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3)
心理课评课稿
心理课评课稿心理课评课稿集锦9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课堂教学,对探讨课堂教学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课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课评课稿1一、目标1、目标的确立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2、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4、体现目标确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二、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设计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2、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3、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些方法,比如:第一种:认知法:阅读和听故事、认知改变等。
第二种:操作法:游戏、活动、演讲等。
第三种:集体讨论法:专题讨论、脑力激荡(又称头脑风暴法是一种激发学生活跃思维的方法)第四种:角色扮演法:空椅子技术、角色互换第五种:行为改变法:小目标、强化技术,这里指的是正强化。
第六种:以激励为原则,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法。
当然,这里我只简单呈现几种教学方法设计供大家参考,还有很多教学方法可以使用。
4、以榜样为力量,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感染三、辅导过程1、要以互动的游戏迅速破冰。
(热身活动)2、辅导过程中要凸显“活动”和“体验”两个核心要素,能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3、活动依据目标开展,所设计的活动与辅导目标要一致。
要围绕目标和内容,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4、要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5、课堂延伸活动合理,科学,能够巩固课堂的辅导效果。
6、以寓意深长的剖析结束课程四、教学效果1、辅导的目标实现的情况。
2、课堂生成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认知程度。
3、辅导的实效性:是否解决学生的困惑。
4、在认知方面、情感态度上、意志方面,学生的体验与收获。
心理学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整理
第一章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一、填空题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着相互联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P1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P7A 华生B马斯洛C弗洛伊德D冯特四、多项选择题1、心理过程包括(ABD)P1A 认知过程B情绪过程C思维过程D意志过程E意识过程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二一、填空题1、个性心理可分为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P3二、单项选择题1、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是(C)P8A 华生B马斯洛C弗洛伊德D冯特四、多项选择题1、个性心理特征包括(BCD)P3A 信念B性格C气质D能力E兴趣、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三三、单项选择题1.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P8A.华生B.马洛斯C.弗洛伊德D.冯特四、多项选择题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BCD)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教育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E.实践性原则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四一、填空题1.心理科学的诞生是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实验室为标志。
二、名词解释1.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两类,即心理过程与个性。
2.心理发展: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种不间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称之为心理发展。
3.心理健康指个人生活适应上所表现的和谐状态,具体地说是指个人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一种良性状态4.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的科学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华生B.马洛斯C.弗洛伊德D.冯特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五一、填空题1、概括地说,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
《心理学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背景:《心理学的概述》是大学生心理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进修本课程,学生将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理论及应用,从而提升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理解和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本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任务,增进学生对心理学概述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二、作业设计方案:1. 作业一:心理学概述观点诠释要求学生选择心理学概述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如“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等,撰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观点诠释文章,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学生需要在作业中清晰地阐述该观点的内涵、特点和意义,同时用生活中的案例或实践来加以说明,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观点。
2. 作业二:心理学概述名词诠释要求学生选择心理学概述中的一个重要名词,如“认知”、“情绪”等,撰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名词诠释文章。
学生需要在作业中对该名词的定义、特点和相关理论进行诠释,同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该名词的应用和意义。
3. 作业三:心理学概述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与心理学概述相关的案例,如“斯坦利·米洛格拉德实验”、“帕维洛夫的狗实验”等,撰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文章。
学生需要在作业中对案例的背景、实验设计、结果和启迪进行详细分析,同时结合心理学概述中的理论和观点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案例的意义和启迪。
