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概论
古今军事思想
![古今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ea59c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ed.png)
课序号05 220301232政教2202谢轩读书笔记(知识点整理)一、读书笔记(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一)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是指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它同军事学术、军事技术、军事历史、军事地理等学科门类统称军事科学或军事学,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受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制约。
军事思想是战争活动的理论概括,它来源于具体的军事实践活动,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二)军事思想的体系和内容: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指军事思想构成的基本要素,大体可分为军事哲学和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两个层次。
前者主要包括战争观和军事方法论等;后者主要包括战略思想、作战指导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和国防思想等。
(三)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对军事思想特别是对当代中国军事思想的学习与研究,对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制定军事政策,维护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社会主义制度,保卫人民和平劳动,确保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统一,维护和巩固世界和平,都具有深远的指导作用。
军事思想的特征:鲜明的阶级性,强烈的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与代表性人物著作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1840年)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它反映了中国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殷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经过封建社会漫长岁月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它的历史终结。
2.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军事思想的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实物和文献记载,早在氏族社会末期,就有兵书出现,如《汉书》就录有《黄帝》16篇和《神农兵法》1篇。
到了西周时期,《军志》和《军政》两部军事文献相继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已经形成。
第一章 军事思想
![第一章 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0befa582a0116c175f0e4841.png)
(2)常备不懈。
古人教重视备战工作。《吴子兵法》指出:“夫安 国之道,先戒为宝”。《司马法》指出:“天下虽 安,忘战必危”。
(3)力争主动
《孙子兵法》指出:“致人而不至于人。” 《尉缭子》指出:“故兵贵先,胜于此,则 胜彼矣。” 《白毫子》指出:“兵之贵合也,合则势张, 合则力强,合则气旺,合则必坚。”《孙子 兵法》指出:“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 分为十,是以十功其也。
(2)、战争与经济
《孙子兵法》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 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 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因此,《孙子 兵法》中指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 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战国时期的管仲也指出: “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由 于战争对经济依赖较强,所以,《孙子兵法》中指出:“非 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慎战思想和“因粮于敌”, “务食于敌”的补给原则,还提出了速战速决的战争指导原 则:“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
(四) 军事思想的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 2、强烈的时代性
3、明显的继承性
二、军事思想的作用
1、人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军事思想,才
能正确地认识战争的本质,从而能够指 导国家或政治集团正确制定国家大计, 确立国家和军队的战略。
2、只有树立正确的军事思想,才能制
定正确的国防战略使国家经济的发展与 国防力量的增强结合起来,加强国防力 量的建设,才能遏制战争,充分保卫国 家的安全。 3、人们只有坚持正确的军事思想来指 导自己的军事活动,才有可能在战争这 种残酷激烈的对抗斗争中夺取胜利。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 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561b5ca6137ee06eff9187f.png)
军事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一)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 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它是人们长期从事 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 想通常表现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战争准备 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军事思想 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受世界观和方法 论的制约。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和内容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当代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集中体现为:着重探索现 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 客观规律及指导原则;探索信息化战争 的特点及发展规律;探索在世界新军事 变革和新的战争形态下军队和国防建设 的指导方针及原则。
三、军事思想的体系与特征
(一)军事思想的体系
军事思想体系一般按社会历史发展 阶段、阶级、国家和人物等划分。即: 按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划分,军事思想体 系为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 代军事思想和当代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三)现代军事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 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史时期, 而世界现代军事思想可前推至19世纪和 20世纪之交。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四)当代军事思想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以航天技术、 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 高新技术用于军事领域,促使战争形态 发生新的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已是主 要战争形态,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各 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二)军事思想的特征
1、鲜明的阶级性 军事思想是一定阶级利益在军事问 题上的反映,体现着阶级对军事问题的 态度、立场和观点。不同的阶级由于立 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战争规律认识 就不完全相同。因此,军事思想具有鲜 明的阶级性。
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57e64d705087632311212e7.png)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奇葩。
