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

合集下载

遥感测试题及答案

遥感测试题及答案

遥感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的电磁波波段是?A. 无线电波B. 微波C. 可见光和红外光D. X射线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A. 农业监测B. 城市规划C. 天气预报D. 深海探测答案:D3. 遥感图像的分辨率指的是什么?A. 图像的清晰度B. 图像的空间分辨率C. 图像的光谱分辨率D. 图像的时间分辨率答案:B4. 遥感卫星通常运行在哪种轨道上?A. 地球同步轨道B. 太阳同步轨道C. 极地轨道D. 月球轨道答案:B5.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数量B. 光谱分辨率C. 空间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中,_________是指遥感图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实际地面面积。

答案:空间分辨率2. 遥感图像的_________是指图像中不同波段数据的组合。

答案:假彩色合成3. 遥感数据的_________是指数据获取的时间间隔。

答案:时间分辨率4. 遥感图像的_________是指图像中不同波段数据的波长范围。

答案:光谱分辨率5. 遥感技术中,_________是指遥感图像上一个像素所代表的光谱信息。

答案:光谱分辨率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

答案:遥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从远距离接收地球表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获取地表特征和变化情况的技术。

2. 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哪些?答案: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包括监测森林覆盖变化、监测水体污染、评估土地利用变化、监测自然灾害等。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 论述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答案: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作物种植面积监测、作物生长状况评估、病虫害监测、灌溉管理等。

其重要性在于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大面积农田信息,从而指导农业生产,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概述摘要:遥感技术集合了空间、电子、光学、计算机、生物学和地学等科学的最新成就,是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从1972年美国第一颗地球资源技术卫星发射成功并获取了大量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后,遥感技术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遥感技术的出现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为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监测环境、研究灾害以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等提供了新的途径。

关键词:遥感技术简介;技术原理;技术发展;技术应用。

一、遥感技术简介遥感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遥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遥感(Remote Sensing),广义是指用间接的手段来获取目标状态信息的方法。

但一般多指从人造卫星或飞机对地面观测,通过电磁波(包括光波)的传播与接收,感知目标的某些特性并加以进行分析的技术。

根据遥感探测所采用的遥感平台不同可以将遥感分类为:地面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空器上,如气球、航模、飞机及其它航空器等;航天遥感,即把传感器设置在航天器上,如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等。

按遥感探测的工作方式分类根据遥感探测的工作方式不同可以将遥感分类为:主动式遥感,即由传感器主动地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一定波长的电磁波,然后接受并记录从目标物反射回来的电磁波;被动式遥感,即传感器不向被探测的目标物发射电磁波,而是直接接受并记录目标物反射太阳辐射或目标物自身发射的电磁波。

根据传感器感知电磁波波长的不同,遥感又可分为可见光-近红外(Visible-Near Infrared)遥感,红外遥感及微波(Microwave)遥感等。

遥感的最大优点是能于短时间内取得大范围的数据,信息可以图像与非图像方式表现出来,以及代替人类前往难以抵达或危险的地方观测。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遥感技术与应用考核试卷
B.滤波处理
C.辐射增强
D.几何变换
15.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A.森林资源监测
B.水质评价
C.大气污染监测
D.噪音监测
16.以下哪些波段适用于地质勘探中的遥感应用?()
A.多光谱波段
B.热红外波段
C.高光谱波段
D.雷达波段
17.以下哪些是遥感图像校正的目的?()
A.提高图像质量
B.非监督分类
C.最大似然分类
D.人工神经网络分类
8.以下哪种传感器主要应用于激光遥感?()
A.立体相机
B.激光雷达
C.多光谱相机
D.热红外传感器
9.在遥感图像处理中,下列哪个软件不是常用软件?()
A. ERDAS IMAGINE
B. ENVI
C. ArcGIS
D. Microsoft Word
10.下列哪种遥感影像主要用于地质勘探?()
C.环境评估
D.战场管理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遥感技术是通过______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
2.在遥感影像中,蓝色通常对应的是______波段的反射。
()
3.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分为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______分辨率。
()
9.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RS)的结合可以提高数据分析的精度。(√)
10.遥感技术不适用于城市规划和管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遥感技术的定义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
2.描述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并说明每一流程的作用。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

