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风险评估

合集下载

工厂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工厂风险管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厂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工厂整体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工厂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人员。

第三条工厂风险管控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工厂安全稳定运行。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四条风险识别是风险管控工作的基础,应全面、系统地识别工厂各类风险。

第五条风险识别内容包括但不限于:1. 生产设备风险:包括设备老化、损坏、故障等。

2. 人员操作风险:包括违规操作、疲劳作业、技能不足等。

3. 物料风险:包括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腐蚀性等。

4. 环境风险: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5. 管理风险:包括制度不完善、流程不明确、监督不到位等。

第六条风险识别方法包括:1. 文件审查:查阅相关制度、规程、记录等。

2. 问卷调查: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潜在风险。

3. 安全检查:定期对工厂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风险。

4. 专家评审:邀请相关专家对工厂风险进行评审。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七条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第八条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 风险矩阵法: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分级。

2. 评分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确定风险等级。

3. 专家评审法:邀请相关专家对风险进行评审,确定风险等级。

第九条风险评估结果应记录在案,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

第四章风险监控第十条风险监控是对风险管控措施实施情况的跟踪和监督。

第十一条风险监控内容包括:1. 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2. 风险变化情况。

3. 风险预警情况。

第十二条风险监控方法包括:1. 定期检查:定期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2. 随机抽查:对风险管控措施进行随机抽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信息报告:建立风险监控信息报告制度,及时向上级汇报风险监控情况。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概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安全风险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个人和企业的安全,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安全风险辨识的流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方法、以及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措施。

二、安全风险辨识流程1. 建立安全风险辨识团队为了保证安全风险辨识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成立专业的安全风险辨识团队。

这个团队应包含来自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如生产、安全、环保、法务等部门。

2. 确定辨识范围和目标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定辨识的范围和目标。

范围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某个特定的业务流程。

目标可以是辨识出企业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为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提供依据。

3. 收集信息和数据收集与辨识范围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包括企业的运营情况、设施设备状况、人员配备信息等。

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文件、记录、报告,以及外部的法规、标准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数据。

4. 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出潜在的风险源。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设备检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识别出的风险源可以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人为因素等。

5. 评估风险概率和影响度对识别出的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发生的概率和对企业的影响度。

可以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进行评估。

定性评估可以使用概率矩阵和影响矩阵的方法,定量评估可以使用风险值计算公式。

6. 制定风险辨识报告根据辨识的结果,编制一份完整的风险辨识报告。

报告应包括风险源的识别、风险概率和影响度的评估,以及风险等级的划分。

报告应明确提出管控建议和改进措施,以减少或消除风险。

三、安全风险评估方法1. 预评估对辨识出的风险源进行初步的预评估。

预评估的目的是初步确定哪些风险源具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

预评估可以根据风险源的概率和影响度进行评估,也可以使用专家判断的方法。

2. 定性评估对预评估中确定的较高风险的风险源进行定性评估。

海关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海关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海关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关风险管理工作,提高关境管理效率,保障国家利益和海关工作正常运转,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海关风险管理是指海关依法采取各种手段,对涉及海关监管活动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的过程。

第三条海关风险管理工作的原则是依法、公平、公正、透明、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海关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依法履行职责、服务企业及公众、维护海关形象、推动海关改革发展。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五条海关应当根据进出口货物、人员和车辆等涉及海关监管的信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

第六条海关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收集整理并存储海关监管活动相关信息,进行风险识别。

第七条海关应当对进出口企业的信用记录进行评估,建立海关风险等级,对高风险企业加强监管。

第八条海关应当建立海关风险模型,通过数据分析和比对,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行为和对象。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九条海关应当对识别到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分析风险的性质、程度和影响,确定风险等级。

第十条海关应当针对不同风险对象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海关应当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模型,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海关应当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加强对高风险对象的监管。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三条海关应当依法对风险较大的进出口货物、人员和车辆等实施严格监管措施。

第十四条海关应当建立风险应急预案,做好应对可能出现的重大风险事件的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海关应当加强与其他执法部门的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共同防范风险。

第五章风险监控第十六条海关应当建立风险监控系统,通过技术手段对监管对象进行实时监控。

第十七条海关应当加强对风险对象的日常监管,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监控。

第十八条海关对发现的风险行为和违法行为要及时处理,惩处违法行为人,并向社会公布。

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工程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工程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建工程,包括土建、安装、装饰装修等各专业工程。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确保工程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四条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应遵循“全面、系统、动态”的原则,对工程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识别。

