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脉_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合集下载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

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

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

1、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太阳膀胱经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左右各67个,共134个:2、足厥阴肝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厥阴肝经穴;位于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4个,3、足少阳胆经穴位图主条目: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4个,共88个:4、手少阴心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阴心经穴;位于手少阴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5、足太阴脾经穴位图共42个:6、手阳明大肠经穴位图主条目:手阳明大肠经穴;位于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0个,共40个:7、手太阳小肠经主条目: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9个,共38个:8、手太阴肺经穴主条目:手太阴肺经穴;位于手太阴肺经上的穴位左右各11个,共22个:9、足阳明胃经穴位图主条目:足阳明胃经穴;位于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左右各45个,共90个:10、手厥阴心包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厥阴心包经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上的穴位左右各9个,共18个:11、足少阴肾经穴位图共54个: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3、督脉穴位图主条目:督脉穴;位于督脉上的穴位有28个:14、任脉穴位图主条目:任脉穴位;位于任脉上的穴位有24个:会阴穴、子午流注十二时辰胆经子时(23:00-1:00)此时胆经最旺,摄生学认为:'肝之余气,泻于胆,聚而成精胆为中正之官,五脏六腑决定于胆气以壮胆,邪不能侵胆气虚则怯,气短,谋虑而不能决断'因而可知胆的重要性。

十二经络循行图(建议收藏)

十二经络循行图(建议收藏)

十二经络循行图(建议收藏)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对于经络循行线路,我们习惯记忆它在肌表的有形穴位联系图,而每条经络在胸腹腔内的运行路线也是十分重要的。

每条经络不仅联系肌表与脏腑,在胸腹腔内也会与其他多个脏器相联。

熟悉经络的循行线路,遇到身体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经络系统了解其他脏器对这个脏腑的影响,调节这些脏器的功能也有助于疾病恢复。

十二条经络循行线路正如经络名家路新宇老师所说:健康不外包。

身体是智能的,它会自己调节。

众多健康问题,都有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学习了解十二条经络的循行路线,及时疏通每条经络的易堵塞穴位。

1.肺经循行线路《黄帝内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2.大肠经循行线路《黄帝内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3.胃经循行线路《黄帝内经》:「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

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4.脾经循行线路《黄帝内经》:「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腨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中医十四经络图解
权健松江工作室
目录
足太阴脾经 足少阴肾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太阳小肠经
任脉 督脉 足阳明胃经
手太阴肺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权健松江工作室
足太阴脾经
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脚内侧, 经过内踝(内脚眼),并沿着大腿及小 腿的内侧直上,进入腹腔,与脾相联 系,在体外,经脉上行至胸部,直达 喉咙及舌根,在体内,经脉则从脾分 出,上至心经。
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心胸病:心痛,心悸,心烦,胸闷, 胸痛。 神志病:不寐,多梦,癫狂,痫证, 小儿高 热惊厥。 外经病:肘臂痛,掌心热。
权健松江工作室
手太阳小肠经
小肠经自手小指尺侧端,沿手掌尺侧缘上 行,出尺骨茎突,沿前臂后边尺侧直上,从 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之间向上,沿上臂后 内侧出行到肩关节后,绕肩胛,在大椎穴处 (后颈部椎骨隆起处)与督脉相会。 又向前 进入锁骨上窝,深入体腔,联络心脏,沿食 道下行,穿膈肌,到胃部,入属小肠。其分 支从锁骨上窝沿颈上面颊到外眼角,又折回 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经眶下, 达鼻根部的内眼角,然后斜行到颧部。脉气 由此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主治肠胃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某些病症和咽喉、头面、口、牙、 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 症。
权健松江工作室
主要病候 ①胃痛、腹痛、肠鸣、腹胀、水肿、
呕吐、泄泻、消谷善饥、口渴。 ②齿痛、眼疾、咽痛、鼻疾、面瘫。 ③热病、发狂。 ④经脉所过部位的病痛。
权健松江工作室
权健松江工作室
手少阴心经
心经:该经起自心中,出来后归属于心系 (心脏周围的组织),向下通过膈肌,联络 小肠。 其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连于目;其直行 主干又从心系上肺,向下斜出于腋下,沿上 肢内侧后边,至肘中,沿前臂内侧后边,到 手掌后豆骨突起处进入掌内后边,沿小指桡 侧到达其末端。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 连。

