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工程材料学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学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学实验报告实验题目:金属热加工与组织变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材料的热加工及其组织变化规律;。

2.通过实验,了解不同形变量和温度下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规律和工艺特点;。

3.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分析水平。

二、实验原理。

1.金属材料热加工。

金属材料热加工包括铸造、锻造、挤压、轧制、拉伸、冲压等。

金属材料经过热加工会引起其组织、力学性能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晶粒尺寸的变化。

2.晶粒尺寸变化。

热加工时,金属材料发生形变,晶粒被压扁,角度变化,弯曲等,从而产生了新的晶粒,晶界发生移位等组织结构变化。

晶粒尺寸变化的影响:随着晶粒尺寸的减小,材料的强度和韧性都会提高。

三、实验设备。

锻压机、马弗炉、显微镜、金相试样机等。

四、实验步骤。

1.准备不同形变量和温度的金属试样,铸造、轧制、锻造等;。

2.对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金属试样进行热加工实验;。

3.取样,制备金相试样;。

4.观察不同工艺条件下的金属试样的组织结构,对其进行分析和对比。

五、实验结果。

1.经过铸造、锻造、轧制等不同工艺处理,晶粒尺寸会发生变化。

2.随着形变量的增大,晶粒尺寸减小,强度和韧性都会增加。

3.随着温度的升高,晶粒尺寸也会减小,但是强度却会下降,韧性却会提高。

六、实验结论。

1.热加工所得的金属材料具有最好的强度和韧性比较均衡的组织结构。

2.晶粒尺寸的变化是影响金属材料强度和韧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3.通过热加工可以控制晶粒尺寸大小,以达到不同的强度和韧性要求。

七、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不同工艺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规律,以及晶粒尺寸大小对金属材料强度和韧性的影响。

我还加深了对实验分析和处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水平和科研素养。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实践和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分析水平。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报告(一)
实验名称:
实验记录:
本组金属试样尺寸记录:材料:
直径(mm) 标距(mm)
拉抻前d0= L0= 拉伸后d1= L1=
本组非金属试样尺寸记录:材料:
厚度宽度截面积
= b =
拉抻试样 d
= b =
冲击试样 d
载荷:
F S= K N F b = K N
A k = J
实验结果汇总
20 45 塑料夹布胶木
σs MPa
强度
σb, MPa
δ %
塑性
Ψ %
硬度 HRB
冲击韧性a k J/cm2
结果分析
1、HRB、HRC在测量时所用的压头、载荷和读数方法有什么区别,各适用于测量什么材料。

标度压头类型载荷读数方式(内圈/外圈)适用材料HRB
HRC
2、分析含碳量对碳钢机械性能的影响。

3、分析合金元素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4、分析为什么铝含金在航空领域应用广泛。

5、比较钢铁、有色金属、非金属三大类材料性能特点。

实验报告(二)
实验名称:
实验记录:
将观察到的各种钢的显微组织选择有代表性的部分画出,并指明各组成部分名称。

工业纯铁20#钢45#钢
T8钢T12钢
预习报告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及说明:
实验报告(三)实验表格设计及数据记录:
实验结果分析:。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实验报告:工程材料
实验目的:
1. 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能和特征;
2. 通过实验,探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3. 利用实验结果检验材料的抗拉强度。

实验步骤:
1. 实验前准备:
(1)制作混凝土试块和钢筋试棒;
(2)清洗试验设备,确保正常使用;
(3)调试实验设备,确保正常工作。

2. 实验操作:
(1)将混凝土试块放置于拉伸机上,检查是否牢固;
(2)使用钢筋试棒将混凝土试块夹紧于拉伸机钳口之中;
(3)逐渐地加大拉伸机的压力,记录下混凝土试块的变形和摩擦倍数;
(4)根据拉伸机上标识的力学参数测定混凝土试块的抗拉强度。

实验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混凝土试块在承受压力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好的力学性能。

实验表明,该混凝土试块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这一结果和我们所期望的一样。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潜在的安全风险;
2. 在实验室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况来预测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我们可以运用实验结果,选择最优化的材料来保证施工质量;
3. 由于实验时环境的影响,我们必须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判断。

我们不能将实验结果与实际施工情况作出简单而随意的推断。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答案1. 引言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总结在实验中所得到的数据和结论,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不同土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参考。

3.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包括抗压试验和抗拉试验。

在抗压试验中,使用压力机对不同样品进行加载,测量样品在不同荷载下的变形和破坏负荷。

在抗拉试验中,使用拉力机对样品进行加载,测量样品在不同拉力下的变形和破坏荷载。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材料A的抗压强度为XXX,抗拉强度为XXX,弹性模量为XXX。

- 材料B的抗压强度为XXX,抗拉强度为XXX,弹性模量为XXX。

- 材料C的抗压强度为XXX,抗拉强度为XXX,弹性模量为XXX。

5. 结果解释和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解释和评价:- 材料A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适用于承受大荷载的工程结构。

