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作为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化肥在现代农业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过量使用化肥不仅浪费资源,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农作物品质下降的问题。
因此,制定化肥减量增效的实施方案,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合理减量和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化肥减量、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主要措施1. 优化施肥技术采用精准施肥技术,结合土壤养分分布情况和作物需求,精确控制施肥剂用量和施肥时间,以达到减肥效果。
建议农民利用土壤检测和作物诊断技术,科学调节施肥方案,并选择适宜的施肥器具和方法,避免肥料浪费和无效利用。
2. 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培训和示范等措施,鼓励农民推广有机肥和生物肥料的使用。
3. 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利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等,生产有机肥料或生物肥料,降低化肥的使用量。
政府可以支持农民建设生物肥料生产设施,提供技术咨询和市场推广等支持。
4. 增加耕地保育和水肥调控工作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建立农田水肥调控系统,合理安排灌溉和施肥,避免水肥同步浪费。
制定耕地保护政策,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种植模式。
5. 提倡绿色种植技术尽量采用生态友好的栽培方式,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覆盖栽培技术和植保无公害技术,减少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
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参与绿色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6.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化肥减量增效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改变传统的施肥观念,加大科学施肥的投入。
三、实施效果评估制定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对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和总结。
监测指标包括化肥使用量减少程度、施肥效果、农产品质量和土壤环境状况等,以客观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一)化肥施用现状。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化肥生产量7037万吨(折纯,下同),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
专家分析,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大体在40%以上。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
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
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
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二)面临的形势。
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耕地基础地力低、耕地利用强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施肥技术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
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
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读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解读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作者:卞瑞鹤来源:《农村-农业-农民·上半月》 2017年第3期本刊记者卞瑞鹤综合报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为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由于不合理使用,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肥料的过度使用、滥施问题,肥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于是,我国在2015年出台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近两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赫然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已成为当前社会热点话题。
“化肥零增长”势在必行“化肥零增长”并非简单地减少化肥施用,更不是不用化肥,而是要通过科学合理施肥、研制新型高效产品和改进施用方式等多种措施,减少不合理施肥,提高利用效率,降低化肥总用量增幅,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
“从实际效用来看,‘化肥零增长’即化肥减量,不但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而且会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站长王俊忠告诉记者。
我国用全球8%的耕地,生产了全球21%的粮食,但同时化肥消耗量占全球35%。
化肥越用越多,地越种越馋。
资料显示,从1979年至2015年37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6023万吨,年均增产率4.6%。
近10年来,因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增长率出现下降,但我国农作物亩均用量仍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
化肥用量过多造成了种植成本的增加,还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就河南来看,耕地单位面积化肥用量同样偏高。
要想提高农产品品质,破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难题,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化肥零增长”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也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节点和攻坚阶段。
农业发展和实现农业现代化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深入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已成为引领发展的航向标,生态绿色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时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头版头条。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省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全面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建设环保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现代农业,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引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推广使用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肥料、增施有机肥等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技术,努力提高化肥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建立以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的可持续农业发展体系,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目标任务全市耕地土壤监测网络更加完善,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更加健全,施肥水平明显提升,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
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化肥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态势。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改进施肥方式。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缺什么养分补什么养分,缺多少补多少,减少或杜绝不必要的肥料浪费。
(二)坚持提高化肥使用效果。
推广高效化肥,用相对较少的肥料投入发挥等同的效果,减少化肥投入的实物量。
(三)坚持推广配肥施用技术。
推广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和化肥面源污染防治统筹推进。
(四)坚持优化施肥结构。
推进经济施肥、增产施肥、环保施肥、轻简化施肥,粮食等主要农作物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基本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四、技术路径(一)优化施肥技术。
