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

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作者: ————————————————————————————————日期:考研择校: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分析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
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
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招生。
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
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创会会长。
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
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
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最新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教材】《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通史参考书】《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阅读杂志】《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文献索引】《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
《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十批判书》,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中国古代思想史》第1卷,侯外庐主编,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士与中国社会》,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秦汉篇参考书】《秦汉史》,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秦汉史》,林剑鸣,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秦汉史》,翦伯赞,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阎步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先秦两汉史论丛》,韩连琪,齐鲁书社1986年版《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秦汉问题研究》,张传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秦汉史论集》,高敏,中州书画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秦汉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祝总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1998年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阎步克,辽宁大学出版社1989、1996年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中华书局2002年版【魏晋南北朝篇参考书】《魏晋南北朝史》(上下册),王仲荦,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两晋南北朝史》(上下册),吕思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史纲》,韩国磐,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三联书店1954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集》,周一良,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魏晋南北朝史札记》,周一良,中华书局1985年版《魏晋南北朝论丛》,唐长孺,三联书店1955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丛续编》,唐长孺,三联书店1959年版《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中华书局1983年版《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唐长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读史集》,何兹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中华书局1993年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魏晋南北朝经济史》,高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秦汉官制史稿》(上下册),安作璋、熊铁基,齐鲁书社1984年版《中国政治制度通史》(10卷本)魏晋南北朝卷,白刚主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中古文人生活》,王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理学·佛学·玄学》,汤用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罗宏曾,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隋唐篇参考书】《隋书》:《高祖纪》、《炀帝纪》、《百官志》、《食货志》,及相关列传。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传统优良,历史辉煌:本系始创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历经110年的风风雨雨,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
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
屠寄、王舟瑶、李大钊、朱希祖、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寅恪、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受颐、陈垣、顾颉刚、范文澜、张星烺、刘崇鋐、冯家升、毛子水、劳干、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名师先后在此执教。
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精华汇入本学科,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田余庆、罗荣渠、张广达、宿白、严文明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学科齐全,师资强劲:本系目前为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含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
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博士后流动站,10个教学科研实体,20个挂靠的研究虚体机构,2个藏书30多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分馆。
1998年即获全国首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师资岗位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
目前一大批占有广阔学术前沿的中年教师已成为主力,一代史学新秀正在茁壮成长。