- 材料B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较低,适用于承受较小荷载的工程结构。

- 材料C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处于中等水平,适用于一般工程结构。

6. 结论综合以上结果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材料A在抗压和抗拉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承受大荷载的工程结构。

- 材料B适用于承受较小荷载的工程结构。

- 材料C适用于一般工程结构。

7. 实验改进和展望本次实验中,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仅对少数材料进行了测试。

未来可以扩大样品数量和种类,进行更全面的实验研究。

另外,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如耐久性、耐腐蚀性等,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更多的参考和选择。

8.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土木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并对不同材料的适用范围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回复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回复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回复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水泥、砂、石头进行试验,测试它们的物理性质以及统计规律,为土木工程中的材料选用提供参考依据。

实验器材
1.水泥
2.细砂
3.粗砂
4.石头
5.天平
6.试验桶
7.试验钢筋
实验步骤
1.将试验桶装满水泥并混合均匀,并将其覆盖,放置24小时。

2.将试验桶中加入细砂,混合均匀,并放置24小时。

3.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粗砂和石头混合物,每个混合物均放置24小时。

4.用试验钢筋将各种试验材料进行压测和拉伸测试,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
1.水泥的抗压强度为XX,抗拉强度为XX。

2.细砂的抗压强度为XX,抗拉强度为XX。

3.粗砂的抗压强度为XX,抗拉强度为XX。

4.石头的抗压强度为XX,抗拉强度为XX。

5.通过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水泥、砂、石头的强度大小顺序均为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其中水泥的抗压强度最大,石头的抗拉强度最大。

6.在选择土木工程材料时,需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和使用环境,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用具备相应物理性质的材料。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对水泥、砂、石头进行试验,测试了它们的物理性质,并总结出了它们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大小的规律,为土木工程
中的材料选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需针对具体情况进行
综合考虑和分析,选择具备相应物理性质的材料。

在工程建设和施工
过程中,需加强质量管控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大专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大专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工程材料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冲击试验等基本试验方法。

3.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测试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冲击性能。

以下是各测试方法的原理:1. 拉伸试验:通过拉伸试样,记录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负荷和断后标距长度,从而计算材料的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2. 压缩试验:通过压缩试样,记录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负荷和压缩变形量,从而计算材料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

3. 冲击试验:通过冲击试验机对试样进行冲击,记录试样断裂时的能量损失,从而计算材料的冲击韧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碳素钢、铝合金、塑料等。

2. 实验设备: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拉伸试验机、游标卡尺、量角器等。

四、实验步骤1. 拉伸试验:- 将试样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

- 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拉伸试验。

- 记录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负荷和断后标距长度。

2. 压缩试验:- 将试样固定在压缩试验机上。

- 按照试验规程进行压缩试验。

- 记录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负荷和压缩变形量。

3. 冲击试验:- 将试样固定在冲击试验机上。

- 按照试验规程进行冲击试验。

- 记录试样断裂时的能量损失。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拉伸试验数据:- 碳素钢:抗拉强度 = 580 MPa,弹性模量 = 200 GPa。

- 铝合金:抗拉强度 = 280 MPa,弹性模量 = 70 GPa。

- 塑料:抗拉强度 = 40 MPa,弹性模量 = 3 GPa。

2. 压缩试验数据:- 碳素钢:抗压强度 = 600 MPa,弹性模量 = 200 GPa。

- 铝合金:抗压强度 = 400 MPa,弹性模量 = 70 GPa。

- 塑料:抗压强度 = 60 MPa,弹性模量 = 3 GPa。

3. 冲击试验数据:- 碳素钢:冲击韧性= 80 J/cm²。

工程材料硬度实验报告(3篇)

工程材料硬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硬度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常用硬度试验方法的应用范围。

2. 掌握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硬度试验方法及其操作步骤。

3. 分析不同材料硬度与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4. 提高对工程材料性能评价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另一较硬物体压入表面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是重要的力学性能指标之一。

硬度试验方法主要有布氏硬度试验、洛氏硬度试验、维氏硬度试验等。

1. 布氏硬度试验:在规定的载荷下,将直径为D的钢球或直径为D/10的金刚石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测量压痕直径d,根据压痕直径和载荷F计算硬度值。

2. 洛氏硬度试验:在规定的载荷下,将金刚石圆锥或淬火钢球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测量压痕深度h,根据压痕深度和压头类型计算硬度值。

3. 维氏硬度试验:在规定的载荷下,将金刚石正四棱锥压入材料表面,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d,根据对角线长度和载荷F计算硬度值。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布氏硬度试验机2. 洛氏硬度试验机3. 维氏硬度试验机4. 读数放大镜5. 标准硬度块6. 试样(如钢、铸铁、有色金属等)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布氏硬度试验(1)将试样放置在布氏硬度试验机上,调整压头与试样表面垂直。

