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简介_王实甫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西厢记原文
西厢记原文篇一:西厢记原文西厢记原文第一节王实甫的《西厢记》(一) 王实甫生平及评价1.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
(元·钟嗣成《录鬼簿》卷上)2.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翠红乡雄纠纠施智谋。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3.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
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古今群英乐府格式》)4. 人之赋才,各有所近。
马东篱、王实甫,皆胜国名手。
马于《黄粱梦》、《岳阳楼》诸剧,种种妙绝,而一遇丽情,便伤雄劲;王于《西厢》、《丝竹芙蓉亭》之外,作他剧多草草你称。
尺有所短,信然。
(明·王骥德《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上》)5. 世称曲手,必曰关、郑、白、马,顾不及王,要非定论。
(同上)(二)《西厢记》[1]选注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杂剧第一折[2][正末扮张生骑马引仆上开[3]] 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4]也,先人拜礼部尚书[5],不幸五旬之上,因病身亡。
后一年丧母。
小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6],游於四方。
即今贞元十七年[7]二月上旬,唐德宗[8]即位,欲往上朝取应,路经河中府[9],过蒲关上[10]有一故人,姓杜名确[11],字君实,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后弃文就武,遂得武举状元,官拜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着蒲关。
小生就望哥哥一遭,却往京师求进。
暗想小生萤窗雪案[12],刮垢磨光[13],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14],满马春愁压绣鞍。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跟无线、如蓬转[15]。
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16]。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17]。
将棘围守暖[18],把铁砚[19]磨穿。
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20]。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创作来源 王实甫的词曲代表
《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创作来源王实甫的词曲代表王实甫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为世代官宦世家出生,从祖父到其父亲都在朝为官,特别是他父亲王逖勋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立下累累军功,曾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等职。
当然到了他父亲这一代就已经发迹了,然后迁居到大都,所以王实甫是在大都出生的。
作为元朝著名的戏曲家,王实甫和另一位戏曲名家作者关汉卿齐名,留下了《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贩茶船》、《芙蓉亭》等杂剧约十四种。
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西厢记》讲述的是普通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崔莺莺在寺庙中相遇相知进而相爱,随后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得以圆满结合的故事。
这部杂剧故事恢弘,人物形象丰满,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王实甫所作的《西厢记》,突破了老套的才子佳人和夫贵妻荣的婚姻模式,恋爱模式,彻底否定封建传统的联姻方式,强调的是爱情自由和婚姻自由。
在他的戏剧中,爱情被放置在功名利禄之上,青年男女的恋爱和婚姻也不强调门当户对,而是完全从爱情角度出发,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明确的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有极高的思想觉悟。
《西厢记》并不是王实甫原创,其在最早的故事来源,是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后来又有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的《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改编而成的,其故事情节与董解元的《西厢记》香相差无几,但是在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故事发展等各个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特别是在思想层面上,他明确表达对封建婚姻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反对,强调青年男女的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绝对是一个大大的进步。
所以元末明初贾仲明说王实甫:作词章,风韵羡,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王实甫词曲代表《凤求凰琴歌》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王实甫