十四经络循行 PPT

十四经络循行 PPT
2020/9/23
2020/9/23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联
系心系、肺、咽及目系,属 心络小肠,从肺部浅出腋下, 循行于上肢内侧后缘,至掌 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止于 小指桡侧端。
本经左右各9穴,起于极泉, 止于少冲。主治心、胸、神 志病。
2020/9/23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尺侧端,
循行于上肢外侧的后缘,绕行肩 胛部,内行线从缺盆进入,下行 络心,属小肠,联系胃、咽;上 行线从缺盆至目外眦、耳,分支 从面颊抵鼻,止于目内眦。
本经左右各19穴,起于少泽, 止于听宫。主治头、颈、五官病; 热病及神志病。
2020/9/23
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足太阳经起于目内眦,循行
至头顶并入络脑;分支至耳上角;主干 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部,循行于脊柱两 侧,经过背腰臀部,入内属膀胱络肾, 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分支向下循行 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腘窝部相合 后循行于小腿后侧,经过外踝之后,前 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 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 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 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抵腹股沟处, 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2趾外侧端,分支 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及足大趾。
左右各45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主治 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热病及本经 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左右各67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主 治头项五官、项、背、腰、下肢及神志 病及背俞穴主治的相应脏腑及神志病。
足少阴肾经
肾足少阴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
经舟骨粗隆下、内踝后侧,沿小腿、腘窝、 大腿的内后侧上行,穿过脊柱,属于肾, 络膀胱;另有分支向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 旁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寸,止于锁骨 下缘。肾部直行脉向上穿过肝、膈,进入 肺中,再沿喉咙上行,止于舌根两旁;肺 部支脉,联络于心,流注于胸中。

《黄帝内经中的经脉穴位(图文)·灵枢·经脉第十》

《黄帝内经中的经脉穴位(图文)·灵枢·经脉第十》
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甚则面微有尘,体无 膏泽,足外反热,是为阳厥。是主骨所生病者,头痛,颔痛,目锐 眦痛,缺盆中肿痛,腋下肿,马刀侠瘿,汗出振寒,疟,胸、胁、 肋、髀、膝外至胫、绝骨、外踝前及诸节皆痛,小趾次趾不用。为 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 于寸口也。
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 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 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 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 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 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 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 缺盆,布膻中,散落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 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其支者,从耳后 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是动则病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是主气所生病者,汗出,目 锐眦痛,颊痛,耳后、肩、臑、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为 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人迎大一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 于寸口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曰:经脉者,常不可 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
雷公曰:细子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 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故诸刺络 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 血。留之发为痹也。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 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际络赤。其暴黑 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 少气也。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 乃调其虚实。其小而短者,少气,甚者,泻之则闷,闷甚则仆, 不得言,闷则急坐之也。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全身14经络全套示范图