教师中有过6位现任和曾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田余庆、何芳川、朱凤瀚、罗志田、钱乘旦、李剑鸣),4位北大文科资深教授,现有4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马克垚、阎步克、钱乘旦、李剑鸣),5位教育部“长江学者”,1位国家级教学名师,5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位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大多数学科方向都有国内外公认的学术带头人。
潜心研究,精品创新:阅尽古今中外的历史沧桑,我系几代教师所崇尚的准则是潜心治学,淡泊名利。
所力行的学风是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招生指南

2016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招生指南一、本系简况(详见本系网站: )北京大学历史学科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历经百余年的风雨坎坷,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代代相传,严谨求实的优良学风长盛不衰。
1903年开设中国史学门和万国史学门,民国初年增设历史地理学、考古学、史学理论与方法、专门史等课程体系。
新文化运动中在陈独秀主持下,北大史学学科体系改革,与国际接轨,得风气之先。
1919年五四运动后期史学门改称史学系。
李大钊、朱希祖、马叙伦、马衡、叶瀚、陈汉章、陈翰笙、陈衡哲、冯承钧、何炳松、傅斯年、陈寅恪、李济、董作宾、孟森、钱穆、陈垣、陈受颐、顾颉刚、范文澜、冯家昇、张星烺、刘崇鋐、毛子水、姚从吾、郑天挺等史学名流先后在此执教。
1952年院系调整后,清华、燕京等名校的史学精英汇入北大,翦伯赞、向达、张政烺、邓广铭、齐思和、杨人楩、周一良、侯仁之、王铁崖、邵循正、苏秉琦等名师云集,再创辉煌。
历史系1998年获得首批历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史、世界史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大学历史学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
历史系拥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实体科研机构(西方古典学中心),2个藏书共达4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
本系还设有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所、台海两岸现代化研究中心、中外关系史研究所、孙中山思想国际研究中心、当代企业文化研究所、明清史研究中心、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历史与社会政策研究中心、韩半岛研究中心等虚体研究机构。
历史系师资队伍的建设向国内外开放竞争,择优选用一流人才。
目前有教授43人,副教授17人,博士生导师48人,硕士生导师59人。
教师整体水平在全国历史学科处领先地位,有资深教授2名,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长江学者6人,百千万人才和教育部跨世纪人才等20人。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届研究生名录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届研究生名录(1923-2000)2007-01-19/logs/10510106.html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logs/10510106.html1923年研究所国学门史学研究生:周怡然董作宾1925年研究所国学门史学研究生:李正奋冯文启韦奋霖1931年研究所国学门史学研究生:刘厚滋张鸿翔盛代儒德玉珍英启良高荣魁1932年:赵泉澄赵何日李光信王维诚1936年北京大学研究院史学研究生:韩景清周辅成曹延亭赵卫邦1939年:王明汪?W 杨志玖阎文儒桑恒康1940年:王永兴李埏王玉哲1941年:魏明经杨向森程溯洛1942年:方龄贵1943年:傅乐淑余培忠刘焕升穆广文1945年:陈庆华张镇邦1948年:漆侠宿白吴应寿谭惠中1949年:郑锐龄安志敏蔡美彪1950年:钟文典1952年:李时岳邹衡1953年:金英淑柏岳若1954年:陈明丽齐文颖罗道芸王文定吴乾兑徐如胡永树张磊赵辉杰周清澍阎美纯何玉畴彭树智李宗和赵清张盛健梁之诫1955年:陈汉时周泽?? 欧阳可彰曾尔慧刘瑜张义德马际昌1956年:林乃荣王德?a 顾菊英杨建芳张宗培张传玺王长文王炳义程庆黹俞伟超马值杰邓瑞王玉笙1959年:杨瑛赵淑慧袁俊卿牛劲功1960年:林被甸颜芙舒之梅徐云龙俞源陈淑琴邹厚本许盘生1961年:唐兆梅李茂祥邓经元卢启勋叶庆雨丘立本郝本性徐自强1962年:张德其郭大顺王仁波孔祥星1963年:李裕民赵春晨叶昌纲1964年胡人瑞蔡少卿胡戟傅玫姚德明廖伟章1978年:黄蕴平马世长晁华山许宛音刘文立马胜利范玉清1979年:张希清陈长年王敬松杨群邓文宽刘俊文赵和平孟繁清李广廉王天有史志宏李世愉谭剑锋袁鸿林孔繁敏葛志毅信立祥佟伟华葛英会连劭名陈英英1980年:胡祥云徐晓光王大贺石泽赵振英谢鹏徐石赵化成刘绪1981年:郭熹微杨光辉胡宝国王飞吴丽娱岑大利王宏治王硕伍跃张执中高毅李微关世杰刘超群王清和满云龙王文建裴安平张小舟齐东方吴玉喜1982年:冷鹏飞岳庆平阎步克薛有红荣新江卢向前金锋邓小南李宝柱马力钟安西卜国群王昭明刘方李毅陈时伟王益牛大勇曹克俭韩平平冯棠韩豫燕叶霖杨志国陈勇夏竞峰李权生王迅王占奎徐天进张辛南玉泉袁家荣郭琦涛周生春(博士生)1983年:刘曙光要瑞芬陈苏镇李鸿宾宁欣郭卫东刘一皋廖宣力王文丁明范琦勇朱晓中龚小夏魏安生裴培王幼平李卫东刘景芝赵辉宋豫秦苏哲薄小莹商全杨若薇(博士生)1984年:李志生孙顺华刘静王小甫刘才赋潘正祥黎风清孙羽常绍民厉荔彭小瑜巫永平李韵琴迟越金炼沈浦娜王秀新杨茂林李寒梅朱浩东孔苈李春玲汪益华刘建同韦勤以下博士生:马胜利陈植锷阎步克高毅1985年:丁一川杨振红牛朴王滨生陈勇刘雪枫牛来颖殷玉梅万明陈杰徐卫国孙业礼邓石郭黎康可佳吕丹中石晓燕胡新军杨玉圣陈加林王莹詹小绢董波董正华刘霞李梁魏阳李培芳周锡娟康沛竹李继东谢小九邱凯祺以下博士生:包伟民杨光辉1986年:何德章胡克森付莲英徐谦江小涛张帆高寿仙李雪慧汪学野王峰缓俞金尧张兰兰陆丹尼郑文鑫靳黎明胡述保吴宏阳王宁姬虹董卉程晓以下博士生:王小甫罗家祥李凭赵世玲1987年:尚?b 张冠梓张连城李锦绣陈爽瞿剑廉湘民宋玮谢志宁周敏之刘侃郑家红钟伟云于友清唐显凯求夏雨张平平吴敬全缪?? 杨超伦陈文寿张宝伟徐健李锐钱乃成赵一兵顾銮斋以下博士生:赵子富谭天星屈超立1988年:张志华刘后滨杨继东张长利杨雨清杨帆王学庆周剑波黄晓坚傅山张屏韩昕秦玉成邓莹张士昌张宪光杨靖筠熊飞云林伟包茂宏陈秀莲鲁虎王晓雯罗永生李盘胜姚子照张雄王向然以下博士生:陈勇王小平严立贤董正华张伟国1989年:金顶兵罗新张建利汪桂平张建华赵呈光朱春林杜晖王成锋刘伟朴红心李茜徐剑梅王其寒万缨徐向梅沈红文宋一夫王铿张明帅杜语汪洪田陈奉林罗会钧梅俊杰杨则瑞薛晓岗李兴王祖茂李雪山石雷以下博士生:何德章张帆陆振兴戈伊尹保云张少华1990年:祈德贵赵建武王文涛于振波韩树峰周致元杨海英王元周苏生文巫云仙孙青刘锋刘光临卢永真徐再荣胡建新闻立欣朱寿庆胡北海王晓焰以下博士生:韩磊玲真水康树1991年:邸永君李新平龚汝富张灿辉巫新华刘如臻尚小明蒋刚苗马玉萍胡绍皆赵文莉展敏郁川虎范鸿姜南王荣军李喻喻苏小松刘立涛胡汉兵王利军贺金颖唐文玉陈斌李大伟以下博士生:陈爽于心华1992年:李志强康大鹏李维刘连安李蓉刘晓丁伟忠吴艳红赵冬梅蔡一平何晋高超群杨兆敏汤钦飞赵树杰肖军李林韩耀清林绍玲陶建定陈通王蕾杨辰起张鑫李红高兵徐波刘宏康慧敏刘静林吴海航杨军以下博士生:罗新孟广林丁一川1993年:何朝晖石彬伦朱清宁映霞李坚李立赵连稳赵学军王生怀孙代刚丛月芬徐栋俊郑现?? 曹艺崔承现刘卫东杜永涛施诚王雪琴刘婷吕录华何元国张冰刘国旺张跃斌牛可邓伟权邹穗龚兵张洁张志东潘华琼陈记运杨新林泉以下博士生:张积蔡峰韩树峰李万生韩久根黄春高1994年:刘彤李昭君赵永来邱新立刘诗平姚崇新雷闻蔡春娟郭庆涛樊延明郭惠丽辛泸江毕可中邱涛杨易片忠范李官炯安秀真白智娟陈昕晔孙刚田岛昭子何正清孟海泉付成双杨跃英顾杭申作鸿余章松高云翔李迪李跃高波孟宪实王丽英许伟中孙红旗莫美霞刘志雄魏建昌黄楚娟以下博士生:王军汪桂海李志生康大鹏吴艳红何晋尚小明马占稳李文刘立涛肖军政李喻喻李隆国于心华都重万赵自勇莫美霞魏建昌黄楚娟1995年:陈怀宇夫臣梁在英潘星辉秋教顺杨烈叶炜尹春根禹成?F 钟铁军谷口惠金容基李永胜林芳林齐模彭国运伍发明周光辉周兆利朱鸿文陈海珠余浚贺希荣侯晓玲李淑红刘杉杉刘小粤陆丽云孙晓红唐飞王苍柏王晓春杨仕文杨跃平曾晓祥赵伟白巍左方刘旭东史纪合王松桥梁玉莲郑来金罗明乐黄永锋陈敬萍叶德昌以下博士生:具圣姬赵冬梅赵连稳牛可吴宏阳燕峰邵丽芙施诚刘后斌卫广来牛大勇戴桂菊1996年:党宝海葛业文姜庆晖翁天兵严雅辉张大伟张继海具滋元李东?? 李章郁王宇霆林金珊李刚李恭忠卢宁骆威谢蔚阙光联张剑李静李霞崇明费秀丽冯杰高原韩克敌洪庆明刘键刘海方彭硕唐利国易秋芳袁卫东岳占仁张振海戴镇南谢成光林雪碧以下博士生:李立李新峰宁映霞李帆戴东阳徐勇张雄薄洁萍白晓红唐孟生刘金才金永丽刘显忠周明圣1997年:陈凌陈奕玲成一农王海华鱼宏亮苏卫国萧弘德宋光勋潘延光吴力旭夏兆营巴会松卢德成谭显宗王宝明徐勇卢在轼郑用重康斌蒋狄青何维保成广金鲍莉炜李相洙刘?i 宋丽萍王立新王秋红杨卫民姚昱张婧张红菊赵挹彬仲剑?