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争指导的理性原则;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注重谋略,以智使力讲究谋略是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商周之际的吕望(俗称姜太公)在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采用的翦商谋略,为世人称道;郑庄公养恶除患,曹刿蓄盈待竭破敌,弦高假命退敌,文种蒸粟误敌,孙膑围魏救赵等战例,无一不是精彩的谋略活剧。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成就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迅速生长时期的军事思想 缓慢演进时期的军事思想萌生时期的军事思想(约公元前21世纪至前8世纪)时代特征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王朝的建立,战争频繁,作战样式有步战、车战,多为“堂堂之阵”的正面交锋。
201309军事思想概述
![201309军事思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53497d09cc175527072208c7.png)
6.“令文齐武”的治理军队思想
孙子在军队建设问题上,既重视 将领的选拔,也重视部队的建设;提 出了选拔将帅的标准,突出了编制体 制的重要性,强调了恩威并济的治军 原则。
一、古代军事思想
将
一、古代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伟大的 军事著作,它的科学价值和历史功 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由于它诞 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代,难免存在 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二、近代军事思想
强大的海权必须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充满 着激烈竞争的制度,存在着弱肉强 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规律,没有 什么道义可言,对此进行抗议是没 有用处的。为了能在这种自然淘汰 的过程中生存下去,惟一的办法就 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
二、近代军事思想
三、现代军事思想
世界进入现代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武器 装备也发生巨大变化,对战争的进程乃至结局影响 越来越大,对军事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古代军事思想
据《史记》记载,《孙 子兵法》共82篇,图9卷,现 仅存13篇,6076字,其他的 如八阵图、战斗六甲法等已 失传。
一、古代军事思想
一、古代军事思想
• • • •
1. 重战、慎战、备战的思想 2.“胜兵先胜”的战争指导思想 3.“五事七计”的战争预测思想 4.“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 想 • 5.“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作战指导思想 • 6.“令文齐武”的治理军队思想
一、古代军事思想
(三)古代军事思想经典著作: 孙子兵法
一、古代军事思想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 期齐国(今山东惠民)人, 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 治家,被尊称为兵圣。 孙武领兵打仗战无不胜 ,曾率领吴军大破强楚,占 领了楚都郢城,北威齐晋, 南服越人,显名诸侯。 其著作《孙子兵法》, 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 为“兵学圣典”,被译为多 国文字,成为国际间最著名 的兵学典范之书。
中国军事思想
![中国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5000a02e2af90242a895e517.png)
中国古代先哲孙子,是 中国古代先哲孙子, 天下第一神灵。 天下第一神灵。我公司职员 必须顶礼膜拜, 必须顶礼膜拜,对其兵法认 真背诵,灵活运用, 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 能兴旺发达。 能兴旺发达。 松下幸之助
《孙子兵法》在海湾战争 孙子兵法》
1991年1月,美国记者从海湾 1991年 战场发回一条消息: 战场发回一条消息:尽管中国在这 里没有派一兵一卒, 里没有派一兵一卒,有一个神秘的 中国人却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中国人却临前线,操纵作战行动, 他就是2500年前的孙子。 2500年前的孙子 他就是2500年前的孙子。
军 事 思 想
了解军事思想的 形成与发展过程,初 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 的主要内容,明确我 军的性质、任务和军 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 方法论。
中国军事思想
安康学院军事教研室
中国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概述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三、中国近代军事思想 四、中国现代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概论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与成熟、 与成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孙子兵法》简介 孙子兵法》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 古代各阶级和政治集团以及军 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与军 事家和军事论著者对战争与军 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1、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想的概念
军事思理性认识。 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 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 部分。
2、军事思想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关于战争的问题 )
A.关于战争的起原 关于战争的起原 B.关于战争的性质 关于战争的性质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a9e3f69e314332396893dc.png)
《孙子兵法》与《战争论》军事思想体系的比较研究举世闻名的军事理论著作《孙子兵法》和《战争论》是不同历史时代、战争环境和文化土壤条件下的产物。
2 500 多年前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的诞生,是对当时战争舞台上盛行的求神问卜风气和“仁礼之兵”传统的大胆否定。
作者孙武透过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和烽火硝烟,以东方哲人的睿智体认和探求用兵之道,构建了以追求全胜,重视谋略,主张灵活机动、因情用兵为显著特征的中国古典兵学体系。
19 世纪普鲁士资产阶级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则是从战争哲学的高度总结了西方从古代直到拿破仑战争的历史经验,写下了《战争论》这部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奠基之作。
作为不同军事理论体系的代表作《,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的异同表现在什么地方? 本文试从军事思想体系的层面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其理论倾向和文化价值的各自特点。
一、《孙子兵法》与《战争论》思想体系架构的异同《孙子兵法》诞生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
作者孙武出身于齐国军事世家,其曾祖和祖父都在齐国领兵打过仗。
他后来离开齐国到吴地埋头著书,也是打算以兵书为登坛拜将之阶。
他不久即在好友伍子胥的多次推荐下,献兵法13 篇并受到吴王赏识,奉命“小试勒兵”,终于使吴王“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在后来“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的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孙武强烈的入世态度决定了其所构建的兵学体系具有鲜明的“明道言功”、“经世致用”的思想倾向,也决定了他研究战争的逻辑起点必然是现实的战争。
我们虽然无法肯定今天传世的13 篇便是当年孙武献入吴宫的13 篇,但从现存《孙子兵法》的篇章结构看,它确实颇类似一部简明版军事教科书,严格按照国君将帅们指导战争的步骤来写作,依据战争的不同阶段为他们提供作战的理论依据和完整的作战策划、指挥程序, 最终目的是制“胜”———赢得战争。
围绕着如何制“胜”这一核心问题,该书着重阐述了“先胜论”和“战胜论”两方面的内容。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8bf96ce2524de518964b7d26.png)
对军队的理性认识
军队的成分; 军队的成分; 军队的性质; 军队的性质; 军队的任务; 军队的任务; 军队的编制; 军队的编制; 军队的纪律; 军队的纪律; 军队的种类; 军队的种类; 军队的教育训练; 军队的教育训练; 军队的法制建设; 军队的法制建设; 军队与国家体制的关系; 军队与国家体制的关系; 军队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军队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军队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军队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军队与政党的关系; 军队与政党的关系; 军队与装备的关系; 军队与装备的关系; 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等. 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等.
