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100个经典经济学案例分析
昭君出塞——资源短缺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
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
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
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
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
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
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
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
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
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
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
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
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经济学案例分析三篇
经济学案例分析三篇昭君出塞资源短缺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
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
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
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
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
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
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
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
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
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
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
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
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经济学小故事及原理
从前有一个农民,他只有一头牛。
这头牛每天能够耕种他所有土地的面积,并且产出一定数量的粮食。
农民每天都会全力以赴地耕种土地,力求获得更多的收益。
有一天,这个农民听说了一个经济学原理,叫做"边际效益递减"。
他通过思考和观察发现,随着他不断增加牛的工作时间,每增加一小时所获得的额外粮食产量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一开始增加工作时间可以带来较大的收益,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额外收益逐渐减少。
于是,农民决定将每天工作的时间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用来耕种土地,另一部分用来让牛休息。
他发现这样做,牛在耕种土地时,效率更高,产出更多的粮食。
当牛休息时,农民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些其他的工作,比如修理工具,也能获得一些额外的利益。
农民通过观察和实践,理解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原理。
他
意识到,每个决策都需要做出取舍,每个选择都会带来一些机会成本,即放弃其他的利益。
他发现通过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
最终,这位农民成功地将他的农田耕种得更加高效,获得了更多的粮食产量。
他从这个小故事中学到了经济学原理的重要性,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经济学原理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身边得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一)中国古典故事中得经济学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得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得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得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但就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就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得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
于就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她,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得部队.此时得吴三桂被李自成得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得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得两个消息:其一就是吴三桂得父亲被李自成得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就是吴三桂最爱得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得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得一片非议。
这时候占据北京得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就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就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得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得团结;其二就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就是一股不可小觑得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
对李自成来说真得就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就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
她十分清楚,以自己得这点兵力就是无法抵挡大顺军得,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
