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秦统一中国 公开课-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7张PPT)
(1)统一文字;
小篆、 隶书
(2)
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 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 经济 措施 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在全国流通。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 统一 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 货币 作用 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 济的交流。
(2)统一货币;
秦圆形方 孔半两钱
经济
目 的
( 3) 措 统一度 施 量衡
交通 使秦朝的陆路交 作用 通四通八达。
交通
(5) 开凿 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 作用 江,便利了南北 的水运交通
(5) 开 凿 灵 渠;
灵渠
漓江
湘江
军事 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 (6) 并修筑长城。长城西 修筑 起临洮,东到辽东。 长城
(6)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辽东 临洮
四、秦朝疆域
长城一带 秦朝是我国历史 上第一个统一的 多民族的封建国 家,也是当时世 界上的大国。 东 海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皇 帝 太 丞 御 史 大 尉 相 夫 郡 (守 ) 县(令或长)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我统一天下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朕
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位 世袭、皇权独揽、皇帝独尊
伏羲、神农、燧人 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他们正在做什么?
将军俑 跪射俑 立射俑
驾车的御 官俑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措施
背景 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文化
目的 消除文字上的差异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制定 措施 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1) 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 统一 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 文字 作用 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件(共23张PPT)
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地方 上建立郡县制。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中央设三公,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组成
地方推行郡县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制
太 尉 丞 相 御 史 大 夫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掌管监察)
中
央
集
郡(守)
权
地方政府
县(令或长)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王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 皇权至高无上 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行政制度 建立 分封制 建立郡县制
1、分封制实施的时期是奴隶制时代,郡县制实施的时 期是封建制时代。
2、分封制中的诸侯王世袭,权力很大,呈发展膨胀趋 势。郡守县令都是朝廷直接任命,受皇权制约较强。
3、分封制易导致国家分裂,郡县制有利国家统一。 4、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国家的进步。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一、秦的统一
(1)时间: 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人物:赢政 (3)都城:咸阳
灭六国的历史意义 (1)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 趋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措施
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
材料二: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据材料一,指出”秦王“的 历史贡献。 秦始皇(嬴政) 秦统一中国 (2)依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指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 分别指出其历史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38页)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长城
面积:超过340万
平方公里
人口:2500万
陇 西
东 (前213年)
海
面对空前广袤的国 土该如何统治?
南海
第二幕
小组探究:
分别从政治、经济、交通、文化 等方面分析秦朝是如何巩固统一?
二: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治)
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 (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根本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中国 历史
第一幕
打江山完成千秋伟业
春
战
秋
国
请仔细观察上面的《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说说从春秋到战国,发 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哪些特点?
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减少;晋国被韩赵魏取代;少数民族的数量也减少; 特点:此时的中国战乱不断;民族融合的步伐加快,统一的趋势在加强.
一:秦灭六国(军事上统一) (一)秦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
材料一: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 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材料二:在战国七雄的竞争中,秦国一开始并没有表现 出胜人一筹的实力,直到商鞅变法后……秦国 最终奠定了统一天下的基础和实力
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 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前218—前214年 开灵渠征岭南,设三郡
1.灵渠:统一岭南及 东南沿海地区
辽东
(五)军事:凿灵渠、修长城
前215年 2.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秦统一中国》PPT
东海
南海
长城一带
东
陇西
海
南海
影视剧中的秦始皇与历史记载中的有没有差别?
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 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 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 )
A.A点 C.C点
B.B点 D.D点
2.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皇帝是( C )
A. 夏禹
2.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太
丞
御
史
主 专 制
大
尉
相
夫
中央政府
中
军事
行政
监察
央
郡(守)
集
县(令)
地方政府
权
假如你是秦始皇,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自己 的统治呢?
3.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上 统一文字
齐楚燕韩赵魏秦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大篆
小篆
隶书
经济上 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钱
旁白: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秦始皇出巡,来到市 场上,看到了这样一幕: 张三:山东海盐便宜啦! 不买你会后悔的。 李四:老板,来一斤盐。 张三:好嘞!一斤3个刀币。(伸手要钱) 李四:老板,我只有两个刀币,那你收鬼脸钱还是收布币? 张三:我不收鬼脸钱和布币,收圆形方孔钱。
B. 汉武帝
C. 秦始皇
D. 唐太宗
3.山东泰山、峄山、琅琊台等地都有秦始皇巡行天下
时的碑刻遗存,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应该是( C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楷书
4.秦始皇为安定北部边郡,维护奴
②开凿灵渠
③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
(部编)《秦统一中国》ppt优秀课件
D.郡守
5.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A.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渴望统一
√B.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C.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6.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 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 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起先把 全国分为36郡,以后又增至40余郡。”该材料反 映出秦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的_封__建___国家。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D.法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在行政体制上,(秦始皇)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御史大夫 C. 中央设置了哪三个官职?其职责各是什么?
