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材料(笔记)——新余学院.doc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超详细整理笔记

古代文学超详细整理笔记

此章重点记忆《诗经》《屈原》神话(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最早的叙事文学)神话,简单讲,即关于神异形象的故事。

上古神话,本质上来说则是原始人类基于生存需要和幼稚思维,对于自然、自身和社会想象出来的种种呈现和描述。

马克思概括为“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

神话“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就保存在此书中。

2、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①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②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庄子散文,《西游记》等。

书面散文1、甲骨文:前辞(某时某地某人占卜)命辞(问占卜何事)占辞(观察卜兆后的判断)验辞(追记事件以验证卜事灵验与否)2、《易经》: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称为《易经》。

《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

《易经》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yao辞而言。

历史散文主要记载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事件以及统治者,谋臣策士的言论等。

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以《尚书》《春秋》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左传》《国语》为代表。

第三阶段:以《战国策》为代表。

1、《尚书》: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又称《书》。

尚书就是上古的史书,主要记载商,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的散文总集。

2、《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继代史,鲁国史官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时期的大事,并按春夏秋冬四季分类,故名为春秋。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

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明清部分)复习资料山西大学文学院李雪梅目录明清文化特点综述一、思想复杂,文化多元 ............................................................................................................................. - 8 -二、市民文学出现且日趋成熟 ..................................................................................................................... - 8 -三、传统文化重建 ......................................................................................................................................... - 8 -四、文学史特点 ............................................................................................................................................. - 8 -明代明代文学一、明代文学综论二、文学概况(一)明代诗文——前期“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 9 - 宋濂: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

............................................................................ - 10 - 刘基:伫立望浮云,安得凌风翔。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目录第一编先秦文学......................................................... - 2 -绪论...................................................................... - 2 -第一章上古神话............................................................ - 3 -第二章《诗经》 ........................................................... - 5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 - 12 -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 - 15 -第五章屈原与《楚辞》.................................................... - 18 -第二编秦汉文学 ...................................................... - 24 -第一章秦及汉代散文...................................................... - 24 -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 26 -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 - 27 -第四章两汉乐府诗........................................................ - 31 -第五章班固《汉书》...................................................... - 35 -第六章《古诗十九首》..................................................... - 36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 - 40 -绪论..................................................................... - 40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 40 -第二章两晋诗坛.......................................................... - 45 -第三章陶渊明 ........................................................... - 47 -第四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 - 50 -第五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 - 54 -第六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 - 56 -第七章南北朝辞赋与散文.................................................. - 58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 59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 62 -绪论..................................................................... - 62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 62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 65 -第三章李白 ............................................................. - 69 -第四章杜甫 ............................................................. - 73 -第五章大历诗风.......................................................... - 79 -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禺锡、柳宗元等诗人.................................... - 81 -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 - 83 -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 - 85 -第九章唐传奇 ........................................................... - 88 -第十章晚唐诗歌.......................................................... - 92 -第十一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 - 97 -第五编宋代文学........................................................ - 99 -第一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 - 99 -第二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 101 -第三章苏轼 .............................................................- 103 -第四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 106 -第五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 107 -第六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109 -第七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 112 -第八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114 -第六编元代文学 ......................................................- 118 -绪论.....................................................................- 118 -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 119 -第二章关汉卿 ............................................................- 120 -第三章王实甫《西厢记》...................................................- 122 -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 124 -第五章纪君样《赵氏孤儿》.................................................- 128 -第六章郑光祖《倩女离魂》.................................................- 130 -第七章高明《琵琶记》.....................................................- 131 -第八章元代散曲 ..........................................................- 135 -第七编明代文学........................................................- 138 -绪论.....................................................................- 138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139 -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142 -第三章汤显祖 ...........................................................- 146 -第四章《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 149 -第五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 152 -第六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154 -第八编清代文学........................................................- 157 -绪论.....................................................................- 157 -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 157 -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 159 -第三章《聊斋志异》........................................................- 162 -第四章《儒林外史》........................................................- 166 -第五章《红楼梦》..........................................................- 168 -第六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 172 -第九编近代文学........................................................- 175 -绪论.....................................................................- 175 -第一章龚自珍与“己亥杂诗”...............................................- 176 -第二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诗界革命...........................................- 178 -第三章四大谴责小说.......................................................- 180 -古代文学 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1840-1919:近代文学1919-1927:五四文学(20年代文学)现代文学(1919-1949) 1928-1937:左联文学(30年代文学)现代文学30年 1937-1949:战争文学(40年代文学)当代文学(1949——)中国古代文学史分期(按朝代)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先秦——三皇五帝、鲧(gun)、禹、启(建立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夏朝)、商汤(建立商朝)、姬发(周武王,建立西周)、秦始皇、胡亥、子婴秦汉——刘邦、刘彻、刘协、曹操(挟天子(刘协)以令诸侯)、曹丕、魏晋南北朝——魏(司马懿,司马昭)、晋(司马炎)隋唐五代——隋(杨坚)宋代——赵匡胤元代——蒙古族忽必烈明代——朱元璋清代——皇太极Fighting!!!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1、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第一段:先秦上古期:第二段:秦汉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之前)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中古期: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魏晋至明中叶(3世纪-16世纪)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近古期: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1840)明中叶至五四运动(16世纪初-20世纪初)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1919)2、文学本身的发展分为9个方面:一、创作主体的发展变化二、创作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三、文学体裁的发展变化四、文学语言的发展变化五、艺术表现的发展变化六、文学流派的发展变化七: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六、赏析(50”)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结合作品特征与个人阅读感受③观点正确,思路清晰,结构完整④字数不少于500600字。

