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集料表观相对密度试验记录(李氏比重瓶法)
17-细集料试验记录表
![17-细集料试验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7ba9d92b2af90242a895e5ab.png)
毛体积相对密度
砂当量%
毛体积密度g/cm3
吸水率(烘干)%
砂当量均值%
吸水率(饱和)%
含泥量
试验次数
1
2
泥块含量
试验次数
1
2
试验前试样烘干质量g
1.18mm筛上烘干质量g
试验后试样烘干质量g
试验后试样烘干质量g
含泥量%
泥块含量%
含泥量均值%
泥块含量均值%
备注
试验:记录:
振实状态
表观相对密度g/cm3
试验次数
1
2
1
2
表观密度g/cm3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
坍落筒法
试验次数
1
2
均值
松方密度kg/m3
水温℃
松方密度均值kg/m3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空隙率%
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
砂当量
试验次数
1
2
水和瓶总质量g
试筒中集料沉淀物高度mm
烘干试样质量g
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试筒中絮状物和沉淀物高度mm
细集料试验记录表
委托单位:合同号:试验编号:
工程名称
委托(取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号
工程用途
试验日期
集料种类规格
集料产地
主要设备编号
试验方法
网
篮
法
试验次数
1
2
均值
松方密度、空隙率、间隙率
水温℃
水温℃
容量筒水及玻璃板总质量g
容量筒和玻璃板质量g
试筒体积cm3
试样烘干质量g
水、瓶总质量g
试样、水及瓶质量g
试验方法
堆积状态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①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①](https://img.taocdn.com/s3/m/41b287e658fafab068dc0231.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cm3;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①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①](https://img.taocdn.com/s3/m/ed35c9ebdaef5ef7bb0d3c3b.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 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 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 ,感量不大于1g ; 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 ±5°C ④烧杯:500ml 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 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 【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 表观密度=m 2m 1m 0m 0— ρa=表观密度×ρt 或ρa=(表观密度-αt )×ρw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 ——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3;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试验记录(模板)
![细集料试验记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6582da7c281e53a5802ffc1.png)
紧装密度(kg/m³)
单个值
平均值
单个值
平均值
备注:
校核:试验:
细集料试验记录
管理编号:XXXXXXX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品种规格
送检日期
检验标准
试验编号
使用部位
试验日期
□JTG E42-2005
□
检验仪
器设备
7.坚固性试验日期:
粒级范围
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烘干质量
各粒级试样试验后烘干质量
各粒级在原试样总量中所占百分率%
细集料试验记录
管理编号: XXXXXX共页第页
样品编号
品种规格
送检日期
检验标准
试验编号
使用部位
试验日期
□JTG E42-2005
□
检验仪
器设备
□
1.颗粒级配(方孔筛)□干筛法□水洗法试验日期:
次数
筛孔径mm
9.5
4.75
2.36
1.18
0.6
0.3
0.15
0.075
筛 底
1
筛余量g
分计筛余%
累计筛余%
11.轻物质含量试验日期:
次数
试验前试样干质量(g)
烧杯质量(g)
烘干轻物质与烧杯总质量(g)
轻物质含量(%)
平均值(%)
12.三氧化硫含量试验日期:
定量试验
次数
试样质量(g)
坩埚质量(g)
坩埚和灰化物总质量(g)
换算系数
SO3含量(%)
平均值(%)
定性试验
试样质量(g)
滤液加盐酸、氯化钡后静置一昼夜
烘干试样质量(g)
吸水率(%)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密密度试验记录表
![细集料表观密度(容量瓶法)及堆积、紧密密度试验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24de753d0b4c2e3f572763c8.png)
SYD20 项目名称 合 同 段 单位工程 桩号范围 产 地 892222 11 分部工程 分项工程 工程部位 使用范围 样品名称 技术要求 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试样 编号 堆积、紧装密度试验 容量筒+ 平均 紧装砂 紧装密 总 度 质量(g) (g/cm3) 技术 指标值 (g/cm3) 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1 1 1 施工单 位 监理单 位 检验单 位 进场日 期 进场单 号 编号:
空隙率 (%)
技术 指标值 (%)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原 始 记 录 本
表 号 册 号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始 记 录 本 试验监理工程师:
页 码
序号
试验:
复核:
试验室主任:
页 001
司
技术 指标值 (%)
页码共 001
页
××市××集团公司 ×××监理单位 ×××检测单位 试验日期
技术规范
表观 表观 表观密 技术 容量筒 容量筒 容量筒+ 平均 试样烘 试样+水 水+ 水温 度 指标值 容积 干质量 +容量瓶 容量瓶 相对 相对密度 质量 堆积砂总 堆积密度 (℃) (g/cm3) (g/cm3) (mL) (g) 质量(g) 质量(g) 密度 平均值 (g) 质量(g) (g/cm3)
细集料密度试验记录表
![细集料密度试验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edf4b3cc33687e21ae45a943.png)
主要仪器设备及 编号
电子天平010、砂石筛014等
试验水温T
(℃)
水在试验温度时的密度
(g/cm3)
试验次数
1
2
烘干试样质量
(g)
水+容量瓶质量
(g)
水+容量瓶+试样质量
(g)
细集料表观相对密度
细集料表观相对密度平均值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细集料表观密度测定值
备 注:
(g/cm3)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
细集料密度试验检测记录表(容量瓶法)
JJ0209b
试验室名 称:
安阳市安华路桥有限责任公司试验检测中心省道219 安阳镜段改建工程YD3工地试验室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试验依据 JTG/TF50-2011、JTG E42-2005 样品描述 洁净、无杂质 试验条件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编号 样品名称 试验日期
细集料表观这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这密度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5cace7b63968011ca2009127.png)
细集料表观这密度试验(李氏比重瓶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细集料(天然砂、人工砂、石屑等)的表观密度。
2 仪具与材料2.1 天平:称量100g,感量不大于0.1g。
2.2 李氏比重瓶:容量250mL。
2.3 烘箱:能控温105±5摄氏度。
2.4 蒸馏水。
2.5 其它:干燥器、浅盘、小勺、温度计等。
3 试验准备将来样用四分法筛分至120g左右,在105±5摄氏度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中冷却(不少于1h)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 试验步骤4.1 向李氏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一定刻度处,擦干瓶颈内壁附着的水,记录水的体积(初读数)(V1)。
4.2 称取烘干试样55g±5g(m0),准确至0.1g。
徐徐装入盛水的比重瓶中。
4.3 试样全部装入瓶中后,用瓶内的水将粘附在瓶颈和瓶壁的试样洗入水中,旋转比重瓶以排除气泡,静置约24h后,记录瓶中水面升高后的体积(终读数)(V2)。
注:在细集料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
允许在15~25摄氏度的湿度范围内进行体积测定,但两次体积测定(指V1及V2)的温差不得大于2摄氏度,从试样加水静置的最后2h起,直至记录完瓶中水面升高时止,其温度相差也不应超过2摄氏度。
5 计算5.1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m0/(V2-V1)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m0--试样的烘干质量,g;V1--比重瓶中水的原有体积,mL;V2--倒入试样后水和试样的体积(终读数),mL。
5.2 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2)计算。
γa=ρa/ρT式中:γa--细集料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ρ--水在试验温度时的密度,按表1取用。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修正系数αT表1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条文说明原规程的计算公式有误,当试样加入李氏比重瓶中后,比重瓶刻度读数之差V2-V1即为试样的绝对体积(不考虑吸水),由式(1)得到的即是该温度时的细集料表观密度值,不应该减去温度修正系数,除以同温度下水的密度得到相对密度,计算方法与矿粉密度的方法(T0352)应该是一样的。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https://img.taocdn.com/s3/m/8c0f235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3f.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T 0328-2005)3.2.1 目的与适用范围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3.2.2 仪具与材料(1) 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 容量瓶:500mL。
(3) 烘箱:能控温在105±5℃。
(4) 烧杯:500mL。
(5) 洁净水。
(6) 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3.3 试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3.3.4 试验步骤3.1.4.1 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3.1.4.2 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
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3.1.4.3 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现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差不得超超过1℃。
3.3.5 计算3.3.5.1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按式(1)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012m m m m a γ=+-式中:a γ——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0m ——试样的烘干质量(g);m 1——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 2——试样、水、瓶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3.3.5.2 表观密度(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 ×ρT 或ρa=(γa-αT )×ρW式中: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 /㎝3);ρW ——水在4℃时的密度(g /㎝3);αT ——试验时的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 表B-1取用;ρT ——试验温度T 时水的密度(g /㎝3),按附录B 表B-1取用。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https://img.taocdn.com/s3/m/477d4e5bf5335a8102d2208a.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部分的细集料。
2仪具与材料
(1)天平:称量1㎏,感量不大于1g。
(2)容量瓶:
500mL。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烧杯:500mL。
(5)洁净水。
(6)其它: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汁等。
3试验步骤
(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 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
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细集料密度、吸水率、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2024版行标)
![细集料密度、吸水率、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2024版行标)](https://img.taocdn.com/s3/m/6e8f8e1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1e.png)
饱和面干相对密度
饱和面干密度(g/cm3)
表观相对密度
表观密度(g/cm3)
毛体积相对密度
毛体积密度(g/cm3)
吸水率(烘干)%
吸水率(饱和)%
容量瓶法测密度
试验次数
1
2
水温(℃)
试样烘干质量(g)
水密度(g/cm3)
水及瓶总质量(g)
均值
试样和水及瓶总质量(g)
表观相对密度
表观密度(g/cm3)
细集料密度、吸水率、含水率试验检测记录表
检测单位名称:记录编号:
工程名称