(2)选择合适的载荷和钢球直径,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试验。

(3)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用读数放大镜测量压痕直径d。

(4)根据公式HB = 2F/d^2(F为载荷,d为压痕直径)计算布氏硬度值。

2. 洛氏硬度试验(1)将试样放置在洛氏硬度试验机上,调整压头与试样表面垂直。

(2)选择合适的压头和载荷,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试验。

(3)保持一定时间后卸载,用读数放大镜测量压痕深度h。

(4)根据公式HRC = 100(K - h/d)(K为常数,h为压痕深度,d为压痕直径)计算洛氏硬度值。

3. 维氏硬度试验(1)将试样放置在维氏硬度试验机上,调整压头与试样表面垂直。

(2)选择合适的载荷,按照实验要求进行试验。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胡兴文学号10042108李东升学号10042110【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 880℃25min 空冷45# 淬火880℃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高温回火25min水冷T10 900℃30min 水冷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1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1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材料表观密度与吸水率实验一、实验名称:材料表观密度与吸水率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试验来掌握材料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的测量方法。

材料的表观密度是指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利用材料的表观密度可以估计材料的强度、吸水性、保温性等,同时可用来计算材料的自然体积或结构质量;吸水率是指材料与水接触吸收水分的性质,当材料饱和吸水时,其含水率为吸水率。

三、试验条件室温℃相对湿度 % 水温℃四、仪器设备游标卡尺、天平、鼓风烘箱、干燥器、温度计、直尺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A.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待测材料的试样放入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用游标卡尺两处试样尺寸,计算出体积V3、用天平称量出试样的质量m。

4、实验结果计算。

B.表观密度实验步骤:1、将试件置于烘箱中,以100±5℃的温度烘干至恒重。

在干燥器中(g),精确至0.01g。

冷却至室温后以天平称其质量m12、将试件放在盛水容器中,将水自由进入。

3、加水至试件高度的41处,6小时后将水加至高出试件顶面20mm 以上,在放置48小时让其自由吸水。

4、取出试件,用湿纱布擦去表面水分,立即称其质量m 2(g )。

5、实验结果计算。

六、试验结果与计算材料的表观密度按下式计算:00V m =ρ= 吸水率按照下式计算:%100112⨯-=m m m W x =砂筛分析实验一、实验名称:砂筛分析实验二、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试验获得砂的细度模数和级配曲线,并掌握砂颗粒粗细程度和颗粒搭配间的关系,掌握砂质量好坏的判定依据,为拌制混凝土时选用原材料作准备。

三、试验条件室温℃相对湿度 % 水温℃四、仪器设备摇筛机、标准筛、天平、浅盘、毛刷和容器等。

五、试验方法与步骤1、按要求称取四分后的干燥试样500g;2、将标准筛按孔径由大到小顺序叠放,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到最上层4.75mm筛内,加盖后,手工摇筛5分钟;3、按孔径大小,逐个用手于洁净的盘上进行筛分,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号筛内并和下一号筛中的试样一起过筛。

实验报告建筑材料(3篇)

实验报告建筑材料(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其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2. 掌握建筑材料性能测试的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原理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本实验通过测试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如强度、吸水性、耐久性等,了解其性能特点,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砖:红砖、烧结多孔砖等。

2. 混凝土:水泥、砂、石子等。

3. 砂浆:水泥、砂、水等。

4. 钢筋:HRB400钢筋。

四、实验仪器1. 振动台2. 抗折试验机3. 抗压试验机4. 水泥净浆搅拌机5. 吸水率测试仪6.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五、实验方法1. 砖的强度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将混凝土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3. 砂浆的强度测试:将砂浆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制成标准试件,进行抗折和抗压测试。

4. 砖的吸水率测试: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吸水率测试。

5. 钢筋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将钢筋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进行拉伸测试。

六、实验步骤1. 砖的强度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确保试件表面平整。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2. 混凝土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混凝土,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3. 砂浆的强度测试:(1)按照规定的配合比搅拌砂浆,制成标准试件。

(2)将试件放置在振动台上,进行预压处理。

(3)使用抗折试验机进行抗折测试,记录数据。

(4)使用抗压试验机进行抗压测试,记录数据。

4. 砖的吸水率测试:(1)将砖按照规定的尺寸切割成试件。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评语: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成绩:日期:实验一碳钢金相样品制备与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组织观察实验时间: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能识别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掌握碳含量对铁碳合金平衡组织形貌及相组成比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金属的内部组织和缺陷的方法称为显微分析(或金相分析)。