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就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就是奋起力量与她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得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得知吴三桂借兵得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
聪明得多尔衮提出了借兵得条件,那就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此时得吴三桂已经就是热锅上得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得爱妾还在敌军之手,于就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
田忌赛马经济学原理
田忌赛马经济学原理田忌赛马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典故之一、故事中,田忌的马明显比对手的马要弱,但是通过巧妙的策略,他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个典故中蕴含的思维模式和策略,与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些原理紧密相连。
在下文中,我将通过对田忌赛马的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展示它们如何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
第一个经济学原理是资源配置原理。
在田忌赛马中,虽然田忌的马明显比对手的马要差,但是通过在各个比赛中灵活调整资源的配置,他最终扭转了比赛的局势。
这告诉我们,在经济活动中,对于有限的资源,如何合理地进行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实生活中,企业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力、技术等,通过合理配置这些资源,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个经济学原理是选择成本原理。
在田忌赛马中,田忌为了在比赛中取胜,选择了在关键比赛中使用自己的最好的马,并牺牲了其他比赛的胜利。
这个决策带来了一个选择成本,即放弃其他比赛的胜利可能带来的利益。
在经济活动中,也存在类似的选择成本。
企业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不同选项之间的成本和利益,以及选择一些选项所放弃的其他选项带来的机会成本。
只有合理权衡这些成本和利益,才能做出最佳决策,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第三个经济学原理是比较优势原理。
在田忌赛马中,田忌明确意识到自己的马比对手的马要差,因此选择了使用不同的策略,即在每个比赛中使用自己最好的马,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个策略充分利用了田忌的比较优势,也就是他的最好的马相对对手的其他马来说更好。
在经济活动中,比较优势原理同样适用。
企业在选择生产和经营方向时,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专注于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而不是无限制地追求全面发展。
只有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企业才能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第四个经济学原理是信息不对称原理。
在田忌赛马中,田忌选择了隐瞒他最好的马的实力,以便在比赛中保持对手的不知情状态。
这个做法利用了田忌对对手的信息不对称,使得对手无法做出最优决策。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红楼梦》中的经济案例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贾宝玉一家的兴衰故事。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贯穿始终,包括贾府的财富管理、贾宝玉的挥霍浪费、贾府的经济衰落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衰退等问题。
2. 《水浒传》中的经济案例分析:《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包括梁山泊的财富来源、梁山泊的经济发展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发展等问题。
3. 《西游记》中的经济案例分析:《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孙悟空等人的取经之路。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包括取经过程中的财富管理、财富的来源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活动等问题。
4. 《三国演义》中的经济案例分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在小说中,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包括各个势力的财富积累、财富的利用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经济案例,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的财富分配、经济竞争等问题。
这些著名故事中的经济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财富分配等问题,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经济学的启示和教训。
中国历史经济故事诚信
中国历史经济故事诚信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与经济和诚信相关的故事,以下是其中一些
例子:
1. 商鞅变法,商鞅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提出
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措施,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其中包括推行
均田制、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并建立了严格的法律制度,以保障人
民的财产权益和促进商业发展。
商鞅变法的成功,为中国古代经济
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通道,通过陆地和海上交通线路连接了中国和欧洲。
这条贸易路线不仅促
进了中国的经济繁荣,也推动了文化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商人通过
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西方,同时也带回
了西方的商品和文化。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
