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水环境化学)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习题全部答案(含大纲和目录超齐全,考研必备干货)
第一章绪论思考题与习题参考答案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如: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使得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温室效应;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人们盲目施肥造成土壤污染;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工业水,生活水;岩石圈: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酸雨,溶洞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而且五大圈层相辅相成,一个受到影响会引发其他的影响,进而造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的活动最终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受。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 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重要污染物1 元素CrHgAsPbCl2 无机物CONOxSO2KCN3 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4 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5 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6 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7 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8 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9 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优先控制污染物概念基于有毒化学物的毒性自然降解的可能性及在水体中出现的概率等因素从多种有机物中筛选出的优先控制物7认识过程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作为污染来看待没有认识到生态破坏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 1972年联合国瑞典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升到同一高度看待20世纪80年代 1987年由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组建的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20世纪90年代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强调和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形成了当代的环境保护的主导意识8自然过程或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从而导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称为环境效应分为自然环境效应和人为环境效应按环境变化的性质划分1环境物理效应由物理作用引起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物理效应2环境化学效应在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下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环境效应即为环境化学效应3环境生物效应环境因素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变异而产生的后果即为环境生物效应9污染物的迁移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迁移有机械迁移物理-化学迁移生物迁移污染物转化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导致存在形态或化学结构转变的过程污染物质在环境中的三大转化途径为化学转化光化学转化和生物转化10环境化学研究特点1以微观研究宏观从原子分子水平研究宏观环境圈层中环境现象和变化机制2研究对象复杂既有人为来源的也有天然来源的处于环境开放体系内多种环境因素同时相互作用其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结合3物质水平低mgkg ppm10-6 ugkg ppb10-911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1大气成分按浓度分成三大类1主要成分浓度在1以上量级包括氮 N2 氧O2 和氩 Ar 2微量成分也称次要成分浓度在1ppmv到1之间包括二氧化碳CO2水汽 H2O 甲烷 CH4 氦 He 氖 Ne 氪 Kr 等3痕量成分浓度在1ppmv以下主要有氢 H2 臭氧 O3 氙 Xe 一氧化二氮 N2O 氧化氮 NO 二氧化氮 NO2 氨气 NH3 二氧化硫 SO2 一氧化碳 CO 以及气溶胶等等此外还有一些大气中本来没有的纯属人为产生的污染成分它们目前在大气中的浓度多为pptv的量级如氟氯烃类化合物常记为CFCs 等2大气层的结构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逸散层对流层特性由于对流层大气的重要热源来自于地面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越近气温越高离地面越远气温则越低在对流层中高度每增加100m3逆温由于过程的不同可分为近地面的逆温自由大气逆温近地面的逆温辐射逆温平流逆温融雪逆温地形逆温自由大气逆温乱流逆温下沉逆温锋面逆温逆温的危害在对流层中由于低层空气受热不均能够使气体发生垂直对流运动致使对流层上下空气发生交换通过垂直对流运动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能够被输送到远方并由于分散作用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逆温现象经常发生在较低气层中这时气层稳定性特强对于大气中垂直运动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对大气垂直流动形成巨大障碍地面气流不易上升使地面污染源排放出来的污染物难以借气流上升而扩散4气团的稳定性与密度层结和温度层结两个因素有关5大气污染源自然因素火山喷发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森林火灾排放出COCO2SO2NO2自然尘风砂土壤尘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人为因素工厂企业废气排放交通运输飞机机动车轮船尾气燃油燃煤农村炉灶农业活动农药喷洒6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及分类定义大气污染物是指由于人类的活动或是自然过程所直接排入大气或在大气中新转化生成的对人或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物质城市中影响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及进一步氧化产物三氧化硫硫酸盐悬浮颗粒物烟雾灰尘PM10PM25PM10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和氧化物臭氧铅和其他有毒金属分类大气污染物按存在形式分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态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又可以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且在大气中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又称为原发性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指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成分或几种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的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称为继发性污染物7重要污染物来源及消除途径二氧化硫燃烧降水清除雨除冲刷气相或液相氧化成硫酸盐土壤微生物降解物理和化学反应吸收植被表面吸收消化摄取海洋河流吸收硫化氢火山喷射海水浪花生物活动等氧化为二氧化硫写去除反应臭氧在植被土壤雪和海洋表面上的化学反应氮氧化物燃烧尾气排放土壤化学反应植被吸收消化摄取气相或液相化学反应一氧化碳不完全燃烧平流层与OH自由基反应土壤微生物活动二氧化碳植被光合作用吸收海洋吸收甲烷燃烧泄露发酵土壤微生物活动植被化学反应细菌活动对流层及平流层化学反应碳氢化合物向颗粒物转化土壤微生物活动植被吸收消化摄取8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由染源排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的迁移主要受到空气的机械运动由天气形势和地理地势造成的逆温现象以及污染物本身的特性9基本气象要素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量10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量主要与燃烧温度和空燃比有关11CFC-11和Halon1211d 