《遥感概论复习资料》

《遥感概论》课程复习思考题1.何谓遥感?遥感技术系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遥感,顾名思义是遥远感知的意思。

它是一种远距离的,不与物体直接接触而取得其信息的一种探测技术。

从广义上说是泛指从远处探测,感知物体或事物的技术。

即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仪器(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的信息(如电场,磁场,电磁波,声波,地震波等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特征的技术。

狭义遥感是指从远离地面的不同工作平台上(如高塔,气球,飞机,火箭,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通过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信息进行探测,并经信息的传输,处理和判读分析,对地球的资源与环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现代化的综合性技术。

2.当前遥感发展的特点如何?总的说来当前遥感技术与应用正在从实验阶段向生产商品化阶段转化,这一进程构成了今后遥感发展的主要趋向。

当前遥感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新一代传感器的研制,以获得分辨力更高,质量更好的遥感图象和数据。

b遥感应用不断深化在遥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微波遥感应用领域的开拓,遥感应用成套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系统的综合研究等成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又一动向c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支持是遥感发展的又一进展和动向因此,地理信息系统是遥感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成为遥感技术从实验阶段向生产型商品化转化历史进程中的又一进展,成为当前遥感发展的又一新动向。

3.试述遥感在地学中的主要应用,并举例说。

(1)遥感已成为地理研究的重要信息源遥感获取的地理信息不仅数量大,而且及时准确,客观地记录了地表地物的各种电磁波的辐射特征,能真实地反映地物的景观及其分布状况,地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地物之间相互影响变化的情况。

因此遥感手段的引入,为地理学的区域综合分析,区域动态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基础。

遥感的数据源种类繁多,不仅可以提供可见光波段的信息,还可提供红外,紫外,微波波段的信息和多波段信息;既可以提供模拟图象形式的信息,又可提供数字化图象的信息,既能获取二维的平面信息,又能得到三维的信息。

论述植被的遥感波段特征

论述植被的遥感波段特征

论述植被的遥感波段特征植被遥感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表植被信息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地球表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进行探测,获取植被的空间分布、生理状况等信息。

在植被遥感中,不同的波段对于植被的反射和吸收呈现出独特的特征,对于理解和监测植被的生态、生理和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深入论述植被的遥感波段特征,涵盖可见光、近红外、红外和微波等波段,以及这些波段在植被遥感中的应用。

一、可见光波段特征可见光波段主要包括蓝、绿、红三个波段,它们的波长分别为0.45-0.50μm、0.50-0.60μm和0.63-0.70μm。

植被在可见光波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叶绿素的吸收和叶片的反射。

1.1 叶绿素吸收特征植物中的叶绿素对于蓝光和红光的吸收较高,而在绿光波段的吸收较低。

这是因为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波长为430-450nm和640-680nm 的光,而在绿光波段的吸收较小。

1.2 叶片反射特征植物的叶片在可见光波段表现出不同的反射特性。

通常,植被的叶片在绿光波段的反射较高,因为叶绿素对于绿光的吸收相对较低,而在红光波段的反射相对较低,因为叶绿素对于红光的吸收较高。

可见光波段主要应用于植被的视觉监测,通过对植被在不同波段的反射特性进行分析,可以识别植被类型、监测植被覆盖度以及研究植被的生长状态。

二、近红外波段特征近红外波段的波长范围为0.70-1.00μm,植被在近红外波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叶绿素的吸收和细胞结构的散射。

2.1 叶绿素吸收特征在近红外波段,叶绿素A和B对光的吸收较小,因此近红外波段的反射较高。

2.2 细胞结构散射特征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壁和细胞质等结构在近红外波段对光表现出较强的散射,导致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相对较高。

近红外波段主要应用于植被的生理监测,通过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可以推测植被的叶绿素含量、植被的生长状况以及植被的健康状态。