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和政治改革方案,被称为“王安石变法”。
这些
改革包括推行青苗法和免役法,鼓励农民种植粮食和发展手工业,
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他还建立了官方的财政监督机构,以确保
政府的财政收支诚信透明。
4. 钱塘江大潮,钱塘江大潮是中国宋代时期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但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商人的诚信和勇敢精神。
面对洪水的威胁,许多商人选择留守自己的船只,保护自己的财产,并帮助其他人度
过难关。
这种诚信和互助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被称赞和传承。
综上所述,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与经济和诚信相关的故事,这些
故事展示了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和商业交往中的诚信原则和价值观。
这些故事不仅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也对今天的社会和商业活动仍
然具有启示意义。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
中国著名故事经济学案例分析1. 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资源配置和决策行为的学科,而故事是人类传递信息和价值观的重要方式之一。
将经济学与故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对中国著名的故事经济学案例进行分析,以展示经济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2. 案例一:《孟子》中的“富贵不能淫”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思想家,他在《孟子》一书中提到了“富贵不能淫”的观点。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富有的商人,他拥有无尽的财富和权力,但他并没有被这些物质所迷惑,而是保持了节制和廉洁的品德。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的正确看待,即财富应该被用于造福社会和他人,而不是被个人欲望所驱使。
这种价值观在经济学中被称为“财富效应”,即财富的积累和分配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3. 案例二:《红楼梦》中的“封建社会的衰落”《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贵族家庭的经济困境。
这个故事中,贾宝玉的家族由于奢侈浪费和无能管理导致财富逐渐消耗,最终导致家族的破产和衰落。
这个案例反映了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和“机会成本”概念,即资源的有限性和选择的必要性。
同时,这个案例也揭示了经济制度和家庭管理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4. 案例三:《水浒传》中的“贫富悬殊与社会不公”《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一群义贼的故事。
故事中,贫苦百姓和富贵权贵之间存在巨大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现象。
这个案例反映了经济学中的“收入分配不均”和“社会公正”的问题。
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这个案例引发了人们对于财富再分配和社会公平的思考和讨论。
5. 案例四:《西游记》中的“市场经济和竞争力”《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物的取经之旅。
在这个故事中,孙悟空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战胜困难和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七个经济学故事看到的经济学
七个经济学故事看到的经济学故事一:买瓜与卖瓜一个小女孩拿着三毛钱来到瓜园买瓜,瓜农见她只有三毛钱,便想糊弄小女孩,于是随手一指未长大的小瓜说:三毛钱只能买这个小瓜。
没想到小女孩很开心的就答应了,并把三毛钱给了瓜农,瓜农很惊讶的说:“这个瓜还没熟呢,你要怎么吃?”小女孩说:你收了我的钱,那这个瓜就是我的了,等这个瓜长熟了我来取,再把它卖掉。
『大梅点评』首先这个小故事要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收益与风险并存,从小女孩角度来讲,这是一个长线投资的经典案例,她运用少量自有资金换取了一个有巨大潜力的商品,但她同时也增加了”瓜不能成熟“风险;而从瓜农的角度来看,同样这也是一个规避风险的案例,他收获了即时的利益,同时也规避了”瓜不能成熟“的风险,但他丢失的是长期更为丰厚的收益。
虽然此故事中有规避风险的影子,但总体来看,长线投资更为明显,而且避开风险来讲,小女孩的投资回报更为优异。
故事二:烂水果的处理方式有一个投行新人问前辈:“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个快烂掉的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个烂的水果卖出去?新人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
这位前辈摇了摇头,拿起一个水果刀,把水果烂的部分去掉,弄了个水果拼盘,然后告诉新人:按照比水果价格高出十倍卖掉。
『大梅点评』1.首先这个故事深刻的体现出‘姜还是老的辣’这六个字的哲理,反之也体现出核心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于投行这个职业,尤其是针对现在创业期的企业,投行的重要性更是胜于一个企业的核心人才。
2. 经济学是研究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规律的理论。
简单地说就是资源分配与价值最大化。
烂水果对果农来说是没有价值的,但是到了会动脑的果商手里就成了水果拼盘,有了更高的价值。
烂果对不同的人价值不同,这就涉及到了资源如何分配。
烂果如何卖出更高的价格这就是价值最大化的问题。
故事三:泡沫当你决定上网聊天,这叫创业。
你决定吸引美女眼球,这叫定位你说你又帅又有钱,这叫炒作你问“谁想和我里聊天”,这叫广告你又问“有美女吗”,这叫市场调查有200人同时回答“我是美女”,这叫泡沫经济『大梅点评』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古代经济法律方面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时期,尤其是在宋太宗时期,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
然而,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各种经济纠纷和犯罪行为也随之增多。
本案例选取了宋太宗时期的一起商业欺诈案,旨在揭示古代经济法律制度的运作和司法实践。
二、案件经过1. 案件起因宋太宗时期,江南地区某镇有一家名为“诚信布庄”的布匹店,店主王诚信为人诚实守信,生意兴隆。
然而,有一天,一位名叫李风的商人来到了这家布庄,声称要购买大量布匹。
王诚信见有利可图,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2. 欺诈行为李风与王诚信商定,以每匹布一百两白银的价格购买。
