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练习试题
运动的描述练习(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练习一、单选题1.质点是一种理想的物理模型,下列选项中能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A.研究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B.研究正在双杠表演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C.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D.测定火车过桥所需的时间【来源】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第三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研究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与其大小、形状无关,故可以将月球视为质点,故A符合题意;研究正在双杠表演的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研究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时不能将运动员视为质点,故BC不符合题意;测定火车过桥所需的时间要考虑火车的长度,火车不能视为质点,故D不符合题。
故选A。
2.中午放学回家,电视正在播出关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的新闻,神舟十二号搭载3名航天员在天际划出优美的轨迹,从中国空间站荣耀归来,稳稳降落在甘肃酒泉东风着陆场,圆满完成了载人飞行天地往返任务。
这是神舟载人飞船执行的第七次载人飞行。
思考一下可以把神舟十二号看作质点的是()A.研究飞船的返回轨道方案时B.研究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过程时C.研究航天员舱内的运动时D.研究飞船返回舱的反推发动机如何工作时【来源】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答案】A【解析】研究飞船的返回轨道方案时,神舟十二号的大小和形状是次要因素,神舟十二号可以看作质点,故A正确;研究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分离过程时,研究航天员舱内的运动时,研究飞船返回舱的反推发动机如何工作时,神舟十二号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神舟十二号不能看作质点,故BCD错误。
故A正确。
3.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
如图所示为冬奥会中的四个比赛项目,下列研究的问题中可把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A.研究U型池技巧运动员的空中转体B.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C.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入弯道技术D.研究雪橇运动员的运动快慢【来源】浙江省杭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教学质量期末检测物理试题【答案】D【解析】研究U型池技巧运动员的空中转体,运动员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计,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A错误;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运动员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计,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短道速滑运动员的入弯道技术,运动员的大小、形状不能忽略不计,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C错误;研究雪橇运动员的运动快慢,运动员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不计,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D正确。
运动的描述(习题及答案)

运动的描述(习题及答案)1.选项C中的“缓慢”应该改为“静止”,因为缓慢是一种速度描述,不属于运动与否的分类。
2.选项C中的“除被研究物体本身外的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应该改为“除被研究物体本身外的其他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
3.改写为:“如果甲以乙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以丙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乙以丙为参照物可能是运动的。
”4.改写为:“选项B中的‘我们看到月亮在云朵里穿行,是以云朵作为参照物的’是正确的。
”5.改写为:“选项C中的‘列车内的乘客看到树木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6.改写为:“‘云不动’是以‘船’为参照物,‘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为参照物。
”7.改写为:“假设以神舟十号飞船为参照物,关于天宫一号的运动,选项B中的‘可能是运动的’是正确的。
”8.删除这一段,因为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也没有提供可供改写的内容。
9.删除这一段,因为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但是也没有提供可供改写的内容。
10.改写为:“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它围绕地球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
”11.改写为:“XXX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汽车在行驶,这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
”XXX观察到一辆插有旗帜的汽车在一座房子旁边的公路上行驶,房子的烟囱冒着烟。
根据旗帜和烟囱的情况来判断汽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正确选项是〔〕C.小车可能向右运动或静止。
改写:XXX看到一辆汽车在一座房子旁的公路上行驶,车上插着旗帜,房子的烟囱冒着烟。
通过观察旗帜和烟囱的情况,可以判断汽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正确的选项是〔〕C.汽车可能向右运动或静止。
在一个平稳的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以恒定的速度行驶。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汽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因此,当没有其他因素干扰时,汽车将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改写:一辆汽车在平稳的高速公路上以恒定的速度行驶。
根据XXX的第一定律,汽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因此,在没有其他因素的干扰下,汽车将继续保持运动状态。
必修一-运动的描述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习题1.关于质点的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一个体积很小的球B.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C.质点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只是一种“理想模型”D.大的物体有时可以视为质点解析:一个物体能否看做质点并不是由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决定,并非体积很小的物体才可看做质点,大的物体有时也可看做质点,故A、B错,D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并不存在,C对.答案:CD2.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考系必须是静止不动的物体B.参考系必须是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C.参考系必须是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D.研究物体的运动,可选择不同的参考系,但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对于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而言,有时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解析: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选用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答案:D3.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北京西开往梁山的1502次列车于9点43分从北京西发车B.某人用15 s跑完100 m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某场足球赛开赛15 min时甲队攻入一球解析:火车发车是一个瞬时;1997年7月1日零时,是一个令全国人民兴奋的时刻;足球赛开赛15 min,甲队攻入一球,事情发生在一个瞬间;百米跑是一个运动过程,所以15 s表示时间.答案:B4.关于位移和路程,正确的说法是( )A.位移和路程是相同的物理量B.路程是标量,即表示位移的大小C.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解析:位移是矢量,其大小是物体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是物体运动的路线长度.答案:D5.在直线坐标系上,如图所示,一物体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x A=3 m,末位置的坐标x B=-2m,它的坐标变化量是Δx=__________,如果由A到B所用时间是Δt=5 s,则此过程中物体的平均速度是v=__________.解析:坐标变化量是Δx=x B-x A=-2 m-3 m=-5 m.也就是说物体的位移是Δx=-5 m,负号表示位移方向沿x轴负方向.平均速度是v=ΔxΔt=-5 m5 s=-1 m/s.负号表示平均速度的方向沿x轴负方向.答案:-5 m -1 m/s6.下列各种对速率和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体量D.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解析:平均速度指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为位移方向.平均速率指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没有方向,所以不能用平均速率表示平均速度的大小,而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用瞬时速率表示.A错,B对;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而不是位置变化,故C错;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平均速度都相等,且等于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答案:BD7.(2011·合肥一中检测)物体A、B的x-t图象如图1-3-5所示,由图可知( )图1-3-5A.从第3 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 A>v 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 s才开始运动C.在5 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 s末A、B相遇D.5 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解析:由图知,A的斜率大,故A对;B的初位置x=5 m,A的初位置x=0 m,故B错;在前5 s内,B的位移小,故C、D错.答案:A8.如图1-3-7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0B.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1 图1-3-7D.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解析] 由图象可知,t=0时甲的位置为x=x0,乙的位置为x=0,故两物体出发点相距x0,A正确;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两图线都是倾斜直线,即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B正确;甲从t=0开始计时就出发,乙在0~t1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故甲比乙早出发的时间为t1,C正确;甲图线的斜率为负值,表明甲向负方向运动,乙图线的斜率为正值,表明乙向正方向运动,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错误.