4. 作业四:心理学概述应用实践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具体的实践场景,如“教育场景”、“职场场景”等,结合心理学概述中的相关理论和观点,撰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应用实践文章。
学生需要在作业中对实践场景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心理学知识进行应用,以便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作业评判标准:1. 文字表达:作业内容结构清晰,逻辑周密,文字流畅,语言准确规范;2. 知识掌握:作业内容涵盖心理学概述相关观点、名词、案例及应用实践,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3. 分析能力:作业对心理学概述中的理论和观点进行深入分析,能够结合实例进行说明和诠释;4. 创新思维:作业内容具有奇特见解和创新思维,能够对心理学概述进行深入思考和应用。
《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1)
《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1)《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1)责任教师张莉本次《心理学概论》作业评讲(1)主要针对重庆电大编制的《心理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一)简述心理学的功能。
1.考核知识点:心理学的功能2.解答提示: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描述和测量每一种心理现象都具有质和量上的特点。
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
(2) 解释和说明心理学不仅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而且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
一般心理学从生理、心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等四个层面的整合来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的特点。
(3) 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家往往通过测量一个人的现在和过去,来预测他将要做什么或怎么做。
例如,如果知道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学习策略,就可以预测他在学校学习的表现。
同时,还可以帮助他改进学习方法或提高学习水平等。
3.注意:简要说明。
(二)例举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并简要说明意识的作用。
1.考核知识点:几种常见的不同意识状态;意识的作用2.解答提示:(1)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同的意识状态:①睡眠与梦②催眠③白日梦和幻想④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2) 意识的作用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它本身具有的功能,对提高人类的适应能力,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意识对人所觉察的和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
因此,人可以将心理活动集中在即刻目标信息上。
②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
③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④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它们的意识内容。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一、名词解释1、正后象和负后象——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时叫正后像;当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时叫负现象。
2、韦伯定律——说明差别感觉阈限与原刺激量之间近似为恒定的正比关系叫韦伯定律。
3、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4、感觉适应——指在同一感受器中,由于刺激的持续作用或一系列刺激的持续作用,导致对刺激感觉性的变化。
5、单眼线索——人即使只使用一只眼睛,也能感受到深度线索,这样的线索叫做单眼线索6、催眠——是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类似睡眠而又是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个体的催眠感受性因人而异。
7、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水平的心理活动,一般把意识定义为一个人对内外刺激的觉知及其心理状态。
8、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二、简答题:(一) 举例说明心理学的功能。
答: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内外世界、调控行为、预测未来、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具体来说有以下的功能:(1) 认识内外世界:心理学的功能不仅表现在帮助人们认识外部世界,也能帮着人认识精神世界。
人有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观察看到的是人的外显行为,而推论探究的是人的内隐行为,这是看不见的心理历程,心理学能帮助人认识到人的内隐行为,这是心理学的第一个功能。
(2) 调控行为:预测是表现在思维层面上的心理现象,而调控是落实于行为层面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强调通过他控和自控两个子系统调节自己的行为,使人成为自己行为的主宰者,参与者。
(3) 预测未来:心理学家依据研究所获得的规律,对某一现象作出预测,告诉人们一种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
并以此提出一些预防性的措施。
(4) 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解决问题的历程,为人类思维提供有效的策略和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从而改善和提升生活质量。
(二) 举例说明意识的几种主要的状态答:1、睡眠:个体的肌肉是放松的,很多器官也暂时休息,个体意识已经不再像白天那样清晰。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3)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3)《心理学》作业评讲(3)主要针对《心理学》平时作业(3)(教材第八、九、十、十一章)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一、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如何?如何理解能力的的个体差异?(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能力的个体差异(二)解题思路:1.能力差异对个体的影响: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也就是说能力实际上是指个人从事相应活动的能力。
每个人在能力方面都有其自己的强项和弱项,这使得每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中,既有其有利的一面,又有其不利的一面。
能力的强弱会影响到其知识、技能的水平。
一个能力强的人较易获得并掌握知识和技能,他们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少;而一个能力较弱的人可能付出更大的心理能量或资源才能掌握同样的知识与技能。
抽象概括能力差的人理解起深奥的理性知识就会困难一些。
同样是搞音乐的人,如果一个人节奏感和曲调感强,他就比另一个仅仅是视觉感强的人,更能从事好自己的音乐活动。
2.能力的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能力结构的差异;(4)能力的性别差异。