第五条工程安全风险识别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工程概况:了解工程类型、规模、施工环境等基本信息。

(二)施工工艺: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三)人员管理:评估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四)设备设施:检查设备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维护保养情况。

(五)施工环境:分析施工现场的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六条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原则,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

第七条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二)风险因素:分析导致风险发生的原因。

(三)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八条工程安全风险控制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对评估出的风险进行控制。

第九条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一)技术措施:优化施工工艺,采用先进设备,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管理措施: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三)防护措施:设置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四)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第五章监控与考核第十条工程安全风险监控应遵循“定期、动态、全面”的原则,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控。

第十一条工程安全风险监控内容包括:(一)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二)风险控制效果。

(三)风险变化情况。

第十二条对工程安全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工程安全绩效评价。

第三章风险评价与风险预警

第三章风险评价与风险预警
真正的可接受社会风险。例如我们可以将我国 大陆建筑业社会可接受风险划定为〈0.2525人 /(事故),如果风险分析告诉我们我国大陆建筑 业实际的风险状态是1.183人/(事故)>0.2525人 /(事故),那么我国大陆建筑业社会风险就是不 可接受的,需要加强风险管理,采取控制措施,将 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上。
这里直接提出了四个风险指标和对应的风险标 准。
二、可接受风险
在很多情况下风险主体可以直接将风险标 准与风险状态进行对比、进行风险评价, 但从逻辑上讲,风险主体应先确定可接受 风险(完整的说法是可接受风险状态), 再将风险分析得到的风险状态与之进行对 比,进行风险评价,以确定风险主体可否接 受现有风险状态。
内含偏好法当然要依赖一个好的法律体系。
自然标准
前述三种方法都依赖社会的现有决定,难 免受到社会错误和不公正的影响。一些人 认为有些风险的可接受风险标准也许不应 受到特定社会的影响,尤其当风险是可叠 加、可累积或不可逆时。这时与其去考察 人类历史上具有指导意义的某一时期的人 类智慧,不如去考察地质时代的生物智慧。
3)正规分析
正规分析法的基本过程是:1、定义决策问题, 就是列举所有可选择的行为和所有可能的后果; 2、建立这些可选择的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关系; 3、价;4、行为选择(求解极值问题)。
正规分析法有两种典型的方法:成本-效益分 析和决策分析。本质上成本-效益分析是决策 分析的特例。在成本-效益分析中,所有的后 果用“经济学价值”计量。而在决策分析中, 行为的后果未必用 “经济学价值”计量,如 对治疗某种特定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治疗效果 的评价
3、个人可接受风险和社会可接受风险
在考虑一个行业或一项新技术的可接受风 险时,人们通常选取的风险指标为个人风 险、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对应的可接受 风险我们有时也叫做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 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和可容许环境风险标 准)。这里的个人风险、社会风险有特定 的含义。

建设施工风险评估管理条例

建设施工风险评估管理条例

建设施工风险评估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条例旨在加强建设施工风险评估管理,保障施工作业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减少施工风险事故的发生。

第二条建设施工风险评估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全面评估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建设领域的施工作业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装修工程等施工作业。

第二章:风险评估的程序第四条风险评估应由专业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

第五条风险评估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步骤:1. 归集施工作业相关信息;2. 风险辨识和分析;3. 风险评价和等级划分;4. 提出风险控制措施;5. 编制风险评估报告。

第六条风险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作业的风险评估结果;2. 风险等级划分说明;3. 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4. 其他需要说明和提示的内容。

第三章:风险评估的要求第七条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环境安全等。

第八条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准确识别施工作业中的风险因素,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第九条风险评估应提出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措施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四章:监督和管理第十条建设主管部门应加强对风险评估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风险评估的质量和可靠性。

第十一条风险评估机构应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第十二条对于违反本条例的行为,建设主管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第十三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四条本条例所称的建设主管部门是指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负责建设管理的机构。

第十五条本条例解释权归建设主管部门所有。

---以上为《建设施工风险评估管理条例》的主要内容,具体实施细则将根据实践和需要进行进一步完善和补充。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辨识、评估和管控安全风险,确保组织安全稳健运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层、员工、外包人员等。

第三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原则:1.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坚持预防为主、风险可控的原则,旨在全面把控组织在信息安全、物理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2. 本制度明确风险辨识、评估与分级管控的流程和责任,实现风险管控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 本制度注重风险的分类和分级,根据风险级别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资源优先分配给高风险的部门和项目。

