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及培养
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律与布局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及布局规律1.基本概念现代服务业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
主要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会计审计、研发、现代物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法律相关服务业。
争议:服务对象的界点,部分研究认为现代服务业只强调其现代化的特点,其涵盖范围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生活性服务;也有研究则将现代服务业定义为“为生产者服务的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法律工商服务、经纪等知识密集,为客户提供专业性服务的行为。
不是直接用来消费,直接可以产生效用的,是一种经济中的中间投入,用来生产其他的产品或服务。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企业及其相关机构以一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
服务企业处于核心地位,直接为市场提供服务产品或服务过程,并接受市场的信息反馈,此外,集聚区中还包括相关机构、基础设施以及政策和人文环境。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机制1)外部经济性人才的易获得性;市场的集聚性;信息和技术的可获得性;2)范围经济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不同的服务企业之间由于存在着渗透与关联,可以联合起来提供服务以获得范围经济。
与现代服务企业大多具有规模较小,服务功能相对单一的特点,不同服务企业之间往往存在高度缠绕、相互依赖的现象。
以全球最大的企业管理软件及协同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SAP为例,在为顾客实施ERP的过程中,SAP会通过与德勤!普华永道等专业咨询公司以及IBM!HP等lT 企业共同组成实施小组来进行"SAP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集中了世界知名的咨询公司!IT应用咨询商和SAP自身的ERP软件这三方面优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ERP 产业链"3)学习创新效应集聚带来学习和创新的环境,集群中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可以通过集体学习机制来获得优势。
三种途径:一是通过非正式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新知识;二是通过集聚区中技能劳动力的流动来促进只是的流动;三是通过集聚区中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正式的合作安排促进集体学习机制。
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
用人单 位技 能 型人才 难招 。如 何促 进我 国 由人 力 资 源 大 国 向人 力 资 源 强 国转 化 ,职 业教 育担 负着 重要 使命 ,而 企业 对职 业教育 的参 与 以及参 与 的程度 、形
式和方法又全靠政府的主导。
送 大 量 人才 , 就 必须 建 设 现 代 职 教 体 系 、
是 科 学 定 位 。 安 徽 审 计 职 业 学 院
计实 务 ” “ 资产 评 估与 管理 ”三 个省 级
特 色 专 业 和 一 个 省 级 “ 计 实 习 实 训 中 审
升 格 以 来 , 一 直 探 索 根 据 自 己 的 办 学 层
时 ,中 国职业教 育 自身通 过示 范 院校 建 述 。通过 对鲁 昕副 部长 和其他 领 导、专 设 、质量 工程 建设 、工 学结合 、校 企合 家 报 告的学 习 ,我更加 明确 了建 设现代 二是职 业教 育 自身存在 很 多 问题 , 作等 也逐 渐步 入体 系建 设新 阶段 。这次 职 业教 育体 系的 必要性 和紧 迫性 , 同时 需要 由政府 主导解 决过去职业教育没有作 学 习 ,聆 听 了鲁 听副部 长和 一大批 专 家 也增强 了建 设现 代职 业教育 体系 的责 任 为一个独立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从 的报 告 ,也 听取 了一些 兄弟 院校 的经验 感和使命感。中国的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 而在分 布上 地区之 间 、城乡 之间 、行业 之 间 介 绍 ,使 我看 到 了国家 发展职 业 教育 的 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短,但随着我国改革开 发展不均衡 、不协调;在举 办上有政府举 新 战 略,也 看到 了职业 教育 发展 的新 机 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其发展速度却异乎寻 办、行业 ( 企业 )举办 、社会民办等主体多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以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省高等教育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高校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协调发展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引领,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竞争力。
对高校实行分类指导,《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所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大学成为国内知名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若干所特色教学型本科院校进入全国同类院校前列,一批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成为国内一流以至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院校,全面强化我省高校教学、科研、服务能力,使我省在全国成为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提升最快的地区之一。
研究制定《浙江省高等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高等学校学科重点建设实施方案》、《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本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从我省高校发展实际出发,以2000年1月1日为界,将本科院校按新本科与老本科进行分类,实行新老本科分类考核和分类支持的政策,努力推进我省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切实树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方针,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理念。
高校资源优先向教学领域集中配置,各项资源努力向教学一线倾向,提高教师教学待遇。
完善基础课程教学,优化通识教育,加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育,强化实践培养。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辽政发〔2015〕13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辽政发〔2015〕13号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创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模式,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形成具有辽宁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
——规模结构更加优化。
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保持在42万人左右,专科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30万人;本科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本科在校生总数的10%;中等职业学校调整到210所左右,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控制在50所左右,地方本科高校逐步实现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
——办学水平普遍提高。
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推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60%以上,教育教学管理基本实现数字化;建成100个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和6个大型公共实训基地,300个对接产业集群省级示范专业群和50个省级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基地;打造30所中等和10所高等高水平现代化职业教育院校,重点建设10所以举办本科职业教育为主的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冀政[2014]77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冀政[2014]77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我省现代职业教育,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统筹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服务需求,融合发展。
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与我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有机融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能力。
2、坚持优化结构,统筹发展。
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含技工院校),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统筹公办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发展。
形成政府办学、企业办学和社会办学共同发展,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并举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3、坚持制度引领,创新发展。
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建立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制度。
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
