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归纳_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常用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常用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常用知识点归纳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知识点【正方形】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周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长方形。

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周长: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平行四边形】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梯形】概念: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等腰梯形】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特点: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菱形】概念: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行是菱形。

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③一条对角线分别平分一组对角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1正方形既是长方形,也是菱形。

2正方形长方形数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正方形还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一教学内容1.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认识2.周长的概念,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3.长度的估计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三编排特点1.从日常生活中引入几何概念,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几何知识。

利用校园的情境认识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树叶教科书小国旗钟面)来认识和计算周长。

2.利用活动巩固对几何概念的认识。

教材中设计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涂色分类拉一拉平行四边形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用长方形纸剪平行四边形用七巧板拼图实际测量一个物体的周长,等等。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1圈的时间是(60)秒。

4.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5.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6.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7.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8.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小学生一节课的时间是40(分)乐乐跑50米用了9(秒)我们每天睡觉的时间不应少于9(小时)芳芳做一次深呼吸大约需要4(秒)聪聪跑500米大约需要85(秒)吃一顿饭大约需要15(分钟)一场电影放映了2(小时)刷牙大约需要3(分)1分大约写(20)个字9.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60分=1时 1分=60秒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2时=120分(1时=60分,2时有2个60分,2×60=120)3时=180分(1时=60分,3时有3个60分,3×60=180)4时=240分(1时=60分,4时有4个60分,4×60=240)5时=300分(1时=60分,5时有5个60分,5×60=300)6时=360分(1时=60分,6时有6个60分,6×60=360)7时=420分(1时=60分,7时有7个60分,7×60=420)1分35秒=( 95)秒因为1分=60秒,60+35=95,所以1分35秒=(95)秒。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1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加数 + 加数 = 和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5、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 差差 + 减数 = 被减数或被减数 = 差 + 减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6、口算时: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2(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将三位数视为百、十甚至百,然后用口算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牢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书写方法、步骤和格式,尤其是商的中间和末尾为0的书写公式的书写方法。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知识点一:秒的认识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知识点二:时间单位的换算2、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即1分=60秒;1时=60分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即1时=60分。

60分=1时半时=30分 30分=半时把时化成分,几时就把几个60相加;把分化成秒,几分就把几个60相加;把分化成时,就想几分是由几个60加起来的,就是几时。

秒化成分,几秒是由几个60加起来的,就是几分。

知识点三:时间单位的计算3、(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经过时间 = 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开始时间=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刻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4、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1分米=100毫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5、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整理汇总小学考试考点总复习知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8、(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⑴加法公式:和=加数+另一个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⑵减法公式: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②被减数-差=减数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教案及练习题【篇一】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学问点四边形: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别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简单变形。

(三角形不简单变形)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篇二】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教学内容】义务训练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p34——-p48【教材分析】1、本单元教材包括五局部内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估量。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空间与图形,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

它为后面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打下根底。

2、本单元内容编写编写特点之一是加强了图形的特征、周长的概念等几何初步的教学。

特点之二是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从儿童学习数学的客观规律动身,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开心的学习。

特点之三是充分运用了直观手段来教学,特备注中学生的动手力量的培育,让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加活动,积存感性熟悉,进展看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一、根底性目标:1、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通过学生实际动手摸一摸、量一量理解周长的含义,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通过这些公式进展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四边形》1、知识点: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①能正确辨认四边形。

②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注意: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长和方的比较中找出图形棱角的特点。

2、知识点: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3、知识点: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①能正确辨认平行四边形。

②能感悟到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③能在方格纸上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

注:学生寻找平行四边形时,要注意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逐步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4、知识点:周长的含义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含义。

5、知识点: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①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

②能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知识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在估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

注:要注意引导学生说出估算相应长度的依据,逐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表示法。

《测量》1、知识点: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1毫米、1分米、1千米①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

②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

2、知识点:单位间的进率①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公里)=1000米。

②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知识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精确地测量给定物体的长度。

4、知识点:质量单位吨及1吨①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②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5、知识点:1吨=1000千克知道1吨=1000千克,并会进行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知识点: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最新最全】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1、在生活中,测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10个1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公里)=1000米。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 1 )毫米。

所以,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

1厘米=10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10厘米的长度就是1分米,因此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5、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6、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①进率是10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10 分米=1 米10 厘米= 1 分米10 毫米= 1 厘米②进率是1001 米 = 100 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7、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如:3吨=3000千克 5000千克=5吨1、笔算加、减法要注意:(1)相同数位要对齐;(2)从个位算起;(3)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作十再减。

