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一年级上册学期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如下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它们位移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沿Ⅰ较大B.沿Ⅱ较大C.沿Ⅲ较大D.一样大2.文学作品中往往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加下划线的部分表示位移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B.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C.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D.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3.关于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下列是四位同学各自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电源电压越高,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B.纸带速度越大,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越短C.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D.如果将交流电源改为直流电源,打点计时器连续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保持不变4.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若交流电的频率变小了而未被发现,则测得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 )A.偏大B.偏小C.无影响D.无法判断5.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可以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即质点.物理学中,把这种在原型的基础上,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起来的客体称为( )A.控制变量B.理想模型C.等效代替D.科学假说6.据某媒体报道:“阳光动力2号”太阳能飞机于2015年3月9日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起飞,展开了为期近5个月的环球之旅,在中国重庆、南京等地停留,最后返回出发点,总飞行天数25天,总里程达35 000 km.整个环球之旅,飞机运动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 0,0B. 0,35 000 kmC. 35 000 km,0D. 35 000 km,35 000 km7.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矢量既有方向又有大小,它的运算规律是算术加法B.标量只有方向没有大小,它的运算规律是算术加法C.-10 m的位移比5 m的位移小D.-10 ℃比5 ℃的温度低8.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9.高速路上堵车,小东听到导航信息提醒“前方3公里拥堵,估计需要24分钟通过”,根据导航仪提醒,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汽车将匀速通过前方3公里B.能够计算出此时车子的速度是0.125 m/sC.若此时离目的地还有30公里,到达目的地一定需要240分钟D.通过前方这3公里的过程中,车子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 km/h10.如图示,质点从N点沿半径为R的两个半圆形轨道运动到P点,质点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A. 4R、0B.、4RC.、0D.、2R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体有加速度时,速度一定在变化B.速度为零,加速度一定为零C.物体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能在减小D.物体加速度方向可能与速度方向相反12.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是(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因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太空中的空间站绕地球匀速转动,其加速度为零1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越小,加速度越小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C.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D.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方向一定相同14.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A.物体在0~2 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2~8 s内静止C.物体在4 s末的速度为10 m/sD.物体在6 s末的速度为12 m/s15.南北朝时期的傅翕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桥流水不流”一句应理解成其选择的参考系是( )A.水B.桥C.人D.地面二、填空题(共3小题)16.如图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可以用AC之间的平均速度表示B点的________,并且A、C两点离B点越近,算出的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接近”或“远离”)B点的瞬时速度.17.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时间和位移”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第1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

第1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含标准答案及解析)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1、以下情景中,带下划线的物体可看成质点的是()A.裁判员在跳水比赛中给跳水运动员评分B.在国际大赛中,乒乓球运动员王浩准备接对手发出的旋转球C. 研究“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的飞行姿态D.用GPS确定远洋海轮在大海中的位置2、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
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齐拍入镜头。
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
这里,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A.飘动的云B.平台C.“孙悟空” D.烟雾3、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中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转了2圈回到原位置,则其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A.0,2πR B.0,4πR C.2R,2R D.2R,4πR4、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青岛还有150km。
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A.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位移B.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路程C.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位移D.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路程5、在08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鸟巢”400m环形赛道上,博尔特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
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100m决赛中位移的两倍B.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C.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6、“龟兔赛跑”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也是一个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如图所示为“龟兔赛跑”中的乌龟和兔子在时间t 0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乌龟比兔子晚出发B .在比赛过程中,兔子有一段时间速度为零C .在时刻t 0乌龟和兔子的位移相等D .在比赛的过程中,乌龟和兔子总共相遇了两次7、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验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t v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1t 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0~1t 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在1t ~2t 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D .在3t ~4t 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8、如图所示是汽车的速度计,某同学在汽车中观察速度计指针位置的变化。
第1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解析版)(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测试范围: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第1章。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运动始终沿竖直方向。
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此时雨滴还未落地。
