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最新版】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评审专家一般应包括环境应急预案涉及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人 员、相关行业协会代表、具有相关领域经验的人员等。
(五)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经企业有关会议审 议,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预案签署人
— 12 —
预案制定单位(公章) 报送时间
突发环境 事件应急 预案备案 文件目录
1.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2.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
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文件、环境应急预案文本); 编制说明(编制过程概述、重点内容说明、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评审情况 说明); 3.环境风险评估报告; 4.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 5.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
第二章 备案的准备
第八条 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根据应对突发环
—4—
境事件的需要,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对环境应急预案内容的 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负责。
企业可以自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 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的,企业指 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
附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 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夯实政府和部门环 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根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 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 件,制定本办法。
第十一条 企业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环境应急预 案的培训、宣传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时及时启动环境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工作,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等制定的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
二、备案的范围与分类(一)备案范围涵盖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各类组织和活动所制定的应急预案。
(二)分类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将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总体计划和综合指南。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特定类型突发事件制定的专项应对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则是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设施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三、备案的主体与责任(一)备案主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政府部门等应急预案的制定单位为备案主体。
(二)责任备案主体应当对所制定的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负责。
确保预案符合法律法规、政策要求和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四、备案的程序与要求(一)备案程序1、预案编制完成后,备案主体应当组织内部评审,确保预案内容准确、合理、可行。
2、内部评审通过后,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外部评审。
3、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4、将最终版本的应急预案报送至相关备案管理部门。
(二)备案要求1、应急预案应当具备明确的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应急响应程序、应急保障措施等内容。
2、预案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要求。
3、应急预案应当定期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其时效性和有效性。
五、备案管理部门的职责(一)受理备案申请对提交的应急预案进行形式审查,确保申请材料齐全、规范。
(二)审查备案材料对预案的内容进行实质性审查,评估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反馈审查意见及时将审查结果反馈给备案主体,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预案,提出明确的修改意见。
(四)建立备案档案对已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分类归档,建立健全备案管理档案。
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总则为了规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工作,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可操作性,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各类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当遵循依法依规、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注重实效的原则。
二、备案范围与分类(一)备案范围凡是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单位和组织,其制定的应急预案均应进行备案。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1、各级政府及其部门;2、各类企事业单位,如工矿企业、建筑施工单位、交通运输企业等;3、学校、医院、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4、其他可能涉及重大公共安全的单位和组织。
(二)分类应急预案分为总体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三类。
1、总体应急预案是指从总体上阐述处理突发事件的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文件。
2、专项应急预案是指针对具体的某种类型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火灾、爆炸等,明确其应急指挥机构、应急响应程序、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的文件。
3、现场处置方案是指针对具体的场所、装置或设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所采取的具体应急处置措施的文件。
三、备案主体与职责(一)备案主体1、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应急预案,由本级人民政府备案。
2、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3、中央企业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二)职责1、备案管理部门的职责负责应急预案备案的受理、审查、登记和存档等工作;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等工作。
2、备案单位的职责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提交应急预案备案材料;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定期评估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最新版)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危害,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环境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开展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事后恢复等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按照事件严重程度,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核设施及有关核活动发生的核与辐射事故造成的辐射污染事件按照核与辐射相关规定执行。
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有关规定执行。
造成国际环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的涉外应急通报和处置工作,按照国家有关国际合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对,应当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引言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自然灾害、事故或其他突发事件,对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社会治理等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事业单位的应急响应能力,国家对企业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备案进行了管理。
本文将介绍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
二、背景突发环境事件具有突然性、紧急性和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往往会对企业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工作,国家对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提出了要求,其中包括应急预案的备案和管理。