合金在极其缓慢的冷却条件(如退火状态)下所得到的组织称为平衡组织。

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观察与分析,要依据Fe-Fe3C相图来进行。

(1)工业纯铁工业纯铁的碳质量分数小于0.0218%,组织为单相铁素体。

铁素体呈白亮多边形晶粒,晶界呈暗色的网络,并在晶界的局部区域分布有微量亮白窄条状三次渗碳体(Fe3CⅢ)。

(2)亚共析钢亚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为0.0218%~0.77%,组织为铁素体(白亮多边形块状)加珠光体(暗色层状)。

(3)共析钢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为0.77%,其室温组织为单一的珠光体。

其中白亮铁素体和暗色渗碳体以层状相间。

(4)过共析钢过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为0.77%~2.11%,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加二次渗碳体。

其中,二次渗碳体呈白亮网状分布在暗色珠光体的晶界上。

(5)亚共晶白口铸铁亚共晶白口铸铁的碳质量分数为2.11%~4.3%,室温下的平衡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加变态莱氏体。

其中变态莱氏体为基体,在变态莱氏体基体上分布着暗色块状或椭圆状的珠光体,在珠光体晶体边缘有一薄层白亮二次渗碳体。

(6)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的碳质量分数为4.3%,其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为变态莱氏体,其中渗碳体为白亮基体,珠光体以暗色细条状和点状嵌镶分布在白亮渗碳体基体上。

(7)过共晶白口铸铁过共晶白口铸铁的碳质量分数为4.3%~6.69%,其室温下的显微组织为变态莱氏体加一次渗碳体。

一次渗碳体呈白亮板条状嵌镶分布在变态莱氏体的基体上。

三、实验仪器、材料1.金相显微镜2.金相试样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内容:1.通过观察分析,画出表中所列每种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示意图,并用引线和符号标出各种组织的名称,在组织示意图下方填写合金名称、合金碳含量、显微组织名称、观察倍数、浸蚀剂等各个项目内容。

工程材料水泥实验报告(3篇)

工程材料水泥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水泥的化学成分及其对性能的影响。

3. 学习水泥的物理性能检测方法,包括凝结时间、安定性和强度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水泥工程应用的理解。

二、实验器材1. 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等。

2. 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净浆搅拌棒、凝结时间测定仪、安定性测定仪、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天平、量筒、试模等。

三、实验步骤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取适量水泥样品,用四分法缩分至所需质量。

(2)将样品放入高温炉中,在1100℃左右煅烧2小时,取出冷却至室温。

(3)将煅烧后的样品磨细,过0.9mm筛,备用。

(4)按照国标GB/T 1345-2011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2. 水泥物理性能检测(1)凝结时间测定①按照国标GB/T 1346-2011进行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②将标准稠度水泥浆倒入凝结时间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30秒。

③启动凝结时间测定仪,观察水泥浆从加水开始至初凝、终凝的时间。

(2)安定性检验①按照国标GB/T 1347-2011进行水泥安定性检验。

②将水泥浆倒入安定性测定仪的试模中,静置24小时。

③观察水泥浆是否发生体积膨胀,如发生膨胀,则判定为不安定。

(3)水泥胶砂强度试验①按照国标GB/T 17671-1999进行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②将水泥、标准砂和规定量的水混合均匀,倒入试模中。

③将试模放在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上,按照规定速度加压,使试件成型。

④在标准温度(20±2℃)下养护24小时,取出试件。

⑤将试件放入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机,按照规定速度进行抗压试验。

⑥记录试件的抗压强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化学成分分析(1)硅酸盐水泥:SiO2 20.5%,Al2O3 5.2%,Fe2O3 2.5%,CaO 66.5%,MgO 1.5%。

(2)矿渣硅酸盐水泥:SiO2 28%,Al2O3 7%,Fe2O3 6%,CaO 36%,MgO 3%。

工程材料学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工程材料学实验二、实验目的1. 熟悉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测试方法。

2. 了解不同工程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3. 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XX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 电子万能试验机- 高温炉- 热分析仪- 水平式冲击试验机- 氧化锆磨损试验机- 显微镜- 尺寸千分尺- 精密天平2. 材料:- 钢铁材料- 铝合金材料- 塑料材料- 橡胶材料六、实验内容及步骤1. 材料力学性能测试(1)拉伸实验:将材料试样安装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实验,记录试样断裂时的最大载荷和伸长量。

(2)压缩实验:将材料试样安装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压缩实验,记录试样压缩过程中的最大载荷和压缩量。

2. 材料热性能测试(1)高温实验:将材料试样放入高温炉中,加热至预定温度,记录材料在高温下的变形和重量变化。

(2)热分析实验:将材料试样放入热分析仪中,记录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热重变化和热失重曲线。

3. 材料化学性能测试(1)腐蚀实验:将材料试样浸泡在腐蚀溶液中,观察材料表面变化,记录腐蚀速率。

(2)磨损实验:将材料试样放入氧化锆磨损试验机中,进行磨损实验,记录材料磨损量。

4. 材料微观结构观察(1)金相实验:将材料试样进行磨光、抛光、腐蚀等预处理,利用显微镜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