古代文学史详细笔记

古代文学史详细笔记

先秦文学概说从体裁上看,先秦文学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和散文。

诗歌的主要成就,是周代的《诗三百》以及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诸如《离骚》、《天问》、《九章》、《九歌》、《招魂》)先秦文学凸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数座巍然屹立的高峰,富有现实主义品格的《诗经》,富有浪漫主义精神的屈原的诗,以及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渊薮的诸子说理文,与作为古代史家记事文远源的《左传》等,对古代文学乃至文化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尚书》和《周易》第一节《尚书》《尚书》是中国今存最早的收集史家记事文的集子。

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本书的编定、流传、文本形态等争论甚多,有些问题迄今还没有定论。

一般认为,汉初传授、用当时通行文字即隶书书写的《尚书》,即通常所说的《今文尚书》,凡二十九篇;东晋时由豫章内使梅赜(一作梅颐或枚赜、枚颐)所献的《尚书》,凡五十八篇,其中三十三篇乃由伏生本析分而成,实多二十五篇,据称是汉代以古文字写定的另一个本子,实际上只是伪托,通常称之为“伪《古文尚书》”。

清人《十三经注疏》里的《尚书》则是这两种本子的合编本。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代表清代乾嘉时期《尚书》学研究水平的总结性著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尚书》分《虞夏书》、《商书》、《周书》三部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

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第一,有些篇章注重人物的声气口吻;第二,有些篇章注重语言的形象化以及语言表达的意趣;第三,有些篇章注重对场面的具体描写。

第二节《易经》汉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

六十四卦之卦画、卦名、卦辞和爻辞被称为《易经》。

《易经》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学术界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它有非常古老的渊源。

《易经》本是卜筮之书。

它包含一些固定的格式化的条文,常常通过占筮人员的权威解释,来指示、规定求卜者的行为选择。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一、名词解释(共2题,每题4分)1、叠咏体:“叠咏体”亦称重章复唱,指篇章结构上章节回环复沓、反复咏唱的民歌体。

该体式在《诗经》中非常显著。

一首诗往往由若干章构成,而章与章之间字句基本相同,只对应地变换少数字词,反复咏唱。

据统计,这种重章复唱的形式在《诗经》的305篇中,占了一半以上,并多集中在《国风》、《小雅》部分。

3、乱词:乱词也称之为乱,乱本来是音乐的结尾,后来很多诗歌如楚辞、乐府等也都有乱,基本上是位于诗歌的结尾,作用是“发理词旨,总撮其要”,也就是归纳、说明诗歌的主旨。