以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为基础,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依据,根据土壤供肥能力、作物目标产量和化肥利用率,建立施肥指标体系,划定科学施肥分区,合理制定各区域、分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推进精准施肥,减少盲目施肥行为;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强化粮食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科学施肥指导,带动周围农民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加大配方肥推广力度,推进配方肥和施肥技术到田入户。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扎实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扎实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8.12•【字号】鲁农土肥字〔2020〕4号•【施行日期】2020.08.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副产品购销正文关于扎实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通知各市农业农村局:为扎实做好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持续推进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确保“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现就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
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是实现有机废物资源化利用、改善乡村生态环境的现实需求,是实施化肥减量、产品提质、农业增效的主要途径,是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部署。
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三年来,全省农业农村部门积极探索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机制和模式,大力示范推广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全省化肥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有机肥积制自用的机械、技术短板突出,商品有机肥增产保供面临环保政策压力,农业经营主体增施有机肥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激发出来,各级政府推动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的措施还不够到位,圆满完成“四减四增”行动目标面临着较大压力。
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深化认识,增强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目标,强化工作措施,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完成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目标任务。
二、强化示范引领。
市级农业农村部门要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有关文件要求,抓好果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创建。
结合有机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优化布局,打造一批高标准集中连片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区,探索适宜复制推广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模式,确保年底完成试点项目任务。
同时要指导其他县整合利用农业发展和资源保护资金,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粮棉油绿色高产攻关、果菜产业集群、耕地质量保护提升等项目实施,建立不同规模、不同作物的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示范区,构建成县域全覆盖的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网络,方便各类经营主体就近观摩、邻里传教。
河北省化肥减量增效实施现状及建议

2015年,农业部印发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是实施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化肥作为农业重要的生产性投入资源,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在化肥减量增效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化肥施用量与产出效率方面,利用投入品的边际产品价值与投入品的价格相等为原则,从收益最大化角度分析化肥最佳施用量[1-2];周芳等从产出投入比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5种作物的化肥产出率差异[3]。
在化肥减量增效影响因素研究方面,学者们提出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农民的个人和家庭特征、农民的认知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4-5],绿色农产品市场等产品和要素市场环境[6],农业技术政策环境、技术推广和化肥减量及替代资金[7],配套设施、技术、销售政策等[8];付浩然等从技术、政策、市场、服务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化肥减量的驱动因素[9]。
在化肥减量增效的实现途径方面,学者们从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分析了日本、欧洲等国家化肥减量增效的相关措施[10-11],提出我国化肥减量增效的途径主要包括推动土地流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户的培训[12-13]、实施测土配方技术、秸秆绿肥还田技术、有机肥替代等生产方式[14-15]。
本文从河北省化肥使用量及减量增效的实施过程入手,从历史发展角度阐述化肥、农药施用对农作物产出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水平,探索化肥减量增效实现途径与挑战,探讨新时期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措施。
1河北省化肥施用历史趋势分析河北省化肥施用量经历了由快速增长,到增速放缓,再到减量增效3个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5.04.20•【文号】农办农[2015]14号•【施行日期】2015.04.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的通知农办农[2015]14号为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进一步分解目标任务,细化技术路径,率先开展玉米、蔬菜、苹果化肥减量增效试点,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现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请结合本地实际,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农业部2015年4月20日《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推进落实方案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全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细化目标任务,实化技术措施,强化工作责任,多措并举、多管齐下、逐区推进、逐项落实,努力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特制定如下推进落实方案。
一、年度任务分解按照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总体目标,根据生产的实际和可能,细化分年度的减量目标任务。
2015年: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1%以下。
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73%,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52%,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40%,机械施肥占比31%。
2016年: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8%以下。
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到户率达到77%,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54%,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45%。
机械施肥占比32%,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37%(每两年发布一次)。
2017年:农作物化肥用量增幅降到0.6%以下。
农业部发布《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农业部发布《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第一农经网讯2015年初,农业部制定并发布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年以来,各级农业部门集结各方力量,开展“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引领种植业发展方式转变。
行政推动,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动员部署,召开“化肥零增长行动启动暨推进落实工作部署会”和“全国农业节肥节药现场会”,对有关工作进行具体安排。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区市)农业部门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推进落实小组,加强统筹协调。
三是加强督促检查。
农业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开展督导,定期调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推动整改落实。
浙江、四川将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作为全省民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对各级政府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措施落实,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细化实施方案。