(2)尺寸测量:利用尺寸千分尺测量材料的尺寸,记录测量结果。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材料力学性能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的拉伸强度、压缩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能,对比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

2. 材料热性能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热导率等热性能,对比不同材料的热性能差异。

3. 材料化学性能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材料的耐腐蚀性、磨损性能等化学性能,对比不同材料的化学性能差异。

4. 材料微观结构分析根据显微镜观察结果,分析不同材料的晶粒大小、组织结构等微观结构特点,对比不同材料的微观结构差异。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基础实验+钢的热处理)实验报告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处理报告单位: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10-1班实验者: 侯鹏飞学号10042107胡兴文学号10042108李东升学号10042110【实验名称】工程材料综合实验【实验目的】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现有的实验设备,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达到进一步深化课堂内容,加强对《工程材料》课程理论的系统认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做这个实验,使学生们可以充分了解以下知识,并学会操作一些必要的仪器和设备:1、研究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3、了解碳钢的热处理操作;4、研究加热温度、冷却速度、回火温度对碳钢性能的影响;5、观察热处理后钢的组织及其变化;6、了解常用硬度计的原理,初步掌握硬度计的使用。

【实验材料及设备】1、显微镜、预磨机、抛光机、热处理炉、硬度计、砂轮机等;2、金相砂纸、水砂纸、抛光布、研磨膏等;3、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碳钢试样(低碳钢20#、中碳钢45#、高碳钢T10)【实验内容】三个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试样分别是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均为退火状态,不慎混在一起,请用硬度法和金相法区分开。

1、设计实验方案:三种碳钢的热处理工艺(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

做实验前完成。

样品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方式20# 880℃25min 空冷45# 淬火880℃高温回火600℃淬火25min高温回火25min水冷T10 900℃30min 水冷2、选定硬度测试参数,一般用洛氏硬度。

样品20# 45# T10 硬度HRB50 HRC20 HR633、热处理前后的金相组织观察、硬度的测定。

4、分析碳钢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

样品成分组织性能20# 马氏体F+P冲压性与焊接性良好45# 马氏体F+P经热处理后可获得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T10 马氏体+奥氏体P+Fe3C II硬度高,韧性适中【实验步骤】1、观察平衡组织并测硬度:(1)制备金相试样(包括磨制、抛光和腐蚀);(2)观察并拍摄显微组织;(3)测试硬度。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金属的冲击试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金属的冲击试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金属的冲击试验报告金属系列冲击试验报告金属系列冲击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1. 了解摆锤冲击试验的基本方法。

2. 通过系列冲击试验,测定低碳钢、工业纯铁和T8钢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拟合三种金属韧脆转变温度。

二.基本原理:韧性是材料承受载荷作用导致发生断裂的过程中吸收能量的特性。

冲击吸收功的测量原理为冲击前以摆锤位能形式存在的能量中的一部分被试样在受冲击后发生断裂的过程中所吸收。

摆锤的起始高度与它冲断试样后达到的最大高度之间的差值可以直接转换成试样在冲断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试样吸收的功称为冲击功(Ak)。

采用系列冲击试验,即测定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吸收功,可以确定其韧脆转变温度,即当温度下降时,由韧性转变成脆性行为的温度范围,在Ak-T曲线上表现为Ak值显著降低的温度。

曲线冲击功明显变化的中间部分称为转化区,脆性区和塑性区各占50%时的温度称为韧脆转变温度(DBTT)。

当断口上结晶或解理状脆性区达到50%时,相应的温度称为断口形貌转化温度(FATT)。

脆性断裂:材料在低温断裂时会呈现脆性断裂,所谓脆性断裂即材料在极微小甚至没有塑性变形及其预警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断裂,低倍放大镜下断口形貌往往是光亮的结晶状。

解理断裂:当外加正应力达到一定数值后,以极速率沿特定晶面产生的穿晶断裂现象称为解理。

解理断口的基本微观特征是台阶、河流、舌状花样等。

全韧型断口: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定为0%;全脆型断口: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定为100%;韧脆型断口: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需用工具显微镜进行测量,计算出断口解理部分面积,计算出断口晶状区面积百分比三.试验材料、试样、以及设备仪器2.1 按照相关国标标准GB/T229-1994 (金属夏比缺口冲击试验方法)要求完成试验测量工作。

2.2 试验材料:低碳钢、工业纯铁和T8钢。

试样外型尺寸:10mm*10mm*55mm,缺口部位为U型槽。

2.3 试验设备与仪器实验仪器:冲击试样机:JB-30B,冲击试验机的标准打击能量为300J(±10J),打击瞬间摆锤的冲击速度应为 5.0~5.5m/s。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混凝土拌和物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混凝土拌和物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报告-混凝土拌和物一、实验介绍本实验旨在通过将若干种材料的拌和物组合,配制出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以研究混凝土拌和物对混凝土性能和寿命的影响,并且评价混凝土拌和物组合是否合理的技术指标。

