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1. 利用两张A4纸进行交换实验,分别将一张A4纸固定在桌
子上,将另一张A4纸放在固定的A4纸上方。

2. 首先,将固定的A4纸上方的A4纸称为A纸,固定的A4
纸称为B纸。

3. 将A纸从桌子上取下,然后将B纸放在A纸原来的位置上,即将B纸固定在桌子上,称为B’纸。

4. 在取下A纸时,注意将A纸与B纸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
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5. 接下来,将A纸放在B’纸上方,即将A纸固定在B’纸上。

6. 观察A纸与B纸之间是否存在交换,如果发现交换了位置,则可以得出交换原理的实验结论。

交换原理课后答案:
1. 交换原理是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发生两个物体之间的交换时,各个物体之间的性质仍然保持不变,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

2. 交换原理适用于质点、物体以及其他物理量等的交换。

3. 根据符号系列法(mathematical proof),交换原理可以通过
数学方式进行理论证明。

4. 交换原理是构建了很多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础,如牛顿第三定律以及动量守恒定律等。

5. 交换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实验结果,为科学研究提供指导和基础。

6. 交换原理的提出和发展对于物理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认识世界的规律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章传递函数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传递函数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习题课一. 求图示系统结构图的传递函数)()(s R s C ,)()(s N s C ,)()(s R s E ,)()(s N s E 。

二.T 型网络如下图所示,试绘出其动态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s U s U i o 。

1i三.系统的微分方程组为)()()(1t c t r t x -=)()()(21121t x t x k dtt dx T -=)()()(323t c k t x t x -=)()()(322t x k t c dtt dc T =+式中32121,,,,k k k T T 均为正的常数,系统的输入量为)(t r ,输出量为)(t c ,试画出动态结构图,并求)()(s R s C 。

四.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五.用结构图化简法求系统传递函数)()(s R s Y 。

)(s六.系统动态结构图如图所示,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 R s C第二章习题课一. 求图示系统结构图的传递函数)()(s R s C ,)()(s N s C ,)()(s R s E ,)()(s N s E 。

1、求)()(s R s C )1(1)1()()(5412152545421G G H G G G G G G G G GG s R s C -++--=2、求)()(s N s C))1)(1()1)(()()(5221545432G G H G G G G G G G G s N s C ++--+=)1(11)()(5412152545254G G H G G G G G G G G G G s R s E -++-+-=)1(1))(1()()(5412152543254G G H G G G G G G G G G G H s N s E -++-+--=二.T 型网络如下图所示,试绘出其动态结构图,并求出传递函数)()(s U s U i o 。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现代控制理论》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习题答案
1-1
解:系统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系统的状态方程如下:

令 ,则
所以,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及输出方程表达式为
1-2
解:由图,令 ,输出量
有电路原理可知:既得
写成矢量矩阵形式为:
1-3
1-4 两输入 , ,两输出 , 的系统,其模拟结构图如图1-30所示,试求其状态空间表达式和传递函数阵。
当时,
解之得 令 得
当时,
解之得 令 得
当 时,
解之得令得
约旦标准型
1-10
试求两子系统串联联结和并联连接时,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并讨论所得结果解:(1)串联联结
(2)并联联结
1-11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
求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解:
1-12已知差分方程为
试将其用离散状态空间表达式表示,并使驱动函数u的系数b(即控制列阵)为
(1)
解法1:
解法2:
求T,使得得所以
解: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如下所示:
1-5
列写其相应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结构图。解:令 ,则有
相应的模拟结构图如下:
1-6
解:
1-7

(1)画出其模拟结构图
(2) 求系统的传递函数解:
(2)
1-8
(3)(3)
解:A的特征方程
解得: 令得
(或-9
(2)
解:A的特征方程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文档说明:本文档只有现代交换与通信技术课后习题的部分答案,所以仅供参考,并且只有前七章的哦,可用于考试复习。