王实甫王实甫(1260年-1336年),字德信。
大都(今北京市)人。
元代杂剧作家。
中国著名剧作《西厢记》的作者。
《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
贾仲明在追悼他的〔凌波仙〕词中,约略提到有关他的情况:“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鸯花寨明飚飚排剑戟。
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所谓“风月营”、“莺花寨”,是艺人官妓聚居的场所。
王实甫混迹其间,可见与市民大众十分接近。
王实甫所作杂剧中名目可考的有13种。
今存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韩采云丝竹芙蓉亭》《苏小卿月夜贩茶船》,还有少量散曲流传:有小令1首,套曲3种(其中有一残套),散见于《中原音韵》、《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和《九宫大成》等书中。
山坡羊·春睡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
把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鳞鳞。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王实甫轶事张宝申《西厢记》是王实甫在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基础上创作,共五本二十一折。
《西厢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剧作,在元代就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她诞生七百年来,被全国多个剧种演唱至今,久演不衰。
可关于《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的生平史料却极为少见。
元末钟嗣成所编纂的元杂剧作家传《录鬼簿》,也只说他“名德言,大都人”,列“前辈已死名公才人”等,寥寥数语。
也难怪,元杂剧作家大多是混迹于倡优之间,纵情风月的市井文人,无权无势无地位,谁会为他们树碑立传!王实甫虽然生平史料留下的不多,但他的老子和儿子却都是元代显赫的官场人物,留下了一些翔实的史料,从中倒可以了解王实甫的一些形状。
文学考研 “花间美人”——王实甫
“花间美人”——王实甫王实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其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作品散曲《山坡羊·春睡》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片声雪下呈祥瑞。
把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正宫·端正好·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正宫·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迟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
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
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
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披着领箬笠蓑衣,堤防他斜风细雨。
长则是琴一张酒一壶。
自饮自斟,自歌自舞。
《越调·小桃红》水声山色两模糊,闲看云来去。
则我怨结愁肠对谁诉?自踌躇,想这场烦恼都也由咱取。
感今怀古,旧荣新辱,都装入酒葫芦。
《越调·紫花儿序》也不学刘伶荷锸,也不学屈子投江,且做个范蠡归湖。
绕一滩红蓼,过两岸青蒲。
中国历史故事-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人物结局
中国历史故事-元代著名戏曲作家王实甫简介王实甫人物结局人物档案姓名:王实甫别名:王德信国家:中国民族:汉族,亦有说回族所处时代:元朝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出生地:大都出生时间:1260年去世时间:1336年职业:杂剧作家主要作品:《西厢记》王实甫是元朝著名的戏曲杂居作家,留下的历史资料极少,生平不详。
事实上连他的出生日期,也是后世学者根据一些历史资料推断而来。
从散曲《退隐》中的“且喜的身登中寿”,“百年期六分甘到手”这些语句推断,王实甫大概活了有六十岁,所以推测其生活的年代大概在1260年到1336年间。
虽然王实甫本人资料不详,其父和子嗣的记载还是有的。
王实甫的父亲王逖勋从质子军,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娶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为妻,在蒙古帝国中任赠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等职。
其子王结“以宿卫入仕,官至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地位显赫。
”有人对此就表示疑问了,为什么王实甫的父亲和儿子都在史书中有记载,单单王实甫的个人经历却不详呢?这可能和其所从事的职业——戏剧作家有关。
元杂剧作家大多是混迹于倡优之间,纵情风月的市井文人,无权无势无地位,自然没有人会为混迹于底层的人民立碑作传。
就连王实甫的儿子王结对于父亲从事这样的职业也曾表示过不满,曾经劝说王实甫让他就在家待着享福,不要在混迹勾栏瓦舍之间。
虽然王实甫因为戏剧作家的身份在当时地位不高,但实际上出生官宦世家的他也曾入仕为官,且位置高位。
他先以县官入仕,因治县有声,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后来因为“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
”,此后投入到剧本创作中来。
散曲《退隐》中言:“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怀幽,志难酬,知机的王粲;梦无凭,见景的庄周”,“怕狼虎恶图谋,遇事休开口,逢人只点头,见香饵莫吞钩,高抄起经纶大手”。