(二)军事思想的分类
1,按历史划分:可分为古代 近代 现代 古代,近代 现代军事 古代 近代和现代 思想. 2,按阶级划分:可分为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 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 奴隶主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无产阶级 3,按国家划分:可分为外国 我国 外国和我国 外国 我国军事思想. 4,按人物 人物划分:可分为某某军事思想. 人物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 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结合,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创立了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江泽民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以"三个代表" 江泽民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以"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为核心的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要思想为核心的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四) 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1,军事思想是研究各门具体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 根本方法. 2,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行动指南. 3,军事思想对其它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军事思想概述PPT课件
![军事思想概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63a72cedaef5ef7bb0d3c23.png)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谿;视卒如爱子,故
可与之俱死。爱而不能令,厚而不能使,乱而不能治,
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 ”
——《地形》
“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行军》
(3)历史影响
德皇威廉二世:“早二十年读《孙子兵法》,就不 至于遭受亡国之痛苦了。”
茅元仪: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了
毛
泽 东 军 事 思 想
毛 泽 东 同 志 创
(1)孙子及《孙子兵法》
《计》 《作战》《谋攻》 《形》 《势》 《虚实》 《军争》《九变》《行军》 《地形》《九地》《火攻》 《用间》
2、《孙子兵法》及影响 (2)主要军事观点
① 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不可不察也。” ——《计》
2、《孙子兵法》及影响 (2)主要军事观点
黄石公
《李卫公问对》 阮逸
(2)基本成熟阶段
“兵家” :孙武、吴起、司马穰苴、孙膑 伍子胥、范蠡、尉缭子等
兵书 :《孙子兵法》《司马法》 《孙膑兵法》《吴子兵法》 《尉缭子》等
(3)丰富发展阶段
公元前221年—公元1840 年
——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军事理论综合化、体系化
《历代兵制》《守城录》 《练兵纪实》《神器谱》 《纪效新书》《阵纪》 《登坛必究》《武备志》 《火攻挈要》《海防图论》等
军事思想的内容应该论包括两个方面:
军事思想的内容应该论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军事哲学:即研究军事问题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吴子 孙子兵法——
军事思想的内容应该论包括两个方面: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2、《孙子兵法》及影响
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篇
![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b9291e964bcf84b9d57bfe.png)
第四节 人民战争思想
一、人民战争思想概念
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进行革命战争、夺取战争胜利问题的理性认识,是毛泽东军 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人民战争的基本概念
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 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基本属性:正义性
五、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 义军事理论宝库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节 战争观与方法论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本质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主要回 答了战争是什么,即战争的基本性质和人们对战争所采取的态度 等一系列关于战争的根本问题。 (一)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二)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三)战争是经济的竞赛 (四)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二、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新型人民军队
(一)依靠军队进行暴力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 (二)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军队
三、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任务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二)战争队、工作队、生产队是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四、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一)确立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党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保证 2、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实现的 (二)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 1、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2、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 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三)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 2、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3)一切缴械要归公 八项注意:(1)说话和气;(2) 买卖公平;(3)借东西要还;(4)损坏东西要赔;(5)不 打人骂人;(6)不损害庄稼;(7)不调戏妇女;(8)不虐 待俘虏 (四)加强“三化”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7d865d2d15abe23482f4d67.png)
一、填空题1、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问题的理性认识。
3、近代西方军事思想: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侧重于探讨指导战争的一般性原则,强调军事艺术不仅应研究军事行动,还应研究战争的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政治问题,并提出了进攻于防御的方法,以及阵地战、运动战、建立预备队等一些原则。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战争的基本问题,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军队建设、战争艺术、战争计划以及精神因素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
