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4章)【圣才出
RT1
8.314 320.15
6 / 10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已知 p1=1.02atm×101.325kPa/(1atm)=103.4kPa,V1=3.5×103L,V2=5.10×103L,
T1=T2=273.15K。
由于 n,T 恒定,p1V1=p2V2,因此
表 1-1-2 稀溶液的依数性
5 / 103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2 课后习题详解
1.有多个用氦气填充的气象探测气球,在使用过程中,气球中氦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它们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试通过计算确定表中空位所对应的物理 量,以及由(2)的始态求得 M(He)和(3)的始态条件下ρ(He)。
某组分气体 B 的分压 pB 是 B 组分在相同温度下,与混合气体体积相同时所具有的压力,
分压 pB 与混合气体总压 p 间的关系为
pB
nB n
p
xB p
式中,xB 为组分 B 的物质的量分数,即摩尔分数。
2 / 103
圣才电子书
四、分体积定律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分体积定律:混合气体体积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体积之和。
V V1 V2 VB
B
某组分气体 B 的分体积 VB 是 B 组分单独存在且与混合气体有相同压力和温度时所占体
积,分体积 VB 与混合气体总体积 V 间的关系为
pB p
nB n
VB V
xB
B
式中,xB 为组分 B 的摩尔分数;φB 为组分 B 的体积分数。
圣才电子书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1、教材《无机化学》师大学、华中师大学、师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师大学、华中师大学、师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大学,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大学、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 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 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 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 (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化学研究包括对化学物质的①分类;②合成;③反应;④分离;⑤表征;⑥设计;⑦性质;⑧结构;⑨应用以及⑩它们的相互关系。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1、υ=∆E/h=(2.034⨯10-18 J) / (6.626⨯10-34 J⋅s)=3.070⨯1015 /s; λ=hc/∆E= (6.626⨯10-34 J⋅s ⨯2.998⨯108 m/s ) / (2.034⨯10-18 J)= 9.766⨯10-8 m2、∆υ≥ h/2πm∆x = (6.626⨯10-34 kg⋅m2/s) / (2⨯3.14⨯9.11⨯10-31 kg⨯1⨯10-10m)=1.16⨯106 m/s。
其中1 J=1(kg⋅m2)/s2, h=6.626⨯10-34 (kg⋅m2)/s3、(1) λ=h/p=h/mυ=(6.626⨯10-34 kg⋅m2/s) / (0.010 kg⨯1.0⨯103 m/s)=6.626⨯10-35 m,此波长太小,可忽略;(2)∆υ≈h/4πm∆υ =(6.626⨯10-34 kg⋅m2/s) / (4⨯3.14⨯0.010 kg⨯1.0⨯10-3 m/s)= 5.27⨯10-30 m,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以忽略,即能准确测定。
4、He+只有1个电子,与H原子一样,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此3s与3p轨道能量相等。
而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n和l决定,故Ar+中的3s与3p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n=3、l=2、m=0,即3d z2轨道。
6、(1)不合理,因为l只能小于n;(2)不合理,因为l=0时m只能等于0;(3)不合理,因为l只能取小于n的值;(4)合理7、(1)≥3;(2)4≥l≥1;(3)m=08、14Si:1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40Z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Mo: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或[Kr]4d55s1;79Au:4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1,或[Xe]4f145d106s1;9、3s2:第三周期、IIA族、s区,最高氧化值为II;4s24p1:第四周期、IIIA 族、p区,最高氧化值为III;3d54s2:第四周期、VIIB族、d区,最高氧化值为VII;4d105s2:第五周期、IIB族、ds区,最高氧化值为II;10、(1)3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s24p3,失去3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族;(2)47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5s1或[Kr]4d105s1,失去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或[Kr]4d10,属第五周期,I B族;(3)5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或[Kr]4d105s25p5,得到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或[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 A族。
