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试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试题[带答案]

第一章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A. PPPB. IPC. UDPD. TCP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参考答案:第二章1.(09-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N (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C=2W.log2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一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一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章概述要点及习题总结1. ⽹络分类:电信⽹络、有线电视⽹络、计算机⽹络、移动互联⽹2. 互联⽹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连通性和共享性3. ⽹络由若⼲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链路组成4. ⽹络之间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就构成了⼀个覆盖范围更⼤的计算机⽹络。

这样的⽹络称为互连⽹,习惯上,与⽹络相连的计算机称为主机5. 互联⽹的基础结构发展过程(三个阶段): 第⼀阶段: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第⼀个分组交换⽹ARPARNET。

1983年TCP/IP协议栈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协议,使得异构⽹络互联,因此⼈们把1983年作为互联⽹的诞⽣时间 第⼆阶段: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会NSF围绕六个⼤型计算机中⼼建设计算机⽹络,分成了三级⽹络:主⼲⽹,区域⽹,校园⽹(企业⽹) 第三阶段:1993年,Albert Gore(时任美国副总统)提出NII(“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旨在以因特⽹为雏形,建⽴“信息⾼速公路”,⾄此,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个商⽤的互联⽹主⼲⽹替代,政府机构不再负责互联⽹的运营和管理,逐渐由互联⽹服务提供商(ISP)接⼿,ISP是进⾏商业活动的公司,ISP向互联⽹管理机构申请很多IP地址,同时拥有通信线路,任何机构和个⼈只要向某个ISP交纳规定的费⽤,就可以通过ISP接⼊互联⽹ 6.互联⽹和互连⽹ 互连⽹:通⽤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络互连⽽成的计算机⽹络 互联⽹:专⽤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的、最开放的、由众多⽹络相互连接⽽成的特定互连⽹,它采⽤TCP/IP协议栈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是美国的ARPANET 7.万维⽹ 互联⽹的迅猛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由欧洲原⼦核研究组织CER开发的万维⽹WWW(World Wide Web)被⼴泛应⽤在互联⽹上 8.互联⽹的标准化 1992 年由于互联⽹不再归美国政府管辖,因此成⽴了⼀个国际性组织叫做互联⽹协会 (Internet Society,简称为 ISOC) [W-ISOC],以便对互联⽹进⾏全⾯管理以及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其发展和使⽤。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三章数据链路层要点及习题总结1.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差错检测2.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1)链路和数据链路 链路(物理链路):链路(link)就是从⼀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段物理线路(有线或⽆线〉,⽽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数据链路(逻辑链路):为当需要在⼀条线路上传送数据时,除了必须有⼀条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换⽽⾔之,数据链路=链路+通信协议 (2)早期的数据通信协议叫通信规程 (3)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帧 (4)封装成帧: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个帧。

⼀个帧的帧长等于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加上帧⾸部和帧尾部的长度。

⾸部和尾部的⼀个重要作⽤就是进⾏帧定界(即确定帧的界限),为了提⾼帧的传输效率,应当使帧的数据部分长度尽可能地⼤于⾸部和尾部的长度。

但是,每⼀种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传送单元 MTU (Maximum Transfer Unit),当数据是由可打印的 ASCII 码组成的⽂本⽂件时,帧定界可以使⽤特殊的帧定界符(如SOH和EOT)。

SOH:Start Of Header EOT:End Of Transmission (5)透明传输:所传输的数据中的任何 8 ⽐特的组合⼀定不允许和⽤作帧定界的控制字符的⽐特编码⼀样,⽆论什么样的⽐特组合的数据,都能够按照原样没有差错地通过这个数据链路层。

发送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数据中出现控制字符 “SOH”或“EOT”的前⾯插⼊⼀个转义字符“ESC”(其⼗六进制编码是 1B,⼆进制是 00011011 )。

⽽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把数据送往⽹络层之前删除这个插⼊的转义字符。

这种⽅法称为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如果转义字符也出现在数据当中,那么解决⽅法仍然是在转义字符的前⾯插⼊⼀个转义字符。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二章物理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二章物理层要点及习题总结

《计算机⽹络(第7版)谢希仁著》第⼆章物理层要点及习题总结1.物理层基本概念: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再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特流,⽽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2.物理层特性:机械特性,电⽓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3.数据通信系统:分为源系统(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络)、⽬的系统(接收端)三⼤部分,通信的⽬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或电磁的表现,通信系统必备的三⼤要素:信源,信道,信宿4.信号: (1)模拟信号(连续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连续变化的信号,⽤户家中的调制解调器到电话端局之间的⽤户线上传送的就是模拟信号。