三、红外波段特征红外波段通常包括短波红外(SWIR)和中波红外(MWIR),波长范围分别为1.00-3.00μm和3.00-5.00μm。

RS 第2章 思考题及答案 9page 08年用

RS 第2章 思考题及答案 9page 08年用

第二章遥感物理基础复习题:1 由于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情况、各电磁波谱段的稳定性以及大气传输过程中发生的作用(导致大气窗口的存在)等几方面的原因,目前遥感技术使用的电磁波集中在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光谱段,这几个谱段主要特性如何?紫外线的主要特性紫外线:波长范围0.01-0.38(或0.4)µm。

太阳辐射含有紫外线,通过大气层时,波长小于0.3µm的紫外线几乎都被吸收,只有0.3-0.4µm波长的紫外线部分能穿透大气层到达地面,且能量很少,并能使溴化银底片感光;但因散射严重,故大多数地物在该波段反差小。

紫外线在遥感中的主要用途:(1) 探测碳酸盐分布(因碳酸盐在0.4µm以下短波区域对紫外线的反射比其它类型的岩石强)(2) 水面油污染监测(因水面漂浮的油膜比周围水面反射的紫外线要强烈)(3) 石油普查与勘探(除石油外,荧石与周围其它地物的反差也较大)紫外遥感的使用条件: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米高度以下范围进行,高空遥感不宜采用。

可见光波长范围大约为0.38~0.76 µm ,可见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成分大致属于如下的波长区间:红:0.62~0.76µm橙:0.59~0.62µm黄:0.56~0.59µm绿:0.50~0.56µm青:0.47~0.50µm蓝:0.43~0.47µm紫:0.38~0.43µm(或0.40~0.43µm )可见光的主要特性可见光波长范围:0.38(0.4)~ 0.76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可见光是遥感中最常用波段之一,原因:(1)人眼不但可直接感受可见光的全色光,且对不同波段的单色光也具有这种能力;(2)此波段大部分地物具有良好的亮度反差特性;尽管大气对它有一定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但此波段大部分地物具有良好的亮度反差特性,不同图像易于区分,故此,可见光是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

遥感原理与应用 最终总结篇

遥感原理与应用  最终总结篇

第一篇名词解释1、遥感技术:在遥感平台的支持下,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吧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器:遥感器又称为传感器,是接收、记录目标电磁波特性的仪器。

常见的传感器有摄影机、扫描仪、雷达、辐射计、散射计等。

3、电磁波谱:将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依次排列为一个序谱,将此序谱称为电磁波谱。

4、黑体:对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吸收的假想的辐射体。

5、大气散射:辐射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小微粒(气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等)而使传播方向改变,并向各个方向散开,从而减弱了原方向的辐射强度、增加了其他方向的辐射强度的现象。

6、大气窗口: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和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7、地物波谱:地物的电磁波响应特性随电磁波长改变而变化的规律,称为地表物体波谱,简称地物波谱。

地物波谱特性是电磁辐射与地物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8、地物反射率:地物的反射能量与入射总能量的比,即ρ=(Pρ/P0 )×100%。

表征物体对电磁波谱的反射能力。

9、地物反射波谱:是研究可见光至近红外波段上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规律。

表示方法:一般采用二维几何空间内的曲线表示(地物反射波谱曲线),横坐标表示波长,纵坐标表示反射率。

10、摄影成像: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记录介质(胶片or CCD)来记录物体的影像的成像方式11、扫描成像: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波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图像的成像方式。

12、微波遥感:通过微波传感器,获取目标地物在1mm—1m光谱范围内发射或反射的电磁辐射,以此为依据,通过判读处理来识别地物的技术。

13、像点位移:中心投影的影像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相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相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其位移量就是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在统一水平面上的投影误差。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基础第一、二章概念1.遥感:广义:遥远的感知。

狭义:不直接接触物体本身,从远处通过各种传感器探测和接收来自目标物体的信息,经过信息的传输及其处理分析,来识别物体的属性及其分布等特征的综合技术。

2.主动遥感:由探测器主动发射一定电磁波能量并接受目标的后向散射信号;被动遥感:传感器步向目标发射电磁波,仅被动接受目标物的自身发射和对自然辐射源的反射能量。

3.电磁波:由振源发出的电磁振荡在空气中传播。

4.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制成的图表。

5.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6.黑体:在任何温度下,对各种波长的电磁辐射的吸收系数等于1(100%)的物体。