.~1.保心护主的安脉.心包经天池穴:按天池远离亚健康..天泉:腋下横纹两寸。

治疗胸痛、心悸、突然害怕等。

曲泽:肘横纹中点。

治疗很多心血管方面的疾病,可以调治心血的供应。

保肝护肝的重要穴位郗门:从腕横纹到肘横纹是12寸,郗门穴在离腕横纹 5 寸处。

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

按这个穴必然要用大拇指按住,尔后手段转动,才能揉到。

内关:治疗因心理压力大惹起的失眠等症状等,可调治心率。

大凌:在腕横纹的中间。

可治压力惹起的头痛,预防由于心血管淤阻产生的口臭等。

胃部不适找内关 .劳宫:是一个大补穴。

揉这个穴可使心情放松。

中冲:中指甲内侧。

可用指甲掐或用指节咯。

是泄心火的要穴,治口疮1.手少阴心经:调神理智的心脉..2.极泉穴:快乐生活,近离抑郁症的困扰.,在腋窝终点。

可以探查可否存心血管疾病。

预防心血管早期的疾病、可调心律,治疗两肋疼。

方法:用大拇指点按极泉穴尔后拨动一下小筋,就会有电麻感(通的)痛而不麻(血管有淤阻)不痛不麻(供血不足)预防心梗、心绞痛3.青灵穴:今后远离止痛药.4.少海穴:肘横纹边缘处。

是心经的合穴。

合治内腑对心脏的调治很好。

属水(水在五行中是属肾)多梦叫心肾不交,就会造成五心烦热,扎实不下来。

可调治心脏,交通心肾,减缓心律,降低血压。

5、灵道穴 : 腕横纹下 1.5 寸贴着骨头揉:防治心脏早搏,心跳过速、心烦躁上火、慢性心脏病,减缓心律,宁静心神。

对慢性心脏病的人特别重要。

6、阴郗穴:腕横纹上 0.5 寸。

手脚心发热、出汗,中医讲五心烦热,睡不扎实、起夜,其实尿也不多(小便頻数)穴位在骨缝中间,点按要往里掐。

7.神门穴:在掌横纹上凹陷处。

穴位深。

可用大拇指指节搁它。

就是安放心神的门户。

增强睡眠。

是原穴属土,火(心脏)生土(脾)把心脏烦热过多的气血补到脾胃上去。

增加了消化能力,安神了同时也把心火泻掉了。

还可防范老年痴呆。

一安放心神增强睡眠,泻心火。

二增强胃动力。

三防老年痴呆。

四治疗晕车。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

十四经脉-循行路线(图文并茂-精炼易记)————————————————————————————————作者:————————————————————————————————日期:一、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

十四条经络高清详解图(果断收藏)一、膀胱经中医讲一通百通,一堵百堵,您的经络有很多的气节点堵塞,每次帮您疏通的时候会一点点的将您经络的气节点化解,疏散,排出体内风、寒、署、湿、燥、毒素从而达到百脉通,除百病的功效,特别针对现代人的亚健康及慢性疾病的调理有显著的疗效,针对肌肉,身体的酸麻,胀痛的功效立竿见影。

排毒通道畅通无堵,它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毒通道,时刻保持膀胱经通畅,才能无毒一身轻。

如果想减掉后背和臀部的坠肉,只要在后背的膀胱经上刮痧,按摩,就很有效果。

人体三大排毒途径:第一条:通过输尿管把尿液排出的通道,这是体内排出毒素的最大一条通道。

第二条:通过大便把内体脏东西排出体外,其实毒素从尿中排出去对人体来讲更为重要,因为,人就是10天不大便,对生命也没有什么影响,但若三天不小便,那这人就比较危险了。

第三条:是毛孔,通过发汗把体内的毒素排出去。

膀胱经是掌控尿液和汗液这两条通道的,所以这条经络一定不可以被堵住,另外,膀胱经是直接连接脏腑的,膀胱经是从眼部的精明穴到小脚趾外侧至阴穴。

膀胱经上的穴位:晴明穴:治疗眼疾的第一大穴位。

攒竹穴:对热症效果很好,比如,眼睛红肿,按摩此穴位,立刻见效。

小技巧:1、用10个小手指肚每天疏理头上的膀胱经50次,可通鼻,治疗眼疾,头痛,癫痫,2、经常敲打臀部和大腿的后侧,可以减肥,还可以排除体内的寒气,对身体是个非常好的保健方法。