三、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的目的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企业事业单位能够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迅速有效地组织应急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备案管理,可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合法有效性,提高应急响应的效率和水平。
四、应急预案备案的申请条件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申请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企业事业单位已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机制;2.应急预案已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编制完成;3.应急预案已经通过内部审核,并经过相关部门或专家评审。
五、应急预案备案的程序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提交备案申请:企业事业单位将应急预案备案申请书以书面形式提交到相关管理部门,申请内容包括预案名称、预案编制单位、预案编制时间等。
2.材料审查:相关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实预案的合法性和完整性。
3.现场审核:核查企业事业单位是否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机制进行预案编制,并对预案内容进行实际验证。
4.备案审批:经过材料审查和现场审核合格的应急预案将被批准备案,并颁发备案证书。
六、应急预案备案的管理措施为加强应急预案备案的管理,确保备案的有效性,国家制定了以下管理措施:1.定期复查:备案单位必须定期进行自查自评,并将自查自评结果报备给相关管理部门。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一、总则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提高企业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企业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1. 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2. 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3.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4. 尾矿库企业,包括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企业;5. 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
三、备案管理1.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制定完成后,按照规定程序报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3.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事业单位报送的应急预案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予以备案。
4.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四、应急预案内容1. 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2)应急响应程序;(3)应急物资和装备;(4)应急监测和预警;(5)应急处理措施;(6)应急演练和培训;(7)应急信息报告和发布;(8)应急恢复和重建。
2.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内容进行细化和完善。
五、应急预案实施1.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充足。
3.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应急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报告突发环境事件。
4.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减轻或消除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
六、监督检查1.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的监督检查。
2. 对未按规定制定、修订应急预案或未履行备案手续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保障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工作。
第二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是指根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备案登记和管理的工作。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指为了应对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在事前进行的对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预测、分析,确定应急处置机构、分工、措施等,以及相应的组织管理机制和技术支持等内容的文件。
第二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的程序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应由责任单位主动申报并提交备案材料。
第五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书;(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报告;(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正文和附件;(四)其他有关材料。
第六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一)突发环境事件的概况、可能影响范围等情况;(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和措施;(四)应急资源的调配和保障措施;(五)应急指挥体制和应急通信制度;(六)人员培训和演练计划;(七)其他有关内容。
第七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申请书应包括以下内容:(二)预案编制和备案的依据和时间;(三)申请备案的突发环境事件名称、等级、可能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四)备案材料的递交日期和方式;(五)其他有关内容。
第八条经过初审合格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材料,由备案部门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评审,给予批复或者意见建议。
第九条驳回备案申请的,备案部门应当书面通知备案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十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的有效期为三年。
备案单位应当在备案有效期届满前三个月内申请重新备案。
第十一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单位应当履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的职责。
备案单位应当每年对备案单位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检查结果给予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备案单位要求其整改。
(最新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夯实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根据《环境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应急预案,是指企业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以下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指导和管理,适用本办法:(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二)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三)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四)尾矿库企业,包括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企业;—3—(五)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
核与辐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不适用本办法。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
第四条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鼓励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工程建设、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众性集会活动主办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第五条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当遵循规范准备、属地为主、统一备案、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实际指导企业确定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第七条受理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受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的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布。
企业应当主动公开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等密切相关的环境应急预案信息。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为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确保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了便于监管和管理,凡涉及企业、事业单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都应当备案管理。