7.灰体:没有显著的选择吸收,吸收率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的物体。

8.维恩位移定律: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

9.瑞利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

10.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11.辐射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12.大气窗口:电磁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13.发射率(比辐射率):实际物体的辐射出射度M i于同一温度、统一波长绝对黑体辐射出射度的关系(比例)M=εM014、光谱反射率: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入射能量的百分比;15、光谱反射波普曲线:在平面坐标上表示地物反射率随波长变化规律的曲线。

填空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输与记录、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应用。

2、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为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

3、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等组成。

4、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5、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温度和波长成正比关系。

6、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最强辐射波长乘绝对温度是常数2897.8。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

《遥感原理与应用》简答题简答题1. 遥感主要采用的波段有哪一些?波长主要分布的范围?答:由电磁波谱图可见,电磁波的长度范围非常宽,从波长最短的丫射线到最长的无线电波,他们的长度之比高达1022 倍以上。

遥感采用的电磁波段可以从紫外一直到微波波段。

主要采用的波段为紫外到红外波段。

波长范围为:10-3~3.8 XW-g m的紫外波段到0.7~1000艸的红外波段之间。

2. 遥感技术上采用审美观方法选择遥感器和确定对目标进行热红外遥感的最佳波段?答:维恩位移定律表明,黑体的绝对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唯一,若知道了某物体问题就可以推算处它的辐射峰值波长。

简述大气对辐射的影响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的做用。

3. 用散射原理分析一些问题答:又由于蓝光波长比红光短,因而蓝光散射较强,而红色散射较弱。

晴朗的天空,可见光中的蓝光受到散射影响最大,所以天空呈现蓝色。

清晨太阳通过较厚的大气层,直射光中红光成分大于蓝光成分,因而太阳呈现红色。

大气中的瑞利散射对可见光影响较大,而对红外影响很小,对微波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对同一物质来讲,电磁波的波长不同,表现的性质也不同。

例如在晴好的天气可见光通过大气是发生瑞利散射,蓝光波红光散射的多;当天空由云层或雨层时,满足均匀反射的条件,各个波长的可见散射强度仙童,因而云呈现白色,此时散射较大,可见光难以通过云层,这就是阴天不利于用可见光进行遥感探测地物的原因。

对于微波来讲,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的多,则由属于瑞利散射类型,散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房呈反比,波长越长散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投射,而被成为具有穿云透雾的能力。

4. 简述大气窗口的概念以及常用的大气窗口有哪些?答: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候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这些波段通常成为大气窗口。

目前所知,可以做遥感的大气窗口大体有如下几个:(1)0.3~1.15 ym大气窗口,包括全部可见光波段、部分紫外波段和部分近红外波段,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遥感影像的波段

遥感影像的波段

遥感影像的波段
遥感影像涉及到许多物理量,其中波段是一项很重要的指标。

波段可以理解为在特定光谱范围内的一段电磁波。

通过对这些波段进行分析和处理,我们可以获得地表覆盖物的相关信息。

常见的遥感波段包括可见光波段、红外线波段、微波波段等。

其中,可见光波段是最为常用的波段之一。

它们包括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种颜色,对应着不同的波长范围和频率。

人眼只能识别可见光波段中的部分波长,但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所有的可见光波段信息。

除了可见光波段,红外线波段也是遥感影像中经常使用的波段之一。

红外线波段具有穿透力强、能够探测到地表以下深度的特点,在土地利用、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另外,微波波段的遥感应用主要涉及到雷达技术。

通过微波波段的反射和散射,我们可以获取地表高程、植被生长状态、地表湿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城市规划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波段作为遥感影像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地表覆盖物的监测、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遥感复习题(答案)..