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到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将愈加凸显。
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对于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经济建设切实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我国必须在提高亿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职业培训事业发展,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大批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得到确立《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____〕16号)将高技能人才工作纳入人才工作总体要求,作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任务。
各级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和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从加快培养、完善评价、强化激励、做好保障、扩大宣传等方面加大工作推动力度,初步形成统一部署,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现状青岛一制造公司打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结果重赏之下却难觅“勇夫”;天然气西气东输一个项目工程,日工资150元招高级焊工,竟无人揭榜;深圳一企业开出6000元月薪,也没如愿找到高级钳工……国内许多企业开出年薪28万、30万的高价,竟然请不到一名高级技工。
一些企业老总发出“找一个高级技工比找一个工程师还难!”的慨叹。
在西方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比例超过35%,我国却仅占5%!按“十五”规划,这一比例应达到15%,目前的缺口达700万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技能人才极度缺乏,已严重影响我国制造业及许多新兴服务业的发展。
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以促进就业为根本,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以提高人力资源要素配置效率为导向,推动行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以培育壮大人力资源服务力量为抓手,进一步形成发展新动能;以建设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为目标,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格局。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体系,为提高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持续改善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促进就业、服务人才。
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匹配供需、专业高效的独特优势,有效破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促进人才顺畅流动、优化配置。
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破除妨碍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坚持完善政策、优化服务。
健全完善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持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保障、市场化服务优质高效,更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
坚持加强规范、创新发展。
统筹行业发展和规范管理,激发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秩序,健全行业正向激励和优胜劣汰机制,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
(三)发展目标——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到2025年,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5万亿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数量达到110万。
培育50家骨干龙头企业。
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达到30家左右。
——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人力资源服务产品更优、质量更高。
匹配人力资源供给与需求的效率更高。
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互补充、并行发展。
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增强。
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及培养
3 . 1基础 素质 的形成 知 识 积 累 是 职 业 能 力 形 成 的 基 础 条 件。 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 知 识 习得 过 程 受 原有知 识基础 , 学 习态度, 智 力水 平 , 教学 内容 手 段 的 影 响 。 其 习得 可 分 为 初 步 了 解 、 理解巩 固、 迁移运用应用三个阶 段。 3. 2 专 业技 能 的学 习和熟练 3 . 2. 1技 能 的 定义 和 分 类 技 能是在 一定生 理条件 , 智 力 水 平 和 专业知识 的基础 上, 学 习特 定 的 职 业 活 动 并反复练 习形成的能力。 技能的特 点, 第一, 技能 是 通 过 后 天 学 习 和 实践 形 成 的 。 第二, 技能 是 按 照特 定 操 作 方式 进 行的 。 第三 , 技 能操 作符 合职 业 活 动 的 内在 规 律 , 是 有 目的 的 动 作 。 职 业 技 能 分为心智技 能和操作技能 。 心 智 技 能 是 通 过学 习形 成 的 , 操 作技 能 是 通 过 有 目的 , 有
1职业 能力的概 念和构成
1 . 1职业 能力 的概念 职 业 能 力是 指 从 业 者 成 功 地 从 事 某 一 职业 所 必备 的稳 定 的 综 合能 力 和素 质 , 包 括专业知识技 能和职 业品质 。 它 是 在 一 定 生理 和心 理 条 件 基 础 上 , 通 过 教育 培 训 、 职 业实践 、 自我 感 悟 和 提 升 等 途 径 发 展 起 来 的相 对 稳 定 的 品 质 , 在 职 业 活动 中 起 决 定 性作用 , 是从业者必备的 能力。 1 . 2职 业能力 的构 成 职业能 力可划 分为 基础素 质、 专 业技 能和综合素质。 建 构 主 义 情 境 理 论认 为 , 职 业 能 力 包 括知 识 、 技能 、 态度、 情境等 , 它涉 及单 个职业岗位和整 个职业群 、 甚 至 日常 生 活 领 域 的相 关 能 力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日期】2021.11.05•【文号】人社部发〔2021〕86号•【施行日期】2021.11.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人社部发〔2021〕8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进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我部组织制定了《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21年11月5日技工教育“十四五”规划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扩大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本规划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发展技工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技工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明确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文件。
一、发展环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要求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办好技工院校。
“十三五”时期,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推动技工教育发展。
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规模逐步扩大。
截至2020年底,全国有技工院校2423所(其中技师学院496所),在校生395.5万人,每年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超过400万人次。
脱贫攻坚期间,全国技工院校累计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超36万人。
技工教育办学质量及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性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落实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有关总体要求,依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对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实施人才培养和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等文件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规范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202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紧密对接山和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广东省支柱产业,适应山经济的高速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适应广东省、珠三角地区、全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制订原则(一)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
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全面加强和改进体育、美育和劳育,传授专业知识与人文素养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和建议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和建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12.01•【文号】•【施行日期】2003.1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和建议高技能人才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的技术骨干,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当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巨大进步,对高技能人才提出了强劲的需求。