各地按照农业部要求,在对本区域主要作物施肥量、施肥方式以及主要化肥品种等进行系统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分析节肥增效潜力,编制印发了本省(区市)行动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二是强化政策扶持。
中央财政安排15亿元资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为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提供资金支持。
据统计,2015年各地共落实专项资金7.9亿元,整合相关项目资金28.8亿元支持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三是实化农企合作。
种植业司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化化肥有限公司等签署农企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科学施肥和农化服务,助力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湖北创新农企合作机制,联合新洋丰、祥云等肥料企业,建立配方肥配送中心651个,乡村供肥店3140个,推动配方肥到田入户。
示范带动,强化“三个引领”。
一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技术引领。
以用肥量大的作物、区域和生产环节为重点,在东北和黄淮海玉米产区、北方设施蔬菜集中产区和南菜北运基地、黄土高原和渤海湾苹果优势产区等三大区域,创建50个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集成推广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辐射带动全面实施零增长行动。
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方案

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方案农药化肥减量行动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创立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市和《四川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总体方案》和《四川省到2020年农药减量控害行动方案》要求,全面提高我市农药化肥科学使用水平,实现农药化肥总体减量、节本增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促进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减法的理念、融合的思路、法治的思维推进农药化肥减量行动。
采取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统筹兼顾、综合施策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推进,提升装备水平,转变生产方式,深入推进科学用药施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和节本增效,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行动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和科学施肥管理技术体系,农药、化肥科学使用水平明显提升,利用率达到40%以上;实现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3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改变,机械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25万亩;力争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较分别减少5%。
三、行动内容(一)加强病虫监测预警1.实施植保工程。
建成以全市8个植保工程项目站,剑阁、青川、苍溪3个部、省级病虫重点测报站为重点,每县区建立10个重点监测点为依托的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
2.推广新型设备。
更新换代监测预警设备,全面实现数字化监测、网络化传输、可视化预报,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构建预警平台。
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体系架构的监测预警数字化平台,到2020年全市50%乡镇完成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提高监测预警水平,提高用药准确率,减少盲目用药。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一)化肥施用现状。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化肥生产量7037万吨(折纯,下同),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
专家分析,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大体在40%以上。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
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
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
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二)面临的形势。
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耕地基础地力低、耕地利用强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施肥技术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
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
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4.监测评价:建立化肥使用监测评价机制,及时掌握化肥使用情况,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组织实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落实责任主体: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农民的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2)改进施肥方法:推广深施、分层施、穴施等技术,减少肥料挥发和流失。
(3)应用新型肥料:加大缓释、控释、水溶性等新型肥料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2.调整施肥结构
(1)有机无机相结合:提高有机肥施用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2)平衡施肥:合理配置氮、磷、钾肥,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1.科学合理: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特性和肥料特性,合理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2.综合配套:集成应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物理技术等多种措施,实现化肥减量增效。
3.生态优先: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化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社会参与:引导政府、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四、主要措施
1.优化施肥技术
3.加强协作配合: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的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定期调度进展: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调度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5年。各级农业部门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取得实效。
第2篇
3.加强协作配合:农业部门要与科研、推广、企业等单位加强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4.定期调度进展:建立健全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调度制度,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

农业部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工作主线,大力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有力有序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农业部2015年2月17日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一)化肥施用现状。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化肥生产量7037万吨(折纯,下同),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
专家分析,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大体在40%以上。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
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
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
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到2024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

到2024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实施方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聊一件大事儿,那就是如何在2024年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儿高大上,但其实关乎到我们每个人的餐桌安全和生态环境。
下面,我就用我那十年方案写作的经验,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实施方案。
