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中世纪的西欧和拜占庭 第8课《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培优练习 川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中古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跨越了公元500年到1500年之间的一段时间。

在这段时期中,欧洲社会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打下了现代欧洲社会的基础。

以下将介绍一些九年级上册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

1. 罗马帝国的崩溃中古时期的欧洲开始于罗马帝国的崩溃。

罗马帝国曾长期统治着欧洲地区,但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陷入了政治和社会的混乱。

这一事件标志着古代和中世纪的转折点,也为中世纪欧洲的崛起埋下了种子。

2. 封建制度的建立在中古时期,欧洲出现了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一种农奴制度,地主与农奴之间建立了一种类似契约的关系。

地主提供土地和保护,农奴则为地主提供劳动和税收。

这种制度在欧洲持续了数个世纪,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欧洲的社会结构和文化。

3. 城市和贸易的兴起封建制度的形成也导致了城市的兴起。

城市成为了商业和文化的中心。

通过贸易,城市得以繁荣发展。

欧洲的贵族和商人开始在城市建立贸易行会,促进了商品交流和文化交流。

同时,城市也是学术和艺术的中心,吸引了许多学者和艺术家。

4.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中古时期的欧洲被基督教文化和价值观所影响。

教会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了权威的象征。

教会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修道院和教堂成为了知识和艺术的中心。

同时,十字军东征也成为了中古欧洲重要的历史事件,对欧洲及东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文艺复兴的启蒙中古时期的结束意味着文艺复兴的兴起。

文艺复兴是一种对古典文化的再次追求和崇尚,为欧洲带来了一次文化和知识的革命。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重新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遗产,推动了知识和艺术的新发展。

这也为欧洲的科学和人文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总结起来,九年级上册的中古时期的欧洲知识点包括:罗马帝国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城市和贸易的兴起、宗教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的启蒙。

这些知识点揭示了中古时期欧洲社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轨迹,也对现代欧洲社会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第8课西欧庄园【知识框架】西欧庄园【重点梳理】庄园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

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佃户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土地构成(1)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义务耕种领主的“直领地”土地构成(2)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按照规定共同使用自由农民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设立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开庭时间、地点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

法庭开庭的地点也不固定,有时在领主宅第的厅堂,有时在教堂,有时就在庄园里的大树下职能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等,也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罚金全部归领主所有审判依据及作用法庭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有权参与案件的审理。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知识延伸】1.中世纪欧洲庄园里的佃户会受到领主哪些方面的剥削?佃户除了要耕种领主的直领地外,还要为领主做各种杂役,缴纳各种税赋和名目繁多的租金。

在这样的重重盘剥下,佃户的生活极其困苦。

2.中世纪欧洲庄园里的佃户中自由农民和农奴有什么区别?自由农民是独立的小生产者,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有份地保有权,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他们的土地。