2、估算的方法:结合实际,把题目中的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或整十的数,再通过口算确定它们的得数范围。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课时认识四边形》的内容主要包括四边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四边形的分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各种四边形,并了解四边形的性质。

教材以直观的图形和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所学的基本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认识四边形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四边形的特点和分类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四边形的相关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和分类,能够运用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边形的定义及其特点。

2.难点:四边形的分类和识别。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四边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教学法,展示各种四边形的图形,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四边形。

3.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讨四边形的性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四边形的变换,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四边形,如教室的黑板、学生的书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四边形的特点。

2.探究四边形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讨四边形的定义,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3.认识四边形的性质: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四边形的性质,如对角线、相邻角的性质等,教师巡回指导。

4.分类四边形:学生根据四边形的性质,对给定的图形进行分类,教师点评并总结。

5.练习与拓展: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由不在同⼀直线上的四条线段依次⾸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平⾯图形或⽴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知识点、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知识点 【正⽅形】 概念:四条边都相等、四个⾓都是直⾓的四边形是正⽅形。

特点:有4个直⾓,4条边相等。

(正⽅形既是长⽅形,也是菱形) 周长:正⽅形的周长=边长×4 【长⽅形】 概念:有⼀个⾓是直⾓的平⾏四边形叫做长⽅形。

特点:长⽅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对边相等。

周长:长⽅形的周长=(长+宽)×2 【平⾏四边形】 概念:两组对边互相平⾏的四边形,它的对边平⾏且相等,对⾓相等。

(正⽅形、长⽅形数属于特殊的平⾏四边形) 特点:①对边相等、对⾓相等。

②平⾏四边形容易变形。

周长:平⾏四边形的周长=两条边的边长相加×2 【梯形】 概念:有⼀组对边平⾏,另⼀组对边不平⾏的四边形。

特点:只有⼀组对边平⾏。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等腰梯形】 概念: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它的两个底⾓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条对称轴。