第二章风险辨识第四条风险辨识的目的:1. 辨识组织所面临的潜在风险,包括影响组织信息系统安全、数据安全、设备安全、人员安全等方面的风险。

2. 为风险评估和分级管控提供重要依据。

第五条风险辨识的原则:1. 风险辨识应全面覆盖组织所有业务活动和内外部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人为因素、技术漏洞、自然灾害等。

2. 风险辨识应及时、准确、客观,确保辨识结果能够为后续风险评估和管控决策提供参考。

第六条风险辨识的流程:1. 制定风险辨识计划,包括辨识范围、方法、工具和时间节点等。

2. 开展风险辨识活动,采集相关信息和数据,包括风险因素、风险事件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

3. 形成风险辨识报告,明确风险辨识的结果和提出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建议。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七条风险评估的目的:1. 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明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 为风险分级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第八条风险评估的原则:1. 风险评估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确保评估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2. 风险评估应根据不同业务活动和风险来源,采取适当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第九条风险评估的流程:1. 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方法和指标体系等。

2. 开展风险评估活动,收集、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和信息。

XX商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XX商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

XX商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风险管理,保障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

第三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与控制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范围、程序、责任和措施。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经营活动的合规、有效和稳健。

第二章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第五条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的决策和监督。

第六条公司设立风险管理部,负责公司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和日常运营。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应积极配合风险管理工作,及时提供相关信息,落实风险管理措施。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八条公司应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经营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合规风险等方面。

第九条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等级和风险应对措施。

第十条公司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识别和预警。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一条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和风险应对措施,制定风险控制计划。

第十二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制度,包括但不限于风险控制流程、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责任等方面。

第十三条公司应加强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力度,确保风险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第十四条公司应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风险控制措施。

第五章信息披露第十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十六条公司应加强对信息披露工作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信息泄露和误导性信息传播。

第六章培训和监督第十七条公司应定期组织风险管理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第十八条公司应加强对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执行。

第十九条公司应建立风险管理考核制度,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条本制度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生效。

第二十一条本制度的解释和修改权归公司董事会所有。

房地产开发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房地产开发公司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控制,确保公司稳健经营,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房地产开发项目,包括项目策划、开发、建设、销售、售后服务等全过程。

第三条风险控制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 全面管理,重点突出;3. 分级控制,责任到人;4. 动态调整,持续改进。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四条公司应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

第五条风险识别应包括以下内容:1. 政策法规风险:政策调整、法律法规变化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2. 市场风险:市场需求、竞争态势、价格波动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3. 技术风险:施工技术、设备选用、新材料应用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4. 财务风险:融资风险、成本控制、资金回笼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5. 合同风险:合同条款、合同履行、合同纠纷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6. 管理风险: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等对项目造成的影响。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六条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

第七条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 风险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3. 风险的紧急程度;4. 风险的可控程度。

第四章风险防范第八条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九条风险防范措施包括:1. 政策法规风险:密切关注政策法规变化,及时调整项目策略;2. 市场风险:加强市场调研,合理制定销售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3. 技术风险:选用成熟的技术,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确保工程质量;4. 财务风险: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控制成本,确保资金安全;5. 合同风险:完善合同条款,加强合同履行管理,避免合同纠纷;6. 管理风险:优化组织架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

第五章风险监控第十条公司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风险防范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第十一条风险监控应包括以下内容:1. 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2. 风险变化情况;3. 风险防范效果。

培训工作风险管理制度

培训工作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培训工作的管理,规范培训流程,降低培训风险,提高培训效果,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培训活动,包括内部培训、外部培训、在职培训、脱产培训等。

第三条培训工作风险管理制度旨在明确培训工作中的风险点,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四条培训风险识别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培训内容风险:包括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公司发展战略、是否符合员工实际需求、是否具有前瞻性等。

2. 培训师资风险:包括师资是否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等。

3. 培训组织风险: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时间、培训场地、培训设施等。

4. 培训效果风险:包括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成果转化等。

5. 法律法规风险:包括培训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培训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等。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五条培训风险评估应依据以下原则进行:1.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全面评估培训风险。

2. 实用性原则:针对培训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3. 可行性原则:防范措施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第六条培训风险评估内容包括: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风险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

3. 风险的严重程度。

第四章风险防范与控制第七条培训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下:1. 培训内容风险防范:确保培训内容与公司发展战略、员工实际需求相结合,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授课。