二、胃经天天培育我们的后天之本。

胃经畅通无堵,让人睡的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可以让人返老还童。

胃经是管理肠胃功能的,肠胃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

太阳高高照,胃经送福到,足阳明胃经起于面部的承泣穴止于足部的食指历兑穴,走向面部、颈部、胸部、腹部、腿足部,经络上共有43个穴位,遍布最多的在腹部和胸部,则胃经经络不通会整个经络的部位感觉不舒服,胃经循环在辰时,7点到9点,所以在这个时间我们一定要进食早餐哦,如果你已是胃经不通的症状者,可用甜橙、柠檬、佛手柑、天竺葵、檀香精油等来按摩。

十四经络动态走向图

十四经络动态走向图
十四经络动态走向图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 外达肌表,营运全身。其流注次序: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 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 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 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 太阴肺经。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 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 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 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

中医十四经络(高清)中医十四经络(高清)一、手太阴肺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太阴肺经起于胸部,沿着前臂内侧走行,一路经过手掌到达手指。

主要穴位有太渊、太白、尺泽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手太阴肺经与肺脏相关,通过调节气机,控制呼吸和气血的运行,具有清肺热、润肺燥、化痰止咳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手太阴肺经的病证包括咳嗽、气喘、胸闷等呼吸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穴位、针灸、草药疗法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阳明大肠经起于无名指指端,沿着手臂外侧走行,经过肘部到达肩井穴。

主要穴位有商阳、二间、臑俞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手阳明大肠经与大肠相关,通过调节肠胃功能,排除宿便、化湿毒,具有行气活络、解表散寒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手阳明大肠经的病证包括便秘、腹痛、口臭等消化系统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食疗等。

三、足阳明胃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足阳明胃经起于目内眦,沿着面部、颈部、胸腹部走行,一路经过肩背、肘部、足背到达足大趾。

主要穴位有承泣、足三里、足五里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足阳明胃经与胃脾相关,通过调节消化系统,运化水谷,具有健脾和胃、除湿化痰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足阳明胃经的病证包括消化不良、胃痛、泛酸等胃肠道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穴位按摩、中药疗法、艾灸等。

四、足太阴脾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脚趾的内侧,沿着足背、小腿内侧膝部向上行,经过腹股沟到达胸部。

主要穴位有太白、阴陵泉、地机等。

2·经络主要特征及功能足太阴脾经与脾脏相关,通过调节水湿代谢、升阳固脱,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功能。

3·经络病证及治疗方法足太阴脾经的病证包括脾虚、食欲不振、水肿等脾胃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按摩穴位、针灸、调理饮食等。

五、手太阳小肠经1·经络走向及主要穴位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指端,沿着手臂外侧走行,经过肩关节到达耳后。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书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书

十四经络图解说明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十二经脉在四肢循行的部位,上肢或下肢内侧面的三条阴经是:太阴在前缘,厥阴在中间,少阴在后缘;上肢或下肢外侧面的三条阳经是:阳明在前缘,太阳在后缘,少阳在中间。

十二经脉气血循行的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然后又回复到手太阴肺经,如此循行。

例如头痛,可按经脉在头部的循行部位来辨别:其痛在前额,多与手阳明大肠经有关;痛在颈项者,多与手少阳小肠经有关;痛在两侧者,多余足少阳胆经有关;痛在巅顶者,多余厥阴经有关。

十四经络起止穴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商阳止于迎香;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止于历兑;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止于大包;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止于少冲;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止于听宫;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止于至阴;足少阴肾经起于涌泉止于俞府;手厥阴心包经起于天池止于中冲;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阳胆经起于童子髎止于足窍阴;足厥阴肝经起于大敦止于期门;任脉起于中极止于承浆;督脉起于长强止于龈交。

一、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在中医醫學的領域中,认为肺不仅指現代醫學的肺脏器官,更是整个呼吸系统的统称。