[答案] ABC9.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7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9 m/s B.9.6 m/sC.10 m/s D.5.1 m/s解析:运动员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应用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v=100 m10 s=10 m/s.答案:C10.物体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从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为v1,返回时的平均速度为v2,则物体往返一次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A.0 v1+v22B.v1+v222v1v2v1+v2C.0 2v1v2v1+v2D.2v1v2v1+v22v1v2v1+v2解析: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说明最后物体回到了出发点,说明位移是零,因此平均速度是0;而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可由公式求平均速率:v=2s sv1+sv2=2v1v2v1+v2,故选C.答案:C11.(2011·玉溪高一检测)如图3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初速度都为零图3C.在t1时间内两物体平均速度相等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解析:甲图线的斜率不断变化,乙图线的斜率不变,故A对;t=0时两图线的斜率不为零,故B错;t1时间内位移相等,故C对;t1时刻甲的斜率大,故D对.答案:ACD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B.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C.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也大D.物体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为零解析: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Δt可知,加速度的大小是由速度的变化量和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共同决定的.速度变化越大,所用时间不确定,加速度不一定越大,A不正确;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既考虑了速度变化量又考虑了时间,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B正确.速度与加速度无必然关系,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很小.加速度是反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越大,只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快,不能说明速度变化越大,也不能说明物体运动越快,因此要正确区分速度v、速度变化量Δv和加速度a的不同.答案:B13.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物体的运动判断正确的是(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解析:只要加速度与速度方向同向,速度就增大,物体就做加速运动.答案:BCD1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1-5-4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0<t<2 s内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B.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为1.5 m/s2C.4 s~6 s 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D.0<t<2 s和5 s<t<6 s内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均相同图1-5-4解析:只要速度增大,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就相同,由图可知D正确A错误,由a=ΔvΔt=32m/s2=1.5 m/s2,B正确.由图可知,4 s~6 s内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C错误.答案:BD15一质点自原点开始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当a值不断减小直至为零时,质点的( )A.速度不断减小,位移不断减小B.速度不断减小,位移继续增大C.速度不断增大,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位移不断增大D.速度不断减小,当a=0时,位移达到最大值[解析] 由于初速度v0>0,加速度a>0,即速度和加速度同向,不管加速度大小如何变化,速度都是在增加的,当加速度减小时,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变小,即逐渐增加的慢了.当a=0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此后以该最大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继续增大.[答案] C16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 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则在这1 s 内该物体的( )A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B .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C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2D .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解析] 若两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匀加速运动,Δv =6 m/s ,则a =6 m/s 2;若两速度方向相反,取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 =-10 m/s ,Δv =v -v 0=(-10-4) m/s =-14 m/s ,所以a =v -v 0t =-10-41m/s 2=-14 m/s 2,负号说明加速度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故选项B 、D 正确. [答案] BD17.如图1所示,一小球沿光滑的水平桌面以10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与竖直墙壁碰撞后做反向运动,已知碰撞时间t =0.1 s ,碰撞后小球的速度大小为8 m/s.求小球与墙壁碰撞过程中的平均加速度大小. 图1解析:小球与墙壁碰撞的0.1 s 内,其速度先减小为零,后由零逐渐增至8 m/s ,速度变化的方向与原运动方向相反,取碰后球的速度方向为正,则v 为正值,v 0为负值.有a =v -v 0t =8--100.1m/s 2=180 m/s 2 答案:180 m/s 218.(2011·孝感高一检测)如图2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初速度是3 m/s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 2C .2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D .前2 s 的加速度与后2 s 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图2解析:由图象可知t =0时,v =3 m/s ,故A 正确;v -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则a =Δv Δt =-1.5 m/s 2,故物体加速度大小为1.5 m/s 2,方向沿负方向,B 正确,D 错误;在前2 s 物体的速度一直是正的,说明物体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是单向直线运动,物体是不可能回到原点的,C 错误.答案:AB19.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由图象可知( )A .0~t a 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t b 段火箭的加速度B .在0~t b 段火箭是上升的,在t b ~t c 段火箭是下落的C .t b 时刻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c 时刻火箭回到地面解析:由图象斜率的大小可知A 项正确;由于火箭在0~t c 段的速度方向不变,故火箭应一直向上运动,所以B 、C 、D 均错.答案:A。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典型例题(带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典型例题单选题1、杭州亚运会将于2022年9月10日至25日举行,目前已经确定竞赛大项增至37个,包括28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项目。
届时将向全国人民奉献一届精彩的亚运会,在考察运动员的成绩时,可视为质点的是()A.体操B.跳水C.双杠D.马拉松答案:D因为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以上运动项目中,体操、跳水、双杠都需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即运动员大小和形状不可忽略,而马拉松比赛可以忽略掉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故选D。
2、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答案:C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故A正确;BC.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与参考系有关,故B正确,C错误;D .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属于二维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故D 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
小提示:理解坐标系的种类以及建立坐标系的目的及意义。
3、某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率为v 1,然后又从乙地原路返回到甲地的平均速率为v 2,则往返甲、乙两地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 .v 1+v 22,v 1+v 22B .v 1−v 22,v 1−v 22C .0,v 1−v 2v 1v 2D .0,2v 1v 2v 1+v 2答案: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在甲、乙两地往返一次,故位移x =0,平均速度v̅=x t=0 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由于此人往返一次,故平均速率为2s t 1+t 2=2s s v 1+s v 2=2v 1v 2v 1+v 2 故AB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4、某校举行教职工趣味运动会,其中一项比赛项目——“五米三向折返跑”,活动场地如图所示,AB =AC =AD =5m ,参赛教师听到口令后从起点A 跑向B 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后再返回A 点,然后依次跑向C 点、D 点,最终返回A 点。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大小和方向:A. 会改变B. 不会改变C. 仅方向改变D. 仅大小改变2.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A. 速度B. 加速度C. 质量D. 位移3.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4秒后,其速度为:A. 4米/秒B. 8米/秒C. 16米/秒D. 无法确定4. 以下哪个公式用于计算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A. v = u + atB. s = ut + 1/2at^2C. v^2 = u^2 + 2asD. a = (v - u) / t5.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角速度:A. 会改变B. 不会改变C. 仅方向改变D. 仅大小改变二、填空题1.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
2. 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______。