2. 培训师资风险防范:建立师资库,对师资进行筛选和评估,确保师资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

3. 培训组织风险防范: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场地和设施,确保培训活动顺利进行。

4. 培训效果风险防范: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策略。

5. 法律法规风险防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培训活动合法合规。

第五章应急处理第八条培训风险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1. 确定应急处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应急处理工作。

建筑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建筑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安全风险管理,预防和减少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建筑行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新建、改建、扩建、拆除等建筑工程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

第三条建筑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二)科学评估,动态管理;(三)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四)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建筑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实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

第五条建设单位应当设立建筑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建筑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第六条建筑安全风险评估领导小组职责:(一)制定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方案;(二)组织、协调、监督风险评估实施;(三)审核风险评估报告;(四)指导、督促相关单位落实风险评估措施。

第七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与单位职责:(一)按照风险评估方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二)配合建设单位完成风险评估报告;(三)落实风险评估报告中的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章风险评估内容与方法第八条建筑安全风险评估内容:(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二)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安全风险;(三)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安全风险。

第九条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一)专家评审法;(二)类比分析法;(三)现场检查法;(四)数据统计法。

第四章风险控制与措施第十条针对评估出的安全风险,采取以下控制措施:(一)制定风险控制方案;(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三)加强现场巡查,确保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四)定期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评估,及时调整。

第五章沟通与记录第十一条建筑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相关单位应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风险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应建立建筑安全风险评估档案,包括风险评估报告、风险控制措施、巡查记录等。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3、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3、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概述
➢ 建筑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给水、消防供电、消火栓灭火设施、自 动喷水灭火设施、气体灭火设施等相关资料;
➢ 建筑火灾扑救能力主要包括:火灾扑救条件、公安消防力量、专职消 防力量、义务消防力量、消防车辆装备、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等。
整理课件
➢ 论述火灾事故事后分析中常用分析方法? ➢ 主要有事故树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 ➢ 事故树分析是由结果到原因的演绎逻辑分析方法。通过运
整理课件
5、论述试验方法在火灾风险评估中作用和技术特性?
整理课件
➢ 风险评估又称安全评估、危险评估,或称安全评价、风险评价和危险 评价。
➢ 狭义指对一个具有特定功能的工作系统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及其严 重程度所进行的分析与评估,并以既定指数、等级或概率值作出定量 的表示,最后根据定量值的大小决定采取预防或防护对策。
整理课件
➢ 安全系统工程的发展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 1.军事装备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研究。始自20世纪50年代 末期美国的军事工业。后来发展到其他工业生产部门,使可靠性管理 与质量管理相对分工。
➢ 2.工业安全管理开始引起系统工程方法。如60年代初应用事故树分 析法(FTA)和故障类型影响分析法(FMEA)等。
分析则是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归纳分析方法; ➢ 事故树分析可以用于分析事故原因,并可与安全检查表结
合使用,通过事故树分析得出的最小割集基本事件,按照 结构重要度进行排序,编制安全检查表; ➢ 事件树分析可以用于隐患排查,通过建立事件树模型,对 于下分支事件,可作为事故隐患判定,并对该隐患制定整 改措施; ➢ 事故树分析与事件树分析也可结合使用,形成因果综合分 析;
➢ 危险性预先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或预先危险性分析,也 是一种安全评价的方法。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 在设计的开始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 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三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三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单位的正常生产秩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有限空间作业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储罐、井道、管道、沟渠、矿井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按照安全文化建设、风险评估、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装备、应急预案等原则进行管理,确保作业的安全性、顺利性和高效性。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持证上岗,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的主管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

第二章安全文化建设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标准,并进行动态更新和推广。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安全素养。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建立安全奖惩机制,鼓励安全生产,惩罚安全事故。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作业的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制定风险评估方案,明确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风险评估,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作业的安全性。

第四章操作规程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需要编制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作业的步骤、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制定作业指导书,明确作业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进行作业指导和训练,确保作业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要求。

第五章安全防护装备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但不限于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第十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防护装备,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必须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通风设备、监控系统、紧急救援装备等。

大学校园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大学校园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大学校园安全稳定,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校园区域、设施、活动及人员,旨在通过风险评估,明确风险辨识、评估、控制和监督管理的职责,确保校园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第二章风险辨识第三条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应全面、系统地进行。