【秦朝的建立】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巩固统一措施:文字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巩固统一措施:货币
经济上: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巩固统一措施:度量衡
度
衡
量
2、经济经上济:上统:一统货一币度和量度衡量衡
巩固统一措施:车轨 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 路的宽窄,并 修筑贯通全国 的道路,是秦 朝的陆路交通 四通八达。
材料 秦统一前,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战争频繁,严重阻碍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灾难。
D太2.尉法.家中思D.想奠央定了统设一的理置论基础了哪三个官职?其职责各是什么?
长安
D.
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情况不存在的是
①②③④⑤⑥
B.
3.在地方上设置了什么政治制度?这种政治 C.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 D.用小篆这种字体写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共21张PPT)
3、地方行政制度
太 尉 皇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郡(守)
郡县制
县(令)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 或县长。 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最高统治者
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 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中央政府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点。
项目 划分原则 政治制度 分封制 血缘关系 奴隶制 世袭 郡县制 地域 封建制 不世袭(皇帝任免)
不
同点
官员产生
与中央关系 影响
相对独立 容易出现地方割据,
分裂国家
直属中央管理 地方服从中央,有利于国家
统一
共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本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巩固 了北边边防,保护了中原生产的发展,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象征。
长城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东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海 的封建国家,也是当 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
南海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问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 施?有什么意义?
君 主 专 制
(军事) (行政)
(监察)
郡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 郡县制 地方政府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县
中 央 集 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经济、交通统一)
措施
文化
统一文字 隶书 小篆
作用
经济
交通
军事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 推行,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 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统一货币 有利于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圆形方孔半两钱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 开凿灵渠 北的水运交通。
太 尉 皇帝 丞 相 御 史 大 夫
郡(守)
郡县制
县(令)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行政长管称郡守;郡下设县,长官称县令 或县长。 郡县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最高统治者
皇帝和朝廷就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 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中央政府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异同点。
项目 划分原则 政治制度 分封制 血缘关系 奴隶制 世袭 郡县制 地域 封建制 不世袭(皇帝任免)
不
同点
官员产生
与中央关系 影响
相对独立 容易出现地方割据,
分裂国家
直属中央管理 地方服从中央,有利于国家
统一
共同点
都是地方行政制度;根本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的修筑抵御了匈奴的进攻,巩固 了北边边防,保护了中原生产的发展,是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象征。
长城
陇西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 东 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 海 的封建国家,也是当 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秦
南海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问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 施?有什么意义?
君 主 专 制
(军事) (行政)
(监察)
郡
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 郡县制 地方政府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县
中 央 集 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文化、经济、交通统一)
措施
文化
统一文字 隶书 小篆
作用
经济
交通
军事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 推行,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 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 流与发展。 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统一货币 有利于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圆形方孔半两钱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统一度量衡 统一车辆和道路宽窄 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 开凿灵渠 北的水运交通。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件(共33张PPT)
量
秦统一的量: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斛 = 20000毫升 1斗 = 2000毫升 1升 = 200毫升
秦统一的衡:1石 = 4钧, 1钧 = 30斤 1斤 = 16两, 1两 = 24铢 1石 = 30360, 1钧 = 7590克 1 斤 = 253克 1两 = 15.8克 1铢 = 0.69克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国家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 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三皇:天皇 皇
地皇
泰皇
五帝:黄帝 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丞 相
行政
最高统治者
御 史 大 夫 监察
太 尉
军事
中央政府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 丞 相 太 尉
御 史 大 夫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巩固统一的措施
文化方面
小篆
统一文字
隶书
马
安
作用: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
楚贝币 韩赵魏 布币
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
秦统一的度:1引 = 10丈, 1丈 = 10尺,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容积 ] 1引 = 2310厘米, 1丈 = 231 厘米 1尺 = 23.1厘米, 1寸 = 2.31厘米 1分 = 0.231厘米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秦统一前秦国以外的地方采取什么制度管理 地方?郡县制与之比较有何不同?