3.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______。
4. 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
三、计算题1.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米/秒^2。
求物体在第5秒末的速度。
2.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秒后,其位移为50米。
求物体的加速度。
四、简答题1. 简述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其特点。
2. 解释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判断题1.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对/错)2.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线速度大小不变,但方向时刻改变。
(对/错)3.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始终不变。
(对/错)4. 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其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米/秒^2。
(对/错)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B5. B二、填空题1. 0米/秒^22. s = ut + 1/2at^23. v = u + at4. a_n = v^2 / r三、计算题1. 速度v = 0 + 2 * 5 = 10米/秒2. 加速度a = 2 * 50 / 10^2 = 1米/秒^2四、简答题1.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路径上以恒定速度移动的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及答案

综合测评(一)运动的描述(分值:100分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都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B.速度、速率、加速度C.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D.路程、时间、位移【解析】位移、速度、加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而路程、时间和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正确.【答案】 C2.(多选)云台山是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景点有“中原第一峡谷”美誉,这里气候独特,水源丰富,植被原始完整,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乘坐索道缆车观赏怡人的风景以外,还能感觉悬挂在高空的刺激感.对于正在乘坐索道缆车观光的某游客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A.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B.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自己静止不动C.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向对面的山不断靠近D.以所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树向身后走去【解析】以自己(或自己乘坐的缆车)为参考系,看到对面的山迎面走来,看到同一缆车里的人静止不动,看到两边的青山绿水向身后走去,A、D对,C 错,以对面的山为参考系看到自己向山靠近,B错.【答案】AD3.(2014·景德镇期末)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C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速度变化越来越慢D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小,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小【解析】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选项C 正确,选项A 错误;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项B 、D 错误.【答案】 C4.某列火车在一段长100 km 的笔直铁轨上行驶,平均速度是200 km/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火车通过这段铁轨的时间是0.5 hB .这列火车一定以200 km/h 的速度在这段铁轨上匀速行驶C .这列火车如果行驶200 km 的路程一定需要1 hD .200 km/h 是火车在这一路段中的最高速度【解析】 这列火车通过这段铁轨的时间t =100 km 200 km/h =0.5 h ,A 正确;200km/h 是火车在此路段中的平均速度,并不意味着火车以200 km/h 的速度匀速运动,这一路段中火车的最高速度可能大于200 km/h ,B 、D 错;由于火车不一定以200 km/h 的速度匀速运动,所以火车行驶200 km 用时不一定是1 h ,C 错.【答案】 A5.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110 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2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图2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解析】 从图上读出Δx =5 cm =5×10-2 m ,Δt =110×3 s =0.3 s ,所以v=Δx Δt =5×10-20.3 m/s ≈0.17 m/s ,故选C.【答案】 C6.(2015·杭州一中高一检测)一物体以6 m/s 的速度沿一光滑倾斜木板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仍向上滑行,速度大小为1 m/s ;若增大木板倾角,仍使物体以6 m/s 的速度从底端向上滑行,经过2 s 后,物体向下滑行,其速度大小变为1 m/s.以沿木板向上为正方向,用a 1、a 2分别表示物体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加速度,则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A .a 1=-2.5 m/s 2,a 2=-2.5 m/s 2B .a 1=-3.5 m/s 2,a 2=-3.5 m/s 2C .a 1=-2.5 m/s 2,a 2=-3.5 m/s 2D .a 1=3.5 m/s 2,a 2=-3.5 m/s 2【解析】 沿倾斜木板向上为正方向,则初速度v 0=6 m/s ,木板倾角增大前后,物体在2 s 末的速度分别为v 1=1 m/s ,v 2=-1 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 =v -v 0t 可得a 1=v 1-v 0t =1-62 m/s 2=-2.5 m/s 2,a 2=v 2-v 0t =-1-62 m/s 2=-3.5 m/s 2.故C 对.【答案】 C7.图3是A 、B 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3A .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B 做减速直线运动C .物体A 的加速度为正值,B 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A 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D .物体B 的速度变化比A 的速度变化快【解析】 由题图可知,两物体速度的绝对值都在增大,都在做加速运动.物体A 的速度为正,图线的斜率为正,说明A 向正方向做加速运动;物体B 的速度为负,图线的斜率为负,说明B 向负方向做加速运动.物体A 加速度的绝对值为1 m/s2,物体B加速度的绝对值为2 m/s2,所以B的加速度大于A的加速度,从而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只有D正确.【答案】 D8.(多选)(2015·合肥一中高一检测)物体沿一条东西方向的水平线做直线运动,取向东为运动的正方向,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4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4A.在1 s末,速度为9 m/sB.0~2 s内,加速度为6 m/s2C.6~7 s内,做速度方向向西的加速运动D.10~12 s内,做速度方向向东的加速运动【解析】由所给图象知,物体1 s末的速度为9 m/s,A对.0~2 s内,物体的加速度a=12-62m/s2=3 m/s2,B错.6~7 s内,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为负值,表明它向西做加速直线运动,C对.10~12 s内,物体的速度为负值,加速度为正值,表明它向西做减速直线运动,D错.【答案】A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16分)9.(8分)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5所示的纸带,其中0、1、2、3…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纸带上标出.图中画出了将米尺靠在纸带上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是________m/s.图5【解析】 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10.00 cm 、12.60 cm 、22.60 cm 、29.90 cm.打第2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 2=x 3-x 12T =22.60-12.602×4×0.02cm/s =62.5 cm/s =0.625 m/s.【答案】 10.00 cm 12.60 cm 22.60 cm 29.90 cm 0.62510.(8分)如图6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 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 ,遮光板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 =3.57 s ,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cm/s 2.图6【解析】 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是v 1=3.00.29 cm/s ≈10 cm/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是v 2=3.00.11 cm/s ≈27 cm/s.滑块的加速度为a =Δv Δt =27-103.57 cm/s 2≈4.8 cm/s 2.【答案】 4.8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6分)11.(18分)某测绘规划技术人员在一次对某学校进行测量时,他从操场上某点A 处开始,先向南走了30 m 到达B 处,再向东走了40 m 到达C 处,最后又向北走了60 m 到达D 处,则:(1)这人步行的总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2)要比较确切地表示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还是路程?【解析】 (1)如图,三角形AED 为直角三角形,AE =40 m ,DE =30 m ,所以AD =AE 2+DE 2=50 m ,A 、D 分别为起点和终点,所以位移的大小是50 m.他走过的路程为:30 m +40 m +60 m =130 m.(2)为了确切描述此人的位置变化,应该用位移,这样既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距离,又能表示他相对出发点的方位.【答案】 (1)130 m 50 m (2)位移12.(18分)一列长100 m 的列车以v 1=30 m/s 的正常速度行驶,当通过1 000 m 长的大桥时,必须以v 2=20 m/s 的速度行驶.在列车上桥前需提前减速,当列车头刚上桥时速度恰好为20 m/s ,列车全部离开大桥时又需通过加速恢复原来的速度.减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1 m/s 2,则该列车从减速开始算起,到过桥后速度达到30 m/s ,共用了多长时间?【解析】 设过桥前减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1t 1=v 2-v 1a 1=20-30-0.25 s =40 s , 设过桥所用的时间为t 2t 2=x v 2=1 000+10020 s =55 s , 设过桥后加速过程所需时间为t 3t 3=v 1-v 2a 2=30-201 s =10 s , 共用时间t =t 1+t 2+t 3=105 s.【答案】 105 s。
运动的描述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动的描述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动的描述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1. 把汽车的行驶、轮船的航行、飞机的飞行、运动员的跑步等这类物体位置发生变
化的运动叫做 .