第三条(一)风险辨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校园环境:建筑物、道路、桥梁、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2. 教学设施:实验室、教室、图书馆、体育场馆等;3. 生活设施:食堂、宿舍、浴室、卫生间等;4. 活动场所:校园广场、花园、运动场等;5. 人员行为:师生员工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等;6. 外部环境:周边社会治安、自然灾害等。

第三条(二)风险辨识方法包括:1. 文献资料分析法;2. 问卷调查法;3. 专家咨询法;4. 现场检查法;5. 事故案例分析法。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四条风险评估是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第四条(一)风险评估内容:1.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2. 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3. 风险的严重程度;4. 风险的可控性。

第四条(二)风险评估方法:1. 风险矩阵法;2. 事故树分析法;3. 风险等级评估法。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五条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第五条(一)风险控制措施包括:1. 风险规避:避免风险发生的可能;2. 风险降低: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损失程度;3. 风险转移:将风险转嫁给第三方;4. 风险接受: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接受风险。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六条学校设立风险评估管理办公室,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六条(一)风险评估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1. 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2. 制定风险评估方案和实施细则;3. 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检查;4. 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第七条学校定期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管理制度

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公司风险防范能力,确保公司安全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总部及下属所有子公司、分支机构的风险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风险,是指可能对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事件或不确定性因素。

第四条风险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主要环节。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五条公司应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定期对各项业务、流程、项目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评估。

第六条风险识别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战略风险:公司战略决策、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二)财务风险:资金链断裂、财务报表失真、资产安全风险等。

(三)市场风险: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加剧、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等。

(四)运营风险:生产运营、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

(五)法律风险:合同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环保合规等。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七条公司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第八条风险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根据历史数据和现有信息,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

(二)风险影响程度:分析风险发生对公司经营、财务状况、声誉等方面的影响。

(三)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第四章风险应对第九条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第十条风险应对策略包括:(一)风险规避:通过调整经营策略、改变业务模式等手段,避免风险发生。

(二)风险降低:通过加强内部控制、优化业务流程等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三)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签订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第三方。

(四)风险承担: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选择承担风险。

第五章风险监控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医院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医院医疗工作的安全性和质量,防备和掌控医疗事故的发生,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与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相关的工作,包含但不限于风险评估、风险分级、风险猜测、风险掌控等。

第二章基本要求第三条医院应建立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并将其纳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第四条医院应配备一支具备专业背景的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团队,负责订立和执行风险评估方案,并对评估结果进行跟踪和反馈。

第五条医院医疗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团队成员应接受相关培训,熟识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具备风险分析和处理本领。

第六条医院应定期开展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确保评估的时效性和全面性。

依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防备和掌控措施,提高医院医疗工作的安全性。

第三章风险评估和分级第七条医疗安全风险评估应包含医院内科室、医疗设备、医疗流程等方面的评估,针对各类医疗操作进行分析评估。

第八条风险评估应基于医院实际情况,综合利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如文献研究、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全面评估医疗操作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第九条风险评估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内容:(一)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评估,包含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设备维护质量等;(二)医疗流程的安全性评估,包含医疗流程中可能显现的疏漏环节、信息传递不畅等;(三)药品使用的安全性评估,包含药品存储、配药、使用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四)医院环境的安全性评估,包含空气质量、卫生状态等的监测和评估;(五)人员操作的安全性评估,包含医务人员操作规范、技能水平等的评估。

第十条风险评估结果应进行分类管理,依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级划定。

通常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并确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第四章风险猜测和掌控第十一条医院应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猜测可能的风险事件,并采取措施进行风险掌控和防备。

第十二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相关预警机制,及时跟踪和猜测医疗安全风险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旨在建立安全生产风险预警机制,实现对潜在风险的及时发现、预警和应对。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强化全员安全生产责任,确保公司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第二章风险预警体系第四条公司设立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中心,负责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预警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风险预警中心下设风险评估组、预警发布组、应急处理组等专项小组,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六条公司定期对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一)设备设施安全状况;(二)生产工艺安全;(三)作业环境安全;(四)人员操作技能;(五)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第七条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

第四章预警发布第八条风险预警中心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内容包括:(一)风险等级;(二)预警范围;(三)预警措施;(四)预警期限。

第九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包括:(一)公司内部公告;(二)公司网站;(三)手机短信;(四)其他有效途径。