遥感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1、遥感的概念(狭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遥感是指从不同高度的平台(Platform)上,使用各种传感器(Sensor),接收来自地球表层的各种电磁波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对不同的地物及其特性进行远距离探测和识别的综合技术。

2、遥感系统的组成;信息源:任何目标物都具有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的性质,这是遥感的信息源。

信息获取:传感器接收到目标地物的电磁波信息,记录在数字磁介质或胶片上。

胶片是由人或回收舱送至地面回收,而数字磁介质上记录的信息则可通过卫星上的微波天线传输给地面的卫星接收站。

信息纪录与传输:地面站接收到遥感卫星发送来的数字信息,记录在高密度的磁介质上(如高密度磁带HDDT或光盘等),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信息恢复、辐射校正、卫星姿态校正、投影变换等,再转换为用户可使用的通用数据格式,或转换成模拟信号(记录在胶片上),才能被用户使用。

信息处理:地面站或用户还可根据需要进行精校正处理和专题信息处理、分类等。

信息应用:遥感获取信息的目的是应用。

这项工作由各专业人员按不同的应用目的进行。

3、遥感的分类(按平台、波段、工作方式);(1)按遥感平台分地面遥感:传感器设置在地面平台上,如车载、船载、手提、固定或活动高架平台等;航空遥感:传感器设置于航空器上,主要是飞机、气球等;航天遥感:传感器设置于环地球的航天器上,如人造地球卫星、航天飞机、空间站、火箭等;航宇遥感:传感器设置于星际飞船上,指对地月系统外的目标的探测。

(2)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一0.38μ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一0.76μm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一1000μ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一1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光学遥感的波段范围

光学遥感的波段范围

光学遥感的波段范围光学遥感是一种利用光学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它通过接收地球表面反射或发射的电磁辐射,来获取地表的各种信息,如地形、植被、水体等。

而光学遥感的波段范围则是指在光学传感器中能够接收的电磁辐射的波长范围。

光学遥感的波段范围通常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三个主要波段。

可见光波段是人眼能够感知的波段,其波长范围大约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

在可见光波段中,不同波长的光线对应着不同的颜色,如红色、橙色、黄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等。

通过接收和分析可见光波段的电磁辐射,可以获取地表的颜色信息,从而对地表进行分类和识别。

红外线波段是光学遥感中的重要波段之一。

红外线波段的波长范围通常从0.7微米到1000微米,可以进一步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子波段。

近红外波段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7微米到1.3微米之间,中红外波段的波长范围大约在1.3微米到3微米之间,而远红外波段的波长范围则在3微米以上。

红外线波段的特点是能够穿透大气层,因此可以获取地表下的信息,如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等。

此外,红外线波段还可以用于测量地表温度,通过红外线辐射的强弱来反映地表的热分布情况。

紫外线波段是光学遥感中的较少使用的波段。

紫外线波段的波长范围通常从10纳米到400纳米之间。

紫外线波段的特点是能够被大气层吸收,因此只有部分紫外线能够到达地表。

紫外线波段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大气层的研究和太阳辐射的测量等方面。

除了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波段外,光学遥感还可以利用其他波段的电磁辐射进行信息获取。

例如,微波波段是一种常用的遥感波段,其波长范围通常从1毫米到1米之间。

微波波段的特点是能够穿透云层和雾霾等大气干扰,因此可以获取地表的形态和湿度等信息。

总之,光学遥感的波段范围包括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和其他波段。

通过接收和分析不同波段的电磁辐射,可以获取地表的各种信息,为地球科学研究和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光学遥感的波段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为人类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遥感原理与应用知识点总结遥感原理与应用是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球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主要涉及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方法、原理和应用。

以下是遥感原理与应用的重要知识点总结:1、遥感定义:遥感是指通过非接触传感器,从远处获取地球表面各类信息的技术。

2、电磁波谱:遥感技术主要利用电磁波谱中的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波段,不同波段的信息携带的地面信息不同。

3、辐射与反射:遥感传感器接收到的辐射包括目标物体的自身辐射和反射太阳光。

反射率是物体反射能量与入射能量之比,是遥感影像分析的重要参数。

4、分辨率:分辨率是遥感影像中能够识别的最小细节,可分为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5、图像增强: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对遥感影像进行色彩调整、滤波、边缘增强等操作,以提高影像的可读性和目标物体的识别精度。

