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合集下载

先秦有古籍,名曰《山海经》

先秦有古籍,名曰《山海经》

矿 石 和 玉 石 ,还 生 长 有 很 多 桢 树 。山 上 有 一 种 野 兽 ,其身开彡似牛,
脑 袋 是 白 色 的 ,只 长 有 一 只 眼 睛 ,尾 巴 似 蛇 ,它 名 叫 蜚 ,这种野
兽 在 水 中 行 走 ,水 便 会 枯 竭 ;在 草 中 行 走 ,草 便 会 枯 死 ,它一旦
出 现 ,天 下 便 将 发 生 瘟 疫 灾 害 。钩 水 就 发 源 于 太 山 上 ,从山涧 流
见如
则牛
天 而又
下 白东
大 首北
疫 ,二
。 鉤 水
一 目
百 里
而,
出 蛇曰
焉 尾太
, ,山
而 其,
北 名上
流 曰多
注 蜚金
于 ,玉 -涝 行 赖 -水 水 木
《东
, 其
则。 竭i
山f 经
, ^
a焉
•太
M


, 其
山。 死 状


由 剡 山 再 往 东 二 百 里 有 座 山 ,名 叫 太 山 。太 山 上 有 很 多 金
又 西 百 八 十 里 ,曰泰器之山。观 水 出 焉 ,西 流 注 于 流 沙 。 是 多 文 鳐 鱼 ,状 如 鲤 鱼 ,鱼 身 而 鸟 翼 ,苍 文 而 白 首 赤 嗓 ,常行 西 海 ,游 于 东 海 ,以 夜 飞 。其 音 如 鸾 鸡 ,其 味 酸 甘 ,食 之 已 狂 , 见则天下大穰。
《南 山 经 • 的 山 》
由 咸 阴 山 再 往 东 四 百 里 有 座 山 ,名 叫 洵 山 。 山 的 南 坡 蕴 藏 有 丰 富 的 金 矿 ,山 的 北 坡 蕴 藏 有丰富的玉石矿产。山 中 有 一 种 野 兽 , 身开对象羊,它 虽 没 长 嘴 巴 ,却 不 会 饿 死 ,这 种 野 兽 名 叫 ¥患 。 山间 有 一 条 名 叫 洵 水 的 I 河 ,向 南 流 入 阏 之 泽 ,洵水中有彳艮多的紫螺。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橿..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橿..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三百里,曰奥山,其上多柏、杻、橿,其阳多㻬琈之玉。

奥水出
焉,东流注于水。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五卷中山经> 中次十一经>
【原文】
5.189又东三百里,曰奥山①,其上多柏、杻、橿②,其阳多㻬琈之玉③。

奥水出焉④,东流注于水⑤。

【注释】
①奥山:山名,在今河南或安徽境内。

②杻(niǔ):檍树。

橿(jiānɡ):木名。

古时用作造车的材料。

③㻬(tū)琈(fú):美玉名。

④奥水:水名,即史河,发源于安徽省金寨县南部大别山区北麓。

⑤水:指今河南泌阳、遂平县境内的沙河。

【翻译】
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奥山,山上有许多柏树、杻树、橿树。

山的南面有许多㻬琈玉。

奥水发源于此山,向东流入水。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

勺水
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一卷南山经> 南次二经>
【原文】
1.19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①,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②。

勺水出焉③,而南流注于湨④。

【注释】
①会(kuài)稽之山:会稽山,在今浙江境内。

②砆(fū)石:一种像玉的石头。

③勺水:水名,在会稽山中。

④湨(jú):水名,可能是由勺水等注入后形成的湖泊。

【翻译】
向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会稽山,山呈四方形,山上多金、玉,山下有许多像玉一样的石头。

勺水源自会稽山,向南流入湨。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佩之不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向鸟(左右)][付鸟(左右)],食之无卧。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一卷南山经> 南山一经>
【原文】
1.7又东三百里,曰基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②,佩之不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③[向鸟(左右)][付鸟(左右)],食之无卧④。

【注释】
①基山:山名,在今广东境内。

②猼(bó)(tuó):传说中的一种兽。

③[向鸟(左右)](chǎnɡ)[付鸟(左右)](fū):传说中的一种鸟。

④无卧:不想睡觉。

【翻译】
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山,叫作基山。

山的南面有许多玉石,北面长有很多怪木。

山中有一种兽,形状如羊一般,有九条尾巴、四只耳朵,眼睛长在背上,它的名字叫猼,佩戴上它的皮毛,人就会无所畏惧。

山中有一种鸟,形状像鸡,却有三个脑袋、六只眼睛、六条腿、三只翅膀,它的名字叫作[向鸟(左右)][付鸟(左右)],人吃了它的肉,就不想睡觉了。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