(三)注意:简要说明。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人格成因(二)解题思路: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1.生物学因素;2.家庭环境因素;3.早期童年经验;4.学校教育因素;5.社会文化因素;6.自然物理因素。
(三)注意:对以上要点进行简要说明。
三、竞争、合作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一)本题考核的知识点:竞争与合作的优缺点(二)解题思路:竞争是指不同个体为了同一个目标展开争夺,使行为的结果对自己有利。
合作是指不同的个体在工作、生活或社会关系中通过相互帮助,协同活动,来实现共同目标、享受合作结果或增进友谊的行为。
1.竞争的优缺点。
心理课作业点评设计
心理课作业点评设计
1.确定评分标准:在点评心理课作业之前,需要先明确评分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2. 关注重点:在点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学知识、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这些都是心理学课程的重点。
3. 给出建议:在点评过程中,不仅要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4. 避免批评: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因此在点评过程中要避免批评,尽量采用肯定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5. 常态化评价:心理学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学科,因此点评也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过程,不断帮助学生进步和提高。
- 1 -。
《心理学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旅游心理学》
《心理学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理论和钻研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简答题: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什么是心理学?它的钻研对象是什么?-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流派有哪些?- 心理学的钻研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心理学在教育、临床、社会等领域的应用有哪些?2. 论文撰写: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心理学相关的主题,撰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论文,探讨该主题在心理学中的意义、钻研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 实践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心理学实验或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或模拟实验,撰写实践报告,包括钻研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4. 心理学名人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闻名心理学家,撰写一份关于其生平、主要钻研效果和影响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5. 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心理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撰写小组讨论报告,包括各自观点、论据和结论。
三、作业评判标准:1. 答案准确、完备、清晰;2. 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思想深刻;3. 实践报告内容真实可靠,方法科学有效;4. 报告口头展示生动有趣,表达流畅;5. 小组讨论报告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论合理。
四、作业时间安排:- 第一周:分组,选择讨论问题,确定论文主题;- 第二至四周:撰写简答题答案、论文、实践报告、心理学名人报告;- 第五周:小组讨论,撰写报告;- 第六周:口头展示,作业提交。
五、作业要求:- 答案需自行查阅资料,不得抄袭;- 论文需有引用来源,不得抄袭;- 实践报告需真实可靠,不得捏造数据;- 心理学名人报告需全面准确,不得遗漏重要信息;- 小组讨论需团队合作,不得出现个人行为。
六、作业拓展: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心理学领域,参与心理学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实习或志愿效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大学心理学课听课评语
大学心理学课听课评语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大学心理学课的学生,我充分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认真倾听和积极参与讨论,我对心理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本门心理学课程的设置合理,分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教师在课前通读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将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讲解。
课堂上除了讲授理论知识外,教师还通过实例分析、案例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我们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深化对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授课内容本门课程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
每个知识点都被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师通过图表、案例和动画等辅助教学手段,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教师还讲解了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领域,在课程中增加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方法与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和实践等。
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度,又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特别值得称赞的是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我们主动研究和独立思考。
这种教学方法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使我们在研究心理学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锻炼。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在考核方式上,本门心理学课采取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课后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
评价标准公平公正,突出了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评估。