分子式分别为 CFCl3 和 CF2ClBr12大气中的CH4主要来自煤石油天然气的排放13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其来源如何产生热裂解法光解法氧化还原法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HO2RRO2HO的来源①O3的光解O3+hr O+O2OH2O 2HO② HNO2的光解 HNO2 hr HO NO③ H2O2的光解 H2O2 hr 2HO清洁大气中HO来源是O3污染大气来源是HNO3和H2OHO2的来源①主要来自醛特别是甲醛的光解H2CO hr H HCOH O2 M HO2 MHCO O2 M HO2 CO M②亚硝酸酯的光解CH3ONO hr CH3O NOCH3O O2 HO2 H2CO③ H2O2的光解H2O2 hr 2HOHO H2O2 HO2 H2OR的来源RH O R HORH HO R H2OCH3的来源CH3CHO的光解 CH3CHO hr CH3 CHOCH3COCH3的光解 CH3COCH3 hr CH3 CH3CO CH3O的来源甲基亚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 hr CH3O NO甲基硝酸酯的光解 CH3ONO2 hr CH3O NO2 RO2的来源R O2 RO214叙述大气中NO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① NO O3 NO2 O2② HO RH R H2OR O2 RO2NO RO2 NO2 RORO O2 RCHO HO2 R比R少一个C原子NO HO2 NO2 HO15氮循环主要通过同化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等四个生物化学过程完成16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称光化学反应大气光化学反应分为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光化学第一定律当激发态分子的能量足够使分子内的化学键断裂即光子的能量大于化学键时才能引起光离解反应其次为使分子产生有效的光化学反应光还必须被所作用的分子吸收即分子对某特定波长的光要有特征吸收光谱才能产生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第二定律光被分子吸收的过程是单光子过程由于电子激发态分子的寿命 10-8s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辐射强度比较弱的情况下只可能单光子过程再吸收第二个光子的几率很小17大气中重要吸光物质的光离解1 O2N2的光离解N2的光离解限于臭氧层以上2 O3的光离解3NO2的光离解据称是大气中唯一已知O3的人为来源4 HNO2 HNO3的光解初级过程次级过程HNO2的光解是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之一5 甲醛的光离解初级过程对流层中由于有O2的存在可进一步反应醛类光解是氢过氧自由基H02 ·的主要来源6卤代烃的光解如果有一种以上的卤素则断裂的是最弱的键CH3-F CH3-H CH3-Cl CH3-Br CH3-I18含有NOx和CH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控制控制反应活性高的有机物的排放控制臭氧的浓度特征蓝色烟雾强氧化性具有强刺激性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在白天生成傍晚消失高峰在中午光化学烟雾形成的简单机制光化学烟雾形成反应是一个链反应链的引发主要是NO2的光解引发反应自由基传递碳氢化合物的存在是自由基转化和增殖的根本原因过氧酰基终止19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烷烃可与大气中的HO和O发生摘氢反应RH HO R H2ORH O R HOR O2 RO2RO2 NO RO NO2RO O2 RCHO HO2RO NO2 RONO2另外RO2 HO2 ROOH O2ROOH hr RO HO稀烃可与HO发生加成反应从而生成带有羟基的自由基它可与空气中的O2结合成相应的过氧自由基由于它有强氧化性可将NO氧化成NO2自身分解为一个醛和CH2OH如乙烯和丙稀CH CH HO CH2CH2OHCH3CH CH2 CH3CHCH2OH CH3CH OH CH2CH2CH2OH O2 CH2 O2 CH2OHCH2 O2 CH2OH NO CH2 O CH2OH NO2CH2 O CH2OH CH2O CH2OHCH2 O CH2OH O2 HCOCH2OH HO2CH2OH O2 H2CO HO2稀烃还可与O3发生反应生成二元自由基该自由基氧化性强可氧化NO和SO2等生成相应的醛和酮光化学反应的链引发反应主要是NO2的光解而烷烃和稀烃均能使NO转化为NO2因此烃类物质在光化学反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20硫酸烟雾型污染由于煤燃烧而排放出来的SO2颗粒物以及由SO2氧化所形成的硫酸盐颗粒物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现象SO2转化为SO3的氧化反应主要靠雾滴中锰铁氨的催化作用而加速硫酸烟雾型污染属于还原性混合物称还原性烟雾SO2滴的催化氧化速度与金属离子浓度PH温度有关21硫酸烟雾伦敦型烟雾与光化学烟雾洛杉矶烟雾的比较硫酸烟雾是还原型烟雾发现较早已出现多次燃煤产生冬季低温高湿度弱光照白天夜间连续光化学烟雾是氧化型烟雾发现较晚汽车尾气夏秋季高温低湿度强光照白天22二氧化硫的氧化直接光氧化被自由基氧化被氧原子氧化23酸雨雨水的pH值约为56可看作未受污染的大气降水的pH背景值并作为判断酸雨的界限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大气中NH3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天气形势的影响降水的化学组成大气中固定成分无机物有机物光化学反应物不容物酸雨化学组成硫酸硝酸钙离子锰铜矾催化24酸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产生的主要机制酸雨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如何控制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酸雨多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⑴S→H2SO4SO2点燃=SO2SO2H2O=H2SO3亚硫酸2H2SO3O2=2H2SO4硫酸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O2点燃=SO22SO22H2OO2=2H2SO4⑵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aNO→HNO3硝酸2NOO2=2NO23NO2H2O=2HNO3NO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2H2O3O2=4HNO3bNO2→HNO3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22H2OO2=4HNO3危害酸雨可以直接使大片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也会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还可使湖泊河流酸化并溶解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重金属进入水中毒害鱼类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可能危及人体健康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目前世界上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措施有 1原煤脱硫技术2优先使用低硫燃料如含硫较低的低硫煤和天然气等 3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燃煤过程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4对煤燃烧后形成的烟气在排放到大气中之前进行烟气脱硫5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可燃冰等CO2象温室的玻璃一样允许太阳光中可见光照射到地面并阻止地面重新辐射的红外光返回外空间CO2起单向过滤器作用大气中CO2吸收了地面辐射出来的红外光把能量截留于大气中从而使大气温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称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二氯乙烷臭氧四氯化碳和氟氯烃 CFC 11CFC 12等都是温室气体26温室效应机理及危害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 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总反应臭氧的消耗光解生成O3的逆反应当水蒸气氮氧化物氟氯烃等进入平流层后加速O3 的消耗起到催化的作用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催化反应过程总反应Y - 直接参加破坏O3的催化活性物种包括NOXHOX · ClOX ·等29大气各种固体或液体均匀地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一个庞大的分散体系也是气溶胶体系气溶胶体系中分散的各种粒子称为大气颗粒物分散性凝聚性形成气溶胶性颗粒物的去除途径干沉降湿沉降干沉降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湿沉降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降水过程而使大气颗粒物发生沉降的过程其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湿沉降包括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大气颗粒物的分类总悬浮颗粒物TSP粒径一般在100 