从无名指末端尺侧的关冲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颈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丝竹空穴为止。

胆经: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经耳周→颈部→肩部→上体侧面→腿→到足第4趾末节外侧的足窍阴穴为止。

肝经:从足拇指末节外侧的大敦穴开始,经腿→腹部→到胸部第6肋间的期门穴为止。

督脉: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的龈交穴为止。

任脉:从会阴穴开始,沿体前正中线向上,经腹部→胸部→到下颌部的承浆穴为止。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前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缭绕至上唇,穿插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局部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十四经络穴位巡行图

十四经络穴位巡行图

十四经络穴位巡行图
经络的涵义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

经尤如直行的径路,是经络系统的主干。

络则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学说就是阐明经络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规律的学说。

灵枢经别指出:“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


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在内连属于腑脏,在外联络于筋肉、皮肤。

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

正经有十二,即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阳经(同名经)
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相交。

十二经脉表里属络关系: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其中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在治疗时相互为用。

即: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足少阴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收藏)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睛明穴、攒竹穴、眉冲穴、曲差穴、五处穴、承光穴、通天穴、络却穴、玉枕穴、天柱穴、大杼穴、风门穴、肺俞穴、厥阴俞穴、心俞穴、督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胆俞穴、脾俞穴、胃俞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阳穴、承扶穴、殷门穴、浮郄穴、委阳穴、委中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膈关穴、魂门穴、阳纲穴、意舍穴、胃仓穴、肓门穴、志室穴、胞肓穴、秩边穴、合阳穴、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跗阳穴、昆仑穴、仆参穴、金门穴、京骨穴、束骨穴、至阴穴。

足太阳膀胱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发烧、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腹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共28个:大敦穴、行间穴、太冲穴、中封穴、蠡沟穴、中都穴、膝关穴、曲泉穴、阴包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章门穴、期门穴。

足厥阴肝经预防和主治的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盆腔炎、前列腺炎、疝气。

肝胆病:各种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肝脾肿大、抑郁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
*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
*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
*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
*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足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
*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
*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
*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页);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循颈,行手少阳之前,至肩上,却交出手少阳之后,入缺盆;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锐后;
*其支者,别锐眦,下大迎,合手少阳,抵于(出页),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胁里,出气街,绕毛际,横入髀厌中;
*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循胸,过季胁,下合髀厌中,以下循髀阳,出膝外廉,下外辅骨之前,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之间,循大指歧骨内,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