雨滴从静止开始到加速度减为零的过程中其运动情况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一直保持不变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2.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10月8日圆满闭幕,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金111银71铜,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在男子100米决赛中,30岁的谢震业跑出了9秒97的成绩,夺得金牌。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决赛中确定运动员谁先撞终点线时可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B.9秒97的比赛成绩指的是时刻C.决赛过程中以谢震业为参考系,坐在观众席上的人是运动的D.谢震业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一定为10.03m/s3.国庆假期,小明同学跟家人进行了一次愉快的自驾游,行车途中小明注意到以下数据,如图甲、乙、丙、丁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是导航中的信息,“4.5公里”表示位移大小,“7分钟”表示时间B.图乙是某路段上的指示牌,牌上的“60”指的是瞬时速度C.图丙是高速路上的指示牌,牌上的“120”指的是瞬时速度的最大值D.图丁中的“55km”指的是位移大小【答案】C【详解】A.图甲是导航中的信息,“4.5公里”表示路程,“7分钟”表示时间,故A错误;B.图乙是某路段上的指示牌,牌上的“60”指的是这段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故B错误;C.图丙是高速路上的指示牌,牌上的“120”指的是全路段瞬时速度不能超过的大小,故C正确;D.图丁中的“55km”指的是路程,故D错误。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s 、2s 、3s 、4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1m/s B .物体在ABC 5m/s C .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由图可知物体在AB 段的位移为1m ,则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度1m/s 1m/s 1x v t === 选项A 正确;B .物体在ABC 段的位移大小为2212m 5m x =+=所以物体在ABC 段的平均速度5x v t == 选项B 正确; C .根据公式xv t=可知,当物体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AB 段的平均速度比ABC 段的平均速度更能反映物体处于A 点时的瞬时速度,选项C 正确;D .根据题给条件,无法得知物体的B 点的运动速度,可能很大,也可能很小,所以不能得出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AC 段的平均速度,选项D 错误。
故选ABC 。
2.甲、乙两辆赛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行驶。
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 s时,甲车在乙车的前方B.20 s时,甲、乙两车相距最远C.甲、乙加速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D.4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且相距900m【答案】AD【解析】【详解】A、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表示对应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由图象可知60s时,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所以甲车在乙车前方,故A正确;B、40s之前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40s后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40s时,甲乙相距最远,在20s时,两车相距不是最远,故B错误;C、速度−时间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根据图象可知,甲加速时的加速度小于乙加速时的加速度,故C错误;D、根据图象可知,4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都为40m/s,甲的位移,乙的位移,所以甲乙相距,故D正确;故选AD。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在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质点和参考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点B.研究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时,卫星可以被看成质点C.“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为参考系来描述江水的运动D.我们常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太阳为参考系描述地球的运动2.关于质点的位移、路程、速度、速率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B.物体只有在做直线运动时,其瞬时速度的大小才等于瞬时速率C.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总是在发生变化D.平均速率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核心部分是使电子加速的环形室,若一电子在环形室沿半径为R的圆做圆周运动,转了3圈回到原位置,则运动过程中位移的最大值和路程的最大值分别为()A.0,6πR B.6πR,2RC.2R.6πR D.2R,2R4.小明周末到公园坐摩天轮(如图所示),已知该轮直径为80 m,经过20 min 转动一周后,小明落地,则小明在摩天轮上的平均速度为()A.0.2 m/s B.4 m/s C.0 D.非直线运动,不能确定5.自然界隼的速度比较大,它是田鼠等动物的天敌。
假如隼在300 m处发现一只田鼠,并开始加速,设隼在2 s的时间内,速度由10 m/s增加到100 m/s,假设这段时间内隼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这只隼加速时的加速度为() A.4.5 m/s2B.45 m/s2B.55 m/s2 D.35 m/s2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全部选对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6.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以判断()A.甲比乙早运动了t1B.当t=t2时,两物体相遇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07.如图所示是A、B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做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B做减速直线运动C.物体A的加速度为正值,B的加速度为负值,所以A的加速度大于B 的加速度D.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A的速度变化快8.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为是:1 s、2 s、3 s、4 s。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题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
)1.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B.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3.下列说法中,关于“速度”指的是平均速度的是:A. 甲同学跑了100m,用了大约10s钟,速度约10m/sB. 丙同学经过电线杆时的速度大约9m/sC. 丁同学跑得最快时速度可达12m/sD. 行驶过程中的汽车的速度计上所显示的读数4.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情况中,不可能存在的是()A.物体具有加速度,而其速度为零B.物体具有恒定的速率,但仍有变化的速度C.物体具有恒定的速度,但仍有变化的速率D.物体具有沿x轴正方向的加速度,有沿x轴负方向的速度5.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A.能准确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只能粗略地求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地求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以任意地利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6.“每节课40分钟”,“每天早晨8点上课”,对以上两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 前者“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后者“8点”指的是时刻B. 前者“40分钟”指的是时刻,后者“8点”指的是时间间隔C. 前者“40分钟”,后者“8点”指的都是时间间隔D. 前者“40分钟”,后者“8点”指的都是时时刻7. 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 10.4 m/s B 10.3 m/s C 10.2 m/s D 10m/s8.某质点从t=0时刻开始做直线运动,并以此时刻质点所在位置为坐标原点,以质点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建立直线坐标系,其坐标与时间对应如下表格:时间/s 1 2 3 4 5坐标/m 1 2 3 4 5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 物体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第3s 时其速度一定为1m/sC. 物体在前5s 内的平均速度为1m/sD. 物体在第一个1s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五个1s 内的平均速度 9.如图所示是几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S-t 图象或v -t 图象,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10.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 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 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分队行军路程s 甲>s 乙B .小分队平均速度v 甲>v 乙C .y -x 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 -t 图象D .y -x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 -t 图象二、填空、实验题(本题共4小题) 11.小球从3m 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 那么,取地板处为坐标原点,取竖直向上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一个一维坐标系,小球开始下落的坐标是 m,被接住时的位置坐标是 m.12.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 内的平均速度为6m/s ,后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 ,则这段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 .若质点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 ,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 ,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13.足球守门员将一个以2 m/s 速度迎面飞来的足球,以10 m/s 的速度踢回,若守门员踢球的时间为0.1 s ,则足球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m/s 2;足球沿草地作直线运动,速度不断减小,2.5 s 后足球运动到距发球点20 m 的后卫队员处,则此过程中,足球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与答案解析(共四套)