m以下飘尘长期漂浮在大气中粒径小于10 m的悬浮物又称为可吸入粒子降尘粒径大于10微米以上的由于重力作用能沉降下来的微粒可吸入粒子小于10 m30大气颗粒物分为无机颗粒物和有机颗粒物的三模态根据大气颗粒物按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并用它来解释大气颗粒物的来源与归宿爱根核模Dp 005μm 积聚模005 μm Dp 2 μm 粗粒子模 Dp 2 μm31颗粒物的表面性质成核作用粘合吸着成核作用过饱和蒸汽在颗粒物表面凝结成液滴粘合粒子彼此相互间紧紧粘合或在固体表面上粘合是小颗粒形成较大凝聚体最终沉降的过程离子粘合静电除尘吸着气体或蒸汽吸附在颗粒物表面Adsorption32有机污染物一般通过吸附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和生物富集和降解等过程进行迁移转化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水中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为常见八种离子2溶解气体与Henry定律溶解于水中的气体与大气中的气体存在平衡关系气体的大气分压PG与气体的溶解度的比表现为常数关系称为Henry定律该常数称为Henry定律常数KH [G aq ] KH PG KH-气体在一定温度下的亨利定理常数 molLPa PG -各种气体的分压 Pa3水体中可能存在的碳酸组分 CO2CO32-HCO3-H2CO3 H2CO34天然水中的碱度和酸度碱度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够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酸度凡在水中离解或水解后生成可与强碱OH-反应的物质包括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总量即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5天然水中的总碱度 HCO3-2CO32- OH- H6水体中颗粒物的类别 1 矿物微粒和粘土矿物铝或镁的硅酸盐 2 金属水合氧化物铝铁锰硅等金属 3 腐殖质 4 水体悬浮沉积物 5 其他藻类细菌病毒等影响水体中颗粒物吸附作用的因素有颗粒物浓度温度PH7水环境中胶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有表面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8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9吸附等温线在一定温度处于平衡状态时被吸附的物质和该物质在溶液中的浓度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水环境中常见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L-F-H -10无机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分配作用挥发作用水解作用光解作用生物富集生物降解作用11PEpE 越小电子活度越高提供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还原性pE 越大电子活度越低接受电子的倾向越强水体呈氧化性 pe影响因素1 天然水的pE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2 天然水的pE随其pH减少而增大12什么是电子活度pE以及pE和pH的区别答定义电极上电子有效浓度为电子活度记作E其负对数记作pE电子活度越大或pE 越小电子供出电子的倾向越大在电化学研究中通常用电极电位表示电极供出或接受电子的倾向当给出电子活度 E 和电子活度的负对数pE 明确的热力学意义之后就可以明确地表示不同电对在反应条件下供出或接受电子能力的相对大小在一定温度下pE 与电极电位成直线关系 pE越大电子活度越小电极的氧化能力或接受电子的能力越强供出电子能力越弱pE与电子活度的关系同pH 与H活度的关系相似pH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pH值越趋向于0表示溶液酸性越强反之越趋向于14表示溶液碱性越强pH 7的溶液为中性溶液13腐殖质的组成由生物体物质在土壤水体和沉积物中经腐败作用后的分解产物是一种凝胶性有机高分子物质分为腐殖酸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富里酸即可溶于碱又可溶于酸的部分腐黑物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分一般认为当浓度较高时金属离子与腐殖质的反应以溶解为主当金属离子浓度较低时则以沉淀和凝聚为主14沉淀物中重金属重新释放诱发因素①盐浓度升高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可将被吸附在固体颗粒上的金属离子交换出来②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有机物增多产生厌氧环境铁猛氧化物还原溶解使结合在其中的金属释放出来③pH值降低氢离子的竞争吸附作用金属在低pH值条件下致使金属难溶盐类以及配合物的溶解④增加水中配合剂的含量天然或合成的配合剂使用量增加能和重金属形成可溶性配合物有时这种配合物稳定性较大以溶解态形式存在使重金属从固体颗粒上解吸下来15凝聚过程是在外来因素如化学物质作用下降低静电斥力引力超过斥力时胶粒便合在一起絮凝过程借助于某种架桥物质聚合物联结胶体粒子使凝结的粒。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1-7章)完整版精编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_课后习题答案1111111111
《绪论》部分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怎样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系统的影响地球环境系统即为生物圈,生物圈有五大圈层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这五大圈层受到人类影响也就影响了整个地球环境系统例如:大气圈,人类的工业化,是的矿物质燃料使得co2 so2等气体大量进入大气中是的大气吸收的地面的长波辐射增多,形成保温层这就是我们说的温室效应生物圈:人类的砍伐,屠杀野生动物,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食物链的断裂或减少,是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受到影响造成灾害各种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减弱抗破坏力减弱土壤圈:树木的砍伐造成水土流失,人们盲目施肥造成土壤污染水圈:水的污染就不用说了岩石圈:人类活动的原因引发酸雨,溶洞腐蚀,砍伐造成风沙肆虐风化现象加剧而且五大圈层相辅相成,一个受到影响会引发其他的影响,进而造成自然灾害,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人类的活动最终的苦果还要人类自己承受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3)氮的循环(4)磷的循环(5)硫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章节题库(水环境化学)【圣才出品】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一、选择题1.我们可以用()标准来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
A.ALKB.THC.DOD.COD【答案】D【解析】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它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2.水碱度组成是()(水的pH是7.5)。
A.HCO3-和CO32-B.HCO3-C.CO32-D.OH-【答案】A【解析】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
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可以归纳为三类:①强碱,如NaOH,Ca(OH)2等,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OH-离子;②弱碱,如NH3,C6H5NH2等,在水中有一部分发生反应生成OH-离子;③强碱弱酸盐,如各种碳酸盐、重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盐等,它们水解时生成OH-或者直接接受质子H+。
水的pH为7.5,说明水碱度组成是HCO3-和CO32-。
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随水中的盐含量的增长,氧的溶解度()。
A.保持不变B.增加C.盐的含量不影响D.减少【答案】D【解析】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氧在水中的分压及水中含盐量有关。
在水温、氧气分压一定时,水的含盐量越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
4.向某一封闭水体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时,下列指标中保持不变的是()。
A.总酸度B.总碱度C.总碳酸量c TD.无机酸度【答案】C【解析】封闭体系中加入强酸或强碱,总碳酸量c T不受影响;而加入[CO2]时,总碱度值并不发生变化。
这时溶液pH和各碳酸化合态浓度虽然发生变化,但它们的代数综合值仍保持不变。
因此总碳酸量c T和总碱度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守恒特性。
5.如果允许洗涤剂中的磷酸盐和硝酸盐进入湖泊或池塘,将导致藻类的疯狂增长。