第一章1.在通信网中为什么要引入交换功能?为实现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引入交换节点.各个用户终端不在是两两互连 , 而是分别精油一条通信线路连接到交换节点上,在通信网中,交换就是通信的源和目的终端之间建立通信信道,实现通信信息传送的过程引入交换节点后, 用户终端只需要一对线与交换机相连,接生线路投资,组网灵活.2.构成通信网的三要素是:交换设备. 传输设备 , 用户终端.3.目前通信网中存在的交换方式有哪几种?分别属于哪种传送模式?电路交换.多速率电路交换.快速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帧交换. 帧中继.ATM交换.IP交换.光交换.软交换.电路交换. 多速率电路交换 .快速电路交换. 属于电路传送模式, 分组交换 .帧交换. 帧中继/属于分组传送模式 ATM交换属于异步传送模式4.电路传送模式.分组传送模式,和异步传送模式的特点是什么?(1)信息传送的最小单元是时隙(2)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3)同步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无差错控制(5)信息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损失的流量控制分组特点: (1)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的特点(2)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特点(3)统计时分复用(4)信息传送有差错控制(5)信息传送不具有透明性(6)基于呼叫延迟的流量控制异步传送特点: (1)固定长度单元的信元和简化的信头(2)采用了异步时分复用方式(3)采用了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5.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的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都采用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它们有何异同?相同点:都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不同; 电路交换的面向连接的工作方式是一条物理连接通路.而虚电路方式以及ATM交换方式都属于逻辑连接.6.同步时分复用和异步时分复用的特点是什么?同步时分复用的基本原理是把时间划分为等长的基本单位,一般称为帧,没帧再划分为更小单位叫时隙.对每一条同步时分复用的告诉数字信道,采用这种时间分割的方法.依据数字信号在每一帧的时间位置来确定它是第几路子信道.这些子信道又可以称为位置化信道.通过时间位置来识别每路信道异步时分复用是采用动态分配带宽的,各路通信按需使用. 异步时分复用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间片,用于传送固定长度的信元.异步时分是依据信头标志来区别哪路通信信元,而不是靠时间位置来识别。

热力学课后习题02答案

热力学课后习题02答案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定量工质,经历了下表所列的4个过程组成的循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状态参数的特性填充表中空缺的数据。

过程 Q/ kJ W/ kJ△U/ kJ1-2 0 100 -1002-3-11080 -1903-4 300 90 210 4-1 20 -60802-2 一闭口系统从状态1沿过程123到状态3,对外放出47.5 kJ 的热量,对外作功为30 kJ ,如图2-11所示。

(1) 若沿途径143变化时,系统对外作功为6 kJ ,求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2) 若系统由状态3沿351途径到达状态1,外界对系统作功为15 kJ ,求该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3) 若U 2=175 kJ ,U 3=87.5 kJ ,求过程2-3传递的热量,及状态1的热力学能U 1。

图2-11 习题2-2解:(1)根据闭口系能量方程,从状态1沿途径123变化到状态3时,12313123Q U W −=∆+,得1347.5kJ 30kJ 77.5kJ U −∆=−−=−从状态1沿途径143变化到状态3时,热力学能变化量13U −∆保持不变,由闭口系能量方程14313143Q U W −=∆+,得14377.5kJ 6kJ 71.5kJ Q =−+=−,即过程中系统向外界放热71.5kJ(2)从状态3变化到状态1时,()31133113U U U U U U −−∆=−=−−=−∆,由闭口系能量方程35131351Q U W −=∆+,得35177.5kJ 15kJ 62.5kJ Q =−=,即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热92.5kJ(3)从状态2变化到状态3体积不变,323232323232Q U W U pdV U −−−=∆+=∆+=∆∫,因此23233287.5kJ 175kJ 87.5kJ Q U U U −=∆=−=−=−由1331187.577.5kJ U U U U −∆=−=−=−,得1165kJ U =2-3 某电站锅炉省煤器每小时把670t 水从230℃加热到330℃,每小时流过省煤器的烟气的量为710t ,烟气流经省煤器后的温度为310℃,已知水的质量定压热容为 4.1868 kJ/(kg ·K),烟气的质量定压热容为1.034 kJ/(kg ·K),求烟气流经省煤器前的温度。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题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题答案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课后习题答案详解Lesson 11. b选b最为正确。

因为a.d.都与课文内容不符合,也不合乎逻辑;c.的意思是“他们没有注意他”,而作者的意图并不是想让他们注意他,而是想让他们停止谈话。

所以选b. 最能表达作者当时心里的感受。

2.c其余3个答案都与原句意思不符合。

3.b因为a. to 不对,可以是He went to the theatre;c. into 也不对,可以是He went into the theatre;d. on更不符合语法,表示在某一个地方用介词in 或at, in 表示在大的空间,如国家,城市等,at 则表示在小的地点或空间,如atthe office, at the theatre 等, 所以选b.是正确的。

4.d b. above(在……上方);c. ahead of (在……的前面,在……之前)不和behind 对应,也不强调位置的前后顺序。

a. before 和d. infront of 都是和behind对应的,都有“在……前面”的意思。

但in front of 更具体的强调位置,而before则包含更宽泛的意思,即时间上,空间,次序,登记,重要性方面的“在……前面”5.c因为用 a. Where, b. why, d. when 提问都不符合逻辑,都不是针对状态提问的,只有How 提问,才能用Angry回答。

6.a b. they 只做主语; c. their只能做定语;d. us 虽然可以做宾语,但与前一句意思不符合。

7.d a. none是代词,很少用在名词前面;b. any 只能用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c. not any 不符合语法,因为前面没有助动词did.8.b a. chair(椅子), c. armchair(手扶椅) d. class(班级) 这3个选择都和seat的意思不符合。