当官的时候并不顺遂,所以他选择了辞官归隐。
王实甫辞官之后,便开始积极的参加关汉卿的“玉京书会”,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开始了他的剧本创作生涯。
王实甫的《西厢记》
当然,莺莺之所以这样做,从根本上说,仍然是为了实现追求爱情的目 标。正因为对爱情十分看重,她才如此小心谨慎,如此费尽心机。而当她大 胆地迈出以“情”反“礼”的关键一步,与张生私下结合之后,她爱得是那 样执著,那样深沉,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夫人却逼张生进京赶考,莺莺感情 上遭受的痛苦便是可想而知的了。请看第四本第三折(俗称《哭宴》)中莺 莺的唱词:
在佛殿上,莺莺偶然遇到了风流 俊雅的张生,她分明觉察到一个陌生 的男子注视着自己,却仍然“亸着香 肩,只 将 花 笑 拈”,并 对 红 娘 念 出 “寂 寂 僧 房 人 不 到,满 阶 苔 衬 落 花 红”的诗句,使张生觉得她“恰便似 呖呖莺声花外啭,行一步可人怜”, 为之心醉神迷。当红娘提醒“那壁有 人,咱家去来”时,莺莺的动作是: “回顾——觑末(张生)——下。” 这“临去秋波那一转”,使得张生如 醉如痴,连说“休道是小生,便是铁 石人也意惹情牵”。可以说,这爱情 的种子,正是莺莺自己播下的。
1
王实甫的《西厢记》
(二)《西厢记》故事的来源与演变
《西 厢 记》故 事,来 源 于 唐 元 稹 传 奇《莺 莺 传》。在 这 部 作 品 中,张 生 曾 经 热 恋 莺 莺,而 作 者 的 文 笔 也 委 婉 动 人,颇 有 情 致。但 故 事 的 结 局 是 张 生 为 追 求 功 名,终 于 抛 弃 恋 人,并 且 称 之 为“不 妖 其 身,必 妖 于 人”的“尤 物”,而 自 己 却 博 得 了 一 个“善 补 过 者”的 名 声。这 一 结 局,为 有 识 者 所 不 满, 正 如 鲁 迅 所 批 评 :“篇 末 文 过 饰 非,遂 堕 恶 趣。”(《中 国 小 说 史 略》)。
戏曲家王实甫是谁
戏曲家王实甫是谁王实甫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是著名戏剧西厢记的作者。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戏曲家王实甫,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名德信,实甫为其字,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芙蓉亭》、《贩茶船》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王实甫的生平简介王实甫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名为信德,生活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祖籍河北定兴县究室村,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有《西厢记》等,在元代是与大戏剧家关汉卿齐名的杂剧作家,王实甫生平资料非常的少,因为剧作家在当时来说是一个并不高贵的职业。
王实甫的父亲曾经在朝廷为官,并且曾经跟随着成吉思汗在西域作战,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
据说王实甫的母亲是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也就是今天的回族人,所以说王实甫是一个混血儿。
实际上是出身官宦之家。
据说王实甫自己也曾经做过官,以县官入仕,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但总因“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
”从这一记载可以看到王实甫40岁就当了省级领导干部,本来应该是前途无量的,但是后来却弃官不仕。
从此之后一头扎进勾栏之中。
王实甫的儿子也是一位政府高官,史书记载“以宿卫入仕,官至中书左丞、中书参知政事,地位显赫。
”儿子对自己的父亲弃官不做,流连于勾栏场所也非常的不满,但是却无可奈何。
王实甫一头扎进了元杂剧的创作之中,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王实甫的历史评价王实甫是元代的著名剧作家,称得上是与当时的剧作家关汉卿齐名,王实甫的剧作流传下来的不是很多,但是艺术成就却是非常高的,一部王实甫代表作《西厢记》足以奠定王实甫在剧作方面的地位,对王实甫的评价是如何的呢?首先王实甫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再者王实甫是一位反封建礼教的斗士,同时王实甫还是一位至情至性的人。
王实甫是一位成功的剧作家,我想这一评价恐怕是任何人都不会反对的,王实甫流传至今的剧作有十三种,这十三种剧作都堪称是精品,特别是一部《西厢记》更是广为传唱,甚至是被翻译成为了多国文字在世界上传唱,至今在国内《西厢记》被多个剧种所演绎,可见其旺盛的生命力。
王实甫的代表作
一、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
二、作品简介:《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
《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在经典古代名著《红楼梦》中,也提到过此书。
三、故事起源:沁园景区的东北角,原是沁水公主的烟粉作坊,前边有一片斑竹林,当地人叫做竹马林。
据说唐朝晚期,大诗人元稹,出生在河内县清化镇的赵后村,赵后村的邻村是崔庄村,崔庄里有一女崔小迎,两人从小一起玩耍,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元稹八岁时父亲逝世,小迎一家更把他当亲人看待。
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
于是便跟随小迎的父亲一起前往。
两人经常在斑竹林里逗耍,过家家,拜天地,称公道婆,并在沁园内结识了很多文人过客,如著名的文学家令狐楚,韩愈,白居易,李绛等。
受其熏陶,学习诗文,15岁就已明两经擢第。
小迎也长得如出水芙蓉,美丽超群,两人私定终生。
元贞十七年春,元稹赴考从政,后深受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赏识,权势之下与韦夏卿之女韦丛婚配。