藻类的增长为何会对湖泊或池塘造成伤害?()A.湖泊或池塘中的动物不食藻类B.藻类会消耗水中大部分的氧气C.藻类会像海绵一样吸光所有的水D.藻类可能会将磷酸盐变成有毒废物【答案】B【解析】藻类过量繁殖,会出现水华现象,消耗水中大部分的氧气,给鱼类带来危害,从而会对湖泊或池塘造成伤害。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1-7章)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2、(1)表面吸附:由于胶体表面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3、(2)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这种作用称为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化学吸附.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和吸附剂的性质有关.4、(3)专属吸附: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但可以使表面点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5、(4)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金属吸附的区别如下表所示.6、7、快速可逆请叙述氧化物表面吸附配合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溶液中配合反应的区别。
8、已知Fe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9、Fe3+ + H2OFe(OH)2+ + H+ lgK1= - 2.1610、Fe3+ + 2H2OFe(OH)2+ + 2H+ lgK2= - 6.7411、Fe(OH)3(s) Fe3+ + 3OH- lgKso= - 3812、Fe3+ + 4H2OFe(OH)4- + 4H+ lgK4= - 2313、2Fe3+ + 2H2OFe2(OH)24+ + 2H+ lgK= - 2.9114、请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15、解:16、(1)K1=[Fe(OH)2+][H+]/ [Fe3+]=[Fe(OH)2+]KW3/Kso[H+]217、p[Fe(OH)2+]=3 lgKW - lgKso + 2 pH - lgK1=2 pH - 1.8418、(2)K2=[Fe(OH)2+][H+]2/ [Fe3+]=[Fe(OH)2+]KW3/Kso[H+]19、p[Fe(OH)2+]=3 lgKW - lgKso + pH - lgK2=pH + 2.7420、(3)Kso=[Fe3+][OH-]3=[Fe3+]KW3/[H+]321、p[Fe3+]=3 lgKW - lgKso + 3 pH=3 pH - 422、(4)K4=[Fe(OH)4-][H+]4/ [Fe3+]=[Fe(OH)4-][H+]KW3/ Kso23、p[Fe(OH)4-]=3 lg KW - lgK4 - lgKso - pH=19 - pH24、(5)K=[Fe2(OH)24+][H+]2/ [Fe3+]2=[Fe2(OH)24+]KW6/ Kso2[H+]425、p[Fe2(OH)24+]=6 lg KW - lgK - 2 lgKso + 4 pH=4 pH - 5.0926、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下4解释下列名词: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律常数;水解速率;直接光解;光量子产率;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8)光量子产率: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行"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9)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5请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1)负载过程:污水排放速率,大气沉降以及地表径流引入有机毒物至天然水体均将直接影响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2)形态过程:①酸碱平衡:天然水中pH决定着有机酸或碱以中性态存在的分数,因而影响挥发及其他作用.②吸着作用:疏水有机化合物吸着至悬浮物上,由于悬浮物质的迁移而影响它们以后的归趋.(3)迁移过程:①沉淀-溶解作用:污染物的溶解度范围可限制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可利用性或者实质上改变其迁移速率.②对流作用:水力流动可迁移溶解的或者被悬浮物吸附的污染物进入或排出特定的水生生态系统.③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可能从水体进入大气,因而减少其在水中的浓度.④沉积作用:污染物被吸附沉积于水体底部或从底部沉积物中解吸,均可改变污染物的浓度.(4)转化过程:①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代谢污染物并在代谢过程中改变它们的毒性.②光解作用:污染物对光的吸收有可能导致影响它们毒性的化学反应的发生.③水解作用:一个化合物与水作用通常产生较小的,简单的有机产物.④氧化还原作用:涉及减少或增加电子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金属的反应都强烈地影响环境参数.(5)生物累积过程:①生物浓缩作用:通过可能的手段如通过鱼鳃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摄取至生物体.②生物放大作用:高营养级生物以消耗摄取有机毒物进入生物体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使生物体中有机毒物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请叙述有机物水环境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
《环境化学》(戴树桂_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1-7章)完整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作业习题:● 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 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讨论习题:● 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 思考题:●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水环境化学作业习题:● 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23H CO ⎡⎤⎣⎦、3HCO -⎡⎤⎣⎦和23CO-⎡⎤⎣⎦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 请导出总酸度、2CO 酸度、无机酸度、总酸度、酚酞酸度和苛性酸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碳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 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 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 ,1.08mmol/L )● 具有2.00×10-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23H CO ⎡⎤⎣⎦、3HCO -⎡⎤⎣⎦、23CO-⎡⎤⎣⎦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23H CO ⎡⎤⎣⎦=4.49×10-4mol/L 、3HCO -⎡⎤⎣⎦=2.00×10-3mol/L 、23CO-⎡⎤⎣⎦=9.38×10-7mol/L 和-OH ⎡⎤⎣⎦=1.00×10-7mol/L )● 若有水A ,pH 为7.5,其碱度为6.38 mmol/L ,水B 的pH 为9.0,碱度为0.80 mmol/L ,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 值为多少?(pH =7.58)● 溶解1.00×10-4mol/L 的()33Fe NO 于1L 具有防止发生固体()3Fe OH 沉淀作用所需最小H +⎡⎤⎣⎦浓度的水中,假定溶液中仅形成[]2Fe OH +和[]2Fe OH +,而没有形成[]422Fe OH +。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第二版(1-7章)完整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3)氮的循环(4)磷的循环(5)硫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水环境化学)【圣才出品】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一、选择题1.亨利定律是一个理想溶液定律,它不适用的条件是()。
[西南大学2012年研] A.稀溶液B.溶质在溶液中发生电离C.气体的分压较低D.溶质不与溶剂反应【答案】B【解析】亨利定律适用于低压下的稀溶液,吸收质在气相与吸收剂中的分子状态相同。
亨利定律是指一种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正比于与液体所接触的该种气体的分压,但必须注意,Henry定律并不能说明气体在溶液中进一步的化学反应。
2.在碳酸平衡开放体系中,随着体系pH的变化,()始终保持不变。
[西南大学2012年研]A.[HCO3-]B.[H2CO3*]C.[CO32-]D.c T【答案】B【解析】对于开放体系来说,[HCO3-],[CO32-]和c T均随pH的变化而改变,但[H2CO3*]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3.在一封闭的碳酸体系中加入重碳酸盐,其中()不发生变化。
[河北大学2015年研]A.总碱度B.pHC.酚酞碱度D.苛性碱度【答案】C【解析】向某一含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总酸度增加、无机酸度减少、CO2酸度不变、酚酞碱度不变和苛性碱度减少。
