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巧言令色.
论语第三篇全文译文及评析
论语第三篇全文译文及评析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而成。
第三篇是《论语》中的一篇,包括了
孔子的一系列言论和教导。
全文译文如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
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子曰,君子不器。
”。
孔子说,“巧言令色,足以迷惑人,左丘明耻之,我也耻之。
心里藏怨恨而表面上对人友好,左丘明耻之,我也耻之。
孔子说,
君子不是用来装饰的。
”。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孔子认为,君子不应该用巧言令色来迷惑别人,而是要真诚待人,不做假。
同时,君子也不会在心里藏着怨恨,却表面上对人友好,这种虚伪的
行为也是不可取的。
君子应该真诚待人,不做作,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这段文字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的处世态度和品德修养都有着
深刻的启示。
这段文字还体现了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和期望。
在孔子看来,
君子应该是真诚、坦率、正直的,不应该沉溺于虚伪和表面的功利。
这种对于君子的要求也是对于人格修养的高标准,对于社会风气的
引导和规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通过对君子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态度进行
了深刻的阐述,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真诚待人,不做假,不掩饰自
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论语》中成语-重点解析
学而篇第一【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一日三省(xǐng)】——每天多次自我反省。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
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
【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
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
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
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
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
【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
【切磋琢磨】——加工骨头叫切,加工象牙叫磋,加工玉叫琢,加工石头叫磨。
比喻大家在一起对学问、技艺等反复研讨推敲,共同提高【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
用一句话来概括。
【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
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
指50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
指60岁的代称。
【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
【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
关系密切,但不勾结。
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
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
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
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绝不能容忍。
【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论语3.4
论语3.4
你可能是指《论语》中的第三篇第四章,其内容为: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的意思是:“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德。
”孔子认为,真正的仁德应该是内在的品质和道德修养,而不是通过外在的表现和言辞来伪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那些善于言辞、表面上对人友好热情,但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仁德和善良的人。
这些人可能会利用自己的口才和表面功夫来获取他人的信任和好感,但一旦涉及到实际利益和责任,他们往往会退缩或者背叛。
因此,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不能只看表面的言行和表现,而应该更加注重对方的内在品质和道德修养。
同时,我们也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仁德和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素质,做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
以上是我对于《论语》3.4 的理解与分析,总字数超过了 400 字,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我对《论语》中的其他内容进行解释或分析,请随时告诉我。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论语》注译及评析
高一语文必修名著《论语》注译及评析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必修名著《论语》注译及评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必修名著《论语》注译及评析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
”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评析】上一章里提出,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仁的表现之一就是孝与悌。
这是从正面阐述什么是仁的问题。
这一章,孔子讲仁的反面,即为花言巧语,工于辞令。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应谨慎小心,说到做到,先做后说,反对说话办事随心所欲,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评析】“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
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
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7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
《论语》(含拼音注释翻译)第17章,值得我们一起学习★《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
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第十七章论语阳货篇yáng huò yù jiàn kǒng zǐ kǒng zǐ bú jiàn kuìkǒng zǐ tún kǒng zǐ sì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馈孔子豚。
孔子伺qí wáng yě ér wǎng bài zhī yù zhū tú wèi kǒng zǐ yuē lái yǔ yǔ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ěr yán yuē huái qí bǎo ér mí qí bāng kě wèi rén hū yuē bù kě尔言。
出自《论语》的50个常用四字成语
出自《论语》的50个常用四字成语1、【犯上作乱】犯:干犯。
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
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
《尚书皋陶谟》:“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论语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便勇敢地去做。
《论语为政》:“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5、【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
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
《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6、【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
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7、【中道而废】中道:中途。
半路就停止了。
《论语雍也》中道而废: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8、【文质彬彬】彬彬:配合谐调。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0、【举一反三】反:类推。
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
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1、【暴虎冯河】暴虎:空手搏虎;冯:同凭,冯河,过河不用工具(如船、木筏之类),赤脚水。
比喻有勇无谋,鲁莽冒险。
《诗经小雅小F(mín)》:“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12、【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
担子很重,路很远。
资料-《论语》成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三省吾身 言而有 信 温良恭俭让 和为贵 从心所欲(随心所欲) 温故 知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见义勇为 朝闻夕死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父母在,不远游 朽木不可雕 听其言,观其行 无欲则刚 不耻下问 三思而后行 轻 裘肥马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临事而惧 三 月不知肉味 生而知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任重道远 空空如也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 逝者如斯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登堂入室(升堂入室)
出自《论语》的成语