2.坐在正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乘客说他是运动的,这是以为参照物;说他是静止的,这是以为参照物.
3.夜晚抬头望星空时看到:月亮在云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
4.图中的特技跳伞运动员只有在他们保持时,才能形成一定的造型.
5.图(a)、(b)两图表示游戏谁在动中的两个情景.坐在石块上的小孩先用双手蒙住双眼,后放开手,发现编和的小朋友作了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只有机器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
C.任何物体如果以自身为参照物,它的速度就是零
D.参照物必须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7.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正确
的是 ( )
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C. 相对于联合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
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
参考答案
1. 机械运动;
2..地面上的建筑物或树木;
3.云,月亮;
4.相对静止;
5.1,3
6.C
7.B。
运动的描述习题(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习题(含答案)运动的描述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1.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运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2.XXX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他看到路旁的树向后运动.则XXX选择的参照物是()A.地面B.汽车C.房屋D.树木3.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静止的()A.汽车的座椅B.路边的房屋C.站在路边的人D.迎面驶来的汽车XXX.甲看到:路旁边树木向东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侧应该是()A.甲向西运动B.甲向东运动C.甲静止D.不克不及确定5.地球同步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时选择的参照物是()XXX.卫星B.地球C.太阳D.月球6.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十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滚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A.太阳B.地球C.“神舟十号”D.“天宫一号”7.重庆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重庆更是XXX观.位于重庆市中心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重庆城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8.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与天宫二号胜利对接,如图所示,神舟十一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天空二号是静止的()A.太阳B.月球C.神舟十一D.地球9.如图所示,由于风的原因,河岸上的旌旗如图飘荡.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A.乙船一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一定是静止的C.甲船一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一定是静止的XXX.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逆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树为参照物,人和船是运动的,如果用人作参照物,则船和树分别是()A.船是运动的,树是静止的B.船是静止的,树是运动的C.船和树都是运动的D.船和树都是静止的初中物理试卷第1页,共8页11.如图所示,关于甲、乙小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小车一定是静止的 B.乙小车一定向左运动C.乙小车可能是静止的D.甲小车不可能向左运动2、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2.如图所示,在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参赛嘉宾运动时会带着智能运动手环,以测量记录人的运动情况.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是______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手环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13.2012年6月24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手动交会对接成功,成为一体,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州九号”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以太阳为参照物“神州九号”是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14.“五一”节期间,XXX随父母乘车到大连探望爷爷和奶奶.她们刚刚进站上了车,小丽侧脸望去,对面的客车上坐着XXX,正筹办下车跟教师打招呼时,她感觉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无法她只好摒弃了自己的想法.可不大一会,XXX乘坐的客车离开了车站,而自己乘坐的客车却没有动.(1)XXX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开动了是以______为参照物;(2)XXX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3)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15.______叫做机械运动.16.甲、乙两辆车以根同的速率向北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以甲车做参照物,乙车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地面是向______(选填“南”或“北”)运动的.17.五一假期,XXX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XXX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XXX爸爸说XXX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XXX说树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18.“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巍巍青山两岸走”的参照物是______.19.乘电梯上升的站着的乘客相对地面是______,相对电梯厢是______.如图在空中加油时,加油机与受油机是相对______(“运动”或“静止”).20.“神舟六号”飞船升空时,以固定在飞船外的摄像头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答案】1.D2.B3.A4.A初中物理试卷第2页,共8页5.B6.C7.A8.C9.C10.B11.B12.静止;运动13.静止;运动14.对面的客车;站台;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5.物体位置的变化16.静止;南17.静止;运动的;长途汽车;地面18.竹排19.运动;静止;静止20.静止;运动【剖析】1.解: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乙车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倒退,故以乙车为参照物时,甲车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不是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革,则物体是静止的.此类征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研究中要注意实践接洽实践,用所学物理常识对生活中的物理征象作出解释,这样才干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2.解:路旁的树是被研究的物体,路旁的树飞速向后退去,树是运动的,汽车(或乘客)和树木之间发生位置.所以树木向后退是以汽车(乘客)为参照物的,如果以地面、房屋和树木为参照物,路旁的树与它们没有位置变化,路旁的树是静止的.故选B.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不是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革,则物体是静止的.此题首要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分歧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能够分歧,但都是正确的结论.3.解:被研究的物体是乘客,乘客和汽车座椅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以汽车座椅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乘客和路边的房屋(站在路边的人、迎面驶来的汽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以路边的房屋(站在路边的人、迎面驶来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选A.首先确定被研究的物体,如果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一定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4.解:初中物理试卷第3页,共8页甲看到路边树木向东运动,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说明他向西运动,故A正确.故选A.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切实其实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分歧,获得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速度的大小与运动的方向和参照物的关系,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5.解: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月亮的位置是变革的,因此以它们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同时它也不克不及以本身为参照物.故选B.解决此题要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革,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革,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行分析解答.6.解:A、以太阳为参照物,“天宫一号”和地球都在在运动,故A错误;B、判断“天宫一号”和地球的运动,不克不及以物体本身为参照物,故B毛病;C、以“神舟十号”为参照物,“天宫一号”相对它的位置不变,“天宫一号”是静止的,地球相对于“神舟十号”位置不断发生变革,地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D、判断“天宫一号”和地球的运动,不克不及以物体本身为参照物,故D毛病.故选:C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要先选择一个物体,假定该物体不动,这个物体是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此题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难度不大是一道根蒂根基题,熟练掌握根蒂根基常识即可正确解题.7.解:A、乘客随电梯向上运动时,离树越来越远,向下运动时,离树越来越近,乘客相对于树有位置的变化,故A正确;B、乘客在电梯中不走动,那么相对于电梯就无位置的变化,他是静止的,故B不正确;C、乘客在电梯中并不走动,乘客之间无位置的变化,相对于其他乘客,他是静止的,故C 不正确;D、乘客相对于行驶的汽车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正确.故选A.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择一个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物体和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就运动了,如果没变化,就静止.动与静的描述是相对的,不要凭自己的感觉判断物体的动与静,要看被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变化.8.