C.A、B同时到达目的地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8.在两条相互垂直的水平直道上,甲正以3 m/s的速度自西向东朝十字路口走去,乙正以4 m/s的速度通过十字路口向北走去,此时甲、乙之间的距离为100 m.则在以后的过程中,甲、乙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A.100 mB.80.8 mC.80 mD.70.7 m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检测试卷(一)
1.北京已成功举办2022年冬奥会.如图所示为部分冬奥会项目.下列关于这些冬奥会项目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速度滑冰运动员滑冰的快慢
B.研究自由滑雪运动员的空中姿态
C.研究单板滑雪运动员的空中转体
D.研究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花样动作
2.一个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从 点经 点运动到 点,如图所示,已知 ,从 点到 点的过程中,前、后半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从 点到 点的过程中,前、后半时间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则从 点运动到 点的平均速度为()
C. 时刻该运动员已浮出水面D. 时间内,该运动员加速度保持不变
13.在钢铁厂的轧钢车间里有一台如图所示的钢板冷轧机,较厚的钢板匀速地经过轧辊被轧成薄钢板后,又整齐地被卷成钢板卷。经过时间T钢板卷的半径由r增至为2r。试求此后半径由2r再增至3r需要多少时间。
14.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小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到河水里,但一直到船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小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A.质点A的加速度大小为
B. 时,质点B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C. 时,质点B的加速度方向不变
物理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必修第一册单元测试题(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B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C .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2.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运动到C ,则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 ) A.5πR2,由A 指向C ;10RB.5πR 2,由A 指向C ;5πR 2C.10R ,由A 指向C ;5πR 2D.10R ,由A 指向C ;10R3.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没有方向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C .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速度越大D .物体位置变化得越快,速度越大4. “水立方”的泳池长50 m ,在100 m 蝶泳比赛中,测得菲尔普斯在10 s 末的速度为1.8 m/s ,50 m 时的速度为2.1 m/s ,经过50.58 s 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2.4 m/s ,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1.98 m/sB .1.2 m/sC .2.1 m/sD .0 m/s5.质点沿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2 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前2 s 内位移为负,后2 s 内位移为正,所以2 s 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B .0~2 s 质点的位移为零,速度为零C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 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 .质点在0~4 s 的位移大小为0.4 m ,位移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6.关于加速度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总与初速度的方向一致 B .总与平均速度的方向一致 C .总与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一致 D .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7.关于加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速度变化得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 .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 .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 D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8.如图所示为某质点的v t 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0~6 s 内,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在t =12 s 末,质点的加速度为-1 m/s 2C .在6~10 s 内,质点处于静止状态D .在第4 s 末,质点运动方向改变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将选出的正确答案填到填空题上面的表格中,答在试卷上的无效.)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 D.烟雾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边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而不受伤,是因为()A.飞行员反应快B.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D.如果人在地面上,也可以抓住身边飞过的子弹3.在下面研究的各个问题中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是()A.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弧圈球的运动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的运动速度C.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的表演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4.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5.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6.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7.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B.小分队平均速度甲>乙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8.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位移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9.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A.来回的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二、填空题10.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02s,设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求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11.(8分)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做圆周运动,经过9/4周后的位移大小为;路程为.三、计算题(解答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有数值计算的应写出单位)12.某运动员在百米跑道上以8m/s的速度跑了80m,然后又以2m/s的速度走了20m,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3.计算下列运动中的物体的加速度:(1)某飞机的起飞速度是50m/s,由于其地面跑道的限制,要求飞机在8s内离开跑道,求飞机起飞时的最小加速度.(2)一辆汽车正以54km/h的速度行驶,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5s停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将选出的正确答案填到填空题上面的表格中,答在试卷上的无效.)1.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常常有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和飘动的白云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这时,观众所选的参考系是()A.“孙悟空”B.平台C.