4.Cr6+的测定中使用的显色剂为()。
[河北大学2014年研]A.盐酸萘乙二胺显色剂B.茜素红C.二苯基碳酰二肼D.二磺酸酚试剂【答案】C【解析】Cr6+的测定中采用二苯基碳酰二肼为显色剂,对甲苯磺酸为辅助显色剂,异戊醇为萃取剂,吸收波长为540nm,在5mm光池中直接测量三价铬镀液中Cr6+。
5.下面()说法与富营养化不相关。
[江西理工大学2014年研]A.氧气过量B.磷酸盐过量C.藻类过度生长D.营养物质过多【答案】A【解析】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6.某一垂直湖水,随着其深度增加,pE变化趋势为()。
[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研]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保持不变D.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在垂直湖水中,pE随湖的深度增加将减小。
(NEW)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2)汞的迁移转化过程 汞在沉积物中经过细菌进行分解,转化为甲基汞,然后进入水体中 的微生物体内,之后鱼类摄取微生物为食物,进而进入鱼的身体内形成 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另一部分通过水的蒸发进入到空气,在空气中发生 分解又形成了汞,通过降水或降尘进入到沉积物或者水中。汞的迁移转 化循环过程如图1-2所示。
目 录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转归与效应 第七章 受污染环境的修复 第八章 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的运动过程及毒性
3.什么是环境污染?如何判别?请依据下图叙说由物质(污染 物)因素引起环境污染的概念。[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研]
图1-1 答:(1)环境污染的定义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 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的过 程。 (2)判别环境污染的依据 具体说,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和动植物的污 染,并达到致害的程度,生物界的生态系统遭到不适当的干扰和破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图1-2 汞的迁移转化循环
四、论述题 谈谈环境化学在环境污染控制、治理中的应用。[河北大学2014年 研] 答: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是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 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环境化学主要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 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环境化学在环境污染控制、治理中的应用如下: (1)在大气环境化学方面,研究对象涉及大气颗粒物、酸沉降、大 气有机物、痕量气体、臭氧耗损及全球气候变暖等。空间尺度从室内空 气、城市、区域环境,远距离乃至全球。关于大气环境化学过程研究主
(NEW)戴树桂《环境化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国际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 其相互耦合的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以及气候变暖等全球 变化问题。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 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 染;工业有毒有害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对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等。
图1-6 汞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 汞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有金属汞、无机汞化合物和有机汞化合物三种。 在好氧或厌氧条件下,水体底质中某些微生物能使二价无机汞盐转变为 甲基汞和二甲基汞。甲基汞脂溶性大,化学性质稳定,容易被鱼类等生 物吸收,难以代谢消除,能在食物链中逐级放大。甲基汞可进一步转化 为二甲基汞。二甲基汞难溶于水,有挥发性,易散逸到大气中,容易被 光解为甲烷、乙烷和汞,故大气中二甲基汞存在量很少。在弱酸性水体 (pH4~5)中,二甲基汞也可转化为一甲基汞。
第一章 绪 论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环境化学 1.环境问题 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 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的过程。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的为 主要因素。 2.环境化学 环境科学是指在原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一门以研究环境质量及 其控制和改善为目的的综合性新学科。它主要是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 学有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环境问题。 (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与特点 ①环境化学的学科定义
(1)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 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 物和噪声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 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 联系起来。
戴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i树贵-环境化学课后习题及答环境化学思考题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作业习题:•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讨论习题: •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思考题: •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水环境化学作业习题:•8訂、[眈巧]和[com]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请导出总酸度、d酸度、无机酸度、总酸度、酚猷酸度和苛性酸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碳酸量和分布系数G)的函数。
•在一个pH为6・5、碱度为1.6mmoVL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需加多少mmol/L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上升至&0。
若用NaOH强碱进行碱化,又需要加多少碱?(1.07mmol/L, 1.08mmol/L )•具有 2.00xl0 3mol^L 碱度的水,pH 为7.00,请计算[比CO訂、、[CO3,]和[OH ]的浓度各是多少?([H2CO;~] = 4.49xlO"4mol/L、[HCO3-J=2.00xl0_3mol/L> [co32 ]=9.38xlO-7mol/L 和[OH ]=1.00x10 7mol^L)•若有水A, pH为7.5,其碱度为6.38 mmoVL, 水B的pH为9.0,碱度为0.80 mmoVL,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值为多少?(pH =7.58)•溶解1.00xl0 4mol^L的Fc(Noj于1L具有防止发生固体Fe(OH),沉淀作用所需最小[护]浓度的水中,假定溶液中仅形成Fe [OH]2+和&[期「而没有形成吃[期]广。
请计算平衡时该溶液中[3]、、\fe(OH );]、[町和pH 0{ [心]=6.24x105mol/L 、\_Fe (OH广]=2.92xl05mol/L 、\FC (OH )/ =8.47x 10'6mol/L N pH =2.72}•请叙述天然水中存在哪几类颗粒物?•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 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 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
《环境化学》第二版 (戴树桂 著)课后习题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A >10 B <5 C >15 D <10
11、我国酸雨中关键性离子组分中,SO42- 作为酸的指标。
A Ca2+ 三、问答题
B SO42-
C NH4+
1、 试述酸雨的成因、影响因素、主要成分,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并阐述重庆地区酸
雨频率高,而北京酸雨频率低的原因。
2、用光化学烟雾的简化链反应机制解释其概念、特征、日变化曲线?