郡县制
分封制
意义: 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治理全 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 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 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ppt(共32张PPT)
4、军事上:①南方——南征百越,开灵渠 ②北方——北击匈奴,修长城
辽东
临洮
灵 渠
桂桂林林郡郡
象郡
南海郡
长城起止: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不要老是说我残 暴,来来来,看 看朕为你们打下 的江山!
铜量
铜权
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 北至长城, 南达南海
军事上 南方——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水和漓水,便利了
南北的水运交通
北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
上的大国之一
5、秦朝建立的意义(影响):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结束了春秋战 国以来诸侯割据争雄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统一使人民有了一个安定的环境来发展生产,统一货币、文字、度 量衡等举措,对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3)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 的基本政治模式,影响深远。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C 4.“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首先采取这些措施的是( )
A西周
B东周
C秦朝
D西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二: (图一、图二)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三: 秦朝行政体系示意图(见图三)
(一)臣(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等谨与博士议曰: 一切军政大权。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课件
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亡 雄才伟略 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一
秦灭六国
策略:远交近攻 2.观看《秦灭六国形势图》和时间序列表,找出秦灭
六国的开始时间、攻灭六国顺序、策略和秦朝的建立。
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攻势,开始进行灭六国的统一战争
秦灭六国的时间序列表
国名
攻灭时间
韩国
前230年
赵国
前228年
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3.(潍坊中考)观察右侧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B.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C.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4.(长沙中考)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
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
泰山封禅,受命于天
泰山刻石,歌功颂德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 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2.观察中央政权机构示意图和漫画,
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秦朝中央政权
机构的构成及其职责,分析其特点。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 机构,由丞相、太尉、御 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 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 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车轨 车子两轮间 的距离。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秦统 一后修筑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为了保护路面,提高道路 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 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共30张PPT)
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P42,归纳秦统一六国的背景、条件 连年战争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人民渴望统一。 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成为七国 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函谷关
公元前230年 —公元前221年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秦
咸阳
燕 赵 齐
韩 魏
楚
一、秦灭六国
(2)时间:前230年—前221年
地方政府
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乡、亭、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
作用: 1、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控制; 2、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 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相同点:
目的: 巩固统治 性质: 古代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产生 世袭产生 方式 划分标准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影 响 易形成分裂割据
三、巩固统一措施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 作用:加强了各地的交通往来。 秦皇古道
灵渠
三、巩固统一措施
旁白:秦人路过一家布店,于是兴致 勃勃地去订做了一条长裙,做好了穿在身
上,却发现是条短裙,他很生气。
秦人:我的旅行啊,还怎么继续,既然如此, 付钱吧……
做衣服的:我不收秦国货币,我收赵国货币
(3)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4)秦朝建立 时间:前221年 都城: 咸阳
人物: 嬴政(秦始皇帝)
秦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
•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
•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
秦
前221年
咸阳
嬴政
大
国土广阔,中央难以控制边疆
《秦统一中国》
杂
各地交流困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秦统一中国公开课课件
衡[重量]
秦“八斤”铜权
秦铜量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 的交流与发展。
4、交通方面:统一车轨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影响:使秦朝的陆 路交通四通八达。
5、开凿灵渠
意义:开凿
灵渠,沟通
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 灵渠
北的水运交 通;
漓江
湘江
6、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全长一万多华里
辽东
2、经济上: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铜钱
一说是皇权思想和一统天下的表现。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而在钱 制形式上将这种宇宙观反映出来象征君临万方,万宇一统;二说是 为了铸型、打磨的方便。
作用:改变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 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3、经济上:统一度量衡
度[长度]
量[容积]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而在钱制形式上将这种宇宙观反映出来象征君临万方,万宇一统;
秦统一后废除各国的文字,将李斯整理的笔划比较简单的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使用。
C.公元前221年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当时巩固了统治,但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时间是: 秦长城遗址
嬴政运筹帷幄,挥师东进,相继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统一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 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秦为什么能够统一全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以来五个半世纪的混战局面,同时宣告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秦朝的建立。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因而在钱制形式上将这种宇宙观反映出来象征君临万方,万宇一统;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优质PPT课件(含视频)
郡县制 分封制
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 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 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
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 国顺利推行,也使不用 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 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
小篆
隶书
知识拓展
焚书坑儒
秦灭六国的过程图
秦灭六国
秦 咸阳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 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 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确立中央集权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 高无上,总览全国军政大权。
秦始皇像
三皇皇:天皇 地皇 泰皇 五帝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确立中央集权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太 丞 御史
制
尉 相 大夫
中央政府
中
郡(守) 县(令)
郡县制
地方政府
央 集 权
确立中央集权
思考:秦统一前秦国以外的地方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 方,郡县制与之比较有何不同?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 通八达
交通方面
开凿灵渠
作用:便利 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军事方面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辽东
临洮
灭六国后,开拓边疆。
长城一带
陇西 咸阳
东海
南海
课堂小结:
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 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 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
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 国顺利推行,也使不用 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 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 与发展
小篆
隶书
知识拓展
焚书坑儒
秦灭六国的过程图
秦灭六国
秦 咸阳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历史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 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 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确立中央集权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至 高无上,总览全国军政大权。
秦始皇像
三皇皇:天皇 地皇 泰皇 五帝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确立中央集权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君 主
专
太 丞 御史
制
尉 相 大夫
中央政府
中
郡(守) 县(令)
郡县制
地方政府
央 集 权
确立中央集权
思考:秦统一前秦国以外的地方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 方,郡县制与之比较有何不同?