特点:有⼀组对边平⾏且两腰等长。

周长:上底+下底+两腰长度 【菱形】 概念:⼀组邻边相等的平⾏四边⾏是菱形。

特点:①四条边都相等②对⾓线互相垂直平分③⼀条对⾓线分别平分⼀组对⾓ 周长:两条不同的边长相加×2 【每个四边形都有哪些联系】 1、正⽅形既是长⽅形,也是菱形。

2、正⽅形、长⽅形数属于特殊的平⾏四边形。

3、正⽅形还是特殊的长⽅形。

【篇⼆】⼩学三年级数学《四边形》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5页。

⼆、教学⽬标: 1、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

2、通过对四边形进⾏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长⽅形、正⽅形的特征。

3、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归纳
导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参考!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平时不断地积累,而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是积累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三单元测量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有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有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毫米厘米分米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多品小学教育张老师分享)。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7.1《四边形》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7.1《四边形》说课稿
2.四边形的分类:让学生能够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常见的四边形。
3.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相邻角互补等。
4.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用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四边形的概念、分类和性质;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四边形;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记忆。为了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提前规划板书内容,避免过度拥挤,保持字体大小一致,关键信息使用加粗或不同颜色标注。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四边形概念理解不深,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遇到困难。为应对这些问题,我会通过实例讲解、互动讨论和个别辅导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后,我会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
4.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如观察、比较、归纳等。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物、玩具等,让学生感受到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动画、游戏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四边形的特点和性质;
3.设计互动性的探究活动,如小组讨论、拼图游戏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式,自主探究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它们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性质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性质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的性质四边形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单选题1、如图,已知△ABC的周长是18cm,∠ABC和∠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OD⊥BC于点D,若OD=3cm,则△ABC的面积是()cm2.A.30B.27C.24D.21答案:B解析:过点O分别作OE⊥AB于点E,OF⊥AC于点F,连接OA,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OF=OD=3cm,根据S△ABC= S△OBC+S△OAB+S△OAC即可求得△ABC的面积.过点O分别作OE⊥AB于点E,OF⊥AC于点F,连接OA,如图所示∵BO平分∠ABC,OD⊥BC,OE⊥AB∴OE=OD=3cm同理:OF=OD=3cm∴OE=OF=OD=3cm∵S△ABC=S△OBC+S△OAB+S△OAC=12BC·OD+12AB·OE+12AC·OF=12(BC+AB+AC)×3=12×18×3=27故选: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注意的是:运用此定理时,除了平分角这个条件外,还要有两个垂直的条件,有时候缺少一个或两个垂直,就要作一个或两个垂直.2、如图,在△ABC中,AB=AC,∠BAC=40°,将△ABC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得△AEF,其中,E,F是点B,C旋转后的对应点,BE,CF相交于点D.当旋转到AF//BE时,∠CAE的大小是()A.90°B.75°C.60°D.45°答案:C解析:由旋转的性质可得∠EAF=∠BAC=40°,AB=AE,由平行线的性质可求∠FAE=∠AEB=4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BAE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解:∵将△ABC绕点A逆时针方向旋转得△AEF,∴∠EAF=∠BAC=40°,AB=AE,∵AF∥BE,∴∠FAE=∠AEB=40°,∵AB=AE,∴∠ABE=∠AEB=40°,∴∠BAE=180°−40°−40°=100°,∴∠CAE=100°-40°=60°,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EB的度数是本题的关键.3、在△ABC中,若tanA=1,cosB=√2,则下列判断最确切的是()2A.△ABC是等腰三角形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C是直角三角形D.△ABC是一般锐角三角形答案:B解析:先根据正切值、余弦值求出∠A、∠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C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即可得.∵∠A、∠B是△ABC的内角,且tanA=1,cosB=√2,2∴∠A =45°,∠B =45°,∴∠C =180°−∠A −∠B =90°,∴△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了特殊角的正切值与余弦值、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熟记特殊角的正切值与余弦值是解题关键.4、如图,Rt △ABC 中,∠C =90° ,点D 在AC 上,∠DBC =∠A .若AC =4,cosA =45,则BD 的长度为( )A .94B .125C .154D .4答案:C解析:先根据AC =4,cosA =45,求出AB=5,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3,然后根据∠DBC =∠A ,即可得cos ∠DBC=cosA=45,即可求出BD .∵∠C=90°,∴cosA =AC AB ,∵AC =4,cosA =45,∴AB=5,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C=√AB 2−AC 2=3,∵∠DBC=∠A,∴cos∠DBC=cosA=45,∴cos∠DBC=BCBD =45,即3BD=45∴BD=154,故选:C.小提示: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是解题关键.5、如图,四边形ABCD中,AB=3cm,AD=4cm,BC=13cm,CD=12cm,且∠A=90°,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A.12cm2B.18cm2C.22cm2D.36cm2答案:D解析:首先连接BD,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计算出∠D=90°,然后计算出直角三角形ABD和直角三角形BDC的面积,即可算出答案.解:如图,连接BD,∵∠A =90°,AB =3cm ,AD =4cm ,∴BD =√AB 2+AD 2=√32+42=5(cm ),∵BC =13cm ,CD =12cm ,52+122=132, ∴BD 2+CD 2=CB 2, ∴∠BDC =90°,∴S △DBC =12×DB ×CD =12×5×12=30(cm 2), S △ABD =12×3×4=6(cm 2),∴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30+6=36(cm 2), 故选:D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算出BD 的长,证明△BDC 是直角三角形.6、已知某条传送带和地面所成斜坡的坡度为1:2,如果它把一物体从地面送到离地面9米高的地方,那么该物体所经过的路程是( )A .18米B .4.5米C .9√3米D .9√5米.答案:D解析:如图,斜坡AB 的坡度为1:2,可求出AC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斜坡AB 的坡度为1:2,∴AC =2BC=18米,∴AB =√92+182=9√5米.故选D.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坡度的意义,需注意的是坡度是坡角的正切值,是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l的比,我们把斜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若用α表示坡角,可知坡度与坡角的关系是i=ℎl =tanα.。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及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及习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毫米厘米分米基础知识过关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1、一块玻璃厚50()一只大象高3()粉笔长75()床长约2()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归纳_知识点总结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们从小就把这就挂在嘴边,不管以前是否做到了,从现在开始也不迟。

下面是为大家分享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四边形:
(1)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能利用特征辨别哪些图形是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
(1)结合生活情境,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辨别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2)能在点子图或方格纸中画平行四边形,能在钉子板上围平行四边形。

(3)渗透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3、周长:
(1)结合具体实物和图形理解并准确掌握周长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给定图形的周长。

(2)能用不同的方法测量或计算给定图形的周长,能比较两个图形周长的大小。

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选择恰当的方法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能在具体情境中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估计:
(1)在准确掌握长度单位的前提下,能合理、恰当的估测某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包括周长)。

(2)能利用估测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以上就是我们为各位同学们整理的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考试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