(2)数字信号(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户家中的计算机到调制解调器之间,或在电话⽹中继线上传送的就是数字信号。

在使⽤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称为码元。

在使⽤⼆进制编码时,只有两种不同的码元,⼀种代表0状态⽽另⼀种代表1状态。

(1码元可以携带的信息量不是固定的,⽽是由调制⽅式和编码⽅式决定的,1码元可以携带n bit的信息量,可以通过进制转换和多级电平)5.信道 (1)基本概念:信道⼀般⽤来表⽰向某⼀个⽅向传送信息的媒体,⼀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条发送信道和⼀条接收信道。

(2)通信双⽅的交互⽅式: ①单⼯通信(单向通信):即只能有⼀个⽅向的通信⽽没有反⽅向的交互,例如:⽆线电⼴播,有线电⼴播 ②半双⼯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即通信的双⽅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式是⼀⽅发送另⼀⽅接收,过⼀段时间后可以再反过来。

例如:对讲机 ③全双⼯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即通信的双⽅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例如:打电话 (3)调制和解调 原因:信源的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字或图像⽂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计算机网络》_第7版_谢希仁_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概述1.21世纪的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2.Internet是由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

3.互联网的两个重要基本特点,即连通性和共享。

4.互联网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

5.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互连网,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所谓“上网”就是指“(通过某ISP获得的IP地址)接入到互联网”。

7.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

8.路由器(router)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9.分组交换的优点:高效-动态分配传输带宽,逐段占用通信链路,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地选择最合适的转发路由,迅速-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

10.计算机网络主要是由一些通用的、可编程的硬件互连而成的,而这些硬件并非专门用来实现某一特定的目的(例如,传送数据或视频信号)。

这些可编程的硬件能够用来传送多种不同类型的数据,并能支持广泛的和日益增长的应用。

11.速率的单位是bit/s(比特每秒)(或b/s,有时也写为bps,即bit per second)。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网络拓扑结构:指组成网络的通信节点和主机被通信线路链接的具体形状。

网络拓扑有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和不规则的网状型等。

电路交换:属于预分配电路资源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直到双方通信完毕拆除连接为止。

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

电路是“透明”的。

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大。

缺点:所占用的带宽是固定的,所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用户在租用数字专线传递数据信息时,要承受较高经济代价。

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协议、接口、服务:在iso/osi分层模型中,上层称为服务的使用者,下层称为服务的提供者,上下层(即相邻层)之间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接口,不同系统同层通信实体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协议。

服务类型:传输服务有两大服务类型,即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传输服务用户之间逻辑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是可靠的服务,它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序列控制。

而无连接服务提供的服务不可靠。

OSI模型: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si模型将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成7层,俗称7层协议标准。

实体:OSI参考模型中的几个术语,实体(entity)指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进程。

服务访问点sap:(n)层实体向(n+1)层实体提供服务,(n+1)层实体向(n)层实体请求服务,从概念上讲,这是通过位于(n)层和(n+1)层的界面上的服务访问点(n)-sap(n-service access point )来实现的。

(n)-sap是一个访问工具,由一组服务元素和抽象操作组成,并由(n+1)实体在该点调用。

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n)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n)协议数据单元(n)-pdu ((n)protocol data unit)。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第一章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B:C:D: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A.PPPB.IPC.UDPD.TCP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1600ms、1600ms、800msD、1600ms801ms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A.应用层B表示层C传输层D网络层第二章1.(09-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S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白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A.12kbps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C=(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

(完整)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完整)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著考试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5、互联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解析[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答:——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 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第一章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A. PPPB. IPC. UDPD. TCP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B C C A B B D C第二章1.(09-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N (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C=2W.log2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问题详解)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问题详解)

第一章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A. PPPB. IPC. UDPD. TCP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 D、1600ms、801ms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参考答案:第二章1.(09-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 B.24kbps C.48kbps D.96kbps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N (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C=2W.log2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解析]

第一章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A.网络的层次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A:80msB:80.08msC:80.16msD:80.24ms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A.PPPB.IPC.UDPD.TCP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A.对话管理B.数据格式转换C.路由选择D.可靠数据传输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

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A.800ms、1600msB.801ms、1600msC.1600ms、800ms、D、1600ms、801ms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A.应用层B表示层C传输层D网络层参考答案:12345678BCCABBDC第二章9.(09-34)在无噪声情况下,若某通信链路的带宽为3kHz,采用4个相位,每个相位具有4种振幅的QAM调制技术,则该通信链路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 A.12kbpsB.24kbpsC.48kbpsD.96kbps注:1924年奈奎斯特(Nyquist)就推导出在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的公式:理想低通信道的最高大码元传输速率C=2W.log2N(其中W是想低通信道的带宽,N是电平强度)。