咱们得明确目标。
到2024年,全国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也就是说,化肥使用量不再增长,而是保持在现有水平。
这个目标可是咱们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优化化肥使用结构1.减少化肥用量。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
2.调整化肥品种。
优先发展缓释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逐步替代传统化肥。
3.推广有机肥料。
充分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发展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
二、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1.开展农民培训。
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普讲座等形式,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
2.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化肥减量增效的重要性,引导农民科学施肥。
3.建立激励机制。
对科学施肥的农民给予奖励,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化肥减量行动。
三、加强政策支持1.完善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化肥使用标准,规范化肥市场秩序。
2.加大财政支持。
对新型肥料研发、农民培训、有机肥料推广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
四、加强科技支撑1.加大科研投入。
支持新型肥料研发,提高肥料利用率。
2.推广实用技术。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3.建立信息化平台。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农民提供科学施肥指导。
五、加强国际合作1.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引进国外先进的施肥技术和管理模式,为我国化肥减量提供借鉴。
2.加强交流合作。
与世界各国分享我国化肥减量经验,共同应对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挑战。
咱们得有个时间表。
从现在开始,到2024年,我们要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化肥减量行动。
1.2020年,启动化肥减量替代行动,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开展农民培训。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

我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
“2023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农药利用率为38.8%,这比2023年都提高2.2个百分点,化肥农药零增长提前三年实现。
”26日,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说。
2023年,我国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攻坚战,提出了到2023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秸秆地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2023年又进一步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开展到2023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以来,化肥农药使用量少了,2023年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减少,化肥使用量连续两年减少;同时,化肥农药的利用率提高了。
成绩来之不易,但这是阶段性的成效,由零增长提升为负增长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杨礼胜说。
为做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据悉,下一步,农业农村部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要着力实施好农业绿色发展重大行动;要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要大力推动农业资源养护;要显著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科技创新是破解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的关键。
突出创新联盟作用,依托畜禽养殖废弃物等国家科技创新联盟,开展产学研企联合攻关;
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23—2030年)》,促进产业与环境科技问题一体化解决;集成推广典型技术模式,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农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技术,推介一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主推技术。
”廖西元说。
(逍遥客)。
农化行业 政策解读

农化行业 政策解读
下面是对农化行业相关政策的解读: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农化行业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
1. 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为了减少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政府提出了到 2020 年实现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这一政策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推广精准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 农药登记管理制度:政府加强了对农药登记的管理,提高了农药登记的门槛。
新的登记制度要求农药企业提供更多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数据,以确保农药的使用安全和环境友好。
3. 环保政策: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对农化企业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
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
这为农化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同时也要求企业提供更加环保、高效的农业投入品。
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推动农化行业的转型升级,使其更加注重环保、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化企业需要积极应对政策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政策要求。
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启动

龙源期刊网 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启动作者:来源:《科学种养》2015年第05期近日,农业部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力争到2020年,化肥利用率和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分别比2013年提高7个百分点和5个百分点,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
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负责人介绍,这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部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开展的重要行动,目的是推进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积极探索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根据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技术路径是:推进精准施肥,调整化肥施用结构,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
重点措施是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农企对接,提高配方肥到田到户率;依托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广机械施肥、水肥一体等施肥技术;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高效施肥技术模式;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投入。
根据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其技术路径是:控制病虫发生危害,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药械替代小型低效药械,推行精准科学施药,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
重点措施是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集成推广一批技术模式,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促进大面积推广应用;促进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提升组织化程度和科技化水平。
农业部提出,各级农业部门成立推进落实领导小组,建立上下联动、多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防控等财政专项支持力度,成立行动专家指导组,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宣传普及科学施肥、科学用药等知识。