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地缘战略论”,美国军事家马汉的“制海权”理论等,便是当时“寂静战场”上理论竞争的产物。
一战后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和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之中。
意大利军事家杜黑提出了“空权论”,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和德国陆军总长古德里安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法国戴高乐提出的“职业军队理论”等,都主张依靠少数精锐的职业部队,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战争主战并去夺去战争的胜利。
《拿破仑军事语录》反映出拿破仑的军事思想主要有:(1).强调要积极采取攻势行动,为了达到消灭敌军兵力的目的,把积极发动进攻作为自己的主要手段;(2).强调要善于集中兵力,即在必要的时候,在必要的地点,集中比敌人在此时此地更为强大的兵力;(3).强调快速机动,认为行动拭迅速可以弥补军队的不足,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增加取胜的机会;(4).强调突然性,注重出奇制胜;(5).重视国家军事组织的完善和军队骨干力量的培养;(6).重视选拔将领,强调统帅的素质。
4、八七会议的内容:毛泽东明确指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
会议确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方针:就是以土地革命和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76f603767ec102de2bd8930.png)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 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是军事思想 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冶金技术——先秦军事思想 先秦军事思想 冶金技术 工场手工业——拿破仑作战思想 工场手工业 拿破仑作战思想 现代大工业——机械化战争理论 现代大工业 机械化战争理论 核技术的发展——核战争理论 核技术的发展 核战争理论
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变革 生产力发展+
代表作:《希腊波斯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代表作: 希腊波斯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军政》《军志》《周易》 》《军志》《周易 《军政》《军志》《周易》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可以按照时间顺序 做以下划分:
先秦军事思想 秦王朝后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 为前提 军事思想的来源与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 战争实践 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3、治军上强调齐众以律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易·师》) 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师 赏罚, 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赏罚,“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 尚书·甘誓 甘誓》 (《尚书 甘誓》)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 17—19 19世纪初期欧洲军事思想近代化飞跃 17 19世纪初期欧洲军事思想近代化飞跃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世纪50年代至80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篇
![军事理论——军事思想篇](https://img.taocdn.com/s3/m/92b9291e964bcf84b9d57bfe.png)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 新时期党的军指 导理论
第一章 军事思想概述
• 第一节 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第三节 军事思想的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一、军事思想的定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 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 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队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 体上反映研究战争的军事问题的成果。
二、近代军事思想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拿破仑战争艺术、C.von 克劳塞 维茨《战争论》、A.H. 若米尼 《战争艺术概论》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法兰西内战》等、杨杰《国防 新 论》
三、现代军事思想
第三节 军事思想的作用及其发展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一)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二)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三)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二、无产阶级必须建立自己的新型人民军队
(一)依靠军队进行暴力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 (二)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军队
三、人民军队的宗旨和任务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二)战争队、工作队、生产队是人民军队的三大任务
四、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一)确立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党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保证 2、党的领导是通过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实现的 (二)建立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 1、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2、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 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三)实行三大民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实行政治、军事、经济三大民主 2、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1)一切行动听指挥;(2)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3)一切缴械要归公 八项注意:(1)说话和气;(2) 买卖公平;(3)借东西要还;(4)损坏东西要赔;(5)不 打人骂人;(6)不损害庄稼;(7)不调戏妇女;(8)不虐 待俘虏 (四)加强“三化”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军事理论——精选推荐
![军事理论——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382b32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6.png)
军事理论第⼀章军事思想第⼀节军事思想概述【概念】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来源于⼈类的军事实践,⼜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