在交易过程中,李风声称自己随身携带了大量银两,但由于路途遥远,不便携带过多银两,请求王诚信先行发货。
王诚信考虑到李风的信誉,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随后,王诚信将价值数千两白银的布匹装船发货。
然而,李风在收到货物后,并未按照约定支付银两。
相反,他编造了一套理由,称自己的银两被官府查封,请求王诚信再等一段时间。
3. 案件发现在等待李风支付银两的过程中,王诚信发现李风的言行举止越来越可疑。
于是,他暗中派人调查,发现李风并非真正的商人,而是一个惯犯。
原来,李风在各地以同样的手段行骗,得手后就逃之夭夭。
4. 案件审理王诚信将情况报告给了当地官府。
官府接到报案后,立即展开了调查。
经过审讯,李风交代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原来,他看到王诚信的布庄生意兴隆,便心生贪念,决定以欺诈手段骗取布匹。
在审理过程中,官府依法查明了李风的犯罪事实,并对其进行了审判。
根据《宋刑统》的相关规定,李风的行为构成欺诈罪,应受到严厉的惩罚。
三、案件判决根据《宋刑统》第二百五十一条规定:“凡以欺诈手段,骗取财物者,杖八十,徒一年。
”鉴于李风的犯罪情节,官府依法对其进行了判决:1. 没收李风非法所得的布匹;2. 没收李风用于犯罪的银两;3. 对李风杖八十,并流放边疆;4. 对王诚信的损失,官府责令李风赔偿。
四、案件反思这起商业欺诈案的发生,不仅揭示了古代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宋代法律制度在打击经济犯罪方面的积极作用。
著名经济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万科是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具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然而,在2015年,万科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股权争夺战,这场争夺战的主角是宝能集团。
万科与宝能之争成为我国经济法律领域的一大热点,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案情简介1. 事件起因2015年,宝能集团通过旗下的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增持股份的方式,迅速成为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在短短几个月内,宝能集团增持股份达到5%以上,触及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敏感线。
随后,宝能集团又增持股份至10%,触发全面要约收购义务。
2. 事件经过在宝能集团增持股份的过程中,万科管理层对此表示反对,认为宝能集团的增持行为违背了公司治理原则。
双方在股权争夺战中展开了一系列的较量,包括:(1)万科管理层在2015年7月1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否决了宝能集团提出的董事会、监事会候选人名单。
(2)万科管理层与深圳地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寻求深圳地铁集团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以对抗宝能集团的增持。
(3)2015年12月18日,证监会调查组进驻万科,调查宝能集团增持股份的资金来源。
(4)2016年1月,万科召开董事会,决定罢免宝能集团提名的董事、监事候选人。
(5)2016年2月,宝能集团向证监会递交了《关于申请撤销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许可事项的请愿书》,请求撤销前海人寿的保险业务许可证。
3. 事件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的较量后,万科与宝能之争最终以和解告终。
2016年6月,宝能集团将其持有的万科股份减持至10%以下,不再具备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资格。
万科管理层与深圳地铁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深圳地铁集团成为万科第二大股东。
三、案例分析1. 股权争夺战的法律问题(1)信息披露义务: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在增持股份达到5%时,应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宝能集团在增持股份过程中,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2)全面要约收购义务: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的规定,当收购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达到30%时,应当依法向所有股东发出全面要约收购。
典型经济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业务。
公司成立之初,由三位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分别为张三、李四和王五,各自持有公司30%的股权。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
然而,随着公司经营权的逐步集中,三位股东在公司管理和发展方向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股权纠纷。
二、案件争议焦点1. 股东会决议效力问题2. 股东知情权、质询权及查阅权问题3. 股东分红权问题4. 股权回购问题三、案件事实1. 2009年,公司召开股东会,决定由张三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及执行董事。
李四和王五认为张三在经营管理中存在重大失误,导致公司损失严重,遂提出反对意见。
然而,由于张三持股比例最高,股东会决议仍得以通过。
2. 2010年,公司召开股东会,讨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四和王五提出要扩大公司业务范围,进军其他领域。
张三则认为应专注于房地产开发业务。
在股东会上,李四和王五的提议未获通过,他们认为股东会决议违反了公司章程规定,损害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3. 2011年,公司实现盈利,但分红方案未在股东会上讨论。
李四和王五认为张三利用其控制地位,未公平分配公司利润,遂要求查阅公司财务报表。
然而,张三以保密为由拒绝提供相关资料。
4. 2012年,李四和王五因个人原因希望退出公司,与张三协商股权回购事宜。
张三提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回购股权,李四和王五认为不合理,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四、法院判决1. 关于股东会决议效力问题:法院认为,张三在股东会上利用其持股优势,未充分尊重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导致股东会决议存在瑕疵。
但考虑到公司经营需要,判决该决议有效,但张三需承担相应责任。
2. 关于股东知情权、质询权及查阅权问题:法院认为,张三未履行股东义务,拒绝提供公司财务报表,侵犯了李四和王五的知情权。
判决张三提供公司财务报表,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 关于股东分红权问题:法院认为,张三未在股东会上讨论分红方案,侵犯了李四和王五的分红权。
经济学小故事案例分析