Seat是”座位,座席”的意思。

强调的是可供坐下的地方,不是具体的椅子。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后习题答案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后习题答案

7.04 10 5 m / s
1)(第 3 版 P25)用水吸收氨的过程,气相中的 NH3 (组分 A)通过不扩散的空气
(组分 B),扩散至气液相界面,然后溶于水中,所以
D 为 NH3 在空气中的扩散。
2)刘易斯关系式只对空气 —— 水系统成立, 本题为氨 —— 空气系统, 计算时类比关 系不能简化。
Re uod v
4 0.08 15.53 10 6
20605
v 15.53 10 6 Sc D 0.25 10 4 0.62
用式子( 2-153)进行计算
shm
0.023
R 0.83 e
S 0.44 c
0.023 206050.83 0.620.44
4
hm shmD 70.95 0.25 10 0.0222m / s
热,使蓄热体壁温升高, 把热量储存于固体蓄热体中,随即冷流体流过,吸收蓄热体通
道壁放出的热量。
热管换热器是以热管为换热元件的换热器, 由若干热管组成的换热管束通过中隔板置于 壳体中,中隔板与热管加热段,冷却段及相应的壳体内穷腔分别形成热、冷流体通道,
热、冷流体在通道内横掠管束连续流动实现传热。
第二章 传质的理论基础
3
D DO P0 T 2 0.2 10 4 P T0
3
350 2
273
0.29 10 4m2 / s
氢— 空气
DO 0.511 10 4m2 / s
3
D DO P0 T 2 0.511 10 4 P T0
3
350 2
273
0.742 10 4m2 / s
2-14 溶解度 s 需先转化成摩尔浓度:
CA1 sPA1 5 10 3 0.03 1.5 10 4 kmol / m3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版 课后答案(1-18章全) 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 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版  课后答案(1-18章全) 完整版

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课后答案(1-18章全) 完整版机械设计基础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目录第1章机械设计概述1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 3第3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12第4章平面连杆机构16第5章凸轮机构 36第6章间歇运动机构46第7章螺纹连接与螺旋传动48第8章带传动60第9章链传动73第10章齿轮传动80第11章蜗杆传动112第12章齿轮系124第13章机械传动设计131第14章轴和轴毂连接133第15章轴承138第16章其他常用零、部件152第17章机械的平衡与调速156第18章机械设计CAD简介163机械设计概述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机械设计过程通常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产品规划主要工作是提出设计任务和明确设计要求。

2.方案设计在满足设计任务书中设计具体要求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构思出多种可行方案并进行分析比较,从中优选出一种功能满足要求、工作性能可靠、结构设计可靠、结构设计可行、成本低廉的方案。

3.技术设计完成总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等。

4.制造及试验制造出样机、试用、修改、鉴定。

常见的失效形式有哪几种?答:断裂,过量变形,表面失效,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等几种。

什么叫工作能力?计算准则是如何得出的?答:工作能力为指零件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抵抗可能出现的失效的能力。

对于载荷而言称为承载能力。

根据不同的失效原因建立起来的工作能力判定条件。

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可使零件、部件的种类减少,简化生产管理过程,降低成本,保证产品的质量,缩短生产周期。

第2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按摩擦副表面间的润滑状态,摩擦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答:摩擦副可分为四类:干摩擦、液体摩擦、边界摩擦和混合摩擦。

干摩擦的特点是两物体间无任何润滑剂和保护膜,摩擦系数及摩擦阻力最大,磨损最严重,在接触区内出现了粘着和梨刨现象。

液体摩擦的特点是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被液体油膜完全隔开,摩擦系数极小,摩擦是在液体的分子间进行的,称为液体润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15.用离心泵把20℃的水从贮槽送至水洗塔顶部,槽内水位维持恒定。

各部分相对位置如本题附图所示。

管路的直径均为ø76×2.5mm ,在操作条件下,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24.66×103Pa ;水流经吸入管与排出管(不包括喷头)的能量损失可分别为∑h f,1=2v 2,∑h f,2=10v 2计算,由于管径不变,故式中v 为吸入管与排出管的流速(m/s )。

排水管与喷头连接处的压力为9.807×104Pa (表压)。

试求泵的有效功率。

解:以槽液面为基准面,以槽液面和喷头处截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221221222f a h p v p v Z H Z g g g g g
ρρ+++=+++∑ ① Z 1=0m Z 2=14m v 1《v 2,v 1忽略不计,取为0m/s 。

表压p 3=9.807×104Pa a p +p 3=p 2 ②
22,1,22f f f v h h h ξ=++∑∑∑ ③
经查表,喷头处的ξ=1
以槽液面为基准面,在槽液面和泵入口处截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22,11321322f a a h p v p p v Z Z g g g g g
ρρ-++=+++∑ ④ Z 1=0m Z 3=1.5m v 1《v 2,v 1忽略不计,取为0m/s 。