产⽣与⼀定的社会物质⽣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
受到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同样作⽤和影响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常运⽤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商业竞争和体育⽐赛等⽅⾯【分类】按时代划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按阶级性质划分:奴⾪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地域和国家划分:外国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按⼈物划分:孙⼦军事思想、拿破仑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泽东军事思想【特点】鲜明的阶级性明显的实践性强烈的时代性突出的继承性丰富的多样性和共同性【过程及内容】古代军事思想(两个区域)①中国·奴⾪社会时期(早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时期建⽴了军队,出现了战争,著作《军志》、《军政》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封建社会时期(中期)公元前8世纪初到公元前3世纪末春秋战国时期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孙武《孙⼦兵法》、吴起《吴⼦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六韬》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基本成熟②地中海⼀带的沿海国家·奴⾪制社会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古希腊、古罗马频繁发动战争,产⽣了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军事思想古希腊著作: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诺芬《远征记》、艾涅《战术》军事思想:1、认识到战争是由根本利害⽭盾引起的2、战争的⽬的是为了征服,谋求城邦、国家和霸主地位3、战争的胜败取决于政治、军事、经济、精神等条件,作战前必须对对⽅进⾏分析对⽐4、注意激励⼠⽓,建⽴信⼼,出其不备古罗马著作:恺撒《⾼卢战记》、阿⾥安《亚历⼭⼤远征记》、弗龙蒂努斯《谋略》、奥尼⼭得《军事长官指南》、韦格蒂乌斯《论军事》军事思想(源于古希腊⼜有所发展):1、进⼀步认识到战争有正义与⾮正义之分2、把军事作为实现政治⽬的的⼯具,⽽政治⼜是配合军事⾏动达成军事⽬的的⼿段3、通过外交⼴泛联盟,孤⽴对⼿,恩威并举,实现⾃⼰的⽬的4、主张以进攻为主,防御为辅5、在被迫处于防御地位时⼒求改变攻防态势,变防御为进攻6、主张建⽴军队,以物质利益保证军队忠诚,以精神⿎励、严格的纪律保持军队战⽃⼒·中世纪(公元476年到1640年)极⼤地限制了军事思想的发展,到后期有缓慢发展代表⼈物:查理⼤帝、瑞典国王、统帅古斯塔夫⼆世代表作:东罗马皇帝⽑莱斯基《战略学》、李欧《战术学》、意⼤利马基雅维利《战争艺术》、普鲁⼠弗⾥德⾥希⼆世《战争原理》《军事典范》军事思想:1、战争被披上宗教外⾐,掩盖统治集团间的利益争夺2、初步涉及战略学、战术学概念3、认识到制海权的重要近代军事思想(两⼤体系)①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形成于17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代表⼈物及著作:俄国苏沃洛夫《制胜的科学》、瑞⼠若⽶尼《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学原理》、普鲁⼠克劳塞维茨《战争论》、⽐洛《新战术》《最新战法要旨》、法国吉贝特《战术通论》、美国马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②⽆产阶级军事思想主要代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军事思想:1、战争和军事是⼀个历史范畴,随私有制和阶级产⽣消亡2、战争是政治通过另⼀种⼿段的继续,要反对⾮正义战争,拥护正义战争3、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是战争根源,⽆产阶级必须⽤暴⼒推翻资产阶级建⽴⾃⼰的统治4、组织城市⼯⼈武装起义,先占领城市,再夺取国家政权5、⽆产阶级要有⾃⼰的新型军队6、⽆产阶级代表⼈民利益,有能⼒条件实⾏⼈民战争,强调军队与⼈民群众相结合7、认识到科学技术进步必然引起战略战术的变⾰8、战争的奥妙在于集中兵⼒,主张积极防御,主动进攻,慎重决战,灵活机动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两半社会1、师夷长技,重整军备2、依靠民众,积极备战3、避敌之长,匿吾之短4、以弃为守,诱敌⼊险现代军事思想①“空中战争”理论(空军制胜论)意⼤利的杜⿊、美国的⽶切尔、英国的特伦查德杜⿊《制空权》②“机械化战争”理论(坦克制胜论)英国的富勒、奥地利的艾曼斯贝格尔、法国的戴⾼乐、德国的古德⾥安、英国的利德尔·哈特③“总体战”理论德国的鲁登道夫《总体战》④“核武器制胜论”理论美国英法⽇德俄罗斯中国【指导作⽤】1、军事实践的⾏动指南2、研究各门军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根本⽅法3、对其他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第⼆节⽑泽东军事思想【定义】⽑泽东创建的关于中国⾰命战争、⼈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民⾰命战争和国防建设与国防⽃争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是中国共产党⼈和亿万军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军事⼯作的指导思想,我军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军事实践的指导⽅针【代表作】《中国⾰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发刊词》【产⽣的主要标志】1、中国⾰命道路思想的确⽴——武装⽃争2、武装⽃争的道路——⼯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3、⼈民军队思想的提出4、农村⾰命根据思想的确⽴5、游击战基本原则的制定——“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诱敌深⼊”、“运动中歼灭敌⼈”【三种作战形式】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主要内容】包括⽆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法论、⼈民战争思想、⼈民军队建设理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和国防建设理论五个部分△⽆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法论是⽑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民战争思想是⽑泽东军事思想的核⼼战争的起源:私有制战争的根源:压迫阶级和剥削阶级(资源的有限性和⼈类贪婪的本性)⼈民军队思想①性质“枪杆⼦⾥⾯出政权”“党指挥枪”——中共领导下的执⾏⽆产阶级⾰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②宗旨全⼼全意为⼈民服务③政治⼯作的三⼤原则官兵⼀致、军民⼀致、⽡解敌军④三⼤民主制度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军事民主⑤严格管理⑥建设⽅向⼈民战争思想(核⼼)定义:⼴⼤⼈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侵⽽组织和武装起来进⾏的战争特征:战争的正义性、战争的群众性理论基础:1、⼈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决定⼒量2、战争的正义性是实⾏⼈民战争的政治基础3、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不是物4、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是实⾏⼈民战争的必要条件主要内容:1、坚决依靠⼈民,充分动员⼈民2、建⽴⼀⽀⼈民的军队3、建⽴巩固的⾰命根据地4、以武装⽃争为主与其他⽃争形式紧密配合5、以⼈民军队为⾻⼲,实⾏主⼒兵团(野战军)、地⽅兵团(地⽅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的武装⼒量体制战略战术:1、战略上藐视敌⼈,战术上重视敌⼈2、保存⾃⼰,消灭敌⼈3、实⾏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历史地位】1)⽆产阶级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3)我国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指南孙⼦兵法以“计”为⾸篇,主要论述研究和谋划战争的重要性,阐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提出了“攻其⽆备,出其不意”等军事名⾔作战篇“兵贵胜,不贵久”的速胜思想“因粮于敌”等作战原则谋攻篇揭⽰了“知彼知⼰,百战不殆”的著名军事规律第⼆章中国国防第⼀节国防概述【含义】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进⾏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教育等⽅⾯的活动。