《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山海经·中山经》全文及翻译中山经《中山经》薄山之首曰甘枣之山。

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其上多杻木;其下有草焉,葵本而杏叶,黄华而荚实,名曰箨,可以已瞢。

有兽焉,其状如[虫/虫|犬]鼠而文题,其名曰[嫨能-女],食之已瘿。

又东二十里曰历儿之山。

其上多橿;多枥木,是木也,方茎而员叶,黄华而毛,其实如楝,服之不忘。

又东十五里曰渠猪之山。

其上多竹。

渠猪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河。

其中多豪鱼,其状如鲔,赤喙(赤)尾赤羽,可以已白癣。

又东三十五里曰葱聋之山。

其中多大谷,是多白垩,黑青黄垩。

又东十五里曰涹山。

其上多赤铜,其阴多铁。

又东七十里曰脱扈之山。

有草焉,其状如葵叶而赤华,荚实,实如棕荚,名曰植楮,可以已癙,食之不眯。

又东二十里曰金星之山。

多天婴,其状如龙骨,可以已痤。

又东七十里曰泰威之山。

其中有谷曰凫谷,其中多铁。

又东十五里曰橿谷之山,其中多赤铜。

又东百二十里曰吴林之山,其中多葌草。

又东三十里曰牛首之山。

有草焉,名曰鬼草,其叶如葵而赤茎,其秀如禾,服之不忧。

劳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氵橘-木]水。

是多飞鱼,其状如鲋鱼,食之已痔衕。

又北四十里曰霍山,其木多榖。

有兽焉,其状如貍而白尾有鬣,名曰朏朏,养之可以已忧。

又北五十二里曰合谷之山。

是多薝棘。

又北三十五里曰阴山。

多砺石、文石。

少水出焉,其中多彫棠,其叶如榆叶而方,其实如赤菽,食之已聋。

又东北四百里曰鼓镫之山,多赤铜。

有草焉名曰荣草。

其叶如柳,其本如鸡卵,食之已风。

凡薄山之首,自甘枣之山至于鼓镫之山,凡十五山,六千六百七十里。

历儿冢也,其祠礼:毛,太牢之具,县以吉玉。

其馀十三山者,毛用一羊,县婴用桑封,瘗而不糈,桑封者,桑主也,方其下而锐其上,而中穿之加金。

《中次二经》济山之首曰煇诸之山。

其上多桑,其兽多闾麋,其鸟多鹖。

又西南二百里曰发视之山。

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砥砺。

即鱼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伊水。

又西三百里曰豪山。

《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及翻译

《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及翻译

《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及翻译《山海经》山经·东山经原文又南三百里,曰藟山,其上有玉,其下有金。

湖水出焉,东流注于食水,其中多活师。

又南三百里,曰栒状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碧石。

有兽焉,其状如犬,六足,其名曰从从,其鸣自詨。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鼠毛,其名曰{此虫}鼠,见则其邑大旱。

水出焉。

而北流注于湖水。

其中多箴鱼,其状如囗,其喙如箴,食之无疫疾。

又南三百里,曰勃垒之山,无草木,无水。

又南三百里,曰番条之山,无草木,多沙。

减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姑儿之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桑柘。

姑儿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海,其中多鳡鱼。

又南四百里,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诸绳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岳山,其上多桑,其下多樗。

泺水出焉,东流注于泽,其中多金玉。

又南三百里,曰犲山,其上无草木,其下多水,其中多堪<予予>之鱼。

有兽焉,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三百里,曰独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美石末涂之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沔,其中多?庸,其状如黄蛇,鱼翼,出入有光,见则其邑大旱。

又南三百里,曰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

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々,其鸣自詨。

环水出焉,东流注于江,其中多水玉。

又南三百里,曰竹山,錞于江,无草木,多瑶碧。

激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娶檀之水,其中多茈羸。

凡东山经之首,自樕鼄之山以至于竹山,凡十二山,三千六百里。

其神状皆人身龙首。

祠:毛用一犬祈,衈用鱼。

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东望沮吴,南望沙陵,西望涮湣泽。

有兽焉,其状如牛而虎文,其音如钦。

其名曰軨軨,其鸣自詨,见则天下大水。

又南六百里,曰曹夕之山,其下多囗而无木,多鸟兽。

又西南四百里,曰峄皋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垩。

峄皋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激女之水,其中多蜃珧。

又南水行五百里,流沙三进里,至于葛山之尾,无草木,多砥砺。

又南三百八十里,曰葛山之首,无草木。

山海经全文译文

山海经全文译文

山海经全文译文山海经全文译文《山海经》山经·北山经主要讲述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山海经》山经·北山经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山海经》山经·北山经原文北山经之首,曰单狐之山,多机木,其上多华草。