【见贤思齐】 贤:品德高尚的人。看到德行高的人,就 想学得与他一样。 《论语·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也”。 【巧言令色】 令色 :讨好的表情。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讨好于人。 《论语· 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三思而行】 三思:再三考虑。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语出《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 “再,斯可矣。” 【一日三省】谓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 。《论语·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逝者如斯】语出《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 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后用以谓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讷言敏行】《论语· 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 行。”后以“讷言敏 行”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言而有信】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 言而有信。 【一言以蔽之】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三十而立】【不惑之年】【随心所欲】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既往不咎】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尽美矣,又尽善也。 【愚不可及】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文质彬彬】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教案第一课 巧言令色
论语教案第一课巧言令色,鲜矣仁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
2.理解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重点难点:理解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
我们同学们进入中小学学习已经七年了,关于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一定有了不少体会。
我国古代的孔子是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在《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他的弟子记录的孔子言论,有不少是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对同学们搞好学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都有很大意义。
现在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二、诵读感知1.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学生自读三、合作探究学习1.理解意思: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鲜:少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四、拓展体验: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五、课外延伸了解有志气的毕沅。
论语教案第二课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
2.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三、教学新课1.教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论语》全文及解释
《论语》全文注释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释】有得道的人说:“一个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官长,是很少有的;不喜欢冒犯官长,却喜欢造反,这种人从来没有过。
君子致力于根本。
根本树立了,道也就产生了。
孝顺和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吧!”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满脸是讨人喜欢的伪善颜色,(这种人)仁德是很少的!”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注释】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不够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掌握得是否不够熟练?”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应做到严肃认真地对待各项工作、讲信诺;节省开支、爱护人材;顺应农时节气调用百姓。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孔子说:“年少后生,在家孝顺父母,在外敬爱兄长;严谨守信,博爱众生,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文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注释】子夏说:“(对妻子)注重品德而不注重相貌,侍奉父母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豁出姓命,结交朋友讲话守信。
这样的人,虽然说没学习过,我也要说他学习过。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曾子说:“慎重对待死亡,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注释】有子说:“礼的用处,和是最宝贵的。
先王的道之所以美好,大小事都根据它。
有不遵守的,知和而和,不用礼去对待它,也是不可行的。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
《论语》中关于“信”的语录学而篇第一1巧言令色,鲜仁矣。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1乎。
传不习乎。
(交友)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治国治民)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言行谨慎)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4。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交友)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5,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有子曰:信6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言行一致)为政篇第二1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治学态度)3子曰:人而无信7,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第四1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言行谨慎)2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3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行谨慎)公冶长第五1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表里一致)2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8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9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4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10之,少者怀之。
雍也篇第六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述而篇第七1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9。
(教育内容)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论语》中的名言及意思
《论语》中的名言及意思1、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4、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6、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
”7、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8、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9、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10、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1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译文孔子说:“朽木无法雕琢,粪土的墙壁无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样?”14、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巧言令色_《论语》_原文注释翻译解读延伸
巧言令色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2)矣仁。
”(《论语·学而第一》)
【注释】
(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
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2)鲜:音“显”,少的意思。
【翻译】
孔子说:“刻意说出甜蜜中听的话,装出讨人喜欢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心。
”
【评析】
儒家崇尚质朴,反对花言巧语;主张说话要谨慎小心,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反对言不由衷,说话办事随心所欲,或只说不做,停留在口头上。
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力戒空谈浮言,心口不一。
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中国人,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精华内容。
【延展】
1、你喜欢听别人对你说称赞的话吗?找一找背后可能是什么原因?
(参考:个性可能是一说就炸,充满虚荣心作祟,这样会间接导致对方造口业……)
2、你喜欢对别人说好听话吗?为什么?要如何说才符合“真诚”而不虚伪?
(参考:真诚说出的好话和讨好别人刻意说出的好话,其背后的用心是天壤之别,且最终的效果也不一样,真心为对方好而说出的话,就算是忠言也不逆耳,反而会让对方敬重与珍惜。
)(教师可以分享唐太宗和谏臣魏征的故事)
3、当别人意见和你不一致时,你会如何表达自己?