经济学小故事案例分析李斯的《谏逐客书》——效率战国末年,群雄争霸,各国都急需人才,以便使自己的国家取得胜利。
不甘平庸的李斯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辉煌的事业。
于是李斯师从荀子,苦练帝王之术,以期将来有所作为。
李斯发愤图强,很快就得到了老师的真传,学到一身本领。
学有大成之后便拜别恩师荀卿,孤身一人来到秦国。
由于李斯博闻强识,到秦国后不久就被秦宰相吕不韦看中,遂举荐李斯为官。
虽然官职较小,但却能使李斯在秦国立脚,当然也有了和秦王接触的机会,这为他后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机会终于来了,他抓住时机对秦王进言:“大王圣明,现在的秦国是兵强马壮,六国都不是大王您的对手,您可以消灭六国,一统天下,完成千古未有之帝业。
”秦王一听此话,很是高兴,于是就提拔了李斯。
由于李斯提供给秦王统一六国一系列的做法很有成效,最后官拜客卿。
就在李斯飞黄腾达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件事。
韩国因惧怕与秦交战,派水利工程师郑国去帮助秦国修建水渠——即后来的郑国渠,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修渠来牵制泰国,防止其进攻韩国。
可惜没过多久,这个计划就露出了马脚。
秦王当然十分气愤,再加上国内大臣的鼓动,说从外国来秦国的人都心怀鬼胎,于是秦王决定驱逐这些动机不纯的“外国人”。
秦王在全国下逐客令,李斯来自楚国,被驱逐出去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
一心想建立功勋的李斯哪能就这样被遣回国啊,冥思苦想之后,决定写一封劝秦王不要下令逐客的谏,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谏逐客书》。
大致内容是说:“今天秦国的强大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吸纳外国人才的缘故。
举了几个最典型的例子:第一是秦孝公重用卫国人商鞅,通过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第二是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策略,瓦解了六国合纵抗秦的联盟,解除了他们对秦国的威胁”。
《谏逐客书》打消了秦王逐客的想法,使得秦国继续重用外来人才,这些人才既有文臣也有武将,他们为泰国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最后李斯官拜宰相,完成了他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愿望。
我国法律经济学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反垄断法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阿里巴巴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平台之一,其市场地位和影响力不言而喻。
然而,在2019年,阿里巴巴因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调查,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该案件为例,分析我国反垄断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案件概述2019年4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进行反垄断调查,原因在于阿里巴巴在多个电商平台强制要求商家“二选一”,即商家只能在其平台上选择一个平台进行销售,不得同时在其他平台销售同一商品。
这一行为被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三、案例分析1.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认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应当依据下列因素:(1)该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以及相关市场的竞争状况;(2)该经营者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3)该经营者的财力和技术条件;(4)其他经营者对该经营者在交易中的依赖程度;(5)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难易程度;(6)与认定该经营者市场支配地位有关的其他因素。
在本案中,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子商务平台市场具有显著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其行为对市场结构和竞争状况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定阿里巴巴集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还规定,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1)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2)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3)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4)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5)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6)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7)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中国经济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日益繁荣,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在追求高额回报的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房地产市场的热度,进行非法集资活动,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本案涉及某房地产公司非法集资案,以下是详细情况。
二、案情简介(一)公司基本情况某房地产公司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
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物业管理等业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该公司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质的物业项目,在市场上取得了较好的口碑。
(二)非法集资行为2015年,某房地产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规模,筹集资金,开始实施非法集资活动。
具体表现为:1. 通过虚假宣传,夸大公司实力和项目前景,吸引投资者购买公司债券。
2. 利用公司内部人员,向亲朋好友推荐公司债券,承诺高额回报。
3. 采取“庞氏骗局”模式,前期向部分投资者支付高额回报,以获取更多投资者的信任。
4. 部分投资者在获得回报后,继续向亲朋好友推荐,导致集资规模不断扩大。