| 周伟卢凯望杨芳杨叶春李元烨泷泽绫巴会松卢德成谭显宗王宝明以下博士生:陈志坚陈苏镇和洪勇陶新华全相杰赵永来杨琥付成双高波刘乃亚王新生余章松韩方明孟海泉彭湘兰孙红旗张涛赵成国崔承现付世明顾杭1998年:邓永飞付传侃寿韶峰谭星宇汪小?@ 王静王勖毋有江徐春峰于浩曾明安润姬李玉琳朱杏桂郑荣康吴耀华李航朱孔京张静柳垠再李宽宽孙柏冯翔李达李春志刘子忠聂义峰庞冠群钱家杰钱可威孙瑜田杰亮欧阳城旺王明前张斌绪仲笑林朱晓罕赵宏赵希善千野良基以下博士生:常伯工孟宪实潘星辉杨英叶炜黄根世尹春根禹成?F 闵锐武李存朴王宪明张建华安东黄云静纪廷许刘兰宋霞韦德星夏立安杨光张四齐陈文寿罗爱林王晓菊谭继军许金华蔺志强王利军徐健1999年:易素梅林鹄雄贵平王伟崔志光张志雄郑有华杨晓燕李睿陈爽吴孝娟刘静魏彦彦张朝阳许曼刘永强何岩巍侯晓佳张小萌杨军仕霍红伟董宪薛松王伟胡少诚欧阳烈丹井上桂子王硕赵燕灵雷仕伟林茂李纪余久兴仇朝兵朱步冲张健康赵海文春美朴燕李永春李承德李松涛周礼贤刘方仪陈鼎铮林锦坤周炳荣区永超潘惠祥万德?布什?伊利克以下博士生:李东勋具滋元张硕戴宇湛贵成陈奉林刘婷王燕平孙晓红蒙曼广中智之雷闻党宝海何朝晖姜庆晖张继海官德祥彭国运徐立望杨胜荣窦坤张士昌崇明洪庆明包茂宏宋云伟张洁董经胜林震张淑兰谢丰斋郭灵凤唐利国王立礼张佑如李永玉土居智典2000年:范恩实高柯立顾江龙金周映康鹏郎震李正章林素丽刘聪刘鹏秦素银苏航孙英刚王丽朱丽双高洁胡祥雨黄恩京王晓东杨贤张运君周延胜安蓓陈继静陈炜程建农杜险峰福田忠之刘云莉卢建勇石福铉尚国敏任裕婷彭琦倪婷罗智国宋培军王经智王欣欣习罡华夏洞奇徐尚平周东华中村悟张宇静张新丽杨萍杨立新邹朝春郑奕?? 柯锦媚杨威发连秋兴路易斯?米格以下博士生:陈凌成一农李全德李昭君马长泉马自力倪玉平邱新立宋光勋王勇姚宏杰余欣鱼宏亮郭丽萍李春馥李永胜王存奎张建军李元烨解国良侯颖丽何维保董向荣张永李云飞刘大明刘海方钱金飞宋丽萍王蕾张晓刚张红菊于红游明谦杨仕文王文仙郑翠英朱剑利2001年:黄鹤王颖常越男陈曦陈宇赫荒金治柳浚炯孙家红王锦萍王鹏王抒王媛媛向静张玲庞建国孙明汤宇兵谢晖徐锋薛瑞汉严军杨纪国张世国张殷铭程东金付琳高暖韩伟华何心平胡修雷冀永义乐启良李儒雅李周美刘汉生朴帝炫王涛王兴栋武欣徐乐天杨展昝涛张平张晓莉周红红朱哥姝朱也也李典蓉黄致理何秀霞以下博士生:朱德贵邹水杰史卫余江宁张光辉付庆芬刘新光张翠莲李松涛刘琴丽王静武玉梅胡连成卢在轼林齐模冯夏根顾琪尚微田嵩燕李宝明李伟丽朱昭华刘然玲乔印伟张明亮龚骞胡澎刘子忠李相洙李芝侠刘琳琳赵文莉霍文利庞冠群朱晓罕张孟媛安然王立新冯国华2002年毕琼古丽巍梁科林小异罗玲孙鸿艳王超张爱萍张树盛张炜李芳巧智张?t 朱立峰朱任东朱溢庄小霞王珊崔碧茹中山隆陈丹戴海滨邓金林王光龙王琰王元崇肖光畔徐东张会芳别志雷高峰胡宏贾妍姜言卿李倩梁英华马文丽倪玉珍施霞宋芳芳夏方晓肖瑜邢颖徐利卫袁仕正张杰张善鹏张玉华张在华周莉柳宗秀王一樵江蕾近藤晴香桑特拉李斌李伟亮陈玉珠李宁以下博士生:钟铁军卢宁杨贤杨雨青苏卫国李海叶张小稳高柯立赵中男辛迪苏航张春海毕波刘雅军陈友良胡少诚崔跃峰任智勇崔岷张运君李国芳井上桂子高艳丽卢凯望周爱萍黄艳红孙一萍潘洋赵燕灵夏洞奇张昊文礼朋周东华黄丽安2003年吴元东李明喜刘青吕迅卜庆功曹婷婷陈明星崔焕平方诚峰郭峰季爱民李丹婕王芳伍婷婷尤李张晗刘洪强刘慧娟孟晓旭缪树红史楠汪雪亮王波叶开峰易丙兰于玲玲邹一峥陈贤顺曹磊陈默陈西帆董正茂杜芳方理符莹岩李虎李雯秦川孙利强王洋邬宁宁吴楠徐兴颖余波刘建华金文先李相?F 董威谊陈慧瑜邓铭谦黎伟恒以下博士生:覃影陈长伟何妍王刚张丽顾江龙徐冲康鹏袁良勇向静常越南詹缘端郑子良范恩实胡明?? 王媛媛那晓凌霍红伟蒋刚苗刘宪阁李秉奎丁兆忠吴春丽刘宏尚彬徐冰中村悟肖翠松乐启良赵挹彬周立红付国英福田忠之李翠云彭琦王涛昝涛郑振清陈继静河野吉成博士后欧阳哲生高岱颜海英臧具林陈明朱天麒项玉章周长山尚小明臧云祜雷原马东瑶陈永升刘墨吴莉炜。
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习入门的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明清史研习入门的参考书目今天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网站上找着的,希望对于有益于想查找资料的吧友。
我准备有时间看看这里的推荐书目。
(也不知道国内北大是不是清史领域的NO.ONE,书目的入门参考价值还是有的。
)明清史研习入门课程号:02132400课程名称:明清史研习入门周学时:2 学分:2先修课程:中国通史(古代史)基本目的本课讲授明清史的基本线索、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七个专题,使高年级学生学生阅读部分基础文献,进行科研基本训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由基础课学习向断代史研习转变,提高分析能力,为撰写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共32学时)第1-2周:一、研习明清史初步1、认真阅读明清史名著,掌握明清史的基本框架――精读孟森《明清史讲义》等。
2、阅读明清史的主干文献,熟悉基本史料――《明史》、《明史记事本末》,《清史稿》、《圣武记》等。
3、学习作专题研究的学术史,关注中外学术前沿动态。
4、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第3-4周:二、明清史的基本线索1、政治与政治制度2、赋役制度与商品货币经济3、社会动荡与转型4、“心学”、理学与汉学、宋学5、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巩固6、“封贡”外交体制与中西文化交融实践活动:任选《明史》或《清史稿》中的一篇“本纪”,与相应一朝的《明实录》或《清实录》对照,编写一份某帝王简表。
第5-6周:三、如何利用明清史研究的工具书1、纸本工具书的种类。
2、纸本工具书的利用。
3、网络信息的查找。
实践活动:选择一部自己家乡所在县(或府)明清时期的一部方志,概述该方志的主要内容和纂修特点。
第7-9周(8周运动会):四、明清制度史研习什么是制度?内容包括政治制度(中央至地方机构、军事、法律)、经济制度(包括赋役、水利、钱法、商税、海关等),以及民族、宗教、边疆、宫廷、外交等。
制度研究的基本文献,以具体制度说研究方法。
实践活动:任选《大明会典》(万历)或《大清会典》(乾隆)中之一种,与《明史·职官志》或《清史稿·职官志》的一部分对比,条陈其异同。
宋史院校分布——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选择建议

宋史院校分布——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学校选择建议康默发表于 2012-5-11 21:21:59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此到建国的那段时期,大致可以作为近代中国宋史研究的开创期。
张荫麟、邓广铭、蒙文通、陈乐素、张家驹等人是宋史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者。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宋史研究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史的研究中,总体上而言是较为落后的。
从1980年开始,宋史研究快速发展,虽大有后来居上之势,但是至今仍有许多领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严耕望先生在其名著《治史三书》里谈到,宋史是青年史学研究者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治史三书》作于七十年代,三四十年过去了,虽然宋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但是严耕望先生的话在今天大致是不差的。
中国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学术机构,最大的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研究会秘书处现在挂靠河北大学;另有2010年刚成立的岭南宋史研究会,其秘书处挂靠暨南大学。
本文主要介绍现在招收宋史研究生的院校及导师的情况,稍带介绍该校宋史研究早前的发展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所介绍的导师,大部分是古代史专业宋史方向的导师,但也有部分导师主攻宋史,不在古代史专业招生,而在别的专业招生,如在历史文献学或专门史等招生。
某学者若是硕导,都会加以说明,若没有说明则默认是博导。
下面介绍宋史院校的分布。
1.北京大学北大的宋史研究由邓广铭先生开创,他是中国宋史研究会的创会会长。
今天北大历史系治宋史的学者有邓小南(邓广铭先生的女儿,宋史研究会现任会长)、张希清(近几年已没招硕士)、赵冬梅(硕导)、刘浦江(专攻辽金史兼及宋史)。
北大的宋史研究主要做政治文化史、政治制度史。
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宋史的学者有包伟民、李全德、皮庆生。