4、楚辞:是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

楚辞体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的代表。

5、沈宋体:律诗的一种称呼。

初唐时期,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将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诗体--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是他们最后完成了律诗的"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6、〈花间集〉:由后蜀赵崇祚所编,书中选录了温庭筠等十八位词家的五百首词作。

其中温庭筠被列在所收十八位词家之首,入选的词作也在总数五百首中占六十六首之多。

〈花间集〉中词人大多是出生于蜀地或仕宦于前后蜀。

花间词以歌咏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要内容,以红楼翠阁、闺房帐帏为主要背景,以香艳浓丽、婉约缠绵为主要风格特征,对词体文学的特质、特征和特色影响极大。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1、《毛诗序》是如何解释风雅颂的?谈谈你对这种解释的看法。

答:《毛诗序》解释“风”说: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把《风》作为教化、讽谏的政治工具,并以此出发,断章取义,强作结实,以为《风》诗句句关涉美刺政治。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1. 概述
- 古代文学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 典籍分类与学派发展
2. 先秦文学
- 《诗经》以及先秦的诗歌创作特点
- 《楚辞》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 《论语》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3. 秦汉文学
- 秦简和汉简的文学遗存
- 《楚辞》的影响延续和发展
- 赋、辞、赋、诗的兴盛
4. 魏晋南北朝文学
- 《文选》的编纂和文学地位
- 庾信、阮籍、卢照邻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 隋唐文学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5. 唐代文学
- 唐诗的特点和创作风格
- 白居易、杜牧、杜甫等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唐代散文的流派和代表作品
6. 宋代文学
- 宋词的特点及代表作家
- 苏洵、苏轼、欧阳修等作家及其作品
- 宋代小说的发展和代表作品
7. 元明清文学
- 元曲和明清戏曲的特点和流派
- 文人画的兴盛和代表作家
- 清代诗词的特点和代表诗人
8. 总结
- 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 文学与社会、历史的相互关系
- 古代文学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价值
- 复要点概括
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的大纲,根据这些重点去查阅和理解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框架和把握重点。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doc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笔记.doc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共305篇,又名《诗三百》,到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

1:全书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诸侯地方特色的民歌“雅”朝廷正声,大雅:朝廷燕享乐歌,小雅:下层官吏刺怨“颂”宗庙祭祀乐曲2:应用价值:“兴”、“观”、“群”、“怨”(孔子)3:社会风貌:现实主义传统和讽喻精神1:婚恋诗2:征役诗3:怨刺诗(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4:周民族的史诗5:爱国诗6:农事诗7:礼俗诗4:审美价值:首先:淳朴自然的艺术风格(《氓》、《采薇》)其次: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比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再其次:优美、自然的语言与形式。

楚辞含义:战国时期在汉江一带的南方兴起的新体诗。

特点: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特色。

屈原《九章》屈原所作。

——————《九歌》:祭祀神曲。

屈原和宋玉并称:屈宋(宋玉:屈原之后著名的楚辞作家)《离骚》:屈原代表作,中国古代诗歌最杰出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艺术成就:1、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2、丰富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3、结构宏伟严密(抒情有:回旋反复的特点)先秦历史/诸子散文概说《尚书》:中国最早历史散文集《春秋》: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国语》: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纵横捭阖)先秦诸子散文概说《论语》:语录体散文典范。