逢漨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泑水,其中多芘石文石。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玉,无草木。

滑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诸毗之水。

其中多滑鱼。

其状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其中多水马,其状如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又北三百里,曰带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

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灌疏,可以辟火。

有鸟焉,其状如乌,五采而赤文,名曰鵸余?,是自为牝牡,食之不疽。

彭水出焉,而西流注于芘湖之水,中多鯈(tiao)鱼,其状如鸡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鹊,食之可以已忧。

又北四百里,曰谯明之山。

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有兽焉,其状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名曰孟槐,可以御凶。

是山也,无草木,多青雄黄。

又北三百五十里,曰涿光之山。

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其中多<同习>々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食之不瘅。

其上多松柏,其下多棕橿,其兽多{鹿霝}羊,其鸟多蕃。

又北三百八十里,曰虢山,其上多漆,其下多桐椐。

其阳多玉,其阴多铁。

伊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其兽多橐驼,其鸟多窝,状如鼠而鸟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又北四百里,至于虢山之尾,其上多玉而无石。

鱼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文贝。

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柏,其草多韭韭,多丹囗。

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

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

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

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鸣自呼。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实大如木瓜,名
曰櫰木,食之多力。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二卷西山经> 西次四经>
【原文】
2.77又西三百里,曰中曲之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雄黄、白玉及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②。

有木焉,其状如棠而员叶赤实③,实大如木瓜,名曰櫰木④,食之多力。

【注释】
①中曲之山:中曲山。

一说是今甘肃境内的天梯山;一说在今内蒙古境内。

②兵:武器。

③棠:棠梨。

④櫰(huái)木:櫰槐,一种落叶乔木。

【翻译】
再往西三百里有座山,名叫中曲山,中曲山南面有很多玉石,北面有很多雄黄、白玉和金。

山中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长着白色的身子、黑色的尾巴、一只角,有老虎一样的牙齿和爪子,发出的叫声如击鼓声音一般,这种兽的名字叫駮,它能吃老虎和豹子,人们可用它来抵御兵器的伤害。

山中有一种树,它的形状像棠梨,长着圆圆的叶子,结红色的果实,果实的大小如木瓜一般,这种树的名字叫櫰木,人吃了它的果实能增添力气。

【駮马】
传说中的一种猛兽,外形像马,以老虎、豹子为食。

《管子~小问》篇记载,齐桓公骑马出行,途中遇见老虎,然而奇怪的是,老虎不但没有扑过来,还趴在地上不敢动。

桓公很惊奇,便问旁边的管仲:“这是什么缘故?”管仲回答说:“您所骑的马是駮马,它吃虎豹,老虎怕它,所以不敢动啊。

”。

山海经原文译文

山海经原文译文

山海经原文译文前言《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

它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部奇书,它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记叙神奇的人物、灵异的禽兽、域内园林、海外仙山,还奇珍异宝....形象地展现了一幅幅神奇的远古生活图卷。

《山海经》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在于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话传说,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以外,还有很多大家不熟悉的内容,如祭山的仪式、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

这些传说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宗教和部落之间的战争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历史材料;书中记载各种奇思妙想、世界奇观,是后世乃至于今天的文学家、艺术家获得创作灵感的宝库。

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就把阅读《山海经》当做一种精神享受,他说在春夏之交,静坐南窗下,“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是人生乐事。

《山海经》全书18卷,约31000字。

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卷和海外经4卷作为一组,海内经4卷作为一组,而大荒经4卷以及书末海内经1卷又作为组。

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纲目分明。

山经以山为纲,分南、西、北、东、中五个山系,以道路和方向互为经纬,有条不紊地叙述了每座山的地理位置、走向及山中树木和物产,详细记载了矿产的分布,并对其颜色、光泽、硬度等详细说明,还记载了各种动植物的形态及药用价值。

在叙述河流时,说明了其发源、流向以及主要水系和支流的分布情况。

该书按照地区记录事物,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是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

古人一直把《山海经》当做真实的历史来看待,这本书是中国历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但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很多记载无法考证,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得我们对于远古的历史有了比古人更清晰的认识,我们知道许多动物的历史可以远溯到几万年以前或是几十万年以前,现代科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山海经》。

先秦-山海经《南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山海经《南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山海经《南山经》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南山经先秦-山海经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

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

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

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

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

食之无肿疾。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

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

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

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付鸟,食之无卧。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

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

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

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

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

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

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

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壁,稻米、白菅为席。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毗,东望长右。

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枏,其下多荆杞。

滂水出焉,而
东流注于海。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一卷南山经> 南次二经>
【原文】
1.24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①,其上多梓枏②,其下多荆杞③。