(三)受害投资者情况截至2017年,某房地产公司非法集资涉案金额达10亿元人民币,涉及投资者1000余人。
许多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遭受了经济损失。
三、案件处理(一)立案侦查2017年,当地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对某房地产公司涉嫌非法集资进行立案侦查。
(二)调查取证侦查机关对某房地产公司进行了全面调查,查明了公司非法集资的事实,收集了大量证据。
(三)提起公诉2018年,检察机关对某房地产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提起公诉。
(四)法院判决2019年,法院依法对某房地产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判决:1. 某房地产公司犯非法集资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万元。
2. 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犯非法集资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
3. 参与非法集资的其他责任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罚金。
四、案件启示(一)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本案提醒广大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要增强风险意识,理性投资。
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故事
历史上著名的经济学故事《经济学中的动物小故事》篇①:《蚂蚁的储蓄罐》在一片小小的草地下面,住着一群蚂蚁。
其中有一只小蚂蚁叫小黑,它特别贪玩,每天只知道在外面闲逛找乐子,从没想过为以后做打算。
有一天,蚂蚁家族的长老把大家召集到一起说:“冬天快要来了,我们需要储存更多的食物,要不然就会挨饿。
”小黑听了之后,心里有点不屑,觉得冬天还早着呢。
可是其他蚂蚁都开始忙碌起来,四处寻找食物然后搬回家。
小黑看到大家这么努力,觉得自己也该做点什么了。
于是,小黑不再贪玩,跟着大家一起寻找食物。
开始的时候,小黑只能找到一点点小碎屑,但是它不灰心,不断学习经验。
它跟着年长的蚂蚁去更远的地方寻找大颗的米粒和面包屑。
小黑慢慢变得强壮起来,一次能够搬运比自己身体还大的食物。
冬天终于来了,外面冰天雪地的。
当很多小动物饿肚子的时候,蚂蚁们在温暖的巢穴里靠着之前储存的食物安心地生活着。
小黑看着满洞穴的食物,心里特别高兴。
点评:这个故事告诉小朋友们要懂得未雨绸缪,就像蚂蚁一样早早为未来做准备,学会储蓄。
不要只贪图眼前的快乐,要有长远的眼光,勤俭节约、有规划的生活会让我们在困难来临时也不至于饿肚子哦,小朋友们要像小黑蚂蚁一样学会自立和有远见。
篇②:《团结的狼群》在一个大森林里,有一群狼。
其中有几只小狼刚刚长大,还没有怎么经历过狩猎。
有一只小狼叫小白,它总是觉得自己很厉害,不需要同伴就能抓到很多猎物。
有一次,狼群首领发现了一群麋鹿,决定带领狼群进行狩猎。
小白不听劝告,独自冲了出去。
可是麋鹿们很团结,它们围成一个圈,把小白困在中间,小白怎么也靠近不了。
而且,它独自奔跑了很久,已经没有什么力气了。
这时候,狼群其他成员一起冲了过来。
它们分工明确,有的在左边驱赶麋鹿群,有的从右边包抄,还有的专门对付那些强壮的成年麋鹿。
小白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它重新振作起来,加入到狼群的团队协作当中。
在狼群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捕获了好几只麋鹿。
狼群把猎物带回栖息地分享。
经济学考研案例解析: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
2019考研冲刺倒计时进行中,为了帮助同学们在冲刺阶段的复习可以有所收获,下面考研整理了一系列经济学案例分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预祝大家考试。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边际递减规律明太祖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有过这样一段凄凉的经历。
很小的时候就因家里贫穷而不得不给人家放牛,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悲惨生活。
到了十几岁的时候,朱元璋的家乡又发生了可怕的瘟疫,瘟疫夺走了亲人,让他无家可归,这下使得他的生活更加窘迫。
万般无奈之下,朱元璋选择了当和尚,以图能够吃口饭,不至于饿死。
他跑到皇觉寺受戒当了小和尚,尽管日子过得很苦,但毕竟还是能吃上一口饭。
可惜好景不长,这和尚还没当上一会儿,就遇到了荒年,庙中的香火渐渐稀少,直接导致寺庙难以为继。
为此寺庙的住持不得不打发一些和尚出去化斋,以减轻寺庙的压力。
可怜的朱元璋也被列在其中,就这样朱元璋又开始了他的化缘生活,遇到这样的荒年,普通百姓自己吃饭都成了问题,哪里还顾得上这些化缘的和尚啊!饥肠辘辘已经是朱元璋的家常便饭了,有一次连续好几天都没有吃上一口饭,这下把他饿晕了。
幸好被一位路过的好心老婆婆看见了,不然他可能早就被饿死了。
老婆婆可怜朱元璋,但是自己又没有啥好吃的,只能将仅有的一小块豆腐和一些有点不太好的菠菜,稍微加点米粒和些许盐巴,煮好了让朱元璋吃下去了。
朱元璋吃完后,自然也就清醒了,但心里一想:“刚才吃的这个是什么东西啊,这么好吃!”于是除了感谢婆婆之外,还顺便问了一下吃的是什么东西。
婆婆随口答了一下:“珍珠翡翠白玉汤。
”朱元璋再三拜谢之后,便走了。
后来朱元璋参加了反元起义,投奔了红巾军,由于他的英勇作战,受到郭子兴的赏识,此后他一路升迁。
在郭子兴死后,他不仅广罗天下人才,还采取了“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后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这皇帝当然是天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了。
开始的时候感觉还可以,可惜时间长了,朱元璋就感觉无味了,甚至是腻烦了。
小故事里的”经济学”:馒头换黄金,思路决定出路
小故事里的”经济学”:馒头换黄金,思路决定出路小故事里的”经济学”:馒头换黄金,思路决定出路有经济学家撰文说,应该建立新的衡量宏观经济运动总量的指标体系,来真实反映中国的实际经济水准,改变过去以GDP指标(国内生产总值)高低论英雄的问题,而要用GNP(国民生产总值)来反映国人的国民财富的指标。
这样,比反映中国境内包括外资企业的GDP 更能代表和体现中国的真正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因为外资企业和众多跨国公司创造的产值和利润,并不属于中国,加上税收多被减免,他们所制造出来的数字,并不能带给中国国力和国民福利实际的意义。
只有后一种意义上的产出才是一国国民能够支配和享用的财富,才有福利的意义。
因为在政府工作,大学里学的又是经济管理专业,有人就问我,GNP这个指标到底好不好?为什么还要沿用GDP指标?深奥的经济学理论,不是我辈三言两语所能解释清楚的,我只好给他讲了一则看来的故事:有两个经济学家在野外散步,边走边讨论深奥的经济学问题。
正说着,甲看见一窝蚂蚁,成千上万,很是恶心。
于是甲思索着对乙讲:“你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乙回答:“这非常合乎经济学所强调的理性,我非常相信。
”甲于是指着那窝蚂蚁说:“你若吃了它,我给你100万元钱。
”乙起先十分恼怒,但是想到有了那100万元钱,就再也不用为未来的生计发愁了。
巨大的诱惑,使乙痛不欲生地吃了那窝蚂蚁。
当然,甲也极不情愿地履行了他的承诺。
乙拿了钱以后,后悔之意油然而生——不该为这100万元钱丢人现眼,永远成为甲的笑柄。
他们一语不发地向前走。