1、 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 A
A 热岛效应
B 温室效应
C 土壤的盐碱化
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A 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B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 B Hg C Pb D As 三、问答题 1、举例说明环境效应分为哪几类? 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6、腐殖质在以下哪种情况下在水中是以溶解态存在: A A PH 高的碱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低; B PH 低的酸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较高; C PH 高的碱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高; D PH 低的酸性溶液中或金属离子浓度低。
7、若水体的 pE 值高,有利于下列____D___组在水体中迁移。 A Fe、Mn B Cr、Fe C Cr、Mn D Cr、V
D 噪声
一、填空题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1、写出下列物质的光离解反应方程式:
(1)NO2 + hν
NO + O
(2)HNO2 + hν
HO + NO 或 HNO2 + hν
H + NO2
(3)HNO3 + hν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第二版17章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什么是表面吸附作用,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和专属吸附作用并说明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和非专属吸附的区别.(1)表面吸附:由于胶体表面具有巨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因此固液界面存在表面吸附作用.胶体表面积越大,吸附作用越强.(2)离子交换吸附:环境中大部分胶体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这种作用称为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化学吸附.该反应是可逆反应,不受温度影响,交换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和吸附剂的性质有关.(3)专属吸附: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但可以使表面点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4)水合氧化物对金属离子的专属吸附与非金属吸附的区别如下表所示.快速可逆请叙述氧化物表面吸附配合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与溶液中配合反应的区别。
2、已知Fe3+与水反应生成的主要配合物及平衡常数如下:Fe3+ + H2OFe(OH)2+ + H+ lgK1= - 2.16Fe3+ + 2H2OFe(OH)2+ + 2H+ lgK2= - 6.74Fe(OH)3(s) Fe3+ + 3OH- lgKso= - 38Fe3+ + 4H2OFe(OH)4- + 4H+ lgK4= - 232Fe3+ + 2H2OFe2(OH)24+ + 2H+ lgK= - 2.91请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解:(1)K1=[Fe(OH)2+][H+]/ [Fe3+]=[Fe(OH)2+]KW3/Kso[H+]2p[Fe(OH)2+]=3 lgKW - lgKso + 2 pH - lgK1=2 pH - 1.84(2)K2=[Fe(OH)2+][H+]2/ [Fe3+]=[Fe(OH)2+]KW3/Kso[H+]p[Fe(OH)2+]=3 lgKW - lgKso + pH - lgK2=pH + 2.74(3)Kso=[Fe3+][OH-]3=[Fe3+]KW3/[H+]3p[Fe3+]=3 lgKW - lgKso + 3 pH=3 pH - 4(4)K4=[Fe(OH)4-][H+]4/ [Fe3+]=[Fe(OH)4-][H+]KW3/ Ksop[Fe(OH)4-]=3 lg KW - lgK4 - lgKso - pH=19 - pH(5)K=[Fe2(OH)24+][H+]2/ [Fe3+]2=[Fe2(OH)24+]KW6/ Kso2[H+]4p[Fe2(OH)24+]=6 lg KW - lgK - 2 lgKso + 4 pH=4 pH - 5.09用pc-pH图表示Fe(OH)3(s)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与pH的关系如下4解释下列名词:分配系数;标化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生物浓缩因子;亨利定律常数;水解速率;直接光解;光量子产率;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1)分配系数:在土壤-水体系中,土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的吸着主要是溶质的分配过程(溶解),即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溶解作用分配到土壤有机质中,并经过一定时间达到分配平衡,此时有机化合物在土壤有机质和水中含量的比值称为分配系数.(2)标化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在颗粒物-水中的分配系数与颗粒物中有机碳呈正相关,以固相有机碳为基础的分配系数即标化分配系数.(3)辛醇-水分配系数:有机化合物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参数.KOW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4)生物浓缩因子:有机毒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与水中该有机物浓度之比.(5)亨利定律常数:通常可理解为非电解质稀溶液的气-水分配系数.(6)水解速率:反映某一物质在水中发生水解快慢程度的一个参数.(7)直接光解:化合物本身直接吸收太阳能而进行分解反应.(8)光量子产率:分子被活化后,它可能进行光反应,也可能通过光辐射的形式进行"去活化"再回到基态,进行光化学反应的光子数占吸收光子数之比称为光量子产率.(9)生长物质代谢和共代谢:生物降解过程中,一些有机污染物作为食物源提供能量和提供酶催化反应分解有机物,这称为生长物质代谢.