无机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本无机化学课后习题与答案北师大版本第一章物质的结构 (2)第二章分子结构 (11)第三章晶体结构 (17)第4章酸碱平衡 (22)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 (32)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 (49)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57)第八章水溶液 (71)第9章配合物 (75)第十章沉淀平衡 (78)第十一至三十章元素化学 (85)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无机化学思考题和课后习题答案整理(1—5章)
第一章思考题1.一气柜如下图所示:A假设隔板(A)两侧N2和CO2的T, P相同。
试问:(1)隔板两边气体的质量是否相等? 浓度是否相等?物质的量不等而浓度相等(2)抽掉隔板(假设不影响气体的体积和气柜的密闭性)后,气柜的T和P 会改变?N2、CO2物质的量和浓度是否会改变?T和P 会不变,N2、CO2物质的量不变而浓度会改变2.标准状况与标准态有何不同? 标准状况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下(100kPa)的纯气体、纯液体或纯固体3.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有何不同?对某一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和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系数为正值,而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为负值,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为正值4.热力学能、热量、温度三者概念是否相同? 试说明之。
5.试用实例说明热和功都不是状态函数。
6.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
×(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
×(3)物体的温度越高,则所含热量越多。
×(4)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
√(5)同一体系:(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
×(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
√7.判断下列各过程中,那个ΔU最大:(1)体系放出了60kJ热,并对环境做了40kJ功。
(2)体系吸收了6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40kJ功。
√(3)体系吸收了40kJ热,并对环境做了60kJ功。
(4)体系放出了40kJ热,环境对体系做了60kJ功。
根据ΔU=Q+W, (1) ΔU=-60+(-40)=-100KJ (2) ΔU=+60+40=+100KJ ,(3)ΔU=+40+(-60)=-20KJ (4) ΔU=-40+60=+20KJ因此通过计算可以看出,(2)过程的ΔU最大.8.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体系的焓等于恒压反应热。
《无机化学(第六版)》电子教案 第十四章 p区元素(二)
白磷 红磷
磷的燃烧
红磷的结构
砷、锑、铋的单质 砷、锑具有两性和准金属性质,而铋则
呈金属性。
As Sb Bi
熔点较低且易挥发。在气态时以多原子分 子形式存在,如 As4,As2,Sb4,Sb2,Bi2。
14.1.3 氮的化合物
1. 氮的氢化物 (1) 氨 (NH3) 结构: N:不等性 sp3 杂化,三角锥形
五氧化 二氮
N2O4 N2O5
气(无) 固(无)
强烈分解为 NO2
不稳定
熔点 沸点 ℃℃
-90.8 -88.5
-163.6 -151.8
-101
2 (升华)
-11.2 21.2
-9.3
21.2 (分解)
30
47 (分解)
(1) 一氧化氮 (NO) 无色气体,微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不助燃,有还原性, NO 中有单电子,非 常活泼,常温下与氧立即反应生成红棕色 的 NO2。
As Sb Bi
+5 +5 (+5) +3 +3 +3 -3 (-3)
46
6 66
酸性 酸性 两性 两性 碱性
N氨H3 PH膦3 AsH胂3 SbHS3b HBi3H3B iH 3 碱性减弱,稳定性下降
14.1.2 氮族元素的单质
氮气是无色、无
臭、无味的气体。沸
点为 −°C。微溶于水。
常温下化学性质极不
中最重要的。它是氨氧化制硝酸的必经之路。 在医学上,NO 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血
管扩张,调节血压。
1986年,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伊格纳罗、 药理学家弗奇戈特、生理学家穆拉德发现了 NO 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息作用,即硝酸甘 油缓慢分解释放出 NO,NO 能使血管扩张而 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这三位科学家因此 获得199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无机化学第6版试题第四章
答案为"B",解释:该物质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 应生成盐和水。
选择题3
答案为"C",解释:该物质具有还原性,能与强氧 化剂反应。
简答题解析