2019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拜占庭帝国教学课件 中华书局版

2019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拜占庭帝国教学课件 中华书局版

h
8
第8课 拜占庭帝国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二、《查士丁尼法典》
h
1
一、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名称由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 部分,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依然存 在并继续发展。因其首都原名拜占庭,故又称 拜占庭帝国。
2、帝国的扩张:查士丁一世在位期间拜占庭帝国 成为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疆 域西起直布罗陀海峡,东至两河流域,北达多 瑙河和克里米亚半岛,南抵埃及尼罗河。
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材料评价的帝国指的是
()
A.雅典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2.《查士丁律文献( )
A.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B. 《查士丁尼学说汇编》
C. 《查士丁尼新律》
D. 《汉谟拉比法典》
3、实质:旨在巩固奴隶主的统治地位,明确宣布皇权 无限。试图通过法律规范的系统化,达到巩固皇权 、挽救专制制度的目的。
4、影响:《查士丁尼法典》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 完备的法律文献,对以后西欧各国制订民法影响深 远。
h
7
课后练习
1.帝国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和哲学思想,
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
h
4
圣索非亚大教堂:建h 筑和艺术的结晶 5
3.帝国的灭亡:15世纪中叶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4.帝国衰落的启示:
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
h
6
二、 《查士丁尼法典》
1、目的:为了维护奴隶制度,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
2、《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法典》、《查 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编》和《查 士丁尼新律》。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 第8课 拜占庭帝国课件 中华书局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洲和亚洲 第8课 拜占庭帝国课件 中华书局版
君士坦丁堡
330年,罗马帝国君士坦丁 大帝改名。395年,罗马帝国分 裂后成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廷帝 国)的首都。1456年又成了奥斯 曼帝国的首都,改名为伊斯坦布 尔,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 立迁都安卡拉为止。现在是土耳 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 唯一一座地跨欧亚的城市。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战略位置重要,经济繁荣, 重要的商业中心
第8课 拜占庭帝国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那么东罗 马帝国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查士丁尼一世时期:拜占庭帝国成为一 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直布罗陀海峡
多瑙河 克里米亚半岛 两 河 流 域
尼 罗 河
东罗马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原称拜占廷,因 此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廷帝国。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1世纪后,帝国开始衰落
11世纪帝国疆域仅剩希腊半岛 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 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二、《查士丁尼法典》
1.制定者:查士丁尼一世 2.目的:
巩固皇权、挽救专制制度。
4.地位: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 的法律文献。
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希腊、罗马的文化,为中世纪欧洲 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成为日后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基础。
圣索菲亚大教堂
拜占庭建筑的代表。在拜占庭雄厚的国力支 持之下,由物理学家伊西多尔及数学家安提莫斯 设计建造。1453年,被土耳其人改造为了清真寺。 并对后世清真寺的建造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拜占庭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材料一: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 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 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共16张PPT)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件-2020年秋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共16张PPT)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12-
3.“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全体村民 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 违者还要被罚款。”庄园法庭留下的这一记录,说明庄园法庭
(B) A.能够维护领主利益B.能够维护公共秩序 C.能够限制领主特权 D.拥有立法大权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庄园法庭不允许无权享用公共 牧场的人在公共牧场放牧,维护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即维护了 公共秩序。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5-
知识点1 庄园的领主与佃户 1.( 桂林中考 )中古时期西欧的“Manor”有大块的土地,在土 地上耕作的劳动者被称为“农奴”。对英文单词“Manor”解释 正确的是( B ) A.郡县 B.庄园 C.诸侯国 D.城市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前自主预习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3-
知识点2 庄园法庭 5.概况 ( 1 )庄园法庭没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主持庄园法庭的是
领主 或他的管家。 ( 2 )庄园法庭开庭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 ( 3 )庄园法庭起诉与处罚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佃户之间 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 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
第8课 西欧庄园
课前自主预习
课堂基础达标
课后巩固提升
-16-
(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 封建领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 (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是什 么?庄园法庭只维护领主的利益吗? 依据:习惯法或村法。庄园法庭不只维护领主的利益,佃户有 时也可以利用其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解读课件)-九年级历史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土地全部为寺 庙封建主占有, 农民没有土地。
农民没有生产 自主性,缺乏 生产积极性。
农民受寺庙封 建主的控制, 向寺庙交租服 役。
①都属于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
中国 封建 经济
自耕农农民 拥有少量土 地。
农民有一定的 生产自主性, 生产积极性较 高。
农民受国家 ②农民都受封
控制,向国 建地租剥削。 家(或地主)
“采邑”分封制 封君与封臣的封建等级制
第四子目: 查理曼帝国
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课时 01
西周分封制
陆 单元课时安排
西周分封制与西欧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
项目 依据
不同 点
等级关系 权力关系
西周分封制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等级严密,主从关系从最高级到最低级, 天子为最高等级,层层分封
权力集中,被封者均对封主(周天子)负责
课时 04
陆 单元课时安排
第10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第一子目: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法典的编撰过程、内容和影响
第二子目: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拜占庭灭亡的原因 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课时 04
进展
时期
陆 单元课时安排 古代罗马人的法学成就
名称
起 源 罗马共和国时期 《十二铜表法》
02
OPTION
03
OPTION
04
OPTION
后、思想愚昧,是历史上 所谓的“黑暗时代”。
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 ,中国封建社会具有 政治体制成熟、经济 结构稳定、思想文化 繁荣的特点。这些特 点不仅是中国封建社 会绵延数千年的主要 原因,也是禁锢近代 中国社会转型的枷锁 。正是由于西欧封建 社会的黑暗,才刺激 人们寻求近代社会的 曙光,促进其发展。

岳麓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第8课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 (共27PPT)

岳麓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第8课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  (共27PPT)

