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粤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
该章节内容紧密联系着学生的实际生活,涉及到地理科学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并深入了解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掌握地球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基本特点;–了解地球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家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探究地球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原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问题引入(5分钟)我们生活在一个广阔而多样的地球上,地球表面有大片的陆地和广泛的海洋,它们是如何分布在地球上的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请同学们思考一下。
2. 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15分钟)在进行教学内容讲解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陆地的分布特点: - 陆地主要分布在地球的大陆板块上; - 地球陆地分布不均匀,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 - 陆地地形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等。
•海洋的分布特点: - 海洋主要分布在地球的洋盆上,面积远大于陆地; - 地球海洋分布相对均匀,大多数位于南半球; - 海洋深度不均,有大洋深处和浅滩。
3. 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原因(20分钟)地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地球陆地和海洋分布的原因:•地理位置原因:–陆地主要分布在大陆板块上,而海洋主要分布在洋盆上,这是由地球地壳构造决定的。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20
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呼兰区教师进修学校冯威。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七部分进行:1、说教材2、说目标3、说重难点4、教法设计5、导入新课6、新课讲授7、课堂练习一、说教材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是前面两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具备的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主要是通过运用地图、地球仪和数据等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让学生学会辨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等;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能简要地说出大洲的轮廓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说教法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难点在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五、教法设计本节课以活动为主,通过演示,引导猜想、读图、绘图、讨论、归纳概括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启迪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3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起始节,也是绪论部分。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理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知道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从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材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介绍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来说,还是初次接触,他们对地理学科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同时,他们对于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建立起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知道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理解海洋和陆地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概念,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海洋和陆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海洋和陆地的定义。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4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地球上海陆的分布情况,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球表面的比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地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于海陆分布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海陆分布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球表面的比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实例,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释海陆分布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地球表面的比例。
2.教学难点:海陆分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海陆分布的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地球表面的比例。
3.实例分析:通过观察地图和实例,让学生掌握海陆分布的特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海陆分布的形成原因,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5.总结提升: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海陆分布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6.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7.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的变化,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海陆分布》说课稿1
科普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海陆分布》是起始节,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
这一节内容为学生提供了地球海陆分布的基础知识,为以后学习地理环境、地理现象等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地理知识相对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球的海陆分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了解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各大洲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2.教学难点:地球仪的运用,地图的阅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海陆分布。
2.教学手段: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海陆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堂讲解:1)讲解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如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地球上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读取经纬度、如何辨别方向等。
3)讲解地图的阅读和分析方法,如如何读取地图上的信息、如何判断地理位置等。
3.课堂实践:1)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观察,记录下各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情况。
2)学生互相分享地图阅读和分析的心得,讨论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些与地球海陆分布相关的案例,如海洋资源开发、大陆板块运动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地理原理和规律。
5.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地球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仪和地图的使用方法等。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陆地与海洋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特点和规律。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地理教学PPT。
2. 教学材料:地理教科书、地理地图。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利用地理教学PPT或者地图向学生展示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引发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
Step 2 探究(2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陆地与海洋的定义和基本特点,比如陆地常呈大块状,海洋则呈大面积分布,并且占地球表面的比例不同。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地图,分析和总结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规律。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而海洋则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以及两者在赤道附近的分布特点。
接着,教师展示不同地区的地理地图,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陆地和海洋分布特点,例如,亚欧大陆的分布特点,南美洲和非洲的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特点等。
Step 3 归纳总结(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填写手绘的世界地图,标出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区域,进一步巩固知识。