从此一生再也未见小迎一面,其妻早逝后,曾多次回家寻找,却杳无音讯。
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无耻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
注:沁园:东汉汉明帝刘庄为其五女刘致建造的园林,今河南省博爱县太行博竹苑内。
四、作者简介:王实甫(1234-1294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
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生平事迹不详。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西厢记》简介
《西厢记》简介1.《西厢记》作者王实甫简介王实甫,名德信,据考证祖籍河北保定,是元代著名戏曲家。
存世的三部杂居《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吕蒙正风雪破窑记》、《四大王歌舞丽春堂》中,以《西厢记》最为著名,被认为是其代表作,也是公认的元代杂剧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既有唐宋诗词的华美词藻,又结合了元代民间语言的生动形象,开创了独具特色的杂剧语言风格。
2.《西厢记》创作简介《西厢记》故事梗概是唐贞元年间,落魄书生张君在普救寺里与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遇,两人心生爱慕,苦于无法接近。
在叛将孙飞虎围寺要强抢莺莺为妻的时候,崔夫人求告无门,许诺谁能退兵,就将莺莺许配给他。
张生修书请故交白马将军杜确率兵解围,不料破贼之后,崔夫人出尔反尔,言而无信,不愿将莺莺许配张生,却让两人兄妹相称。
张生忧思成疾。
莺莺的丫环红娘为两人牵线,先让张生月下弹琴,感动了莺莺。
莺莺让红娘前去探望,张生书信一封教红娘转交莺莺,莺莺回信答应相会。
在当晚相会时,由于种种顾虑和误会,莺莺生气而去,张生病势加重。
红娘再次探望,暗示莺莺一定会来,张生烦闷立消。
深夜莺莺前来,两人私定终身。
崔夫人得知后,怒气冲冲拷问红娘,但木已成舟,只能接受。
崔夫人以求取功名后才能迎娶莺莺为条件,要张生进京赶考。
半年后,张生中得状元,及时赶回,阻止了崔夫人的侄儿郑恒骗娶莺莺的阴谋,与莺莺共结连理,有情人终成眷属。
《西厢记》的伟大之处在于冲破了封建礼教的藩篱,肯定了青年男女勇敢追求爱情的精神。
首先,张生和莺莺一个是落魄书生,一个是相国小姐,他们之间的地位、财富、权势就形成了尖锐的冲突。
《西厢记》通过两人相遇、倾心、相思、误会、抗争最终斗争胜利,获得美好姻缘的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描述,大大丰富了两人的情感内容,各种物形象也更加立体丰满。
《西厢记》华美的词藻、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使它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的严密的戏剧结构、合人物刻画的生动细腻,对后世戏曲的影响巨大。
历史趣谈:王实甫简介 元朝时期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王实甫简介元朝时期著名杂剧作家王实甫生平导语:王实甫,名德信,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王实甫,名德信,定兴(今定兴县)人。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
河北定兴人。
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杂剧的勾栏。
显然,王实甫是熟悉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
明陈所闻《北宫词纪》收《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署为王实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可知其六十岁时已退隐不仕。
但曲中又有“红尘黄阁昔年羞”、“高抄起经纶大手”,则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与杂剧作家王实甫并非一人。
《北宫词纪》所收署名王实甫的散曲《商调·集贤宾》、《退隐》中写道:“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到如今白发青衫此地游”,“人事远,老生活常识分享。
《长亭送别》王实甫书写离别之情的古诗赏析
《长亭送别》王实甫书写离别之情的古诗赏析王实甫(1260年-1336年)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与关汉卿齐名,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所以接下就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篇关于王实甫写的诗词。
【长亭送别】元代:王实甫(夫人、长老上云)今日送张生赴京,十里长亭,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
(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
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凄凄惶惶的寄。
(做到)(见夫人科)(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
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
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
(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
(洁云)夫人主见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
(把酒了,坐)(旦长吁科)[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酒席上斜签着坐的,蹙愁眉死临侵地。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