《道德经》:多用韵语(天地不仁,以天地为刍狗)《墨子》《孟子》:对话体散文,特点:1、感情充沛、辞锋犀利、富有气势和力量2、长与言喻3、辩论时揣摩对方心理4、语言简洁、明快、犀利、雄恣《庄子》:特色:1、想象丰富,善于夸张,富于浪漫主义色彩2、构思奇妙,善于编纂神奇故事,借以阐发哲学思想(猫头鹰、老鼠、凤凰)3、塑造了一批诙诡怪的形象(造词:“逍遥”、“混沌”“造化”“游刃有余”“运斤成风”)4、汪洋恣肆的文风(万斗泉涌,随地而出,苏东坡评自己)《荀子》:中有《赋篇》五首,是文学史上最早以“赋”名篇之作。

中国古代文学 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 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古典小说概述一、古典小说的起源-神话传说先秦诸子寓言、史传散文二、古典小说的发展-魏晋南北朝小说三、古典小说的成熟_唐传奇、宋元话本四、古典小说的繁荣-明清小说1、神话传说对古典小说的产生与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小说与志怪小说有何不同之处?3、简述古典小说的成熟与繁荣概况。

先秦两汉时期所谓“小说”指的是出于街谈巷语、内容荒诞浅薄、形式短小杂乱的杂记杂说。

真正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成熟的小说作品,直到唐代才产生的。

关于开天辟地、人类诞生的创世神话”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与自然灾害展开不屈不挠斗争的神话传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有关发明创造的神话传说神农氏发明农具和制陶、冶炼、医药、种植等技术燧人氏钻木取火仓颉发明文字神话传说作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它对古典小说的产生与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首先,神话传说中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奠定了后世小说创作的积极的浪漫主义的传统。

六朝志怪、唐传奇乃至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在创作精神上都与上古神话传说一脉相承。

其次,神话新奇奔放的幻想和理想化的夸张,同样深刻影响了后世作家的创作方法,足以启发作家的想象力开阔作品的境界。

再次,神话传说开创了神怪题材是后世志怪传奇小说丰富的题材宝库。

明清直接利用神话的素材进行再创造,这就是神魔小说;还有很多小说是间接采用了神话中的一一些形象和情节进行再创造。

除神话外,先秦诸子寓言和史传散文也对古典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守株待兔矛与盾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狐假虎威缘木求鱼五十步笑百步先秦诸子寓言主要是为后世小说提供了某种创作手法。

史传散文对故事情节的安排与追求,以及借助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来塑造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对小说的成熟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魏晋南北朝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遭受的苦难,鞭挞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暴虐和荒淫无耻,表现了人民英勇顽强的反抗精神.《搜神记干将莫邪》《搜神记.韩凭夫妇》热情歌颂纯真美好的爱情,表达被压迫人民对婚姻自主的强烈追求.《搜神记紫玉韩重》、《幽明录卖胡粉女子》《幽明录.庞阿》。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重点整理与解析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多彩的文学形式和内容。

在复习中国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些重点内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古代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文学复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解析。

一、古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古代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主要阶段,包括先秦时期、汉代、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等。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学特点和代表作品。

先秦时期注重诗词的创作,代表作为《诗经》;汉代则以《楚辞》为代表,强调情感表达;魏晋南北朝则出现了散文盛行的趋势,以《世说新语》为代表;唐代是中国文学的鼎盛时期,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和《白鹿原》等;宋代注重词曲的创作,代表作有《词赋》。

二、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古代文学的主要体裁包括诗、词、曲、赋、小说、散文等。

诗是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它以抒发作者的情感和意境为主要目的。

诗又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其中古体诗包括古风、雅颂等,近体诗包括律诗、绝句等。

词是唐宋时期的一种独立文体,以短小精悍、抒发作者情感为主要特点。

曲是宋代以后兴起的文体,它是词的延伸和发展,具有曲调的要求。

赋是古代文学的一种骈文体,注重形容和夸张的手法,有骚赋、离骚、答赋等多种形式。

小说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成熟起来是在宋代,其中《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散文是古代文学的一种散文体裁,它注重文字的行文和描写,有杂记、随笔、文坛等形式。

三、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中国古代文学有许多经典的代表作品,这些作品在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含唐代文学家孔颖达所做的《毛诗》,后来成为《小雅》《颂》等。