课后作业对于巩固与拓展知识有着很好的作用,小组讨论则培养了我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期末考试既考察了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通过学习大学心理学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都非常出色,使我们学生对心理学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练习,我不仅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理论,而且培养了自我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刘益民版)
心理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刘益民版)(心理学概论)综合复习与思考题之一二、名词解释创造能力:指人们根据预定的目的产生出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
创造想象:是根据预定的目的,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创造性思维:指人们应用创新的方案或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
道德感: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或说爱善(道德行为)、恨恶(不良行为)的情感。
定向反射:从注意的发生来说,它是由于周围环境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
每当周围环境中出现新异刺激时,人们就会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发散思维:也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它指在解决问题时,沿着多方向去探寻方法,从而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反射:指有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之下,对内外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回答及反应。
非智力因素:①第一层次:广义的非智力因素,由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组成(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②第二层次:狭义的非智力因素,由五种基本的心理因素组成(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③第三层次:具体的非智力因素,由十二种具体的心理因素组成(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顽强性、自制性、独立性)。
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0. 感觉适应:由于同一刺激持续作用于同一感觉器而产生的感受性的提高或降低的变化的现象。
五,简答题:1. 画图简图说明遗忘的规律。
回溯(回忆)↓注意复述刺激→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遗忘遗忘2.简述采取决定阶段的主要环节。
决定阶段主要环节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它们分别是:(1)动机的斗争,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在原因,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意志行动的动机也可能有多种复杂的动机引起的,动机斗争是对相互对立,彼此冲突的动机作出评价和选择的过程。
心理课评课稿
心理课评课稿目标的确立应该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需要。
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体现目标确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
心理团体辅导课的设计理念应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同时,应以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以活动为中心,加强心理训练,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设计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认知法、操作法、集体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行为改变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辅导过程中,应以互动的游戏迅速破冰,凸显“活动”和“体验”两个核心要素,围绕目标开展活动,并以真诚的心对待学生。
同时,课堂延伸活动应合理、科学,能够巩固课堂的辅导效果。
最后,以寓意深长的剖析结束课程。
评价一堂心理健康课应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多个环节是否始终围绕一个主题展开,选材是否贴近学生实际,教师是否较熟练地驾驭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等。
同时,还应该关注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兼顾个别,能否关注和调动自卑、内向的学生参与活动,并使学生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具有感染力。
评XXX老师的心理课集中注意力评课稿XXX老师在评价XXX的心理课时,首先强调了课堂气氛和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他认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精彩的导入往往能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精神振作,为良好的教学打下基础。
针对低年级儿童爱玩游戏的心理特点,XXX用游戏“左抓右逃”作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调动眼、脑、手、耳等多种感官的作用才能顺利完成游戏。
XXX认为这个游戏的设计非常好,全体学生都很投入,连听课老师都忍不住要参与其中,跟学生一起游戏。
总的来说,XXX老师对XXX的课堂评价比较中肯,他认为XXX老师的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学生思维活跃,参与积极。
同时,他也肯定了XXX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总体效果良好。
通过这次观摩研究,XXX也进一步明确了心理课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最新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听课笔录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的,包含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品。
也研究集体和社会意理。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含哪些方面?(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集体和社会意理。
(2)人的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品。
3.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心识的关系是什么?(1)心理与行为:行为是有机体的反响系统。
它有一系列反响动作和活动组成。
行为不一样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亲密的联系。
行为老是在必定的刺激下产生的,并且惹起行为的刺激经常经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面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经过行为表现出来。
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而行为却拥有显现在外的特色,它能够用客观的方法进行丈量。
心理学研究的一条基本法例就是经过外面行为推断内部心理过程。
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有时也叫做研究行为的科学。