包伟民,现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曾在浙大历史系任教多年,2009年秋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旋即任人大2010年成立的唐宋史研究中心主任。
包伟民学术专长在于宋代社会经济史。
本科和硕士均就读于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硕士期间师从徐规先生,后北上北京大学,投入邓广铭先生门下攻读宋史获博士学位。
北京大学第十四届史学论坛 -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建构“污染”——19世纪英国城市环境的双重调整》 《第一舰队与18世纪末英国海军医学的预防医学思维》 《从雇佣工匠到自由商人:18世纪北美中部殖民地的印刷商与印刷网络》
分论坛四
李明楠 石晓文 张娟娟
《元代广海选制度初探》 《矛盾与制衡——宰司、宪司视角下的唐睿宗朝政局》 《吴潜罢相与立储之争——南宋理宗朝政治史之一面》 《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与中国苏、湘两省米粮弛禁之争》 《导源于社会服务:“社会福音”视角下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之建立》 《从热潮到实践:抗战前西北开发的再审视(1928—1937)》
北京大学第十四届史学论坛
文章 《东晋南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经济区与基本经济区》
论西汉昭帝朝以降的列将军 《东晋南朝“内省空间”的形成》 《秦“盗”考:以出土秦简材料为中心》
《十六国战乱中的粟特商人》 《五族谱》所见禾忽世系小考 《孙吴符瑞与东晋王朝正统性构建》 《异域陪京:朝鲜使臣视域下的清代盛京城》 《泾师之变与国用之本——唐后期中央与东南财政关系再探讨》
组别 分论坛一
分论坛二 分论坛三 分论坛四
作者 李彦楠 王四维 庞博 李屹轩 于子轩 陈希 曲畅 何永智 黄图川 贾建增 姚鲁元 董飞 纪浩鹏 李伟玉 项浩男 张艺维 张亮 张仰亮 赵伟 温长松 王佳丽 尚闻一 王迟 徐骋 曾嘉慧 苏泽明 田芳宁 郑坤艳 徐仕佳 游媛 高旭东 刘莎莎 刘松矗
单位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中山大学 上海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讲师) 重庆市档案馆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复旦大学 暨南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大学考博考研历史学系2014年港澳台及留学生硕士、博士复试名单公示

第四阶段复习:11 月到 12 月中旬 此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参加比较紧密的测试,在测试中不断查找自己的不足,英语测试主要以 2011 年至 2014 年的真题为主,穿插会有历年精典模拟题,每次测试完请老师来讲解分析,这 个阶段也是最为关键的提升阶段。
6
6/7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7/7
:
:【
第五阶段复习:12 月中旬至考前 整个 12 月大部分学生的心态会比较浮躁,这是一个分出胜负的月份也是产生最大差距的月份, 本月最主要的是保持心态的平和,不要让旁人影响了你,还要让身体保持健康状态。
12 月中旬至 1 月初,仍以测试为主,但密度不会太大,其余时间大部分是自己针对出现的问 题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 1 月初至考前 心态调整为主,调好自己的生物钟。
如果用的词汇书是分章节分任务类的(例如星火词汇),可按照词汇书的要求背诵,速度尽量 快。
技巧:首次背诵要拼写与意思同步记忆,二次及反复背诵时要以看单词意思为主,不要求每个
词汇都会写。
4
4/7
:
:【
原则:快速 反复 多次 第二阶段复习:6 月 8 日到 7 月中旬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考研英语是让人头痛的科目,英语复习的重心在打牢语法知识和记忆 词汇,同时建议精读英文篇章,需要整理重要的生词,固定搭配以及分析核心长难句。 现将各阶段的任务与时间安排如下:
首先先说一下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3 个长难句 至少 2 篇英语阅读理解 词汇背诵
20世纪以来宋辽金元史研究重要学者一览表

文献学和东北史研究 辽金史 辽史、东北史、我国火药发明与西传的研究 宋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 西夏史 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
元史
蒙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 蒙元史 蒙元史 元史 宋至明代历史、历史文献学 宋辽金元史 元代经济、文化和农民战争史 元史和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史 蒙元史、边疆史
中国社会科学院 《宋元时期的海外贸易》、《元大都》 《解开〈宋会要〉之谜》《宋史十二讲》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
中国社会科学院 京图书馆藏明代徽州方氏亲友手札七百通考释》
《八思巴字碑刻文物集释》《辽金元史十五讲》《学林旧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华史纲》《辽金元史考索》
南京大学
《元朝史话》《成吉思汗》《妥欢帖睦尔传》
学
职官志考正》、《宋史刑法志考正》
暨南大学
《宋史艺文志考证》、《宋元文史研究》
普林斯顿大学 《宋代中国的变法》
河北大学 浙江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浙江大学
《宋代经济史》、《秦汉农民战争史》、《王安石变法》 《王禹偁事迹著作编年》、《宋史研究集刊》、《宋史补正丛书 》、《仰素集》 《简明宋史》(两主编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辽宋西夏金史”副主编之一),论文有《有关于北宋前期的中 书》、《略论南宋时期“宋学”的新学、理学、蜀学派》、《关于 唐宋庄园的几个问题》、《论保马法》、《关于北宋前期的宰相 制度》、《论宋代的县尉》等 《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传统 国家与社会:960-1279年》、《宋代城市研究》 《〈宋史职官志〉补正》、《宋代官制辞典》、《岳飞评传》、 《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中国历代职官科举研究》与《 宋登科记考》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7硕士研究生推免复试通知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2016 年 9 月 22 日
古典文献 历史学基地班 世界历史 历史学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宗教学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古代东方文明与埃及学 北京大学
复试安排:
时间:2016 年 9 月 25 日下午 地点:北京大学文史楼一层 到达:请所有考生 1: 00 以前到达文史楼一层 101 教室,等候面试。 复试资格审查: 1: 00-1: 30,审核复试资格。请所有考生出示个人身份证、学生证,以及英语证书原件。
10 钱又嘉 11 刘思佳 12 马文忠 13 宋上上 14 李幸 15 程歆璐 16 李心宇 17 高亚喆 18 戎宗柳 19 陈蓁蓁 20 张鑫坤 21 岳彦如 22 刘祎 23 庞博 24 厉承祥 25 李屹轩 26 曾柳卿 27 陈钰琪 28 曾芬甜 29 蒋明 30 向天南 31 张俊毅
32 岳子衡 33 朱寒 34 周荣程 35 周程祎 36 徐欣悦 37 刘昊辰 38 彭勃婧 39 郝仁娜 40 隗敏 41 余铭鑫 42 龚哲 43 李天宁 44 程援探 45 张莹玥 46 杨浩楠 47 陶略 48 周婧怡 49 许哲铭 50 刘慧
所在学校 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北京大学
所学专业 历史学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类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基地班 历史学 历史学类 历史学 历史学 历史学 法学 历史学
佳日一史 中国近现代史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2019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实行“申请―审核”制,符合《北京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报考条件的申请人提交相关材料,依据考生申请材料的综合评价结果确定差额综合考核名单,经综合考核后择优推荐拟录取。