肺经乃以肺为中心,连接胸、手、手掌、拇指的经脉。

呼吸系统受到伤害时,寻找位于此经脉的各穴位,并利用这些穴位加以治疗便能产生疗效。

肺部的功能主要是将空气吸入体内,并将其连送分配至五脏(内脏),以维持生存。

若此机能发生异常时,会有上火、口干渴、胸痛、咳嗽、心悸、喘息等症状出现。

此外,尚会产生脖根部痛、肘至手腕痛及麻痹等。

随著身体机能降低,皮肤呈现干燥、没有光泽的现象、脸色苍白、声音微弱、元气丧失,并连带地失去耐性。

精神上也常会因为小小的挫折,而导致心情暗淡。

十四经络(含任督)的简单记忆方法及动态走向彩图

十四经络(含任督)的简单记忆方法及动态走向彩图

消化不良或运化失常时,脾俞、章门、⼤包均有压痛。

⾎⾏失和:脾俞呈现绷紧或压痛。

脾热、经⽓阻滞:地机⽳有明显压痛。

脾虚作胀:脾俞⽳按之酸沉或⽪温低下。

5. ⼿少阴⼼经,简称⼼经,触诊要点:⼼俞、巨阙、阴郄、少海。

⼼经⽕旺:⼼俞内侧有压痛。

⼼脏瓣膜疾患:巨阙发胀,⼼俞外侧⾄膏盲处有过敏点。

经⽓虚、功能低下:三阴交、⽔分、肾俞均有压痛。

6. ⼿太阳⼩肠经,简称⼩肠经,触诊要点:⼩肠俞、关元、养⽼、⼩海、下巨虚。

⼩肠经病:关元、养⽼有反应。

被风寒所侵时,天宗、风门、⼩海均有压痛。

⼩肠经病移于⼼经时,取关元是有效的。

如灸关元治⼼律不齐。

⼩肠经⽓受阻的肩肿痛时,下巨虚呈压痛,针之有效。

⼩肠俞部位的腰痛,养⽼有明显压痛,针之有效。

7. ⾜太阳膀胱经,简称膀胱经,触诊要点:膀胱俞、中极、⾦门、委中、昆仑、天拄、⼋髎。

经⽓实热:委中⽳⽪温⾼,络脉充盈。

湿热下注,经⽓受阻,中极、⾦门、膀胱俞有压痛。

被风寒所侵,天柱、⼋髎、承⼭呈压痛。

经⽓虚时,按中极、膀胱俞有快感。

8. ⾜少阴肾经,简称肾经,触诊要点:肾俞、京门、⽔泉、⽔分、肓俞。

肾经为病:⽔泉、⽔分、肓俞均见压痛。

肾脏为病:肾俞、京门有压痛。

当肾排泄功能受累时,筑宾⽳呈阳性反应(硬结、压痛)。

因此,灸筑宾有解毒之效。

泌尿系有故障时,⼋髎⽳有压痛。

注:下图是⾜少阴肾经图标误为⾜太阴肾经9.⼿厥阴⼼包经,简称⼼包经,触诊要点:厥阴俞、膻中、郄门、⼤陵。

情志不遂、哭笑不定:膻中、郄门均有明显压痛。

妇⼥⽉经失常、痛经或少腹有瘀⾎时,间使⾄郄门处绷紧或压痛,针之可调经⽌痛逐瘀。

⼼悸动,按压厥阴俞、膻中有缓解之效,灸之亦效10. ⼿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触诊要点:三焦俞、⽯门、委阳、会宗。