Step 4 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例如:为什么北半球有更多的陆地?为什么南半球有更多的海洋?如何解释赤道附近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现象?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地理条件、气候特点等综合因素,进行推理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图、归纳总结等探究性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但是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有些学生表现出了较弱的归纳总结能力,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说课稿1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较早的章节之一,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内容较为基础,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地理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对地球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陆地和海洋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理解陆地和海洋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教学难点:海洋和陆地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地理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海洋和陆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3.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沿海地区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海洋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海洋和陆地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海洋和陆地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规律。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陆地和海洋的观察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注家乡的地理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一、引导(30秒)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讲师。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陆地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两个生物栖息地,它们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本次讲课,我们将深入了解陆地和海洋是如何分布在地球上的,以及它们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
二、背景介绍(1分钟)陆地和海洋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两种地貌类型。
陆地是地球表面的固体地壳,占地球表面积的约30%,分布着大量的土地、山脉、平原和沙漠等地貌。
海洋是地球表面的大片水域,占地球表面积的约70%,是由各种海洋盆地组成的,其中包括了大洋和海湾等不同类型的水域。
三、陆地的分布(3分钟)陆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地球的七大洲上。
最大的陆地是亚洲,它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其他的大陆分别是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这些大陆的分布和形态受地质构造和板块漂移的影响。
例如,南美洲和非洲看起来拥有相似的形状,这是因为它们曾经是大陆板块的一部分,后来因板块漂移而分离。
四、海洋的分布(3分钟)海洋广阔无垠,分布在地球表面70%的水域。
地球上有五大洋,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各个大洋之间通过海峡和海湾相连。
在大洋之间有很多海峡,其中最著名的是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它们连接了太平洋和大西洋。
除了大洋,还有众多的海湾,如墨西哥湾、波斯湾和白令海湾等。
五、陆地和海洋的交互作用(3分钟)陆地和海洋之间有着密切的交互作用。
陆地的水分会蒸发到空气中并形成云,最终降落为降水,为海洋提供水源。
海洋的水蒸发也会带来大量的水汽,形成陆地上的降水,维持了陆地上的水循环。
此外,陆地上的河流将水流导入海洋,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和长江。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主题是“世界的海陆分布”。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概念,也是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基础。
一、导入首先,让我们通过一张图片来导入今天的课程。
这张图片展示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情况。
我们可以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所覆盖,而陆地则显得零星分布。
那么,为什么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是这样的呢?它对地球的气候、环境、经济等方面又有什么影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
二、知识讲解1. 海洋与陆地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海洋和陆地。
海洋是指大面积的咸水体,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
而陆地则是指地面上露出水面的部分,包括高山、平原、岛屿等。
2. 海陆分布的特点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首先,海洋大多呈水域形态,被陆地包围。
其次,陆地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这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公转和地球倾斜等因素的影响。
3. 海陆分布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海洋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储存和运输热量,影响风和降水等。
此外,海洋还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渔业、石油、天然气等。
而陆地则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例如农业、林业、矿业等产业的发展。
三、地图应用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如何运用地图来更好地理解海陆分布。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区域代表海洋,而棕色的区域代表陆地。
通过观察地图,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海陆分布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个案例来分析海陆分布对一个国家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以日本为例,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环绕着海洋。
因此,日本的气候呈现出明显的海洋性特征,例如温和湿润的气候和大量的降水。
此外,海洋还为日本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
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国土狭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因此农业和林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日本凭借其先进的科技和工业发展,成为了一个工业化国家,主要以出口工业产品为主。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
《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世界的海陆分布》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说教材【过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世界的海陆分布》是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
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和七大洲、四大洋分布。
是前一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等有关章节,解释诸种地理现象分布的关键知识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具备的知识。
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七年级上册其它章节和七年级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对本节内容掌握程度、理解程度、应用程度,将直接影响世界人口、气候、国家等有关内容的学习和运用。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过渡句】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本节是学生进入中学后,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对一切新事物还很新鲜,学习积极性还很高,要注重学习方法的讲解。
主要是再读图、绘图、地名记忆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学生对运用地图形成初步的认识,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挂图、板图等形式教学,加强学生对地图的感性认识,充分体现地理课的教学特色,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通过“看、画、剪、拼”地图,了解和熟悉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和轮廓。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各州的分界线。
2.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及七大洲,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填图识图的能力。
3.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进一步认识我们生活的星球,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说课稿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陆地与海洋的分布》。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面貌、认识世界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特点,包括海陆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等。