(2)意识与无心识:人的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感情、欲念等组成的一种丰富而稳固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人的意识表现为人能够早先计划自己的行动,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能坚持预约的方向,剖析出现的新状况、新问题,将行为的结果与目的进行比较,战胜碰到的各样困难和阻碍。
人不单能意识到客体的事物,并且还拥有自我意识。
低等动物没有自我意识,婴儿的自我意识也没有发展起来。
自我意识拥有剖析和评论自我的能力。
人的心理除意识外,还有无心识现象。
无心识是人们在正常状况下察觉不到,也不可以自觉调理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幻中产生的心理现象主要就是无心识的。
人平时都是在乎识的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杂,大脑损害的人病人,他们的行为才失掉意识的控制,而完整为无心识的欲念所支配。
4.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人的心理现象是特别复杂的,能够从不一样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3)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3)责任教师张莉本次主要针对中央电大编制的汉语言文学本科《心理学》(必修)形成行考核册作业(3)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一) 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
1.考核知识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解答提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2)马斯洛在需要层次基础上分析了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高层次需要才依次出现和满足;不同年龄阶段,总有一种需要处在优势地位,成为主导需要,人的需要除受年龄因素影响之外,还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状况及教育普及程度有关。
(3)马斯洛特别强调自我实现需要的重要性及其实现途径。
(二)什么是动机?动机和需要、诱因怎样的关系?1.考核知识点:动机和需要、诱因的关系2.解答提示:(1)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2)动机的产生受内在需要和外在诱因的共同影响。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需要。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有机体内部会产生一种叫做内驱力的刺激,内驱力使机体处于紧张状态,促使机体释放出一定的能量或产生一定的冲动,作出行为反应,反应的最终结果使需要得到满足。
诱因是指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诱因作为一种外在刺激物,能够吸引有机体的活动方向,有助于他寻求需要的满足,但在有些情况下,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相连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
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
《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4)
《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责任教师张莉本次《心理学概论》作业评讲()主要针对重庆电大编制的《心理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一)简述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考核知识点: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解答提示:()宣传说服者特征。
宣传说服者的可信性和吸引力是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主要变量。
如:很多保健品广告中经常采用“某某专家推荐”的说法。
()信息特征。
信息本身的内容和组织对于态度的转变也有重要影响。
首先容易诱发恐惧体验的信息会促进态度改变。
其次,信息的组织是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
()渠道特征。
宣传说服有许多渠道,其中包括个体间说服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说服。
()信息接收者特征。
信息接收者特征包括信息接收者的智力水平、原有态度和认知需要等。
.注意:简要说明。
(二) 简述不同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考核知识点:不同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解答提示:()四种典型气质类型在情绪和行为方式上,以及在智力活动方面具有不同特点和表现:①胆汁质:直率、果断、热情、内心外露、心境变化剧烈、精力充沛、反应迅速、易激动。
②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捷乐观、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易变更、轻率、浮躁。
③粘液质:安静、稳重、善于忍耐、脚踏实地、反应缓慢、情绪不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
④抑郁质:富于联想、善于觉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情绪体验深刻、孤僻、胆小、多愁善感。
()作用:①气质类型无好坏之分。
②气质类型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
③气质类型影响人的职业适应性。
.注意:简要说明。
(三)简述性格的结构及其主要表现。
.考核知识点:性格的结构及其主要表现.解答提示:性格的结构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四个方面。
()性格的态度特征表现在:①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
心理与健康第三次作业评讲
《心理与健康》课程作业评讲(3)一、问答题(一)简述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元论。
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6章斯滕伯格提出的爱情三元论。
2、常见错误:基本构成成分回答错误。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他认为,人类的爱情虽然复杂多变,但其基本构成成分不外乎动机、情绪和认知三种。
动机成分是产生爱情行为的驱动力。
人类爱情行为动机是极其复杂的,其中性动机包括异性身体容貌特征的彼此吸引是爱情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情绪成分是爱情满足人的身心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如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喜怒哀乐的爱情情绪;认知成分是爱情的理性认识,对情绪和动机有着控制作用。
以爱情的三种成分为元素,斯滕伯格进一步把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分为激情、亲密和承诺三个要素。
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充满激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
其中,“激情”是爱情的第一要素。
它是一种渴慕与对方结合的心态,是一种强烈的渴望与需求。
它很多时会导致性满足的需求,但却不等同性关系。
“亲密”是爱情的第二要素,是在情缘中能心心相印、灵犀相通的因素。
是为对方着想,看重对方,了解对方,相互分享,相互支持的感受与心态,这种感受是令人舒畅的感受;感受到伴侣无条件接纳。
亲密感出自一种不自私的愿为满足对方牺牲自我的精神。
“承诺”是爱情的第三要素,好像一个三脚架一样,三者不能缺一。
承诺是维系爱情关系的基础,并且是爱情长期存在的决定。
相爱的人愿意排除万难,培养亲密感和激情。