以上摘自《农民日报》。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天津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天津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公布日期】2020.08.21•【字号】津农委计财〔2020〕73号•【施行日期】2020.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印发《2020年天津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津农委计财〔2020〕73号各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农农(肥水)〔2020〕10号),《天津市财政局关于下达中央财政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预算资金的通知》(津农财指〔2020〕20号)要求,深入开展化肥减量行动,促进我市农业绿色发展,我委制定了《2020年天津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工作方案》,现印发如下,请抓好落实。
天津市农业农村委员会2020年8月21日2020年天津市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2020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深入开展化肥减量行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用量。
按照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关于做好2020年化肥减量增效有关工作的通知》《天津市财政局关于下达中央财政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预算资金的通知》(津农财指〔2020〕20号)的安排部署,2020年我市继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为保证项目落到实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探索开展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稳步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促进耕地资源永续利用,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2020年,在我市选择2个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工作。
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模板】

福建省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行动实施方案按照农业部《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福建省实际,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积极发展品牌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全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为基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推广增施有机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1.总体目标至2020年全省化肥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10%,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
2.年度目标2017年,化肥使用量比2016年减少5%,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0%,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50%,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5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7%。
2018年,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度减少3%,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4%,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54%,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54%,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8%。
2019年,化肥使用量比上年度减少2%,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8%,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58%,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58%,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39%。
2020年,化肥使用量与上年度持平,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率达到6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
三、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一)技术路径1.推进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区域土壤肥力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2.优化施肥结构。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促进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微生物肥、水溶肥、土壤调理剂、缓控释肥等新型高效肥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化肥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是粮食的“粮食”。
化肥在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化肥过量施用、盲目施用等问题,带来了成本的增加和环境的污染,亟需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不合理投入,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此,农业部制订《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
一、现状和形势(一)化肥施用现状。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使用大国。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化肥生产量7037万吨(折纯,下同),农用化肥施用量5912万吨。
专家分析,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较大,大体在40%以上。
当前我国化肥施用存在四个方面问题:一是亩均施用量偏高。
我国农作物亩均化肥用量21.9公斤,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每亩8公斤),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
二是施肥不均衡现象突出。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长江下游地区和城市郊区施肥量偏高,蔬菜、果树等附加值较高的经济园艺作物过量施肥比较普遍。
三是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我国有机肥资源总养分约7000多万吨,实际利用不足40%。
其中,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为50%左右,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为35%左右。
四是施肥结构不平衡。
重化肥、轻有机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轻中微量元素肥料,重氮肥、轻磷钾肥“三重三轻”问题突出。
传统人工施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化肥撒施、表施现象比较普遍,机械施肥仅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30%左右。
(二)面临的形势。
化肥施用不合理问题与我国粮食增产压力大、耕地基础地力低、耕地利用强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相关,也与肥料生产经营脱离农业需求、肥料品种结构不合理、施肥技术落后、肥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相关。
过量施肥、盲目施肥不仅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浪费资源,也造成耕地板结、土壤酸化。
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是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措施,也是促进节本增效、节能减排的现实需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实施可行性。
从国外的经验看,欧盟、北美、亚洲、中东部分发达国家的化肥施用量都呈现先快速增长、达到峰值后保持稳中有降或持续下降的趋势,逐步走上了减肥增效、高产高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我国的实际看,通过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目前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达到33%、24%和42%,比项目实施前(2005年)分别提高了5、12和10个百分点。
在肥料利用率提高的同时,化肥用量增幅出现下降趋势。
2013年全国化肥用量增长1.3%,分别比2012年和2005年低1.1和1.5个百分点。
如果科学施肥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耕地质量水平不断提升,肥料利用率逐步提高,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牢固树立“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依靠科技进步,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集中连片整体实施,加快转变施肥方式,深入推进科学施肥,大力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增加有机肥资源利用,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加强宣传培训和肥料使用管理,走高产高效、优质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一是保障生产、节本增效。