6、图像分类:基于遥感影像的像素值和特征,利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自动或半自动的分类,得到专题图层。

7、动态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对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影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地表信息的动态变化,如土地利用变化、环境污染监测等。

8、应用领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灾害监测、全球变化研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9、遥感数据融合:将不同来源的遥感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遥感影像的质量和精度,为应用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10、3S技术:遥感(Remote 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和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结合,可以实现空间数据的快速获取、处理和应用。

以上知识点是遥感原理与应用学科的核心内容,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应用遥感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除了上述知识点外,遥感原理与应用还包括许多其他重要内容。

例如,传感器设计和制造涉及的技术和标准,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和后处理方法,以及遥感应用中涉及的法规和政策等。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完整)

遥感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一遥感的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及综合性探测技术。

二遥感的基本原理自然界的任何物体本身都具有发射、吸收、反射以及折射电磁波的能力,遥感是利用传感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通过电磁波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探测目标物的目的。

三遥感的物理基础(一)电磁波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物理理论基础。

1、电磁波的性质:具有波的性质和粒子的性质(波粒二相性)2、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能量越高。

3、电磁波谱电磁波几个主要的分段:宇宙射线、伽玛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近、中、远)、微波、无线电波。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段主要是近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紫外: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0.01~0.38um辐射的总称,主要源于太阳辐射。

由于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时被吸收,只有0.3~0.38um波长的光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且散射严重。

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对紫外线的强烈吸收与散射作用,紫外遥感通常在2000m 高度以下的范围进行。

可见光: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遥感常用的可见光是蓝波段(0.45um附近)、绿波段(0.55um附近)和红波段(0.65um附近)红外,红外线是波长介乎微波与可见光之间的电磁波,波长在0.7um至1mm之间,遥感常用的在0.7um-100mm微波,波长在0.1毫米~1米之间的电磁波。

微波波段具有一些特殊的特性:①受大气层中云、雾的散射影响小,穿透性好,不受光照等条件限制,白天、晚上均可进行地物微波成像,因此能全天候的遥感。

②微波遥感可以对云层、地表植被、松散沙层和干燥冰雪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

微波越长,穿透能力越强。

4、黑体辐射定律辐射出射度:在单位时间内从物体表面单位面积上发出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能量的总和。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又能全部发射,则该物体是绝对黑体。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遥感技术与应用复习资料
“4S”技术(RS,GIS,GPS,ES)人工技能系统(ES)
精确农业是把农业技术措施的差异从地块水平精确到平方米水平的一整套综合农业管理技术。用GPS的精确定位信息来控制肥料、农药、种子和石灰的精确施用量,利用产量监测和产量图制作来评估作物生产中各种管理措施的有效性等
4、“3S”技术包括哪几个部分?“4S”技术包括哪几个部分?
3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
4、对数字图像进行反差增强处理时采用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的原理是什么?
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基本思想是:一幅图像中总可以找到某种或某几种地物,其辐射亮度或反射率接近0,这时在图像中对应位置的像元亮度值应为0,但实测中其不为0,而为一个最小值,将每个像元的亮度值都减去这个最小值,即可提高对比度和图像质量。
第三章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哪几个部分?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运载工具)、遥感器(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传输、接收、处理和解译组成。
2、简述影响航片色调的主要因素,各因素举一个以上例子。
①、地物反射特性:绝对黑体的亮度系数为0,白体为1。一般常用BaSO4纸或MgO纸作参比,其亮度系数为0.98。新雪为1.00,针叶林为0.04,白石灰石为0.40
第一章
1、试述遥感的概念及系统组成
概念名词解释中。系统组成:由信息源—信息获取—信息记录与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五部分组成。
2、遥感有哪几种主要分类?其分类标志各是什么?
(1)、按遥感对象分:宇宙遥感和地球遥感。(2)、按遥感的工作平台(运载工具)不同,又分为: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3)、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4)、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多种,如:资源遥感、环境遥感、地质遥感、气象遥感、工程遥感及军事遥感。(5)、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分:紫外遥感、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及多波段遥感等。(6)、根据遥感资料的记录方式,分为成像方式和非成像方式。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遥感导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1、电磁波谱按频率由高到低排列主要由r-射、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波段、微波、无线电等组成。