《楚辞》以其优美的辞章和豪放的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品,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聚散离合和人性的丰富多样。

《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又一经典之作。

大学国文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学国文期末知识点总结

大学国文期末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化和文学古代文化与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开端,是中华文化的根基。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的起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宝库。

在古代文学中,有诗、词、曲、赋、文等文学体裁,这些文学作品贯穿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形态下的文化传承,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 古代文化与文学的源流古代文化是指古代社会的文明、风俗、风景、文物等,它包括了古代社会的一切物质与精神文化内容。

古代文学是这些内容的精华,包括了文言文、古代诗词、古代戏曲等。

古代文化与文学的源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是指远古时期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文化。

在中国,史前文化主要有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史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及其文学的发展。

b. 奴隶社会文化奴隶社会文化是指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封建社会初期的文化。

在中国,奴隶社会文化主要有夏、商、周等古代社会的文化。

这些奴隶社会文化的兴起,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与传承提供了条件。

c. 封建社会文化封建社会文化是指从封建社会初期至封建社会末期的文化。

在中国,封建社会文化主要有三国文化、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的文化。

这些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兴盛提供了环境与条件。

2. 古代文学体裁古代文学体裁是指古代文学的各种文学作品形式。

古代文学体裁包括了诗、词、曲、赋、文等。

这些文学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传承以及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a. 诗古代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学体裁。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古代诗有很高的地位,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诗的形式有很多,如五言诗、七言诗等,内容也有很多,如爱国主义诗、哲理诗、描写自然诗等。

b. 词古代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要文学体裁之一。

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如五言律词、七言绝句等,内容也有很多,如爱情词、离别词、哀怨词等。

自考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一(最全)笔记复习资料

自考汉语言文学 古代文学史一(最全)笔记复习资料

熟读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识记:1、古代典籍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①《吕氏春秋·古乐》: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②《河图玉版》: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

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③《宋书·符瑞志》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2、《周易·贲卦》六四爻辞、《中孚》九二爻辞、《弹歌》、伊耆氏《蜡辞》①《周易·贲卦》六四爻辞: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筮辞)②《中孚》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③《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制造弓弹打猎的生活情状)④伊耆氏《蜡辞》: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咒语)理解:1、上古歌谣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原始歌舞的产生与初民切身的生活密切相关。

最初的歌舞往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是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2、原始歌舞诗、乐、舞合一的综合性。

歌唱和舞蹈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初民每天都在创造新的歌舞,同时传唱已有的歌谣。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识记:神话的基本特性①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②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③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④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理解:神话与传说的联系与区别。

①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②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③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

④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

应用:1、我国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①创世神话《三五历纪》:盘古开天辟地;《风俗通》:女娲造人②自然灾害神话《淮南子》: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山海经》大禹治水③战争神话《山海经》:阪泉大战2、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特征①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②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③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3、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新余学院汉语言文学参考课本

新余学院汉语言文学参考课本

新余学院汉语言文学参考课本1.《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2.《中国文学史》4.《中国分体文学史》5.《中国散文发展史》6.《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7.《中国诗史》8.《中国诗史》9.《中国诗话史》10.《中国古典小说史论》11.《中国古典小说史论》12.《中国小说史学史长编》13.《中国戏曲通史》14.《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15.《中国主平点文学史》16.《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研究》17.《庄骚传播接受史综论》18.《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19.《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20.《中古文学史论著》21.《唐五代文学编年史》22.《宋元戏曲史》24.《中国诗学体系论》25.《中国古代接受诗学》26.《中国叙事学》27.《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28.《中国的神话世界》29.《中国神话论文选萃》30.《中国神话哲学》31.《先秦叙事研究》32.《周易与中国文学》33.《诗经的文化阐释》34.《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35.《魏晋玄学新论》36.《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37.《唐诗学引论》38.《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39.《大历诗人研究》40.《唐宋词通话》41.《宋代词学的审美理想》42.《迦陵论词丛稿》43.《迦陵论诗丛稿》44.《北宋文人与党争》46.《明代小说四大奇书》47.《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48.《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研究》49.《红楼梦哲学精神》50.《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51.《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52.《二十世纪国外中国文学研究》53.《屈原赋译注》54.《论语译注》55.《先秦散文选》56.《诗经今译今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材料(笔记)一一新余学院屮国古代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屮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两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坏境: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乱世文学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典型特征。