作用: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 通八达
交通方面
开凿灵渠
作用:便利 了南北的水 运交通
军事方面
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辽东
临洮
灭六国后,开拓边疆。
长城一带
陇西 咸阳
东海
南海
课堂小结:
初中历史(部编版)秦统一中国ppt全文课件
结合材料,阅读P44第一段文字,思考:秦为什 么能统一六国?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 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灭六国的过程】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 咸阳
特点:由近及远,由西向东
【秦灭六国的意义】
巩固统一措施:车轨 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 路的宽窄,并 修筑贯通全国 的道路,是秦 朝的陆路交通 四通八达。
秦皇古道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 和漓江,便 利了南北的 水运交通。
3、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 窄、开交凿通灵上渠:开凿灵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巩固统一措施:长城
专 制
历代王朝郡 县地方郡行县政制的基地本方模政式府。中央集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涉及教材46-48页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巩固统一措施:文字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巩固统一措施:货币
经济上: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巩固统一措施:度量衡
度
衡
量
2、经济经上济:上统:一统货一币度和量度衡量衡
匈
奴
蒙恬
临洮
辽东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四、秦的疆域
长城一带
陇西第一个统一的多 东海 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南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王嬴政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③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 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灭六国的过程】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秦 咸阳
特点:由近及远,由西向东
【秦灭六国的意义】
巩固统一措施:车轨 车同轨
统一车辆和道 路的宽窄,并 修筑贯通全国 的道路,是秦 朝的陆路交通 四通八达。
秦皇古道 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 和漓江,便 利了南北的 水运交通。
3、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 窄、开交凿通灵上渠:开凿灵渠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巩固统一措施:长城
专 制
历代王朝郡 县地方郡行县政制的基地本方模政式府。中央集权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
涉及教材46-48页
文化 经济 交通 军事
巩固统一措施:文字
1、文化上:统一文字
(小篆)
巩固统一措施:货币
经济上:统一货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巩固统一措施:度量衡
度
衡
量
2、经济经上济:上统:一统货一币度和量度衡量衡
匈
奴
蒙恬
临洮
辽东
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
秦长城起止点分别在哪里?
4、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四、秦的疆域
长城一带
陇西第一个统一的多 东海 民族的封建国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南海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秦统一中国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 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士和儒士的事件。
坑儒谷遗址位 于陕西临潼
暂时:巩固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长远: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原因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①战国时期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②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 一六国的条件。
〝有多少人受到株连?〞扶苏问。 〝不多〞 秦始皇说,〝四百六十多人〞。 〝准备怎么处理? 〞扶苏关心地问。... 〝父皇,千万不可....〞 扶苏急切劝谏。
焚
书பைடு நூலகம்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 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
坑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
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儒
秦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秦失于政, 首先,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
而不在于制。 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其次,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其专制集权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
——柳宗元 影响十分深远。再次,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④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 窄,并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车轨
统
车子两轮间
的距离。
一
车 轨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辆种类繁多,车轨尺寸混乱。秦统 一后修筑了驰道、直道等统一规格的道路。为了保护路面,提高道路 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的统一宽度为6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6 尺即相当于现在的138.6厘米。
燕长城
修
辽东
筑
赵长城
长
城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临洮
秦始皇公元前214年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史称秦长城。是在战国 时期秦,赵,燕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一条蜿蜒的巨龙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雄伟壮观。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度[长度]
统
一 量[容积]
度 衡[重量]
量
度——秦一尺约今23.1cm
衡 量——秦一升约今202ml
衡——秦一斤约为今250g
古今对比:篮球明星姚 明身高226CM,体重125 公斤。秦朝一位将军身 高八尺,体重400斤。请 算一算,谁高谁重?