飘动的白云 D.烟雾【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分析】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解答】解:“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在他的背后有急速飘动的白云,就感觉到“孙悟空”在“腾云驾雾”.通过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所选的参考系是急速飘动的白云,认为白云静止不动的结果是,“孙悟空”在飞速前进.故选:C【点评】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边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飞行员能抓到子弹而不受伤,是因为()A.飞行员反应快B.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D.如果人在地面上,也可以抓住身边飞过的子弹【考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解答】解:A、飞行员在高空水平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昆虫”在他身旁,因为飞行员水平方向有速度,结果“昆虫”在他身旁,所以说明“昆虫”在水平方向具有与飞机相同的速度,此时如果选择飞机为参考系,子弹水平方向与飞机保持相对静止,故C正确,AB错误;D、子弹相对于地面上的人水平速度是非常大的,人在地面上,不可能抓住身边飞过的子弹.故D 错误.故选:C【点评】为了研究和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引入了参考系,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可以不同,选取合适的参考系可以使运动的研究简单化.3.在下面研究的各个问题中可以被看作质点的是()A.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孔令辉打出的弧圈球的运动B.奥运会冠军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的运动速度C.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的表演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一路标的时间【考点】质点的认识.【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物体可以看成质点.【解答】解:A、孔令辉打出的弧圈球的运动时,乒乓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B、研究王军霞在万米长跑中的运动速度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看成一个点,故B正确.C、研究跳水冠军伏明霞在跳水比赛中的表演时,要看动作,运动员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研究一列火车通过一个路标的时间,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条件,关键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否忽略.4.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B.位移描述的是直线运动,路程描述的是曲线运动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路径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的大小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解答】解:A、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路程的大小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故A错误.B、位移和路程都可以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故B错误.C、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为运动轨迹的长度.故C正确.D、路程的大小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5.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考点】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正确;B、平均速度就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B错误;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它是矢量,故C正确;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基本概念的掌握和运用,属于基础题目.6.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考点】加速度;速度.【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加速度与物体的速度的变化率成正比,与速度的变化量不成正比例关系,与速度的大小也不成正比例关系.【解答】解:根据a=可知加速度a由速度的变化量△v和速度发生改变所需要的时间△t 共同决定,虽然△v大,但△t更大时,a可以很小.故A错误.根据a=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就是速度的变化率,与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无关.所以即使物体的速度很大,但速度的变化率很小,其加速度也很小;若保持匀速,则加速度为零.故B正确.当物体的速度为0时,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0,其加速度不为0,若合力为0,则加速度为0,如火箭刚点火时,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故C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很大,代表物体速度的变化率很大,而并不代表物体的速度很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把握加速度的定义式a=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以及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加速度的定义的基础.7.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B.小分队平均速度甲>乙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判断出该图象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图象,从而判定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要求平均速度的大小关系需要知道两物体的位移大小关系和运动的时间长短关系;由于图象中有的位置同一个横坐标对应两个纵坐标,故横轴不是时间轴;【解答】解:A、可知题图是两小分队的运动的轨迹图象,显然甲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大于乙小分队的轨迹的长度,故甲小分队的路程大于乙小分队的路程,即有s甲>s乙.故A正确.B、由题意可知两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并且同时到达A点.故两小分队发生的位移x相同,所用的时间t相同,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两小分队的平均速度相同,故B错误.C、D、在题图上画如图所示的一条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如果横轴是时间轴,则甲小分队在同一时刻有两个纵坐标,显然错误,故横轴一定不是时间轴.故该图一定不是速度时间图象,也一定不是位移时间图象,故C、D错误.故选:A.【点评】充分理解速度图象和位移图象的横轴是时间轴,而同一个时刻同一物体不可能有两个速度或两个位移,从而判定出该图象既不是速度图象也不是位移图象.8.汽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其加速度方向与速度一致.现有加速度减小时的四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B.汽车的位移在增大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解答】解: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说明汽车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减小时说明汽车速度增加得变慢了,当加速度的减小至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做匀速运动,由于汽车的速度方向没有性变化,故汽车的位移逐渐增大.故BD正确,AC错误.故选:BD.【点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相反时做减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反应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决定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9.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则物体做()A.来回的往复运动B.匀变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D.不能确定【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速度图线读出速度的正负,分析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解答】解:A、C由图看出,物体的速度都正值,说明物体始终沿着正方向运动,即朝某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故A错误,C正确.B、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由图线看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在作周期性的变化,做的是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D,由上可知D错误.故选C【点评】根据速度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着重抓住速度的方向、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从数学角度进行分析.二、填空题10.足球以8m/s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它以12m/s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0.02s,设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求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已知初速度和末速度,则由加速度的定义可求得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解答】解:设初速度方向为正,则v0=8m/s;v=﹣12m/s;则加速度a=m/s2=﹣1000m/s2;负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足球在这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为1000m/s2,与初速度相反.