某些有机污染物不能作为微生物的唯一碳源与能源,必须有另外的化合物存在提供微生物碳源或能源时,该有机物才能被降解,这种现象称为共代谢.5请叙述有机物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存在哪些重要过程.(1)负载过程:污水排放速率,大气沉降以及地表径流引入有机毒物至天然水体均将直接影响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2)形态过程:①酸碱平衡:天然水中pH决定着有机酸或碱以中性态存在的分数,因而影响挥发及其他作用.②吸着作用:疏水有机化合物吸着至悬浮物上,由于悬浮物质的迁移而影响它们以后的归趋.(3)迁移过程:①沉淀-溶解作用:污染物的溶解度范围可限制污染物在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可利用性或者实质上改变其迁移速率.②对流作用:水力流动可迁移溶解的或者被悬浮物吸附的污染物进入或排出特定的水生生态系统.③挥发作用:有机污染物可能从水体进入大气,因而减少其在水中的浓度.④沉积作用:污染物被吸附沉积于水体底部或从底部沉积物中解吸,均可改变污染物的浓度.(4)转化过程:①生物降解作用:微生物代谢污染物并在代谢过程中改变它们的毒性.②光解作用:污染物对光的吸收有可能导致影响它们毒性的化学反应的发生.③水解作用:一个化合物与水作用通常产生较小的,简单的有机产物.④氧化还原作用:涉及减少或增加电子在内的有机污染物以及金属的反应都强烈地影响环境参数.(5)生物累积过程:①生物浓缩作用:通过可能的手段如通过鱼鳃的吸附作用,将有机污染物摄取至生物体.②生物放大作用:高营养级生物以消耗摄取有机毒物进入生物体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使生物体中有机毒物的浓度随营养级的提高而增大.请叙述有机物水环境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
戴树桂《环境化学》【章节题库】(水环境化学)
溶质的吸附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在固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吸附达到平衡时,颗粒物表面上
的吸附量(G)与溶液中溶质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可用吸附等温线来表达。吸附量
(G)与 pH、平衡浓度(c)之间的关系为
,式中,A,B 为常数。
因此,在水体中,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吸附量随 pH 值升高而增大。
6.有一个垂直湖水,pE 随湖的深度增加将( )。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pE 是平衡状态下(假想)的电子活度,它衡量溶液接受或给出电子的相对趋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一、选择题 1.我们可以用( )标准来表示水中有机物含量。 A.ALK B.TH C.DO D.COD 【答案】D 【解析】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 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3.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随水中的盐含量的增长,氧的溶解度( )。 A.保持不变 B.增加 C.盐的含量不影响 D.减少 【答案】D 【解析】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水的温度、氧在水中的分压及水中含盐量有关。在水温、 氧气分压一定时,水的含盐量越高,水中溶解氧的饱和含量越小。
4.如果允许洗涤剂中的磷酸盐和硝酸盐进入湖泊或池塘,将导致藻类的疯狂增长。藻 类的增长为何会对湖泊或池塘造成伤害?( )
3 / 4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势,在还原性很强的溶液中,趋势是给出电子。天然水的 pE 随水中溶解氧的减少而降低, 因而表层水呈氧化性环境,深层水及底泥呈还原性环境,同时天然水的 pE 随 pH 减小而增 大。
7.某一氧化—还原反应体系的标准电极电位 0.80,其 pE 为( )。 A.13.55 B.13.35 C.13.05 D.12.80 【答案】A 【解析】电极电位和 pE 的关系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水环境化学1.请推导出封闭和开放体系碳酸平衡中[H2CO3*],[HCO3-]和[CO32-]的表达式,并讨论这两个体系之间的区别。
答:(1)封闭体系(溶解性CO2与大气没有交换)中存在下列平衡CO2+H2O H2CO3* pK0=1.46H2CO3*HCO3-+H+pK1=6.35HCO3-CO32-+H+pK2=10.33其中,K1=[HCO3-][H+]/[H2CO3*],K2=[CO32-][H+]/[HCO3-]用α0、α1和α2分别表示三种碳酸化合态在总量中所占比例,得下面表达式α0= [H2CO3*]/{[H2CO3*] + [HCO3-] + [CO32-]}α1= [HCO3-]/{[H2CO3*] + [HCO3-] + [CO32-]}α2= [CO32- ]/{[H2CO3*] + [HCO3-] + [CO32-]}把K1、K2的表达式代入以上三式,得α0= (1 + K1/[H+] + K1K2/[H+]2)-1α1= (1 + [H+]/ K1 + K2/ [H+] )-1α2= (1 + [H+]2/ K1K2 + [H+]/ K2)-1设C T = [H2CO3*] + [HCO3-] + [CO32-],则有[H2CO3*] = C T(1 + K1/[H+] + K1K2/[H+]2)-1[HCO3-] = C T(1 + [H+]/ K1 + K2/ [H+] )-1[CO32- ] = C T(1 + [H+]2/ K1K2 + [H+]/ K2)-1(2)开放体系中CO2在气相和液相之间平衡,各种碳酸盐化合态的平衡浓度可表示为P CO2和pH的函数。
依亨利定律:[CO2(aq)]=K H·P CO2溶液中,碳酸化合态相应为:C T = [CO2]/ α0= K H·P CO2/ α0[HCO3-]= (α1/ α0)K H·P CO2= (K1/[H+])K H·P CO2[CO32-]= (α2/ α0 )K H·P CO2= (K1K2/[H+]2)K H·P CO2(3)比较封闭体系和开放体系可发现,在封闭体系中,[H2CO3*]、[HCO3-]、[CO32-]等可随pH值变化,但总的碳酸量C T始终不变。
而对于开放体系C T、[HCO3-]、[CO32-]均随pH值改变而变化,但[H2CO3*]总保持与大气相平衡的固定数值。
2.请导出总酸度、CO2酸度、无机酸度、总碱度、酚酞碱度和苛性碱度的表达式作为总碳酸量和分布系数(α)的函数。