没过多久,乙也看到了一窝蚂蚁,机会来了,他对甲说:“你要是吃了它,我也给你100万元钱。
”一直为失去100万元钱痛心不已的甲,竟也毫不犹豫地吃了那窝蚂蚁。
当然,作为条件,乙也把甲给他的100万元还了回去。
走着走着,甲突然缓过神来,如梦初醒,对乙说:“不对呀,我们谁也没有挣到一分钱,却每人白白地吃了一窝蚂蚁。
”乙思考了一会儿,一脸慎重地说:“可是,我们毕竟创造了200万元的GNP啊!”可见,以GNP为中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它的构成上:将每个人支出的价格相加得出的GNP(按支出法计算),包括了大量的、多余的、不合理的,甚至有害的生活方式的产值,而这些多余的、有害的经济活动带来的国民收入都是GNP的重要构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的经济学--经典案例分析(一)中国古典故事中的经济学1.1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我们知道在清朝入关之前,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故事。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浩浩荡荡攻入北京城,明朝的崇祯皇帝万般无奈之下在景山选择了自缢。
但是李自成心里清楚,并不是占据了北京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此时的山海关还被明朝将领吴三桂所占据。
于是李自成决定派人去游说吴三桂投降于他,并且答应给予许多优惠条件,以此来拉拢吴三桂,并声明要犒赏吴三桂及其驻守在出海关的部队。
此时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诚意打动,已有降意。
就在吴三桂准备投诚李自成的前夕,吴三桂先后接到来自北京城的两个消息:其一是吴三桂的父亲被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抓捕追赃,并且遭到非难;其二是吴三桂最爱的小妾陈园园也被刘宗敏所强占。
得此消息之后,吴三桂勃然大怒,一气之下,拔剑斩杀一名来使,决定一要为父报仇,二要抢回爱妾陈园园,三要与李自成势不两立。
吴三桂态度的180度大转变,引起大顺朝的一片非议。
这时候占据北京的李自成就面临着如下选择:其一是继续招降吴三桂,但是招降吴三桂可能会影响到占有陈园园的刘宗敏,进一步影响到大顺军的团结;其二是征伐吴三桂,但毕竟其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又没有人愿意去征战。
对李自成来说真的是左右为难,但最后还是决定要与吴三桂一战。
吴三桂得知大顺朝前来讨伐一事之后,大为震惊。
他十分清楚,以自己的这点兵力是无法抵挡大顺军的,甚至很有可能会命丧黄泉。
吴三桂冥思苦想,到底是就这样投降于李自成呢?还是奋起力量与他们拼死一搏呢?万般无奈之下,昊三桂决定向满清多尔衮借兵抗衡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窃喜,因为清军的志向在于问鼎中原,一直苦于没有出路,得知吴三桂借兵的消息后,当然欣喜若狂。
聪明的多尔衮提出了借兵的条件,那就是吴三桂必须诚服于清军,当然清军也不会亏待吴三桂。
此时的吴三桂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了,再一想自己的爱妾还在敌军之手,于是决定与多尔衮合作,共同抗击大顺军。
就这样吴三桂选择了“冲冠一怒为红颜”。
【故事中的经济学】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个故事里存在着许多选择,例如,崇祯皇帝在被逼无路的情况下选择了自缢而亡;李自成在对吴三桂的立场上是战是和也左右摇摆不定,难以做出选择;同样吴三桂也面临着这样的选择——是投降李白成还是为了心爱的女人与李自成为敌。
在这么多的选择里,主人公们都做出各自不同的选择。
首先我们看崇祯皇帝,他因为觉得自己对不住列祖列宗给他传下来的基业,无地自容,而走上了不归路。
其次是李自成,他认为自己创立的大顺军重于一切,不希望因吴三桂而影响了他与刘宗敏的关系。
最后是吴三桂在靠自己力量夺回陈园园无望的时候,选择了借兵对抗李自成,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发现,他们做出的选择都是有利于自己的。
【经济学原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里曾经就提出过经济学十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说到底就是如何选择的问题,那么为什么选择能够成为经济学的十大原理之一呢?在上一节昭君出塞的故事里,我们得知资源是稀缺的。
正因为稀缺才会导致我们在选择一种资源的时候就有可能会错失另一种资源,因此选择是一个很难的问题。
所以我们可以说经济学是一门关于选择的科学——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选择。
在微观经济学中讲的就是个体(包括家庭、企业和单个市场)如何选择的问题,例如企业扩大产量是通过提高技术还是增加要素投入量,消费者是购买普通商品还是高档商品呢?在宏观经济学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国家有钱了,是去消费还是投资呢?国家在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时候到底是先解决哪个问题呢?这些都说明在经济学中选择无处不在!其实生活中也处处充满了选择,比如,一个上班族是选择休假还是继续加班呢?家里来了多年未见的朋友,是在家里做饭吃还是到饭店就餐呢?面对如此多的选择,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我们身边的经济学】正如汉姆雷特的一句名言:“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
”汉姆雷特面临着生存和死亡的选择。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也在面对众多的选择,有些时候我们真的是一筹莫展。
例如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会面临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读研的两难选择,以及在就业的时候是选择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读研是读名校的研究生还是一般高校的研究生等。
在面对如此之多的选择时,只有在学习有关经济学知识之后,利用经济学去分析每一种选择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收益或者我们会受到哪些损失,才能做出更好的选择,促进我们进步。
1.2昭君出塞——资源短缺众所周知,西汉在汉武帝的时候已经进入一个全盛的时期,到宣帝的时候更是一个强盛的时期。
那时候的匈奴已经因为内部各利益集团的相互斗争分裂成好几个部分,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减弱。
但其中有一个名为呼韩邪的匈奴单于曾亲自带领部下来拜见汉宣帝,双方关系还不错。
宣帝后的元帝与匈奴的关系依旧缓和。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率众第三次前来长安,朝见元帝,十分恳切的要求同汉朝和亲,以巩固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表示愿意娶汉女作为匈奴的阏氏。
元帝也十分愿意通过和亲的形式来巩固汉和匈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减少不必要的战乱。
但是元帝又舍不得将自家的公主出嫁到遥远的匈奴,于是就决定将宫女许配给呼韩邪为妻。
后宫佳丽虽多,但却没有人愿意去匈奴。