【点评】加速度为矢量,故在解题前应先设定正方向;这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应注意培养的一个好习惯.11.(8分)质点沿半径为R的圆周做圆周运动,经过9/4周后的位移大小为;路程为.【考点】位移与路程.【专题】定性思想;推理法;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解答】解:经过周则即为2周,由几何知识可得位移为x=,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则路程s=故答案为:;【点评】本题就是对位移和路程的考查,掌握住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就能够解决了,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三、计算题(解答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有数值计算的应写出单位)12.某运动员在百米跑道上以8m/s的速度跑了80m,然后又以2m/s的速度走了20m,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考点】平均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先根据两段位移里的平均速度和位移求出时间,再根据平均速度等于总位移除以总时间即可求解.【解答】解:已知.则所以总的平均速度为答: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5m/s.【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3.计算下列运动中的物体的加速度:(1)某飞机的起飞速度是50m/s,由于其地面跑道的限制,要求飞机在8s内离开跑道,求飞机起飞时的最小加速度.(2)一辆汽车正以54km/h的速度行驶,因发生紧急情况关闭油门,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5s停止.【考点】加速度.【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1)飞机匀加速直线运动,8s时起飞对应的加速度最小,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2)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1)设初速度方向为正,飞机匀加速直线运动,时间为8s,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50m/s,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a===6.25m/s2(2)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54km/h=15m/s,末速度为零,时间为5s, 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a===﹣3m/s2.负号说明加速度方向与正方向相反,即与初速度方向相反;答:(1)飞机起飞时的最小加速度为6.25m/s2;(2)汽车刹车时的加速度为﹣3m/s2.【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式,结合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的时间求出加速度.。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Word版 含解析)

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易错题培优(难)1.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变为零(整个过程其加速度方向不变),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A.速度一直保持不变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C.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答案】BD【解析】【分析】根据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雨滴的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结合加速度的变化判断速度的变化率变化.【详解】A、B、C、雨滴下落过程中,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减小,速度仍然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雨滴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速度达到最大,故A错误,B正确,C错误.D、速度的变化率等于加速度,加速度减小,则速度的变化率减小,故D正确.故选B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雨滴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方向与雨滴方向相反,雨滴做减速运动.2.一物体做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 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5m/s,则在这1 s内该物体(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3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为9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3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1m/s2【答案】BD【解析】【分析】【详解】取v1的方向为正方向,则v1=4m/s,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1m/s,即速度变化大小为1m/s,加速度为1m/s2,加速度大小为1 m/s2,若v2 =-5m/s,速度的变化为v2-v1 =-9m/s,即速度变化大小就为9m/s了,加速度为-9m/s2,加速度大小为9m/s2.所以选BD.3.若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B.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C.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答案】AC【解析】【分析】解决本题要明确v—t图象的含义:在v—t图象中,速度的正负表示其运动方向,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为物体的位移,时间轴上方面积表示位移为正,下方表示为负.【详解】A.根据速度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可知t=3s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B.在2~5s内直线的斜率一定,说明物体的加速度恒定,则t=3s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B错误;C.物体在前3s内沿正方向运动,3s后沿负方向运动,则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C 正确;D.根据斜率等于加速度,可知t=3s时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运动的描述测试题

运动的描述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选项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A. 质量
B. 速度
C. 密度
D. 温度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A.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B. 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改变
C. 速度大小改变,方向不变
D. 速度大小和方向都改变
3.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其运动状态将如何?
A. 继续加速
B. 减速到停止
C. 保持静止
D.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二、填空题
4.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_______来表示,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_______。
5.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为_______。
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后,其速度v可以表示为v = _______。
三、判断题
7.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8. 一个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
9.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速度和加速度来描述。
()
四、简答题
10. 请简述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并说明其特点。
11. 举例说明什么是非惯性参考系,并描述在非惯性参考系中观察物体运动时可能出现的现象。
五、计算题
12.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²。
求:
a. 物体在第3秒末的速度是多少?
b. 物体在前5秒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六、论述题
13. 论述牛顿运动定律在描述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给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其应用。