经⽓受阻,会宗、委阳、⽯门均呈压痛。

经⽓实热,三焦俞⼀带绷紧,会宗压痛强烈。

尿闭,属三焦经⽓不宣者,⽯门呈胀满。

11. ⾜少阳胆经,简称胆经,触诊要点:胆俞、⽇⽉、天宗、京、阳陵泉、外丘。

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痛等症。 5、心俞 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宁心安神,理血调气。 主治: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冠心病,心跳过速,
精神分裂症,背痛等症。 6、肝俞 位置: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利肝胆,清湿热,调气机,明目。 主治: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胃痛,眼痛,肋间
神经痛,神经衰弱,月经不调,背腰痛等症。 7、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效能:调脾胃,助消化,除水湿。 主治:脾病,神经性呕吐,肠炎,浮肿,贫血,背腰痛,
一、十四经的循行路线及起止穴 全身经穴总共有 361 个。 1、手太阴肺经,左右各 11 穴位,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2、手少阴心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3、手厥阴心包经,左右各 9 个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中冲穴。
4、手阳明大肠经,左右各 20 个穴位,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5、手少阳三焦经,左右各 23 个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丝竹空穴。 6、手太阳小肠经,左右各 19 个穴位,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7、足太阴脾经,左右各 21 个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8、足少阴肾经,左右各 27 个穴位,起于涌泉穴,止于俞府穴。
9、足厥阴肝经,左右各 14 个穴位,起于大敦穴,止于期门穴。 10、足阳明胃经,左右各 45 个穴位,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11、足太阳膀胱经,左右各 67 个穴位,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
坐位和卧位取穴均可。 效能:开窍宁神,平肝熄风,升阳固脱。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2、太阳 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 1 寸凹陷处。 效能:疏风止痛,清热明目。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3、阳白 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 1 寸。 效能:祛风,明目。 主治:面瘫,头痛,眼睛疾患等。 4、攒竹 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效能: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5、睛明 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 0.1 寸处。 效能:疏风清热,通络明目。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

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

……………………………………………………………最新资料推荐…………………………………………………十四经络的具体走向肺经:从胸部的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大肠经: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锁骨下凹陷→侧颈部→到鼻翼的迎香穴为止。

胃经: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下颌→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从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胸部→前腹部→腹股沟→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脾经:从足拇指内侧、趾甲根角度的隐白穴开始,经腿→腹股沟→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7肋间的大包穴为止。

心经:从腋下的极泉穴开始,经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节桡侧的少冲穴为止。

小肠经:从小指末节尺侧的少泽穴开始,经手→手臂→肩部→颈部→颧骨下→到耳前的听宫穴为止。

膀胱经:是14条经络中最长的。

从内眼角的睛明穴开始,经后头部→颈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节外侧的至阴穴为止。

肾经: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经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间的俞府穴为止。

心包经:从胸部的天池穴开始,经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为止。

三焦经:从无名指末端尺侧的关冲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颈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丝竹空穴为止。

胆经: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经耳周→颈部→肩部→上体侧面→腿→到足第4趾末节外侧的足窍阴穴为止。

肝经:从足拇指末节外侧的大敦穴开始,经腿→腹部→到胸部第6肋间的期门穴为止。

督脉: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的龈交穴为止。

任脉:从会阴穴开始,沿体前正中线向上,经腹部→胸部→到下颌部的承浆穴为止。

手足阴阳十四经脉走向示意图

手足阴阳十四经脉走向示意图
的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
疾病,精神病,风湿病和皮肤病,
甲状腺病,淋巴腺结核及月经不调 等。
三、足阳明胃经
• 联络的脏腑:络睥,属胃;
并和心、小肠、大肠 有联络。
• 病候:胃经病变的主
要病状如下:
• 第一是不思饮食,宿
食不化;
• 第二是胃痛; • 第三是恶心呕吐。
• 主治疾病:胃经由于循行路经较长,所
有储藏人体一切精微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即 肝、心、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传导、排 泄的活动功能,属阳,共有六,即胆、小肠、胃、大 肠、膀胱、三焦。六腑六脏,各发出一条经脉,因为 它直接发源于脏腑,起主导作用,所以叫十二正经, 亦称十二经脉。经脉和脏腑一样,分为阴阳两个属性。 根据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毁灭等规律,把阴阳也 各分为三个阶段。阴气初生,叫少阴,阴气大盛叫太 阴,阴气将尽叫厥阴;阳气旺盛叫太阳,阳气盛极叫 阳明,阳气衰弱叫少阳。