2、由于政权更迭的频繁,统治集团屮争权夺利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形成了文学的悲观与放达的的感情基调三、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概况诗歌建安诗歌一正始诗歌一太康诗歌一永嘉玄言诗一陶渊明山园诗一山水诗一宫体诗 -北朝三才和庾信《西洲曲》和《木兰诗》是南北朝乐府歌的代表抒情小赋、骈文、小说四、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文学的□觉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Z关系》屮说:曹丕的一个吋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木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

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人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1、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盖文章,经国之人业,不朽之盛事”文学作品的收集、整理、编辑和品评文学批评理论的繁荣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而且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

开拓了一些新的题材。

文学形式的更新演化。

追求修辞的华美。

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在创作实践中的表现思考题1、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

2、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是一个酝酿着新变的文学发展阶段?3、课外阅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李泽厚《美的丿力程•魏晋风度》、刘勰《文心雕龙》。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咅建安文学建安,是汉献帝刘协的年号(196〜220)。

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三曹”、“七子”、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曹操(155〜220),字孟徳,沛国谯人(今安徽毫州)。

出身于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曾任济南国相鲁迅:“曹操是一个很有不事的人,至少是个英雄。

”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是建安文学新局血的开创者。

曹操诗歌创作的内容反映汉末动荡的补•会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

《薙鉛行》、《蒿里行》、《苦寒行》、《却东西门行》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统一天下的抱负。

《度关山》、《对酒》、《龟虽寿》、《观沧海》、《短歌行》游仙诗评赏“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二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血人幅度的勾咖出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Iffliffio明・钟惺评此诗:“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全诗充满着强烈的爱憎感情,言简意赅,悲慨深沉。

短歌行全篇由两个相互联系的主题组成:一•是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暂;一是渴慕贤才,统一天下。

比兴手法八句一个层次,感情迂曲幽深,悲凉慷慨、深沉而雄壮。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以豪壮的笔调,写苍茫的人海,宏人的气象。

屮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

借药山水之景寄寓怀抱《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神龟虽寿,尤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十•灰。

老骥伏枷,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茯至哉,歌以咏志。

生命有限,理想壮志无限。

应以不懈的努力,获得生命的价值。

主观的“养怡”,可以长寿。

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深刻的人生哲理用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表现出來。

曹操诗歌的艺术特色1、学习乐府民歌,又有创新精神2、感情奔放3、悲凉慷慨4、语言质朴自然5、以四言诗成就为高小结曹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乱世英雄,又是建安文学的领袖,影响了一代诗风。

曹操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苦难,表现其政治理想,抒发雄伟抱负。

他的诗歌绝少华美辞藻,结构也不很精致,喜欢从人处落笔,语言古朴,气势宏伟,内涵厚重,风格悲凉慷慨,沉郁雄健,显示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乐府诗从他开始,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

曹丕(187〜226),字子桓,世称魏文帝。

曹丕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

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血曹丕在文学上的贡献(一)《典论•论文》是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

1、对文学价值的重视。

2、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3、初步探讨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善实,诗赋欲丽。

”(二)《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古诗曹丕的诗歌宴游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言志诗:《黎阳作诗》爱情诗:《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燕歌行》与曹操相比,曹丕诗歌的特点(1)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2)文人化艺术表现于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绮练和艺术形武的创造上。

第二节曹植曹植(192—232),字子建,才华横益,但恃才傲物,任性而行。

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從临淄侯。

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迫害,饱受箕豆相煎Z苦,最终抑郁而死,世称陈思王。

二、曹植的创作曹植的创作,以公元220年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的内容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