本次实验的混凝土拌和物有水泥、荒土、到量水及掺振动时间等。

二、实验准备1、实验仪器:离心强度测试仪、沉降试验仪、压缩机、活模剪切机、焊接机、拌和机。

2、实验材料:混凝土拌和物包括水泥、荒土、密聚剂、粉末等。

三、实验步骤1、将荒土、水泥、密聚剂和水等拌和到拌和机中,混合搅拌均匀。

2、将水量调节到适宜的数量,并在拌和机中搅拌,直到混凝土颗粒和整体均匀。

3、将混凝土倒进模具中,让注混凝土结实,使其充分调节、密实,然后调节振动杆,使混凝土完全充填模具,确定混凝土凝结度。

4、将模具取出,得到混凝土试块,并且置入恒温恒湿箱,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让混凝土完全凝结。

5、离心强度试验仪测量实验样品的离心强度,计算实验样品的强度指数,并与所选取的混凝土规范进行比较。

6、将试块从恒温恒湿箱置出,进行沉降试验,用沉降试验仪测量,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条件,然后观察试块的沉降情况,确定混凝土的沉降率。

7、压缩机米试验法,计算混凝土的压缩强度。

8、模剪试验,测量混凝土的剪切强度。

四、实验结果1、离心强度试验结果:实验样品的离心强度均大于规范要求的强度,在50岁的时候大约为13MPa。

2、沉降试验结果:混凝土沉降率在实验初始时为2.5%,一直很稳定。

3、压缩强度试验结果:混凝土压缩强度约为25MPa。

4、剪切强度测试结果:混凝土剪切强度约为3MPa。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的混凝土拌和物组合合理,符合技术要求,实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通过本次实验,获得了混凝土拌和物组合对混凝土性能及耐久性的影响,同时大大降低了混凝土中加工废料的比例,使得混凝土构件更安全、可靠、寿命更长,满足建设发展的需要。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工程材料的实验研究,探究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工
程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选取了水泥、钢筋和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材料在建
筑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实验步骤:
1. 水泥实验,首先,我们对水泥进行了强度测试,结果显示其抗压强度较高;
其次,我们对水泥的凝固时间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其凝固时间较短。

2. 钢筋实验,我们对钢筋的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其抗拉性能非常优秀;同时,我们还对钢筋的耐腐蚀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其耐腐蚀性能较好。

3. 混凝土实验,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其抗压性能较高;
同时,我们还对混凝土的耐久性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较好。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水泥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
较短的凝固时间,适合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基础和墙体;钢筋具有优秀的抗拉性能和耐腐蚀性,适合用于混凝土结构中的加固和支撑;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适合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和结构。

实验意义,本次实验对于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
不同工程材料的性能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工程实践,并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泥、钢筋和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这对于工程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对工程材料研究领域有所贡献,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北航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北航工程材料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分类;2. 掌握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3. 分析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制造各类机械、建筑、电子等产品的材料。

本实验主要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

通过实验,可以了解材料的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材料选择提供依据。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拉伸试验(1)目的:测定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

(2)步骤:①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万能试验机、标距测量装置、拉伸试样等;② 将试样固定在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拉伸试验;③ 记录试验数据,包括最大载荷、断裂载荷、断后伸长率等;④ 分析数据,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2. 实验二:硬度试验(1)目的:测定材料的硬度,了解材料的抗变形能力。

(2)步骤:①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洛氏硬度计、布氏硬度计、压痕测量装置等;② 将试样固定在硬度计上,进行硬度试验;③ 记录试验数据,包括压痕深度、硬度值等;④ 分析数据,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

3. 实验三:冲击试验(1)目的:测定材料的冲击韧性,了解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抗变形能力。

(2)步骤:① 准备实验设备,包括冲击试验机、试样、数据采集系统等;② 将试样固定在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冲击试验;③ 记录试验数据,包括冲击能量、断后伸长率等;④ 分析数据,绘制冲击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拉伸试验结果分析通过拉伸试验,可以得到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随试样尺寸、温度、加载速率等因素的变化规律。

2. 硬度试验结果分析硬度试验结果反映了材料的抗变形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材料的硬度值,可以了解材料在抗变形方面的性能差异。

3. 冲击试验结果分析冲击试验结果反映了材料在受到冲击载荷时的抗变形能力。

通过分析冲击曲线,可以了解材料在冲击载荷下的韧性变化规律。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材料进行实验,了解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为建筑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

1. 实验材料,水泥、砂、骨料、水;2. 实验仪器,试验台、水泥稠度仪、混凝土试块模具、电子天平、水泥细度仪等。

三、实验内容。

1. 水泥稠度实验,按照标准要求,将水泥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用水泥稠度仪测定水泥的流动性和稠度。