2、绝对黑体辐射通量密度是温度和波长的函数。

3、一般物体的总辐射通量密度与绝对温度和发射率成正比关系。

4、维恩位移定律表明绝对黑体的波长最大值和温度的乘积是常数2897.8。

当绝对黑体的温度增高时,它的辐射峰值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

二1. 遥感卫星轨道的四大特点:近圆形轨道、近极地轨道、与太阳同步轨道、可重复轨道。

2、卫星轨道参数有升交点赤经、近地点角距、轨道倾角、卫星轨道的长半轴、卫星轨道的偏心率、卫星过近地点时刻3、卫星姿态角是滚动、俯仰、航偏。

4、遥感平台的种类可分为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三类。

5、卫星姿态角可用红外姿态测量仪、星相机、陀螺仪等方法测定。

6、与太阳同步轨道有利于卫星在相近的光照条件下对地面进行观测。

7、LANDSAT系列卫星带有TM探测器的是Landsat4/5;带有ETM探测器的是Landsat6。

8、SPOT系列卫星可产生异轨立体影像的是SPOT 1-5;可产生同轨立体影像的是SPOT 5。

9、ZY-1卫星空间分辨率为19.5m10、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IKONOS, Quick Bird,Orbview ,GeoEye-1 。

11、小卫星主要特点包括重量轻,体检小;研制周期短,成本低;发射灵活,启用速度快,抗毁性强;技术性能高。

12、可构成相干雷达影像的欧空局卫星是ENVISAT三4、目前遥感中使用的传感器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一些类型:(1)摄影类型的传感器(2)扫描成像类型的传感器(3)雷达成像类型的传感器(4)非图像类型的传感器5、遥感传感器大体上包括收集器探测器处理器输出器及部分五1、2、遥感图像的变形误差可以分为静态误差和动态误差,又可以分为内部误差和外部误差。

3、外部误差是指在传感器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由传感器以外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

包括传感器的外方位元素变化,传播介质不均匀,地球曲率,地形起伏以及地球旋转等因素引起的变形误差。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远距离观测和测量地球表面物理、化学、生物等特征的方法。

电磁波是遥感技术中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因为它们可以穿透大气层并与地表相互作用。

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电磁波波段。

1. 可见光波段
可见光波段是人眼所能感知的电磁波波段,其波长范围为400-700纳米。

在遥感中,可见光图像通常被用来获取地表物体的颜色和形状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获取,并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和环境监测等领域。

2. 红外线波段
红外线(IR)是一种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为0.7-1000微米。

在遥感中,红外线图像通常被用来获取地表物体的温度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卫星、飞机或无人机获取,并被广泛应用于火灾监测、农业生产和天气预报等领域。

3. 微波波段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其波长范围为1毫米至1米。

在遥感中,微波图像通常被用来获取地表物体的水分、植被和地形等信息。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卫星或雷达获取,并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和海洋监测等领域。

4. 毫米波波段
毫米波是一种电磁辐射,其波长范围为1-10毫米。

在遥感中,毫米波图像通常被用来获取地表物体的细节信息,如建筑物和车辆等。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卫星或雷达获取,并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和安全监控等领域。

综上所述,不同的电磁波波段在遥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遥感技术。

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遥感技术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技术,利用航空器、卫星等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为科学研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而电磁波作为遥感数据获取的基本方式之一,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

首先,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根据电磁波的频率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多个波段。

这些波段的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具有不同的应用价值。

比如,可见光波段的电磁波能够反映地物的表面特征,如植被的绿度、水体的颜色等;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则能够反映地物的温度分布,有助于研究气象、地质等方面的问题;而微波波段的电磁波则可以穿透云层,用于天气预报、海洋监测等方面。