我们必须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出发,从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在提高亿万劳动者整体素质的同时,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多渠道、多形式地培养成千上万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一、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
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如:高级车工、高级模具钳工、汽车维修技师、火箭装配技师、加工中心操作技师、烹饪高级技师、高级美容师等。
职业领域涉及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等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
目前,我国技术技能劳动者有7000多万人。
其中,初级技工4200多万,占60%,中级技工2520多万,占36%,高级以上技工,包括技师、高级技师280多万,占4%。
近年来,根据中央关于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加快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总体要求,劳动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对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
(一)发挥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培养基地的重要作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
为适应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在技工学校(以培养中级技工为主)的基础上组建了一批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
教育部8号文件
教育部8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现对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改革不断深化,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在新的形势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广大人民群众渴望让子女“上好学”,对职业教育的质量有了更高期盼。
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规模扩大,一手抓质量提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实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2.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
200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从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3.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办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
略论经济转型背景下人力资源能力的培育与创新
略论经济转型背景下人力资源能力的培育与创新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孟庆国一、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是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现代经济理论与区域发展实践表明,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危机是一次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重新洗牌。
面对危机,各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历着严峻的挑战,危机过后的经济复苏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过程。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才具有危险与机遇的双重意义。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进一步催生了中国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
危机过后,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新的起点:培育新兴产业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大步骤,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以发展新兴产业为契机,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经济增长方式由主要依赖资源消耗,向依靠技术创新方面转换;产业链的构建由低端制造,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延伸。
经济结构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转换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与之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培育提出了全新的客观要求。
以天津市为例,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基地初步形成。
大飞机、大火箭、大炼油、大乙烯、大造船、大机车,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到滨海新区。
2008年以来,天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挑战,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提升优化第一产业,做强做大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见图1)。
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金融、物流、会展、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正蓬勃兴起;高效设施农业增势迅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
高端、高质、高新化的“三高”产业结构,对以职业教育为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内涵提出了全新的命题。
图1 天津市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占比(%)资料来源:根据《2009年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有关资料整理。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在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加快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十一五”规划时期战略选择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先进工业化国家生产者服务业的新发展现象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
例如,在“十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将如何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来调整经济结构,以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挑战?我们如何将现代服务业发展纳入国家视野的战略性区间?较为系统地总结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中的经验与历程,把握并运用这些历程中呈现出来的基本规律,对改变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落后状况、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其支撑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生产者服务比重上升规律服务业是一个内容庞杂、行业众多的非同质性产业,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与分类标准,可以将它分成不同的类别。
目前被世界各国广为接受的是一种基于功能的分类体系。
在这种分类体系下,服务业被分成四大类,即:分销服务、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与社会公共服务或者**服务。
由于分销服务的内容大都属于生产者服务,因此,从指标计算上看,生产者服务的价值就是用第三产业的价值减去消费者服务的价值,再减去**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价值后的余额。
统计研究发现,在服务业之中,消费者服务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速度非常平缓;社会公共服务的比重则呈逐步下降趋势,而生产者服务的比重则呈明显上升态势。
这也暗示着,早期学者提出的服务业比重上升趋势,主要是由于生产者服务比重的明显上升所带来的。
分析个中原因发现,消费者服务比重的平缓上升,主要是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难度较大以及消费者需求从长期来看的渐近式变化有关。
毕竟,消费者服务的增长与居民收入的增加是呈正相关的,而消费者需求的突变也多发生在非常时期。
社会公共服务比重的稳步下降,主要与社会公共服务民营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从而导致**所提供的社会公共服务的范围与内容日益减少直接相关。
而生产者服务比重的明显上升,则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社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深化与泛化,必然引起生产者服务从创造业之中逐渐外部化 (或者垂直分离) 出来,从而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与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服务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与知识经济的日益增强,必然会引致出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密集的生产者服务的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意见