计算机网络_谢希仁_7版_1-6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计算机网络_谢希仁_7版_1-6章计算题及简答题

第一章(P39)概述1-15,假定网络的利用率达到了90%。

试估算一下现在的网络时延是它的最小值的多少倍?解:可以理解D0默认为100设网络利用率为U,网络时延为D,网络时延最小值为D=D0/(1-90%)=D0/0.1=10D0利用率:D=D0/(1-U) D:当前网络延迟 D0:空闲时延迟 U:网络利用率1-17,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 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 × 10^8 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 kbit/s。

2)数据长度为10^3 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 Gbit/s。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解:发送时延Ts = 数据帧长度(bit)/ 发送速率(bit/s)传播时延Tp = 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m/s)1) Ts = 10^7 bit / 100 kbit/s = 100 s,Tp = 10^6 m / (2 × 10^8) m/s = 0.005 s 2) Ts = 10^3 bit / 1 Gbit/s = 1 μs,Tp = 10^6 m / (2 × 10^8) m/s = 0.005 s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1-19(1)长度为100字节的应用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首部。

再交给网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首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网传送,加上首部和尾部共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用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用数据加上各种首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2)若应用层数据长度为1000字节,数据的传输效率是多少?解:.本层的传输效率=上层传送下来的数据/本层向下层传送的数据1)100 / (100+20+20+18) = 63.3%2)1000 / (1000+20+20+18) = 94.5%1-29,有一个点对点链路,长度为50 km。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1~3章知识点总结(细)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1~3章知识点总结(细)

第一章概述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

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

三网:电信网络(提供电话、电报及传真等服务;)、有线电视网络(向用户传送各种电视节目;)、计算机网络(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文件;)。

发展最快的并起到核心作用的是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两个重要功能:连通性(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数据,以及各种音频视频),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资源共享的含义是多方面的。

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2、计算机网络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3、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常称为主机。

5、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立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子层次JSP结构的互联网。

6、因特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下设两个工程部:互联网工程部IETF,互联网研究部IRTF。

7、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的三个阶段:建议标准,草案标准,互联网准备。

8、因特网组成:边缘部分(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9、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system)。

10、端系统之间通信的含义:“主机A和主机B进行通信”实际上是指:“运行在主机A上的某个程序和运行在主机B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信”。

11、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简称为C/S方式。

对等方式(P2P方式)即Peer-to-Peer方式,简称为P2P方式。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考试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考点知识整理(谢仁希第七版)第1章概述1、互联网与互连网的区别:①互联网(Internet):数量极大的各种计算机网络互连起来的②互连网:仅在局部范围内连接起来的计算机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构成覆盖范围更广的网络,即网络的网络2、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重要特点):连通性和共享(资源共享)3、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通过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与网络相连的计算机称为主机,实际上计算机之间需要通信,还需要在计算机上安装适当的软件。

5、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如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或企业网)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互联网(因特网)。

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如中国电信、移动、联通。

6、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范围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地址数目的不同,ISP分为:主干ISP、地区ISP、本地ISP(用户直接提供的服务,可以是提供互联网服务的公司或者拥有网络向员工提供服务的企业或者学校)7、互联网交换点IXP:①允许两个网络直接相连并交换分组(不收费),但是低层IXP向高层IXP交换分组时,通常收费。

②典型的IXP由一个或多个网络交换机组成,采用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网络交换机(用局域网连接起来)③世界最大的IXP于1995建造在德国弗兰克福,名字DE-CIX,达4.859Tbit/s。