第二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措施,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响应和处理。
第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报送本地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并在备案之后及时更新。
第四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当遵循科学、公正、透明、便捷的原则,同时确保保密措施的有效性。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配备专业的应急管理团队,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和危机意识。
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及时汇报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情况,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
第八条:对于未备案或未按要求更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责令其立即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采取停产停业等措施。
第九条: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方便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备案情况。
第十条:市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备案情况,并根据需要向社会公开。
第十一条: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由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以上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旨在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突发环境事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应对和处理,进一步保护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环境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和实施。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备案管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科学合理,依法依规;(四)公开透明,社会参与。
第二章评审第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五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评审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二)突发环境事件的类型、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四)应急响应程序及措施;(五)应急资源及物资保障;(六)应急演练及培训;(七)应急预案的修订及完善。
第六条评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二)公正、客观、廉洁;(三)无利益冲突。
第七条评审方式可以采取以下形式:(一)会议评审;(二)函审;(三)现场评审。
第八条评审结果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的合规性;(二)应急预案的合理性;(三)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四)应急预案的完善建议。
第三章备案第九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将评审合格的应急预案报送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备案材料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应急预案文本;(二)评审报告;(三)相关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备案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完成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备案的应急预案进行抽查,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第四章实施与监督第十三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备案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应急组织机构,落实应急职责,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实施。
第十四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十五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日,环境保护部印发了《企业事业单位突发91月2015年4〕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备,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号)(以下简称《备案管理办法》)案管理办法》是一份规范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突发环)对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环保部门”)实施备案管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理的规范性文件,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的适用范基本原则和备案的准备、实施、监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围、一、为什么要制定备案管理办法(一)落实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需要“企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将环境应急预案,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预案的制定和备案确定为企业的法定义务。
为贯彻落实《环,系统细化、规范企业备案行为和环保部门监管境保护法》。
行为,需要制定配套的《备案管理办法》(二)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需要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而环境应急预案需要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不断修订是“有生命力的文件”,完善,才能确保切合实际、有效有用。
但在实践中,一些企业没有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只是照搬照抄,或者把编制工作完全交给技术服务机构,编完以后又束之高阁,这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不符。
也有一些地方环保部门为了保证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质量,将备案设置为..,或者赋予其一些行政许可的色彩,实质“非许可类审批”上是分担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还有一些环保部门对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着力于“准入”的监管,而对已备案的预案指导和使用不够,管理不到位。
这些做法不符合国家“切实防止行政许可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加强和改进事中和事后监《备案管理办法》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精神,需要通过管”予以规范。
(三)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实践需要年,环境保护部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2010(以下简称《预案暂行办号)2010〕113(环发〔暂行办法》)后,各地针对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法》索和实践,初步建立了备案制度。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前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环境事件,如重大污染事故,现场火灾,气体泄漏等。
这些事件较为突然,威胁性强,一旦发生将既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对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降低事故损失显得尤为重要。
企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经济组织和环境主体,随着国内生产、经营与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必须充分认识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增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以确保自身企业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获得更好的保障。
为此,在现有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了“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二、应急预案备案和管理的概念1.应急预案备案:依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企业应建立环境应急预案,并向当地环保局或有关部门进行备案,以应对突发环境事件所涉及的环境污染的防控、处置、恢复工作。
2.应急管理:指企事业单位在灾害或紧急情况发生时,针对突发环境事件采取的一系列组织、协调、处置、恢复等紧急措施,以防止或减轻事故发生的危害,并迅速恢复生产和环境的保护,从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稳定与发展。
三、应急预案备案和管理的重要性1.强制性要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作为一项法规,企事业单位应当依照要求建立应急预案并进行备案管理。
否则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等后果。
2.提高应急能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可以让企业更好地规范管理,在预防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更加得心应手,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保障安全环保:应急预案的建设是企业保障生产安全和生态环保的重要举措。