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1.12.31•【字号】黔教职成发[2011]449号•【施行日期】201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贵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意见(黔教职成发〔2011〕449号)各市(州)教育局,各职业院校:为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和建设,促进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规范,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就进一步加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专业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但与地方产业的发展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特别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职业需求对接还不够紧密,针对性不强,一些学校部分专业的设置未经过充分调研及科学论证,存在较大盲目性,部分紧缺专业由于师资、设备缺乏导致专业水平低下,特别是涉农专业发展严重滞后。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和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积极探索以新兴产业为要求的专业改革,强化和创新具有民族特色专业建设,构建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不仅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更是服务我省产业发展实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长远大计。
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提出了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迫切需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有力支撑。
当前,我省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培养技能型人才从以对外输出为主转变到对外输出和服务贵州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并重的阶段。
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
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13•【字号】晋办发[2007]13号•【施行日期】2007.04.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正文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晋办发[2007]13号2007年4月13日)为了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 15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1)重要意义。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际国内产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和服务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国家实施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战略,以及促进中部崛起,加快老工业基地改造,开展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为我省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需求。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切实把高技能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长远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加快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2)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沦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紧紧抓住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环节,进一步更新观念,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高技能人才资源开发和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和完善企业培养、选拔、使用、激励高技能人才的工作体系,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促进技能劳动者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发展规模的壮大。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威海职业学院
威海职业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的指示精神及有关要求,我们对山东省拟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21所高等职业院校进行了初步评选,认为威海职业学院符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入选条件和标准要求。
11月24-25日,由省内外专家组成的山东省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专家组,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论证,在此基础上,对威海职业学院申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形成如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威海职业学院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一)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示范引领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但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威海职业学院加快发展步伐,加强内涵建设,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实力日渐增强,为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将威海职业学院建设成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符合教育部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总体布局,能够更好地发挥威海职业学院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支持威海职业学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促进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要“十五”期间,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显著成绩,但就整体而言,我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高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不高,这些已经制约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职业院校高技能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山东省为例
职业院校高技能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山东省为例————————————————————————————————作者:————————————————————————————————日期: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山东省为例-人力资源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山东省为例张双娜(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济南250103)摘要:“技能型人才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就高技能人才培养作出的指示,深刻揭示了高技能人才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山东作为人才大省,近年来把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关键环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居于全国前列。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因此,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和探讨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我国职业院校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山东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4)34-0202-03收稿日期:2014-11-10基金项目:此文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科研项目“人力资本投资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双娜(1979-),女,汉族,湖南郴州人,经济学硕士,副教授,学位: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理论。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人员中,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
他们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人才队伍。
山东作为人才大省,近年来围绕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把培养造就高技能人才作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关键环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居于全国前列。
而要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是基础。