8、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与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的区别:①internet(互连网):通用名词,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通信规则)可以任意选择,如TCP/IP②Internet(互联网或因特网):专用名词,指全球最大、最开放、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特定互连网,采用TCP/IP协议簇作为通信规则,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9、互联网标准制定的特点:面向公众,通过RFC(请求评论)文档公布10、名字解释:互联网协会ISOC:对互联网进行全面管理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管理互联网有关协议的开发互联网工程部IETF:由许多工作组WG组成的论坛,研究短期和中期工程,主要针对协议的开发和标准化互联网研究部IRTF:由许多研究组RG组成的论坛,研究长期考虑的问题,如协议、运用、体系结构等11、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有限期只有6个月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开始成为RFC文档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可以与多个RFC文档关联,编号(STDxx)除建议标准和互联网标准外,还有历史的、实验的、提供信息的RFC文档12、互联网的组成两大块: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13、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通信(传输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①计算机之间通信:是主机上运行的程序中进程之间的通信,实际为进程之间的通信②边缘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和对等方式(P2P方式)14、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①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②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归纳谢希仁版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归纳谢希仁版
特点:DDN具有传输质量高、传输速率快、通信可靠、数据安全性高等特点。
帧中继FR
简介:帧中继是一种广域网技术,用于在公共通信网络上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
特点:帧中继采用统计复用技术,允许多个用户共享同一通信链路,实现动态分配带宽。
传输方式:帧中继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将数据帧分割成更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具有较好的网络适应性和可靠性。
IP地址与子网划分
子网掩码的概念:用于标识IP地址的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子网划分的意义:提高IP地址利用率,减少浪费,方便管理。
IP地址的概念:用于标识网络中的主机或路由器的地址。
IP地址的分类:A、B、C、D、E五类,常用的是A、B、C三类。
地址解析协议ARP
ARP定义:ARP是地址解析协议,用于将32位的IP地址转换为MAC地址。
移动互联网:21世纪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开始兴起,人们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LAN):覆盖范围一般在方圆几千米以内,结构简单,布线容易,便于管理和维护。
城域网(MAN):覆盖范围为一个城市或地区,比局域网规模大,结构相对复杂,布线成本较高。
ARP工作原理:通过发送ARP请求和ARP应答报文,在局域网中查询与目标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
ARP缓存表:为了提高查询效率,ARP维护了一个ARP缓存表,存储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ARP欺骗防范:可以通过静态绑定IP地址和MAC地址,或者使用ARP防火墙等安全措施来防范ARP欺骗攻击。
应用协议:HTTP、FTP、SMTP、POP3等协议用于实现各种网络应用,如网页浏览、文件传输、邮件收发等。
DNS服务:DNS(Domain Name System)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实现域名解析功能,是因特网中不可或缺的服务之一。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要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要点

一、绪论1、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2、计算机网络重要功能:连接和共享3、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链路(link)组成,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host)4、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1)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83年)(2)建成三级结构因特网:主干网、地区网、校园网(企业网)(3)逐渐形成多层次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结构5、internet和Internet 的区别:(1)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2)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6、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7、制定因特网正式标准的四个阶段:(1)因特网草案(还不是RFC文档)(2)建议标准(成为RFC文档)(3)草案标准(4)因特网标准8、因特网组成(工作方式):(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传送数据、音频或视频)和资源共享。

(2) 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9、两种通信方式:(1)客户服务器方式(C/S)①客户和服务器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②客户软件的特点:被用户调用后运行;主动向服务器发起通信;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地址;可以与多个服务器通信;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复杂的操作系统③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自动运行并一直运行;被动地等待客户通信要求;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地址;一般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可同时处理多个客户请求(2)对等方式(P2P)①两个主机同时运行对等软件(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②本质上看仍是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10、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协议
总结词
电子邮件是互联网上最基本的应用之一, 它使用SMTP协议来发送邮件。
详细描述
电子邮件系统由邮件客户端、邮件服务器 和邮件传输协议组成。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基于文本 的协议,用于在邮件服务器之间传输电子 邮件。它使用TCP协议进行连接,并通过 端口号25来标识。
03
广域网的连接方式主要包括拨号连接、ISDN、DSL、光纤接入、专线接入等。 其中,专线接入是最常用的方式,通过DDN、帧中继、ATM、X.25等协议实现 可靠的数据传输。
04
网络互联与路由器
网络互联概述
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是指将分布在不同地 理位置的网络通过路由器等设 备相互连接起来,使得不同网 络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和共享资
意义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对现代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 的影响和意义。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 得人们可以跨越地理位置的限制,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 享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
• 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 按覆盖范围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特洛伊木 马等,对网络和系统构成威胁。
主动攻击:攻击者试图篡改、删除或破 坏网络数据,或者伪装成合法用户。
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被动攻击:攻击者通过监听网络流量获 取敏感信息,但不改变数据流。
防火墙系统与配置
防火墙类型
应用层网关防火墙:将应用程序 与网络隔离开来,通过代理服务 器对特定应用程序进行访问控制 。
简单易维护,但当中心节点出现故障时,整个网络会受到影响。 • 环型拓扑:在环型拓扑中,每个节点都连接到一个环路上,信息沿着环路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另一个节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计算机网络(简称为网络)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3、互联网基础结构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4、制定互联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①互联网草案(Internet Draft)②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③互联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5、互联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互联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

处在互联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互联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这种方式在互联网上是最常见的,也是最传统的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软件)。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服务请求方和服务提供方都要使用网络核心部分所提供的服务。