解:天宫二号相对于地球、月球、太阳,均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它们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运动的,故ABD错误;“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胜利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对方为参照物,初中物理试卷第4页,共8页二者都是静止的,所以选择“神舟十一”为参照物,“天宫二号”是静止的,故C正确.故选C.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与参照物相比,物体位置有变化,说明物体在运动;物体位置没有变化,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9.解:因为河岸上旗杆是固定在地面上的,那么根据旌旗的飘动偏向判断,风是从左向右刮的.如果甲船静止不动,那么旌旗的偏向应该和国旗相同,而现在的旌旗的偏向明显和河岸上旗子偏向相反,如果甲船向左运动,旌旗只会愈加向右展.所以,甲船一定向右运动,而且运动的速率比风速快,这样才会呈现图中旌旗向左飘动的情形.故选C.图中河岸上的旗杆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国旗向右飘,申明此时有向右吹的风.乙船上旌旗向右,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船不动,风把旌旗刮向右;二是乙船向左运动,风相对于旌旗向右,把旌旗刮向右;三是乙船向右运动但运动的速率小于风速,此时风仍能把旌旗刮向右.对于甲船来讲情形相对简单,风向右刮,要使甲船的旌旗向左飘,只有使甲船向右运动.运动和静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切实其实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分歧,获得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是一道十分典型的题目,要仔细揣测才干作答.10.解:一人坐在小船上沿河逆流而下,河岸上有树,如果以人作参照物,船和人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革,则船是静止的;而以人作参照物,树在岸上,树和人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革,所以树是运动的.故选B.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形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形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不是变革.由此来打破此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1.解: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东风.(1)由图可以看出甲车上的小旗向西刮,可以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①当甲车静止时,小旗子受东风的影响,被刮向西方;②当甲车向东行驶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③当甲车向西行驶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东风使小旗子向西刮.(2)由图能够看出乙车上的小旗向东刮,能够做以下阐发:小旗子和烟的飘动偏向分歧,乙车不是静止的,一定运动;假设乙车向东行驶,由于车速和东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西方,与图分歧等,假设毛病.假设乙车向西行驶,当车速小于风速时旗子向西刮,不符合题意;当车速大于风速时旗子向东刮,符合题意,假设正确.综上所述,甲车有三种可能: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乙车一定是向左行驶.故选B.(1)根据冒得烟能够判断有东风,再根据小车上的小旗子,判断小车的运动情形.(2)采用参照思想和假设办法.(1)根据房子做参照物,首先判断风向,再根据小旗子在风和车速的共同作用下,判初中物理试卷第5页,共8页断小车运动情形.(2)假设方法经常运用到解题中.12.解:以佩戴者手腕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当于手腕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智能运动手环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智能运动手环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运动手环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了改变,则是静止的.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切实其实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分歧,获得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3.解:“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太空站对接时,“神舟九号”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保持不变,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是静止的;“神舟九号”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以太阳为参照物,“神舟九号”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运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本题考查了参照物的选择,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14.解:(1)XXX以对面的乘客为参照物,她与对面向南行驶的火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所以感觉自己坐的客车开动了;(2)XXX以站台为参照物,她与站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所以,XXX认为自己乘坐的客车没有开动.(3)这个征象申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参照物选择分歧,对物体运动的描述就往往分歧),(其他说法公道即可).故答案为:(1)对面的客车;(2)站台;(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此类征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研究中要注意实践接洽实践,用所学物理常识对生活中的物理征象作出解释,这样才干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15.解:我们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运动的描述测试题

运动的描述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A. 质量
B. 速度
C. 密度
D. 温度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A.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B.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 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3.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将如何?
A. 继续加速
B. 减速到停止
C. 保持静止
D.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4.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_______来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
5.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为_______。
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后,其速度v可以表示为v = _______。
三、判断题
7.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8. 一个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
9.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
四、简答题
10. 请简述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并说明其特点。
11. 举例说明什么是非惯性参考系,并描述在非惯性参考系中观察物体运动时可能出现的现象。
五、计算题
1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
求:
a. 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是多少?
b. 物体在前5秒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六、论述题
13. 论述牛顿运动定律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其应用。
(常考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可能减小B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可能增大C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D .匀减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和速度方向相同2.下列描述的运动中,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正B .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负C .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 .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 3.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1时,速度的变化为△v ,紧接着位移为x 2时,速度的变化仍为Δv 。
则质点的加速度为( )A .21211(())v x x ∆-B .21211()()v x x ∆+ C .221()v x x ∆- D .221()v x x ∆+ 4.区间测速是指在公路某一恒定限速值的路段的两端设置自动抓拍系统。
现有某一路段区间测速指示牌如图所示,假设该路段为直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120km/hB .只要抓拍时速度不超过120km/h 就不违章C .该路段必须以120km/h 恒定速度行驶D .该路段平均速度不能超过120km/h 。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B .学生会人员检查某班级课间操人数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C .政教处老师检查某班级课间操质量时,可以把该班级的每一位同学看做质点D .某体育老师研究某同学的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该同学看做一个质点6.下列描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B .“越走越快”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C .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则其加速度方向也随之变化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改变量也增大7.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和观察日食现象时可把太阳看作质点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D.原子很小,因此把原子看作质点8.木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自转一周只需要9小时50分3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题中“9小时50分30秒”是指时刻B.由于木星体积和质量太大,研究木星公转时不能看作质点,研究自转时可以将其看作质点C.比较木星、地球运行速度的大小,应当以太阳系为参照系D.木星公转一周的位移要比地球公转一周的位移大9.关于速度与加速度有下列的说法:①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不一定增大,②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一定减小,③速度改变量越大,加速度越大,④加速度与速度的大小及方向无关。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速度的概念?A.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B.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C.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位移D. 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倒数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下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 力是物体运动状态保持的原因C. 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D. 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A.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化B.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C. 速度大小变化,方向不变D.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变化4.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加速度的?A. 物体速度的变化率B. 物体速度的总和C. 物体速度的差值D. 物体速度的比值5.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匀加速直线运动的?A. 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B. 物体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少C. 物体速度随时间非均匀增加D. 物体速度随时间非均匀减少二、填空题6. 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其国际单位制中的符号是_________。