强军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论文博士等采取相同的办法同时进行。
一、院系简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
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
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
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二、招生信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招生专业有2个:060200 中国史研究方向:01.先秦史;02.秦汉魏晋南北朝史;03.隋唐史;04.宋辽金史;05.蒙元史;06.明史;07.清史;08.中国历史地理;09.历史文献学;10.古代中外关系史;1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12.中国古代社会史;13.中国古代经济史;14.近代早期全球史;15.中国近代史;16.中华民国史;17.中国现代史;18.近现代中外关系史;19.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06300 世界史研究方向:01.欧洲中世纪史;02.教会史;03.古代东方文明与埃及学;04.艺术史;05.日本史;06.东南亚史与华侨华人史;07.亚太区域史与环境史;08.中东现代史;09.非洲史;10.拉丁美洲史;11.现代化理论与进程研究;12.美国史;13.英国史;14.德国史;15.欧洲学;16.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三、申请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守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品行端正。
北大中文博士生入学考试古代文学专业试题

刘勰“因内符外”,陆机“应、和、悲、雅、艳”'
论述:刘勰比兴、王国维“天才观”
复旦考博入学试卷——文史哲综合
名词解释(*):
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词汇学;
填空(*’):
[古今中外都有,难度不大,关键是范围广,不易复习,感觉只能靠平时积累选择(*1’):
史记与汉书比较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五经正义及意义
章黄学派之黄季刚学术思想
还有题忘记,我只记得我选做的
文学史题目
结合诗经谈雅与郑\正与变
谈谈对"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看法
韩愈和古文运动
结合宋词的发展谈词的本色(也即谈对豪放和婉约的看法)
年上海师大,文献专业
试卷一:上师文学与学术题目
古典文献与古典文学的关系(分必做)
[其余不记得了!
—文史哲综合(补充)
填空有余华的,的出处,的作者,南宋定都哪里,其他忘了
论述还有选做的:语气词"吧"什么什么的
信息时代对文学的削弱什么的
忘了:
复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考试试卷<
文史哲基础卷:
名词解释:魔幻现实主义类书玄言诗形而上
填空:
个,一个一分
论述:请对儒家的几个代表人物的思想说说你的看法及其现实意义;
谈谈人文学科对于科技和经济的指导意义;
以上两题必做
试述“垮掉的一代”创作思潮的特点及其对于中国青年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卷`
。有人说:“一个中国人研究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你怎么看?试用你所学过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评论这个观点;
.试述M兰昆德拉(或卡夫卡)的创作、翻译及其在中国的传播。
北京大学历史系历届学生名单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届本科学生名录(1910-2000)作者:历史系 转贴自:本站原创您要打印的文件是: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历届本科学生名录(1910-2000) 打印本文注:年份为入学年份1910年:陈汉章 胡 靖 田世谦 李宝贤 韩路卿 韩友泽 史 鼐 冯肃恭 郭步瀛 梁鼎元 葛会澧田良显 袁其祓 郑恒庆 李云锦 阎孟麒 张焕文 万锡璋 伦 叙 殷 珍 张达瑔 闪钦辰齐国荣 张彭贤 刘鹍书 蒋乃曾 高凤岐 杨桂山 李濬瀛 菊川龟次郎1917年:滕统音 谭植棠 王光玮 萧鸣籁 陈 楙 关魁伟 于济泽 晁俊昌 夏钟秀 梁中栗 李济淮胡之德 高书生 姚士熬 丘耀芳 张价庥 王人价 程焕琮 吴希伯 刘翰章 黄 欣 胡 琼雷过春 夏镜澄 桂 山 周 屏 林应运 陆钜思 王绍尼 庞天籁 邹树椿 李士贤 何邦瑞夏昌治 刘 敵 叶士良 陈 璠 萧玉楼 盛宪孟 张赞尧1918年:施学齐 余诚武 赵士英 张希彖 王光玮 林志昌1919年:白启明 刘可志 翁 云 张国威 汪荣荫 袁庆清 薛 栋 张绍咏 陈友揆 张俊杰 杜大学赖庆禔 安作武 姚揖让 张瑞图 桂毓甲 郭树桂 杨汝璋 韩树模 高建珍 许时行 褚垠昌 李正奋 李春兰 顼日融 郭怀璋 赵崇山1920年:王嘉珍 王乃潼 安作武 刑寿彭 吕书垒 李振郑 何 尤 季道恒 郭 瑾 秦树棠 韦奋鹰张步武 张松涛 张庚乾 冯文启 杨东泽 赵维桢 刘 濂 黎 杰 卢植琦 卢部经 1921年:王作实 王桂龄 王师曾 李丕让 王祝庆 秦志壬 安世徽 魏江枫 杨丰沛 许 治 孙惟全卢政鉴 吴鹄云 翟景卓 傅汝霖 孟庆祚 黄金铭 常守信1922年:王鸿德 王之伦 伍家宥 朱相尧 李世传 李振声 夏德仪 舒传轼 靳作梅 郑振夏 赵仲滨刘庆瑄 王遵义 陈元柱 凌杏明 聂开维 郑宝临 许文智 吴鹤龄 梁佩衮1923年:王 炜 冯骧程 闵孙奭 罗廷蓂1924年:李 谦 胡应连 傅世玙 封岳崧 谭荣葵1925年:王遴绩 石恩波 李崧生 阮德罇 武 镐 陈宗仗 陈绍虞 曹景烈 孙芳苓 傅振伦 钱卓升苏康申 翟承烈1926年:王 桂 余 逊 许预甲 刘 枢1927年:文艺陶 申庆桂 王鉴藻 方定一 周光颐 周光汤 孔静渊 杨守智 单绍良 杨华云 潘永桢郝延读 鲁 琨 谢兴尧 师茂才 施忠义 戴匡平 刘官谔 赵守勤 劳 干 吕庆铎1928年:王玉璋 王荣俊 白进彩 李崇德 吴玉麟 胡先晋 高桂馨 高维辰 高业茂 侯俊德 姚廷芳张克昌 张基立 张汉升 张清丽 张效籍 赵君胜 刘普义 萧炳离 薛致乾 阎焕廷 瞿起模卜凤仪 吴梦兰1929年:章骏仪 焦蕴柟 闵繁荫 毛邵身 刘荃堂 曹树琚 王锡祥 张联元 白维翰 李树新 李文澜余尊三 李绍孟 李凤岐 王培祚 冯芾周 莫国康 邓 照 滕大春 龚瑞霖 叶 藩1930年:陈 智 跤腊?梁茂修 胡福林 陈象萃 刘善继 王存学 黄淑懿 王玉林 陈喜生 张寿同 夏 时 马宝珠 王濂泉 陈东旭 王振洲 陈鸿寰 钱万选 孙求实 李方晨1931年:丁济阳 王树民 孔庆邦 孔广昌 金汉升 何兹全 辛安亭 佟本仁 李树桐 李荫生 李梦华吴廷璆 吕亨义 周 信 武鹤飞 施寿庆 高去寻 陈虞朴 孙以悌 孙媛贞 张福庆 张公晖张致恭 张秉礼 张履坤 许道龄 常积仁 常自乾 程百让 程维新 姬勤谨 乔维祺 杨 钰杨向奎 杨枏枝 杨启哲 荣华甫 葛承绪 齐国樑 赵振江 缪振鹏 刘庆荣 刘金章 暴绳武1932年:傅成镛 廖世雄 赵惟乐 叶玉华 常承德 向志民 邓广铭 杜呈祥 郭汉三 白宝瑾 李梦英范振声 刘立贞 王造年 张政烺 傅乐焕 王毓铨 刘绍闵 王毅齐 王崇武 温雁影 李得峰张公量 曹玉芳 吴庆辰 刘斗魁 王瑞芝 崔德清 武 镛 魏世有 孟广弟 吴渊滨1933年:王敬之 石之琮 尹冠华 任 歧 宋久馨 林占鳌 林韵涛 李泳林 李子信 吴相湘 徐世劻高永徽 高福怡 陈大觉 傅安华 赵九成 杨谦伍 张基瑞 张 达 刘 煜 刘岱峰 刘文卓刘心志 罗 桐 薄怀奇 缪 琦 严镇乾1934年:王德昭 王济沅 尹克明 巫省三 余文豪 吴昊垂 李迈光 李书籍 金宝祥 马士良 高桂华高亚伟 曹盼之 詹 瑛 杨志玖 赵春谷 郭绍纲 郭殿章 孙兴诗 葛君柱 张锡纶 刘禹昌郑逢源 卢玉泉 王佐兴 田凤章1935年:宋泽生 宋玉麟 周鼎丰 何 佶 马士良 耿韵泉 张德光 张育璐 赵宗濂 刘祖椿 樊肇芹谌湘汉1936年:王玉哲 鹾甑?