[幺篇]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
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旦把盏长吁科,云)请吃酒![上小楼]合欢未已,离愁相继。
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述
王实甫的《西厢记》概述一、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1. 生平关于王实甫的生平事迹,至今所知甚少。
仅知其名德信,字实甫,元大都人,有杂剧作品十四种,散曲今存一只小令,两个套数和一个残套。
生卒年不详,近人推断,其创作杂剧的主要活动时期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2. 杂剧创作王实甫有杂剧作品十四种,今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以及《芙蓉亭》《贩茶船》的片段。
二、西厢故事的演变与发展1.《莺莺传》:始乱之,终弃之捧览来问,抚爱过深,儿女之情,悲喜交集。
兼惠花胜一合,口脂五寸,致耀首膏唇之饰。
虽荷殊恩,谁复为容?睹物增怀,但积悲叹耳。
伏承使于京中就业,进修之道,固在便安。
但恨僻陋之人,永以遐弃,命也如此,知复何言?自去秋已来,常忽忽如有所失,于喧哗之下,或勉为语笑,闲宵自处,无不泪零。
乃至梦寝之间,亦多感咽。
离忧之思,绸缪缱绻,暂若寻常;幽会未终,惊魂已断。
虽半衾如暖,而思之甚遥。
一昨拜辞,倏逾旧岁。
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何幸不忘幽微,眷念无斁。
鄙薄之志,无以奉酬。
至于终始之盟,则固不忒。
鄙昔中表相因,或同宴处,婢仆见诱,遂致私诚。
儿女之心,不能自固。
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及荐寝席,义盛意深,愚陋之情,永谓终托。
岂期既见君子,而不能定情,致有自献之羞,不复明侍巾帻。
没身永恨,含叹何言?倘仁人用心,俯遂幽眇;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如或达士略情,舍小従大,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
则当骨化形销,丹诚不泯;因风委露,犹托清尘。
存没之诚,言尽于此;临纸呜咽,情不能申。
千万珍重!珍重千万!玉环一枚,是儿婴年所弄,寄充君子下体所佩。
玉取其坚润不渝,环取其终始不绝。
兼乱丝一絇,文竹茶碾子一枚。
此数物不足见珍,意者欲君子如玉之真,弊志如环不解,泪痕在竹,愁绪萦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
西厢记作者简介
西厢记作者简介
作者是王实甫。
王实甫,元戏曲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
所作杂剧今知有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两种,《芙蓉亭》《贩茶船》两剧各存一折曲词;另存散曲数首,曲词优美,《西厢记》尤为出色,是他的代表作。
《西厢记》的剧情直接取材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以《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作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
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删减了许多不必要的枝叶和臃肿部分,使结构更加完整,情节更加集中;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剧中人物更明确地坚守各自的立场――老夫人在严厉监管女儿、坚决反对崔、张的自由结合、维持“相国家谱”的清白与尊贵上毫不松动,张生和莺莺在追求爱情的满足上毫不让步,他们加上红娘为一方与老夫人一方的矛盾冲突于是变得更加激烈。
这样,不仅增加了剧情的紧张性和吸引力,也使得全剧的主题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鲜明。
再加上它的优美而极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使得这一剧本成为精致的典范之作。
2020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三(西厢记)
高考复习专题——课外名著阅读(二十三)——《西厢记》阅读【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1336),字德信。
大都(今河北定兴县)人。
元代杂剧作家。
《录鬼薄》列他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王实甫作杂剧十四种,今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等三种。
散曲存世不多,出语俏丽,委婉含蓄。
【创作背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
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
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
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
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内容简介】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
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
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
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
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
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于郑恒。