简答题1
答案为"A",解释: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能与多种还原性物质反 应。
简答题2
答案为"B",解释:该物质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简答题3
答案为"C",解释:该物质具有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反应。
难点突破
酸碱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联
01
理解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它们在化学反
应中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02
了解配位化合物在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掌握配
位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
无机化学中的空间效应
03
理解无机化学中的空间效应,掌握其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和影
响。
03 试题解析
章节重要性
在无机化学中的地位
第四章是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 基础,是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知识体 系的关键章节之一。
对后续其化合物的性质在工业生产、 环境保护、药物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 的应用价值。
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如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等打下基础。
02 知识点梳理
答案:A、C
解释:化学平衡常数K越大,表示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因此选项A正确。对于放热反应来说,温度升高,K值减小;对于吸 热反应来说,温度升高,K值增大。因此选项B错误。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因此选项C正确。提高反应物浓度 ,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K值不变,因此选项D错误。
05 总结与展望
6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材练习题全部答案及详解第六章
H
-
H2 S
2+
H 2 O K = 1/ K w
譟 譟
K = 1/ K ( H 2 S)
譟
(2) (3)
ZnS ( s) + 2 H
[4]
+
, 则
Zn
+ H 2 S K sp a ( ZnS)
K sp a ( ZnS) =
譟 spa
出 ,K 的确定和使用确实避开了 K ( H 2 S ) 。 M yers 还指出 , K sp a ( M S ) > 10 时 ,M S( s)在酸中是可溶的 ,K spa 在金属硫化物的分离中也是适用的 。
-
2 s1
5畅 1 × 10 液平衡系统 , 因此 c( M g (3) 平衡时 cB / c
譟 2+
K ( M g ( O H )2 ) = [ c( M g
- 12 2
2+
= { s1 }{2 s1 } s1 = 1畅 1 × 10
)/ c ][ c( O H )/ c ]
譟 - 譟 - 4 2+
-
mol· L
-1
, c( O H ) = 2 s1 = 2畅 2 × 10
- 2+
mol· L
- 1
Mg
{ s2 }
- 12
( aq) + 2 O H ( aq)
-
0畅 010 + 2{ s2 }
- 8
{ s2 }(0畅 010 + 2{ s2 }) = 5畅 1 × 10
, s2 = 5畅 1 × 10
2 -1 -
(2) M g( O H )2 饱和溶液即为 M g( O H )2 ( s) 与 M g ) = s1 = 1畅 1 × 10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1、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无机化学习题(含答案)
答:根据 SHAB 理论,硬硬和软软结合稳定。其中酸或碱的硬度并非一成不变。如硬酸
可以由于若干软碱配体的存在而被软化。因此,在 Co(NH3)5F2+ 和 Co(NH3)5I2+中,Co3+ 为硬酸,NH3 和 F均为硬碱、I较软。因此有五个硬碱 NH3 存在时,F配合物比 I配 合物稳定;但在 Co(CN)5F3-和 Co(CN)5I3-中五个软碱 CN的存在使 Co3+软化,从而使 I配合物稳定。
17.为什么强酸性溶剂(例如 SbF5 / HSO3F)可用来制备像 I2+和 Se8+这样的阳离子,另一
方面却用强碱性溶剂稳定诸如 S42-和 Pb94-这类阴离子物种?
答: I2+和 Se8+在碱中会歧化或与碱分子配位;S42-和 Pb94-在酸中会歧化或与酸分子配位。
18.判断相对 Lewis 碱性(1) (H3Si)2O 和(H3C)2O;(2) (H3Si)3N 和(H3C)3N ;其中较强的是
23.请定义“酸度函数”。在什么条件下,酸度函数与 pH 相同?在什么条件下又有区别?
答:酸度函数 Ho 的出发点是酸的酸度可通过与酸反应的弱碱指示剂的质子化程度来表示。 B + H+ = BH+ (其中 H+代表酸,B 代表弱碱指示剂)
c(B) H o pK BH+ lg c(BH + )
KBH+是电离常数;c(B),c(BH+)为 B 和 BH+的浓度,在稀水溶液中,Ho 与 pH 是同义 词;而在高浓度水溶液、纯酸溶液或非水溶液中,二者又有区别。如在 10 mol·dm-3
教学参考
《无机化学选论》 习题及解答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3-18章)【圣
