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变化

摘要: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年规划的建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有进一步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防活”的方针,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福建省龙海市海澄镇内溪村发展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我的家乡是福建龙海市海澄镇,是一个由3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委员会及2个镇办农场组成的乡镇。在此次调研中,我以内溪村为重点,走访多个自然村,总结了改革开发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以来,家乡的变化。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经过多年发展,政府与基层村委会的贯彻落实,我的家乡在在上述几个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改善与进步。

我村的土地早已摆脱单一的种植水稻的方式,紧邻九龙江支流,土壤肥沃,适于种植多种农作物,蚕豆,毛豆等普遍种植,是龙海周边地区粮食的主要来源。在农闲时节,还种植芥菜等当季蔬菜。部分土地还进行水产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凭借天然的

地理气候的优势,农业发展更加多元化。不少农民还成功转型为个体工商户,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加油站,水泥厂应运而生,先富带后富的观念深入人心,农村经济发展更加多元化。

进几年村里新修了公路,道路的良好修缮,为村里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生活的改善也使得不少人家盖起了新楼房,三层楼房取代了原本的矮房瓦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都得到很好的落实,村里的陈老奶奶高兴的说“每个月都有养老金,我不用靠儿子媳妇养了。”农民也都拿到了生活补助,粮食补助,大家都笑开颜。

我镇拥有日供水量3000吨的自来水厂和日流量达2万吨的北溪引水系统,11万伏的输变电站、工业小区配备专用电网。区域内金融机构网点齐全,中行、工行、建行、农行、农村信用社等国家银行均驻点营业;市第二医院、镇卫生院等完善的卫生医疗服务网络;现代通讯发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拥有一所技术中专,三所中学(其中龙海二中为省级重点中学),21所小学,一所公办幼儿园。镇文技校是省级先进单位,镇文化站列入全省特级文化站、芳草计划点。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教育看病等提供了便利。

“十一五”时期农村和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一是农业生产面临着耕地面积继续减少、生态环境整体恶化、水资源更加紧缺的严峻挑战。“人增、地减、水减”的趋势仍会继续,资源条件对农业发展的约束越发突出。二是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仍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和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三是农村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农业银行根据商业化经营原则,大量收缩在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扶贫资金使用不理想,商业金融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功能趋于弱化。四是农村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差距过大。

我村在上述几个方面也存在不足,由于超量开采地下水,我村2万多平方米范围内50多间房屋和地面在2007年11月出现不同程度下陷,下陷深度最深达30厘米。福建省闽南地质大队初步定性,超量开采地下水致使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地表下陷。流经我村的九龙江支流也因近年的污染破坏而导致混浊不堪,甚至发出恶臭。由于剩余的劳动力没有得到良好的解决,也使村庄周围地区偶发打架斗殴事件,甚至还有人因此走上犯罪道路。

“十一五”期间解决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坚持依法保护农民权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切实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和国家支出结构,建立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通过深化改革,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和活力。

为确实落实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目标,政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二是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步伐,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市对农村发展的带动机制。继续支持农村第二、三产业和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为农民进城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为农民进得来、流得住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对现行的一些政策措施进行清理,清除农民进城的障碍,降低农民进城了“门槛”,疏通农民进城的渠道。依法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积极探索多种形式,解决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