军事概论
![军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5a975914c5da50e2524d7fce.png)
52
孙子为什么能写出《孙子兵法》?
1.齐国是姜太公的封地,姜太公是兵家鼻祖,齐地受 太公影响,民风尚武好谋,孙武既生于此,受其濡染 而好兵尚谋应在情理之中。 2.孙子出身贵族,使他有条件接受教育,学习历史和 古代军事典籍。
3.孙书、孙凭都是善于领兵作战的将领,潜移默化地 影响孙武,并传授其一些军事知识和经验势所必然。 4.伍子胥等人与孙子朝夕相处,切磋交流,其观点识 见对孙子定有所裨益。 5.孙子任吴国将军后的军事实践,更是《孙子兵法》 的重要渊源。
《武 经 七 书》
《孙子》 《吴子》 《司马法》 《尉缭子》 《六韬》 《三略》 《李卫公问对》
孙武
吴起
司马穰苴
尉缭
佚名
17
公元前221-960年 秦汉晋隋唐
封建社会
特 点: 1、战略思想成熟、完善
2、与各军兵种相适应的军事思想的形成
3、军事理论的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如 诸葛亮《隆中对》
18
(四) 形成体系时期
B· 利德尔· H· 哈特(英国军事理论家) 这本著作堪称兵法之精华,在过去所 有的军事思想中,唯有克劳塞维茨可以与 孙子相提并论,然而它著书立说的时间虽 然比孙子晚二千年,但它在观点上都比孙 子落后,而且有些观点已经过时,相比之 下,孙子看问题更加敏锐更加深刻,它的 学说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28
詹姆斯· 克拉维尔 我真诚地相信,如果我们近代的领导人
34
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田、鲍、 栾、高四大家族争权夺利,互相迫害。孙武出 自田氏,对这种内部斗争既反感也害怕,便决 定远奔他乡、另谋出路。 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 左右,18岁左右的孙武来到了生机勃勃的吴国 隐居下来,一面写作兵书,一面等待时机。 隐居期间,孙子与伍子胥结为密友。 后来,伍子胥向吴王阖闾力荐孙子为将。
第二讲 军事思想概述
![第二讲 军事思想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bc11e2d376baf1ffc4fad26.png)
一、军事思想的概念和特点
特 概 念 点
阶级性
时代性 实践性 继承性 通用性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 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产生于
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
上,同时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 和影响。
二、军事思想研究的内容
现代军事科学 军事理论科学 军事思想 包括战争观、战 争与军事问题的 方法论、战争指 导思想、建军指 导思想 军事学术 包括战略学、战役学、战术学、 军队指挥学、军事运筹学、军制 学、战争动员学、军事教育训练 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队后勤 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 军事技术科学
军事思想基本成型 包括战争论、治兵论、 《孙子兵法》标志着我国 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
《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司马法》《孙膑兵法》 《尉缭子》《六韬》
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
法论等,为后世战争思 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时代特点
封建社会发展的上升阶段
战争特点
1.开始以铁兵器为主 2.骑兵成为战争的主角 3.舟师水军参战更多了 西汉破甲矛骑兵
,而是更好的武器的发明和士兵成
分的改变。 ——恩格斯《反杜林论》 恩格斯
时代特点
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
战争特点
1.开始使用金属兵器
2.军队数量少战争规模小 3.没有专职军事指挥 4.逐渐以战车为核心作战 商代青铜钺——权力象征
时代特点
奴隶社会从确立、发展到鼎盛
战争特点
1.开始使用金属兵器
2.军队数量少战争规模小 3.没有专职军事指挥 4.逐渐以战车为核心作战 商代青铜矛和青铜戈——主要兵器
《武经总要》:总结古
今兵法和本朝方略。
军事思想概论
![军事思想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f0cfeda9d1f34693daef3e21.png)
一、军事思想的涵义
概述
(一)军事思想
军事思想的内容: 军事思想的内容:
一是军事哲学层次 – 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战争观、 二是军事实践的指导层次 – 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 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 基本方针和原则、 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 则等
一、军事思想的涵义
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古代) 二、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古代)
概述
充实提高时期军事基本情况
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中叶,经 时期: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中叶, 10世纪中叶 历了秦、 历了秦、汉、晋、隋、唐等几个封建王朝 代表作: 卫公兵法》 代表作:《卫公兵法》 军制:武装力量体制基本成型,大致由中央军、 军制:武装力量体制基本成型,大致由中央军、 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 地方军和边防军三大部分组成,集权于皇帝 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长, 战争:规模增大,时间延长,区域范围广 作战样式: 作战样式: – 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 大规模的骑兵集团作战、横渡江河作战、 水上交战以及水陆配合作战较多
特种战争(低强度战争) 特种战争(低强度战争) 常规战争 核战争 机械化战争 高技术战争 信息化战争
一、军事思想的涵义
概述
( 三 )战 争
全面战争 局部战争(有限战争) 局部战争(有限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 海湾战争、 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 阿富汗战争
特种战争(低强度战争) 特种战争(低强度战争) 常规战争 核战争 机械化战争 高技术战争 信息化战争
概述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萌生时期 形成时期 充实提高时期 系统完善时期
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古代) 二、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古代)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eefe73f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0.png)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AL—1)绪论一、军事思想的定义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古书用“兵法”、“兵略”、“兵谋”、“韬略”、“计”、“策”、“术”等表示军事思想2、军事科学包括1)军事思想A、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B、军事哲学C、古代军事思想D、外国军事思想2)军事学术3)军事技术3、军事思想与军事理论1)军事思想是一种哲学、阶级观念的高层次的思想,可代表某一阶级、国家对军事问题的基本观念。