(完整版)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一《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分)1、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2、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量C、当加速度与运动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加速运动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3、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右图所示,则拍照全程中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0.25 m/sB、0.2 m/sC、0.17 m/sD、无法确定4、火车从出站到进站,以其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它的加速度大致分别为三个阶段,分别为()A、出站为正,中途为零,进站为负B、出站为负,中途为零,进站为正C、出站为零,中途为正,进站为负D、出站为零,中途为负,进站为正5、、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速度v行驶其余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 )A.18m/s B.36m/s C.15m/s D.17.1m/s二、不定项选择题(18分6、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甚至为零C 、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可能不为零D 、 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很大7、右图为A 、B 两个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 、在运动过程中,A 质点总比B 质点快 B 、当t=t 1时,两质点相遇C 、当t=t 1时,两质点的速度相等D 、当t=t 1时,A 、B 两质点的加速度都大于零8、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根据图线做出的以下几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 .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s 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C .在t =2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2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 .在t =2s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10m/s 2选择题答题卡(48分) 班级 学号姓名单项12345不定项6 78三、实验题(16分)9、、某同学选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电源的频率为50Hz 。
推荐-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精品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则选取的参照系是: A 月亮 B 云 C 地面 D 星星2、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能被看作质点的是: A 研究绕地球飞行时航天飞机的轨道。
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 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火车的运行时间。
D 计算在传送带上输送的工件数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 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 火车以速度V 经过某一段路,V 是平均速度。
D 子弹以速度V 从枪口射出,V 是平均速度。
4关于加速度的物理含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
B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
C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
D 5、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 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 图1所示,由图像可知:A 在t 1时刻,甲、乙的速度相同。
B 在t 1时刻,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在t 2D 在t 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也相同。
6、短跑运动员在100m 竞赛中,测得他在50m 末到达终点时的瞬时速度是6.5m/s ,此运动员在这100m 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6m/sB 6.25m/sC 6.75m/sD 7.5m/s 7、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物体 的位移-时间图像,则: A 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 则一定会相遇。
C t 1时刻甲、乙相遇。
D t 2时刻甲、乙相遇。
8下列各物理量中,都属于矢量的是:A)位移、路程 B)速度、平均速度 C)瞬时速度、加速度 D)路程、平均速度10一个人沿平直的街道匀速步行到邮局去寄信,又以原来的速度大小步行返回,设出发方向为正,则在图4中能近似描述其运动情况的v -t 图线是:二、 填空题。
(每空3分,共30分)11、小球从离地板5m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____和___。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单元测试卷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设计试卷随堂检测《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1.奥林匹克运动会有很多的比赛项目,下列几种比赛项目中研究对象可以视为质点的A. 研究跳水比赛中选手在空中的动作时B. 确定帆船比赛中帆船的冲线过程时C. 研究乒乓球比赛中选手发出的旋转球时D. 研究万米运动员跑完全程所用的时间时2.下列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 从南京开往乌鲁木齐的T52次列车15时17分到站B. “百家讲坛”栏目在CCTV−10于12点45分准时播出C.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吴教授的讲座一共两个小时D. 跨年演唱会于2017年1月1日00:30结束3.皮球从3m高处竖直被抛下,后被地板竖直弹回,在距地面2m高处被接住,若规定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A. 5m和1mB. 5m和−1mC. 4m和1mD. 4m和−1m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一定越大B. 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它的速度一定越大C. 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D.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无关5.一质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运动,已知加速度方向沿x轴正方向,当加速度a的值由零逐渐增大到某一值后再逐渐减小到0的过程中,该质点()A.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 速度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 位移一直在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6.现有八个描述运动的物理量:①位移;②路程;③时间;④瞬时速度;⑤平均速度;⑥速率;⑦速度变化量;⑧加速度。
全部是矢量的组合是()A. ①②④⑤⑥B. ①⑤⑥⑦⑧C. ④⑤⑥⑦⑧D. ①④⑤⑦⑧7.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甲地到乙地.该物体在乙地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又从乙地做匀速直线运动返回到甲地,在描述该物体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几个位移图象中,正确的是()A. B. C. D.8.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的时刻是15日09时0分B. “神舟”五号飞船从点火到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国旗用的时间是9小时40分50秒C. 飞船成功着陆的时间是11小时42分10秒D. “神舟”五号飞船在空中总飞行时间为21小时23分0秒9.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s跑了61m,7 s末到7.1s 末跑了0.92m,跑到终点共用10.8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运动员在百米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m/sB. 运动员在前7 s的平均速度是8.71m/sC. 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为9.2m/sD. 无法知道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10.如图所示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由图象可知()A. 质点一直处于运动状态B. 质点第3s内位移是2mC. 此图象表示了质点运动的轨迹D.该质点前4s内位移是2m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0分)11.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都在向上运动.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A. 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下B. 甲向下、乙向下、丙向上C.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上D. 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12.横跨杭州湾的嘉绍大桥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多塔斜拉桥,全长10.137公里,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包括答案