经络在刮痧健康法上的应用
• 经络在人体正常生理情况下,是气血循环维持
生命活动的道路,它输送气血到人体内外、上 下、左右、前后,濡养脏腑、筋脉、肌肉、骨 骼、皮毛、腠理等周身各部分,发挥营内卫外 作用,达到协调内外,平衡阴阳的目的。若经 络失去人体阴阳、气血的生理作用,那么在气 血运行的经络、脏腑方面,就会失去营内卫外 的作用。一方面外感之邪由皮毛、经络、循经 脉而入脏腑;另一方面也因七情、房劳、饮食、 劳倦等内伤之邪由脏腑,经经脉、循络脉而出 于皮毛。《内经.皮部论》中说:“凡十二经脉 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
• 第三是癃闭、淋沥:此为膀胱气化功能失常的
主症。
• 主治疾病:膀胱经对循行所达之处的一些脏腑
器官的疾患,有更明显的治疗作用是一个特点。 头部段治疗五官科疾病,背部段主治胸腔疾病; 背下及腰上部段治疗腹腔器官的疾患,腰部治 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另外,该经的足端经穴, 对头部和其它脏腑有明显的远隔治疗效应。

(整理)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整理)十四经络循行原文(附图)

*肺手太阴之脉,起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间,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际,过核骨后,上内踝前廉,上踹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手少阴心经*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

手太阳小肠经*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直循臂骨下廉,出肘内侧两骨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却入耳中;*其支者,别颊上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

*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颊,交巅;*其支者,从巅至耳上角;*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络循行图示及病症歌诀

十四经循行、穴位歌1:任脉循行: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

穴位:任脉穴行二十四,会阴潜伏两阴间。

曲骨之前中极在,关元石门气海边。

阴交神阙水分处,下脘建里中脘前。

上脘巨阙连鸠尾,中庭膻中玉堂里。

紫宫华盖循璇玑,天突廉泉承浆止。

2:督脉循行:脉起下极之腧,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

穴位:督脉行背之中行,二十八穴始长强。

腰俞阳关入命门,悬枢脊中上中枢。

筋缩至阳归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周。

大椎哑门连风府,脑户强间后顶排。

百会前顶通囟会,上星神庭素髎对。

水沟兑端在唇上,龈交上齿缝之内。

13:手太阴肺经循行: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

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

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穴位: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

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

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4: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

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穴位: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济,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五里近,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迎香列。

2循行: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上入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廉叁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趾间,出其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下口幽门,下品贲门),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行于手厥阴经与手少阴经的前面,过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到腕后桡骨茎突的内侧缘,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内侧之端(少商穴)。

分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喉、胸、肺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胸痛,喉痛,肩背痛等。

二、手阳明大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沿着食指桡侧向上,通过1、2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部(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合于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并转折向下进入锁骨窝(缺盆),联络肺脏,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于大肠。

分支:支脉从锁骨窝上行,经过颈部至面颊,进入下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水沟穴。

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交于足阳明胃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

如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痛,齿痛,鼻塞或鼻衄,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

三、足阳明胃经
【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交会;沿鼻外侧(承泣)下行,向下沿着鼻柱外侧,进入上齿龈内,
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沿着发际,到达前额。

面部分支: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乳中线下行,向下挟脐旁,下行至腹股沟处的气街穴。

内侧支脉:从缺盆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街穴,与直行之脉会合,再由此向下至髀关,直抵伏免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2趾外侧端(厉兑穴)。

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处(足三里穴)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

足跗部支脉:从足背上的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胃肠病及头面部疾
病,如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口渴,消谷善饥,咽喉肿痛,口眼斜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热病,发狂等。