滂水出焉④,而东流注于海。

【注释】
①虖勺之山:虖勺山,在今浙江省境内。

②梓枏(nán):梓树和楠木。

③荆:属落叶灌木,种类很多,有牡荆、黄荆、紫荆等。

杞:枸杞。

④滂(pānɡ)水:水名,即今浙江瓯江。

【翻译】
再向东四百里,就是虖勺山,山上到处是梓树和楠木,山下长着很多荆和枸杞。

滂水就从这座山中发源,然后向东流入大海。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

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斲木,见则县有大繇。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一卷南山经> 南次二经>
【原文】
1.13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①,其阳多玉,其阴多金。

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
②,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③,其音如斲木④,见则县有大繇⑤。

【注释】
①尧光之山:尧光山,在湘赣鄂一带。

②彘:猪。

鬣(liè):马、狮子等颈上的长毛。

③猾褢(huái):一种兽。

④斲(zhuó):砍、削、斫。

⑤繇:通“徭”,徭役。

【翻译】
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有座山,名叫尧光山。

山的南面有很多玉,山的北面有很多黄金。

山里有一种兽,形状像人,长着猪一样的鬃毛,在洞穴里居住,冬天蛰伏起来,它的名字叫猾褢,它的叫声如同砍木头时发出的声音。

它在哪个县出现,哪个县就会有劳役之灾。

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_《山海经》原文_逐句_注释_翻译

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

洈水出焉,
而南流注于漳,其中多白玉。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五卷中山经> 中次八经>
【原文】
5.98又东北二百里,曰宜诸之山①,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②。

洈水出焉③,而南流注于漳④,其中多白玉。

【注释】
①宜诸之山:宜诸山,在今湖北当阳县境内。

②青雘(huò):青色的可做颜料的矿物。

③洈(wéi)水:水名,在今湖北境内。

④漳:漳水。

【翻译】
再向东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宜诸山。

山上有许多金和玉,山下有许多可做颜料的青色矿物。

洈水发源于此山,向南流入漳水,水中有许多白玉。

(完整版)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完整版)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

(完整版)山海经原文与译文对照版《山海经》卷一【南山经】原文:⑴南山经之首曰鹊山。

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

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

有木焉,其状如榖(音谷)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

有兽焉,其状如禺(音遇)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音生),食之善走。

丽(音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音假)疾。

译文:南方第一条山系之首是鹊山。

鹊山的首峰叫招摇山,它雄踞西海之滨,山上有很多桂树,盛产黄金、玉石。

有一种草,它的样子像韭菜但开着青色的花,名叫祝余,吃了就不会感到饥饿。

有一种树,它的样子像构树但有树上有黑色的纹理,会发出四射的华光,名叫迷榖,佩戴它的(枝条、花叶)就不会迷路。

有一种野兽,它的名字叫禺长着白色的耳朵,四肢伏地而行也能人立奔走,它的名字叫狌狌,吃了它就能疾步如飞。

丽水从这里发端,向西流注入海,水中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佩戴它就不会长寄生虫。

原文:⑴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音掩)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

译文:(离开招摇山)再向东三百里,有座堂庭山,山上长着许多多棪木,有许多白猿,盛产水晶和黄金。

原文:⑴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音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离开堂庭山)再向东三百八十里,有座猨翼山,山中到处是怪兽,水中尽是怪鱼,盛产白玉,蝮蛇毒虫遍布其k ,还有许多怪蛇,和奇怪的树木,(山势险峻)无法攀登。

原文:⑴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音纽)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

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

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毁)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离开猨翼山)向东三百七十里,有座杻阳山,山南多产赤金,山北多产白金。

有一种兽,它的形状像马,头是白色的,身上的斑纹像老虎但尾巴是赤红的,发出的声音像人在歌唱,它的名字叫鹿蜀,披上它的皮毛(亦有可能是指佩挂鹿蜀的骨头牙齿)就能子孙满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

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其中多茈
蠃。

【出处】
本句出自主页> 第一卷南山经> 南次二经>
【原文】
1.23又东四百里,曰洵山①,其阳多金,其阴多玉。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②,其名曰䍺③。

洵水出焉,而南流注于阏之泽④,其中多茈蠃⑤。

【注释】
①洵(xún)山:山名,在今浙江境内。

②杀:死。

③䍺(huàn):传说中的一种兽。

④阏(è)之泽:阏泽,水名。

⑤茈(zǐ)蠃(luó):指紫色螺。

蠃:通“螺”。

【翻译】
再向东四百里有座山,名叫洵山,山的南面有很多金,山的北面有许多玉。

山中有种兽,形状像羊,没有嘴,但不会饿死,它的名字叫做䍺。

洵水发源于此山,向南流入阏泽,水中生有很多紫色的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