教材通过大量的地图、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海陆分布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知识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对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海陆分布的具体情况还比较模糊。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喜欢直观形象的事物,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图像资料和生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海陆分布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比例。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
(3)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地理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的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比例。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和轮廓特征。
2、教学难点(1)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2)在地图上准确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地球仪、地图等直观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海陆分布的情况。
(2)问题导学法: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1
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1《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粤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了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情况,理解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以及掌握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基本面貌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具体数据和比例,以及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和分析数据,学生能够了解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掌握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理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地图,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地球上海陆分布的不平衡性,增强对地球资源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数据的解读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数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面貌,提出问题:地球上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引发学生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
3.课堂讲解:通过地图和数据,讲解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5.总结:对海陆分布的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重要性。
6.拓展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得出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地球海陆分布的情况,海洋和陆地的面积比例,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陆地与海洋分布》说课稿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饶平县新塘中学王瑞兴一、说教材1、内容《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和四大洋。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对大洲和大洋的知识有大致的认识与掌握,初步形成正确的地理位置观,同时在前面已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通过本节读图训练,可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等方面能力,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章节的内容在教材和学生地理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都十分重要。
2、教学目标本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1)能让学生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以及海陆分布的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认识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峡等地理事物。
(3)让学生能在地图上正确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掌握重要大洲的分界线。
以上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运用读图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让学生建立世界地图的空间认知方式,初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3、重难点1、重点在于正确认知海陆分布特点,能在地图中正确指认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2、难点在于大洲、大洋的相对位置与分布,也就是说学生在认读局部地点出现的大洲、大洋的地图时,难以在脑海中想象形成大洲、大洋的整体分布图形。
二、说教法与学法初一学生年龄较小,直观感受大于抽象思维,本节教学尽量符合新课标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读图、拼图和画图游戏是他们很喜欢和擅长的一种方式,所以我将“读图、拼图和画图游戏”这种小组活动式的教学方法贯穿课堂始终。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拼图和画图游戏,使更多的学生以欢愉的方式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加深印象,初步形成头脑中的世界地理观。
三、说教学程序本节课的教学属于新授课的类型,具体程序如下:1、布置预习和教具准备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内容,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图电子版、七大洲轮廓模型、空白经纬网图纸等教具。
中学地理《海陆分布》说课稿
《海陆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地图出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海陆分布》。
我将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分析(说教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海陆分布》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是学生在学习了《认识地球》等章节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的分布,是对前面所学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同时学好本节有助于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的气候、居民及下册的世界分区地理。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依据地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本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技能(1)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四大洋,并能在世界海陆分布图上准确规范地填出它们的名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动手能力和填图技能。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和空间分布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领悟合作、讨论、交流的意义,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今天正确反映在地图上的海陆面貌,是无数人科学研究的结果。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1)重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是世界海陆分布,而其中的陆主要就是——七大洲,海主要就是——四大洋,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
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其分布”列为教学的重点。
???(2)难点: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
这是同学们首次接触世界地理内容。
而学习地理重在读图、识图、填图、绘图,学生对于识图、填图、绘图没有经验,抽象思维能力普遍较差,空间思维能力较欠缺,因此,把“七大洲、四大洋的空间分布”作为教学难点。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2
粤人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粤人版地理教材的一节重要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以及它们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海陆分布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地球的概念、地球仪的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海陆分布方面的知识还不够系统,对于海洋和陆地的分布规律、比例等概念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对海陆分布的理解和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海陆分布的基本规律,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图片,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和陆地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上海陆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2.难点:海洋和陆地的比例计算,以及海陆分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及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对海陆分布的好奇心和兴趣。
2.陆地与海洋的分布:介绍地球上海陆分布的情况,讲解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比例,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特点。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第一课时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第一课时说课稿单位:会昌县白鹅初中姓名:卢地长生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世界的海洋与陆地的概况,初步认识海陆的分布。