庄园领地上有农田、牧场、森林和水源,其设施除了领主住宅与农奴房舍之 外,通常还有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以及调整内部关系的庄园法庭。
庄园的建筑大致有三种:第一、位于高处、豪华的庄园主住所。第二、简陋的农奴茅 舍。第三、公共设施,包括教堂、磨坊、面包坊、铁匠作坊以及调整内部关系的庄园法庭。
(2)庄园的田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部分 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
自治权。有的领主收取了赎金,却拒绝让市民自治,结果引起市民暴动。
12世纪,法国北部城市琅城人民向统治它的主教赎买了自治权,建立了自治 机构。这个贪得无厌的主教将赎金花光后,就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愤怒的琅城人民发 动起义,冲进主教住宅,杀死了主教。面对国王和领主的联合镇压,琅城人民继续斗争, 十几后终于赢利了自治。
庄园的土地除了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外,还有供放牧的草地、提供庄园 伐木的林地。
3、庄园制度的影响:
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
和封建秩序。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农奴和领主构成了两大基本对立阶级。
领主自营地在庄园内是最肥沃的田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入全部归领主。 农奴还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 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这些属劳动地租。在这样的重 重盘剥之下,农奴的生活极其困苦,而领主则高高在上,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讨论:西欧城市中的行会起到了什么作用?
以手工业、商业为生的市民为了自身市场的稳定,避免同行业竞争,保护行业 共同利益,彼此联合起来,成立了各种行会。一个城市可能有几十甚至几百个这样 的行会。
3、西欧城市反封建领主的斗争:
(1)背景: 城市一般建在领主和教会的土地之上,所以常受到领主与 教会的盘剥。城市成长壮大之后,就力求摆脱他们的严格控制。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西欧庄园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8课 西欧庄园课件(共17张PPT)

判决结果: 领主胜出,处以佃户罚金.
说明:
庄园法庭维护领主的利益.
场景四—上法庭
案件二
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 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 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 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 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 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
判决结果: 领主胜出,处以佃户罚金
说明:
庄园法庭维护公共秩序。
场景四—上法庭
案件三
几个佃户被控告对领主运草 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他们坚持自 己没有违反义务规定,于是向法 庭申诉,法庭依据习惯法确认: 佃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院中 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 装上马车,最终佃户胜诉。
判决结果: 佃户胜出
说明:
庄园法庭一定程度限制领主 特权。
电影评价—西欧庄园的评价
场景四—上法庭
自主学习 西欧庄园法庭的相关内容
领主或管家 主 持 人
“开庭”时间
不固定。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 问题而开庭。
地点
不固定。厅堂、教堂、或大树下。
依 据 内 容 习惯法或村法。
场景四—上法庭
案件一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 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 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 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 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 被罚款20先令。
B 于领主的裁判。这说明( )
A.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维护领主的利益 B.庄园法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的特权 C.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D.佃户一直受到领主的剥削压迫
电影反思
反思二
D 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
佃户承担的义务不包括(
)
A.为领主耕种“直领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培优练习
1.有专家在研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时说:“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

”下面对此叙述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学的形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B.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C.大学的形成引发城市大规模起义 D.大学的形成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
2.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

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
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教会法豁免权3.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

这反映出当时()
A.市民浮躁落后的社会心态 B.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
C.市民文化和观念日益消极世俗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4.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形成了地主阶级③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是一个典型的例子④形成了市民阶级⑤加强了教会和封建主统治的力量⑥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⑦为文艺复兴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③④⑤⑥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

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直领地和佃户份地两部分。

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

小块份地则由佃户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佃户一家的生活。

材料二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

最大的集市要数香槟集市(从西欧、北欧和东方运来的货物都在法国香槟伯爵领地六座城市交易,成为全欧性的商业中心)。

一些城市商人势力显赫,操纵市政,形成城市贵族。

大学生抒发个人情怀的校园诗歌流行,被称作“世俗的拉丁诗”。

——摘编自《世界历史(中古部分)》(1)根据材料一写出庄园里的劳动者。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和中国宋元时期城市的共同之处。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

结合课本所学,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日益贪婪,对城市局面加紧剥削,引发了城市大规模的起义。

材料中叙述的内容没有反映大学的形成引发城市大规模起义。

C项符合题意;依据材料中世纪大学的历史地位时说:“中世纪城市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就能进一步吸收新的居民,而在当时,居民人数的多少是衡量城市是否繁荣的标志之一。

”反映了大学的形成推动城市的积极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A项正确,不合题意;由材料“一方面它刺激了城市的贸易”,反映了大学的形成刺激了城市的贸易。

B项正确,不合题意;由材料“另一方面大学使所在城市的影响不断扩大”反映了大学的形成使城市的影响力扩大。

D项正确,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欧时期的大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具有司法特权,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正
是司法特权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描述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据“11﹣12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意识强烈,琅城、威尼斯、佛罗伦萨、巴黎、伦敦等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故事在西欧市民间广泛流传,并为市民称颂”可知,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市民称颂”,这表达了市民阶级鲜明的态度。

体现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ABC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选D。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西欧城市的兴起形成了市民阶级,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了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对瓦解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②和⑤表述错误,其他选项表述均正确。

故选B。

5. 【答案】(1)佃户。

(2)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新兴城市和新阶层出现;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兴起;旧的经济体制和思想束缚依然存在。

【解析】(1)据材料一“领主直领地由依附于庄园的佃户无偿耕作”可知,庄园里的劳动者是佃户。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和中国宋元时期城市的共同之处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新兴城市和新阶层出现;反映市民生活的文化兴起;旧的经济体制和思想束缚依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