答:总酸度=[H+]+[HCO3-]+2[H2CO3]-[OH-]=C T(α1+2α0)+[H+]-Kw/[H+]CO2酸度=[H+]+[H2CO3]-[CO32-]-[OH-]=C T(α0-α2)+[H+]-Kw/[H+]无机酸度=[H+]-[HCO3-]-2[CO32-]-[OH-]=-C T(α1+2α2)+[H+]-Kw/[H+]总碱度=[HCO3-]+2[CO32-]+[OH-]-[H+]=C T(α1+2α2)+Kw/[H+]-[H+]酚酞碱度=[OH-]+[CO32-]-[HCO3-]-[H+]=C T(α2-α0)+Kw/[H+]-[H+]苛性碱度=[OH-]-[HCO3-]-2[H2CO3]-[H+]=C T(α1-2α0)+Kw/[H+]-[H+]3.向某一含有碳酸的水体加入重碳酸盐,问:总酸度、总碱度、无机酸度、酚酞碱度和CO 2酸度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答:增加重碳酸盐即增加[HCO 3-],因此:总酸度=[H +]+[HCO 3-]+2[H 2CO 3]-[OH -],而[HCO 3-]增加,显然总酸度增加; 总碱度=[HCO 3-]+2[CO 32-]+[OH -]-[H +],而[HCO 3-]增加,显然总碱度增加; 无机酸度=[H +]-[HCO 3-]-2[CO 32-]-[OH -],而[HCO 3-]增加,显然无机酸度减少; 酚酞碱度=[OH -]+[CO 32-]-[HCO 3-]-[H +];CO 2酸度=[H +]+[H 2CO 3]-[CO 32-]-[OH -];酚酞碱度和CO 2酸度与[HCO 3-]无关,[HCO 3-]增加,显然酚酞碱度和CO 2酸度不变。
4.在一个pH 为6.5,碱度为1.6mmol /L 的水体中,若加入碳酸钠使其碱化,问每升中需加多少的碳酸钠才能使水体pH 上升至8.0。
若用NaOH 强碱进行碱化,每升中需加多少碱? 答:(1)碳酸钠使其碱化总碱度=K W /[H +]+C T (α1+2α2)-[H +]C T =2121αα+{[总碱度]+[H +]-[OH -]} 令α=2121αα+ 当pH 在5~9范围内、[碱度]≥10-3mol/L 时,[H +]、[OH -]项可以忽略不计,得到简化式:C T =α[碱度]当pH =6.5时,查教材P110表得α1=0.5845,α2=8.669×10-5,则α=1.71,C T =α[碱度]=1.71×1.6=2.736mmol/L 。
若加入碳酸钠将水的pH 升至8.0,查表得α′=1.018,此时C T 值与碱度值均有变化。
设加入的碳酸钠量为Δ[CO32-],则有C T+Δ[CO32-]=α′{[碱度]+2Δ[CO32-]}即 2.736+Δ[CO32-]=1.018{1.6+2Δ[CO32-]}解得,Δ[CO32-]=1.069mmol/L。
(2)NaOH强碱进行碱化若加入氢氧化钠将水的pH升至8.0,其C T值并不变化,可得:[碱度]=C T/α′=2.736/1.018=2.688mmol/L。
碱度增加值就是应加入的氢氧化钠强碱量:Δ[OH-]=2.688-1.6=1.088mmol/L5.具有2.00×10-3mol/L碱度的水,pH为7.00,请计算[H2CO3*],[HCO3-],[CO32-]和[OH-]的浓度各是多少?答:水中体系可用下面的反应和平衡常数表示:当pH=7.00时,的浓度与的浓度相比可以忽略,此时碱度全部由贡献。
[OH-]=1.00×10-7mol/L;[HCO3-]=碱度=2.00×10-3mol/L。
根据酸的解离常数K1,可计算出[H2CO3*]的浓度:[H2CO3*]=[H+][HCO3-]/K1=[1.00×10-7×2.00×10-3/4.45×10-7]mol/L=4.49×10-4mol/L代入K 2的表示式计算[CO 32-]:=[4.69×10-11×2.00×10-3/(1.00×10-7)]mol/L=9.38×10-7mol/L6.若有水A ,pH 为7.5,其碱度为6.38mmol/L ,水B 的pH 为9.0,碱度为0.80mol/L ,若以等体积混合,问混合后的pH 是多少?答:pH 为7.5,α=1.069,α0=0.06626,α1=0.9324,α2=1.38×10-3, C A =α[碱度]=1.069×6.38=6.82(mmol/L )。
pH 为9.0,α=0.9592,α0=0.002142,α1=0.9532,α2=4.47×10-2, C B =α[碱度]=0.9592×0.8=0.7674(mmol/L )。
等体积混合后,[H 2CO 3]=0.5×[0.06626×6.82+0.002142×0.7674]=0.225(mmol/L ),[HCO 3-]=0.5×[0.9324×6.82+0.9532×0.7674]=3.545(mmol/L ),3123[] 3.545lg 6.35lg 7.55[]0.225HCO pH pk H CO -=+=+=。
7.溶解1.00×10-4mol/L 的Fe (NO 3)3于1L 具有防止发生固体Fe (OH )3沉淀作用所需最小[H +]的水中。
假定溶液中仅形成Fe (OH )2+和Fe (OH )2+而没有形成Fe 2(OH )24+。
请计算平衡时该溶液中[Fe 3+],[Fe (OH )2+],[Fe (OH )2+],[H +]和pH 。
([Fe (OH)2+]=8.47×10-6mol/L ,[Fe (OH )2+]=2.29×10-5mol/L ,,[Fe 3+]=6.24×10-5mol/L ,pH=2.72)答:对于Fe 3+分步水解,存在以下水解平衡,其中的K 1、K 2、K 3可由查表可知 Fe 3++H 2O Fe (OH )2++H + 2423[Fe(OH)][H ]K 8.910[Fe ]++-+==⨯(1) Fe (OH )2++H 2O Fe (OH )2++H +4232[Fe(OH)][H ]K 5.510[Fe(OH)]++-+==⨯(2) Fe (OH )3+3H +Fe 3++3H 2O 331[Fe ]K 9.110[H ]++==⨯ (3) [Fe (OH )2+]+[Fe 3+]+[Fe(OH )2+]=1.00×10-4 mol/L (4) 由(1)(2)(3)(4)式可解得[Fe (OH )2+]=8.47×10-6mol/L ,[Fe (OH )2+]=2.29×10-5mol/L ,[Fe 3+]=6.24×10-5mol/L ,[H +]=1.9×10-3mol/L ,则pH=-lg[H +]=2.72。
8.请叙述水中主要有机和无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
答:(1)有机污染物的分布和存在形态①农药。
常见的农药主要为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此外还有氨基甲酸脂类农药,由于难降解,具有较低的水溶性和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故很大一部分被分配到沉积物有机质和生物脂肪中。
②多氯联苯(PCBs )。
极难溶于水,难分解,易溶于有机溶剂和脂肪,具有高的水溶性和高的辛醇—水分配系数,被分配到沉积物有机质和生物脂肪中。
③卤代脂肪烃。
易挥发,在地表水中能进行降解,其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高。
④醚类。
双-(氯甲基)醚,双-(2-氯甲基)醚,双-(2-氯异丙基)醚,2-氯乙基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