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不需要特殊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

服务器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一般需要有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在这些网络上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建,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必须经过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三个步骤的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分组交换: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在发送报文(message)之前,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由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的首部(包头header)后,就构成了一个分组(包packet);分组是在互联网中传送的数据单元。

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接口转发出去。

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能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问题:存储转发时会造成一定的时延;无法确保通信时端到端所需的带宽。

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W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区域网);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7、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速率(比特每秒bit/s):比特(bit):信息论中信息量的单位;网络技术中速率指的是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

2)带宽(两种不同的意义):①频域称谓,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赫兹Hz ②时域称谓,表示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某信道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比特每秒(bit/s);两者本质一样,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自然越高。

3)吞吐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数据量。

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4)时延:时延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是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有时也成为延迟或迟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取决于网络当时的通信量);数据在网络中经历的总时延就是以上四种时延之和。

⏹注:对于高速网络,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5)时延带宽积:时延带宽积(体积)=传播时延(长)X带宽(截面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6)往返时间(RTT):简单来说,就是两倍传播时延(实际上还包括处理时延,排队时延,转发时的发送时延);7)利用率:信道利用率→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U为利用率,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法:增大线路的带宽。

8、计算机网络的非特征性能:费用,质量,标准化,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易于管理和维护。

9、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法律上的国际标准);简称OSI。

TCP/IP——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语法(结构和格式),语义(动作),同步(顺序);分层的好处:①各层之间是独立的;②灵活性好;③结构上可分割开;④易实现和维护;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五层体系结构:●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正在运行的程序)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如DNS,HTTP,SMTP,FTP)●运输层: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复用和分用)。

运输层主要使用以下两种协议:1、传输控制协议TCP: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单位是报文段。

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可靠性),其数据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

●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服务(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IP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结点(主机和路由器之间或路由器之间)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

●物理层:透明地传送比特流(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无线信道等不在物理层)。

10、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实体——任何可发送或接受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协议——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水平的)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垂直的)。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所提供的服务。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IP over everything everything over IP (p36)第2章物理层1、基本概念机械特性(接口);电气特性(电压范围);功能特性(电压的意义);过程特性(顺序)2、数据通信系统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接收方)。

常用术语:●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或连续信号(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或离散信号(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3、信道的基本概念信道: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可以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

①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广播)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这种通信方式是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反过来。

③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为使信道能够传输低频分量和直流分量,必须进行调制基带调制(仅对波形进行变换);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调制)。

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①调幅(AM);②调频(FM);③调相(PM);为了达到更高的信息传输速率,必须采用技术上更为复杂的多元制的振幅相位混合调制方法,例如正交振幅调制4、信道的极限容量两因素:●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码间串扰)——加宽频带;●信噪比——信号的平均功率和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常记为S/N,并用分贝(dB)作为度量单位即:信噪比(dB)= 10 log10(S/N)(dB)●香浓公式: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C = W log2(1+S/N)(bit/s);式中W为信道的带宽(单位Hz),S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N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香浓公式表明: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信息的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传输速率,就一定存在某种方法实现无差错传输。

其他提高信息传输速率的办法:让每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5、传输媒体6、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FDM):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资源;●时分复用(TDM)(同步时分复用):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用同样的频带宽度;(更有利于数字信号的传输);以上两种复用方法的优点是技术比较成熟,缺点是不够灵活。

●统计时分复用(STDM)(异步时分复用):动态分配时隙;集中器常使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光的频分复用;●码分复用(码分多址CDMA):各用户使用不同的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

每个站分配的码片序列不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互相正交(orthogonal)(相乘为0,0写为-1,1写为+1)。

在实用的系统中是使用伪随机码序列。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该码片反码的向量自己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任何一个码片向量和其他码片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0;7、宽带接入技术●ADSL(非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模拟电话用户线进行改造把0~4 kHz 低端频谱留给传统电话使用,而把原来没有被利用的高端频谱留给用户上网使用。

上行和下行带宽不对称;ADSL的极限传输距离取决于数据率和用户线的线径(用户线越细,信号传输时的衰减就越大);离散多音调DMT——频分复用;ADSL不能保证固定的数据率基于ADSL的接入网由以下三部分组成: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用户线和用户家中的一些设施;●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光纤到户FTTH8、假定某信道受奈氏准则限制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0码元/秒。

如果采用振幅调制,把码元的振幅划分为16个不同等级来传送,那么可以获得多高的数据率(b/s)?答:C=R*Log2(16)=20000b/s*4=80000b/s9、共有4个站进行CDMA通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