因此,电磁波的应用范围不仅涉及到地表、海洋等自然界的观测,还包括城市规划、农作物监测等人类社会的需求。

其次,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

例如,利用可见光电磁波进行卫星遥感观测,可以获得地球表面的真实景象,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利用红外线电磁波进行热红外遥感观测,可以实时监测火灾、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公共安全提供保障。

此外,利用微波电磁波进行雷达遥感观测,不仅可以探测海洋中的船只和冰山,还可以监测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地质灾害情况。

这些应用研究的成果不仅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另外,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多波段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需要大量的技术和设备支持,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能是一个较大的难题。

其次,电磁波与地物之间的作用机制非常复杂,在遥感数据的解释和分析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地物的反射、散射、辐射等特性,这对于研究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很高。

再次,地球表面的气象条件、地质环境等因素会对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产生干扰,需要通过数据校正和降噪等手段进行处理,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电磁波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解决这些挑战和难题。

遥感技术分类

遥感技术分类

遥感技术分类
遥感技术是通过远距离感知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获取关于地球表面物体、地貌、水文、气象等信息的一种技术。

根据数据获取方式、波段和应用领域等不同特点,可以将遥感技术进行以下分类:
1. 感知方式分类:
遥感技术可以根据数据获取方式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常用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其本身提供能量进行感知;被动遥感则依靠外部电磁波辐射,如红外线、可见光、微波等。

2. 波段分类:
根据使用的电磁波波长不同,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不同波段,如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

不同波段的遥感技术在应用领域、数据获取方式、分辨率、信息提取能力等方面有着差异,如可见光被广泛应用于地物识别与分类,红外线适用于热区、水体等的识别,微波可用于农业、林业、水文等领域。

3. 应用领域分类:
遥感技术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地质、环境、灾害、农业、林业、城市规划等。

不同应用领域需要的数据类型、信息提取方法、精度要求等也不同,因此遥感技术也会根据应用领域进行分类和细分,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的分类主要包括感知方式、波段和应用领域三个方面。

这些分类的不同会影响到遥感技术的数据获取方式、数据类型、信息提取方法、精度要求等,因此在应用时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

紫外波段(Ultraviolet)的波长为0.01-0.4μm,位于可见光波段紫端以外。

由于波长小于0.3μm的电磁波被大气中的臭氧所吸收,可以通过大气传输的只有0.3-0.4μm的紫外信息。

紫外摄影能监测气体污染和海面油膜污染。

但由于该波段受大气中的散射影响十分严重,在实际应用很少采用。

可见光波段(Visible Light) 的波长为0.4-0.7μm,是电磁波谱中人眼唯一能见到的波段,可见光可进一步分为红、橙、黄、绿、青、兰、紫等七种颜色的光,可见光波段是进行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的主要波段,地面反射的可见光信息可采用胶片和光电探测器收集和记录。

红外波段(Infrared)的波长为0.7-100μm,位于可见光波段红端以外。

按波长可细分为近红外(0.7-1.3μm)、中红外(1.3-3μm)、热红外(3-15μm)和远红外(15-100μm)。

近红外光和中红外光来自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所以该波段也被称为“反射红外”。

其中波长为0.7-0.9μm的近红外辐射信息可以用摄影(胶片)方式获取,故该波段也被称为“摄影红外”,摄影红外传感器对探测植被和水体有特殊效果。

热红外传感器可以探测物体的热辐射,地面的热红外辐射信息不能采用摄影方式探测;需要采用光学机械通过扫描方式获取。

在热红外中目前主要应用3-5μm 和8-14μm两个谱段。

热红外可以夜间成像,除用于军事侦察外,还可以用于调查海表面温度、浅层地下水、城市热岛、水污染、森林探火和区分岩石类型等,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而波长大于15μm的远红外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层吸收。

微波(Microwave )的波长为0.1-100cm,微波又可细分为毫米波、厘米波和分米波等。

微波的特点是能穿透云雾、云盖和沙漠成像,具有全天候工作特点。

遥感技术对于测绘制图、自然资源凋查和海洋环境监测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