第五章预警应对第十条公司各部门、各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一)启动应急预案;(二)加强安全检查,排查隐患;(三)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四)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第十一条预警信息解除后,公司应组织评估预警效果,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进风险预警工作。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二条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中心负责对公司各部门、各单位风险预警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三条对未按规定执行预警信息,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七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风险预警中心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注:本制度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公司范围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均应遵守本制度。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是指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事故严重程度等进行识别、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第四条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二)全面评估,动态管理;(三)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四)重点突出,措施有效。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五条公司设立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负责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由总经理、安全生产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委员会职责:(一)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二)确定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和年度工作计划;(三)组织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的实施,协调解决评估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四)审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决定风险控制措施;(五)组织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七条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一)组织制定和修订安全生产风险评估细则;(二)组织实施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三)定期提交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四)组织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风险意识;(五)组织对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

第三章风险评估程序第八条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分为初始评估、定期评估和特殊评估。

第九条初始评估应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对项目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估。

第十条定期评估应按照公司制定的评估周期进行,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再评估,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调整风险等级和控制措施。

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第一章引言工程安全管理是现代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民对生命财产安全的要求日益增高,工程安全管理日益重要。

风险评估作为一种科学的风险管理工具,在工程安全管理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工程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二章工程安全管理工程安全管理伴随现代工程建设的发展而形成。

它包括从工程设计、施工组织、验收到投运、维护等各个环节中始终贯穿的一种管理思想。

其中,重要的措施包括:1. 强化设计安全措施理顺工程安全责任工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工程功能需求,而安全设计则是工程设计中必要的一环。

通过加强安全设计,可以减少工程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

另外,理顺工程安全责任,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也可以提高工程安全水平。

2. 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在工程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执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检查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遵守法律法规,执行现场安全规定,保障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

3. 提高工程验收的标准工程验收阶段是工程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对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最严格考验。

在验收过程中,除了根据验收标准的要求进行验收评估外,还应该注重对工程安全的评估和排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

第三章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一种科学的风险管理工具,是对潜在风险和可能造成的损害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

它不仅可以在工程安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的风险控制。

常见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危险源评估是对工程中的有潜在危险的因素进行相应的评估,包括对人造危险源、自然危险源的评估和分析,在设计、施工、运营和拆除等工程周期内展开,以确定各个阶段存在的危险所导致的可能损失和风险水平。

2. 故障树分析故障树分析(FTA)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用于识别故障引起的所有可能因素和病因。

因此,在工程管理中,FTA主要应用于规划和设计阶段,可以有效排查工程可能出现的系统故障,从而提高工程的设计质量和减少可能的安全隐患。

小儿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小儿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制度

小儿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小儿科室医疗服务管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制度适用于本院小儿科室全体医务人员。

第三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整改和风险追踪等环节。

第四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管理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有效控制医疗风险。

第五条本制度由小儿科室主任负责解释,并且对小儿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二章风险识别第六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医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如手术、输液、用药、采血等环节。

第七条小儿科室应当建立风险识别档案,记录医疗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包括患者病情、疾病类型、病史、药物过敏史、家庭状况等。

第八条通过科学、合理、系统的方法对医疗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医疗工作中的重点风险。

第三章风险评估第九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评估应当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确定患者在手术、用药、治疗等环节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第十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评估要细致,全面,针对性强,避免漏洞,减少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风险。

第十一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评估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对不同风险进行量化评估。

第四章风险控制第十二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控制应当实行“先人为后设备”的原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

第十三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控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并且配备齐全的医疗设备。

第十四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控制要求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减少疏忽、随意操作的情况发生。

第五章风险整改第十五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整改应当从源头上消除可能出现的医疗风险,及时纠正医疗事故和隐患。

第十六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整改要求医务人员及时对医疗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并且建立整改档案。