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作品主题】《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
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2025届高考必背补充教材篇目:《长亭送别》《朝天子,咏喇叭》
他的作品全面地继承了唐诗宋词精美的语言艺术,又吸 收了元代民间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创造了文采璀璨的元曲 词汇,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杰出代表。他的剧作 大多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代表作品《西厢记》。
理解性默写
1.《长亭送别》中,作者巧妙化用范仲淹中“《苏幕遮》碧云天, 黄叶地”的句子是“_____碧__云___天______,___黄__花___地__________”
2.《长亭送别》中,借大雁来抒发离别之情的两句是 :”____西__风__紧____,_____北__雁__南___飞__________“
戏剧知识
“四折—楔子xiē zǐ”这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
本,每个剧本一般由四折戏组成,有时再加一个楔子,演述一个完整的故 事。少数作品也有一本分为五折或六折的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
折 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
王磐有《王西楼乐府》一卷,其艺术风格骚雅 清俊、放逸诙谐,多用民间口语,妙趣横生。
背景
当时大宦官刘瑾当权,派出大批宦官到各 地盘税查矿,搜刮民财,闹得鸡犬不宁。
老百姓以及一些小官,听到他们的喇叭声 就恐惧万分,作者就以此为题,揭露他们的 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 愤慨。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西厢记》—— 王实甫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 关汉卿
《墙头马上》—— 白朴 《倩女离魂》—— 郑光祖
古诗词诵读感 悟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写张生准备赴京赶
王实甫简介_王实甫的资料介绍、故事传奇
王实甫王实甫的《西厢记》大约在关汉卿进行频繁创作活动的同时,元代剧坛又绽开了一树奇葩,这就是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
如果说,关汉卿剧作以酣畅豪雄的笔墨横扫千军,那么,王实甫所写的具有惊世骇俗思想内容的《西厢记》,却表现出“花间美人” 般光彩照人的格调。
剧坛上的关、王,如同诗坛上的李、杜,是一前一后出现的两对双子星座。
作为剧本,《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
明初的贾仲明环顾剧坛,提出“《西厢记》天下夺魁”,一锤定音,充分肯定了《西厢记》在文学史上的位置。
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及其莺莺故事的创新作词章风韵美体制的创新题旨的改造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俱不详。
《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可以推知他与关同时而略晚,在元成宗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尚在世。
贾仲明在追吊他的〔凌波仙〕词中,约略提到有关他的情况:“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颩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所谓“风月营”、“莺花寨”,是艺人官妓聚居的场所。
王实甫混迹其间,可见与市民大众十分接近。
王实甫创作的杂剧计有14种。
完整地保留下来的,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四折和《贩茶船》、《芙蓉亭》曲名一折。
至于其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均已散佚不传。
在《贩茶船》中,王实甫写妓女苏小卿怨恨书生双渐负心,痛责茶商王魁“使了些精银夯钞买人嫌”,要“把这厮剔了髓挑了筋剐了肉不伤廉”,她敢爱敢恨,是个敢于为自己命运抗争的女性;《芙蓉亭》中的韩彩云,“夜深私出绣房来,实丕丕提着利害”,主动到书斋追求所爱的书生,也是个敢作敢为的姑娘。
在她们身上,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到《西厢记》中崔莺莺的面影。
作为戏剧,《西厢记》杂剧的结撰和表现方式,当然不同于《西厢记诸宫调》那种由说唱艺人从头到尾自弹自唱的搊弹词。
同时,它也不同于其他的元人杂剧。
元人杂剧一般以四折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则有五本二十折,竟像是由几个杂剧连接起来演出的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王实甫简介
王实甫简介王实甫(1907年7月19日-1935年9月14日),原名王士君,字实甫,浙江衢县人,中国共产党先驱、中国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王实甫生于1907年7月19日,父亲王汉铨(号礼诗)曾任衢县令,母亲梁氏满族,家乡置于绍兴市近郊的衢县恕园乡,家族源远流长,有几百年历史。
王实甫19岁进入厦门大学法律系深造,后入其门生香港大学学习,进入革命军乐一队。
1930年,王实甫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关系,他在中央社会主义小学进行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1931年他参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他的思想视野因此而丰富。
他还参加过革命文化运动,参加过中国社会主义团结大会的组织工作,并受到由马克思主义者发起的“红色一律”运动的鼓舞。