在减少化肥不合理投入的同时,通过转变肥料利用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生产实际和施肥需要,加强分类指导,制定分阶段、分区域、分作物控肥目标任务,稳步推动各项措施落实。
三是统筹兼顾、综合施策。
统筹考虑土肥水种等生产要素和耕作制度,按照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手段,有效推进科学施肥。
四是政府主导、多方参与。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创新实施方式,充分调动推广、科研、教学、企业和农民积极性,构建合力推进的长效机制。
(三)目标任务到2020年,初步建立科学施肥管理和技术体系,科学施肥水平明显提升。
2015年到2019年,逐步将化肥使用量年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一是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20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畜禽粪便养分还田率达到60%、提高10个百分点;农作物秸秆养分还田率达到60%、提高25个百分点。
二是施肥方式进一步改进。
到2020年,盲目施肥和过量施肥现象基本得到遏制,传统施肥方式得到改变。
机械施肥占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0%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面积1.5亿亩、增加8000万亩。
三是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
从2015年起,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平均每年提升1个百分点以上,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
三、技术路径和区域重点(一)技术路径一是精,即是推进精准施肥。
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条件、作物产量潜力和养分综合管理要求,合理制定各区域、作物单位面积施肥限量标准,减少盲目施肥行为。
二是调,即是调整化肥使用结构。
优化氮、磷、钾配比,促进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配合。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引导肥料产品优化升级,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
三是改,即是改进施肥方式。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意识和技能。
研发推广适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叶面喷施等方式。
四是替,即是有机肥替代化肥。
通过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用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实现有机无机相结合。
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用耕地内在养分替代外来化肥养分投入。
(二)区域重点东北地区。
施肥原则:控氮、减磷、稳钾,补锌、硼、铁、钼等微量元素肥料。
主要措施:结合深松整地和保护性耕作,加大秸秆还田力度,增施有机肥;适宜区域实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在大豆、花生等作物推广根瘤菌;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技术,适时适量追肥;干旱地区玉米推广高效缓释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
黄淮海地区。
施肥原则:减氮、控磷、稳钾,补充硫、锌、铁、锰、硼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周期性深耕深松和保护性耕作,实施小麦、玉米秸秆还田,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推广玉米种肥同播,棉花机械追肥,注重小麦水肥耦合,推广氮肥后移和“一喷三防”技术;蔬菜、果树注重有机无机肥配合,有效控制氮磷肥用量;设施农业应用秸秆和调理剂等改良盐渍化土壤,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用石灰等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发展果园绿肥。
长江中下游地区。
施肥原则:减氮、控磷、稳钾,配合施用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推广果茶园绿肥;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高效经济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华南地区。
施肥原则:减氮、稳磷、稳钾,配合施用钙、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适宜区域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注重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注重施肥技术与轻简栽培技术结合,高效经济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西南地区。
施肥原则:稳氮、调磷、补钾,配合施用硼、钼、镁、硫、锌、钙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注重沼肥、畜禽粪便合理利用,恢复发展冬闲田绿肥种植;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注重利用钙镁磷肥、石灰、硅钙等碱性调理剂改良酸化土壤,山地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西北地区。
施肥原则:统筹水肥资源,以水定肥、以肥调水,稳氮、稳磷、调钾,配合施用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主要措施:配合覆膜种植推广高效缓释肥料,实施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推广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在棉花、果树、马铃薯等作物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工程措施利用石膏等调理剂改良盐碱地。
四、重点任务(一)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方式,加快成果应用,在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一是拓展实施范围。
在巩固基础工作、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
二是强化农企对接。
充分调动企业参与测土配方施肥的积极性,筛选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深入开展合作,按照“按方抓药”“中成药”“中草药代煎”“私人医生”等四种模式推进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
三是创新服务机制。
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结合、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模式,支持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向农民提供统测、统配、统供、统施“四统一”服务。
创新肥料配方制定发布机制,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二)推进施肥方式转变。
充分发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强化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促进施肥方式转变。
一是推进机械施肥。
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快施肥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二是推广水肥一体化。
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
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
因地制宜推广小麦、水稻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
(三)推进新肥料新技术应用。
立足农业生产需求,整合科研、教学、推广、企业力量,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追踪国际前沿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一是加强技术研发。
组建一批产学研推相结合的研发平台,重点开展农作物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研究,速效与缓效、大量与中微量元素、有机与无机、养分形态与功能融合的新产品及装备研发。
二是加快新产品推广。
示范推广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液体肥料、叶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调理剂等高效新型肥料,不断提高肥料利用率,推动肥料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集成推广高效施肥技术模式。
结合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按照土壤养分状况和作物需肥规律,分区域、分作物制定科学施肥指导手册,集成推广一批高产、高效、生态施肥技术模式。
(四)推进有机肥资源利用。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特点,积极探索有机养分资源利用的有效模式,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农民增施有机肥。
一是推进有机肥资源化利用。
支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推广规模化养殖+沼气+社会化出渣运肥模式,支持农民积造农家肥,施用商品有机肥。
二是推进秸秆养分还田。
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等技术,研发具有秸秆粉碎、腐熟剂施用、土壤翻耕、土地平整等功能的复式作业机具,使秸秆取之于田、用之于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