二是抒发理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富于进取精神和口负口信的少年意气。

如《门马篇》曹植后期因受到曹不的压制、猜忌其至迫害,心情忧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发生显著变化,・早期的那种豪边气概和开朗的情调消失了。

在他后期的诗文屮,主要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才盾所激起的悲愤,充满着受压迫的苦闷与悲哀。

后期诗歌内容可分为4类:一是抒写白己与朋友惨遭迫害的愤懑的诗篇,如《野山黄雀行》、《赠门马彪》等;二是以思妇、弃妇寄托身世,表口心迹的诗篇,如《美女篇》、《七哀诗》等;三是述志诗,如《杂诗》(“仆夫早严驾”);四是游仙诗。

《门马篇》门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格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來,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屮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赠门马王彪》序曰:黄初四年五月,门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

到洛阳,任城王薨。

至七月与门马王还国。

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

意毒恨Z。

盖以人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

愤而成篇。

其一谒帝承明庐,逝将归I口嗨。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

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其二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

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

中逵绝无轨, 改辙登高冈。

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其三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纤。

郁纤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 中更不克俱。

鹘枭鸣衡扼, 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 谗巧令亲疏。

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跚跚。

其四跚闕亦何留?相思无终极。

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

原野何萧条,门日忽西匿。

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

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C感物伤我怀,抚心常太息其五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

存考忽复过,亡没身自衰。

人生处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自顾非金石, 咄嗜令心悲。

其六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

丈夫志四海,力里犹比邻。

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何必同衾祷,然后展殷勤。

忧思成疾疚, 无乃儿女仁。

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其七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于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曹植《赠门马王彪》结构全诗分七章,诗前有小序,交代写作缘由。

第一章,离开京师的依恋与感伤。

第二章,归藩途屮的艰难与孤苦。

第三章,谗巧离间激起的胸小悲愤。

第四章,秋LI暮景触动的内心凄凉。

第五章,由曹彰之死引发的人生感喟。

第六章,与门马王彪的惜别之情。

第七章,与曹彪的绝望之别。

《赠门马王彪》感情丰富复杂:旅途的艰辛,骨肉分离的悲伤,对人生的失望,对曹丕不敢明言的怨恨,对监视者的诅咒,兄弟之间强作达观的慰勉等等。

诗屮还出现了一种从根木上对人生表示怀疑、否定的倾向。

写法上:1、“愤而成篇”为一篇之警策,无论写景、叙事,都渗透了作考强烈的悲愤感情。

2、章章蝉联,层层顶针,由表及里,层层加深感情抒发,其感情迂徐曲折,反复深入。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人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

2、形成“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独特风貌。

3、善为警句,工于起调,在运用比喻、对偶、炼字等方血都有所创新。

小结曹植的诗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典论•论文》,指建安时期的七位作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璃、应錫、刘桢七人。

其小成就是最高的是王粲,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七哀诗》3首是其代表作。

《登楼赋》抒写了思乡怀土之情。

刘桢与王粲齐名。

《赠从弟》3首是他的代表作。

陈琳、阮璃以章表书檄闻名于时。

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阮璃的《驾出北郭门行》。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曹丕《典论・论文》论“七子”文风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舒缓之气),然粲之匹也。

琳、璃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埸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

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

及其所善,扬、班Z俸也。

……文以气为主,气Z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

第四节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亦即“建安风骨”。

其内涵是:1、政治理想的高扬。

造成悲凉慷慨的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人生短秫的哀叹。

表现为三种不同的态度。

3、强烈的个性表现。

4、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即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

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在艺术精神上继承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式上亦带有鲜明的民歌风调。

作品内容充实,意境広人,笔调明朗舒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Z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刘师培把“建安风骨”总结为四个方血(见《中古文学史》):1、清峻。

曹操以刑名法术治理天下,于鞍马间为诗为文,用语简洁,词气悄丿万,不傍经典,直抒胸臆,故文风清峻。

2、通脱。

即随便之意。

诗文的随便由思想的随便而来。

这跟汉末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