2)军事理论是在军事思想的知道下产生的,一般比较系统、全面,是军事思想的具体化,是军事问题的系统化认识。
3)军事理论是军事思想的具体体现,但不是全部,不能划等号4、军事思想的定义1)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2)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3)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4)是军事科学的综合性基础理论门类,对军事科学其他门类的研究与发展具有总体知道作用,又从军事科学其他门类中汲取营养,使自身不断发展5、军事思想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军事思想与军事学其他学科A、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B、对其他学科有指导作用C、也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2)军事思想与哲学3)军事思想与历史学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与研究对象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定义:是中国古代个民族、各阶级及其军事家、兵学家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系统理性认识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容1)战争观2)国防思想3)建军思想4)军事哲学5)战略战术思想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对象1)影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各种因素A、军事实践,中国古代的军事战争实践,是中国军事思想发展的动力B、军事思想发展以新的生产力与新的生产关系为前提2)总结与概括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兵家A、最早的兵家,巫师卜祝B、文人、武士、智者的三位一体——言兵者皆以姜太公为宗C、由于战争实践与理论造诣,春秋时期而兵家出——兵圣孙武a、文武兼备,战争实践理论造诣b、战争转折意义的指导者c、个别特殊战场表现突出并总结出理论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载体——兵书A、殷商的甲骨文、金文B、西周出现了正式的兵书a、1932年的陆达节编的《中国历代兵书目录》,收1304种兵书,6831卷,另有203部不知卷数,其中存世288部,2106卷b、1944年编的《中国兵书现存书目》,存世281部,1935卷c、1988年许保林编的《中国兵书知见录》,收兵书3380部,23503卷,包括959部不知卷数;其中存世2308部,18567卷,其中137部不知卷数d、1990年刘申宁编《中国兵书总目》,收兵书4221部e、《武经七书》——《孙子兵法》、《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三、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重要意义1、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不仅有教育功能,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2、不仅是古代指导战争与军事实践活动的理论武器,而且可以为当代治军提供思想营养3、不仅是军事思想与军事历史的必修课,而且是所有未来军官的必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教学目的:树立公民的国防意识,同时也为大家提供理解当前政治军事问题的一个角度。
(《司马法》:“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孔夫子曰:“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北宋何去非的《何博士备论·汉武帝论》:“兵有所用……有所不用。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涵1.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研究的是武装力量建设和使用的原则和原理。
大致包括:战争观(对战争的基本看法);国防思想;作战思想;建军思想;军事哲学(对军事和战争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中国古代各阶级、各政治集团及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关于战争、军队等一系列军事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军事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拥有自己独特文化的文明古国,我国传统的军事文化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自己的特色。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大量的的战争经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军事家和军事思想家,这就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
同时,我国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经济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文化心理、道德理念等都对我国的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和鲜明的特点。
时间: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萌芽于夏商,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丰富发展于秦汉至明清时期。
作为观念形态的军事思想,它的起源和发展至少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一定数量战争经验的积累;二是人类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三是文字的产生。
思想只有以文字作为载体才能流传下来,有了文字之后,人类才进入了历史时期。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目前还没有发现系统的商代军事著作,我们对这一时期军事思想的了解主要源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说它们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开始。
载体: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载体主要是兵书,也包括其他典籍中大量的论兵篇章,史书中关于军事人物、战争、军事制度等方面的记载。
在古代,“兵”字的意思非常宽泛。
它有兵器、军队、士卒、战争、军事、战斗、战法等含义,“武事之总名也”,中国古代常常将与军事相关的知识称之为兵法等,包括治兵、用兵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等,所以人们很早就把记录有关军事和战争内容的图书称为兵书。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
代表作:《武经七书》。
最早的兵书有西周时期的《军志》、《军政》等,现存最早的是《孙子兵法》。
2.研究古代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提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和一般指导原则,可以为我国的军事思想研究提供养料。
现在我们认为军事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它就有规律,就能为我们所认识。
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助于我们对三代领导人的军事思想的进一步理解,也可以为研究现实军事问题提供历史的材料。
(2)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造就杰出军事人才的必由之路。
吴下阿蒙。
范仲淹:“为将者不知古今,匹夫之勇”。
(3)开拓视野,广学益智,古为今用。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一个智慧的宝库。
管理学。