2.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按照标准要求,将水泥、砂、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在规定养护期后,进行抗压强度测试。

3. 水泥细度实验,通过水泥细度仪对水泥的细度进行测试,了解水泥颗粒的粒径分布情况。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水泥稠度实验结果表明,水泥的流动性和稠度符合标准要求,适合用于混凝土施工。

2. 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

3. 水泥细度测试结果表明,水泥颗粒的粒径分布均匀,符合标准要求,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水泥的流动性和稠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以及水泥的细度等性能特点,这些都为建筑工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六、实验总结。

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对建筑工程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建筑材料性能的研究和实验,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质量和性能,为建筑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提供可靠保障。

七、参考文献。

1. 《水泥和混凝土质量检验标准》。

2. 《建筑材料性能测试手册》。

以上就是本次建筑材料实验的报告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

建筑材料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建筑材料的性能测试,分析其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施工性能,为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

本实验选取了水泥、砂浆、砖块和混凝土作为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在建筑工程中应用广泛,具有代表性。

三、实验方法。

1. 力学性能测试,采用万能试验机对水泥、砂浆和混凝土进行拉伸、压缩和弯曲等力学性能测试。

2. 耐久性能测试,采用加速老化试验和湿热循环试验对建筑材料进行耐久性能测试。

3. 施工性能测试,对砂浆的施工性能进行了流动度和黏结性测试,对砖块的施工性能进行了吸水率和抗压强度测试。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水泥的抗压强度为45MPa,弯曲强度为8MPa,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为3.5MPa,抗压强度为25MPa,砂浆的抗压强度为10MPa。

通过对比分析,水泥的力学性能最优,混凝土次之,砂浆最差。

2. 耐久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经过加速老化试验和湿热循环试验,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 施工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砂浆的流动度为120mm,黏结性合格,砖块的吸水率为8%,抗压强度为15MPa。

砂浆的施工性能良好,砖块的吸水率和抗压强度也符合施工要求。

五、结论。

综合实验结果分析,水泥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砂浆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较为优秀。

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

六、参考文献。

1. GB/T 17671-1999《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 GB/T 17671-1999《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方法》。

3. GB/T 17671-1999《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4. GB/T 17671-1999《砂浆流动度试验方法》。

七、致谢。

感谢所有参与本实验的同学和老师,以及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相关单位和个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材料




碳钢和铸铁的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
的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分析碳纲和白口铸铁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

2.分析含碳量对铁碳合金的平衡组织的影响,加深理解成分、组织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

3.熟悉灰口铸铁中的石墨形态和基体组织的特征,了解浇铸及处理条件对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并分析石墨形态对铸铁性能的影响。

4.识别淬火组织特征,并分析其性能特点,掌握平衡组织和非平衡组织的形成条件和组织性能特点。

二.实验概述
铁碳合金的显微组织是研究钢铁材料的基础。

所谓铁碳合金平衡状态
的组织是指在极为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比如退火状态所得到的组织,其相变过程按Fe—Fe3C相图进行,此相图是研究组织,制定热加工工艺的重要依据。

其室温平衡组织均由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两个相按不同数量、大小、形态和分布所组成。

高温下还有奥氏体A,固溶体相δ。

用金相显微镜分析铁碳合金的组织时,需了解相图中各个相的本质及其形成过程,明确图中各线的意义,三条水平线上的反应产物的本质及形态,并能作出不同合金的冷却曲线,从而得知其凝固过程中组织的变化及最后的室温组织。

三.实验仪器及材料
1.观察表2—1中的金相样品.
2.几种基本组织的概念与特征见表2—2
3.XJB—1型、4X型、XJP—3A型和MG型金相显微镜数台
4.多媒体设备一套
5.金相组织照片两套
四.实验内容
1.实验前应复习课本中有关部分,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

2.熟悉金相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显微镜的原理和使用。

3.认真聆听指导教师对实验内容、注意事项等的讲解。

4.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分析表2—1中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

5.观察过程中,学会分析相、组织组成物及分析不同碳量的
铁碳合金的凝固过程、室温组织及形貌特点。

五.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六.回答问题
2、碳钢
含碳量在(0.0218—2.11)%之间的铁碳合金,高温下为单相的奥氏体组
织,塑性好,适应于锻造和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上,根据含碳量和室
温组织,可将其分为三类: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1)亚共析钢
含碳量在(0.0218—0.77)%之间的铁碳合金,室温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
体,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素体的数量逐渐减少,而珠光体的数量则相
应的增加,显微组织中铁素体呈白色,珠光体呈暗黑色或层片状。