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名为王昭君的宫女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匈奴。
元帝开始的时候十分高兴,因为自家的女人不用远嫁匈奴。
元帝在长安给呼韩邪与王昭君操办亲事。
呼韩邪单于得到年轻貌美的妻子,当然很是激动。
回匈奴之前,呼韩邪携王昭君一同向汉元帝告别,汉元帝见到这样的旷世美女,心头很不是滋味,但是为时已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王昭君远走。
回宫以后,元帝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连自己身边的美女都发现不了呢?为了追查到底,他叫人把王昭君的画像拿出来,仔细看了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画像上的昭君与现实中的相差太远。
于是元帝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画中的王昭君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最后,元帝终于搞清楚了原因,原来宫女进宫时先由画工画像,然后再送给皇帝看,依据画像来决定是否入选。
当时的画工给宫女画像,只有宫女们送给画工礼物之后,画工才会把人画得很美。
但是王昭君自恃自己的美丽而不愿意贿赂画工,结果画工就没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导致王昭君入选不了,从而使其久居深宫,未能与元帝谋面。
得知此事之后,元帝极为恼怒,严惩画工毛延寿等人。
【故事中的经济学】在昭君出塞的故事中,为什么呼韩邪单于和亲的时候要娶公主?而元帝那样美丽的美女也是稀缺的,不然元帝也不至于恼怒,以至要惩办画工。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如今,人们都在积极倡导营造低碳生活,尽量减少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的使用,为什么呢?这正是因为化石燃料是稀缺的,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学会节约,千万不能浪费稀缺资源,另一方面要学习经济学,只有学好了经济学,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稀缺性问题。
此外,古语有云“知足者常乐”,就是告诉我们在面对相对稀缺的资源时,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若放任自身欲望膨胀,不仅对自然环境有害,而且自己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1.3 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机会成本唐玄宗登基之初,国家的实力远不如武则天时期繁荣与强盛,而且还出现了生产凋零、吏治混乱、贪污腐败等许许多多的问题。
于是唐玄宗便决定选贤任能,大力发展经济,重振国威。
首先唐玄宗选拔了姚崇、宋琛等几个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宰相,而且大胆采纳他们的建议。
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条建议,这十条建议对玄宗前期的繁荣是功不可没的。
其次,唐玄宗还对吏治进行了严厉整治,不仅使贪污腐败现象大为减少,而且还大大提高了官员们的办事效率。
最后,玄宗还集思广益,戒骄戒躁,不仅使社会生产得到大力发展,国库收入也大大增加,全国各地都呈现出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的繁荣景象,从而又开创了一个新的盛世。
然而在创造出好的局面以后,唐玄宗开始沾沾自喜,骄傲自满,整日沉迷于享乐之中,渐渐地失去了原有的励精图治的动力。
在用人方面,也开始任用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为宰相,从而导致吏治混乱,政治黑暗。
最出人意料的是唐玄宗不顾封建伦理,强行将自己貌若天仙的儿媳妇杨氏占为已有。
众所周知,这个杨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杨贵妃。
杨贵妃不仅精通音律,而且能歌善舞,再加上可人的面貌,很快就赢得了玄宗的欢心。
由于杨贵妃备受唐玄宗的宠爱,其家族成员杨国忠也因为这层裙带关系而平步青云,官拜唐朝宰相,位极人臣。
只可惜杨国忠能力有限,好事不成,坏事有余,结果使本来就已经黑暗的朝廷变得更加昏暗。
而这个时候的唐玄宗只管与杨贵妃玩乐,无心牵挂朝政,最终使得朝纲崩坏,引起一系列的麻烦。
天宝十五年,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终于被激化了,影响最坏的当属安禄山的起兵造反了。
由此爆发了持续很长时间的“安史之乱”,使得唐玄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一下子没有了主意,于是决定从长安出逃。
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部队杀害了大奸臣杨国忠,并逼迫楚楚动人的杨贵妃自缢。
“爱江山更爱美人”的唐玄宗不仅失去了一位旷世大美女,而且也使得唐朝走上了由盛而衰的道路。
可见,唐玄宗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值得后人去借鉴。
【故事中的经济学】在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里,我们已经谈论了“经济学的本质就在于选择”,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选择了一种资源时就需要放弃另一种资源。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得到了一些,却又失去了另外一些,正如古人所说的“有得必有失”,在这里就涉及经济学中又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
在本节的故事里,唐玄宗一开始为了使国家繁荣而失去了享受玩乐的机会,这个时候对于唐玄宗来说,失去的享受玩乐就是他的机会成本;同样,后来的唐玄宗“爱江山更爱美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与杨贵妃一起享乐之中,不问朝政,不理国事,终于导致爆发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走向了衰落,这个时候对他来说,因“爱美人”而使江山衰落也是一种机会成本。
【经济学原理】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资源而不得不放弃另外一些资源,在放弃资源中价值最大的那部分。
当然机会成本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成本(会计成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会计成本是可以通过会计报表直接看出来的,是一种显性成本;机会成本则不能通过某种工具直接反映出来,是一种隐性成本。
有的时候利用会计成本去计算利润是正的,但用机会成本去计算,就有可能是负数。
最典型的就是我们在核算收入的时候,通常不会将污染等因素考虑进去。
机会成本是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只要涉及选择就必然存在机会成本,因此机会成本会贯穿于整个经济学之中,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例如,消费者在选择是储蓄还是消费的时候,就存在为了储蓄即为了未来的消费,而不得不损害当期的消费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