一些日常用语,如“有备无患”,“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由于时代与传统的因素,一方面仍然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不可讳言它的历史局限性,需要我们去继承、批判、扬弃与发展。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军事思想史是军事史的一个部分,其任务是研究各种社会经济形态下军事行动的形态以及军事思想的沿革和发展,提示过去发展的规律,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马克思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托夫勒指出,我们制造战争的方式反映了我们创造财富的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见课件)。
从军事史的发展分期来讲,前三阶段处于冷兵器时代,宋元以后出现了火器,才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时代。
(一)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夏商西周)——产生时期由石器时代进入到金属时代。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
甲骨文出现。
文字的出现,代表人类进入了历史时期。
在此前的史前时代,也发生了一些战争。
神农氏伐斧燧之战,黄帝与炎帝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的涿鹿之战,大禹伐三苗等等。
通过这些战争,以炎黄部落为主体的华夏民族逐渐成形。
军事活动需要对双方力量作客观冷静的估计,同时也需要严密的组织和计划,国家机器的雏形在战争中逐渐建立起来了,加速了部落联盟向国家的转化。
建立国家,也就是建立国家机器,而军队是国家暴力机器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古人说:“国之大事,惟祀与戎。
”这一时期的主要战争有夏后启伐有扈氏的甘之战,商汤攻夏的鸣条之战,周武王伐商的牧野之战等。
军事上的特点:(1)开始使用金属武器。
以青铜器为主,后期开始出现铁器。
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夏代逐渐由新石器时代过渡到青铜时代。
夏代青铜武器还比较少,二里头发现了一些小工具和兵器,有矢镞及戈、戚等。
商代是我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都发现过商代的青铜的冶炼遗址和青铜器。
在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中发掘出大量的青铜武器,形制已经非常齐全。
西周已经开始向铁器时代过渡,1972年河北藁城台商代遗址铁刃铜钺。
(2)车战逐渐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
恩格斯说:“起初马匹大概仅用于驾车,至少在军在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就已经有了军队编组和队形,甚至作战命令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我国出现了最早的军事著作《军志》、《军政》等。
从其引文来看,其内容大致归纳、总结、记载了一些军事规律和指挥原则,类似今天的战斗条令。
如“视不相见,故为旌旗;言不相闻,故为金鼓”(指挥系统)(《孙子》引《军政》)。
“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的战术原则)(《左传》引《军志》)。
(二)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末(春秋战国)——迅速发展时期春秋(BC770周平王东迁至BC453三家分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一个大变化的时代,传统的史学观点,这时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一个大发展时期。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也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
表现:《武经七书》中有五部在先秦。
汉初张良、韩信整理兵法,“百八十二家”,《汉书•艺文志》著录53家。
时代特点:变。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周初1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尚有1200个,见于《春秋》经传者170个。
“礼崩乐坏”的时代。
大发展的原因: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生产关系出现。
标志:铁器的大量应用。
铁制工具大量使用。
铁兵器的制造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铸铜既难,求铁甚易”。
铜铁兵器并用。
2.频繁的战争、技战术的进步和各国军事改革的兴起。
战争频繁,春秋大约有600多次,《左传》记载有483次。
军事改革。
管仲、吴起、商鞅。
共同的特点,注重耕战,扩大兵员来源,“作丘甲”。
适应封建主义的步、骑作战代替了车战,军队规模扩大。
战国七雄各有兵“名师数十百万”,秦有“奋击”百万,楚“带甲”百万。
步兵。
BC541年,晋国荀吴在与狄人作战时采纳魏舒的建议,“毁车以为行”。
《左传》:“郑不车战”。
BC505吴楚柏举之战,吴选“利趾”三千人作为前锋部队。
骑兵。
BC307年,赵武陵王胡服骑射。
但其实在殷墟遗址中已经发现过原始的马具,这时可能出现过一些个别的武装骑士,但成建制的骑兵部队还没有。
战国的骑兵数目比较少,BC244年,李牧在编组部队对抗匈奴时,选战车一千三百乘,骑一万三千匹,步兵五万人,弓箭手十万人,骑兵占8%。
秦军号称百万之众,但只有骑万匹。
没有马鞍和马镫,骑兵的主要作战兵器是弓弩,(快速步兵?)。
魏国武卒:1、全身披甲,能操作十二石的弩。
2、身背五十支箭和一支戈,头戴铁盔,腰佩短剑,带三天粮食,半天走一百里。
武骑士:身高七尺五寸(1.73),能在马上射箭,敢于以少击众。
武车士:四十以下,身高七尺五寸,跑步能追及快马,在奔驰中跳上战车,力能在车上掌握大旗,拉满八石弓。
军事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弩,韩国的弩可射击600步。
筑城和攻城技术,秦赵等国筑北方的长城;攻守用的器械增多,比如云梯的使用等,使得城市的攻防战术发展起来。
战争的规模扩大。
BC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晋军动用兵车700乘,士兵21000或52500人;BC484年,吴齐艾陵之战,吴军四军有众十余万,齐军一战损失兵车800乘,24000人;至春秋末期,用兵十余万人已属正常,《孙子》中屡次提到“带甲十万”等语。
战争的时空扩大。
以前的战争,一战就解决问题,到后来有打几个月的甚至经年不息的。
赵武灵王“以20万之众攻中山,5年乃还”。
齐相孟尝君攻楚,5年乃罢,继而又用兵西困秦3年。
柏举之战。
3.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逐步形成。
以国王为中心的封建集权的郡县制度代替了分封制(春秋),以军功爵制为基础的官僚制度代替了世官世禄制。
春秋时晋国已设县,后又在边境设郡。
赵鞅:克敌者上大夫授县,下大夫授郡。
4.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儒、道、法、墨、杂、阴阳等家皆论兵,为当时军事思想的繁荣提供了思想基础。
(1)以初步否定“天命理论”为中心的唯物主义思潮勃兴而起。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荀子:“天行有常,不以桀存,不以纣亡。
”《尉缭子》:“先神先鬼,我稽我智。
谓之天官,人事而已。
”(2)以努力揭示事物运动特性为宗旨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崛起。
兵家与道家之间的特殊关系。
老子:“反者道之动”;“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先秦兵家认为,要造成有利的作战态势,掌握战场主动权,在作战指挥上首先要解决战术上的奇正变化运用问题,“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孙子·势篇》)。
既重视正确地配置和使用兵力,“以正合,以奇胜”(同上);“正兵贵先,奇兵贵后,或先或后,制敌者也”(《尉缭子·勒卒令》)。
更重视高明地选择和运用战术,“奇正相生”、“奇正相变”。
其次是要贯彻“避实击虚”的原则。
表现为在对攻击目标、攻击方向的选择上,是要避开敌人的强点,攻击敌人虚弱但却是性命攸关的关键部位,从根本上调动和制服敌人。
这用孙子的话说,是“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孙子·虚实篇》);用《吴子》话讲,是“用兵必须审敌虚实而趋其危”(《料敌》);用《孙膑兵法》话说,是“必攻不守”(《威王问》);用《管子》话说,则是“攻坚则韧,乘瑕则神,攻坚则瑕者坚,乘瑕则坚者瑕”(《制分》)。
在对攻击时机的把握上,是要避免马上同强敌作正面交锋,待运用各种手段使敌士气瓦解后,再乘虚蹈隙,一举破敌,“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军争篇》);“凡战,击其微静,避其强静;击其倦劳,避其闲窕;击其大惧,避其小惧”(《司马法·严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