王庭梧 王启兴 王业媛 牛步贵 田广运 成庆华 李 瑚 李书仁 李婉容 李梓荣 李善继 金灿然 马连捷 张国珍 张昭训 陈 莹 彭建屏 贺嘉彦 喻存粹 游任逵杨锡钧 杨翼骧 贾士倬 刘占文 刘景尧 刘雨华 刘熊祥 刘庆余 韩家骥 魏奉典1937年:马 奎1938年:张国柱 成由道 方 缃 方龄贵 郝诒纯 何鹏毓 谢承美 徐泽物 顾自珍 赖才澄 李卓韶 李定一 李耀先 黎宗献 刘明章 戴湘波 曾昭楣 曾海波 董葆先 王聿峰 吴佩兰 杨金鋈 于鸿图 袁 方 彭洪福 余泽清 柯化龙1939年:陈锡荣 陈蕴华 房鸿机 司徒彦 王式立 胡天健 白先猷 刘广京 任以都 涂厚善 沈瑶华 刘倩影 于立生 朱鸿恩 陈洪奇 梁庆楣 陈安励 钮均义 武慧真 姚成玉 宋先树 黄丽生 彭威夏 陈 誉 杨树因 陶维大 程美连 高训镒 徐光伟 邹文靖 李世荣1940年:陈定昌 黄伯申 马彤筠 张荆南 张仁显 唐树尧 彭慕陶 傅乐成 胡文新 蔡思永 包 威 卢少忱 彭国焘 栾 圻 曹德容 凌爱球 许寿谔1941年:周道熊 杨 义 张怀礼 张洪海 吴大年 傅发聪 许 琤 袁九如 马岱华 林清泉 何明煌 马复高 吴钟俊 李 晓 杨增鋐 胡保佑 黄锡九 宁继举 刘玉麟 李挺先 杨炳焜 翁常兴 李培悌 覃国恩 裴益民1942年:武 焜 赵广润 赵书真 陈庆华 何孝达 徐尧琴 胡邦定 黄 清 郭贤溥 刘 樾 卢成櫑 马如瑛 邹斯履 华 纯 孔令仁 刘泽秀 赵焕金 李恺悌 胡肃秋 帅宪之 王树勋 杨邦祺1943年:陈伯俊 宋伯胤 程传珊 赵昌阁 陈月开 承 炎 郝清涛 何宏礼 吴章弼 吴国珩 林伯培 黄咏棠 成 静 寿 康 吴学淑 黄锡九 李如金 车 铭 段恩溥 杨谨诚 王志鹏 吴钟俊 向大甘 牟有恒 李 玲 佘世光 胡邦定 马复高 郝孚江 曹延湘 杨绍禹 潘 镛1944年:谢靖亚 王仲英 贺光础 夏潜蛟 程杭生 漆 侠 冯只苍 何 堇 吕 铮 吴天南 杨利春 尹 落 陈玉章 萧 明 耿仁荫 顾小华 熊石骥 汪 浩 裘昌淞 洪季凯 李学俭 黄詠荠宋伯胤 吴 谟 李 倬 李开宗 何 杰 段荣昌 冯远程 殷作彬 程远泉 汤桂仙 蔡显福 1945年:刘球森 彭庆遐 黄咏荠 吴世俄 萧庆华 许世华 赵光明 王肖瑄 唐家章 汤孟明 罗荣渠 段其湘 陈瑞麟 汤继述 龙丽侠 李 珩 李 彦 刘衡粹 瞿靖波 王国宾 汪 浩 张寄谦 陈志贞 顾琼芬 田余庆 郭贤溥 萧 松1946年:张汉清 戴秉衡 储礼方 刘克钧 俞惠祥 李秀菁 谢承仁 曹绍孔 刘华麒 李克珍 王兆榛陆超祺 袁良义 何禹九 袁洪铎 岳麟章 傅瑞元 李 毅 贺光础 王永瑞 陈宗奇 罗永立许允端 史振寰 李发骕 高 辑 邓致达 王敬直 宋挺生 金裕领 赵如山 耿仁荫 狄源沧王 冈 曹进明 张蔚民 刑 余 柳松龄 周桂棠 杨百达1947年:宋志文 毛敦尧 唐耕勤 廖伯常 史道钤 富 竑 常振江 尔联栢 方友文 王世林 张大宏黎先智 费守义 王淑元 高瑞英 杨灿东 刘文崇 李受勤 谢渝生 林乃荣 张守一 李哲民杨正衡 杨永嘉 唐家章 曹平坤 周祖亷 霍适之 牟怀贞 曾德瑜 赵希斌 谢上品 林道茂刘观恩 康自修 王家棁 李角山 张万钟 刘文生 蒋学勇 周炳业 郭倩倩 张淑兰 杨炳安时 光 刘恩裕 虞哲均 谢会娥 李远淮 杨平生 覃淑君 樊百川 张文淳1948年:周怡天 周甦民 李明仁 唐国樑 张轶东 潘乃穆 黄万福 刘 正 刘克华 严善明 赵梅生程贤策 叶权书 金 增 王庆峰 萨公强 胡珠生 侯雨黻 李作仁 康右铭 杨建芳 吕俊华周来源 齐洁天 周建奇 张静芳 祝绍宗 杨乃荣 周立亭1949年:卢育三 杨祝华 王 殷 李世固 赵其昌 吕遵谔 阎光华 贾绣君 张丽霞 陈贵宗 许金华金学山 吴思鸥 刘采蘩 王文越 丁圣治 朱克朗 萧超然 牛习性 陈哲夫1950年:萧良琼 赵辉杰 马模贞 陈兆魁 殷治平 张 磊 龙盛云 王文定 黄展岳 吴荣曾 胡永树李逸友 杜经国 罗士鹗 邓福秋 彭平阶 刘秉义 姚义山 蔡兴权 孔庆榛 薛德群 徐连城赵 振 夏禹文 张盛健 张学纯 韩耀宗 周清澍 李英春 徐萍芳 林寿晋 陈 慧 郑振香 李仰松 刘观民 俞伟超1951年:朱忠武 马寿千 冯松年 李树申 傅同钦 秦淑清 李家翰 杨益森 张鸣环 颜世信 王云鹗朱蓬举 徐保善 李鸿义 樊淑勤 陈慧民 郑克晟 马富民 王希孔 徐印玺 刘纯杰 杨 杰丁子英 胡曼云 史学勤 曹贵林 郑笑梅 张义德 田 珏 王天奖 俞景海 邓 瑞 于 杰马子壮 刘 瑜 孙国璋 张鸣九 张裕珠 魏效祖 郑成通 朱世源 吴国仪 阎孝慈 苏天钧 赵芒荃1952年:张伯伦 赵 健 甄 栋 吉敦谕 周良霄 周雅格 朱克柔 炝 ?朱大昀 钟碧容 钟天越 范彭年 谢清河 薛继敏 黄广廓 洪济民 高鸿志 顾菊英 顾文璧 关秋岚 李济贤 李志卿刘俊芒 刘滕林 刘毅政 卢显宗 吕一燃 马克垚 沈傅经 蔡 夏 宗士年 董省非 王长文王傅阳 王炳义 王毓钟 王玉笙 杨汉池 吴希贤 陈小川 丁刚毅 张忠培 张森水 祝广祺 方酉生 夏振英 徐锡台 徐书城 徐元邦 黄景略 高 明 高东陆 耿引曾 唐荣芳 王克林 王世民 魏树勋 阳吉昌 叶小燕 洪晴玉 洪晴玉 李广海 王永茂 俞娟月 金东圆 顾 哲罗道芸 萨本仁 邓 瑞 田达存 于 杰 陈明丽 徐 如 徐苹芳 林寿晋 那向芹 王文郁齐文颖 卢其昌 周泽煃 张景贤 陈汉时 傅培根 李华强 白淑英 苏天钧 曾尔慧 王敦书殷叙彝 赵益荃 周承恩 周益盛 徐寿坤 梁从诫 田祖铭 吴乾兑 吴崇庚 吴鹤鸣 杨少廷曹 萍 张鸣环 张义德 陈惠民 郑笑梅 郑克晟 秦淑清 朱忠武 朱蓬举 樊淑勤 冯松年 傅国钦 徐保善 胡曼芸 李家翰 刘兆杰 马富民 马寿千 史孝勤 田 珏 丁子英 曹贵林杜经国 王希孔 王天奖 王云鹗 杨 杰 杨益森 俞景海 张 磊 张盛健 赵辉杰 周清澍周怡天 韩耀宗 夏禹文 萧良琼 徐连城 胡永树 黄展岳 孔庆臻 李英春 龙盛运 彭平阶邓福秋 王承祒 王文定 吴荣曾 杨建芳 姚义山 殷治平 陈康树 郑成通 刘 瑜 马子壮魏效祖 吴国仪 阎寿燕 陈 慧 郑振香 李明晨 李仰松 刘观民 喻旦初 俞伟超 林乃荣1953年:白述礼 曹 钧 陈唯声 程人乾 戴静华 段东泰 董为奋 顾雪渔 杨大业 杨立文 杨 讷杨世铎 李庆淦 梁太济 林华国 林正龙 刘宁勋 罗正清 吕克武 饶民伦 任嘉禾 王先恒王鸿武 王才忠 吴维能 吴宗国 萧 曼 黄时鉴 薛宗正 张仁忠 张世俊 张先翱 郑家馨郑兆祥 周南京 朱安康 朱承恩 朱桂昌 邹志正 王振海 郝 斌 何龄修 郭根锡 贾洲杰 袁樾方 李广海 蔡尔轨 陈德钧 戴尔俭 丁建弘 纪仲庆 严文明 杨朴羽 杨式挺 杨锡璋 杨 泓 秦声德 李炎贤 刘 勋 马耀圻 徐秉铎 臧 嵘 张宗白 白瑢基 陈德钧 杨朴羽1954年:陶西平 曾清祥 杨 瑛 胡 琪 朱 溪 徐光冀 李培浩 郭礼明 许南亭 江青枫 贾锈君曹其敏 张剑奇 胡 虹 王云璋 赵淑慧 章以淦 袁钟秀 李 原 王增祥 丁则勤 熊光祖周钦祺 李光淑 萧声棠 李鉴濬 赵晓廷 刘金慧 张 文 李志义 王书田 李桂海 赵思恩段静修 师道刚 庄鸿铸 刘祺宝 袁俊卿 李更春 陈瑞德 潘松鹤 殷玮璋 李德金 汤永才许 宾 赵明海 黄良元 魏启文 沈仁安 包涵芬 孙伯鍨 高广仁 杨家麟 席康元 朱国照赵松鹏 吴家林 王文清 范楚玉 袁 颖 黎家秀 孙树荃 汪宁生 曲军锋 汤龙宝 潘其风车福彦 汪遵国 任式楠 林圣龙 吴云波 施德福 夏超雄 徐定峰 周庆南 厉始奂 高炳南邵望平 陈季海 杨荫滋 刘易修 梁建华 孙善德 杜 宇 王治来 黄官锐 王正名 韩恒煜郭平梁 陈世基 宋家钰 陈 振 李世泽 庞倬恒 戴可来 吴凤斌 陈斯骏 李铭清 张 磊王鸿铃 闻少华 张廷锡 王 非 刘武生 黄友钊 梁志明 何 杰 王明哲 吴楚春 张万钟李作智 达 赖1955年:吴 炜 朱涵康 沈 元 朱德如 袁天伟 陆思贤 颜 芙 徐萱龄 顾德融 孔哲生 刑惠龄郭松义 江平山 李嘉谷 薛金度 邵伯兴 陈高华 陆庭思 高芙龄 殷瑞渊 徐传益 王人聪蔡家琪 戴用通 裴慧敏 丁学芸 王家鼎 朱一涛 李鸿彬 舒之梅 穆舜芙 宋 仪 王 凡冯普仁 陆国俊 钱榆生 邹厚本 薛钧和 陈鸿生 邱宣充 郭罗基 陈本悌 王炳华 张兰馨俞 源 李宗纯 孙敦新 张士智 陈慧和 陈乃东 钱伯泉 林被甸 李 忍 赵非尧 朱希淦蔡凤书 孙 机 王凌云 叶学明 张健之 吉发习 王俯民 刘光述 沙健孙 李宗一 孙 淼詹婧韶 李光登 王冠倬 郑洵之 齐文心 马文宽 姚苑真 冯端临 李忞如 宋建国 张学仁刘哲仁 陈来皓 梁英明 李文敏 吴振禄 马振举 杨中强 王占山 崔 璿 宋肃瀛 杨秉功李文杰 李壮伟 杨泰麟 汪雪胜 魏国忠 李铁成 宋兆麟 刘培赫 吴精华 许宁英 潘先仍吴永章 孔令平 林生早 雷光汉 徐云龙 陈宁生 滕昭宗 罗小琼 秦宝琦 贺捷生 热哈玛陈明猷1956年:吴代封 齐续络 吴梦麟 王思田 呼 和 李纯德 郑杰祥 张文质 华向荣 张力之 王慧琴李淑兰 何佩珍 王宏志 林 况 王 兴 李晓东 李伯谦 李凤好 林祖徕 张国玉 陈葆华方久忠 张左系 叶桂生 张镜明 杨育彬 曹洪礼 聂大江 叶庆雨 桑士光 唐一国 唐耕耦王思忠 范哲生 俞民生 徐加华 王家俊 杜育明 吴文辉 陈斌文 王一鲁 孙泰华 俞兴茂何纪生 李家和 王松奎 蔡少卿 赵 桦 马希桂 许森荣 吴融芳 高瑞保 马 冰 秦申卿许家荣 杜荣泉 吴金泉 蔡 雷 钱宗范 谭圣安 刘林生 徐国樑 韩嘉谷 唐景绅 施祖伟高亦肖 孙希正 顾敦信 陈付金 童 超 傅 星 詹方瑶 林垂焰 苏双碧 许黎明 杨际平吴传煌 吴敬三 林承节 应尔玉 朱康倬 刘 政 李发林 曹灿英 徐君荣 杨明新 朱非素张学海 李起陵 朱睿根 薛 达 汤 池 张一飞 陈 明 王水湘 徐恒彬 郝本性 彭抱宜池 克 张凤波 齐春芳 任常泰 李恕德 陈金陵 张希贤 尹恒文 吴春年 吴礽骧 曹国彦谭惠霞 谭棣华 冯国正 陆宏基 刘光荣 丘立本 邓绿元 刘美崧 何介钧 徐自强 李知宴卢启勋 劳伯敏 那斯尔 华钟甫 刘少云 李玉莲 刘焕增1957年:王 岩 李学诗 温明荣 杨 霓 赵宝玉 李经汉 刘凤翥 廖国?