2.p 区元素特征 (1)各族元素性质自上而下呈规律性变化 同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金属性↑,非金属性↓。 (2)多种氧化值 ns2np1~6 的价电子构型使大部分 p 区元素具有多种氧化值。 (3)电负性大 电负性:p 区元素>s 区元素。 (4)第二周期元素具有反常性 第二周期元素单键键能(N、O、F)<第三周期元素单键键能(P、S、Cl)。 (5)第四周期元素表现出异样性 d 区元素的插入,使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显著减小,性质展现出特殊性。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13 章 p 区元素(一)
13.1 复习笔记
一、p 区元素概述 1.p 区元素 p 区元素:除 H 以外的所有非金属元素和部分金属元素。 惰性电子对效应:同族元素,自上而下,氧化值低的化合物的稳定性高于氧化值高的化 合物的现象。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③加合反应:B2H6+2NH3→[BH2·(NH3)2]++[BH4]- 【注意】①乙硼烷自燃和水解放热较大,可用于制作火箭燃料。②乙硼烷是剧毒物质, 空气中其最高允许含量为 0.1µg/g。 (2)硼的含氧化合物 ①三氧化二硼 B2O3 a.物理性质 颜色:白色固体;密度:2.55g·cm-3;熔点:450C。 b.化学性质 被碱金属还原:B2O3+3Mg→2B+3MgO 与水反应:
B 2 O 3 HH 22OO 2 H B O 2 HH 22OO 2 H 3 B O 3
②硼酸 H3BO3 化学性质:硼酸为一元弱酸(固体酸);与多羟基化合物发生加合反应;受热易分解。 ③硼砂 硼砂:硼酸盐的一种,水解呈碱性;溶液中,n(H3BO3)=n(B(OH)4-),具有缓冲 作用。 (3)硼的卤化物 ①三卤化硼 BX3 BX3 在湿空气中发生水解反应 BX3+3H2O→B(OH)3+3HX ②氟硼酸 H[BF4] H[BF4]的酸性比 HF 强,可利用 BF3 的水解制备,反应方程为
无机化学课后练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课后练习题解答第二章物质的状态2.一敝口烧瓶在280K时所盛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时,才能使其三分之一逸出?解:由题知要使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即体积为原来的1.5倍,而这一过程压力始终保持不变,故有:(P0V1)/T1= (PV2)/T2所以有 T2 = (T1V2)/V1= 280×1.5=420K答:略。
4.容器中有4.4 g CO2,14 g N2,12.8g O2,总压为2.026105Pa,求各组分的分压。
解:由题意知:CO2: n= 4.4/44 = 0.1molN2: n=14/28=0.5molO2: n=12.8/32=0.4mol有道尔顿分压定律:CO2: p=2.026×104PaN2: p=1.013×104PaO2: p=8.104×104Pa答:略。
8.在291K和总压为1.013×105Pa时,2.70 dm3含饱和水蒸汽的空气,通过CaCl2干燥管,完全吸水后,干燥空气为3.21 g,求291K时水的饱和蒸汽压。
解:3.21g空气在291K,2.7L的容积中其压力为: PV=Nrt所以 P空气=3.21×291×8.31/29×0.0027=99185PaP水蒸气=P总压- P空气=101300-99185=2.12×103Pa答:略第三章原子结构4.已知M2+离子3d轨道中有5个电子,试推出:(1)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2)M原子的最外层和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答:(1)Mn 1s22s22p63s23p63d54s2(2) 最外层2个电子,最高能级组中5个电子(3) 第四周期,第VIIIB族6.据原子结构的知识,写出第17号、23号、80号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结构式。
答:17号元素Cl,其电子结构式为1s22s22p63s23p523号元素V, 其电子结构式为1s22s22p63s23p63d34s280号元素Hg, 其电子结构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29.列各组量子数哪些是不合理的,为什么?(1)n=2,l=1,m=0 (2)n=2,l=2,m=-1(3)n=3,l=0,m=0 (4)n=3,l=1,m=1(5)n=2,l=0,m=-1 (6)n=2,l=3,m=2答:(2)、(5)、(6)不合理10.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应如何改正?a)s电子绕核运动,其轨道为一圆周,而电子是走 S形的;b)主量子数n为1时,有自旋相反的两条轨道;c)主量子数n为4时,其轨道总数为16,电子层电子最大容量为32;d)主量子数n为3时,有3s,3p,3d三条轨道。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docx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11、i)=AE/h=(2.034xl018 J)/ (6.626x10-34 J-s)=3.070xl015 /s; X=hc/AE= (6.626x10* j.s x2.998xl08 m/s )/ (2.034xl018 J)=9.766x10 * m2> An > h/27unAx = (6.626x10* kg-m2/s) / (2x3.14x9.1 lxlO-31 kgxlxlO10 m)=1.16xl06 m/So 其中1 J=l(kg-m2)/s2, h=6.626x1034 (kg-m2)/s3> (1)九=h/p=h/mu=(6.626x10® kg-m2/s) / (0.010 kgxl.OxlO3 m/s)= 6.626x10® m, 此波长太小,可忽略;(2) Ai)~h/4兀mAu=(6.626x10® kg-m2/s) / (4x3.14x0.010 kgx 1.0x1 O'3 m/s)= 5.27x10-30 m,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以忽略, 即能准确测定。
4、He*只有1个电子,与H原子一样, 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此3s 与3p轨道能量相等。
而在多电子原子中, 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n和1决定,故AF中的3s与3p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n=3、1=2、m=0,即3&2 轨道。