(参考:(1)与其随意附和,不如真诚表达自己,也善意理解别人,学习尊重却不苟合。
特别是学生于同侪之间很容易因为“一帮哄”壮胆去做坏事。
(2)“少数服从多数”站在真理的角度去衡量,并非绝对正确。
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把持住是非善恶的衡量标准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而失去做人的准则。
)。
《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
《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论语·阳货第十七》原文、注释、翻译与解读本篇谈孔子处世的权变思想。
随机应变,属于“权”的范畴,是处世的灵活性。
但不是胡乱的变,不讲原则的变,要既讲原则又不失灵活性。
这就需要一个人建立一个大局观,要有大视野,要对世事有清晰的洞察才可以做到。
【原文】17.1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译文】阳货想要见孔子,孔子不愿意见,阳货就送给孔子一头蒸熟的乳猪。
孔子在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去回访他,却不巧在半路遇到阳货。
阳货对孔子说“过来,我对你说。
”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却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阳货说:“不可以。
”阳货又说:“喜好参与政事却又屡次错过机会,这是聪明吗?”阳货接着说:“不可以。
”阳货说:“时光一天一天地消逝,岁月不等人啊。
”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
”【解读】整个事件的全过程,阳货以礼访孔子,以仁问孔子,以智难孔子,以时劝孔子。
从事实的角度看,阳货逼人还礼,非礼也;逼人就范,非仁也;揭人疮疤,非智也;非其人而曰时,非时也。
孔子“避色”不愿见。
【原文】17.2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的环境习染不同差距才越来越远了。
”【解读】“近”字很有味道,是个趋向啊。
生命的起始状态没有多大差别,差别的长生是因为生命成长过程中所有的习染不同造成的。
【原文】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译文】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慧的人和下等的愚笨的人才会坚定不移。
”【解读】何以坚定不移?因完全地相信,毫无怀疑地相信。
相信什么是从情感出发的,如果相信的是正确的客观事实,那就是信仰;如果相信的并非客观事实,那就是迷信。
《论语》十大名言名句大全
《论语》十大名言名句大全《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是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将介绍《论语》中的十大名言名句,以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论语》。
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
第二句: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它强调了仁德的重要性。
仁者慈悲为怀,不会用虚伪的言辞和表情来欺骗他人。
第三句: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它强调了乐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力。
只有真正热爱并享受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第四句: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强调了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作为子女,应该在家中孝顺父母,在外面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
第五句:巧言不如直言,穷山恶水也不能溺——子路。
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它强调了诚实和正直的重要性。
有时候,明确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使用花言巧语更能让人信任和尊重。
第六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它强调了智慧、仁德和勇敢的重要性。
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到不迷惑,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不忧虑,有勇气的人才能做到不畏惧。
第七句: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篇》,它强调了信用和果断的重要性。
只有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第八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篇》,它强调了学习他人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我们虚心向别人学习,就能不断提高自己。
第九句: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它强调了对历史知识的重视。
只有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新的问题。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
《论语》经典名句释义及赏析篇一01巧言令色,鲜矣仁。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爱之心的。
【赏析】这是孔子的话。
他指出仁者必须直言正色,要诚实。
仁,绝非外在的华丽,矫揉造作只能是伪善,那种巧言令色、以假面孔示人的人,是很少有仁者之心的,要注意提防。
0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处】《论语·学而》【释义】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替人家做事是不是尽了自己的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实的地方?老师传授的学业可曾用心温习?【赏析】这是曾子的有名的“吾日三省吾身”的话。
曾子是儒家学派中强调内省、修养的有力倡导者,他自己也以此严格要求自己。
他告诫人们:做人不要自欺,要天天反省自己,做事要谨慎。
0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谨慎地尽礼尽哀,对祖先要诚敬地追念致祭,(能做到这样)民间的风习,就会归于淳厚了。
【赏析】这是曾子的话。
他告诫人们,使“民德归厚”的做法,要从“慎终追远”做起。
注重丧祭,目的是强调仁、孝。
仁、孝,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有了仁、孝,民间的风习就自会淳厚,而不是刁顽。
0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处不求安宁,勤勉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能经常向有道的人学习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可算是好学了。
【赏析】《论语》多次提到如何对待学习的问题。
孔子对学习有很高的要求,要求自己不停地学,少说话多做事。
他还对自己的弟子颜回身处陋巷、“箪食瓢饮”却追求完美的精神生活大加赞扬。
0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出处】《论语·学而》【释义】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赏析】一个人只要道德高尚、品德美善,何愁没有知己?因此,他没有必要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担心。
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句子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句子有很多,下面列举了十个例子:1.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雍也》)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君子应该以义为准则行事,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颜渊》)这句话意味着,虽然巧妙的言辞和虚伪的外表可以迷惑人,但真正的仁德是不可欺瞒的。