反过来有亲密感和激情的关系亦使承诺更能持久。
注意:本题的回答重点是三个基本构成成分,动机、情绪和认知。
(二)如何利用首因效应来给他人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7章首因效应。
2、常见错误:对首因效应理解错误。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第一,注重修饰外表。
第二,注意自己的穿着。
第三,注意自己的身姿。
第四,注意语言的表达。
《心理学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旅游心理学》
《心理学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心理学是一门探讨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它对于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有着深遥的影响。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培育同砚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作业旨在援助同砚加深对心理学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设力。
二、设计目标:1. 援助同砚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理论;2. 提高同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育同砚的创设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 课程名称:《心理学的概述》2. 作业主题:心理学基本观点的理解和应用3. 作业形式:小组合作作业4. 作业内容:a. 小组成员自行选择一个心理学基本观点,比如:认识、记忆、进修、情绪等;b. 小组成员共同探究所选观点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谈论;c. 撰写一份小组报告,内容包括所选观点的详尽介绍、案例分析和结论总结;d. 小组在教室上进行口头报告,并接受其他同砚的提问和评论。
五、评分标准:1. 小组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备性;2. 小组口头报告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性;3. 小组合作的团结性和协作能力;4. 班级同砚的提问和评论反馈。
六、作业时间打算:1. 作业发布时间:本学期第三周2. 作业截止时间:本学期第六周3. 作业评分时间:本学期第七周七、课程意义:通过本次作业,同砚将更深度地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培育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和创设力,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为《心理学的概述》作业设计方案,期望能够引导同砚更深度地了解心理学,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第二课时一、作业设计目标:本次作业旨在援助同砚稳固和提升对心理学概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完成此作业,同砚将能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进步历程、主要探究领域和方法,以及心理学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二、设计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观点:要求同砚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总结心理学的定义、对象、方法和应用范围,并进行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学生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同学解决了一道难题,会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可完成同样的任务,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树立好的榜样,好的榜样不一定指一个人,也可能指一件事。教师要善于发现榜样,敏感地抓住,及时地指出,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榜样身上,让他们从榜样身上看到自己的潜能,增强自我效能感。
有效地获得信息,有效地综合信息,建设性地解决人际问冲突,有效地解决团体中的问题,能与人合作。
同伴沟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在友好的、相互关怀的同伴关系中,同学之间相互得到支持和鼓励,更能发挥学习的潜力。
(五)什么是表情?表情有哪些类别和功能?
1.考核知识点:
表情;表情的类别和功能
2.解答提示:
(1)情绪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在情绪发生时,又总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这些与情绪有动机的特点有:
①动力性;
②指向性;
③隐蔽性;
④活动性;
⑤维持性。
(2)xx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以下五个等级的需要构成的:
生理的需要,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安全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情、参加一个团体等;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研究还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这就是著名的耶克斯一道德森定律。
能力差异的主要表现
2.解答提示:
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能力的类型差异;
(2)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3.注意:
简要说明。
四、论述题
(一)什么是情绪调节?联系实际谈谈情绪调节的策略。
1.考核知识点:
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的策略。
2.解答提示:
(1)情绪调节是个体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括削弱或祛除正在进行的不适当的情绪、激活需要的情绪、掩盖或伪装某种情绪。
所以情绪调节既包括抑制、削弱和掩盖等过程,也包括维持和增强的过程。也就是说,情绪调节实际上是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过程,使自己的情绪状态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的需求。
(2)情绪调节的策略
①回避和接近策略
②控制和xx策略
③注意转移策略
④认知重评策略
⑤表达抑制策略
⑥合理表达策略
3.注意: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表情包括情绪在面部、言语和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称为面部表情、语调表情和姿态表情。
表情起着求偶、顺从、维持接触行为以及警告、求救和威胁等信号作用,在人类,表情特别是面部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工具。
面部表情:
人类表达情绪的最主要的一种表情,是情绪在面部的表现。
不同的情绪会产生不同的面部表情。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将人的面部分为额眉-鼻眼区、眼-鼻颊区和口唇-下巴区等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的活动构成了不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着响应的情绪。将各区肌肉的细微活动综合起来就可表达不同的情绪。在表现不同情绪的面部表情中,起主导作用的肌肉各有不同。愉快时:
③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首先是使刺激产生变化,刺激变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索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提高课堂中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不仅是为了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和警觉度,而且要促进学习以及智力的提高。
可采取变化刺激,通过用不定期的小组讨论、电影、客座教师授课、变化座位安排、实地考察、提问与回答、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形式,来改变常规的教学秩序。
“真诚”、“接受”、“理解”。
(2)同伴沟通
同伴沟通主要表现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它是儿童社交活动的又一重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加,同伴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种影响在青少年时期达到顶点,同伴并可能取代父母和老师在儿童心目中的第一地位。
如果缺乏同伴沟通,儿童的社交需要和情感得不到满足,常常会引发一些不正常的问题状态和行为表现。
学生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对他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会降低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首先,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建立适当的目标。目标定得过高,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仍然达不到,那么他们就不会产生成功的体验;反之,目标过低,即使达到了目标,也不会使学生产生能力感。其次,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有亲历成功的机会。例如,鼓励学生自己办数学墙报,鼓励同学之间自己开展数学竞赛等。
(2)情绪的功能:
①情绪是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②情绪是激励行为的动机
③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④情绪是人际交流的手段
(三)举例说明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1.考核知识点:
动机与行为、工作效率的关系。
2.解答提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1)动机与行为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同一种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即各种不同的动机通过同一种行为表现出来;不同的活动也可能有同一种或相似的动机。例如,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成为优等生,在班上拔尖,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的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愿辜负父母、亲友的期望;有的学生是在英雄、模范人物的影响下,希望学好本领,将来为建设祖国服务;有的学生没有明确的动机,上学只是为了混日子;等等。这些不同的动机都表现在同一种学习行为中。学习动机不同,学习效果也会不一样。另外,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例如几个人都想休息,但有的去剧院,有的去散步,有的去划船等。
(四)在学校环境中,如何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
1.考核知识点:
发挥社交动机的积极作用
2.解答提示:
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社交动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得以满足:
xx之间的沟通和同伴之间的沟通。
(1)xx沟通
①良好师生沟通的作用。良好的师生沟通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心理背景,可以使学生获得社交的满足,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社会中人与人之问的温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乐观性格。②良好师生沟通的要素。在课堂背景中要实现良好的师生沟通,有三个构成要素:
完全不同的理解:
“你干吗”升调表示怀疑;降调表示不耐烦;用感叹语气强调“吗”字,则表示责备。
情绪识别是借助于许多线索,特别是借助面部那些活动性更大的肌肉群的运动而实现的。面部表情如果和姿态表情与语调表情结合起来,才更有利于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情绪状态。
(六)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考核知识点:
3.注意:
联系实际进行论述。
(三)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1.考核知识点:
动机的激发
2.解答提示:
(1)内部动机的激发
①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
为了促进学生的自我决定,就要建立一个自主支持性的课堂,使用下面的教育行为,会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
教师要理解、欣赏和尊重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的努力,鼓励学生充满兴趣和热情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将学习气氛建构成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心理学概论》课程作业评讲
(3)
责任教师xx
本次《心理学概论》作业评讲
(3)主要针对重庆电大编制的《心理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
(3)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
(一)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1.考核知识点:
动机的特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1.考核知识点: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2.解答提示:
自我效能感影响着人们为自己设立的目标和愿意冒的风险,人们感知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选择的目标越高,在追求目标过程中的毅力也越强。相反,那些认为自己缺乏应付生活能力的人容易焦虑,可能形成回避倾向。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让学生经常体验成功
额眉区放松,眉毛下降;眼鼻区眼睛眯小,面颊上提,鼻面扩张;口唇部嘴角后收、上翘,这三个部分的肌肉运动组合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笑的面部表情。
姿态表情:
是情绪在身体姿势和动作方面的表现。其中头、手和脚是表达情绪的主要身体动作部位。
欢乐:
手舞足蹈;悔恨:
顿足捶胸;惧怕:
手足失措;虔诚:
肃立低头。
语调表情:
情绪发生时在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方面的表现。高兴时音调轻快;悲哀时声音低沉缓慢;愤怒时说话大声而严厉;撒谎时声音会比平时高一些;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声音讲出,则会带来
②培养学生的胜任力
教师怎样创造一个有利于胜任力培养,确保学生的胜任力体验的课堂气氛?可提供最佳挑战。只有面临最佳挑战时的成功,才能产生真正的成功和成就体验。学生在面临中等难度的任务时,可能体验到成功与愉快,也可能体验到失败与沮丧。中等难度的任务是学生经过努力可达到的任务。同时,教师要创造一种对错误和失败的容忍,这种课堂的突出特点是人际信任和教师支持。可以考虑忽视成绩和结果,创造更像游戏的氛围,鼓励而不是打击错误的出现。
(2)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倒U形曲线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