6、(1)不合理,因为/只能小于m (2)不合理,因为片0时m只能等于0; (3)不合理,因为/只能取小于n的值;(4) 合理7、(1) >3 (2) 4>Z> 1 ;(3) m=08> M Si: l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 l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40Zr: 1 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M O:1 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 42或[Kr]4d55s1; 79Au:l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 %】,或[Xe]4f145d106s1;9、3s2:第三周期、IIA族、s区,最咼氧化值为II; 4SMP1:第四周期、IIIA 族、p区,最高氧化值为III; 3d54s2:第四周期、VIIB族、d区,最高氧化值为VII; 4d105s2:第五周期、[IB族、ds区,最高氧化值为II;10、(1) 3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l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s24p3,失去3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ls22s22p63s23p63d104s2 ^[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 族;(2) 47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 S22 s22p63 s23p63 d1 °4s24p64d°5 s1或[Kr]4d105s1,失去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 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或[心]4护,属第五周期,IB族;(3) 5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l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或[Kr]4d105s25p5^得到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l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或[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A 族。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全部(超全)
1.正确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的概念。 答:准确度是测定平均值与真值接近的程度,常用误差大小来表示,误差越小,准确度 越高。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将测试方法实施多次,所得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精密度 的大小常用偏差来表示。 误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差,其大小可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偏差是指个别测 定结果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其大小可用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表示,也可以 用标准偏差表示。 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 (1) 砝码被腐蚀; (2) 天平两臂不等长; (3) 容量瓶和吸管不配套; (4) 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共沉淀;
解: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x
E= x -μ
d
s
甲
39.15
-0.01
0.02
0.03
乙
39.24
+0.0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03
0.05
由绝对误差 E 可以看出,甲的准确度高,由平均偏差 d 和标准偏差 s 可以看出,甲的精
密度比乙高。所以甲的测定结果比乙好。 6.甲、乙两人同时分析一矿物中的含硫量。每次取样 3.5g,分析结果分别报告为
7 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法 思考题……………………………………………………………………………76 习 题……………………………………………………………………………80
8 电位分析法 思考题……………………………………………………………………………87 习 题……………………………………………………………………………91
5 配位滴定法 思考题……………………………………………………………………………47 习 题……………………………………………………………………………51
《无机化学》习题及解答(思考题)
《无机化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物质极其变化思考题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某物质经分析后,只含一种元素,此物质一定是单质。
⑵某物质经分析,含五种元素,此物质有可能是纯净物。
⑶某物质的组成分子经分析,含有相同种类元素,且百分组成也相同,可确定该物质为纯净物。
⑷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原子量不同,该物质是混合物。
1.⑴不一定。