及时有序地启动应急预案,能使企业在灾害或紧急情况下尽快采取应急措施,促进风险规避,避免或减轻灾害损失。
4.提高经济效益:及时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既能保护环境,更能减轻企业损失,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应急预案的建设与备案1.应急预案的建设:企业应在制订应急预案前,先对企业的环境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全面了解可能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分工与责任进行合理分配,并按照预案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最新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附件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夯实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五)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
核与辐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不适用本办法。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企业名录。
第四条鼓励其他企业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备案的准备第八条企业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根据应对突发环仅供个人学习参考境事件的需要,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对环境应急预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负责。
企业可以自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的,企业指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
第九条环境应急预案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信息报告、监测预不限于:分析各类事故衍化规律、自然灾害影响程度,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单位、区域环境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应急资源调查包括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但不限于:调查企业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三)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按照本办法第九条要求,合理选择类别,确定内容,重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向可能受影响的居民和单位通报的内容与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与政府预案的衔接方式,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评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修订:(一)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二)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三)环境应急监测预警及报告机制、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六)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事业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整体稳定,必须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本文就企业事业单位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应急预案备案提出了详细的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
二、目的与原则1. 目的:规范企业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提高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能力。
2. 原则:- 法律依据: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管理;- 全员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工作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 预防为主:注重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工作,减少风险的发生;- 协同合作:加强单位内部与外部的协作与合作,形成合力;- 过程优化:定期进行预案备案的评估和修订,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三、应急预案备案程序1. 编制:企业事业单位应成立应急预案编制组,负责制定与突发环境事件相适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编制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任务与职责、应急处理程序等内容。
2. 评审: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由企业事业单位领导进行评审。
评审要重点考虑预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 修订:根据实践应急演练情况和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变化,对应急预案进行定期修订,确保预案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4. 培训:企业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和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5. 备案:企业事业单位应将编制的应急预案提交相关部门备案,备案材料包括预案的编制情况、评审情况、修订情况和培训情况等。
四、应急预案备案管理要求1. 编制要求:- 预案内容:预案应详细描述如何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包括应急组织机构、任务与职责、应急处理程序、资源调动、应急指挥与协调等内容。
- 编制质量:预案的编制应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进行,确保预案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2. 评审要求:- 评审范围:评审范围包括预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完整性等。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备案管理办法:为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而制定的法规或规范性文件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
03
预警及信息报告
预警级别与标准 信息报告程序和要求 预警发布与解除机制 信息报告的审核与监督
应急响应及处置措施
应急响应程序: 明确应急响应的 流程和步骤
处置措施:针对 不同类型突发环 境事件的应对措 施
现场处置:对事 故现场的紧急处 理和救援措施
后期处置:对事 故后期的清理和 恢复工作进行安 排
后期处置及保障措施
备案原则
依法依规原则
遵循科学、合理、可行的原 则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 定
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和标准
确保备案工作的合法性和规 范性
属地管理原则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负总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和修订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备案责任追究
备案责任追究方式:行政处 罚、纪律处分等
备案责任主体:各级政府、 企事业单位等
备案责任追究程序:调查、 处理、申诉等
备案责任追究内容:未按规 定备案、虚假备案等行为
备案档案管理
备案档案的建立 备案档案的管理要求 备案档案的查阅与使用 备案档案的更新与维护
07
附则
解释权归属
解释权归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有 解释权归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有 解释权归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有 解释权归县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所有
2024年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提交备案
企业事业单位应将编制好的应急预案 提交至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 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2024/2/29
审核与公示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审 核,审核通过后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 。
修订与更新
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和演练 结果,及时修订和更新应急预案,并 重新提交备案。
6
02 预案编制与评审要求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2/29
27
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生 态环境主管部门应组织专 家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
应急预案经专家评审通过 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 予以备案登记,并颁发备 案登记证明。
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 在收到备案申请之日起20 个工作日内完成评审工作 ,并作出是否予以备案的 决定。情况复杂的,经本 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 以延长10个工作日。
02
审查机构在收到申请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初步审查,并给出审查 意见。