2)共析钢
含碳量为0.77%,其显微组织由单一的珠光体组成,即铁素体和渗碳体
的混合物,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可看到层片状的特征,即渗碳体呈
细黑线状和少量白色细条状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若放大倍数低,珠光
体组织细密或腐蚀过深时,珠光体片层难于分辨,而呈现暗黑色区域3)过共析钢
含碳量在(0.77—2.11)%之间,室温组织为珠光体和网状二次渗碳体,含碳量越高,渗碳体网愈多、愈完整。

当含碳量小于1.2%时,二次渗碳体呈不连续网状,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降低,当含碳量大于或等于1.2%时,二次渗碳体呈连续网状,使强度、塑性、韧性显著降低,过共析钢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3—1.4)%,二次渗碳体网用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呈白色,若用苦味酸钠溶液热腐蚀后,呈暗黑色。

铸铁
白口铸铁
含碳量在(2.11—6.69)%之间,室温下碳几乎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故硬度高,但脆性大,工业上应用很少。

按含碳量和室温组织将其分为三类。

1)亚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在(2.11—4.3)%之间,室温组织为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和变态莱氏体Ld'组成。

用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在显微镜下呈现枝晶状的珠光体和斑点状的莱氏体,其中二次渗碳体与共晶渗碳体混在一起,不易分辨。

2)共晶白口铸铁
含碳量为4.3%,室温组织由单一的莱氏体组成,经腐蚀后,在显微镜下,变态莱氏体呈豹皮状,由珠光体,二次渗碳体及共晶渗碳体组成,珠光体呈暗黑色的细条状及斑点状,二次渗碳体常与共晶渗碳体连成一片,不易分辨。

呈亮白色。

3)过共晶白口铸铁
是含碳量大于4.3%的白口铸铁,在室温下的组织由一次渗碳体和莱氏体组成,经硝酸酒精溶液腐蚀后,显示出斑点状的莱氏体基体上分布着亮白色粗大的片状的一次渗碳体。

灰口铸铁
由铁碳双重相图可知,铸铁凝固时碳可以以两种形式存在,即以渗碳体的形式Fe3C和石墨G的形式存在。

碳大部分以渗碳体Fe3C形式存在的,因其断口呈白色。

而称白口铸铁,如前所述,白口铸铁硬而脆,很少用做零件。

而碳大部分以石墨形式存在的,因其断口呈灰色,而称灰口铸铁。

工业生产中常采用调整铸铁成分,加入石墨化形成元素如C、Si、P、Al、CU及球化剂,或进行石墨化退火等措施,生产各种灰口铸铁零件。

虽然灰口铸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比钢差,但具有优于钢的减震性,耐磨性、铸造性和可切削性,且生产工艺和熔化设备简单,因而在工业上得到普遍应用。

灰口铸铁的显微组织可简单的看成是钢基体和石墨夹杂物共同构成。

按石墨形态可将灰口铸铁分为灰铸铁、球墨铸铁和可锻铸铁三种。

按基体的不同又可分为三类,即铁素体、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

灰口铸铁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耐磨性和减磨性,在工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3、亚共析钢[0.0218%<w(C) <0.77%]平衡结晶过程
以碳质量分数为0.4%的铁碳合金为例, 平衡结晶过程:
合金冷却时, 从1点起自L中结晶出δ, 至2点时, L的碳质量分数变为0.53%, δ的碳质量分数变为0.09%, 发生包晶反应生成A0.17 。

反应结束后尚有多余的L。

2¢点以下, 自L中不断结晶出A, 至3点合金全部转变为A。

在3~4 点间A冷却不变, 从4点起, 冷却时由A中析出F, F在A 晶界处优先生核并长大, 而A和F的成分分别沿GS和GP线变化。

至 5 时, A的碳质量分数变为0.77%, F的碳质量分数变为0.0218%。

此时A发生共析反应, 转变为P, F不变化。

从5¢继续冷却至6点, 合金组织不发生变化, 因此室温平衡组织为F+P。

F呈白色块状; P呈层片状, 放大倍数不高时呈黑色块状。

碳质量分数大于0.6%的亚共析钢, 室温平衡组织中的F常呈白色网状, 包围在P周围。

含0.4%C的亚共析钢的组织组成物为F和P, 它们的质量分数为:
钢的组成相为F和Fe3C, 它们的质量分数为:
亚共析钢的碳质量分数可由其室温平衡组织来估算。

若将F中的碳含量忽略不计, 则钢中的碳含量全部在P中, 因此由钢中P的质量分数可
求出钢的碳质量分数:
C%=P%×0.77%
式中, C%表示钢的碳质量分数, P%表示钢中P的质量分数。

由于P 和F的密度相近, 钢中P和F的质量分数P和F的面积百分数来估算。

七.感想和建议
通过这次实验,我亲眼看到了书本上所学的各种组织形态,对我对本课程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能够帮助我更好的学习本门课程。

使我对铸铁和碳钢的组织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建议以后能有更多此类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