有些同素异形体的混合物,如白磷与红磷或黑磷的混合物,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元素确实只有一种,但物质(分子)不只一种,是混合物,不是单质。
⑵正确,一种分子可以含多种元素,如(NH4)2Fe(SO4)2,虽含多种元素,但分子只有一种,是纯净物。
⑶不正确。
对于单质的同素异形体,就不是单质。
对于同分异构体,虽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性质也不同,不是纯净物。
2.某气态单质的分子量为M,含气体的分子个数为x,某元素的原子量为A,在其单质中所含原子总数为y,N 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则M/N A用克为单位表示的是这种气体的质量数值;用x/N A表示这种气态单质的摩尔数;y/N A是表示这种单质中A原子的摩尔数;A/N A 用克为单位表示这种元素的A原子的质量数值。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⑵36.5克氯化氢含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分子,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⑶1体积98%浓硫酸与1体积水混合,所得溶液的浓度为49%。
⑷2克硫与2克氧气反应后,生成4克二氧化硫。
3.⑴正确。
⑵不正确。
36.5克氯化氢确实含阿佛加德罗常数个分子,但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力有关,只有在标准态,即0℃,1个大气压时的体积约为22.4L。
⑶不正确。
98%浓硫酸与水的密度不同,由于浓硫酸密度大,混合后,所得溶液的浓度为远大于49%。
⑷不正确。
化学反应严格按化学反应方程式上的量进行反应,不是简单的按投入量反应。
4.下列有关气体的说法是否正确:⑴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体积比。
⑵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不同气体体积相同。
无机化学(张天蓝)cu
Cu2+ + e → Cu+ H2O2+e · OH + OH-
E= 0.152V E= 0.90V
Cu(I) + H2O2
Cu(II) + •OH + OH– k = 4.7 x 103 M-1 s-1
E H2O/·OH=2.31V, ·OH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202几1/6乎/18以109~1010mol/L/sec的速度与所有有机分子反应 21
Cu(I) 难溶化合物 Cu(I) 稳定配合物
I2+e→ I- E= 0.535V Cu2+ +e → Cu+ E=0.159V
2Cu2+ +2I- = 2 Cu+ +I2
2021/6/18
16
碘量法测定Cu2+的含量(间接法)
2Cu2+(aq) + 5I-(aq) ═══ 2CuI(s) ↓ + I3-(aq)
歧化反应: 2Cu+(aq) → 2Cu2+(aq) + Cu(s) 的 Δr H = - 85 kJ · mol-1, Kθ = 1.7 ×106,自然该歧化反应
易于进行 .
2021/6/18
6
Hydration、Polymerize and precipitation of cupric ions
3
Simply substances
铜副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021/6/18
Copper Silver Gold
4
General property
性质增加 原子量 电子构型 氧化态 电离能 (kJ/mol-1)第一 电离能 (kJ/mol-1)第二 有效半径 M+/pm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册及答案《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 )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 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 5.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 )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 )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 )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4mol·L-1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 )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 )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2mol·L-1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 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 D.蔗糖6.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a.c(C6H12O6)= 0.2 mol·L-1 b. c[(1/2)Na2CO3]=0.2mol·L-1c.c[(1/3)Na3PO4]= 0.2mol·L-1 d. c(NaCl)=0.2mo l·L-1 A. d>b>c>a B. a>b>c>d C. d>c>b>a D. b>c>d>a 7.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 )A. 大于280mmol·L-1B.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质量浓度为11.1g ·L -1C aCl 2(M=111.0 g ·mol -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A .100mmol ·L -1B .200m mol ·L -1 C.300mmol ·L -1 D.400mmo l·L -1三、填充题:1.10.0 g ·L -1NaHCO 3 (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 ol·L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第6版张天蓝主编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原子结构1、υ=∆E/h=(2.034⨯10-18 J) / (6.626⨯10-34 J⋅s)=3.070⨯1015 /s; λ=hc/∆E= (6.626⨯10-34 J⋅s ⨯2.998⨯108 m/s ) / (2.034⨯10-18 J)= 9.766⨯10-8 m2、∆υ≥ h/2πm∆x = (6.626⨯10-34 kg⋅m2/s) / (2⨯3.14⨯9.11⨯10-31 kg⨯1⨯10-10m)=1.16⨯106 m/s。