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述而》)这句话强调了对道德的追求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对道德的喜爱和享受。
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泰伯》)这句话说明了君子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德,而不是效仿小人的恶行。
5.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述而》)这句话告诫人们,君子应该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关注与他人的比较。
6. 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子罕》)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应该以德行为重,而不是只注重自己的才能和技术。
7.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微子》)这句话告诫人们,君子应该善于行动而不是空谈,言行要一致。
8.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这句话表明了君子应该坦诚大度,而小人则常常心怀忧虑。
9.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颜渊》)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以外貌来评价他人,也不因为某个人的身份或地位而忽视他的言论。
10.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微子》)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应该多做少说,行动比言辞更重要。
这些句子都是孔子在《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的重要观点和教诲,体现了他对君子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理解和要求。
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道德观念,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真正的君子。
巧言令色足恭
巧言令色足恭
巧言令色足恭:意思是用乖巧的语言来打动他人,使人欢喜,以取媚于人。
巧言:用乖巧的语言来打动他人;令色:用美好的脸色来讨好他人(令,美好);足恭:用过分恭敬的态度接近别人。
巧言令色足恭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过分恭敬,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把仇恨暗藏于心,表面上却同人要好,这种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
解读:在这段话里,孔子表达了他鲜明的是非好恶态度。
左丘明为鲁国太史,相传是《左传》的作者,以秉笔直书、褒贬善恶著称。
孔子把他引为自己的同道中人,对巧言令色、过分恭顺的行为,以及内心对别人有怨恨,表面却显得要好的行为深感憎恶,认为这些行为是可耻的。
左丘明是与孔子同时代人,著有《左传》和《国语》。
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读后感
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读后感《“论语巧言令色,鲜矣仁”有感》读《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初读时我感觉有些难以理解,什么叫做巧言令色呢?是仅仅指那些说话动听又满脸堆笑的人吗?随着阅读的深入以及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我逐渐有了感悟。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总是能说会道,逢人就说甜言蜜语的人。
就像我之前遇到过的一个销售员,他说话特别好听,把产品夸得天花乱坠,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取悦顾客,脸上也总是挂着非常热情的笑容。
在一开始,的确很容易被他的巧言令色所迷惑,但后来我发现,他为了达成销售目标可以不顾产品是否真正适合顾客,在产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也会推卸责任。
这种行为让我真正明白,他虽然言语巧妙、表情和善,但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的是自私自利,而没有多少“仁”的体现。
特别触动我的是,我发现我们身边还有一些类似所谓的“好好先生”或者“好好小姐”。
他们在人群中从不轻易得罪人,满口的世故圆滑话语。
他们不会因为是非善恶而表明态度,只是一味地用甜言蜜语和讨好的态度来维护表面的和谐。
这时候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仁”并不是单纯可以用言语和表面态度来体现的东西,真正的仁应该是内心高尚、品德善良并且在行动上有所体现的。
但是后来我也有一些疑惑,是不是所有善于表达自己情感、言语流畅动听的人都是“巧言令色”呢?后来我明白了,可能不是这样的。
如果内心是怀着真诚和善意去表达,并且在行为上也是符合道德和仁爱的,那么言语好听和面带笑容就不是耍手段,而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交往方式。
这也让我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行为。
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不能仅仅沉醉于那些甜言蜜语的表面功夫,还要去洞察对方是否真正心怀善意和仁德。
在自我修行方面,自己也不应该只是做表面文章,妄图用言语和假意的笑脸去欺骗别人,而是要真正从内心出发,做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比如在面对朋友的求助时,不是口头上答应的好听,而要切实地提供帮助,这才是符合不“巧言令色”并且有仁的体现。
对了还想说,“仁”这个字虽然看似简单,但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复杂多样,我们在理解这句话时也需要不断地在生活经历中去体会和解读。
《论语》名句及译文
《论语》名句及译文《论语》名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也很愉快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巧言令色,鲜矣仁【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省察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真诚,教别人的东西自己有没有研习好。
”“传”字有两解,一,师傅之于己,一,己传之于人。
依上文“为人谋”“与朋友交”推之,当谓“己之传于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原】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子夏说:“重贤轻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侍奉君王,能舍弃自己的身躯、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做事灵敏、言谈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6.贫而无谄,富而无骄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原】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子贡说:“贫穷却不阿谀奉承,富贵却不狂妄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
(但是)不如贫穷而乐于道,富贵而谦虚好礼的好。
”子贡说:“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一样下功夫,恐怕说得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子贡啊,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
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