1931年,王实甫随国民党参加与日本反抗战争,参加宣传活动,参加政治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学习。
1932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日本军当地政府控告,并从囚禁中逃出。
1935年4月,王实甫受命任全国革命文艺军团团长,为抗战宣传助长,在抗战期间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革命文学作品。
1935年9月14日,他在支援前线的调查中英勇牺牲,终年28岁。
王实甫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多次用优美的文字发起新时期的革命理论。
他帮助大家尊重科学,主张理性分析,强调革命思想的统一,把革命文艺贯穿到革命活动的各个领域,他在当时是最为受人欢迎的革命者之一,人们称他为“先驱”。
1937年,中国人民的意志和努力最终获胜,先驱王实甫的英勇牺牲带来了新的时代,人民的英雄之死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象征,他的精神成为中国人民的精神支柱。
今天,王实甫的名字仍被许多人奉为圭臬,“先驱”他带来了新的浪潮,他的实践和理论成为当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重要精神资源和文化基因。
王实甫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他坚信中国人民将来必胜,因此,他在英勇牺牲中留下了永恒的贡献,他被誉为中国共产党先驱,永恒地铭记着他的意志和精神。
王实甫的简介
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是元代杂剧作家,当时与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齐名,堪称一代文豪也不为过。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王实甫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实甫的简介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
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
河北定兴人。
诸本《录鬼簿》都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能由金入元。
据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序》,可知王实甫于泰定元年(1324年)前已去世。
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有《凌波仙》词吊王实甫:“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颩排剑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风月营”、“莺花寨”、“翠红乡”,都代指元代官妓聚居的教坊、行院或上演杂剧的勾栏。
显然,王实甫是熟悉这些官妓生活的,因此擅长于写“儿女风情”一类的戏。
明陈所闻《北宫词纪》收《商调集贤宾·退隐》套曲,署为王实甫作,其中有“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支干周遍又从头”,可知其六十岁时已退隐不仕。
但曲中又有“红尘黄阁昔年羞”、“高抄起经纶大手”,则其又曾在京城任高官,似与杂剧作家王实甫并非一人。
王实甫的生平简介王实甫生于1260年,卒于1336年,名为信德,生活在大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祖籍河北定兴县究室村,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其代表作有《西厢记》等,在元代是与大戏剧家关汉卿齐名的杂剧作家。
王实甫生平资料很少,现在的人已经无法了解王实甫的生活情况了,但是历史上对于王实甫的父亲和儿子的记载还是比较多的,从对王实甫父亲和儿子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找到王实甫生平的一些资料。
王实甫的父亲曾经在朝廷为官,并且曾经跟随着成吉思汗在西域作战,官至通议大夫、礼部尚书、太原郡侯。
据说王实甫的母亲是一位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噜浑氏,也就是今天的回族人,所以说王实甫是一个混血儿。
实际上是出身官宦之家。
据说王实甫自己也曾经做过官,以县官入仕,后提升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
但总因“与台臣议不合,40岁即弃官不复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实甫简介_王实甫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
着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
《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
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
王实甫代表作品:
《凤求凰·琴歌》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实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十二月过尧民歌为别情》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实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昏黄,不销魂怎能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a/anghifuhtm。
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作者为元代文学家王实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