03
对于需要修改完善的应急预案,企业事业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进行修 改,并重新提交备案申请。
04
审查机构在收到修改后的应急预案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最终审查 ,并出具审查结果。
17
监督检查及处罚措施
2024/2/29
01 02 03 04
20
加强预案宣传培训和演练
01 02
宣传培训
通过多种形式对应急预案进行宣传,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认知度和应 对能力。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确保他们熟练掌握应急响应 措施。
演练实施
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组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 的实战能力。
03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恶化,各类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和损失。
企业和事业单位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制定应急预案,应对各种突发环境事件,减少损失,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转。
二、管理目的为规范企业和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保障应急预案的实施,加强对企业和事业单位在突发环境事件中的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
三、管理内容1.应急预案编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的特点,编制符合实际情况的应急预案。
预案内容应包括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评估、应对措施、预警和信息发布等。
2.应急预案备案企业和事业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已编制的应急预案提交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审核。
备案应注重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确保一旦突发环境事件发生,能够实施有效的应急措施。
3.应急预案实施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按照预案内容进行应急处置。
预案实施过程中,应强调信息沟通和协调,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汇报事件进展情况,并听取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建议和意见。
4.应急预案演练为增强应急响应能力和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
演练应注重实践,模拟突发环境事件的情况,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总结演练经验。
5.应急预案修订企业和事业单位应不断修订应急预案,加强应急响应能力的提升。
修订应注重总结实践经验,更新应对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应急预案的适应性和实效性。
四、总结应急预案的编制、备案、实施、演练和修订是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手段,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加强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备案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确保在突发环境事件中取得更好的应急处置效果。
五、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预案是企业和事业单位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手段,其编制过程应遵循以下步骤:1.梳理企业和事业单位基本情况应急预案的编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名称、组织架构、业务范围、人员和财产等方面。
突发应急预案备案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管理,提高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企业事业单位。
第三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三)科学决策,快速反应;(四)信息公开,公众参与。
第二章备案范围与内容第四条以下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备案:(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企业,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企业;(二)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企业;(三)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企业;(四)尾矿库企业,包括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企业;(五)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企业。
第五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预案目的、依据和适用范围;(二)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三)预防与预警机制;(四)应急响应程序;(五)应急处置措施;(六)应急保障;(七)后期处置与预案管理。
第三章备案程序第六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自行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
第七条企业事业单位编制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当经专家评审,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交以下备案材料:(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二)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三)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四)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五)环境应急预案评审意见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第九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备案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应急预案予以备案。
第十条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后,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意义】为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管理,夯实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编制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本办法所称环境应急预案,是指单位为了在应对各类事故、自然灾害时,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最大程度减少污染物或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厂界外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而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
第三条【适用范围】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以下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指导和管理,适用本办法:(一)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的污染物排放单位,包括污水、生活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单位;(二)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三)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的单位;(四)尾矿库单位,包括湿式堆存工业废渣库、电厂灰渣库单位;(五)其他应当纳入适用范围的单位。
核与辐射环境应急预案的备案不适用本办法。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布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单位名录。
第四条【其他单位和活动的备案】鼓励其他单位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鼓励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工程建设、影视拍摄和文化体育等群众性集会活动主办单位,制定单独的环境应急预案,或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中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专章,并备案。
第五条【管理原则】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应当遵循规范准备、属地为主、统一备案、分级管理的原则。
第六条【单位分级】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有关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结合实际指导单位确定其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等级。
第七条【信息公开】受理备案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受理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的单位名单向社会公布。
单位应当主动公开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等密切相关的环境应急预案信息。
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备案的准备第八条【预案制定主体】单位是制定环境应急预案的责任主体,根据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需要,开展环境应急预案制定工作,并对环境应急预案内容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负责。