其中1 J=1(kg⋅m2)/s2, h=6.626⨯10-34 (kg⋅m2)/s3、(1) λ=h/p=h/mυ=(6.626⨯10-34 kg⋅m2/s) / (0.010 kg⨯1.0⨯103 m/s)=6.626⨯10-35 m,此波长太小,可忽略;(2)∆υ≈h/4πm∆υ =(6.626⨯10-34 kg⋅m2/s) / (4⨯3.14⨯0.010 kg⨯1.0⨯10-3 m/s)= 5.27⨯10-30 m,如此小的位置不确定完全可以忽略,即能准确测定。
4、He+只有1个电子,与H原子一样,轨道的能量只由主量子数决定,因此3s与3p轨道能量相等。
而在多电子原子中,由于存在电子的屏蔽效应,轨道的能量由n和l决定,故Ar+中的3s与3p轨道能量不相等。
5、代表n=3、l=2、m=0,即3d z2轨道。
6、(1)不合理,因为l只能小于n;(2)不合理,因为l=0时m只能等于0;(3)不合理,因为l只能取小于n的值;(4)合理7、(1)≥3;(2)4≥l≥1;(3)m=08、14Si:1s22s22p63s23p2,或[Ne] 3s23p2;23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40Z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25s2,或[Kr]4d25s2;Mo: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55s1,或[Kr]4d55s1;79Au:42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6s1,或[Xe]4f145d106s1;9、3s2:第三周期、IIA族、s区,最高氧化值为II;4s24p1:第四周期、IIIA 族、p区,最高氧化值为III;3d54s2:第四周期、VIIB族、d区,最高氧化值为VII;4d105s2:第五周期、IIB族、ds区,最高氧化值为II;10、(1)3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或[Ar]3d10s24p3,失去3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或[Ar]3d104s2,属第四周期,V A族;(2)47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05s1或[Kr]4d105s1,失去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或[Kr]4d10,属第五周期,I B族;(3)53元素核外电子组态: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5或[Kr]4d105s25p5,得到1个电子生成离子的核外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5s25p6或[Kr]4d105s25p6,属第五周期,VII A族。
11、根据电子填充顺序,72元素的电子组态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26s2,或[Xe]4f145d26s2;其中最外层电子的主量子数n=6,属第6能级组,在第6周期,电子最后填入5d轨道,是副族元素,属IV B族,d区元素,其价电子为5d26s2,用4个量子数表示为:5、2、0、+1/2;5、2、1、+1/2;6、0、0、+1/2;6、0、0、-1/2;12、(1)Br比I的电负性大;(2)S比Si的电离能大;(3)S-比S的电子亲和能大。
13、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04f145s25p65d105f145g186s26p66d106f147s17d108s28p5,第8周期,VII A族,p区。
14、最外层6个电子,次外层18个电子(3s23p63d10);它位于第4周期、VI A族、p区;其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为2。
5、根据电负性的差距越大,所形成的化学键的极性越大可以进行判断:(1)极性NaCl>MgCl2>AlCl3>SiCl4>PCl5;(2)LiF<NaF<KF<RbF<CsF;(3)HF>HCl>HBr>HI。
6、略。
7、(1)C原子的价层电子组态为2s22p5,得到4个电子或失去4个电子才能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但得失4个电子是十分困难的,故很难形成离子键。
(2)AlBr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时以分子形式存在,故导电性能差。
AlBr3溶于水后,在极性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生成Al3+和Br-,故水溶液能导电。
(3)邻羟基苯甲酸的羟基和羧基相邻,主要形成分子内氢键。
而对羟基苯甲酸的羟基和羧基相互背离,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但能形成分子间氢键,分子间氢键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导致对羟基苯甲酸的熔点高于邻羟基苯甲酸。
(4)根据VSEPR理论,BeF2分子中心原子Be的价层电子对数为2,为直线型分子。
SF2分子中心原子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轨道构型为四面体,但因有2对孤对电子,故SF2的分子构型为V型。