7. 加速度的公式为_________,其中a代表_________,v0代表_________,v代表_________,t代表_________。
8. 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因为其速度_________。
9.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_________。
10. 当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以表示为v = _______ + _______。
三、简答题11. 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物理意义。
12. 解释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并说明其加速度的特点。
13. 描述一个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速度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4.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并解释其运动特点。
15. 阐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四、计算题16. 一个物体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出在第5秒时的速度。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答案题目一:篮球比赛的场景描写答案:湿漉漉的球场上,球员们拼尽全力奔跑着。
他们追逐着球,快速变换着方向,纵身跃起,像一群蓬勃生机的猎豹。
球场上弥漫着紧张而激烈的气氛,观众们为每次传球和投篮欢呼雀跃。
裁判的哨声穿越整个球场,交织在球员们呼吸间的急促气息中。
篮球在球员之间飞来飞去,手指之间的触感迅速、精准。
球员们在熟练的技巧指导下,如同舞者般灵活地躲避防守者的触碰,运球时时刻刻保持着与球的默契。
场上传来阵阵鞋底与球场摩擦的尖锐声音,更显得比赛的激烈与紧张。
球员们通过各种方式争夺篮板球,争分夺秒地将球传给队友,最终冲向对方篮筐。
整个球场弥漫着混合着汗水和热血的气味,不论是篮下激烈的身体对抗,还是三分线外的精准投射,球员们都在用实力和技术向对手展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他们不仅仅展现出个人的实力,更展现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每个球员都充满斗志,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信心,为自己的球队争取胜利。
观众们在一旁为他们喝彩,为他们打气,他们用热情的呐喊和振奋的掌声为球员们注入了无穷的力量。
场上的球员们沐浴在观众的掌声和鼓励中,他们展现出极限的技巧和速度,让人目不转睛。
篮球比赛的场景仿佛一幅生动的画卷,无论是球员、球场、观众,还是球的飞行轨迹,都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动态、充满活力的画面。
在这个场景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力量,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题目二:跑步的感受描写答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入房间,掀开被子,我换上了运动装备,准备开始早晨的跑步。
缓缓走出家门,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充满肺腑,心情也瞬间明朗起来。
脚步逐渐加快,我开始奔跑。
起初,身体还有些僵硬,但随着步伐的加速,身体逐渐适应了运动的节奏。
脚步踏在地上,发出坚定有力的声音,仿佛在宣告对生活的追求。
沿着公园小径前行,跑步的感觉越来越畅快。
微风吹拂着脸庞,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而阳光也逐渐从枝叶的缝隙中洒下来,将整个公园染上了温暖的颜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运动的描述》专项练习(含答案) (136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1-2《运动的描述》专项练习(含答案) (1362)一、选择题1. 小明问李华:“如何正确用手指来表示运动的方向?”李华的回答应是:A. 伸出右手,拇指指向正方向,其他四指垂直于拇指,拇指和食指张开时,食指的方向就表示速度的方向。
B. 伸出右手,拇指指向正方向,其他四指水平伸出,拇指和中指夹角的方向就表示速度的方向。
C. 伸出右手,拇指指向正方向,其他四指垂直于拇指,四指的方向都表示速度的方向。
D. 伸出右手,拇指指向正方向,其他四指伸出,四指的长度表示速度的大小。
答案:A2. 下列各项中,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A. 速度B. 位移C. 时间D. 高度答案:A3. 人体修正超车需要多长时间?A. 5sB. 8sC. 10sD. 12s答案:B4. 一列火车在时速为20m/s的情况下制动,求产生摩擦制动力时,需要的时间?A. 20sB. 40sC. 45sD. 50s答案:B5. 某运动员用15s的时间完成100m的短跑,其平均速度为:A. 5m/sB. 6m/sC. 7m/sD. 8m/s答案:B6. 在直线运动中,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是A. 一条直线B. 一条曲线C. 一个抛物线D. 一个正弦曲线答案:A7. 着地的速度与腾空的速度相等,则加速度为:A. 正数B. 零C. 负数D. 以上都不对答案:B8. 小明自家到学校开自行车常速25km/s。
一天他迟到了15分钟, 求小明距学校路程多远?A. 2.5kmB. 3.5kmC. 4.5kmD. 5.5km答案:A9. 某炮弹速度又快,初速度距离为20m, 速度为72 经过0.5后其坐标值为?A. 20mB. 40mC. 50mD. 80m答案:B10. 一球在x轴上以速度v位于原点处, 加速度为a,其坐标的函数规律?A. s = atB. s = v + 0.5at*tC. s = v*tD. s = 2at答案:B二、填空题1. 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大小合称为_____________。
运动的描述(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一、单选题(共8道,每道10分)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心潮澎湃B.乌云遮住月亮C.树木在不断生长D.气温上升答案:B解题思路: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由题可知A选项是人的心理活动,不是机械运动;B选项描述的是乌云相对月亮的位置变化,属于机械运动;C选项描述的生命成长过程,不属于机械运动;D选项描述的温度的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属于机械运动的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机械运动2.清晨,英林同学背书包骑自行车行驶在上学的路上,我们说他静止是以下列的哪种物体为参照物的( )A.路边的树B.迎面走来的人C.背着的书包D.路面疾驰而去的汽车答案:C解题思路:在研究机械运动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物体静止;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物体运动。
由题中情景可知,人相对于路边的树、迎面走来的人、路面奔驰而去的汽车,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它们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故不符题意。
而人相对于备着的书包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书包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参照物3.小清在他的作文中写到:“周日我与小龙乘缆车从石竹山脚下向山上进发,从缆车上俯视,嶙峋的怪石、苍翠的竹松从脚下缓缓向后退去;抬起头看到雄伟的石竹寺向我们昂首走来…”。
下列对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以缆车为参照物,怪石与竹松在运动B.以石竹寺为参照物,怪石与竹松在运动C.以缆车为参照物,怪石与竹松是静止的D.以缆车为参照物,石竹寺是静止的答案:A解题思路:由题干可知,怪石和竹松缓缓向后退去、石竹寺向我们昂首走来都是相对于缆车而言的,所以以缆车为参照物,怪石、竹松、石竹寺都是运动的。
故A说法正确,CD错误。
当以石竹寺为参照物时,怪石与竹松的位置都不变,是静止的,故B说法错误。
说法正确的故选A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运动的描述4.小明坐在行驶的列车中,他相对以下哪个物体是静止的( )A.铁路两旁的树B.停在马路上等候穿过铁路的汽车C.在路旁逆向行走的行人D.列车行李架上的箱子答案:D解题思路:在研究机械运动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
漏选得1分,多选、错选不得分。
共4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视为质点D、各部分运动状态完全一致的物体可视为质点2、以下数据指时刻的是()A、某运动员跑百米用时11.70sB、某学校上午第一节课8:15正式上课C、1997年7月1日零时,中国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D、5s内楼上的小球落到地面3、关于机械运动和参考系,以下说法不符合实际的是()A、一个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B、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C、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D、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考系4、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5、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C、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D、当质点作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6、子弹以900m/s的速度从枪筒射出,汽车在北京长安街上行使,时快时慢,20min行使了18k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则()A、900m/s是平均速度B、900m/s是瞬时速度C、54km/h是平均速度D、54km/s瞬时速度7、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8、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向正南方向运动了20m,然后又向正北方向运动了30m,对于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位移大小是50m,方向由南再向北B、物体的路程是10mC、物体的位移大小是10m,方向向北D、物体的位移大小10m,方向向南9、短跑运动员在200m赛跑中,测得2S末的速度为7.5m/s ,25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7.8m/sB、8.0 m/sC、8.85m/sD、10.2m/s10、下面有关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B、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C、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11、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那么()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每秒钟物体的速度增加2m/sC、第3秒初的速度比第2秒末的速度大2m/sD、第3秒末的速度比第2秒初的速度大2m/s12、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A 、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B 、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C 、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D 、先做匀减速运动,后做匀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13、利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 )A 、能准确的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 、只能粗略的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 、能准确的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 、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1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可能的有( )A 、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B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C 、速度变化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D 、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15、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 、0~t a 段火箭的加速度小于t a ~t b 段的火箭加速度B 、0~t a 段火箭是上升过程,在t a ~t b 段火箭是下落过程C 、0~t a 段火箭在加速D 、t b ~t c 段火箭在减速 二、填空题(每空格2分,共18分) 16、一个皮球从4m 高的地方竖直落下,碰地后反弹跳起1米,它所通过的路程是 m ,位移是 m ,该皮球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 。