单位可以自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的,单位指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
第九条【预案分类及侧重点】环境应急预案体现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和先期处置特点,侧重明确现场组织指挥机制、应急队伍分工、信息报告、监测预警、不同情景下的应对流程和措施、应急装备保障和自我保障等内容。
经过评估确定为较大以上环境风险的单位,结合经营性质、规模、组织体系和环境风险状况、应急资源状况,按照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预案的模式建立环境应急预案体系。
环境应急综合预案体现战略性,环境应急专项预案体现战术性,环境应急现场处置预案体现操作性。
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单位,编制分县域或者分管理单元的环境应急预案。
第十条【预案制定】单位按照以下步骤制定环境应急预案:(一)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明确编制组组长和成员组成、工作任务、编制计划和经费预算。
(二)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环境风险评估至少包括:分析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衍化规律,识别环境危害因素、分析与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的关系,构建突发环境事件及其后果情景,确定环境风险等级。
应急资源调查至少包括:调查单位第一时间可调用的环境应急队伍、装备、物资、场所等应急资源状况和可请求援助或协议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
(三)编制环境应急预案。
按照第九条要求,合理选择类别,确定内容,重点说明可能的突发环境事件情景下需要采取的处置措施、向可能受到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通报的内容与方式、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内容与方式,以及与政府预案的衔接方式,形成环境应急预案。
编制过程中,应征求员工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代表的意见。
(四)评审和演练环境应急预案。
单位组织专家、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代表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开展演练进行检验。
(五)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
环境应急预案经本单位有关会议审议,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发布。
第十一条【预案的实施】单位根据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环境应急预案的培训、宣传和必要的应急演练,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启动环境应急预案。
第十二条【预案修订】单位结合环境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至少每三年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一次回顾性地评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及时修订:(一)面临的环境风险发生重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的;(二)应急管理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发生重大变化的;(三)环境应急预警机制、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以及事后恢复措施发生重大变化的;(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五)在突发事件实际应对和应急演练中发现问题,需要对环境应急预案作出重大调整的;(六)其他需要修订的情况。
对环境应急预案进行重大修订的,修订工作参照环境应急预案制定步骤组织进行。
对环境应急预案个别内容进行调整的,修订工作可适当简化。
第三章备案的实施第十三条【备案事项公开】受理部门应当将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的依据、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供的文件目录和备案文件范例等在其办公场所或网站公示。
第十四条【备案时限和分级】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环境应急预案签署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单位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在备案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较大和重大环境风险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抄送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重大的同时抄送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向沿线或跨域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将备案的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抄送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跨市级以上行政区域的同时抄送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受理部门统一调整到市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备案文件】单位环境应急预案首次备案,现场办理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二)环境应急预案及编制说明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环境应急预案包括:环境应急预案的签署、发布文件,环境应急预案文本;编制说明包括:编制过程概述,重点内容说明,征求意见及采纳情况说明,评审情况说明;(三)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四)环境应急资源调查报告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五)环境应急预案的评审意见的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
提交文件也可以通过信函、电子数据交换等方式进行。
通过电子数据交换方式提交的,可以只提交电子文件。
第十六条【审查和处理】受理部门收到单位提交的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文件后,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进行核对。
文件齐全的,出具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表。
提交的环境应急预案备案文件不齐全的,受理部门应当责令单位补齐相关文件,并按期再次备案。
再次备案的期限,由受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受理部门应当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文件。
第十七条【建设项目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建设单位制定的环境应急预案或者修订的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按照第十五条的要求,向建设项目所在地受理部门备案。
受理部门应当在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将建设项目环境应急预案或者修订的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及其相关文件,抄报或者抄送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建设单位试生产期间的环境应急预案,应当参照第二章的要求制定并备案。
第十八条【变更备案】单位环境应急预案有重大修订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原受理部门变更备案。
变更备案按照第十五条要求办理。
环境应急预案个别内容进行调整、需要告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应当在发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告知原受理部门。
第十九条【备案的规范】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备案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加重或者变相加重单位负担。
第四章备案的监督第二十条【预案汇总】县级以上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汇总、整理、归档,建立环境应急预案数据库,并将其作为制定政府和部门环境应急预案的重要基础。
第二十一条【备案指导】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备案的环境应急预案进行抽查,指导单位持续改进环境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抽查单位环境应急预案,可以采取档案检查、实地核查等方式。
抽查可以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汇总分析抽查结果,提出环境应急预案问题清单,推荐环境应急预案范例,制定环境应急预案指导性要求,加强备案指导。
第二十二条【单位责任】单位未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备案环境应急预案,或者提供虚假文件备案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二十三条【责任倒查】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调查处理时,应当把单位环境应急预案的制定、备案、日常管理及实施情况纳入调查处理范围。
第二十四条【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行政责任】备案受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行政机关、同级政府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一)对材料齐全的不予备案或者拖延处理的;(二)对材料不齐全的予以接受的;(三)不按规定一次性告知单位须补正的全部内容的。
第五章附则第二十五条【其他备案】环境应急预案需要报其他有关部门备案的,按有关部门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