(5)P元素有3s、3p和3d轨道,价层电子组态为3s23p3,与Cl原子化合时,可采用sp3不等性杂化与3个Cl原子生成PCl3分子,也可以采用sp3d 杂化与5个Cl原子生成PCl5分子;N元素只有2s和2p轨道,价电子组态为2s22p3,只能采用sp3不等性杂化,有3个未成对电子与3个Cl原子生成NCl3分子。
(6)用分子轨道理论解释(略)。
(7)H2S分子中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而H2O分子中除了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外,还有分子间氢键,导致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沸点较高。
故是H2O液体,而H2S是液体。
(8)用极化理论进行解释(略)。
(9)CO分子为碳氧三键,成键时氧原子多提供一对电子,抵消了C、O 间由于电负性差距而产生的偶极矩,故CO分子的偶极矩很小;CO2分子的碳氧键虽为极性键,但其分子为对称的直线型分子,故偶极矩为零。
(10)BF3分子为对称的平面三角形构型,虽B-F键为极性键,但其分子偶极矩仍为零。
NF3分子为不对称的三角锥型构型,且N-F键为极性键,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故分子的偶极矩不为零。
8、(1)色散力。
(2)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3)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4)诱导力、色散力。
(5)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9、(1)H2<N e<CO<HF。
H2、N e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因此N e的分子间作用力大于H2分子间作用力。
CO分子为极性分子,分子间存在着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其分子量又比N e大,分子间色散力大于N e。
HF分子间除存在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以外,还存在分子间氢键。
(2)CF4<CCl4<CB4<CI4。
CF4、CCl4、CB4和CI4均为非极性分子,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色散力随分子量增大而增大,因此沸点依次升高。
10、略。
第三章溶解与沉淀1、(1)离子积和溶度积的表达式均是所有产物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比上所有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之积。
但离子积表示的是任意溶液,是个变量,而溶度积表示的是饱和溶液,是个常量。
(2)AgBr在AgNO3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是因为同离子效应;而在KNO3溶液中的溶解度增大,是因为盐效应。
2、PbI2:K spθ=[Pb2+][I-]2;AgBr:K spθ=[Ag+][Br-];Ba3(PO4) 2:K spθ=[Ba2+]3[CO32-]2;Fe(OH)3:K spθ=[Fe3+][OH-]3;Ag2S:K spθ=[Ag+]2[S2-];3、BaSO4设的溶解度为S,则S(BaSO4)=[K spθ(BaSO4)]1/2=[1.08⨯10-10]1/2=1.08⨯10-5 (mol/L)=1.08⨯10-5⨯233 (g/ L)=2.33⨯10-3 (g/ L)。
4、先将PbI2的溶解度转化为以mol/L为单位,即S(PbI2)=[6.22⨯10-2⨯10]/461=1.35⨯10-3 (mol/L),假设其全部电离,则:K spθ(PbI2)= [Pb2+][I-]2=S⨯(2S)2=4S3=9.8⨯10-95、AB2的溶解度为S=(2.4⨯10-3)/80=3⨯10-5 (mol/L),则K spθ(AB2)=4S3=4⨯(3⨯10-5)3=1.08⨯10-136、混合后:c(Ag+)=10/30⨯1.0⨯10-4=1/3⨯10-4 (mol/L),c(CrO42-)=20/30⨯2.0⨯10-4=4/3⨯10-4 (mol/L),则Q(Ag CrO4)= c(Ag+)2⨯c(CrO42-)= (1/3⨯10-4)2⨯ (4/3⨯10-4)= 1.48⨯10-13 < K spθ(AgCrO4)= 1.12⨯10-12,故无沉淀生成。
7、Cl-有一半沉淀为AgCl时,溶液中剩余的Ag+浓度为:c(Ag+)=K spθ(AgCl)/c(Cl-)=(1.77⨯10-10)/0.05=3.54⨯10-9 (mol/L),此时残留的I-浓度为:c(I-)=K spθ(AgI)/c(Ag+)=(8.52⨯10-17)/(3.54⨯10-9)=2.41⨯10-8 (mol/L) 8、查表知:K spθ(AgI)=8.52⨯10-17,K spθ(Ag2CO3)=8.46⨯10-12,K spθ(Ag2S)=6.3⨯10-50。
(1)用Na2CO3处理的转化反应为:2 AgI (s)+ CO32- (aq) ⇔ Ag2CO3 (s)+2 I- (aq) ,其平衡常数为K=[I-]2/[CO32-]=[I-]2[Ag+]2/[CO32-][Ag+]2 = [K spθ(AgI)]2/[K spθ(Ag2CO3)]=(8.52⨯10-17)2/(8.46⨯10-12)=8.58⨯10-22,平衡常数非常小,AgI不能转化为Ag2CO3;(2)用(NH4)2S处理的转化反应为:2 AgI (s)+ S2- (aq)⇔ Ag2S (s)+2 I- (aq) ,其平衡常数为K=[I-]2/[S2-]=[I-]2[Ag+]2/ [S2-][Ag+]2 =[K spθ(AgI)]2/[K spθ(Ag2S)]=(8.52⨯10-17)2/(6.3⨯10-50)= 1.15⨯1017,平衡常数非常大,AgI能转化为Ag2S;(3)若在1.0L的(NH4)2S溶液中转化0.01 mol AgI 的沉淀,则溶液中[I-]=0.01 mol/L,则根据K=[I-]2/[S2-]得,[S2-]=[I-]2/K=(0.01)2/1.15⨯1017=8.69⨯10-22 (mol/L),(NH4)2S溶液的初始浓度为c(S2-)=[S2-]+[I-]/2=8.69⨯10-22 +0.01/2=0.005 (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