第十七条小儿科室医疗风险整改应当严格按照程序,完善工作流程,加强资源投入,保障整改措施的顺利实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承灾体及其易损性
• 有风险源并不意味着风险就一定存在,因为风险 是相对于行为主体—人类及其社会经济活动而言 的,只有某风险源有可能危害某风险载体后,风 险承担者相对于该风险源才具有灾害风险。 • 对于风险形成来说 --风险载体不仅决定了某种灾害风险是否存在 --而且风险载体的性质还决定着灾害风险的形式和 大小 --风险载体对灾害的响应首先体现在其相对于某种 风险源而具有的灾害易损性水平上
灾损敏感性
• 首先,风险源是风险载体之灾损敏感性存 在的外因和条件。
• 某风险载体的灾损敏感性一定是相对一定 风险源而言的,且风险源的种类不同,该 风险载体的损敏感性形式和水平通常都是 不同的。 --例如,一般地,农作物对于干旱的灾损 敏感性比对于地震的灾害脆弱性高,而建 筑物则相反等。
灾损敏感性(续)
层次分析法
•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 称AHP)层次分析法,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 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 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 (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 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 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 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2.3 风险度
(一)、风险可以用风险度来表达,它是一个归 一化的函数,风险度有多种定义: (1)风险度=危险度+易损度 (Maskrey,1989) (2)风险度=概率+易损度 (Tobin和Montz, 1997) (3)风险度=概率×损失 (Smith, 1996) (4)风险度=危险度×结果 (Deyl和Hurst,1998) (5)风险度= 危险度×易损度 (联合国人道主 义事物部,1991)
A 那么如何检验矩阵 A 的一致性呢?显然对 中的每个元素 用 aij a jk a 来讨论是很麻烦的,而且容易出现混乱。我们利 ik 用矩阵理论可以证明:n 阶成对比较矩阵 A 是一致阵,当且仅 A 当 A的最大特征值 max ( A) 。因此计算 的最大特征值就可判 n 断 A是否是一致阵。如果 A 不是一致阵,我们还可以证明 越大,不一致程度越严重。 max ( A) 而且 n max ( A)
我们采用的灾害风险定义
• 我们采用风险定义:“真实世界损失可能性的一 种状态”。 • 它是一种可能性的状态,而不是真实发生的一种 状况 • 由于人类防灾能力和实施防灾措施的不同,这种 可能性的状态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或部分发生; 损失可能是期望值,也可能是部分值甚至没有任 何损失。
• 风险评估,是通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所 掌握的统计资料、风险信息、风险性质等 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进而确定风险度, 为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e
fragility
• 风险载体的灾害脆弱性可以分解为灾损敏感性和 人类防灾减灾能力
(1) 社会物理暴露
• 社会物理暴露是指暴露在自然灾害之下的人口、 房屋、室内财产、农田、基本设施等的数量和价 值量。 • 社会发展造成了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程度、财产 密度及物价的变动等,人口和财产密度越大,暴 露于灾害中的数量和价值量越多,自然灾害的风 险就越大。 • 同样强度的灾害,人口、财产密集区产生的灾害 就越大;经济越发达,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的绝 对值便越大。因此,城市便成为防灾减灾的重点 区。
2.2风险系统的构成
对于灾害风险系统 • 首先必须存在风险源(致灾因子),即存在自 然灾变;学术界称为灾害危险性;
• 第二,必须有风险承载体(承灾体),即人类 社会,自然灾害是自然力作用于承灾体的 结果。
1.风险源及其危险性
• 风险产生和存在与否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要有风 险源。自然灾害风险中的风险源是可能发生的自 然灾变。 • 风险源不但根本上决定某种灾害风险是否存在, 而且还决定着该种风险的大小。 • 当自然界中的一种异常过程或超常变化达到某个 临界值时,风险便可能发生。 • 这种过程或变化的频度越大,那么它给人类社会 经济系统造成破坏的可能性就越大;过程或变化 的超常程度越大(強度),它对人类社会经济系统造 成的破坏就可能越强烈;因此,人类社会经济系 统承受的来自该风险源的灾害风险就可能越高。
(2)承灾体灾损敏感性
• 风险载体的灾损敏感性是指风险载体受自然灾变破坏的可 能性和对这种破坏或损害的敏感性,是风险载体一旦遭受 自然灾变打击时所表现出来的可能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一 种度量。 • 一般地说,风险载体相对于某风险源的损敏感性愈低,则 该风险载体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越小,其所载荷的来自该风 险源的灾害风险就可能越小;反之愈大。 • 与风险载体的灾损敏感性高低的因素: -影响它的风险源 -风险载体本身 -两者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第二节 风险评估的流程及方法