高一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B.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C.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2.下列说法中的“快”,指加速度较大的是()A.小轿车比大卡车起动得快B.协和式客机能在两万米高空飞行得很快C.乘汽车从烟台到济南,如果走高速公路能很快到达D.汽车在紧急刹车的情况下,能够很快地停下来3.下表是济南至烟台的N923次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则()A.B.表中的“”指的是时间C.从济南到烟台列车通过的路程为524kmD.从潍坊到蓝村列车的平均速度为94km/h4.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加速度的大小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小值B.速度逐渐增加,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速度达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为零时,位移达最小值5.一艘船以恒定的速度,往返于上、下游两码头之间.如果以时间t1和t2分别表示水的流速较小和较大时船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那么,两时间的长短关系为() A.t1=t2B.t1>t2C.t1<t2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6.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7.将物体竖直向上抛出后,能正确表示其速率v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的图线是图中哪一图线()8.沿直线运动的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在开始计时及每过1s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如下表所示,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D.汽车的位移在减小9.甲、乙两位同学多次进行百米赛跑(如图所示),每次甲都比乙提前10m到达终点,现让甲远离起跑点10m,乙仍在起跑点起跑,则()A.甲先到达终点B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C .乙先到达终点D .不能确定10.小明同学在学习DIS 实验后,设计了一个测物体瞬时速度的实验,其装置如下图所示.在小车上固定挡光片,使挡光片的前端与车头齐平、将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轨道侧面,垫高轨道的一端.小明同学将小车从该端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获得了如下几组实验数据.①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Ⅰ的宽度最小 ②四个挡光片中,挡光片Ⅳ的宽度最小③四次实验中,第一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④四次实验中,第四次实验测得的速度最接近小车车头到达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二、填空题11.(4分)“嫦娥Ⅰ号”探月卫星沿半径为R 的圆周轨道绕月球运动了一周,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若卫星绕月球运动了134周,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此运动过程中最大位移是_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_____.12.(4分)假期小明外出旅行,汽车行驶在沪宁高速公路上,小明两次看到路牌和手表如图(a)、(b)所示,则小明乘坐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13.(6分)研究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铁路上的运动情况时,在铁路旁每隔200m 站一名拿着秒表的观察者,记下火车头到达每个观察者的时间,测量情况是:火车头经过第一位观察者时开始统一按秒表,当火车头经过第2、3、4、5位观察者时,他们记下的时间分别是7.9s、16.0s、24.1s和31.9s.请把有关数据填入表中,并在下图上画出火车的位移—时间图象,画出的图象在数学中属于________函数图象,从图中可以看出火车做________运动,火车发生1200m位移需要的时间为______,40s内火车位移为______.14.(6分)(北师大附中08-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每个车站都能准点到达,准点开出.(1)阜阳至聊城的路程为________km.(2)T107次列车由聊城站开出直至到达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km/h.(3)T108次列车由阜阳站开出直至到达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率为________m/s.(4)T108次列车在9时30分的瞬时速度为______km/h.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9分)猎豹是目前世界上在陆地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时速可达110多公里,但不能维持长时间高速奔跑,否则会因身体过热而危及生命.猎豹在一次追击猎物时(如图),经4s速度由静止达到最大,然后匀速运动保持了4s仍没追上猎物,为保护自己它放弃了这次行动,以3m/s2的加速度减速,经10s停下,设此次追捕猎豹始终沿直线运动.求:(1)猎豹加速时的平均加速度多大?(2)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多少km/h?16.(9分)如图所示,是某质点运动的v-t图象,请回答:(1)质点在图中各段的过程中做什么性质的运动?(2)在0~4s内、8~10s内、10~12s内质点加速度各是多少?17.(10分)相距12km的平直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5km/h,乙的速度是3km/h,有一小狗以6km/h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转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到甲、乙相遇,求在此过程中,小狗跑过的路程和位移.18.(12分)上海到南京的列车已迎来第五次大提速,速度达到v 1=180km/h.为确保安全,在铁路与公路交叉的道口处需装有自动信号灯.当列车还有一段距离才能到达公路道口时,道口应亮起红灯,警告未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迅速制动,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赶快通过.如果汽车通过道口的速度v 2=36km/h ,停车线至道口栏木的距离x 0=5m ,道口宽度x =26m ,汽车长l =15m(如图所示),并把火车和汽车的运动都看成匀速直线运动.问:列车离道口的距离L 为多少时亮红灯,才能确保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安全驶过道口?1答案:C解析: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是矢量,路程、时间、质量是标量.2答案:AD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解析:极限法分析:当水流速度与船速相等时,船就无法逆水行进,说明水流速度大,往返用时间多.6答案:BC 7答案:D解析: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率逐渐减小,到最高点时速率为零,在下落过程中速率逐渐增大.速率没有方向只有大小.所以正确答案是D 项.8答案:A 9答案:A解析:百米赛跑中甲都比乙提前10m 到达终点,即甲跑完100m 与乙跑完90m 所用时间相同,则有100m v 甲=90m v 乙,得v 甲=109v 乙.让甲远离起跑点10m 而乙仍在起跑点,则甲跑110m到达终点的时间t 甲′=110m v 甲=99m v 乙,而乙跑到终点的时间t 乙′=100v 乙>t 甲′,所以甲先跑到终点.10答案:D 11答案:0 2πR 2R 72πR 2R 72πR12答案:26.7解析:由图可看出在50min 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80km 的路程,所以平均速度为v =xt =26.7m/s.13答案:正比例,匀速直线运动,14答案:(1)503 (2)132 (3)37 (4)0解析:(1)由图表可知Δx =853km -350km =503km (2)v 1=Δx 1Δt =528-3501.35km/h =132km/h (3)v 2=Δx 2Δt =3.25×1058.7×103m/s =37m/s(4)由图表可知T108次列车在9时30分停在聊城站. 15答案:(1)7.5m/s 2 (2)108km/h 解析:由a =ΔvΔt得v m =a 2t 2=3×10m/s =108km/h a 1=v m t 1=304m/s 2=7.5m/s 2.16答案:(1)略 (2)2.5m/s 2 -5m/s 2 -5m/s 2解析:(1)质点在0~4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4~8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8~10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10~12s 内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2)由a =ΔvΔt得:0~4s 内的加速度a 1=10-04-0m/s 2=2.5m/s 28~10s 内的加速度a 2=0-1010-8m/s 2=-5m/s 210~12s 内的加速度a 3=-10-012-10m/s 2=-5m/s 2.17答案:9km 7.5km解析:两人相遇所用的时间即为小狗跑动所用的时间,这段时间与速率的乘积即为小狗的路程,不管小狗往返了多少次,路程等于速率与时间的乘积.甲、乙从出发到相遇经过的时间t =x v 甲+v 乙=125+3h =1.5h故小狗的路程L =v t =6×1.5km =9km小狗的位移即甲的位移x =v 甲·t =5×1.5km =7.5km18答案:230m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L 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汽车从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 x ′=l +x 0+x =(15+5+26)m =46m汽车速度v 2=36km/h =10m/s ,通过这段位移需要的时间t =x ′v 2=4610s =4.6s高速列车的速度v 1=180km/h =50m/s ,所以安全行车的距离为L =v 1t =50×4.6m =230m.。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2023-2024学年新高一物理同步精讲精练系列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某演员为某汽车做广告,他在高速行驶的卡车之间气定神闲摆出“一字马”姿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演员为参考系,卡车运动得很慢B.以地面为参考系,演员没有动C.以卡车为参考系,演员没有动D.以地面为参考系,卡车是静止的【答案】C【详解】A.以演员为参考系,卡车是静止,故A错误;BD.以地面为参考系,演员和卡车是运动的,故BD错误;C.以卡车为参考系,演员相对卡车静止,相对卡车没有动,故C正确。
故选C。
2.关于质点,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B.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质量都可以忽略不计C.在某些情况下,月球可以看作一个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小汽车却不能看作质点D.研究乒乓球旋转时,可以把它看作质点【答案】C【详解】A.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主要是看物体的体积和大小与所研究的问题相比能否忽略不计,则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可以看作质点,故A错误;B.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但是质量必须考虑,故B错误;C.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比如在研究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运动情况时,可以将月球看作一个质点;在研究小汽车前后轮经过某位置的时间间隔的时候,就不能将小汽车看作质点,故C正确;D.研究乒乓球旋转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否则的话就没有旋转可言了,故D错误。