四、足太阴脾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下中线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胸部分支从
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另一支脉分布于胸腹部第3侧线,经锁骨下,止于腋下大包。

【主治概要】主治肮脏病症,如腹胀,胃脘痛,呕吐,嗳气,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肿胀,厥冷等病证。

兼治妇科病及前阴病等。

五、手少阴心经
【经脉循行】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联系的部位),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豌豆骨端,进入掌内,沿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志病,如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不齐,心绞痛,失眠,癫痫,以及昏迷,上臂内侧痛等。

六、手太阳小肠经
【经脉循行】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着手臂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前臂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出于肩关节后面,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大椎穴,向下进入缺盆,络心脏,沿着咽,食管,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

缺盆支脉:沿着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穴)。

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行目眦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穴)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

如少腹痛,耳聋,耳鸣,颊肿,项背肩胛部疼痛以及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七、足太阳膀胱经
【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向上到达额部,左右交会于头顶部(百会穴)。

头顶部支脉:从头顶部分出,至耳上角部。

头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分开下行项后(天柱穴),下行交会于大椎穴,再分左右沿肩胛内侧,脊柱两旁(1.5)寸,到达腰部(肾俞穴),入内属膀胱络肾。

枕部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沿脊柱两旁下行,穿过臀部,从大腿后侧外缘下行进入腘窝中(委中穴)。

后项的支脉:从项分出下行,经肩胛内侧,挟脊3寸下行到髀枢,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交于足少阴肾经。

【主治概要】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

如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头痛,目疾及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八、足少阴肾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后缘,出腘窝内侧,向上行股内后缘入脊内(长强穴),属于肾,络膀胱。

其一分支(外行部分),向上行腹部前正中线旁开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开2寸,止于锁骨下缘(俞府)。

肾脏部直行的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膈,进入肺中,沿着喉咙,止舌根部。

肺脏部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脏,注入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其他病证。

如遗精,阳痿,早泄,咳嗽,气喘,水肿,泄泻,便秘,耳鸣,失眠等。

九、手厥阴心包经
【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属心包,向下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外行支脉:沿胸出胁,当腋下3寸处(天池穴),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肢内侧中线,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的中间,进入掌中(劳宫穴),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穴)。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心痛、心悸,心烦、胸闷、癫狂,手臂挛急、掌心发热等。

十、手少阳三焦经
【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穿膈,属三焦。

胸中支脉: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上走颈部,沿耳后(翳风穴)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部,再屈曲而下行至颊部,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丝竹空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部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疾病。

如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鸣,耳聋,目赤,咽喉痛以及耳后,肩臂部外侧疼痛等。

十一、足少阳胆经
【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瞳子髎穴),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穴),再下行至耳后(完骨穴),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又向后折至风池穴,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椎穴,前行入缺盆。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标,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穴)。

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环跳处,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穴)。

足背部支脉:从足背(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1、2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外后的毫毛处(大敦),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头、耳、目、咽喉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如口苦,目眩,寒热交作,头痛,颌痛,目外眦痛,以及胸、胁、股、下肢外侧疼痛等。

十二、足厥阴肝经
【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趾甲外后的毫毛处(大敦),沿着足跗部向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向上沿胫骨内缘,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经的后面;上行膝内侧,沿着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绕阴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部于胁肋,沿着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

目系的支脉:从目系分出,下行颊里,环绕唇内。

肝脏部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横膈,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主治概要】主治肝病,妇科病,前阴诸病,如头痛,胁痛,呃逆,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疝气,少腹疼痛等。

十三、督脉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

止于上唇内龈交穴。

【主治概要】主治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

十四、任脉
【经脉循行】1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2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内,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再上行经承浆环绕口唇,经过面部,进入目眶下(承泣,属足阳明胃经),联系于目。

【主治概要】主治胸、腹、头面的局部病证。

如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

八脉交会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