解①②③④式可得H=29.29m 2v =2m/s
2 2.2710765229.2910009.8200000
Ne QH g kw ρπ-⎛⎫⨯⨯⨯⨯⨯ ⎪⎝⎭=== 16.用压缩空气将密度为1100kg ·m-3的腐蚀性液体自低位槽送至高位槽,两槽的液面维持恒定。

管道尺寸均为ø60×3.5mm ,其他尺寸见本题附图。

各管段的能量损失为,,f AB f CD h h =∑∑2v =, ,f BD h ∑21.18v =。

两压差计中的指示液均为水银。

试求当R 1=45mm ,h=200mm 时;(1)压缩空气的压力p 1为若干?(2)U 形管压差计读数R 2为多少?
解:(1)以低位槽液面为基准面,在低位槽液面和高位槽液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1012f h p p Z Z g g g
ρρ+=++∑ ① Z 1=0m Z 2=10m p 0=1×105Pa
2,, 2.18f f AB f BD h h h v =+=∑∑∑
以低位槽液面为基准面,在测试点B 截面和C 截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22,22f BC B C B C h p v p v Z Z g g g g g
ρρ++=+++∑ ② 2,,,0.18f BC f BD f CD h h h v =-=∑∑∑
01011()B C C B p gh gR p g Z Z gh gR ρρρρρ++=+-++ ③
1ρ=13600kg ·m -3
解①②③式可得p 1=2.75×105Pa
(2)以槽液面为基准面,在槽液面和测试点B 截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2,112f AB B B h p p v Z Z g g g g
ρρ+=+++∑ ① 解得p B =1.97×105Pa
120B gR p p gh ρρ+=-
② 解得R 2=0.71m
第六章
14.用泵将池中水(25℃)送至30m 高的水塔。

泵安装在水面以上5m 处。

输水管道采用ø114×4mm 、长1700m 的钢管(包括管件的当量长度,但未包括进、出口能量损失)。

已知该泵的输水能力为35m3·h-1,设ξ/d=0.02,泵的总效率为0.65,试求泵的轴功率。

解:以河面1—1截面为基准面,并在1—1面和出水管截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则 22121222f a a h p v p v Z H Z g g g g g
ρρ+++=+++∑ ① Z 1=0m Z 2=35m v 1《v 2,v 1忽略不计,取为0m/s 。

管道内径d 1=d 外-2d 厚=0.106m
22214435 1.1/36003600 3.140.106
Q v m s d π⨯===⨯⨯ 25℃的水的μ=1.835×10-5Pa ·s
650.106 1.11000Re 6.35101.83510
dv ρ
μ-⨯⨯===⨯⨯ 经查莫狄摩擦系数图可知,λ=0.049
22
20.0491700 1.1475.4/220.106
f lv h J k
g d λ⨯⨯===⨯ 进口处A 1/A 2=0,流体从容器流入管道,属于突然缩小,经查表ξ1=0.5。

出口处A 1/A 2=0,流体从管道流入容器,属于突然扩大,经查表ξ2=1。

()()2
2212 1.1'0.510.9/22f v h J kg ξξ⎛⎫=+=+⨯= ⎪⎝⎭
'475.40.9476.3/hf hf hf J kg =+=+=∑
将有关数据带入①式中,得H=83.7m
3583.710009.812.2736000.651000
Ne
QH g
N kw ρηη⨯⨯⨯====⨯⨯ 15.用泵将贮槽中温度为20℃、密度为1200kg ·m-3的料液送往反应器中。

每小时进料量为3×104kg ,贮槽表面为常压,反应器内保持9810Pa 的表压。

管路为ø89×4mm 的钢管,总长为45m ,其上装有孔径d0为51.3mm 的孔板流量计(阻力系数为8.25)一个,全开闸阀两个和90°标准弯头四个。

贮槽液面与反应器入口管之间垂直距离为15m 。

若泵的效率为0.65,求泵消耗的功率(贮槽很大,液面可视为稳定)。

解:以1—1面为基准面,在1—1面和2—2面之间列伯努利方程。

221121222f a a h p v p p v Z H Z g g g g g
ρρ++++=+++∑ ① Z 1=0m Z 2=35m v 1《v 2,v 1忽略不计,取为0m/s 。

P 1是表压,P 1=9810Pa
4
222
144310 1.35/36003600 3.140.081Q v m s d π⨯⨯===1200⨯⨯⨯ 经查表可知,闸阀全开ξ1=0.17,90°标准弯头ξ2=0.75,流量计ξ3=8.25
()22123'2410.56/2f f v h h J kg ξξξ==++=∑
将相关数据带入①式得,H=17m
39.8 2.1436000.651000Ne
QH g
N kw ρηη4⨯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