高家鑫 江兆惠 沙宗复 朱学习 李笃谦 楼开炤 沈志恩 王仁波 李锡厚 郝世林 孔祥星 李斌城 张明普 张岛瀛刘金山 韩信夫 陈智超 马长舟 曹者祉 刘录兴 杜乃松 刘崇思 阮嘉学 吴进质 李起陵马惠清 孙启祥 彭保林 郭大顺 张显清 乌恩岳斯图 肖 甡 葛 亮 阎三和 曹肇海 曹延尊 李泰顺 王玉林 赵珍芳 韩 榕 郭珍富 姚唯祥 郭卿友 谢宝森 陈芷华 孔令源刘锐祥 刘一曼 秦文炯 彭元中 赵匡为 蹇人钧 黄乘矩 拉哈苏伦 范氏海鸥 阮辉贵 王曾瑜 林 云 金家广 刘少安 陈崇福 张亚初 薛金凢 孙秉根 王慎荣 孙璞方 胡振东杨成竹 王希伟 王俊宜 张德贞 丁一鸣 曹作之 傅山源 李宁守 张耀辉 万永全 高光瑜范达仁 梁学明 黄思骏 何芳川 李玉莲 刘晋祥 万式臻 刘克甫 阮维馨 王 凢 朱茂铎张忠政 王云鹗 万式臻1958年:罗 琨 平建民 吴 达 刘昌亮 郭晓莺 尹希哲 李 弥 孟亚男 韩秉芳 赵雅琴 刘殿忠张铁诚 石致玉 孟繁仁 于瑞玺 张永山 杜 淼 李江浙 贾达黎 张宏儒 张以容 王德森蔡立河 张亚南 彭坤元 梁志成 毛希圣 李宝良 穆凤琴 彭金章 孙爱成 任 芬 王永谦冯 钢 曹淑琴 李洁清 叶捷春 乔振达 王烈遗 韩学智 刘春云 江苏新 李文奎 陈玉兰董树棣 马世长 包靖国 武月星 兰 筠 李东琬 许九星 张宗懋 赵继镛 李恭笃 马长林杨会春 寇清平 许爱仙 段鹏琦 刘宝金 杨西堂 杨喜英 商友仁 杨宝成 王天成 樊锦诗周国祥 张杰夫 祁学义 徐治亚 孟林福 胡修生 史学忠 朱慧明 刘锐生 王 恺 曹益三李庆贵 申生才 蔡钊珍 任世龙 方连庆 叶昌纲 黄 全 张 强 郑则民 徐宝华 蔡 彬赵万财 魏家风 王绪文 朱朝慈 曹定云 曹中英 李巧荣 王庆斌 何瑞田 李惠兰 王春青李庆兰 宋本同 郝庆元 黄曼萍 高 川 张秀全 淳于相 周长贵 阎 生 牛玉兰 王玉霞赵秉毅 张增祺 王继承 于淑琴 栾志然 刘元文 张岱海 骆雪宗 吕希有 姜淑琴 祁慧芬刘云峰 周恩厚 张怀安 戴铨德 浦恩立 张新生 张元杰 安崇德 李建和 谢德根 章殿云毛正延 姜金堂 张振甲 王 波 杨 毅 胡格吉勒图 黄元裕 孙明星 商民权 陈选权 张文彬 刘兴云 萧远强 焦文德 杜文钿 杨耒福 金尚宪 丁始琪 张作智 王 宇 蔡文英 高美璇 葛献挺 加哈甫 木哈提巴尔 李兆瑞 黄华岳 李学书1959年:李 讷 张宗平 刘宗汉 杨雅彬 杨希平 李殿明 齐庆昌 杜新隆 汤重南 杨曾文 胡 戟李保定 耿来金 刘玉衡 颜鲁南 侯长荣 赵德教 高金华 石柏林 随喜文 冯佐哲 李 玉刘庆堂 李春润 杨占江 王晓秋 徐士章 林代昭 金光瑜 贾以仁 王兆兰 张黎辉 王国祥张伟达 袁爱珍 俞耀庭 谢稂辉 吴永明 邵承凡 施明才 马惠平 张强生 秦裕芳 吴新城尹木林 杜玉侠 何贵春 吴太等 许金钩 金国新 高可早 梅伟强 姚德明 钟卓安 黄承篮刘景生 刘金质 屈树吾 龚文抗 罗建国 王丕章 马林彪 王汉昌 陈秉才 靳殿良 张万仓傅世臻 张锡瑛 温玉成 郭振禄 丁明夷 王宇信 胡人瑞 林秀贞 陈绍棣 任常中 刘振华辛占山 姚义田 於福顺 孙开秦 郑允飞 陈振裕 杜在忠 廖伟章 李绍连 胡美州 雷从云蒋廷瑜 白云哲 高英民 李富华 侯山玉 韩英平 张兴仪 黄长贤 胡振读 文本亨1960年:张 立 白莉莉 马 莎 郎秀华 王宜峨 翁 廉 张江开 贾梅仙 陈占郎 吴国衡 丁继光吴统慧 王彩梅 张锡群 欧阳清 隋喜文 闞世洪 柯良标 万长庚 阎循训 金文发 陈道华杜万启 沈美贵 刘画山 司国宝 刘启民 赵铭煌 田作忠 段留玉 沈连根 管维良 赵家声王进一 康德元 黄一义 刘振华 郭素新 田广金 张庆喜 石永士 谷振国 崔文如 夏名彩尹振玲 王汉昌 刘式金 牛国祯 陈美健 单远慕 李绍连 李友谋 梁晴卿 陈禄生 徐寿群李全名 薛学陶 孙金富 李淑娥 翁善良 游季生 黄留山 杨权喜 陈文血 惠良育 毛德金朱学文 潘四根 李玉娥 张昌志 王彩霞 朴懈?王 克 冯世南 胡根礽 裴仁贵 沈美贵 戴光镇 俞中和 叶网春 张 绥 陈光伟 孙云清 曲翠卿 白恩元 李良铁 赵景尧杨永芬 许玉林 袁云达 王玉琴1961年:武生辰 张惠芝 高英民 王荣彬 安丙辰 尹振玲 孙关根 李 铁 李尚英 谢保成 徐广德 常玉芝 黄修荣 侯铁珊 王政尧 楼开炤 吴九龙 才家瑞 李兴忠 刘淑春 王树明 吉学文 石柏林 苏小幸 孟宪刚 李永昌 翁善良 谢增寿 郭志燮 孙映江 殷 华 荀立中 张忠民 易淑逑 肖亢达 陈达波 付淑敏 孙玉瑞 杨绍明 侯均初 李秀琴 杨秀桂 杨顺兴 夏庚辰 秦文湍 王舜卿 慈 彪 关晶秋 王祚?姜A?高荣斌 吴金钟 孙英根 吴曾德 李广廉王明达 季丽庆 沈纪福 李玉昆 陈永平 郭龙春 李明德 高义朝 王正海 王水根 龙少华 陈耀钧 李晋槐 刘万祥 范桂杰 王佐义 张妙清 刘琴玉 及茂材 王凤琴 张 毅 孙 义 陈锦名 陈章文 蔡行瑞 李同庆 包廷俊 汪崇智1962年:徐康明 朱友华 杨 群 王庆英 李春光 张玉范 赵淑香 周燮藩 陈显强 彭光谦 周启朋 刘庆桂 李毓芳 顾志华 阮廷贵 张德春 符鸿合 田久川 谷长岭 罗 昭 林荣贵 董惠兰 曹宝盛 张绪球 彭 浩 史学谦 吴玉贤 魏正瑾 徐圣选 胡振纯 胡德平 王荣欣 叶万松 赵殿增 张惠芝 何本方 黄奕铁 马文福 陈 芬 曾意丹 吴泽湘 许锡庆 贾选贵 张绍清王振镛 文启明 郎树德 许保福 陈育宁 刘文太 王洪图 彭大鹏 郭中骥 王松荣 郑学廷 杜国瑞 陈显强 杨禄先 陈友道 陈膺龙 许明达 汤筱芳 陈家禾 姚杏民 顾荣福 曹宝盛 靳云昌 刘俊文 薛魁胜 刘国政 马生祥 承庆昌 聂玉海 梁秉常1963年:许明达 王学坚 李铁运 孟繁清 张显忱 任子昂 踔靖?高 华 王 玮 叶凤美 李昆生 曾新民 周启朋 潘力本 何本方 安玉振 张冉鹏 李景屏 叶文郁 卢美松 高依忠 葛英会 李健民 郝思德 叶万松 董乃强 严智泽 张再明 张岱海 王绪文 陈玲玲 李丹林 兰书臣 陈 芬 王青苏 王天有 陈国琦 曹志刚 毋太平 潘修人 王金苗 黄申章 罗土卿 陈春惠 何国就 蒋 鹏 臧 振 李沛如 王海治 常 健 吴世英 陈志君 李金顺 朱明权 朱瀛泉吴俊发 朱恩瑜 许谋清 胡秋芦 齐明山 米淑云 苏 俊 靳枫毅 王 侠 许智范 徐启雯余芝文 欧潭生 李炳煌1964年:郑振卿 陈来甫 吴长先 苏启刚 孙文平 姜耕田 谢大金 朱诚如 韩伯仁 张根云 窦小平 梁广中 程积俊 何喜涛 李树喜 朱跃廷 王通讯 赵会生 徐博东 张玉芬 范海泉 孙金雁 杨树升 廖光玲 李胜利 丁秋云 成汉昌 张光钰 肖步升 胡敬梁 袁志旺 王欠兰 高海林 蔡松柏 窦春起 范银山 徐育敏 何顺果 徐万民 宋有成 司美丽 张文泉 王文升 丁剑南 王安忠 赵承广 张雪霞 魏亚逸 常 健 吕金山 张泉田 丘添真 金柏年 杨志军 姜念思 王绵厚 黄泽林 覃圣敏 黄永仁 许智范 王 璧 马洪路 张郑国 张启琛 汪 利 齐明山 崔学谙 姚成玉 王金路 丁建华1965年:缪学荣 李延凌 余新时 赵忠文 丛大川 李送法 任吉胜 张之安 王化君 成常福 张双儒 刘海超 方迁平 佟伟华 李天元 信立祥 刘 敏 赵梅庄 王享兴 张明苹 徐 森 杨桂香 孙 杰 申国俭 王勤金 萧建云 杨远芳 刘海超 钟占元 何治龙 李朝祯 李自智 余新青 齐迎平 孙民兴 张孝荣 赵世超 俞萧邦 李玲敏 陈自芬 杨永清 徐嫩棠 李送德 魏奕雄 李霓霞 刘建国 萧小莹 刘洪彬 彭思泰 郭绍林 吴国良 雷昭华 张明华 王复兴 张文虎 李丁平 米树荣 王瑞恒 鄢成林 郑维生 王 云 钱凤娟 钱泉生 陈汉中 俞 政 虞赛莲 陈荣法 詹康岳 罗志刚 李垂黑 朱祖雄 李延龄 高发元 王渊涛 缪学英 吴学祺 张学明 颜学修1970年:张春元 王桂玲 王焕玲 文九发 李淑兰 窦桂华 孙玉荣 鲍振芬 马朝军 韩树智 原永堂 张淑琴 何 勇 张永明 宋洪泉 岳 升 鞠淑美 张文和 郭仲山 吴未金 李文彦 李凤桥 李际恩 李天荣 孔繁敏 徐 凯 王春梅 刘华祝 李成言 卢自海 潘庆德 曲世德 牟淑云彭咏梅 张 杰 崔晓天 姜淑华 李桂芹 周桂荣 费德云 黄 印 张 禄 巩庆标 赵金山 刘占民 朱海荣 姜桂琴 韩忠金 范有芳 刘亚东 史景明 邢守智 李秋枫 李双凤 刘程新朴秀玉 李永晨 张建民 张继库 索德庆 刘尊友 侯秀岩 高敦富 秦瑞莲 曹文慧 汤宗廷丁连香 张素贤 邓海文 徐京城 秦建国 濮文超 刘文生 佟桂芳 翟惠文 傅秀云 王桂琴 孔丽娟 于学强 刘轮潮 胡书信 魏立祥 顾建新 陈龙祥 朱水云 李瑞英 林乔英 王万福 邹成香 宣金华 余光时 韩成义 阎中恒 黄渭清 刘 平 刘齐爱 蒋凤想 刘金卿 郝俊福彭新云 周兆云 付发秀 李立安 丁凤琴 蔡淑梅 张桂荣 仝广隆 朱维香 赵 芳 胡玉纯李兰芝 何元富 洪奉春 高采田 白富荣 喻进旺 陆勤俭 郑有仍 符业运 吴胜福 黄冬根吴淑明 廖寿保 张桂娇 刘仁生 丁良珠 洒荣新 林亚杰 徐学修 邱仲春 杨凤春 党启林金久?张素兰 姚玉华 邓忠志 付祥萍 王 贵 李玉霞 傅淑珍 杨恩福 任振平 王兴国 艮路谊 唐桂荣 崔世国1972年:郭秀兰 张继民 陈连贵 朱炳芳 冯俊德 李雪梅 陈敬军 孙雅荣 王育成 张 泓 薛宝根 樊莲凤 张小林 卜兆凤 王俊兰 路秀华 张彦玲 韩志远 胡志宏 段启增 崔国荣 朱金奎宋海林 胡国成 赵福生 权奎山 傅文森 刘洪生 张梅敏 李丽华 臧文素 周振敏 何铁军。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各专业考研参考书目汇总北京大学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中国史专业:《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史专业:《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难度,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就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学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辅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参考书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大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北京大学考研机构!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难不难,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最近几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