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虽然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04•【字号】鲁政发[2012]49号•【施行日期】2012.12.0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实施《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优化教育结构,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树立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观念,服务人的职业发展;树立“大职业教育”、系统培养观念,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职业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进一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坚持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多样性,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到2020年,基本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以包括技工教育在内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开放兼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高素质劳动者的多样化需求。
二、科学界定各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中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基本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并为高等学校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的合格生源;高等职业教育主要面向生产服务一线培养技术型和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养工程型、高层次技术型以及其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工程技术研发、高层次管理以及其他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职业培训面向全体劳动者提高从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形成结构合理、类型多样、相互贯通、功能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格局和人才成长“立交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服务业高级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及培养摘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增加,服务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现代服务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形成过程进行分析和研究,总结了其形成规律以及培养途径。
关键词:现代服务业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
1 职业能力的概念和构成
1.1 职业能力的概念
职业能力是指从业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稳定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品质。
它是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自我感悟和提升等途径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从业者必备的能力。
1.2 职业能力的构成
职业能力可划分为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构主义情境理论认为,职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情境等,它涉及单个职业岗位和整个职业群、甚至日常生活领域的相关能力。
2 现代服务业需要人才的基本能力
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都将直接影响服务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影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现代服务人员必备良好的基础素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2.1 基础素质
基础素质包括扎实的基础专业知识和理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等。
2.2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能够完成专业任务的能力,涉及专业知识和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它是生存的需要,又是高级专门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
2.3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公关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精神,多岗位服务和应变能力等。
现代化服务业要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适应现代化服务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创新人才。
3 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与规律
职业能力受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真实或模拟的职业情境中,通过已有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迁移和转化,使各方
面能力得到发展和整合,从而形成稳定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要符合其特有规律,要从培养基础素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三方面进行。
3.1 基础素质的形成
知识积累是职业能力形成的基础条件。
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
知识习得过程受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智力水平,教学内容手段的影响。
其习得可分为初步了解、理解巩固、迁移运用应用三个阶段。
3.2 专业技能的学习和熟练
3.2.1 技能的定义和分类
技能是在一定生理条件,智力水平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特定的职业活动并反复练习形成的能力。
技能的特点,第一,技能是通过后天学习和实践形成的。
第二,技能是按照特定操作方式进行的。
第三,技能操作符合职业活动的内在规律,是有目的的动作。
职业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操作技能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际训练形成的。
3.2.2 技能形成过程可以分以下几个阶段
专业知识积累阶段:首先要学习专业知识,了解操作过程、使用的
工具和方法,预知结果等。
掌握局部动作阶段:观察别人的操作,形成技能操作的大体视觉印象。
然后分阶段模仿。
最初操作很生疏,不连续,协调性差,伴有无关动作。
掌握完整操作过程:各个局部动作形成后,通过训练不断改进,并连接起来,形成体系,完成整个操作。
动作间的干扰消除,动作更协调、稳定。
动作协调和完善阶段:完善操作过程,评价操作水平,调节节奏,使操作更具有目的性,取得最佳效果。
3.3 综合素质的形成
综合素质包括职业态度,公关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多岗位综合服务应变能力等。
综合素质是在个体的身心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形成的。
知识和能力在内化机制下形成品质,又通过修养、气质表现出来。
同时综合职业素质在职业情景中不断锤炼、升华最终形成稳定的品质。
职业行为是个长期的复杂过程,现代服务业职业能力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升。
3.4 知识、技能、态度的内化迁移与整合
职业能力的形成必须在特定职业情境中完成。
通过对已有知识、技能、态度等因素的迁移整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技能熟练程度,掌握
服务业规律,优化整合各种经验,形成更高级的经验结构。
热爱服务业职业技能,并为之付出情感和努力,最终形成稳定的职业能力。
4 职业能力的培养途径
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系统过程,需要多方面努力。
要将培养职业能力意识渗透到各项工作中。
突出实践在职业能力形成中的作用,加强实践教学。
要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需要加强基础素质,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培养模式如下,基础素质的培养:根据“良好的基础素质,精湛的专业技能,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符合社会需求的科学灵活的课程体系。
加强外语,计算机能力培养,使理论教学服务于实训教学,服务于素质培养。
聘请服务业专家任教,优化师资队伍。
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强化专业技能训练。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发挥企业的职业教育作用,实施“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际技能操作,培养实际上岗能力。
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职业道德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培养。
创设情景培养高尚的服务业职业道德,合格的心理素质,健康的身体等。
构建终身职业能力开发体系,使从业者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服务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应围绕为现代服务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为目的,
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现代服务业应用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1]芮颖.知识类型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及规律[J].青年文学家.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27-58.
[3]孙仁伟.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实践效果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4]R.M.Gagne: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Theory,1985: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