任务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编号
样品信息
试验检测日期
试验条件
检测依据
判定依据
主要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集料种类及规格
坍落筒法测密度和吸水率
试验次数
1
2
水温(℃)
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水密度(g/cm3)
饱和面干样水瓶总量(g)
均值
水和瓶总质量(g)
单值
均值
空隙率(%)
单值
均值
附加声明:
检测:记录:复核:日期:年月日
含水率
试验次数
1
2
含水率试验方法
容器质量(g)
□烘干法
□酒精燃烧法
试样容器质量(g)
烘干后试样容器质量(g)
均值定
水温(℃)
筒水和玻璃板质量(kg)
筒和玻璃板质量(kg)
容量筒容积(L)
筒质量(kg)
堆积密度状态
松散状态
振实状态
筒加样质量(kg)
堆积密度(g/cm3)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①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①](https://img.taocdn.com/s3/m/45354e50e2bd960591c67753.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实验1目的及适用范围本实验用于测定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C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2仪器与材料①天平:称量1kg,感量不大于1g;②容量瓶:500ml③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C±5°C④烧杯:500ml⑤洁净水⑥其他:干燥器,浅盘,铝制料勺,温度计等。
3实验准备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量,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4实验步骤①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0】,装入盛有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四分法】②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③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度差不能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1】。
注: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期间的温度差不超过1°。
5结果整理表观密度=m2m0—ρa=表观密度×ρt或ρa=(表观密度-αt)×ρw m0m1Ρa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Ρw——水在4°时的密度,取1.0g/cm3;αt——实验时水温度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见表;ρt——实验温度T°时的水的密度,见表取g/cm3。
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ρt及水温度修正系数αt以两次平行实验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之差值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实验。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724bba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de.png)
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记录委托单位:路线名称:料场名称:委托编号:工程名称:材料用途:委托日期:材料规格:试验日期:试验:复核:负责人:单位:依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T 0330-2005细集料密度及吸水率第88页精度要求及结果整理细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γa、表干相对密度γs及毛体积相对密度γ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γa= m0/(m0+m1-m2)γs=m3/(m3+m1-m2)γb= m0/(m3+m1-m2)式中:γa—集料的表观相对密度,无量纲;γs—集料的表干相对密度,无量纲;γb--砂的毛体积相对密度,无量纲;m0--烘干试样质量,g;m1--水、瓶总质量,g;m2--饱和面干试样、水、瓶总质量,g;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
细集料的表观密度ρa、表干密度ρs及毛体积密度ρb计算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αT)×ρwρs=(γs-αT)×ρwρb=(γb-αT)×ρw式中:ρs--砂的饱水面干密度,g/cm3;ρb--砂的毛体积密度,g/cm3;ρw--水在4摄氏度时的密度值,g/m3;αt--试验时的水温对水的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
5.3 细集料吸水率计算,准确至0.01%。
Wx=(m3-m0)/m0×100式中:Wx—集料的吸水率,%;m3--饱和面干试样质量,g;m0--烘干试样质量,g。
精度与充许差毛体积密度及饱和面干密度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1g/cm3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吸水率以两次平行试验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值,如两次结果与平均值之差大于0.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f2979dcb0029bd64783e2caa.png)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容量瓶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容量瓶法测定细集料(天然砂、石屑、机制砂)在23℃时对水的表观相对密度和表观密度。
本方法适用于含有少量大于2.36mm部分的细集料。
?
2
(1)
(2)
(3)
(4)
(5)
(6)
3
将缩分至650g左右的试样在温度为1050C±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分成两份备用。
4试验步骤
4.1称取烘干的试样约300g(m o),装入盛有小半瓶洁净水的容量瓶中。
4.2摇转容量瓶,使试样在已保温至23℃±1.7℃的水中充分搅动以排除气泡,塞紧瓶塞,在恒温条件下静置24h左右,然后用滴管添水,使水面与瓶颈刻度线平齐,再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其总质量(m2)。
4.3倒出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表面洗净,再向瓶内注入同样温度的洁净水(温差不超过2℃)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
5
5.1
?m0
?m1
m2—
?5.2表观密度按式(T0328-2)计算,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a=γa×ρT或ρa=(γa-αT)×ρw(T0328-2)
?式中:ρa—细集料的表观密度(g/cm3);
ρw—水在4℃时的密度(g/cm3);
αT—试验时水温对水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按附录B表B—1取用;ρT—试验温度T时水的密度(g/cm3),按附录B表B-1取用。
6
0.01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