24人教版《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答案详解(含课后习题)

《运动的描述》练习题及详解(含课后习题)第一部分●练习题及详解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一切物体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下列各种形式的运动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深入持久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B.花园里植物的生长C.物体受热而膨胀D.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答案】D详解: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物体是不是做机械运动,要看所判断的物体是不是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分子,原子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气温的变化、物体的热胀冷缩都不是机械运动。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面上的房屋是绝对静止的B.太阳是绝对静止的D.太阳系是绝对静止的 D.地球相对房屋是静止的【答案】D 详解:宇宙中的万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中,为此我们说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如果位置没有发生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地面来说的。
3.小明周末放学后乘公交车回家,在公交车行驶途中,他说自己是运动的,所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A.公路两旁的房屋B.小明本人C.小明乘坐的公交车D.公交车上的司机【答案】D 详解: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状态时预先假定不动的物体。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
除研究对象外,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无论这个物体(相对于地面来说)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4.乘客坐在逆水行驶的游船中,欣赏两岸优美的风景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岸边的美景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B.以船为参照物,两边的树木是静止的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D.以河水为参照物,岸边的树是静止的【答案】C 详解: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来说,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5.下周学校将举行运动会,为了在4×100米的接力赛中取得好成绩,同学对如何传接棒展开讨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试题-运动的描述(含答案)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为正在航拍的四旋翼无人飞机,下列过程中不能将无人飞机看作质点的是()A.调节飞机旋翼的转速B.调整飞机在空中的姿态C.观察飞机在空中的位置D.观察飞机在空中的运动轨迹【解析】A、B2、海峡两岸直航后,原来从台北飞往上海要经过香港中转(以下称“A线路”),现在可以从台北直飞到上海(以下称“B线路”)。
假设某人分别沿上述两条线路从台北到上海(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沿A线路和B线路的路程相同,位移也相同B.沿A线路和B线路的路程相同,位移不相同C.沿A线路和B线路的路程不相同,位移相同D.沿A线路和B线路的路程不相同,位移也不相同【解析】C3、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ΔxΔt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Δt越长,ΔxΔt越接近瞬时速度B.Δt越短,ΔxΔt越接近瞬时速度C.ΔxΔt是否越接近瞬时速度与Δt的长短无关D.为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可换用宽度更大的遮光条【解析】B4、如图所示,小球以v1=3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与一墙壁碰撞经Δt=0.01s后以v2=2m/s的速度沿同一直线反向弹回,小球在这0.01s内的平均加速度是()A.100m/s2,方向向右B.100m/s2,方向向左C.500m/s2,方向向左D.500m/s2,方向向右【解析】C5、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5+2t3)m,它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
该质点在t=0到t=2s内的平均速度和t=2s到t=3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A.12m/s,39m/sB.8m/s,38m/sC.12m/s,19.5m/sD.8m/s,12m/s【解析】B6、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直线运动B.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后物体运动停止C.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加速运动,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为零时速度减小到最小,而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B7、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但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总是相等B.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而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D.物体经过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物体位移的大小【解析】C、D8、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的研究对象可视为质点的是()A.跳高比赛中研究运动员跳跃的姿势时B.研究男子千米比赛中运动员的位置时C.研究投篮过程中篮球能否进入篮筐时D.100米终点裁判在分析运动员冲线过程时【解析】B9、从水平匀速飞行的直升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在物体下落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B.从直升机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后方C.从地面上看,物体做平抛运动D.从地面上看,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解析】A、C10、有关加速度方向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a=ΔvΔt知,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相同B.a的方向与初速度v0的方向相同C.只要a>0,物体就做加速运动D.a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解析】A、D11、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v1,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v2,Δ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试题

高一物理运动的描述试题1.某人以不变的速率垂直向对岸游去,游到河中间,水流速度加大,则此人A.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减少B.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不变C.渡河所用的时间比预定时间增加D.渡河路程变短【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将小船的实际运动沿着船头指向和顺着水流方向正交分解,由于分运动互不干扰,故渡河时间与水流速度无关,只与船头指向方向的分运动有关,当船航行过程中,水流速度突然增大,没有改变船头指向的速度,所以对渡河时间无影响,只会对轨迹有影响,根据运动的合成可知,水的速度突然增大,会导致路程增大,故B正确,ACD错误;【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C.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D.物体受外力恒定,它的速度也恒定【答案】AB【解析】力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选项A正确;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一定有力作用在该物体上,选项B正确;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方向与它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总是一致的,但是速度方向不一定与合力方向一致,选项C错误;物体受外力恒定,它的加速度也恒定的,选项D错误;故选AB.【考点】牛顿第二定律3.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以3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由于在前方出现险情,司机采取紧急刹车,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为 5m/s2,求:(1)汽车刹车后20s内滑行的距离;(2)从开始刹车汽车滑行50m所经历的时间;(3)在汽车停止前3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答案】(1)90m;(2)2s(3)22.5m【解析】(1)设刹车的时间为t,则有则汽车刹车20s后的位移与6s末的位移相同,x=vt+at2=30×6-×5×62(m)=90m(2)由x1=vt1+at12得50=30t1+(-5)t12解得 t1=2s(3)汽车减速为0可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运动.由x2=vt2+at22,代入解得x2=22.5m【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名师】对于汽车刹车问题,判断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关键,不能死套公式.有时还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30题

八年级物理运动的描述练习题30题1.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匀速直线运动?a) 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
b) 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
c) 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