统一度量衡作用
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上述这个案例反映了什么问题? 秦始皇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规整的小篆,作 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统
一
文
字
李斯
(前284—前208)
小篆
统一文字作用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 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 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 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⑤秦始皇派兵开 凿灵渠,统一岭 南及东南沿海地 区。
第三单元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⑥他又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内蒙古秦长城
权 的九卿,形成了金字塔型的权力机构,权力
层层集中到中央,最后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措施 ③在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
郡
皇帝
最高统治者
县
乡
丞 太御
相
尉 史 中央政府
里
大
夫
交通要道上 十里设一亭
郡(守)
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 守; 郡下设县,县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长官都由 朝廷直接任免。县以下又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
严肃的帝国,它崇尚黑色,信奉法家; 创新的帝国,它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的第一个; 神秘的帝国,它几千年前构建的地宫在几千年后 仍旧是个解不开的谜; 短命的帝国,它二世而亡,仅存在15年; 传奇的帝国,它用15年首创的帝国制主宰了中华 历史两千一百三十二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三单元
燕
赵
齐
秦
韩魏
灭
楚
六
国
秦朝建立
公元前221年, 建立秦朝, 定都咸阳。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
咸阳
第三单元
秦 朝 建 立
秦统一的意义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 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 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的封建国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统一的意义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魏齐
统
统一货币作用
一
赵
货
燕
秦
改变了以往币制 混乱的状况,有利 于国家对经济的管
币
圆形方孔半两钱
理,促进各地经济
韩楚
的交流。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 度量衡由国家统一监制。
③秦王赢政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过程
公元前230年,秦国开始 了灭六国,统一全国的 战争,先后攻灭韩、赵、 魏、楚、燕、齐六国。
秦灭六国后, 又北进南下, 对边疆地区进 行开拓和经营, 管辖范围大为 拓展。
秦
南征 北战 远交 近攻
国名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攻灭时间 前230年 前228年 前225年 前223年 前222年 前221年
“大一统”不同于地域上的“大统一”, 是指在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 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措施 ①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
称“秦始皇”。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公元前221年农历十月一日,刚刚成为帝都的咸阳城披上了吉 祥的瑞雪。
这一天恰好是秦王的39岁生日,也是他称帝后的第一个生日。 帝国的大臣们纷纷揣着精心书写的贺寿诗章,赶到皇宫为秦王祝寿。 没料到秦王没有丝毫过寿之意,而是带着忧患的语调说:
目的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实现统一后,原 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 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 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 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 的中央集权制度。
文化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最后,修筑了著名的 万里长城和灵渠等古代工程 。
镜头一: 公元前213年,有人半夜起来挖地窖;筑复壁藏书;还有的人夜以
继日地背书;也有更多的人按照规定将书简交出去;在眩目的火光下, 几千年来先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全部飞灰烟灭。
镜头二: 公元前212年 咸阳宫南书房 .....
丞 太御 相 尉史
大
主 专 制
夫
中央政府
中
央
郡(守)
集
县(令)
地方政府 权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第三单元
《今日说法》特别节目:
一斤肉引发的血案
涉案人员: 齐国商人一位 赵国酒店服务员一名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 封建统治,极力要求变法。齐威王任用 邹忌在齐国推行改革,随着改革的深入 和对外开放的扩大,齐国涌现出了一批 靠勤劳致富的民营企业家。这些人走南 闯北,驰骋于商海之上,纵横于七国之 间……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驰 道
秦帝国驰道分布图
古代车辙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驰道是皇帝的专用 车道,皇帝下面的大 臣、百姓,甚至皇亲 国戚都是没有权利走 的。秦汉时期最为流 行,规定的宽度是五 十步,两旁种有树。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被 破 坏 的 长 城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长城上挖掘机留下的齿痕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秦的疆域
秦的疆域,东至东海,西
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
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 的大国之一。
陇 西
第三单元
长城一带
东 海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南海
第三单元
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
骚扰,保障中原生产和
生活的安定,起了重要
修
的作用。秦始皇为了修
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
筑
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
奇迹。这一繁重的修筑
长
工程,也给人们带来了
极大的痛苦。
城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级上册 秦统一中国课件
巩固统一的措施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县(令)
地方政府
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
措施
郡 县 制
分封制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郡县制
郡县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