北京大学2015年历史学系研究生共招收42人,招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研专业课623历史学基础复习较为容易,考研难度不大。
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
其次,考试科目里,历史学基础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
即使本科学历史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
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
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毕业生就业怎么样?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宗、度宗时期贾似道专权
《宋史》卷四七四《贾似道传》 “理宗崩,度宗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称之曰 ‘师臣’而不名,朝臣皆称为‘周公’。…… 三日一朝,赴中书堂治事。赐第葛岭,使迎养 其中。吏抱文书就第署,大小朝政,一切决于 馆客廖莹中、堂吏翁应龙,宰执充位署纸尾而 已。似道虽深居,凡台谏弹劾、诸司荐辟及京 尹、畿漕一切事,不关白不敢行”。
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内藤湖南1910年发表《概 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 提出“唐宋变革论”,认 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 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 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 的开始,其间包含了唐末 至五代一段过渡期。
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 论著选译》第一卷
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围绕“唐宋变革论”的讨论及其对研究的推 进
11
南宋:在金朝的压迫下生存
一、 宋金和战 二、南宋的政治特点与文化转向
中 国 历 史 上 又 一 次
『 南 北 朝
』
时 期
辽北宋时期全图
中
国
历
史
辽
上
又
西夏
一 次
『
吐蕃诸部
北宋
南 北
大
朝 』
理
时
期
南宋的建立
靖康二年(1127)五月一日,徽宗的第九子 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 是为高宗。
1140年五月,金主战派南举 兵攻宋
弱挫已衄见(。n”ǜ)“!功”及垂成,六月,岳飞率军北伐
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前军推进到距离开封仅百
里的中牟;攻占洛阳
七月,郾城大捷;颍昌大捷
十二金牌 郾城
绍兴十一年(1141年),高宗、
岳 飞
秦桧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人 的兵权。同年底,以“莫须有”
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高宗时期秦桧专权
《宋史》卷四七三《秦桧传》 “桧两据相位,凡十九年,……一时忠臣良将, 诛锄略尽。其顽钝无耻者,率为桧用,争以诬 陷善类为功。……察事之卒,布满京城,小涉 讥议,即捕治,中以深文。又阴结内侍及医师 王继先,伺上动静。郡国事惟申省,无一至上 前者。桧死,帝方与人言之”。
宁宗时期韩侂胄专权
《宋史》卷四七四《韩侂胄传》 “侂胄除平章军国事。……三日一朝,因至都 堂,序班丞相之上,三省印并纳其第。……侂 胄用事十四年,威行宫省”。
宁宗、理宗时期史弥远专权
《宋史》卷四一四《史弥远传》 “弥远既诛韩侂胄,相宁宗十有七年。迨宁宗 崩,废济王,非宁宗意。立理宗,又独相九 年,擅权用事,专任俭壬。理宗德其立己之 功,不思社稷大计,虽台谏言其奸恶,弗恤 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四三
南
二、南宋的政治特点与文化转向
宋 文
官
立
• 权臣政治:权相继出, 宰相专制,
像
政治腐败
• 思想文化上出现 “内在”转向
南宋宰相最擅权者,为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 似道四人。盖南宋宰相兼总兵财,权莫与比。一人 得政,俨然首辅,其他执政,陪位诺画而已。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1127年十一月,高宗至扬州;1128年七月,宗泽赍 志以薨;1129年二月,高宗渡江;三月,杭州,苗 刘之变;1129年金军主力渡江,大举南侵,1130年 二月,”搜山检海以毕”,回,皇帝由金册封,
①称臣 保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
绍兴和议 ②“岁贡” 银25高万宗两绍、兴绢十25一万年匹/年
农家子弟从军报国 中兴四将中最年青的一个 最坚定的主战派 悲壮惨烈 臣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 终欲复仇而报国;誓心天地,当令稽颡以称藩。
岳飞1138《谢讲和赦表》,张节夫代笔
南宋金主要战场图
北伐
“虏欲弃其辎重,疾走渡 河颍 兀。昌术况,:今杀 “豪敌 我杰五 起向千 北风, 方,俘以士 卒撼 敌 来用二,山命千未易,、 有,天马 如撼时三 今岳人千 日家事屡军,见难强
③划界
东起淮水(中11流4、1年西)至大散关 (宝鸡西南)一线
①改称臣为称侄
隆兴和议
孝宗隆兴二年,1164 ②减少“岁贡”银20万两、绢20万匹/年
③各守旧疆
嘉定和议 ① ② ③改增 “叔岁 犒侄币军为银银伯”3侄300万0两万、两绢宁 (30宗 1万20嘉匹8)定/年元年
宋金关系的定型与调整
1127-1131年,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与稳 定;“绍兴和议”
“唐宋变革论”是以对比六朝隋唐贵族政治和宋 代君主独裁政治两种政治体制为核心而展开的, 然后推广于经济、学术、文学、艺术、音乐等层 面的变化。
政治 经济 文化
隋唐贵族制衰废,宋朝君主独裁 制兴起
唐宋之际,为实物经济之终结, 货币经济之开始
由贵族文化转向平民文化
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内藤湖南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 的“唐宋变革论”,被欧美学界称为“内藤假说” (Naito Hypothesis),已成为内藤史学的标志。 这种以历史的内容来划分时代方法,第一次打破 了中国历史研究中的王朝体系,无疑是一大进步。 而且,对于中国历史总体的把握,具有一种运动 和发展的观点,大大推进了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
初,狱之成也。太傅、醴泉观使韩世忠不能平,以 问秦桧。兀桧术曰致:秦“桧飞:子“雲汝与朝张夕宪以书和虽请不,明而,岳其飞事方体, 莫须有?为”河世北忠图怫,然必曰杀:(“岳相)公飞,,‘始莫可须和有。’”三字, 何以服天下乎?!”飞《知宋书史善》待卷士三,六且五济《人岳之飞贫传,》 用兵秋毫无犯,民皆安堵,不知有军至。今号为贤 将。
“唐宋变革论”概说
一、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二、围绕“唐宋变革”的讨论与
对学术研究的推进
内藤湖南及其“唐宋变革论”
内藤湖南(1866-1934) 本名虎次郎。为日本中国 学、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 其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 国上古、中古、近世史, 通论中国文化史、史学史、 美术史等。有《内藤湖南 全集》14卷。
1161-1164年,调整:1161年,金海陵王 南侵;1163年,隆兴北伐;“隆兴和议”
1206年,宋朝主动对金发动全面进攻,遭 遇失败;“嘉定和议”
“嘉定和议”后,宋、金两国都日益衰落, 无力再发动战争,和议后的状况维持了下 去,直到蒙古崛起。。。。。
历史人物:岳飞 (1103-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