2.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多少?a) 匀速b) 变速c) 静止3.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加速直线运动?a) 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
b) 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不同的距离。
c) 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移动相同的距离。
4. 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多少?a) 匀速b) 变速c) 静止5. 一个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0 m/s,它在5秒钟内移动了多远的距离?a) 10 mb) 20 mc) 50 m6. 一个物体以加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5 m/s,加速度为2 m/s^2,它在3秒钟内移动了多远的距离?a) 21 mb) 15 mc) 9 m7.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受到的主要作用力是:a) 弹力b) 磁力c) 重力8.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是:a) 匀速b) 变速c) 恒定9. 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约为:a) 9.8 m/s^2b) 5 m/sc) 1 m/s^210.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它下落2秒后的速度是多少?a) 9.8 m/sb) 19.6 m/sc) 4.9 m/s11. 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体,它下落2秒后的位移是多少?b) 19.6 mc) 4.9 m12.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斜抛运动?a) 物体在垂直方向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b)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c) 物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时运动。
13. 斜抛运动的轨迹是什么形状?a) 直线b) 圆形c) 抛物线14. 在斜抛运动中,水平方向上的速度是:a) 匀速b) 变速c) 零15. 在斜抛运动中,垂直方向上的速度是:a) 匀速b) 变速c) 零16. 在斜抛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是:a) 匀速c) 恒定17. 以下哪个选项描述了圆周运动?a) 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常考题)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第 18届亚运会于 2018年 8月 18日至 9月 02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中国体育健儿们奋力拼搏,最终以 132金 92银 65铜的成绩排在奖牌榜第一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远方看台的观众观看排球运动员的发球动作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在跳水比赛中,如果以运动员为参考系,该运动员下方的水面一定是上升的C.本次亚运会的新增项目男女 4×100米混合泳接力决赛中,中国队以 3分 40秒 45的成绩夺得金牌,并且打破了亚洲纪录。
这里提到的“3分 40秒45”指的是时间D.本次亚运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孙杨以1分45秒43的成绩夺冠,200米指的是位移大小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6m/s,经过10s速度变为反向的21m/s,则加速度的大小为()A.1.2m/s2B.1.4m/s2C.1.5m/s2D.2.7m/s23.下列描述的运动中,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正B.速度变化量方向为正,则加速度方向为负C.速度变化越大,则加速度越大D.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越大4.下列描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则其加速度一定不为零B.“越走越快”表示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C.物体的速度方向变化,则其加速度方向也随之变化D.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改变量也增大5.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为-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物体速度的变化量是-5m/sB.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增加了5m/sC.该物体的速度每秒内一定减少了5m/sD.该物体的加速度-5m/s2一定比2m/s2的加速度大6.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快B.加速度越大,物体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就是物体增加的速度D.物体速度为0,加速度也必然为07.测得某短跑运动员在100m跑步比赛中5s末的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此运动员在这100m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m/s B.10.3m/sC.10.2m/s D.10m/s8.下列说法不可能的是()A.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0,而速度却不等于0B.物体做直线运动,后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大,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小C.物体做直线运动,前一阶段的加速度比后一阶段大,但速度却比后一阶段小D.两物体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内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量比较大,而加速度却比较小9.下列物理量不属于矢量的是()A.时间B.加速度C.位移D.速度10.图为2020年9月29日嘉善某中学运动会上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列沿直道经过主席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r 的半圆弧由a 点运动到b 点,则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 ; 0
B. 2r ,向东;二r
C. r ,向东;二r
D. 2r ,向东;2r 2.
若车辆在行进中,要研究车轮的运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车轮只做平动
B. 车轮的平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
C. 车轮只做转动
D. 车轮的转动可以用质点模型分析
3. 一列长为L 的队伍,行进速度为 v 1,通讯员从队伍尾以速度 v 2返回队尾。
求出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一质点绕半径为 R 的圆圈运动了一周,其位移大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程
3
是 __________ ;若质点运动了 1-周,其位移大小是 _________________ ,路程是 ______________
4
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 _______________ ,最大路程是 _______________ 。
5例3.在训练场上,一辆实习车在沿规定好的场地上行驶,教练员在车旁记录了汽车在各 个时刻所在的位置情况(假设每一秒汽车都在做单方向直线运动) ,其时刻对应位置如下表
所示:
时刻/S
0 1 2
3
4
位置坐标/m
10
-8 -2 -14
根据教练员记录的数据请你找出: (1) 几秒内位移最大; (2) 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3) 几秒内路程最大; (4) 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6. 甲、乙、丙3人各乘一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 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
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A. 甲、乙匀速下降,v 乙甲,丙停在空中
B. 甲、乙匀速下降, v 乙 v 甲,丙匀速下降,且 v 丙 v 甲
JI
西 ----- •-东
丨
南
1•如图所示,某质点沿半径为
( )
v 2赶到排头,又立即以速度
C.甲、乙匀速下降,v乙v甲,丙匀速上升
D.以上说法均不对
7. 从高为5m处以某一初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个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
A.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 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 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t /s01
2345
x/ m05-4-1-71
(1)前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A. 1s
B. 2s
(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C. 3s
)
D. 4s
E. 5s
A.第1s
B.第2s C
.
第3s D
.
第4s E.第5s (3)前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A. 1s
B. 2s C
.
3s D
.
4s E.5s
9. 质点沿x轴做直线运动,它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x二5 8t m,则t = 3s时质点
的位置是___________ ,0~3s内的位移是 ____________ 。
10、小华以一定速度去同学家送一本书, 中
哪些图线可以表示他的运动情况?
停留一会后,又以相同速率沿原路返回家里,下图
11、下图是质点M在0—10s内的位移-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第1s的位移是4m
C、质点前6s的位移是8m
B、质点第5s的位移是8m
D、质点后6s的位移是16m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路段,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
13、一骑自行车的人由静止开始沿直线骑车,他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通过的距离分别为1m、2m、3m、4m。
关于这个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s末的瞬时速度为2.5m/s
B、4s末的瞬时速度为4m/s
C、前4s的平均速度为2.5m/s
D、第4s的平均速度为2.5m/s
14、如图所示为A、B两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图像表示
605040302010O
A、A、B两人同向而行
B、A、B两人在第1s末后相遇
C、在5s内,A走的路程比B走的路程多
D、在5s内,A走的位移比B走的位移大
15、如图所示的图像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 图像,AB段表示物体处于___________ 状态,BC 段表示物体做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 ____________ 。
CD段表示物体做_________ 运动,其运动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 _____________ 。
0 12 3 4 5 6 7
16、一个质点沿x轴运动,它的s—t图像如图所示,质点在第5s末时刻的位移大小
是__________ ,方向为_________ ;前3s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 ;从原点0开始,经过—s
时间,位移大小是6m,以秒为单位,在前6s内,第___________ s内的位移最大。
J I v 'm
17、如图所示,是一架飞机的位移图像,根据图像求:
(1)飞机在90min内的位移
(2)飞行700km所用的时间
(3)飞行速度
18、某物体的位移图像如图所示。
试分析物体在OA、AB、BC、CD、DE各阶段运动的
性质,并求出上述各阶段的速度
19、甲乙两辆汽车,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汽车甲水平向右运动, 速度为2m/s,而汽车乙水平向左运动,速度为4m/s,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辆汽车的位
移-时间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