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期末考试答案解析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 C)的主要特性。
答:STM32的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 管理着包括Cortex-M3核异常等中断,其和ARM处理器核的接口紧密相连,可以实现低延迟的中断处理,并有效地处理晚到的中断。STM32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的主要特性如下:q 具有43 个可屏蔽中断通道(不包含16 个Cortex-M3 的中断线)。q 具有16 个可编程的优先等级。q 可实现低延迟的异常和中断处理。q 具有电源管理控制。q 系统控制寄存器的实现。
1.简述STM32的ADC系统的功能特性。
答:STM32的ADC系统的主要功能特性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DC开关控制、ADC时钟、ADC通道选择、ADC的转换模式、中断、模拟看门狗、ADC的扫描模式、ADC的注入通道管理、间断模式、ADC 的校准模式、ADC的数据对齐、可编程的通道采样时间、外部触发转换、DMA请求、双ADC模式和温度传感器。
2.简述STM32的双ADC工作模式。
答:在有两个ADC的STM32器件中,可以使用双ADC模式。在双ADC模式里,根据ADC_CR1寄存器中DUALMOD[2:0]位所选的模式,转换的启动可以是ADC1主和ADC2从的交替触发或同时触发。双ADC工作模式主要包括如下几种:同时注入模式、同时规则模式、快速交替模式、慢速交替模式、交替触发模式和独立模式。
1.简述STM32的USART的功能特点。、
答:STM32的USART为通用同步异步收发器,其可以与使用工业标准NRZ异步串行数据格式的外部设备之间进行全双工数据交换。USART还可以利用分数波特率发生器提供宽范围的波特率选择。STM32的USART支持同步单向通信和半双工单线通信。同时,其也支持LIN(局部互连网),智能卡协议和IrDA(红外数据)SIR ENDEC规范,以及调制解调器(CTS/RTS)操作。STM32还具备多处理器通信能力。另外,通过多缓冲器配置的DMA方式,还可以实现高速数据通信。
1.简述STM32的高级控制定时器TIM1的结构。
答:STM32提供了一个高级控制定时器(TIM1)。TIM1由一个16位的自动装载计数器组成,它由一个可编程预分频器驱动。TIM1适合多种用途,包含测量输入信号的脉冲宽度,或者产生输出波形。使用定时器预分频器和RCC时钟控制预分频器,可以实现脉冲宽度和波形周期从几个微秒到几个毫秒的调节。高级控制定时器TIM1和通用控制定时器TIMx是完全独立的,它们不共享任何资源,因此可以同步操作。2.简述STM32时钟的类型。
答:STM32提供了三种不同的时钟源,其都可被用来驱动系统时钟SYSCLK,这三种时钟源分别为:q HSI 振荡器时q HSE振荡器时钟q PLL时钟
这三种时钟源还可以有以下2种二级时钟源:
q 32kHz低速内部RC,可以用于驱动独立看门狗和RTC。其中,RTC用于从停机/待机模式下自动唤醒系统。
q 32.768kHz低速外部晶振也可用来驱动RTC(RTCCLK)。
任一个时钟源都可被独立地启动或关闭,这样可以通过关闭不使用的时钟源来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耗。1.简述DMA控制器的基本功能。
答:STM32的DMA 控制器有7个通道,每个通道专门用来管理来自于一个或多个外设对存储器访问的请求。还有一个仲裁器来协调各个DMA 请求的优先权。DMA 控制器和Cortex-M3 核共享系统数据线执行直接存储器数据传输。因此,1 个DMA请求占用至少2 个周期的CPU 访问系统总线时间。为了保证Cortex-M3 核的代码执行的最小带宽,DMA 控制器总是在2 个连续的DMA 请求间释放系统时钟至少1 个周期。
NVIC和外部中断:配置中断0(LED绿灯闪1次),中断1(LED蓝灯闪2次),中断2三个中断(LED 绿灯闪3次),执行顺序为0-->1-->2
。(默认中断0闪烁的是绿灯)按下按键,绿灯闪(一亮一灭)1次,蓝灯闪2次,然后绿灯闪3次,
中断结束。
#include "stm32l1xx.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discover_board.h"
#include "stm32l_discovery_lcd.h"
#include "stdarg.h"
/* Private function prototypes -----------------------------------------------*/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void Init_GPIOs (void);
void Delay(uint32_t nTime);
void USART_Configuration(void);
void EXTI_Configuration(void);
void NVIC_Configuration(void);
static volatile uint32_t TimingDelay;
int main(void)
{ /* Configure Clocks for Application need */
RCC_Configuration();
SysTick_Config(16000000/ 2000);
NVIC_Configuration();
/* Init I/O ports */
Init_GPIOs();
USART_Configuration();
EXTI_Configuration();
// printf("\r\nWelcome !!!\r\n");
while(1)
{ // Delay(20);
// printf("\r\nWelcome !!!\r\n");
}
}
void RCC_Configuration(void)
{ RCC_DeInit();
/* Enable HSI Clock */
RCC_HSICmd(ENABLE);
/*!< Wait till HSI is ready */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HSIRDY) == RESET)
{}
/* RCC_PLLCmd(DISABLE);
RCC_PLLConfig(RCC_PLLSource_HSI,RCC_PLLMul_3,RCC_PLLDiv_2);
RCC_PLLCmd(ENABLE); */
/*!< Wait till PLL is ready */
// while (RCC_GetFlagStatus(RCC_FLAG_PLLRDY) == RESET)
// {}
//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PLLCLK);
RCC_SYSCLKConfig(RCC_SYSCLKSource_H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