• • • • • • • •
基础数据采集、输入; 危险性综合评估 脆弱性综合评估 防灾能力评估 综合风险评估及区划 次生事件综合评估 措施及建议 参加教程115-116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主要方法:
• (1)经验性风险度量法:涵盖邻域类比法、专家打分 法、指标体系法、空间多准则评估法(基于GIS空间化的 指标体系法)等。 其中,邻域类比法和专家打分法属定性方法[18-19]。 • (2)机理性风险评估法:主要利用多智能体、神经网 络、元胞自动机等复杂系统进行仿真建模,预测未来可 能发生的各种情景,对数据要求较高,需长期统计资料、 监测数据、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遥感数据,模拟 过程复杂且不稳定性高。以美国FEMA的MH.HAZUS和 荷兰的ITC等研究机构开展的工作为主[20-21]。国内以华东 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开展基于情景模拟评估研究工 作较多[22-26]。
层次分析法赋权 举例 选聘教师 外表、语言表达能力、科研能力、专业背景 应聘人员1、2、3、4 如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
构造成对比较阵
xn z 面对的决策问题:要比较 n 个因素 x1 , x2 , ,对目标 的影响。我们要确定它们在 z 中所占的比重(权重), 即这 n个因素对目标 z 的相对重要性。我们用两两比 较的方法将各因素的重要性量化。(两个东西进行比 较,最能比较出它们的优劣及优劣程度。)
,n
那么我们称这样的成对比较矩阵为一致矩阵。 但一般来说,我们是没有办法使之完全一致的。
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以及人们认识的多样性,特别是人 的思维活动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构造出的成对比 较阵 A 常常不是一致阵。若不一致性达到很严重的程度,我们 建立起来的评价系统将会是很不准确的。因此我们就要讨论一 下我们建立的比较阵的不一致性是否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
2.指标选择的原则?
• (1)指标宜少不宜多:指标并非多多益善, 关键在于能够涵盖所需的基本信息。 • (2)指标应具独立性:每个被选择的指标 都应该内涵清晰、相对独立,同一个层次 上的指标之间不应存在因果关系。 • (3)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即指标应能反映 评估对象的特性。 • (4)指标应可行。即它应该符合客观实际 情况,数据和资料来源要稳定。
灾损敏感性(续)
第三,某风险载体相对于某风险源的灾 损敏感性高低,还与风险源与风险载体两 者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风折断农作物茎杆,洪涝则通过 对农作物的淹渍使其生理过程出现障碍等。
(3)人类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
• 防灾减灾措施是人类社会、特别是其中的风险承 担者用来应对灾害所采取的方针、政策、技术、 方法和行动的总称 一般分为工程性防减灾措施和非工程性防减灾 措施两类。 • 人类社会的防灾减灾能力也是某种灾害风险能否 产生以及产生多大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 • 人类的防灾减灾能力是承灾体易损性的对立面, 防灾减灾能力越大,防灾减灾能力越强承灾体的 易损性越弱,相关的灾害风险就可能越小;反之, 可能越大。 • 农村之所以成为另一个防灾减灾的重点是因为防 灾减灾能力弱。
xi 比 x j
aij
重要性 相同 稍重要 重要 很重要 绝对 重要
1
3
5
7
9
在每两个等级之间有一个中间状态, aij 可分别 8 取值 2 , 4 , ,。
x1 x2 x3
x1
1 1 3 1 5
x2
3 1 1 3
x3
5 3 1
x1 : x2 3
第三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概述 风险的相关定义 风险系统的构成 风险度
2.1 风险的相关定义
一、风险定义 对于“风险”目前并没有统一的严格定义 • 韦伯字典对风险的定义是面临着伤害或损失的可 能性; • 保险业则定义为危害或损失的可能性; • 环境问题定义风险为未来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利影 响的程度 • Wilson认为风险的本质是不确定性,风险定义为 期望值(Wilson R, Crouch E A C. 1987. Risk assessment and comparison: an introduction. Science, 236(47的结果,因此暴露在 自然灾害中的承灾体的量(数量和价值量)及承灾 体的脆弱性便构成了承灾体易损性的两个上层基 本要件: V =f(e,fra )= V • V b 式中 V是物理暴露, V 是承灾体的脆弱性。上式
e
fragility
的物理意义是暴露于自然灾害中的承灾体由于其脆弱性 可能遭受的破坏程度。 请注意:不同承灾体的脆弱性是不同的,例如房屋 与农作物的脆弱性完全不同
• 在学术界,风险源的这种性质,通常用风险源的 危险性来描述。 • 风险源的危险性是对风险源的灾变可能性和变异 强度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度量,因此,风险源危险 性的高低通常可用下式表达: H=f(M,P) (2.2) 式中:H—Hazard,风险源的危险性;M—Magnitude,风险源的变异强度;P—-Possibility,自然 灾变发生的概率。 • 一般地,风险源的变异强度越大、发生灾变的可 能性越大或灾变发生的频度越高,则该风险源的 危险性越高。
即 a12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