故选C。
3.如图所示,物体沿半径为R 的圆弧由A 经过B 运动到C ,两条虚线表示的直径相互垂直;则物体从A 到C 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A .32R π,A 指向C ;32R πB .2R ,A 指向C ;2R C .2R ,C 指向A ;32R πD .2R ,A 指向C ;32R π【答案】D 【详解】物体的位移即为物体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为矢量,方向为A 指向C ,大小为AC 间的距离,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其位移大小为222x R R R=+=物体的路程为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则可知该物体的路程为33242s R R ππ=⨯=故选D 。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 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是3m D.以上均不对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 ,则物体在1s 内一定走3mB .物体在某1s 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C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1s 内的位移一定是3mD .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 ,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 .汽车在出发后10s 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 ,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C .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 .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 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 /s 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 .76km/h 是平均速度B .76km/h 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2/)(21v v -B .2/)(21v v +C .)/()(2121v v v v +-D .)/(22121v v v v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相等C .平均速度变化量相等D .位移变化量相等14.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 .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 .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 .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 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4分)
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
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
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3.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4.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5.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 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 D.小球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6.对于一个作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速度减小到零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小
B.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C.加速度越来越小,位移越来越大
D.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越来越小
7.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描述可能的是
A.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B.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加速度的方向为负C.速度的变化率很大,而加速度很小D.加速度越来越大,而速度越来越小
8.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v-t图象,从t=0开始,对原点的位移最大的时刻是A.t1
B.t2
C.t3
D.t4
20
-20
3 0 t /s V/m. s -1
4 2 1 二、多选题(每题6分,选不全的得3分)
9.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一端固定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
B.在大海中航行的船,要确定它在大海的位置时
C.研究杂技演员在走钢丝的表演时
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 10.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 .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11.如图所示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根据图线作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 后速度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C.在t=2s 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2s 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D.在t=2s 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12.如图3是做直线运动的甲、乙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 .甲起动的时间比乙早t 1秒
B .当t=t 2时两物体相遇
C .当t=t 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 .当t=t 3时两物体相距S 0米
三、填空题(共12分)
13.(3分)足球守门员在发门球时,将一个静止的足球,以10 m/s 的速度踢出, 若守门员踢球的时间为0.1s ,则足球的平均加速度为_________m/s 2。
14、(6分)一质点在x 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第_______ s 内的位移最大,第_______ s 内的路程最大;_______ s 内位移最大,_______ s 内路程最大。
t /s 末 0 1 2 3 4 5 x /m
5
-4
-1
-7
1
15、(3分)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图象如图
2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0~1s 内的加速度为 m/s 2(填写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负号表示);0~3s 内的位移为 m (填写大小和方向,方向用正、负号表示);0~4s 内的路程为 m 。
t/ s
v /m·s -1
o
1 2 3 -2
2
4
图2
图3
四、综合题。
(共32分)
16.(12分)明明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明明讲的故事情节,聪聪画出了兔子和
乌龟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请你依照图象中的坐标,并结合物理学的术语来讲述这个故事.在讲故事之前,先回答下列问题.
(1)小李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否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2)乌龟做的是什么运动?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几次?
(4)哪一个先通过预定位移到达终点?
17.(10分)物体M沿直线从A运动到B,前1/3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1,后2/3位移的平均速度是v2,则它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8.(10分)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它的v-t图象如图所示求:
(1)计算图中0~6s,6~12s和12-16s各段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16s内的位移为多少?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题Answer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A D B B D B BD AD BD ABD
13、100 14、2;2;4;5。
15、-2;1;4。
16.解析:(1)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但不是同时出发,兔子出发的时间晚。
(2)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过2次。
(4)乌龟。
17.解:设全程的位移为s ,则
前3s
所用的时间为t 1=1133s
s v v =; 后23
s
所用的时间为t 2=222233s
s v v =;
12121232v v s s
v t t t v v ∴=
==++ 故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12123v v v v +。
18. (1) 0-6s 的加速度a 1=22
/3
m s ; 6-12s 的加速度a 2=0; 12-16s 的加速度a 3=-1.5m/s 2 (2)7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