既是世界地理的开篇,也是区域地理教学的起点。
所以这一节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能力、与他人合作、读图、识图、填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讨论、绘图等活动,拓展掌握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轮廓意识和空间概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七大洲的位置及分布特点。
2.难点:七大洲的轮廓、相对位置与分布(能在没有文字的地图上正确指认七大洲)。
二、说学情(一)学生心理特征:七年级学生往往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自我调节和自控能力较差。
(二)知识基础:这节课方位感和形状轮廓意识较强,需要学生不断动手操作及读图分析。
三、说教学法(一)教法:多媒体与教材相结合;黑板与白板相结合;教师讲解与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
(二)学法: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分组竞赛。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跟本节课内容有关的MV《大海啊,故乡》,让学生轻松愉悦而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地理课堂。
(二)新授1.地球——水球(1)展示图片,引出问题:陆地和海洋相比,谁的面积大呢?(2)展示图片,得出海陆比例:三分是陆地,七分是海洋。
(3)多媒体与教材相结合,讲解地理书上39页类似的活动题。
2.海陆分布特点(1)东西半球的海陆分布特点: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___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半球,但无论哪个半球都要_____面积更大。
(2)南北半球海陆分布特点: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___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___半球,但无论哪个半球都要_____面积更大。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说课稿
“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教案汫洲中学余灿绚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汫洲中学地理教师余灿绚。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本课选自广东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我说课的内容按以下七部分进行:1、说教材 2、说目标 3、说重难点 4、教法设计 5、导入新课 6、新课讲授 7、课堂小结一、说教材那么本节主要介绍世界陆地与海洋的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地球地图》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世界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的知识,是前面两章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同时也是以后世界地理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是世界地理知识系统的重要板块和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
它既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又是学习世界地理必须具备的知识。
二、说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通过运用地图、地球仪和数据等说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让学生学会辨别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等;掌握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并能简要地说出大洲的轮廓特征。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整理、分析、归纳、总结的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和热爱科学,积极探索自然世界奥秘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难点在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四、教法设计本节课以活动为主,通过演示,引导猜想、读图、绘图、讨论、归纳概括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诱导、启迪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导入新课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了吸引学生我用一段视频《太阳系唯一的水球》导入新课。
在播放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观看的同时思考“我们生活的地球应该叫做地球还是叫水球?”“它是陆地多还是海洋多?”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气氛活跃,争先恐后地回答:“应该叫做水球”、“是海洋的面积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上)《陆地与海洋的分布》说课稿
南充一中王青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粤教版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一节《陆地与海洋的分布》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两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括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
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达到灵活运用掌握的目的。
2、能力目标:
本节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学生讨论是“地球还是水
球?”到了解海陆的分布,到探索和发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区别,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过程。
主要采用组织学生活动的方法,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通过组织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并加强了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1)认识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四大洋位置、分布及大洲轮廓——要求落实在地球仪和地图上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位置和关系。
二、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学生
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我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脑直观演示法和气氛高涨的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提供资料,包括图片、文字等,让他们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做演示、教师指导、课件播放、练习体会等综合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说教学过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
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景导入本课
创设“地球还是水球?”的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师: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
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锚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
”“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
1、观察地球仪和动画演示
2、学习小组讨论:是地球还是水球?
3、学生发言交流不同的观点
地球动画和图片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1、师:引导学生旋转地球仪,开展“拥抱地球”活动,观察任何半球是陆地大,还是海洋大?最后统计学生的拥抱结果,从而得出结论。
(海洋比陆地大)
2、师: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讲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认识海陆分布有没有那么容易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认识几位著名的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吧。
3、师: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1、展示著名探险家和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贡献
2、世界海陆分布图
3、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4、水、陆半球图
5、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
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使学生在使用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培养学生分析资抖、提取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
让学生体会人类的认识世界是需要不断的探究和拼搏的。
(三)观察思考深入自学
1、师:无论是哪个半球,海洋面积总是比陆地大,接下来请学生在图中找出海洋有几种表示方式?(海、洋、海峡)
2、师:看完海洋,找们一起来看我们熟悉的陆地吧。
(引导学生区别大陆半
岛、岛屿和大洲)学生看图巩固:陆地和海洋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回答问题。
l、“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素描图
2、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1、师:在地球的广大的海洋和陆地我们可以用六个字含盖全部(七大洲四大洋)
2、教师指导并和学生一起找七大洲四大洋“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
学生活动:
l、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和四大洋相对位置(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组织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交往的新型师生关系,一起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五)课后作业
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画出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简图,并填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